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语文园地三》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合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语文园地三》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合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语文园地三》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合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二下语文《语文园地三》优秀教学设计合集-微课合集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4

中国美食

一、教材分析

《中国美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美食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美食,通过认识这些美食从而学习生字。通过认识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认识中国的美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能正确地书写“火”字旁的“烤、烧、炒”。

能力目标:观察图片,正确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初步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炸”,正确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教学难点:1.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2.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美食图片

2.准备食材卡片,作为美食节的通行证

3.各种烹饪方法的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民以食为天,孩子么,你们喜欢美食么?你吃过哪些美食?(生:清蒸鲈鱼、番茄炒鸡蛋、炒腐竹……)我们中国的美食遍布各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品尝品尝”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爱吃美食是孩子的天性,以分享孩子们生活中你喜欢的美食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孩子回答的基础上导入课文。】

(二)认识美食,读准字音

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徐老师听说通城首届少儿美食节将在咱们隽水小学召开,届时将有各地美食集聚,并有各大美食家现场“比武”,为我们呈现一道道美味佳肴,孩子们,你们想去参加吗?(通行证)

1.瞧,已经有来自各地的美食家们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主打菜,其中包括7道菜肴加上4道主食,谁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么?(看图识字、生活识字)

2.它们已经离开图片来到了我们菜谱上,你们还能读准它们的菜名么?让我们借助拼音一起来读一读吧。

3.声音真洪亮,在这里老师想提醒同学们,要想把这份菜单读好,有几个奇妙的生字宝宝要注意。一个是“腐”,一个是“菇”,腐是个形声字,一个政府的“府”加上一个“肉”字,还读腐,读三声,菇读一声,但放到词中都读轻声。谁能带同学们读一读?

4.还有一个字也很奇妙,他是一个多音字。是谁呢?

生:炸酱面的“炸”既念二声又读四声。(你真是个善于学习的孩子)

师:你能给他们组个词么?(炸酱面、爆炸)

5.记住了吗?让我们把它们藏在心里,再来读一读吧。

6.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这一遍读得好多了。孩子们,刚刚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我们读准了字音,这种方法叫做拼音识字法。那如果没有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们还能读准这些生词么?(去掉拼音,多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创设“美食节”的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多种方法(看图识字、生活识字、拼音识字)认读生字、识记生字、运用生字。提醒读好几个奇妙的生字宝宝:后鼻音、轻声和多音字等。】

(三)归类识字,记忆字形。

1.老师从这些美食中请出来了三种食材,谁来读读?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菠茄蘑菇这些草字头的字和什么有关?上形下声的形声字,和植物、蔬菜有关。猜一猜“菠萝、茉莉、莴苣”等词语。

2.孩子们,相同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法,做出来的味道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想做好美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认识了食材,还有烹饪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呢,它们就藏在这些美食中,你能从中找出来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把它圈出来读一读。

(1)生读文,找出烹饪方法(什么菜用的是什么烹饪方法做出来的)

(2)介绍烹饪方法(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那道菜是用什么烹饪方法做的吗)(3)其实呀,不管是煎烧烤煮,还是爆炖蒸炸炒,要想做出美食,它们都离

不开什么呀,对了,火,做美食火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观察一下,这一些字的偏旁基本上就是“火”字旁和“四点底”。“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大多数和火有关。

(4)写“烤”。火这个字是一个懂避让的孩子,它害怕自己的脚伸的太长了,右边的生字朋友没位置的,就把脚缩回来,变成了点。让我么一起来看看这个“火”字旁的“烤”字怎么写的。注意写字时不仅要“懂避让”,还要“巧穿插”,就像这一撇。请同学们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记住了吗?请你们在下面把另外几个“火”字旁的字也各写一遍。(指两生上台写“烧”“炒”,生生互评)

小结:同学们,看我们中国的汉字多神奇啊,看生字的一个偏旁就能知道这个字的大概意思了,小朋友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记住更多的汉字呢!识字多有趣啊!

3.记忆剩下生字的字形:“腐、饺、酱、粥、蛋”说识记的方法。

瞧,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谁有什么好方法吗?

小结:是呀,认识生字离不开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识字,读书中识字,利用熟字识字,都是识字的好方法,下面请你们把这些生字宝宝牢牢地记在心里,放出声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有趣吗?这其实也是一种巩固生字的好方法呢!)【设计意图:记忆字形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归类识字,找到草字头的四个生字,并且利用形声字读半边的规律猜一猜其余三个草字头词语的读音,让孩子学一部分就用一部分,扩大识字量;第二板块是集中学习烹饪方法当中的四点底和火字旁的字,并且让孩子大胆猜测和火有关系,并书写“火”字旁的生字;第三板块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式识记剩余没有共同特点的生字,最后将这些生字藏到美食儿歌中进行多形式朗读,加强巩固。】(四)“制作美食”,巩固生字

孩子们,在刚才的课堂中,我们一起品味了各地美食家们为我们带来的美味佳肴,老师发现咱们班的一些小美食家们拿着老师分享给大家的食材已经按捺不住了,是不是此刻在你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道道家乡的美食呢!那请同学们赶紧坐端正,跟随我一起走进“美食大比拼”现场,化身美食大厨,说说你准备用什么烹饪方法将你手中的食材做成一道什么美食。(拿到通行证的同学“制作”美食)

【设计意图: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光是书上这些美食名称的由来,还有更多的内容在里面,让学生说说借助手中的食材卡片,结合所学烹饪方法,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巩固。】

(五)趣味延伸,拓展升华

真是一群小小美食家呀,老师都快被你们说得流口水了,其实,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中国美食还有很多很多呢,它们食材不同,制作方法不一,味道也不相同,在我们中国,美食就像汉字、书法、节日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自豪,让我们再一起来自豪地捧起课本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读好课文,认识生字后,在最后一环节中,我通过中国各地美食图片的展示与介绍,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再让他们带着这种自豪、热爱,回归课文,朗读课文。】六、板书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册二年级下册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我爱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难点名称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的道理。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

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

格特点,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

辑思维能力欠佳。学生容易出现喜欢小柳树,批判小枣树的情况。

难点教学方法1.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2.采用贴图画、录音、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议、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一、导入

1、同学们,秋天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子,你们想吃吗?只要你们读对枣子上的生字,你们就可以吃到了。恭喜你们全部都吃上枣子。

2、词语朋友也来看你们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认读词语)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认识:津、溜、辣、乎、喷、油、腻、绵、脆、邦,积累“甜津津”类的词语,学会用这些词语说话。

2.学会通过辨别生字的偏旁,选择适当的字填入恰当的句子中。

3.复习查字典的方法,了解相似的字在查字典时有什么相同的方法。

4.通过对比生字的偏旁,了解字的意思,以及与他有关的物体。

5.了解并积累十二生肖的相关知识。

6.我爱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学会阅读,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和积累生字、词语。

2.学会通过偏旁来猜测词义

难点:

1.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2.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阅读。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准备好字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带拼音的ABB类的词语)朗读过关。

甜津津酸溜溜辣乎乎香喷喷

油腻腻软绵绵脆生生硬邦邦

(1)请借助拼音自由读词,争取读通、读顺。

(2)指名读,如果他读对了,请跟着他一起读,如果他读错了,请帮他纠正读音。

(3)分男女生读,各读一排词语。

2.出示去拼音的词语开小火车读,齐读。

3.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4.交流汇报。(相继出示答案)

(1)这些词语都是ABB式的。

(2)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描写食物。

5.出示葡萄的图片和填空:我吃过()的葡萄。

你能用上一个词来形容它的味道吗?(相继出示词语:甜津津、酸溜溜)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6.能仿照这样的句式,用上这八个词,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分别是什么感觉吗?(可出示参考图片,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7.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相继出示图片及相应的词语:热腾腾、凉丝丝、黏糊糊、甜丝丝、臭烘烘、咸津津)齐读两遍,读读记记。

8.出示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从词语姐姐的怀里跑出来了,咱们再和它们打打招呼。(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领读。

相继出示单个生字,(开小火车读并组一个课外的词语)丰富积累。

出示去拼音的生字,齐读。

二、字词句运用。

(一)选一选,连一连

1.出示两组字:“霄、宵、削”“赔、陪、培”。学生比一比,自行区分这两组字。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偏旁,分别是“肖”和“咅”)

师补充:这两组生字也分别是同音字。(出示课件)

3.师:请再仔细观察这六个字,他们除了有共同的偏旁,

还有其他的偏旁部分,根据偏旁来猜猜意思与什么有关?待会儿再查阅字典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霄:云气、天空。

宵:入夜时段,大概在晚饭后的八、九点钟,是上床睡觉的时候。

削:用刀将物体切割去外围。

赔:补偿损失。

陪: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

培:指的是给植物或墙堤等的根基垒土。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对于错得集中的题目做重点讲解)(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自由练读,争取读准。可与同桌互读检查。

2.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是什么意思?(与偏旁有关,偏旁表意)(出示课件明确答案)

火字旁、四点底:多与火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立刀旁、刀字旁:与武器有关;表示切割、分离。

(三)下面这些字查什么部首?查一查,记一记

过渡语: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偏旁来猜意思。当然,在有字典的情况下,咱们可以通过查阅字典得到更精准的答案,进而确定这些字的部首。

1.出示“鹿”字。指名猜猜这个字应查什么部首。(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查“广”部)可让学生按广部去字典里查询这个字,当查完后会发现“广”部中找不到鹿字,由此判断“鹿”的部首不是“广”部,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课件隐退“广”字头)。

2.引导学生翻看部首目录,发现有部首“鹿”部,所以“鹿”的部首是“鹿”。(课件标红“鹿”字)

3.出示“麝”字,让学生先判断这个字的部首可能是什么,鼓励学生可用“鹿”部去字典中用部首查字法查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鹿、麝”两个字的部首都相同,第一个字便是共同的部首。

4.出示其余七组生字。根据发现的规律,比赛查字典,看谁最先查到七组字。最后明确答案,圈出部首。

5.练一练:查字典,找一找。一起完成,巩固查字法。

“角”和“解”的部首是()

“舌”和“乱”的部首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日积月累”

1.师:大家知道生肖是什么吗?我们有十二生肖,你们有谁知道十二生肖的故事,能简要说说吗?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肖是哪个吗?(指名回答)

2.多媒体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

(1)学生观察图片。

四人小组讨论:十二生肖是如何排序的?指名回答,予以点评。

(2)播放视频《十二生肖歌》验证同学们说的十二生肖的排序究竟正不正确。

(3)再出示排好序的课件,予以明确:生肖周期为12年,十二生肖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学生齐读十二生肖序名两遍)(4)老师讲解并出示课件: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是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5)出示十二个词,借助拼音,生自由练读记忆。

小老师领读。男女生合作读(各读一个字,如男生读“子”,女生读“鼠”。读完一轮,再交换读。)齐读。

(6)教师领着学生背诵十二生肖顺序表。

出示填空,指名背生肖。分组背地支。看图齐背。

二、学习“我爱阅读”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她还带来了她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图片),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更喜欢谁?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播放视频朗读,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可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不妨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相继正音。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读2-4自然段。

2.在你们看来,小柳树和小枣树谁长得美丽一些(小柳树)

(出示要求)请用“______”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从文中找依据吧。

3.指名反馈,相继出示句子:

(1)出示第二段中的句子

师:通过你们的朗读,让我们看看小柳树到底有多美吧!(女生齐读描写小柳树的句子)

师:那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小枣树的模样”吧。

(2)出示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句子

师:春天到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第一、二大组同学读读小柳树的变化,第三、四大组同学来读读描写小枣树的句子。

(3)师: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她是怎么说的呢?谁来模仿一下。(出示句子)(指名读)师:听了小柳树说的话,你们认为她是一棵怎样的树?(很有优越感、骄傲自豪、爱炫耀,总是轻视、嘲讽小枣树……)一到四排同学齐读,注意读出她的性格特点,评议,再全班齐读。

师: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儿用处,什么都比不上小柳树呢?咱们再到5-8自然段去找答案。请5-7排同学齐读5-8段。

(四)学习5-8自然段

1.出示硕果累累的枣树,引导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季节。(秋季)提问:秋天的小枣树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名回答问题:小枣树结出了又大又红的枣。

3.小柳树会结果实吗?(出示小柳树的图片)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同桌互相练读第6、7自然段的对话。

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对话。男女生分角色读。

4.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如果你是小柳树,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提炼主题:

1.学完本文,你觉得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呢?

小柳树:好看、能乘凉;小枣树:宽宏大量,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2.(出示课件)小柳树和小枣树虽然有自己的短处,可是也有自己的长处。正像我们学过的两个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只有像小枣树一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以别人的长处来激励自己,我们才能进步的更快。

(六)总结

小柳树和小枣树虽然不是人,但如果赋予它们人的言行和思想,那又是多么的奇妙。像这样有趣的文章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多读读。同学们,让我们都这上阅读吧!

《“的、地、得”的用法》语文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

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儿歌“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的口诀帮助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教学重难点

1、知道“的、地、得”的区别。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的、地、得”。

五、教学时间

8分钟微课堂

六、教学适用对象

义务教育九年制内的学生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屏软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见“的、地、得”,你能区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二、教学过程

(一)、“的、地、得”的区别。

1、相同之处: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么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二)“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由儿歌引入用法。

1、白勺“的”的用法。

白勺“的”的结构是用“形容词或名词或代词+的+名词”来表示,而我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还是“形容词+的+名词”的结构。儿歌记忆:“白勺的”有选择,名词前面笑呵呵。

例:美丽的花儿一朵朵,青青的草儿一棵棵。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水中的鱼儿乐悠悠。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可爱的小鸟天上飞。

2、土也“地”的用法。

土也“地”的用法可以用“形容词+地+动词”的结构来表示。

儿歌记忆:“土也地”真神气,喜欢动词前边立。

例:认真地写字不大意,专心地听讲要重视。

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

轻轻地走路不顽皮,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3、双人“得”的用法。

双人“得”是用“动词+得+形容词”的结构来表示。

儿歌记忆:“双人得”不一般,形容词前常出现。

例:清晨太阳起得早,小鸟小鸟飞得高。

练得认真写得好,读得用心记得牢。

部编版《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三指导方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对形近的复韵母能正确区分。(重点) 2.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熟练认读。(重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拼音儿歌,增强拼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重、难点) 4.复习会写的生字,熟练掌握。 5.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课前准备 1.课件。(教师) 2.实物投影仪。(教师) 3.字母卡片。(学生) 4.小组汇报单。(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孩子们,秋天到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生自由发言) 2.同学们的想法可真不少,这节课,再次跟随老师去秋游吧! (播放音乐:《一同去郊游》)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秋游活动,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读读比比——激趣观察巧分类 1.出示课件:郊外美丽的景象,蓝蓝的天空下,一群孩子有的在草地上追逐玩耍,有的围坐在一起玩游戏,还有的在草地上欢快地跳着扇子舞。 2.孩子们,你们看,他们多开心哪!瞧,那扇子上还有拼音呢!你们愿意去读一读吗? 3.那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了,请大家认真观察扇子上的音节,你能正确拼读哪一对呢?(课件出示扇子上的音节,学生自由选择拼读。) 4.区分前、后鼻韵母in-inɡ。 (1)教师强调:在读in的时候,舌尖要向上齿龈移动,抵住上齿龈发鼻音n,在读inɡ的时候,舌头逐渐后缩,舌根抵住软腭,气流从鼻腔通过。 (2)如果在他们前面加上生母y,一声,大家还会读吗?(指名读、齐读) (3)yīn、yīnɡ是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读出来,同学们可要记住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能够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并拼读音节。2.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 3.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分类按顺序排列。4.用学过的生字练习组词。 5.能够正确地拼读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6.读短文,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 重点难点 重点 拼读音节,并正确区分形近的复韵母;读拼音,写出相对应的字。

难点 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系统复习。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相对应的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用拼音 1.读一读,把音节读准。

(1)教师出示课件呈现音节。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读每组拼音时都要注意什么? ①yǎn-yuǎn,要注意区分前一个是两拼音节,后一个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zuān-zhuān,要分清楚平翘舌音。 ③chán-chuán-chuáng,要注意区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3)指名认读,齐读。 (4)同桌练读。 2.比一比,读一读。 (1)卡片认读字母:i、e、u。 (2)你能把这些字母组成复韵母吗? (3)比较小兔子和小企鹅手中的复韵母有什么区别。

(4)全班交流。 (5)点名读这些复韵母组成的音节,齐读,分小组读。 3.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 (1)自由拼读音节,知道每个词语表示什么物品。 (2)读题目,说说什么是秋游。 (3)挑选“物品”,并涂上颜色。 (4)全班交流:秋游时,你带其中的哪些“物品”,请用音节拼读一下这个“物品”。 (5)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准备带哪些物品。(学生畅所欲言,指生汇报。) (6)除了这些物品,你还想带些什么?请用拼音告诉大家。 4.读一读,记一记,再说一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 (1)自由读、齐读、指名读23个声母。 (2)区分:b-d p-q f-t m-n n-l z-zh c-ch s-sh。

部编版三上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和了解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口字旁的字,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通过、诵读,体会人生格言,帮助小学生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格言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 童话真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会说话,而且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喜怒哀乐。(板书:交流童话)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飞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复杂的感情变化。 2.(课件出示)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又会唱歌的鸟、聪明的蟋蟀、快乐的手推车、值得尊敬的蚁王,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生动、鲜明的形象。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3)(课件出示) ①去年的树:从鸟儿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鸟儿的可爱、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从大树的语言、动作中了解到大树的优秀品质。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 ④蚁王:从蚁王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蚁王的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2.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5.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学生阅读三段文字后先自己感悟,看三段文字都描写了什么,然后教师点拨,让学生知道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人入迷时的情景的,更要知道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入迷程度,使学生在今后写作时学习细节描写,积累人物入迷的相关句段。

部编版语文五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3.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重点 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难点 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乞巧》。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2.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

3.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 4.学生创作后交流。 (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1~4自然段) 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匆忙中就好奇地翻了翻。恰好看到了织女这一天会到凡间洗澡,牛郎与织女是命中注定会有这段感情。 再如,织女是如何被抓的: 王母娘娘一觉醒来,发现众仙女中唯独不见织女的踪影。大家都说不知道织女在哪儿,她便掐指一算,原来织女在人间结了婚,还有了一儿一女。顿时,火冒三丈。她一拍座椅,大声喝道:“织女简直是吃了豹子胆了。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竟敢违反天条!二郎神。”“到。”“哀家命你下凡去查访织女的下落,但千万别打草惊蛇。”“是。”二郎神经过一番打探,向王母娘娘禀报了织女的住处。 “四大天王何在?” “末将在此。” “命你等即刻率领天兵天将,跟随哀家前去捉拿织女归案!” “末将听令。”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语文园地三(教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词句段运用。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3.日积月累。正确朗读《乞巧》,并熟读成诵;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重点 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难点 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部分语句;诵读《乞巧》。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交流平台。

1.布置复习,自主回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民间故事,读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别人分享,讲给别人听。民间故事流传很广,你想讲的故事别人可能听说了。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你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可以怎样创作呢? 2.小组交流创作方法。教师明确并板书:变换人称,添枝加叶,续编故事。 3.学生根据课文提示任选一项进行创作。 4.学生创作后交流。 (1)变换人称。用猎人海力布的口吻讲故事。(第1~4自然段) 我的名字叫海力布。我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我经常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有一天,我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老鹰正抓住一条小白蛇从我头上飞过。我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我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我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我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2)添枝加叶。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原来,这头老牛,不是普通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转世,因犯天规被贬下凡。相传,金牛星与天上的月老在一次饮酒时,看到月老手中捧了一本书——《姻缘簿》。匆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