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自动保存的)

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自动保存的)

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自动保存的)
算法分析与设计基础复习笔记 (自动保存的)

第三章蛮力法

1.顺序查找

1)算法SequentialSearch(A[0..n-1],K)

i ← 0

while A*i+≠K and i

i ← i+1

if A[i]=K return i

else return -1

算法SequentialSearch2(A[0..n],K)

//顺序查找的算法实现,它用了查找键来做限位器

//输入:一个n个元素的数组A和一个查找键K

//输出:第一个值等于K的元素的位置,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元素,返回-1

A*n+←K

i←0

while A*i+ ≠ K do

i ←i+1

if i

else return -1

效率:无论在最差或是平均情况下,该算法任然是线性算法Θ(n)

2.蛮力字符串匹配

文本:给定一个n个字符组成的串

模式:一个m(m<=n)个的字符串

算法BruteForceStringMatch(T[0..n-1],P[0..m-1])

//该算法实现了蛮力字符串匹配

//输入:一个n个字符的数组T[0..n-1]代表一段文本

// 一个m个字符的数组P[0..n-1]代表一个模式

//输出:如果查找成功的话,返回文本的第一个匹配子串//中第一个字符的位置

//否则返回-1

for i←0 to n-m do

j←0

while j

j←j+1

if j =m return i

return -1

效率:在最坏的情况下该算法属于Θ(nm)

第四章分治法

1.分治法的基本思想:将规模为N的问题分解为k个规模较小的子问题,使这些子问题相互独立可分别求解,再将k个子问题的解合并成原问题的解.如子问题的规模仍很大,则反复分解直到问题小到可直接求解为止。

2.一个规模为n的实例可划分为b个规模为n/b的实例,其中a个实例需要求解(这里,a 和b是常量,a>=1,b>1).T(n)=At(n/b)+f(n)

主定理如果在上式中f(n))

∈,其中d>=0,那么

Θ

n

(d

T(N)∈??

?

??

??

???????>Θ=Θ<Θd a d d d d b a b a n b a n b 当当当)()log n ()n (log

3.合并排序

? 算法 MergeSort(A[0..n-1] )

// 输入:未排序序列A[0..n-1]

// 输出:已排序序列A[0..n-1]

if n > 1

copy A[0..?n/2?-1] to B[0..?n/2?-1]

copy A[?n/2?..n-1] to C[0..?n/2?-1]

MergeSort( B )

MergeSort( C )

Merge( B,C,A )

? 算法 Merge(B[0..p-1],C[0..q-1],A[0..p+q-1])

i=0,j=0,k=0;

while i

if B*i+≤C*j+

A[k]=B[i], i=i+1

else

A[k]=C[j], j=j+1

k=k+1

if i=p

copy C[j..q-1] to A[k..p+q-1]

else

copy B[i..p-1] to A[k..p+q-1]

效率:当n>1时,C(n)=2C(n/2)+C ge mer (n),C(1)=0,根据主定理C worst

(n ))log (n n Θ∈ 4.快速排序

中轴

? 快速排序算法 QuickSort(A[l..r])

// 使用快速排序法对序列或者子序列排序

// 输入:子序列A[l..r]或者序列本身A[0..n-1]

// 输出:非递减序列A

if l < r

s ← Partition( A*l..r+ )

QuickSort( A[l..s-1] )

QuickSort( A[s+1..r] )

//s 是中轴元素/基准点,是数组分区位置的标志

? 算法 Partition( A[l..r] )

// 以第一个元素为中轴,对子数组进行分区

// 输入:子数组A[l..r]

// 输出:分裂点/基准点pivot 的位置

p ← A*l+ i ← l; j ← r+1

repeat

repeat i ←i + 1 until A*i+ ≥ p

repeat j ← j – 1 until A*j+ ≤ p

swap( A[i], A[j] )

until i ≥ j

swap( A[i], A[j] ) //当i ≥j 撤销最后一次交换

swap( A[l], A[j] )

return j

效率:根据主定理,最优情况下n 2log

n Θ

3.折半查找

BinarySearch( A[0..n-1], k )

// 输入:已排序大小为n 的序列A ,待搜索对象k

// 输出:如果搜索成功,则返回k 的位置,否则返回-1

l=0,r=n-1;

While l≤r

mid= ?(l+r)/2?

if k = A[mid] return mid

else if k < A[mid] r=mid-1

else l=mid+1

return -1

折半查找效率分析:

基本操作:比较

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C(n)=C( ?n/2?)+1,C(1)=1

设n=2k ,可解得C(n)=k+1=log 2n+1 C(n)∈Θ(log 2n)

第五章 减治法

1.减治法的基本思想:将规模为n 的问题递减为规模为n-1或n/2的子问题,反复递减后对子问题分别求解,再建立子问题的解与原问题的解的关系。

2.减治法3种变种:减去一个常量(每此迭代规模减小n→n -1)、减去一个常量因子(每此迭代规模减半n→ n/2)、减去的规模是可变的(每此迭代减小的规模不同)。

3.直接插入排序伪

? ALGORITHM InsertionSort( A[0..n-1] )

? // 对给定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 输入:大小为n 的无序序列A

? // 输出:按非递减排列的序列A

? for i ← 1 to n -1 do

? v ← A [i]

? j ← i -1

? while j ≥ 0 and A*j+ > v do

? A*j+1+ ← A*j+

? j ← j –1

? A*j+1+ ←v

效率:最坏的情况 )(2)1()(2

1

1n n n i n C n i Θ∈-==∑

-= 4.拓扑排序

输入一个无环有向图,输出它的一个顶点序列,使图中边的起始点总是排在边的结束点之前。

5.生成组合对象的算法

移动元素:元素K 的箭头指向一个相邻的较小的元素,我们说它在这个以箭头标记的排列中是移动的。

算法:(1)初始化所有箭头指向左

(2)找出最大的移动元素K ,交换它和所指的元素

(3)改变所有k 的元素的方向

(4)重复(2)(3)直到没有移动元素为止

6.生成子集

第六章 变制法

1.变制法的基本思想:首先是”变”, 将问题的实例变得更容易求解;然后是”治“,对问题的实例进 行求解。

2.实例化简:变换为同样的问题的一个更简单或者是更方便的实例

改变表现:变换为同样实例的不同表现

问题简化:变换为另一个问题的实例,这种问题的算法是已知的

3.变制策略: 更简单的实例

问题的实例 --> 另一种表现 --> 解

另一个问题的实例

4.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的效率在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下都是平方级的∈Θ(n 2) 合并排序总是∈Θ(nlogn );快速排序在平均情况下∈Θ(nlogn )

5.预排序:例1.检验数组中元素的唯一性

PresortElementUinqueness(A[0..n-1])

//先对数组排序来解元素唯一性问题

//输入:n 个可排序元素构成的一个数组A[0..n-1]

//输出:如果没有A 相等的元素,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

对数组A 排序

for i<-0 to n-2 do

if A[i]=A[i+1]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最差效率:T(n)=Tsort(n)+Tscan(n)∈Θ(n ㏒n)+Θ(n)=Θ(n ㏒n)(在采用合并排序)

6.预排序:例2.模式计算

模式:在给定的数字列中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数值

在蛮力算法下:

1)最差效率出现的情况:该算法的最差输入是一个没有相等元素的列表

效率:C(n)=0+1+...+(n-1)=(n-1)n/2∈Θ(n2)

2)预排序情况下:

算法PresortMode(A[0..n-1])

//先对数组排序来计算它的模式

//输入:可排序元素构成的数组A[0..n-1]

//输出:该数组的模式

对数组A排序

i<-0 //当前一轮熊位置i开始

freq<-0;//目前为止求出的最高频率

while i<=n-1 do

runlength<-1;runvalue<-A[i]

while i+runlength<=n-1 and A[i+runlength]=runvalue

runlength=runlength+1

if runlength>freq

freq=runlength; value=runvalue

i<-i+runlength

return value

7.平衡查找树

1)AVL平衡因子:该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差,这个平衡因子要么为0,要么为+1或者-1

高度:h=log2(n+1)

AVL树的缺点是频繁的旋转、需要维护树的节点的平衡以及总体上的复杂性,尤其是删除操作。

2)2-3树

2-3树包含两种类型节点的树:2节点和3节点

一个2节点只包含一个键K和两个子女:做子女作为一颗所有键都小于K的子树的根,而右子女作为一颗所有键都大于K的子树的根。

一个3节点包含两个有序的键K1和K2(K1

8.霍纳法则

算法Honer(P[0...n],x)

//用霍纳法则求一个多项式在一个给定的值

//输入:一个n次多项式的系数组P[0...n](从低到存储),以及一个数字x

//输出:多项式在x点的值

P<-p[n]

For i<-n-1 downto 0 do

P<-x*p+p[i]

Return p

效率:M(n)=A(n)=∑-=1

n 0

i 1=n

9.二进制幂

算法

LeftRightBinaryExponentiation(a,b(n))

//用从左至右的二进制幂算法计算a n

//输入:一个数字a 和二进制位b I ,….,b 0的列表b(n)

//这些位来自于一个正整数n 的二进制展开式

//输出:a n 的值

Product<-a

For i<-I-1 downto 0 do

Product<-product*product

If b i =1 product<-product*a

Return product

乘法次数M (n )(b-1)<=M(n)<=2(b-1)

效率:成对数级

算法

ReftLightBinaryExponentiation(a,b(n))

//用从左至右的二进制幂算法计算a n

//输入:一个数字a 和二进制位b I ,….,b 0的列表b(n)

//这些位来自于一个正整数n 的二进制展开式

//输出:a n 的值

Term<-a //初始化a n

If b 0=1 product<-a

Else product<-1

For I<-1 to I do

Term<-term*term

If b i =1 product<- product*term

Return product

第七章 时空权衡

1.思路:对问题的部分或全部输入做预处理,然后对得到的额外信息进行存储,以加速后面问题的求解。——称为输入增强技术。(通常使用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实现更快或更方便的数据存取。)

2.计数排序:对待排序列表中的每一个元素,算出列表中小于该元素的元素个数,并把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排序时只需简单地把列表中的元素复制到它在新列表中的相应位置上。 算法

ComparisonCountingSort(A[0..n-1])

//用比较计数法对数组排序

//输入:数组A

//输出:已排序数组S ;

for i=0 to n-1 do count[i]=0

for i=0 to n-1 do

for j=i+1 to n-1 do

if A[i]

else count[i]=count[i]+1

for i=0 to n-1 do S[count[i]]=A[i]

return S 计数排序算法的效率:2)

1(1)(201

1

-==∑∑-=-+=n n n C n i n i j 3.分步计数

算法

distributionCounting(A[0..n-1])

//输入数组A ,元素值位于l 与u 之间

//输出数组S

For j=0 to u-1 do D[j]=0

For i=0 to n-1 do D[A[i]-l]=D[A[i]-l]+1

For j=1 to u-1 do D[j]=D[j]+D[j-1]

For i=n-1 to 0 do

j=A[i]-l;

S[D[j]-1]=A[i];

D[j]=D[j]-1

Return S

效率:线性

4.Horspool 算法

? HorspoolMatching ( P*0,1,2,…,m-1+, T*0,1,2,…,n -1] )

? // 字符串匹配的Horspool 算法

? // 输入:模式串P[0..m-1],文本串T[0..n-1]

? // 输出:成功时返回P 第一次出现的位置,否则返回-1

? Tc←ShiftTable(P*0..m -1])//利用函数t(c)构造移位表

? i ← m -1

? while i ≤ n -1 do

? k ← 0

? while k ≤ m -1 and P[m-1-k] = T[i-k] do

? k ← k+1

? if k = m

? return i-m+1

? else i ← i+Tc*T*i++

? return -1

效率:最差效率为Θ(nm ),对于随机文本属于Θ(n )

第一步:计算字符移动表

第二步:将模式与文本的开始处对齐

第三步:从模式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比较文本中的字符,直到所有m 个字符都匹配后停止;否则遇到不匹配的字符,从移动表中取出t( c) 的值,将模式沿文本方向移动t( c)个字符的距离,重复进行。

5.Boyer-Moore 算法

第一步:对于给定的模式和字母表,按照给出的描述构造 坏字符移动表.

第二步:按照给定的描述,利用模式构造后缀移动表

第三步:将模式与文本的开始处对齐

第四步:重复下面的过程,直到发现了一个匹配子串或者模式到达文本的最后一个字符.从模式的最后一个字符开始,比较模式和文本中的相应字符,直到:要么所有m 个字符都匹配,要么在k≥0对字符成功匹配以后,遇到了一个不匹配的字符.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c 是文本中不匹配的字符,从坏字符移动表的第c 列中取出单元格t 1(c)的值.如果k>0,还要从好后缀表中取出相应的d 2的值.然后将模式沿文本向右移动d 个字符的距离.其中d 由下式计算:???>=-==0 },2,1max{

0k },1,)(max{11k d d k c t d d 如果如果

1d :k 是模式与文本的匹配的字符的个数(同下)

,1t ()c 是坏字符c 的对应移动表中的移动个数。

2d :长度l

通过求出这样的前缀和后缀之间的距离来作为移动距离2d 的值,否则,把2d 设为模式的长

度m 。

第八章 动态规划

1.基本思路:

解决若干个(交叠)子问题

将子问题的解用表格记录下来,避免子问题的重复计算

上述表格的最终状态即为(包含)最终解与分治法比较

都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子问题

分治法中各子问题相互独立,而动态规划中各子问题允许相互交叠

2.计算二项式系数

算法

? 算法 Binomial(n,k)

//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C(n,k) //输入:—对非负整数n>=k>=0 //输出:C(n,k)的值

for i← 0 to n do

for j ← 0 to min(i,k) do

if j=0 or j=k

C*i,j+ ← 1

else C*i,j+ ←C*i -1,j-1]+C[i-1,j] return C[n,k]

基本操作:加法

效率:A (n,k )=∑

∑==k i K 11j 1+∑∑+==n k i k

j 111=(k-1)k/2+k(n-k) ∈Θ(nk )

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算法分析与设计 一、名词解释: 1.算法 2.程序 3.递归函数 4.子问题的重叠性质 5.队列式分支限界法 6.多机调度问题 7.最小生成树 二、简答题: 1.备忘录方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相比有何异同?简述之。 2.简述回溯法解题的主要步骤。 3.简述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的基本要素。 4.简述回溯法的基本思想。 5.简要分析在递归算法中消除递归调用,将递归算法转化为非递归算法的方法。 6.简要分析分支限界法与回溯法的异同。 7.简述算法复杂性的概念,算法复杂性度量主要指哪两个方面? 8.贪心算法求解的问题主要具有哪些性质?简述之。 9.分治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合并排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请分别简述之。 10.简述分析贪心算法与动态规划算法的异同。 三、算法编写及算法应用分析题: 1.已知有3个物品:(w1,w2,w3)=(12,10,6),(p1,p2,p3)=(15,13,10),背包的容积M=20,根据0-1背包动态规划的递推式求出最优解。 2.按要求完成以下关于排序和查找的问题。 ①对数组A={15,29,135,18,32,1,27,25,5},用快速排序方法将其排成递减序。 ②请描述递减数组进行二分搜索的基本思想,并给出非递归算法。 ③给出上述算法的递归算法。 ④使用上述算法对①所得到的结果搜索如下元素,并给出搜索过程:18,31,135。 3.已知1() *() i i k k ij r r A a +=,k =1,2,3,4,5,6,r 1=5,r 2=10,r 3=3,r 4=12,r 5=5,r 6=50,r 7=6,求矩阵链积A 1×A 2×A 3×A 4×A 5×A 6的最佳求积顺序(要求给出计算步骤)。 4.根据分枝限界算法基本过程,求解0-1背包问题。 已知n=3,M=20,(w1,w2,w3)=(12,10,6),(p1,p2,p3)=(15,13,10)。 5.试用贪心算法求解汽车加油问题:已知一辆汽车加满油后可行驶n 公里,而旅途中有若干个加油站。试设计一个有效算法,指出应在哪些加油站停靠加油,使加油次数最少,请写出该算法。 6.试用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下列问题:设A 和B 是两个字符串。我们要用最少的字符操作,将字符串A 转换为字符串B ,这里所说的字符操作包括: ①删除一个字符。 ②插入一个字符。 ③将一个字符改为另一个字符。 请写出该算法。 7.对于下图使用Dijkstra 算法求由顶点a 到顶点h 的最短路径。

基础护理学重点复习笔记.doc

I.何谓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小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 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屮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屮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 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 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C;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吋温度保持在22?24°Co (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何谓湿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小,一定温度的条件下, 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吋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來什么影响?适宜的病室湿度 为50—60%o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乂为不利;湿度过低吋,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II.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12.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般情况下通风多少吋间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 气的戸的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吋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分钟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ri的。 13.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屮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索D。达到维持健康的FI的。 14.何谓噪音?医院白天的噪音应维持在什么强度内?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WHO规定:医院口天的噪音强度在35?40dB内。 15.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哪“四轻” ?病室为控制噪音,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一、管理概念: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具有两重性 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 1.组织的共同目标; 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 3.具有时间跨度; 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 (三)组织性(四)创新性 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 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 (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 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 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 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 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 二、具备技能 (一)技术职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工作程序、技术知识能力。 (二)人际技能。沟通协调能力。 (三)概念技能。概括洞察决策判断能力。 第四节管理环境 一、环境变化为组织生存发展提供想的机会;又对生存环境造成某种不利威胁。

《算法分析与设计》期末复习题[1]

一、选择题 1.一个.java文件中可以有()个public类。 A.一个B.两个C.多个D.零个 2.一个算法应该是() A.程序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 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3.用计算机无法解决“打印所有素数”的问题,其原因是解决该问题的算法违背了算法特征中的()A.唯一性B.有穷性C.有0个或多个输入D.有输出 4.某校有6位学生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得票数依次为130,20,98,15,67,3。若采用冒泡排序算法对其进行排序,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 A.3,15,130,20,98,67B.3,15,20,130,98,67 C.3,15,20,67,130,98 D.3,15,20,67,98,130 5.下列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算法的执行步骤可以是无限的B.一个完整的算法必须有输出 C.算法只能用流程图表示D.一个完整的算法至少有一个输入 6.Java Application源程序的主类是指包含有()方法的类。 A、main方法 B、toString方法 C、init方法 D、actionPerfromed方法 7.找出满足各位数字之和等于5的所有三位数可采用的算法思路是() A.分治法B.减治法C.蛮力法D.变治法 8.在编写Java Application程序时,若需要使用到标准输入输出语句,必须在程序的开头写上( )语句。 A、import java.awt.* ; B、import java.applet.Applet ; C、import java.io.* ; D、import java.awt.Graphics ; 9.计算某球队平均年龄的部分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其中:c用来记录已输入球员的人数,sum用来计算有效数据之和,d用来存储从键盘输入的球员年龄值,输入0时表示输入结束。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由整理公共基础知识复习笔记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的斗争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特色;学习理解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复习建议】政治部分是考试中的绝对重点,必考,占分最高,这一部分要重点练习和记忆,特别是中特、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部分,是重点,同时有一定难度,这部分的题目要多做几遍,把握命题的规律。 复习笔记:经济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等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主要包括:了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以及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关系。 【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复习笔记:法律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的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法律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熟悉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理解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了解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法等主要程序法及其实际运用。 【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复习建议】法律部分的知识点非常多,记忆有难度,但是题目较简单,容易得分。特别注意的是:法律部分的出题重复度非常高,所以这部分的题库是复习重点,会有非常多的原题出现。虽然最近一两年法律部分的占分在降低,但是相对于其他模块而言仍然是占分比重较大的模块,仍然要重点备考。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

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算法分析与设计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jing

一、简答题: 1. 算法重要特性是什么? 确定性、可实现性、输入、输出、有穷性 2. 算法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算法占用计算机资源的情况,对算法做出比较和评价,设计出额更好的算法。 3.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什么因素相关? 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与问题的规模相关,是问题大小n的函数。 4.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性的含义? 当问题的规模n趋向无穷大时,影响算法效率的重要因素是T(n)的数量级,而其他因素仅是使时间复杂度相差常数倍,因此可以用T(n)的数量级(阶)评价算法。时间复杂度T(n)的数量级(阶)称为渐进时间复杂性。 5.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有什么不同? 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和平均时间复杂性考察的是n固定时,不同输入实例下的算法所耗时间。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性取的输入实例中最大的时间复杂度: W(n) = max{ T(n,I) } , I∈Dn 平均时间复杂性是所有输入实例的处理时间与各自概率的乘积和: A(n) =∑P(I)T(n,I) I∈Dn 6. 简述二分检索(折半查找)算法的基本过程。 设输入是一个按非降次序排列的元素表A[i:j] 和x,选取A[(i+j)/2]与x比较,如果A[(i+j)/2]=x,则返回(i+j)/2,如果A[(i+j)/2]

基础会计复习笔记

基础会计复习笔记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基础会计复习笔记 一填空 1、会计的职能: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特定主题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3、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5、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6、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7、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8、会计核算要求会计科目按照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9、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而来的,是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10、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1、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12、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备抵附加账户三种。 13、会计凭证根据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的程序和用途,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4、账簿按用途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15、账簿按外表形式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卡片式账簿。 16、错账更正的方法: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 17、按照财产清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18、财产清查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分为: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度。 19、库存现金的清查时通过实地盘点的方法;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核对法。 20、为了反映和监督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情况,需要设置“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 21、财务报告也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2、资产负债表是反应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3、资产负债表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24、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5、财务报表按经济内容分为: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6、账务处理程序不同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27、财产清查结果处理应设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账户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账户

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笔记讲义

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目录 1交换技术 (1) 1.1线路交换 (1) 1.2分组交换技术 (1) 1.3帧中继交换 (2) 1.4信元交换技术 (2) 2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 2.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3) 2.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 2.3TCP/IP的分层 (4) 2.4IP协议 (4) 2.5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 2.6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6) 3局域网技术 (6) 3.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7) 3.2以太网Ethernet IEEE802.3 (7) 3.3标记环网Toke Ring IEEE802.5 (8) 3.4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ISO9314 (8) 3.5局域网标准 (9) 3.6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0) 3.7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1) 3.8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1)

3.10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2) 3.11ATM局域网 (13) 3.12无线局域网 (13) 3.13城域网 (14) 4广域网技术 (14) 4.1电话网 (14) 4.2点到点通信 (15) 4.3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5) 4.4分组交换网 (16) 4.5帧中继网 (18) 4.6ATM网 (19) 4.7数据数据网DDN (20) 4.8移动通信 (21) 4.9卫星通信系统 (21) 4.10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22) 4.11数字用户线 (22) 5网络互连技术 (23) 5.1局域网互连 (23) 5.2网络互连原理 (24) 5.3无连接网络互连 (24) 5.4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25)

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总结

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复习总结 为了拿大学的那悲剧的学分,好好弄懂以下所有知识点吧。把老师的复习的提纲,特意汇总了所有考点,方便童鞋们复习。不喜勿喷!!! 这本书是《算法设计与分析》王红梅编著 一共有以下12章,我们学了1、3、4、5、6、7、8、9 分别是“绪论、蛮力法、分治法、减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治限界法 第1章绪论 考点: 1、算法的5个重要特性。(P3) 答: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 2、描述算法的四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优缺点。(P4) 答: 1. 自然语言优点:容易理解;缺点:容易出现二义性,并且算法都很冗长。 2. 流程图优点:直观易懂;缺点:严密性不如程序语言,灵活性不如自然语言。 3. 程序设计语言优点:用程序语言描述的算法能由计算机直接执行;缺点:抽象性差,是算法设计者拘泥于描述算法的具体细节,忽略了“好”算法和正确逻辑的重要性,此外,还要求算法设计者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编程技巧。 伪代码优点:表达能力强,抽象性强,容易理解 3、了解非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分析。(P13) 要点:对非递归算法时间复杂性的分析,关键是建立一个代表算法运行时间的求和表达式,然后用渐进符号表示这个求和表达式。 非递归算法分析的一般步骤是: (1)决定用哪个(或哪些)参数作为算法问题规模的度量。 (2)找出算法的基本语句。 (3)检查基本语句的执行次数是否只依赖问题规模。

(4)建立基本语句执行次数的求和表达式。 (5)用渐进符号表示这个求和表达式。 [例1.4]:求数组最小值算法 int ArrayMin(int a[ ], int n) { min=a[0]; for (i=1; i

算法设计与分析复习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二分搜索算法是利用( A )实现的算法。 A、分治策略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2、下列不是动态规划算法基本步骤的是( B )。 A、找出最优解的性质 B、构造最优解 C、算出最优解 D、定义最优解 3、最大效益优先是( A )的一搜索方式。 A、分支界限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4、在下列算法中有时找不到问题解的是( B )。 A、蒙特卡罗算法 B、拉斯维加斯算法 C、舍伍德算法 D、数值概率算法 5. 回溯法解旅行售货员问题时的解空间树是( B )。 A、子集树 B、排列树 C、深度优先生成树 D、广度优先生成树6.下列算法中通常以自底向上的方式求解最优解的是( B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7、衡量一个算法好坏的标准是(C )。 A 运行速度快 B 占用空间少 C 时间复杂度低 D 代码短 8、以下不可以使用分治法求解的是(D )。 A 棋盘覆盖问题 B 选择问题 C 归并排序 D 0/1背包问题 9. 实现循环赛日程表利用的算法是( A )。 A、分治策略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10、下列随机算法中运行时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的是(C ) A 数值概率算法 B 舍伍德算法 C 拉斯维加斯算法 D 蒙特卡罗算法 11.下面不是分支界限法搜索方式的是( D )。 A、广度优先 B、最小耗费优先 C、最大效益优先 D、深度优先12.下列算法中通常以深度优先方式系统搜索问题解的是( D )。 A、备忘录法 B、动态规划法 C、贪心法 D、回溯法 13.备忘录方法是那种算法的变形。( B )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2020年(财务会计)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财务会计)会计基础第一章复习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会计概念 ㈠.我国“会计”一次的命名起源于西周时代。 ㈡.清代学者焦循在其所著《孟子正义》——“零星算之为计,总 合算之为会”。 ㈢.中式会计发展的里程碑——“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 帐”。 ㈣.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 概要》,开创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卢卡·帕乔利时代,人们尊他为“现代会 计之父”。 。 ㈤.现代会计的开始-——复式记账 ㈥.我国会计的法制化进程: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 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法治化的开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修订后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时公布了38项具体准则,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施行。 ㈦.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 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特征 ㈠.基本特征 ①.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除货币计量以外,还可运用实物计量(千克、吨、米、台、件等)和劳动计量(工作日、工时等)。 ②.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核算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基本环节)、登记账簿 (中心环节)、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 制财务报告(最终环节)。 ③.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④.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是监督的前提,为监督提供依据,

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 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 理活动。 ㈡.会计按其报告对象的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过去)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管理会计(未来)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 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㈢.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㈠.基本职能 ①.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核算职能的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酸碱盐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酸碱盐知识笔记整理 ?一酸 ?1、酸的涵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H+)的一类化合物。 ?HCl=H+ +Cl-H2SO4=2H++SO42- ?2、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3、pH试纸能定量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即H+ 和OH-的浓度的大小)。 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pH 湿润相当于稀释) ?4、酸碱指示剂: ?⑴定义:在酸和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⑵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许多花汁也可作指示剂)?⑶作用:指示剂可以定性测量溶液的酸碱性。 ?⑷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5、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⑴与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⑵与活泼金属活泼金属+酸→盐+水 现象: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注:单质铁与稀酸反应生成亚盐。)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可用于工业上除锈。 ?①与铁锈反应。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6HCl+Fe2O3=2FeCl3+3H2O ?②与氧化铜反应。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HCl+CuO=CuCl2+H2O ?③CuO+H2SO4=CuSO4+H2O ?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这几个反应也属复分解反应,化合价前后不变) ?⑷与碱反应: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①HCl+NaOH=NaCl+H2O ?②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3HCl+Al(OH)3 =AlCl3+3H2O Cu(OH)2+H2SO4=CuSO4+2H2O ?⑸与某些盐反应: ?①与鸡蛋壳(CaCO3)反应: ?2HCl+CaCO3=CaCl2+H2O+CO2↑ 2HCl+Na2CO3=2NaCl+H2O+CO2↑; ?②AgNO3 + HCl = AgCl↓+HNO3(检验Cl-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③BaCl2+H2SO4=BaSO4↓+2HCl(检验SO42-的方法,具体原因以后再讲)?6、酸的个性: ?⑴浓盐酸和浓硝酸均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会挥发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打开浓盐酸

算法设计与分析要点复习

算法设计与分析要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算法?算法是求解一类问题的人以一种特殊的方法。一个算法是对特 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2、算法有那些特性?输入、输出、确定性、能行性、有穷性。 3、评估一个算法的指标有那些(或者说分析一个算法的优劣主要考虑的因素)? 正确性、简明性、效率、最优性。 4、算法运行的时间代价的度量不应依赖于算法运行的软件平台,算法运行的软 件包括操作系统和采用的编程语言及其编译系统。时间代价用执行基本操作(即关键操作)的次数来度量,这是进行算法分析的基础。 5、基本操作(即关键操作)是指算法运行中起主要作用且花费最多时间的操作。 6、基本操作是个概念,无法具体定义。问题的实例长度是指作为该问题的一个 实例的输入规模的大小。这个概念也很难精确定义。算法的时间(或)空间复杂度是由问题实例长度的函数来表示的。即:一个算法的时间代价由该算法用于问题长度为n的实例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次数来表示。 7、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T(n)、S(n) 8、在实际的算法中T(n)是否唯一?不唯一。可能有最好、最坏、平均情形的时 间复杂度。 9、算法与程序的区别? 10、算法按计算时间可分为两类:多项式是时间算法、指数时间算法。最常 见的多项式时间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之间的关系为:O(1)

14、简述分治法是怎样的一种算法设计策略。 15、二分查找算法的实现前提? 16、为什么要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平衡操作? 17、什么是平衡因子?什么是二叉平衡树?二叉平衡树对平衡因子的取值有 什么要求? 18、最优化问题:是指对于某类问题,给定某些约束条件,满足这些约束条 件的问题解称为可行解。为衡量可行解的好坏,还给出了称为目标函数的某个数值函数,使目标函数取的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19、贪心算法总是做出在当前看来是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贪心算法并不从 整体最优上加以考虑,它所作出的选择只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选择,即使贪心算法不能得到整体最优解,但其最终结果也是最优解的很好的近似解。 20、贪心选择的基本要素:贪心选择性质、最优子结构性质 21、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要素:最优子结构性质、子问题重叠性质。 22、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贪心法比较有何特点? 23、比较回溯算法、分枝限界算法。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基础护理学重点复习笔记1

1.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总体。 2.请说出环境的范围有哪些?内环境:指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外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组成。 3.请简述对健康有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劳动条件、人际关系。 4.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 5.护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护理的基本任务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病痛。 6.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什么?医院环境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安静性。 7.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医院的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等。 8.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22~24℃。(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

9.湿度;是指相对湿度指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一定温度的条件下,所含水蒸汽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0.适宜的病室湿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适宜的病室湿度为50---60%。当湿度过高时,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气闷不适,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又为不利;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不利。 11.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12.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30分钟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13.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 14噪音;是指凡与环境不协调的声音,患者感觉不愉快的声音均为噪音。 WHO 规定:医院白天的噪音强度在35~40dB内。 15.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哪“四轻”?病室为控制噪音,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

语文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诗歌主题: 大类别:1.男人在外面流浪 ①送别诗:朋友间的友情,对家乡的怀念,借此说官运不通 ②山水诗:纵情山水,对大自然的讴歌,借此说对官场的厌倦 ③田园诗:田园中的安逸,劳动的乐趣,归隐思想 2.男人在外面打仗 ①边塞诗:边塞的风光,将士的勇敢,战争的惨烈 ②战争诗:(基本同上),对战争的反思 3.男人没事干(想象) ①怀古诗:借古讽今,吊古伤怀,抒发历史的沧桑感 ②说理诗:说明一个道理(说理诗只存在于宋代及以后) ③抒情诗一(借景):借助一个景色抒发情感 ④抒情诗二(借事):借助一个事件说明一个观点或态度 ⑤抒情诗三(借物):借助一个景物抒发一种情感或者人生观 ⑥抒情诗四(借人):借助一个人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4.女人在家里惆怅 ①思夫: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②闺怨:对爱情婚姻不如意的怨恨和伤感 诗歌风格: 风格分类:1.最粗线条 ①雄浑阔达(辛弃疾、黄庭坚)、豪放旷达(苏轼)、沉郁顿挫(杜甫):雄浑豪放、景色壮阔、感情沉厚…… ②慷慨悲壮(陆游、岳飞):悲壮、沉重…… 2.粗线条 ①平实质朴(陶渊明、白居易、元稹):明白畅晓、多用口语 3.细线条 ①清新雅致(王维、前期李清照):清新自然 ②含蓄隽永(柳永、秦观、温庭筠):委婉含蓄 ③绚丽/浪漫飘逸(李白):华美绚丽、多姿多彩 4.最细线条 ①缠绵哀婉(李商隐、李清照):笔调婉约、凄美 常用特殊含义词汇: 冰雪————品行高洁 月亮————思乡 柳树————谐音"留",留恋,送别,伤怀 蒲—————分手之处 芭蕉————凄苦 梧桐————孤独 梅花————人品高洁(这个概念在唐以后)、春天的含义 菊花————孤傲 松柏————坚贞 羌笛————西北的荒凉,边塞思乡之情 春—————与爱情、青春有关 春水————愁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