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韩国传统节日习俗

韩国传统节日习俗

韩国传统节日习俗
韩国传统节日习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韩国传统节日习俗

篇一: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

春节即阴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一般从阴历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次年正月十五,常用新春佳节或过大年来形容。过年(或叫过春节)相当热闹,其间包括祭灶神、祭祖先、扫房子、清庭院、贴春联、挂年画、备年货、做年饭等。全国各地节日期间的欢庆活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最热闹的是除夕夜的家庭团圆、共吃年夜饭和各类联欢活动,中国传统有守岁的习惯,直到新年钟声响过,放了鞭炮才睡。

春节第一天,小辈给长辈拜年,也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人们贴福字、吃年糕,也开展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除夕晚上多数北方地区喜好包年夜饺子,南方地区多做年夜饭。目前大多数城市禁止放鞭炮。为了除旧迎新,人们喜按语音的吉祥比喻烧菜,如吃鱼意年年有余,吃橘子意来年吉

利等,祝福新的一年日子更红火。

(2)元宵节

阴历正月十五叫上元节,这一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传统意义上它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自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人们张灯结彩,扭秧歌、跑旱船、猜灯谜、耍龙灯,同时旧俗这一天要吃汤圆,取“团团圆圆”的意思。通常北方人打元宵,南方人包汤圆。目前城

里人仍有吃汤圆、观灯展的习惯。

(3)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这一节气开始的第一天为清明节。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开始回暖,春雨绵绵、草木萌动,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人们开始春耕春种、植树造林。在清明节这一天,是我国传统的祭祀的节日。古代人们有禁火寒食、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习俗,如今成为纪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业绩、祭奠逝去的亲友家人的日子。城里人常全家相聚,带着清扫工具去墓地打扫修整,并敬献鲜花、食品或洒酒祭拜,寄托哀思。

(4)端午节

每年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富有自己特色的节日。每当端午节来临,都要按照中国

古老的传统制作各式各样的粽子,许多地方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熏艾叶的习俗,还要举行龙舟竞赛等庆祝活动。相传节日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投泊罗江后,两岸人民划小舟沿江打救,从此每到这日人们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作祭,以后这一活动逐渐变成欢庆的节日。

(5)中秋节

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佳节——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秋节”。人们常把这一天作为全家欢聚、团团

圆圆的节日。通常各家要在这一天全家聚集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亮,享受中秋月夜的凉爽、舒适和天伦之乐。

(6)重阳节

我国阴历九月初九叫“重阳”,又叫“重九”。来自“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旧习这一天人们上山登高,佩带茱萸,以躲避瘟疫。同时这一天也是敬老节,人们吃重阳糕,向老年人祝贺。由于我国也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目前城市里很重视这一节日,把它作为敬老爱老日,呼吁人们关爱老年人。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

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

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

称"光年"。

春节

【春节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

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

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习俗】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食俗:蒸年糕,包饺子……

元宵节

【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

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

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更新学习 1月1日新年 这个节日我们通常是作为中国的元旦来过。 2月14日情人节 情人节:在西方一些国家中,有一个极富有浪漫色彩、最受情侣们欢迎的节日,这就是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对那些心有所属,平日又羞于启齿的痴情男女来说,情人节是倾心吐露心底秘密的佳期。在情人节的前一天夜里,姑娘们便采来月桂树的叶子,贴在枕头上,希望在梦中见到意中的情人。 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在自己挚爱的姑娘达芙妮变成月桂树后,便用

月桂树的枝叶编成桂冠,戴在自己头上。阿波罗是希腊众神中最英俊潇洒的一个。也许,姑娘们希望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也能和他一样吧!与此同时,小伙子们则把瓦伦丁情人卡剪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剪成心形、花形,更多的是希腊神话中小爱神厄洛斯弯弓搭箭的形象。神话中说,厄洛斯百发百中,他射中了谁,谁就会坠入爱河。就是因为他把煽动情欲之箭射给了阿波罗,又把毁灭爱情之箭射给了达芙妮,才造成了希腊神话中那一段著名的爱情悲剧。小伙子们当然希望爱神能把他的爱情之箭,分毫不差地射在姑娘们枕头上的月桂叶上,从此心心相印,成为花好月圆时的一对情侣。 复活节 复活节的下一个星期一:复活节星期一 复活节: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按《圣经·马太福音》的说法,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

刑死后三天复活,因而设立此节。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在春分节当日见到满月或过了春分见到第一个满月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星期日即为复活节。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典型的复活节礼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关系:鸡蛋、小鸡、小兔子、鲜花,特别是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复活节前夕,孩子们为朋友和家人给鸡蛋着色打扮一番。这些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只是空空的蛋壳。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据说复活节兔子会将彩蛋藏在室内或是草地里让孩子们去寻找。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滚彩蛋活动经常被电视台实况转播。复活节也是向你所关怀的人送鲜花、盆景、胸花等的节日。许多去做礼拜的人这天也向教堂献上花束。成人们则往往互赠贺卡或小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头牙( 农历二月初二) ?寒食节( 清明节前一天) ? 清明节( 节气清明)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 ? 冬至( 节气冬至) ?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尾牙( 农历腊月十六) ? 祭灶( 农历腊月廿四) ? 除夕( 农历十二月卅日) 元会诗(魏)曹植初岁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尊卑列叙,典而有章。衣裳鲜洁,黼黻玄黄。清酤盈爵,中坐腾光。珍膳杂遝,充溢圆方。笙磐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家荣贵,寿考无疆。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元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春节看花市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中华传统节日组诗陈志岁春节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清明乍温复凊雨如麻,郊野草青行迹加。或向陵园寻志石,思亲敬献墓头花。 端午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中秋合家匀饼庆嘉辰,携向中庭望月轮。二十四桥谁独立,鸳鸯双宿水如银。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人民论坛) 李斌 《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03日 04 版)“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至于孩子,头天晚上母亲已经反复地叮嘱过了,过年时最好不说话,非得说时,也得斟酌词语,千万不能说出不吉利的词。”作家笔下的春节,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回忆。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人们虽然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过年新形式,但传统年俗的仪式感,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如果没有节俗带来的仪式感,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平庸的生命懂得庄重,让潦草的生活焕发温馨。仪式感是元宵佳节的灯火辉煌,是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是中秋月圆的千里相思,是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因为阖家团圆、守岁祈福、拜年贺岁等仪式感的存在,春节成为我们复苏文化记忆、确认精神归属的重要时刻。我们重视过年,正是为了温热内心的仪式感,触发文化意义上的深层感念。 “一个字,累;两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感慨年味变得寡淡。过年过年,“过”意味着庄严,“年”代表着主题。过得太随意,吃吃喝喝、玩玩闹闹,过得太前卫,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都会失去过年的氛围。而像通宵麻将、红包攀比、奔波酒桌,更是折射出世道人心的庸俗化。对待文化传统,最令人忧心的事情莫过于,“‘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要拯救回来,怕是难以计算时日”。节日内涵要靠节俗形式来承载,要有过节的“规定动作”,得遵照一定的“打分标准”。如果贪图舒适享受,把节俗仪式当作应景的形式、累人的负担,甚或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节日岂能不变味? 告别了娱乐匮乏和物质贫瘠的年代,让温润文化生活、慰藉人伦情感的“文化粮食”丰富起来,我们才能进一步告别灵魂信仰的困乏。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以真竹“着火爆之”即为“爆竹”,如今更为环保的电子爆竹有替代传统爆竹之势。过去拜年讲究作揖、磕头,如今短信、视频、微博都可以成为心愿的承载。过去烘托家庭幸福的是一桌丰盛年夜饭,如今全家一起看场电影、拍张合照,同样定格幸福团圆。变化的是年俗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

中西方传统节日差异

一、背景: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现。有这样一句名言: “每个民族的每个节日, 正是反映这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二、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形成差异 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和自然经济之中,所以其传统节日当然不可避免地保持其农业色彩。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跟中国作为农业社会所厉行的历法和中国历法中所规定的节气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 在西方国家,宗教是文化和社会的中心。人们的思想可以通过宗教来反应。与此同时,宗教通过人类对上帝或精神的信仰控制着他们。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存在于各行各业。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习俗的差异 节日习俗则是在节日里出现的风俗习惯和庆祝方式。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庆祝活动,这一点中西方都相同。但中西方的节日风俗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并且以家庭为单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以具有文化意蕴的饮食风俗:如清明节的冷食与雄黄酒、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重阳糕与菊花酒、端午节的粽子等等。 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是以健康快乐为目的,除必须的饮食营养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宗教和娱乐活动来实现,认为人生来有原罪,必须通过信仰上帝,参加宗教仪式和不断忏悔等才能赎罪,从而得到行令净化和快乐,因此西方的节日习俗不仅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且注重宗教仪式后的一种身心季解脱式的愉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民族在这种节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中国讲究饮食,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西方则偏好交往,具有游牧文化的遗风和商业文明的特色。 四、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尊重集体并把个人投入集体当中,他们重视集体而不是个人。因为是继承了儒家的集体主义,因此这些节日表现出对整体情况的考虑。而西方人却截然不同,他们尊敬人与自然,强调个人价值,并且追求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和风尚,尊老爱幼,互叙亲情,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应该继续发扬,所以国人一直坚守着这些中国节的好习俗、好风气。西方的传统节日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前进的必然,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群体性、众人共同参与性,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共同发泄情绪的愿望。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中西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其起源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而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它们彼此渗透彼此交融。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多彩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包括增强文化竞争力,保持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才能融入国际社会,又稳住阵脚,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传统节日演讲稿(共8篇)

篇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2007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篇二:国旗下讲话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05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三年级下册中传统节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快乐的春节 在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是春节才是我喜欢的节日。为什么呢现在我就讲给你们听听吧! 提起春节,你们一定不知道里面还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有两颗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每到新年就会去袭击一个小村子,伤害生命。有一天,一个仙翁走过来,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一听,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果然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了锣鼓声,吓得赶紧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所以有了年这个节日。 春节前,大家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妈妈来到超市买蔬菜、零食、装饰的贴画、年货等。只见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真是应有尽有。我和妈妈用车子推着选购的商品去付账,可是队伍犹如长龙,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我和妈妈走出了商场的门口,依然还是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又一阵的笑声,热闹极了!第二天,该扫尘了,妈妈拿着拖把拖地,奶奶用长扫把墙上的蜘蛛网打扫干净,爸爸和爷爷在贴春联,我在挂灯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大年三十,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喜欢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孩子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正月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高高兴兴地去给长辈们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难忘的端午节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我觉着最有趣的还是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研究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传统节日渐渐变成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统文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推崇。相对的,传统文化却日趋形式化,逐渐被年轻人遗忘。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关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看法的社会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120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在关于“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方节日”中,有84位同学选择了更喜欢中国传统节日,36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也就是说,有70%的同学还是更喜欢我们自己的节日,30%的同学喜欢外来节日。 在“你最期待什么节日的到来”中,有112位同学都选择了春节,另外8名同学中,有四位选择了国庆节,还有两位选择了圣诞节,剩下两位分别选择了情人节和七夕节。也就是说,只有3位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占总数的%。 在“你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多少”, 8%的同学选择了全部了解,76%的同学选择了大多数,14%的同学选择了了解

少部分。 在“你对西方节日了解多少”中,4%的同学选择了全部,7%的同学选择了了解大部分,89%的同学选择了少部分。 在“你更喜欢西方节日的原因”中,因为这道题是多选题,其中“商家的宣传和促销的吸引”、“庆祝形式新颖好玩”,、“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喜欢过”、“西方节日可以成为玩乐的接口”这几个原因是同学选择的最多的。 在“你更喜欢东方方节日的原因”中,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作为中国独有的节日,我们应当支持”,“家里的长辈喜欢”和“能与亲人和朋友团聚”这些理由。 在“你认为什么原因导致了传统节日地位的下降”中,选择“形式老套,没有创意”、“社会关注不够”和“政府引导不够”的同学最多。在“你怎样认识中国人过西方节日”中,选择“中国人生活质量提高,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生活”、“顺应时尚的潮流,以防自己落后”以及“全球化浪潮下的政府积极引导”的同学最多。 在此,我们可以简单的做出一个结论,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传统节日还是持支持意见,70%的学生还是更偏向于传统节日,认为传统节日文化更值得我们的重视,其中,%的同学更期待过春节,可见中国大学生更倾向传统节日。由此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西方文化节

关于韩国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关于韩国传统节日 篇一:韩国各大节日汇总 出境课堂:韩国都过什么节? 韩国人以正月至三月为春,四月至六月为夏,七月至九月为秋,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其中,表明一年开始的春节是韩国人的最大节日。这天,韩国人祭祖先,向大人拜年。 1月1日元旦?? 在韩国,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祭祀结束后孩子们向大人拜年,大人还礼祝愿。春节那一天吃年糕。这有过了年长一岁的意思。1月1日(阴历)春节 这是韩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连续三天不办公。在早饭前,人们穿著韩国传统衣服向长辈拜年,并且对见面的所有人说新年快乐等祝词。早饭吃用糯米做的年糕汤,饭后全家人聚集一堂玩各种各样的传统游戏。 3月1日三一节3?1?(独立纪念日) 纪念1919年韩国国民反对日本对韩国的殖民统治而进

行的独立运动的节日。 4月8日释迦诞生日(?????) 阴历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是佛教最盛大的节日。在韩国,寺院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还要举办盛大的燃灯会(???) 5月5日儿童节(????) 这天孩子们收到很多礼物,跟家长一起玩个痛快。所以对孩子们来说,这一天可以说是最高兴的一天。 6月6日显忠日(???)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日子。与“三?一节”相似,显忠日是向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祈祷默哀的日子。旅游景点、民间团体等都要降半旗以示哀悼。 8月15日光复节(???) 为纪念1945年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摆脱了日本殖民,朝鲜半岛得到解放,重现光明而设立。同时也为纪念当天大韩民国政府成立。这一天,韩国的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挂起国旗,包括公共交通,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都会免费开放。 8月15日(阴历)中秋节??(秋夕) 和春节一样,中秋节是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三天不办公。大部分人为看望父母,携带礼物赶回故乡,韩国的中秋节意义在于,这是一个拿当年新收上来的作物祭祀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篇一: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浅谈西方的七大传统节日 摘要:传统的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必须从他们的传统节日入手,才能了解到他们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点。 关键字: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愚人节、母亲节、情人节、万圣节 AbsTRAcT:Thetraditionalnationalfestivalisanationalh istoricalandculturalaccumulation.Theoriginofthefest ivaliscloselyconnectedwithpeopleslife,itembodiesthe peoplesabundantemotionworld,forthepeopletolovelife. Tounderstandthecultureofanation,muststartfromtheirt raditionalfestivals,tounderstandtheirculturalcharac

teristicsandnational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hristmas;easter;Thanksgiving;AprilFool’sDay;mother’sDay;saintValentine’sDay;halloween 一、圣诞节(christmas)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 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圣诞节指圣诞日或圣诞节节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这段时间。另外人们把12月24日夜为圣诞前夜(christmaseve)。 在公元前一年,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当时,圣母玛利亚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玛利亚在马槽里产下耶稣。当耶稣安详的睡在马槽,在遥远的东方有三牧羊人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耶稣,并朝拜他。牧羊人在旷野中也听到有天使的声音在天上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佳音。后来,人们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圣诞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

广西各市传统节日

---------------------------------------------------------------最新资料推荐------------------------------------------------------ 广西各市传统节日 防城港 - 节日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世代沐浴着南海波涛的洗礼,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京族人民历来重视与喜爱歌唱,最隆重的节日就是哈节(也叫唱哈节),在京族语言中,哈有唱歌和吃的意思,因此人们就在哈节进行祭祀神灵祖先、唱哈跳舞和品尝风味食品等活动,历时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京族唱哈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京族渔村,不但传歌授舞,还施展妙手回春之术治病救人,送医赠药,深受京族人民的爱戴,后人便建起一座哈亭,每年一次在哈亭里以唱歌的形式来纪念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 中越边境旅游节每年 10 月月 28 日至 30 日在中越边境防城港东兴市举办的中越边境旅游节,由中越两国共同举办,节日期间推出中越两国青年在中越边界北仑河上对歌和文艺演出以及越南风情游等,集中体现了防城港市上山下海又出国的边境旅游特色。 钦州- 节日跳岭头节每年中秋节前后十天钦州一带壮族、汉族民间传统节庆习俗。 多在中秋节前后十余天内举行,个别地方在农历三月或十月间, 1 / 12

因其活动多在村边岭上举行而得名。 节日期间有祭祀祖先、跳师公戏、武术表演等节目,热闹非凡,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 国际海豚旅游节每年 10 月国庆期间国际海豚旅游节主要在风光旖旎的三娘湾景区进行,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的中华白海豚,旅游节期间开展出海觅海豚、海豚奇观抢拍、婴儿沙滩爬行比赛、海钓比赛、花灯展、沙滩自行车比赛、果汁竞赛等旅游活动,是钦州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节日之一。 贵港 - 节日荔枝节荔枝成熟时节荔枝之乡麻垌每年荔枝成熟时节,亲戚朋友登门祝贺,主人以荔枝款待,客归,主人又以荔枝馈赠。 近年,市政府也举办过荔枝节,在市区的街道旁设有摆放荔枝的一个个棚子,可以免费品尝和购买。 鱼花节农历三月二十日、七月二十日石咀镇的必岭、平安等村,一年两次。 据说当地人因得李五公教会养鱼花(鱼苗)而致富,所以建庙奉五公为鱼花神,每年渔讯期前的农历三月二十日备酒肉祭拜,并于庙前搭棚唱戏,祈祷鱼花丰收,用鱼花宴款待宾客。 农历七月二十日渔讯期结束,再拜鱼花神。 南宁 - 节日南宁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场面最为隆重的节庆首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而其他的民间传统节日大都以农历计算,每个月都有一至几个不等。

英语作文西方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

Improper expressions: 1.Spring Festival 2.For there is a long time …, we have to… 3.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the doubt that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4.traditional festivals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han foreign festivals. 5.We exchange…, which results in more and more people get interested in foreign festivals. 6.The question that whether Christmas will replace the Spring Festival leads to a heated discussion in society. 7.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Proper and good expressions: 1.With the tendency towards globalization 2.the Spring Festival should be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3.It seems that some traditional festivals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are gradually overshadowed By Christmas. 4.Globalization has encouraged the popularity of Christmas in Chinese. 5.The Spring Festival is an apparent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which is engraved in every Chinese’s mind. 6.cultural heritage 7.Learning their culture is a must…. We learn English in order to make more people learn Chinese. 8.festival celebrating has been globalized 9.Some people suspect that the obsession with Christmas will lead us to neglect another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10.Observing Christmas doesn’t mean abandoning the Spring Festival. 11.the Spring Festival is more than a festival 12.an exotic festival 13.Chinese are celebrating some western festivals, and vice versa. 14.some most celebrated festivals in our country are the essence of our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15.Currently, the word “Christmas” has evolved into a symbol of happiness and gifts. 16.people tend to have an increasing liking for observing western festivals 17.in the circumstances of globalization Modal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western culture has flooded into China at an almost non-stop rate. Along with it come western festivals,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which is Christmas. As a result of this “culture invasion”,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particularly the youth, are abando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here is even a prediction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will ultimately be replaced by Christmas. However, personally I’m not in favor of this statement, as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 kind of cultural heritage serving as a spiritual legacy for all of us to cling to, regardless of any hindrance. First of all, observing Christma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can be neglected.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its roots in Chinese history, from which it requires its identity and meaning irreplaceable by Christmas. As Christmas stemmed from Western civilization, it can’t easily fit in

传统节日作文12篇

《传统节日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一):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样来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明白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构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传统节日作文(二):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之后,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所以,清明节也是重要的祭拜祖先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就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这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打马球、荡秋千、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既有祭扫祖坟生别死离的悲伤,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传统节日作文(三): 传统节日,我喜欢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很多,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七天的假期里是我最最开心的日子,因为在外地工作的爸爸能够有个长假回家陪我玩,住在深圳的大姑姑一家也会回厦门和爷爷奶奶一齐过年,还有在厦门的小姑姑一家,三家人,

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出炉——传统logo设计欣赏

春节:标志是由中国大红灯笼和 “春”字巧妙结合而成。大红灯笼 蕴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一大象征,寓意吉祥、喜 庆,用来祝愿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元宵:标志用两个印着动感花纹的碗上下 叠加,形象显现出一个有趣的陶瓷娃娃,字 体采用方正毡笔黑简体,大气时尚,沉稳简 练,寓意中国传统佳节代代相传。 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 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 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 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端午: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 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 国元素,两种不同绿色的搭配间接 映射到端午节中代表驱邪的菖蒲和 艾叶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处。 七夕:标志以中国汉字“七夕”为 形,将五千年历史的印章、书法与 牛郎织女结合,巧妙幻化成天河连

汉水、喜鹊搭桥、牛郎织女相会的瞬间。 中秋:标志以嫦娥逐月为设计元 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 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 的美好愿景。 重阳:标志用一个双九的图案,结合中国古老的毛笔画元素和菊花,寓意欢庆又幸福圆满的美好生活。 近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联合主办的“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结果公布,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标志出现,并试行推广一年。 以简易形象符号切入人心 面对各种文化的冲击,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金坚范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华传统节日亟须主题形象的提炼,在当代,传统文化对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号和简易形象。而我们面临一种尴尬,千百年来,中华传统节日的主题形象始终空白。希望大家一起来为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创意进行设计和提炼,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精神内核。 据了解,“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是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发起的“将七大传统节日连起来打包申遗”的行动之一。此次大赛于2010年9月启动,其间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作品上万件,其中七大节日标志逾6000件,原创诗词4000余首。征集作品经专家筛选、网络公示和专家打分,最终评出获奖作品。墨迹灯笼春节、元宵红娃、清明印、龙粽端午、七夕爱之印、团圆中秋、菊花双九重阳七作品最终分别成为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七个中华传统节日的标志。 出资征集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的冠名单位负责人如此解释本次评选活动的初衷:“自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热爱不断升温,国人对传统节日也愈加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节日仪式是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9日/第003版 春節特刊 节日仪式是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由历史累积起来的文化体系,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从当代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它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和载体,具有承载与传递传统文明的重要功能。传统节日通过众多具体节俗和时间节点的周而复始来不断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外是文化身份的表现,对内则是文化认同的方式。只有内外的结合一致,才能让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彰显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节日从来都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有丰富的仪式内容,节日的意义正是通过仪式得以体现。中国的节日不是通过文字记录来传承,而是通过仪式活动和身体表达来实现,在仪式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仪式活动多与信仰和人间伦理观念相联系,仪式活动一方面显示了节日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愿望的重要方式。人们在观看和参与仪式的解释、操练和表演过程来强化民族记忆和文化认同,所以说仪式也是记忆的一个过程。如果将节日仪式省略,那么节日就成了空洞的东西,跟平常的时间没有区别,仅仅成为一个时间符号。节日之所以为节日,是因为它有所区别于平日的仪式活动。所以我们目前应当重现或复现以往被遗落的有价值的仪式,同时给它们注入新的内容。 有意味的文化需要拥有象征符号,而不是直观的表达,仪式就是节日的象征符号之一。现在很多人认为春节的拜年就是简单的见面打招呼,实则不然,春节的拜年是很有讲究的,从拜天地、拜祖先、拜长辈,再向邻里、朋友一圈一圈地拜过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仪式,它将人们和祖先、社会联系起来,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能起到修复与牢固社会关系的作用。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冲击,我们的仪式被省略了很多。随着电子传媒的出现,磕头拜年已经被短信、电话拜年等新方式冲淡。对于新的多种表达方式的出现我们要给予肯定,这是时代的需要,因为无论方式怎么变,其中祝福的内涵没有变,与自然协调和祖先沟通的感情是一样的。传统节日里的仪式活动所表达的情感更为直接、更为强烈,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似乎可以用短信和电话来替代,但事实上这种替代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来得直接、真切。节日就是给大家平日里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提倡大家尽量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参与仪式活动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如果因为一些因素的限制,无法到达现场,那么无论是用短信还是电话,一定要直接地表达自己的心声,比如亲自编写与对方息息相关的短信内容,让对方感受到真挚的情感,从而让节日变成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中国正处在跨越式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是传统与现代对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乃至后工业文明转变的特殊时期。因为历史的原因,传统节日文化目前出现了一些断层。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让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下去,应该把握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象征物不能丢。节日的象征物组成了节日的物质文化系统,它是节日文化的载体。比如春节的年画、春联、灯笼、桃板和桃符,中秋的兔儿爷和月饼,清明团子和七夕巧果。每个节日都有一套很丰富的物质文化系统,象征物不仅有象征层面的意义,还有烘托节日氛围的作用。其次,仪式活动不能省略。像春节的祖先祭祀,清明的扫墓,端午的赛龙舟,中秋的拜月和重阳的登高,这些都是人们情感和愿望的表达,是对先人感恩的体现,是祈福迎吉的方式。最后,我们节日的精神核心不能忘。节日的精神核心决定了节日的发展生命力。在传承文化传统的时候,更要不断地赋予传统以新的解释。精神核心拓展了,节日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古代的节日偏重于人与神、人与家族的和谐,偏重家庭的内聚力,在当代我们可以重新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