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1.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基础工业质资料而钻的井。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2.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井名带“参”字。

3.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以二级构造带单元名称加1-2位数字命名。

4.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取油气田名称为名,3位数编号。

5.开发井:采油井和注水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6.调整井: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8.综合录井技术:是一项随钻石油勘探技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对石油地质、钻井工程及其他随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目的是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监控钻井施工过程。技术特点:录取参数多,采集精度高,资料连续性强,资料处理快,应用灵活,服务范围广

.8.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被带到地面上,这些岩石碎块叫岩屑,又常称为“砂样”。

9.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11说明岩心含水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Ⅰ)、含水观察:直接观察岩心新鲜面湿润程度。

湿润程度可分为3级:

▲湿润:明显含水,可见水外渗;

▲有潮感:含水不明显,手触有潮感;

▲干燥:不见含水,手触无潮感。

Ⅱ、滴水试验法

滴一滴水在含油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观察水滴的形状和渗入速度,以其在1分钟之内的变化为准分为4级:

渗:滴水立即渗入→含油水层

▲缓渗:水滴呈凸镜状,浸润角

<60°,扩散渗入慢→油水层

▲半球状:水滴呈半球状,浸润角

60~90°之间,微渗→含水油层

▲珠状:水滴不渗,呈圆珠状,

浸润角>90°→油层

12说明岩心含油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主要依靠含油面积大小和含油饱满程度来确定。

含油面积大小(分级),根据储集层储油特性不同,孔隙性含油级别--

碎屑岩含油级别,缝洞性含油级别--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

含油面积百分数:指将岩心沿轴面劈开,新劈开面上含油部分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岩心含油级别的确定:通过观察岩心光泽、污手程度、滴水试验等可以判断含油饱满程度。一般分3级:含油饱满、较饱满、不饱满

含油饱满孔隙全部被油

饱和新劈面原油外

颜色一般

较深

油脂感

油味浓滴水不

污手

含油较饱满孔隙充满油光泽较

油味较

滴水不

捻碎后污

含油不饱满孔隙部分充油颜色较浅不均

油脂感

滴水微

不污手

②孔隙性含油-- 碎屑岩含油级别

以岩石颗粒骨架间分散孔隙为原油储集场所,以岩性层为单位,以新鲜面的含油情况为准,分6级:

Ⅰ饱含油:>95%截面含油,含油均匀、饱满

Ⅱ富含油:>75%截面含油,含油均匀

Ⅲ油浸:>40%截面含油,含油不均匀

Ⅳ油斑:40%~5%截面含油,含油部分呈斑状、条带状

Ⅴ油迹:<5%截面含油,含油呈零散斑点状

Ⅵ荧光: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

③缝洞性含油--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

缝洞性含油:以岩石的裂缝、溶洞、晶洞作为原油储集场所;岩心以缝洞的含油情况为准,分为以下4级:

Ⅰ富含油:≥50%以上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Ⅱ油斑:50%~10%(含1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Ⅲ油迹:<10%的缝洞壁上见原油

Ⅳ荧光:缝洞壁上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

13.岩心描述内容- 主要包括5个方面

①岩性--颜色、岩石名称、矿物成分、胶结物;

②相标志--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特征等;

③储油物性--φ、K、孔洞缝发育情况与分布;

※裂缝统计:按小层统计,只统计张开缝和方解

※孔洞统计:孔洞个数、连通性等。

④含油气性--结合岩心油气水观察、确定含油

⑤岩心倾角测定、断层观察、接触关系判断

归位方法与步骤:

⑵岩心归位方法和步骤

由于地质上、钻井技术及工艺方面种种原因,

取心收获率并非都是100%;且经常不连续(间断)

因此,需要恢复岩心的原来位置—岩心归位。

A 校正井深

B 岩心归位

C 岩心位置的绘制

D 样品位置标注

B 岩心归位归位原则:

▲以筒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

▲磨损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

▲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

▲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合,解释合理;

保证岩心进尺、心长、收获率不变。

包括:归位原则、具体操作两个方面。

?岩心归位的具体操作--分4个环节:

?▲先装收获率高的筒次--从最上一个标志层开始,

?上推归位至取心段顶,再依次向下推;

?▲后装收获率低的筒次--在本筒顶底界内,

?根据标志层、岩性组合分段控制归位。

?▲破碎岩心归位、磨损面、乱心处理--对破碎岩心的厚度丈量误差,可分析破碎程度及破碎状况,按电测解释厚度消除误差装图。

?▲实取岩心长度大于电测解释厚度,且岩心完整:

?---按比例压缩归位。

14.破碎岩石气在钻进过程中,钻头机械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体称破碎岩石气。

15.压差气1)接单根气: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使钻井液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在录井仪上检测到。

2)起下钻气—后效气: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钻井液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钻井液压力下降,因而有利压差气的产生。

16.总有机碳:(TOC):表示单位质量的岩石中有机碳的百分比含量

17.完井要下的套管有(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

18.油气井的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不同而分成两大类:

先期完成:裸眼完成和衬管完成

后期完成:射孔完成,尾管完成和贯眼完成

1.稳定试井:每次改变工作制度之后,都必须保持产量稳定,并且要等井底流动压力达到稳定之后才能测量各项数据,因此称为“稳定试井也常称作“系统试井。

2.不稳定试井:是广泛采用一种方法。井底压力在改变油嘴时随时间的变化,是地层特性和流体性质的函数,如流动系数渗透率、地层压力、地层边界、储量丰度等。

1.岩性法: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着古地理环境随时间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剖面中,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

2.沉积旋回法: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

3.化石组合法:利用地层中所含全部化石或某一类化石的自然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4.古地磁学法:介于地质学、地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通过测定岩石中保存的剩余磁性来追溯过去地史中的磁场方向,强度变化的科学。

5.旋回对比法:以地层沉积旋回为依据,根据旋回的级次大小分级控制,油气层的纵向划分和横向对比。

6.油层对比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各步骤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油层对比的步骤

A.利用标准层划分油层组

B.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

C.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对比单油层

D.连接对比线

标准层:在对比中选取的具有明显特征,稳定分布,可作为对比标志的地层

特征如下:

?分布稳定

?岩性、岩矿、古生物、电性等具有明显特征

?易于上下层区别横向变化不大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层组:在划分油组的基础上的砂岩组对比,应根据油层组内的岩石组合性质,演变规律、旋回性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三级旋回。

在二级旋回内划分三级旋回一般均按水进型考虑,即以水退作为三级旋回的起点,水进结束作为终点。

使旋回内的粗粒部分的顶部均有一层分布相对稳定的泥岩层,这层泥岩既可作为划分与对比三级旋回的具体界线,又可作为砂岩组的分层界面。

对比工作程序:

?选取标准井

?选择标准层

?建立骨干对比剖面及骨干剖面对比

?建立全区对比剖面及剖面对比

?全区对比闭合

?复杂断块的对比应从块内对比再全区闭合

?对比数据整与分析

1.井下断层识别标志,井下短点组合的几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深度相差很大

石油性质的变化

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

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的特征

2)井下断点组合(概念):

在单井剖面上确定了断点,只能说明钻遇了断层,还不能确切掌握整条断层面特征。在多条断层地区,每口井都钻遇了几条断层,哪些断点属于同一条断层,几条断层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对断点进行研究。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3)断点组合一般原则

①各井钻遇的同一条断层的断点,其断层性质应该一致,断层面产状和铅直断距应大

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②组合起来的断层,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出现突然变化;

③断点附近的地层界线,其升降幅度与铅直断距要基本符合,各井钻遇的断缺层位应

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④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

4)断点组合方法

(1)作构造剖面图组合断点

断裂切割作用把一个完整构造分割成许多断块。在每个断块内(即断层面的一侧),同一地层界面的高低关系有明显不同,地层厚度也可能突变。因此应用各井的分层数据、断点资料做构造剖面图,分析各个地层界面的高低关系和厚度变化情况,一般能够把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组合起来。

(2)作断层面等值线图组合断点

表现断层的倾向、倾角、走向、断距及分布范围。

不同断层断层面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则不同。

先在远离复杂区的单断点区编制断层面等值线图,获得该断层的基本要素后,再由已知的走向、倾向、倾角、落差等,逐渐向复杂区延伸,把多断点区分开,进而做出各条断层的断层面等值线图。

(3)综合分析

在地下构造复杂的地区,井下断点多,断点组合往往具多解性,需要综合分析各项资料,互相验证,选出较合理的断点组合方案。

断层面等值线图、构造剖面图和构造草图要互相验证,同时参考地震资料所提供的区域构造特征和分布模式,若有矛盾,查明原因,调整断点组合方案,直到前述各项原则与各种构造图件互相吻合为止。

只要有条件,应尽量利用地层流体性质、油气水分布关系和压力恢复曲线特征来验证所组合成的断层。

2.井位校正

为了提高地质剖面图的精度,必须充分利和剖面附近的井的资料,因此就需要把这些邻近剖面的井人为移到剖面线上去,这一工作被称做井位校正。

1. 测井相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曲线段或曲线组合,包括测井曲线的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包络线形态、齿化程度及组合特征等,反映特定的岩石组合、岩石序列和沉积环境。

2.地震相分析:是可以作图的三维地震单元,它由地震参数不同于相邻地震相单元的反射波组所构成。代表了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一定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的单元

3.储层非均质性:是指储层的几本性质,包括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以及微观空隙等特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4. 储层非均质性分类:

1)Pettijohn 分类

油藏规模:1→10km×100m

层规模:100m ×10m

砂体规模: (1 →10)m2

孔隙规模:(10 →100)mm2

层理规模:(10 →100)um2

4)裘亦楠分类

层间非均质性: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

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

平面非均质性: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的

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

层内非均质性: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

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

率和大小、以及其它的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

孔隙非均质性: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系和连通程度

2 )Weber 分类

3)Haldorsen 分类

5.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1、层内非均质性

2、层间非均质性

3、平面非均质性

4 、微观非均质性

5、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

层内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岩心观察描述,驱替实验,分析化验统计,沉积模式法,地质建模

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测井解释,地质统计,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统计

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测井解释,地质统计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统计

微观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薄片观察,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高压离心机)速敏性是指液体在流速剪切力的作用下,使岩样孔隙中的微粒移动,堵塞孔隙、喉道,造

成渗透率下降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水敏是指储集层被钻开时,外来流体引起粘土矿物的重新膨胀、分散和运移,导致储层的渗透率下降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1.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基础工业质资料而钻的井。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2.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井名带“参”字。 3.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以二级构造带单元名称加1-2位数字命名。 4.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取油气田名称为名,3位数编号。 5.开发井:采油井和注水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6.调整井: 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8.综合录井技术:是一项随钻石油勘探技术,在钻井过程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对石油地质、钻井工程及其他随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目的是发现油气层,评价油气层和实时监控钻井施工过程。技术特点:录取参数多,采集精度高,资料连续性强,资料处理快,应用灵活,服务范围广 .8.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被带到地面上,这些岩石碎块叫岩屑,又常称为“砂样”。 9.通过岩心分析,可以获取如下资料或信息: ▲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四性关系研究; ▲掌握生油层特征及其地化指标; ▲观察岩心的岩性、沉积构造,恢复沉积环境;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地层接触关系、断层位置▲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过程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11说明岩心含水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Ⅰ)、含水观察:直接观察岩心新鲜面湿润程度。 湿润程度可分为3级: ▲湿润:明显含水,可见水外渗; ▲有潮感:含水不明显,手触有潮感; ▲干燥:不见含水,手触无潮感。 Ⅱ、滴水试验法 滴一滴水在含油岩心平整的新鲜面上,观察水滴的形状和渗入速度,以其在1分钟之内的变化为准分为4级: 渗:滴水立即渗入→含油水层 ▲缓渗:水滴呈凸镜状,浸润角 <60°,扩散渗入慢→油水层 ▲半球状:水滴呈半球状,浸润角 60~90°之间,微渗→含水油层 ▲珠状:水滴不渗,呈圆珠状, 浸润角>90°→油层 12说明岩心含油实验的分级特征与分级标准 主要依靠含油面积大小和含油饱满程度来确定。 含油面积大小(分级),根据储集层储油特性不同,孔隙性含油级别-- 碎屑岩含油级别,缝洞性含油级别-- 碳酸盐岩含油级别

地质调查研究院

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成立于2000年6月,是具有管理地质调查研究项目、承担地质调查研究项目、培养研究生三重职能的学校直属二级单位,是全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地质调查研究院。我院目前拥有9个甲级地勘资质。中国地质调查局院校能力建设评估A级单位。 地质调查研究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2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5名。2013届毕业生8名,就业率达到100%。 地质调查研究院现有专兼职导师21名,教授12名,副教授5名,讲师3名。招生范围涵盖了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地质矿产保障工程国家专项项目,工作范围覆盖到全国除台湾、澳门之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涉及学科领域涵盖了我校的所有优势学科,产出了一大批规范、指南、技术要求、调查与研究报告等地质成果,在国家的地质、矿产、地灾、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依托地质调查研究项目,我校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30个主要参加单位之一,并获得“全国优秀地质图幅一等奖”、“2011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以及“全国危机矿产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术型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学校有关规定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和助学金、贷款资助等办法按各院系有关规定实行。 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

注:“人数”一栏括号内数字为“其中拟接收推免生数”。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Marine Geology 刘金鑫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2016中队船舶与海洋工程1班 学号:2220163863) 摘要:本文从海洋地质学历史上的三大学说出发,指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对海洋地质学发展的认识和了解。文章指出三个学说的立足点和主要证据,进一步论述了学说从猜想变为事实的发展过程,也指出了部分学说的缺陷性,论述了其在当时不为地质学界接受的主要原因。三大学说按历史时间论述,体现了学科从缺陷到完备的过程。结语中,作者表明了对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的一些思考和其给予的启迪,也展望了未来海洋地质学发展的方向和格局。 关键词: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一、引言 本学期《深海地理与地球科学》课程,主要学习了地球地理属性、海洋地质构造和海洋地质学发展的一些内容。其中,活动论的演化深深吸引了我,我认为它的演化过程是人类海洋科学领域巨大的一个突破,也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对自然的认识从无到有的一个缩影。 海洋地质学的三大学说相辅相成:板块构造说是海底扩张说的发展和延伸,而从海底扩张到板块构造,又促进了大陆漂移的复活。因此,人们也称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为不可分割的“三部曲”。 图 1:海洋的地质学发展历程

二、海洋地质学发展历程 1.海洋地质学 1)定义:以传统的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以海洋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 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大洋岩石圈地质过程及其与地球相关圈层(尤其是大气层、水圈和地幔)间相互作用,为人类开发资源,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环境服务的科学。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图 2:海洋地质工作任务 2.大陆漂移学说 1)提出: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A.魏格纳(1880—1930)在总结前人有关大陆漂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大陆漂移说,引起全世界科学界的重视。 2)主要论点:石炭纪(3亿年)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一个大洋(泛大陆、泛大洋);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硅镁层之上;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 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的海陆分 布;大西洋、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 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过程中,前缘 受挤压而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镁层的 粘性,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3)主要证据:大陆边缘的形态、造山带 与地层学的证据、古冰川及古气候的证 据、古生物的证据、地磁学的证据。图 3:大陆漂移示意图 4)缺陷: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潮汐力与离心力小,不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Hydro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实践学数】: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 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 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地球上水的分布;

*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 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3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色、嗅、味、比重、透明度、温度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PH值、硬度、矿化度、侵蚀性。 *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形成作用: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混合作用及人为作用。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类型:溶滤水、沉积水和内和生水。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资料整理:简分析、全分析和专门分析;库尔洛夫式、舒卡列夫分类表。 *1.4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上层滞水:概念及特征; *潜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位线图及其应用; *承压水:相关概念、特征(分布特征、补给与排泄特征、动态特征及水化学特征等)、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2章地下水的运动和动态 *#2.1 重力水的运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水文地质学资料

第8章 ◆系统思想与方法的核心: 把所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与处理事物。 8.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1.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2.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地下水含水系统:由隔水或相对隔水岩层圈闭 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岩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 具有统一时空演变过程的地下水体。 3.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1)含水系统将包含若干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的整体作为所研究的系统。系统的边界是不变的; 流动系统以地下水流作为研究实体,边界是可变的。 (2)含水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它具有统一的水流。 (3)含水系统与流动系统都具有级次性。 ?控制含水系统发育的主要是:地质构造 ?控制地下水流动系统发育的主要是:水势场 8.3 地下水含水系统 含水系统在概念上是含水层的扩大,因此,关于含水层的许多概念均可用于含水系统。 8.4 地下水流动系统 1.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动力特征 2.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化学特征 地下水流动系统的不同部位,由于流速和流程对水质的控制作用,显示出很好的水化学分带: 在地形复杂,同时出现局部、中间、区域流动系统时,以垂直分带为主。 地形变化简单,只出现区域流动系统时,主要呈水平分带。 3.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水温度特征 地下水流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水文地质分析框架; 根据渗流场、水化学场、水温度场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利用地下水流动系统这一理论框架,可以将各方面零散的信息综合成一副有序的图景。 第9章 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 地下水动态: 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含水系统)各要素(如水位、水量、水化学成分、水温等)随时间的变化。 2. 地下水均衡: 指某一时段某一地段内地下水水量(盐量、热量、能量)的收支状况。 3.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关系 ◆均衡是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内在原因(实质); 动态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现; ◆均衡的性质和数量决定了动态变化的方向与幅度; 动态反映了地下水要素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4.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研究的意义

地质学发展简史(精简版)

地质发展简史 1.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的萌芽时期(远古~1450) 岩石和矿物知识的积累 对地质作用的认识 对地球的启蒙认识 中世纪的地质学 2.地质学的奠基时期(1450~1750) 地质哲学思想的初步发展 对化石和地层的认识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的发展 3.地质学的形成时期(1750~1840) 地质考察旅行的兴起 水成论和火成论 地质学体系的形成 灾变论和均变论 4.地质学的发展时期(1840~1910)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 岩石学、矿物学和矿床学 动力地质学 地槽地台学说和全球地质构造的理论综合 5.20世纪地质学的发展(1910~) 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的新阶段及板块构造学说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的历史。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源远流长。在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朴素的地质知识逐渐形成了地质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5个时期。①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以认识的直观和解释的猜测性为主要特征。②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其特征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诞生,地质知识趋向系统化。对地质现象试作理性解释,并逐步建立了观察和推理方法。③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一方面地质知识得到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人们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给予解释。地质思想、理论和学说十分活跃,由此初步形成了地质学体系。④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其特征是地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全球性地质发展史的认识。 ⑤20世纪的地质学(1910~),这一时期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地质学说、地质学理论不断涌现,地质学分支学科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沟通,形成了全球性地质学体系。

油气田地下地质复习题答案总结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 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 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 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名词解释: 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即是岩心的 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 100 ? = 取心进尺 岩心长度 岩心收获率 。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 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肈腿薇螅芀莄薃螄羀 《油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标准层——岩性特殊、岩层稳定、厚度较薄、分布广泛的岩层。 2、干酪根——油母质,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3、生储盖组合——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在时间、空间上的组合形式或配置关系。 4、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5、地温级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油气田——是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7、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8、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9、断点组合——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0、储集层——凡是可以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11、油气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就是油藏,只聚集了气,就是气藏;既有油又有气,则为油气藏。 12、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xzCK7。 13、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14、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LbauT。 15、异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 16、岩心收获率——岩心长与取心进尺之比的百分数,即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取心长度X100%。

华东《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6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

中石油华东《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6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 一、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50 分。) 1. 当钻遇到油层时,钻井液的相对密度降低,粘度升高,切力略增。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2. 断面等高线图是利用钻遇同一条断层的各井断点标高和井位图编制的,它能反映断层面的起伏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3. 编制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时,把斜井或弯曲井当成直井来作剖面图,就会歪曲地下构造形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4. 家1井在1780—2000米井段钻遇砂泥互层,该段钻井过程中,钻时只受岩性控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5. 在近距离内同层厚度差异较大,有可能是相变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6. 某井综合解释剖面中,沙一段2小层显示重复,说明地下钻遇正断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7. 在地层对比工作中,发现井下地层重复,两侧井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不一致,可以确定为钻遇逆断层。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8. 岩屑迟到时间等于实物从井口到井底,,再从井底返到井口所需的时间。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9. 在某一近距离井组间存在断层,若断层两侧油藏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一致,就预示该断层可能开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10. 已知沈3井钻遇某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800米,钻遇断点标高为-1754米,那么该井位于断层的下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6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 二、单选题(共1 道试题,共 5 分。) 1. 在钻井过程中,井下出现意外油气显示和泥浆漏失现象,可能预示着钻遇()。 A. 致密粉砂岩 B. 高压异常带 C. 厚泥岩层 D. 断裂带 正确答案: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2016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二) 三、多选题(共9 道试题,共45 分。) 1. 找出各井中钻遇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进行井间断点的组合工作时,应遵循()等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A. 两盘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规律 B. 各井钻遇断缺层位应有规律的变化 C. 断层性质应该一致 D. 组合后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突然变化 正确答案: 2. 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等地质特征;

1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水文地质学基础》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基本知识也是与地下水有关专业的选修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对与地下水有关问题进行水文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与地质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既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阐述其本身的理论,又为后继课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岩土工程勘察》、《专门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专业课的教学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在所学专业的地位,对水文地质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重点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 ★ 掌握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移特征和规律,学会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科学分析和解决相关水文地质问题的思维方法。 ★ 掌握简单的水文地质专业作业方法。 二、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分布和运移规律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为中心进行选材,并注意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配合与衔接。 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一至九章阐述地下水形成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十至十二章进一步阐述各类地下水的埋藏、分布、交替循环等特征,是前一部分理论的应用和深化。十三、十四章介绍地下水的资源特征及其供水意义,并介绍人类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环境问题。十五章介绍地下水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课程总学时为72,其中讲授50学时,课程实习12学时,综合课程设计(实习)10学时。在大纲基本内容和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部分教学内容、体系和课时分配,可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具体条件以及专业所需,适当灵活掌握。学时分配见下表。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表

华东《油气田开发地质学》2019年春学期在线作业(三)

------------------------------------------------------------------------------------------------------------------------------ (多选题)1: 从地质发展的观点看,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可以是()。 A: 油源区附近长期继承性的长垣带 B: 盆地内部的斜坡带 C: 与同生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带 D: 环礁型生物礁带 正确答案: (多选题)2: 下列给出项中,()是油层对比的成果图。 A: 栅状图 B: 岩相图 C: 小层平面图 D: 油砂体连通图 E: 古地质图 正确答案: (多选题)3: 世界各国许多油气田中普遍存在异常地层压力,下列()作用可能形成异常地层压力。 A: 泥页岩压实作用 B: 粘土矿物脱水 C: 有机质生烃 D: 渗析作用 E: 构造作用 正确答案: (多选题)4: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 岩性特征 B: 储集单元 C: 地球物理特征 D: 沉积旋回 正确答案: (多选题)5: 下列给出条件中,()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所需参数。 A: 有机质丰度 B: 有效孔隙度 C: 累积产气量 D: 含油面积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连续生储盖组合是指生油层和储集层在时间上连续沉积,两者直接接触,下列()均属于连续生储盖组合。 A: 不整合型 B: 断层型 C: 指状交叉式 D: 上覆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深适中,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下降,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A: 低压异常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总复习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定向井 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 方位的井 2、 测井相 又名电相,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 的地质信息,并将测井曲线划分若干个不同特点的小单元, 经与岩心资料详细对比,明确各单元所反映的岩相,即是测 井相。在一个地区建立了测井相后,可以利用测井曲线解释 出井的柱状岩性剖面图。 3、 可采储量 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 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 4、 岩心收获率 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 分数表示。 5、 孔隙结构 储层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 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 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 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 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6、 储集单元 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 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储、产、盖、底) 7、 地温梯度 又称地热梯度、地热增温率。指地球不受大 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8、 井位校正 9、 沉积旋回 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 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10、 折算压力 是指测点相对于某基准面的压力,在数值上 等于由测压点到折算基准面的水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 11、 断点组合 把属于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联系起来,全面研究整条断层 的特征,这项工作称为断点组合。 12、 探明储量 在油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 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利润的可靠储量。它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 开发分析以及油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的依据 13、 异常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是作用于地层孔隙空间流体上的压 力。正常地层压力可由地表至地下任意点地层水的静水压力 来表示;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 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 的底层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压力异常。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节:水文地质学基础 1.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起源 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形式 凝结水:空气中的水汽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初生水:岩浆中分离岀来的气体冷凝形成的水 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径流的定义:径流是指一个流域内的降水除去消耗于蒸发以外的全部水流。径流流量决定于流域面积规模和降水量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 (体积)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面裂隙率:裂隙的总面积与岩层面总面积之比 线裂隙率:裂隙的总宽度与岩芯总长度之比。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岀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地下水下降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的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单位体积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量)(注意与释水率的区别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内在透水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容重和粘滞性改变不大,可用渗透系数近似当作岩层的透水性指标。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1 ?含水层形成的条件岩层具有储存 重力水的空间(孔隙、裂隙、溶隙)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透水-含水- 隔水、隔水-含水-隔水)3?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含水层与透水层的区别: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是透水层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部分上部未饱和的部分则是透水不含水层。故一个透水层可以是含水层,如冲击沙砾含水层,也可以是透水不含水层,如坡积亚砂土层, 还可以是一部分为位于水面以下的是含水层,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上的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带:是指空间延伸长度较大,而宽度有限的狭长带状地带。如:断层破碎带、岩溶径流带、岩脉含水带、侵入岩与围岩接触带 含水岩段:某一厚度较大的含水层内,由于不同层段的含水性差异较大,而划分出的不同强、弱含水层段或相对隔水层段。 含水岩组:指具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和一定的水化学特征的多层含水层的空间组合。蓄三节:地下水的运动(饱水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既有重力水乂有结合水。 水头:渗流场中某一点位置至基准面的高度乙称为位置水头;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 ,称为压强水头;二者之和称为测压水头 水力坡度匸水力坡度为沿渗透途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渗透: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称为渗透。 渗流:不考虑渗流途径的迂回曲折,不考虑岩层的颗粒骨架,假想地下水充满整个岩石空间并只向整体水流方向流动的水流称为渗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 2、盖层 3、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 5、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 7、圈闭 8、石油 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 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 二、填空题 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 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 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 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 成。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钻井地质 一、主要概念 1、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指在区域勘探阶段部署的,主要了解各一级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石油地质特征(生、储、盖及其组合,获取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为物探解释提供参数而钻的探井。 2、预探井: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构造(圈闭)或构造带等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取得储集层物性资料、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3、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或三维地震的基础上,在已获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详细查明油气特征,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经济价值,计算探明储量等而钻的探井。 4、开发井:指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落实探明储量、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 5、调整井:指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若干年后,根据开发动态及油气藏数值模拟资料,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需要分期钻一批调整井;根据油气田调整开发方案加以实施。 6、钻时:每钻进一定厚度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min/m。 7、定向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有控制地使井身沿着设计的方向和路线钻达预定的目的层段和井下目标(靶位)的井。 8、岩心收获率:岩心长度占取心进尺的百分比。 9、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返回井口的时间。 10、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方法。 二、问答题 1、简述定向井的主要用途,图示说明井身剖面基本类型。 纠正已钻斜的井眼成一个垂直的井身,对落鱼等井下障碍物进行侧钻,在不可能或不适宜安装钻机的地面位置的下边钻油井,为扑灭大火、压住井喷等而设计的井—抢险井或救险井,在一个井场、钻井平台或人工岛上,钻几口、几十口井、丛式井—海上油田、地面受限制的沙漠、沼泽等地,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水平井。 I型井身剖面;Ⅱ型井身剖面(S形曲线井身剖面);Ⅲ型井身剖面(见图) 2、简述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及钻时录井的主要用途。 岩性--软硬、孔缝发育程度;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应用钻时曲线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 ②在无电测资料或尚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结合录井剖面,可以进行地层划分和 对比。 3、简述取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其注意事项。 取心资料收集:丈量方入,准确算出进尺,取心过程中,记钻时、捞取砂样,并要特别注意观察泥浆槽面的油气显示情况;丈量“顶空、底空”:初步判断岩心收获率;岩心出筒:先出底部、上下顺序不乱、保证岩心完整,岩心全部出筒后要进行清洗,油浸级以上的岩心不能用水洗,用刀刮去岩心表面钻井液,并注意观察含油岩心渗油、冒气和含水情况,并详细记录,必要时应封蜡送化验室分析,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出筒后→清理密闭液后,立即进行丈量,涂漆编号,并及时取样化验分析;岩心丈量:判断是否有“假岩心”,如有应扣除假岩心;计算岩心收获率;岩心编号:自上→下、由左→右依次装入岩心盒内,按其自然断块自上而下逐块编号。 4、简述岩心归位方法和步骤。 以筒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磨损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合,解释合理;保证岩心进尺、心长、收获率不变。 先装收获率高的筒次;后装收获率低的筒次;破碎岩心归位,按电测解释厚度消除误差装图;

最新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 填空: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 地下水的功能: (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 填空: 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油田开发地质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 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 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14、孔隙结构:就是指孔隙和喉道的几何的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连通的关系,是影响储集岩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 15、折算压力:折算压力系指折算压头产生的压力,可利用静水压力公式导出。为了对比油臧上各井头的大小,应将所有的井都折算到同一个基准面上。 16、干酪根: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型酸、碱和非氧化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17、油气初次运移:从指油气自烃源岩向储集层或运载层中的运移。 18、储集单元: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划分与对比中,将这种在剖面上按岩性组合划分的、能够集体与保存油气的基本单元称为念念单元。 19、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压力系数>1.2------高压油藏 20、可采储量:是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按其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七类(预测储量是内蕴经济的,不划分经济可采储量。 21、滚动勘探开发:是指对于复式油气聚集带(区)或复杂油气田,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全面投入开发阶段,在采取整体控制的基础上,勘探一块,开采一块,评价勘探与油田开发紧密结合、交叉进行的一套工作方法。 1、岩浆——指地内深处高温、高压、富含挥发组分的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指岩浆侵入到地壳或喷出地表逐渐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