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工程材料)说课讲解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工程材料)说课讲解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工程材料)说课讲解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工程材料)说课讲解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Ⅰ)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

1.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基本概念

①晶体与非晶体: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a.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的重复排列;

b.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c.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②晶格;为了便于表明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规律,把每个原子看成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格子。

③晶胞:能完全反映晶格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④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晶格常数和棱面夹角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

(2)常见金属晶格类型

单晶体的各项异性: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也不同——各项异性。

多晶体

晶粒大小对材料性能影响很大,在常温下,晶粒愈细,材料的强度高,塑性、韧性愈好。

晶体的缺陷形式: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晶体的缺陷对金属的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强化、固态相变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2.2 金属的结晶

(1)结晶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结晶是指由液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即金属与合金从液态的无序状态转变为原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结构的过程。理解结晶的概念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纯金属的结晶在恒温下进行,其结晶过程可用冷却曲线表示。

◆纯金属的结晶需要一定的过冷度,即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T是指理论结晶温度To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T=To—Tn)。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金属的结晶包括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2)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晶粒越细,则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越好。控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或增加冷却速度,如用金属型代替砂型、降低浇注温度、慢速浇注等)、变质处理、附加振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3)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发生晶格类型改变的过程称为同索异晶转变。它与液态金属结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生核与长大);

②具有较大的过冷倾向;

③常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因而在金属中引起较大的内应力,故易引起金属材料的变形。

(4)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1.3 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的基本形式:滑移和孪晶两种。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包括晶粒内部的变形与晶粒之间的变形两部分。晶内变形仍以滑移与孪晶两种基本方式进行,晶间变形包括晶粒之间的微量相互位移与转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是:变形的不均匀性,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形成纤维组织与各向异性。

滑移系数愈多,金属的塑性愈好,特别是其中的滑移方向的作用更大。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变形金属经过再结晶后其变形组织、性能完全消失,所以硬度、强度显著下降,塑性、韧性明显提高,内应力基本消除,金属恢复到变形前的性能。

金属的冷热加工(按低于或高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来分)

热加工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三方面:

粗大的柱状晶和枝晶经热塑性变形被击碎并形成等轴细晶粒组织,改善了力学性能;

铸态金属中的疏松、气孔、微裂纹等缺陷,经热塑性变形被压实或焊合,从而使组织致密,性能提高;

使金属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如某些纵向的性能明显大于横向(流线)。1.4 合金的结构和二元合金相图

(1)基本概念

①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物质。

②相:合金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相同晶体结构的均匀部分。

③固溶强化: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④合金相图:用来表示合金在不同成分、温度下的组织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图形,亦称状态图或平衡图。

(2)合金的结构

注:①固态合金的相结构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

②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不同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1.5铁碳合金相图(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3)铁碳合金分类

(4)各相区组织

[注]①若要填各区域存在的相则与上图不同,请注意区别。

②所谓Fe3CⅠ、Fe3CⅡ、Fe3CⅢ,它们的碳的质量分数、晶体结构和本身的性质都相同,其区别在于渗碳体的来源、形态及分布状况有所不同。

┌───┬────┬───────┬───────┐

││Fe3CⅠ│Fe3CⅡ│Fe3CⅢ│

├───┼────┼───────┼───────┤

│来源│液态│奥氏体│铁素体│

├───┼────┼───────┼───────┤

│形态│条片状│网状│断续的片状│

├───┼────┼───────┼───────┤

│分布││沿奥氏体晶界│沿铁素体晶界│

└───┴────┴───────┴───────┘

③结晶过程及室温组织示意图

在亚共析钢中,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钢中的珠光体增多,铁索体减少,故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但在过共析钢中,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削弱了各晶粒间的结合力,从而降低了钢的强度并增加了脆性。因此,碳的质量分数超过了0.9%的钢,其硬度虽然继续增加,但强度却明显下降。特别是在白口铸铁中渗碳体作为基体存在时,其塑性和韧性大大下降,因此白口铸铁具有很高的脆性。

1.6钢的热处理

不论哪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经历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其中保温的作用在于使零件内外温度一致,并获得细而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

热处理与其他加工方法(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等)的区别是:它只改变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为了区别实际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一般将加热时的临界点加标符号“c”,如Ac1、Ac2、Acm;冷却时的临界点加标符号“r”,如A1r、Ar3、Arcm。(1)钢的热处理基本原理

1)钢的奥氏体化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也是由形核和长大两个过来完成的。该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奥氏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奥氏体的晶粒大小除了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有关外,还与奥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及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关。

2)过冷奥氏体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共析钢C曲线如上图。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小结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相应的C曲线来粗略地定性分析连续冷却转变所得到的产物与性能,应重点掌握根据C曲线判断常用碳钢在炉冷、空冷、油冷、水冷等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

3)马氏体转变的主要特点

①转变速度极快,内应力较大;

②晶格发生严重畸变,塑性变形阻力增大;

③奥氏体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愈高,则Ms与Mf愈低;

④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会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被保留下来,奥氏体的碳的质量分数愈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的量愈多。

(2)钢的热处理工艺

1)退火的目的

①调整钢件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②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工件尺寸,并防止其变形和开裂;

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④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2)正火目的与退火相似,其主要应用场合是:

①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

②消除过共析钢中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好组织准备;

③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中碳钢。

3)常用淬火方法

4)渗氮

①气体渗氮:加热温度一般为500~560℃,其特点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工程材料及应用教案王纪安1-2

《机械工程材料应用》教案 项目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 课题:材料的发展过程分类及发展趋势(4课时) 导入:教师以教材“问题”进行课程的始学教育,举出身边某制品或零件,说出是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何选用这种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过程; 4.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测: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你所知道的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 教学过程: 【板书】一.材料的简要发展过程 材料是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新材料时代 1、司母戊大鼎发掘历史; 2、新型材料(航空航天材料)。 【讲解】在浩瀚的材料世界里,金属材料是一个最大的王国。最早,我们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天然产品。(穿插讲解材料史话)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漫长历史过程后,在冶金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又从钢铁时代迈进了新材料时代。在人类文明历程中,金属材料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丰富文化的内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今世界,金属材料已成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科学技术和国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金属材料的“钢筋铁骨”,桥梁将断,舰艇将毁,大厦将倾,工厂将停…… 二、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1 、定义机械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建筑工程、化工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2、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金属材料 (综合性能好,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 【设问】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金属(纯金属) 【板书】1.金属:如铁、铜、铝、金、银等,共有90种。常温下为固体(除汞外)。 【设问】金属与非金属比较有哪些特性 【板书】2.金属特性: 具有金属光泽;(铁、铝等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答案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在测定强度上σs和σ0.2有什么不同? 答:σs用于测定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σ0.2用于测定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2、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它们的符号和单位各是什么? 答:试样单位截面上的拉力称为应力,用符号σ表示,单位是MPa。 试样单位长度上的伸长量称为应变,用符号ε表示,应变没有单位。 3、画出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并指出缩颈现象发生在拉伸图上哪一点?断裂发生在哪一点?若没 有出现缩颈现象,是否表示试样没有发生塑性变形? 答: b点发生缩颈现象,k点发生断裂。 若没有出现缩颈现象,试样并不是没有发生塑 形性变,而是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 4、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还是塑性变形?怎样判断它的变形性质? 答:将钟表发条拉直是弹性变形,因为当时钟停止时,钟表发条恢复了原状,故属弹性变形。 5、在机械设计时采用哪两种强度指标?为什么? 答:(1)屈服强度。因为大多数机械零件产生塑性变形时即告失效。 (2)抗拉强度。因为它的数据易准确测定,也容易在手册中查到,用于一般对塑性变形要求不严格的零件。 6、设计刚度好的零件,应根据何种指标选择材料?采用何种材料为宜?材料的E值愈大,其塑 性愈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应根据弹性模量选择材料。要求刚度好的零件,应选用弹性模量大的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键力)的强弱,与其内部组织关系不大,而材料的塑性是指其承受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与其内部组织有密切关系。两者无直接关系。故题中说法不对。 7、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几种?其应用范围如何?这些方法测出的硬度值能否进行比较?答:工业上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 其应用范围:布氏硬度法应用于硬度值HB小于450的毛坯材料。 洛氏硬度法应用于一般淬火件、调质件。 维氏硬度法应用于薄板、淬硬表层。 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出的硬度值不能直接比较,但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换算成同一硬度后,再进行比较。 8、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各适用于何种场合。下列情况应采用哪种硬度法 测定其硬度? 答:布氏硬度法:(1)优点:压痕面积大,硬度值比较稳定,故测试数据重复性好,准确度较洛氏硬度法高。 (2)缺点:测试费时,且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小件检验。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习题与答案说课讲解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习题与答案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2、填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符号:屈服强度________,洛氏硬度C标尺________,冲击韧性________。2、σs HRC ak 1.常用的金属材料强度指标有_____ ___和____ ____两种。屈服点(或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或σb) 3.金属材料常用塑性指标有________和________,分别用符号_____和 _____ 表示。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δ,ψ。 3.碳在γ-Fe的间隙固溶体称为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晶体结构,在1148℃时碳具有最大溶解度为________%。奥氏体(或A);面心立方;2.11%。 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原子排列是否规则 3、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α-Fe 属于________晶格,γ-Fe属于________晶格。3、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1.实际金属中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晶体缺陷。 点缺陷;线缺陷(位错);面缺陷(晶界)

6、在亚共析碳钢中,钢的力学性能随含碳量的增加其强度提高而 ________下降,这是由于平衡组织中________增多而________减少的缘故。6、塑性(韧性)渗碳体铁素体 2.钢中常存的元素中,有害元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S;P 4、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操作来改变其________,从而改善钢的________的一种工艺方法。4、加热保温冷却内部组织性能 10.热处理工艺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升温,保温,冷却。 某钢材淬火后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可采用________加以消除。低温回火 13.表面淬火常用加热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感应加热,火焰加热。 金属材料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其中C≤0.02%的钢铁材料称之为________,C≥2.11%的钢铁材料称之为________,C含量界于两者之间的钢铁材料称之为________。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纯铁铸铁钢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大作业(DOC)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结业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5年 5 月 15 日

卧式和面机典型零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 一、前言 1.课程背景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及制造方法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和一些非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课程内容包含工程材料、成型工艺基础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三部分,主要介绍常用工程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和选用原则;各种毛坯的成型方法及零件的切削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机械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常用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及现代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及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文以卧式和面机为例,通过初步分析卧式和面机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毛坯生产方法、热处理工艺、零件制造工艺流程和结构工艺性,以加深对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解。 2.卧式和面机简介 和面机是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在食品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及材料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食品的特殊要求,要有切实可行的密封,简单方便的洗涤,以及彻底干净的杀菌的机构。通常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上,接触食品的各个部件要能简单迅速的分解组合,分解的零件能便于洗涤; 2)材料上,对接触食品的零部件尽可能地采用不锈钢或其他防锈无污染材料; 3)环境保护上,必须有可靠的密封措施,严防杂物混入食品和物料散失; 4)在温度上,要有可靠的控温措施; 5)在工作环境上,机器应放置在空气流通、光线、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地方。 和面机作用是进行面团的调制,既将各种原、辅料加水搅拌,调制成即符合质量要求,又适合机械加工成形的面团,主要用于面包、饼干、糕点、膨松食品、夹馅饼等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面团调制。和面机可分为卧式和面机和立式和面机。 卧式和面机主要是指搅拌容器轴线与搅拌器回转轴线都处于水平位置,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卸料清洗方便,所以在食品加工中,如面包、饼干、糕点及一些饮食行业的面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食品生产的种类和特点不同,面团的各种性质各不相同,可分为韧性面团、水面团及酥性面团,一般来讲,对面团拉伸作用较强时,易于形成韧性面团,而对面团拉捏作用较强时,易于形成酥性面团。卧式和面机一般是在一根轴上安装几片浆叶,它对面团的拉伸作用较弱。适用于调制酥性面团。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作业说课材料

一、土方工程 思考题 1、试述土方工程的特点,进行土方规划时应考虑什么原则? 答:具有面广量大,劳动繁重,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所以在施工前,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土壤的种类和工程性质,土方工程的施工工期、质量要求及施工工条件,施工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 2、试述土的可松性及其对土方规划的影响? 答:对土方量的平衡调配,确定运土机具的数量及弃土坑的容积,以及计算填方所需的挖方体积等均有很大的影响。 4、土方量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平均高度法和平均断面法 6、试述按挖、填平衡定H0的步骤和方法? 答:1,划分网格,在地形图上作将施工区域划分边长为a的方格网(a一般为20米到40米)2,确定角点的高程3,计算H0高度, 8、试述场地有单向、双向泄水坡度土方量和土边坡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10、土方调配应遵循哪些原则,调配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平均运距? 12、试分析土壁塌方的原因和预防塌方的措施? 14、试述管井井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的构造及适用范围。 16、试述轻型井点的布置方案和设计步骤。 18、.影响填土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检查填土压实的质量? 20、常用的土方机械有哪些?试述其工作特点及适用范围。 22、试述爆破原理和作用,炸药种类及性能。 24、试述药包的种类。如何计算各种药包的药量? 26、起爆材料有哪些?试述其构造及性能/ 28、爆破施工中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练习题 1、某场地平整有4000m3的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填筑,其土质为密实的砂粘土,试计算: (1)填土的挖方量; (2)已知运输工具的斗容量为2m3,需要运多少车次? 解:已知V3=4000m3,查表可知K S=1.29,Ks/=1.08 1),Ks/=V3/V1可知:V1= V3/ Ks/=3703.7m3

机械工程材料及应用教案王纪安1-2知识分享

机械工程材料及应用教案王纪安1-2

《机械工程材料应用》教案 项目一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 课题:材料的发展过程分类及发展趋势(4课时) 导入:教师以教材“问题”进行课程的始学教育,举出身边某制品或零件,说出是什么材料制造的,为何选用这种材料? 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 3. 了解机械制造过程; 4. 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前测:什么是机械工程材料?你所知道的机械制造过程有哪些? 教学过程: 【板书】一.材料的简要发展过程 材料是人类文明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新材料时代 1、司母戊大鼎发掘历史; 2、新型材料(航空航天材料)。 【讲解】在浩瀚的材料世界里,金属材料是一个最大的王国。最早,我们人类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天然产品。(穿插讲解材料史话)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漫长历史过程后,在冶金技术的推动下,我们又从钢铁时代迈进了新材料时代。在人类文明历程中,金属材料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文明的进步,丰富文化的内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今世界,金属材料已成为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科学技术和国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金属材料的“钢筋铁骨”,桥梁将断,舰艇将毁,大厦将倾,工厂将停…… 二、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1 、定义机械工程材料主要指用于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建筑工程、化工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的材料。 2、分类(按化学成分分类) 金属材料 (综合性能好,用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 【设问】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看到过哪些金属(纯金属)? 【板书】1.金属:如铁、铜、铝、金、银等,共有90种。常温下为固体(除汞外)。 【设问】金属与非金属比较有哪些特性? 【板书】2.金属特性: 具有金属光泽;(铁、铝等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铝是优良的导电体) 有一定的强度和塑性。

现代工程材料成形与机械制造基础-第二版 -册-部分题库与答案

1.分析图示轨道铸件热应力的分布,并用虚线表示出铸件的变形方向。工艺上如何解决? 轨道上部较下部厚,上部冷却速度慢,而下部冷却速度快。因此,上部产生拉应力,下部产生压应力。变形方向如图。 反变形法 5.如图一底座铸铁零件,有两种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方案,请你选择一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Ⅱ)最佳.。 理由:方案(Ⅰ)是分模造型,上下铸件易错边,铸件尺寸精度差。 方案(Ⅱ)是整模造型, 铸件尺寸精度高。内腔无需砂芯成型,它是靠 上、下型自带砂芯来成形。 6.下图为支架零件简图。材料HT200,单件小批量生产。 (1)选择铸型种类 (2)按模型分类应采用何种造型方法? (3)在图中标出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 (1) 砂型铸造,(2)整模造型 (3)分型面、浇注位置、加工余量:见图 9.如图,支架两种结构设计。 (1)从铸件结构工艺性方面分析,何种结构较为合理?简要说明理由。 (2)在你认为合理的结构图中标出铸造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1)(b)结构较为合理。因为它可省去悬臂砂芯。 (2)见图。分型面。浇注位置(说明:浇注位置上、下可对调) `12.如图所示铸件结构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改正并说明理由。 铸件上部太厚,易形成缩孔,壁厚不均匀易造成热应力。可减小上部壁厚,同时设加强筋。 无结构圆角,拐弯处易应力、开裂。设圆角。 3.某厂铸造一个Φ1500mm的铸铁顶盖,有图示两个设计方案,分析哪个方案的结构工艺性 好,简述理由。 (a)图合理 (b)图结构为大的水平面,不利于金属液体的充填,易造成浇不足、冷隔等缺陷;不利于金属夹杂物和 气体的排除,易造成气孔、夹渣缺陷;大平面型腔的上表面,因受高温金属液的长时间烘烤,易开裂使铸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 7.图示铸件的两种结构设计,应选择哪一种较为合理?为什么?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教案.

机械工程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编码教材《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7 章低合金钢与合金钢学时 2 教学目的: 1 掌握钢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常用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能够识别我非国合金工具钢及常用特殊性能钢的牌号 教学重点: 1. 钢的分类及钢铁合金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掌握铸造碳钢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1. 钢的分类及钢铁合金的分类与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2.非合金钢的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3. 掌握铸造碳钢种类、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 授课形式:讲练结合,传授法

教学内容 第五章钢铁材料 5.1.1 钢的分类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5.1.2 钢铁及合金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5.2 非合金钢 5.2.1 常存杂质元素的影响及非合金钢的分类 1.常存杂质元素的影响 2.非合金钢的分类 提问或作业

机械工程学院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编码教材《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 5 章第3、4 节学时 2 教学目的: 1.掌握低合金钢的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2.掌握合金钢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3.掌握合金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化学成分、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教学重点: 1.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化学成分 2.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性能与热处理牌号及用途 教学难点: 低合金钢、合金钢、工具钢和高速工具钢的牌号及工艺曲线图 授课形式: 讲练结合,传授法

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第4章作业题参考答案说课材料

1.滑移和孪晶的变形机制有何不同?为什么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锌中容易出现 孪晶,而纯铁中容易出现滑移带? 主要的不同:(1)晶体位向在滑移前后不改变,而在孪生前后晶体位向改变,形成镜面对称关系。(2)滑移的变形量为滑移方向原子间距的整数倍,而孪生过程中的位移量正比于该层至孪晶面的距离。(3)孪生是一部分晶体发生了均匀的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锌的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密排六方金属滑移系少,所以容易出现孪晶,而纯铁为体心立方结构,滑移系多,所以容易出现滑移带。 2.多晶体塑性变形与单晶体塑性变形有何不同? 多晶体的每一晶粒滑移变形的规律与单晶体相同,但由于多晶体中存在晶界,且各晶体的取向也不相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 (1)各晶粒不同同时变形; (2)各晶粒变形的不均匀性; (3)各变形晶粒相互协调。 3.什么是滑移、滑移线、滑移带和滑移系?滑移线和滑移带是如何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列 举金属中常见晶体结构最重要的滑移系,并在其晶胞内画出一个滑移系。哪种晶体的塑性最好?哪个次之?为什么? 所谓滑移是指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滑动后原子处于新的稳定位置。晶体材料的滑移面与晶体表面的交线称为滑移线。由数目不等的滑移线或滑移台阶组成的条带称为滑移带。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线是由于晶体的滑移变形使试样的抛光表面产生高低不一的台阶所造成的;相互靠近的小台阶在宏观上反映的是一个大台阶,所以形成了滑移带。 滑移系越多,金属发生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就越好。滑移方向对滑移所起的作用比滑移面大,所以面心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属的塑性更好。密排六方由于滑移少,塑性最差。 4.简述一次再结晶与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并说明如何区分冷、热加工。动态再结晶与静 态再结晶后的组织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冷变形所产生的储存能的释放。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由于界面能变化引起的。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变形称为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过程称为冷加工。 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过程相似,同样是形核长大过程,也是通过形成新的大角度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参考样本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1.什么叫材料的塑性? 塑性有哪两个指标, 如何用公式表示? 试述塑性的两个 作用。 答: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性能。指 标: 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公式表示δ=(L 1-L 0 )/L 0*100% Ψ =(F 0-F 1 )/F 0*100% 式中 L 0—试样原始长度 L 1—试样拉断后的长度 F 0—试 样原始横截面积 F 1 试样拉断后的横截面积 作用: 1、 方便加工2、 提高 材料的可靠性 2.说明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的名称、 单位、 含义: k s b αδσσσσ,,,,,12.0-。分别 指出哪些指标是动载下的力学性能, 哪些是静载下的力学性能。 答: δb 抗拉强度, 单位MPa , 指金属材料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δs 屈服极限 单位MPa , 指出现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δ0.2 条件屈服强度 单位MPa , 指试样产生0.2%残余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δ-1 疲劳强度 单位MPa , 指最大应变力δmax 低于某一值时, 曲线与横坐标平 行, 表示循环周次N 能够达到无穷大, 而试样仍不发生疲劳断裂时的交变应力 值。 δ 伸长率 单位: 无δ=( L 1-L 0/L 0) *100% 式中L 1指试样拉断后的长度 L 0指试 样原始长度 a k 冲击韧性 单位 J/cm 2 指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 抵抗断裂的能力。 动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δ-1, a k 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δb , δs , δ0.2 , δ 3.从压头的材料、 形状、 载荷大小、 硬度值计算方法、 应用等方面简要说明 布氏硬度、 洛氏硬度、 微氏硬度三种测量硬度的方法的特点。 答: 布氏硬度: 压头材料: 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 形状: 球形、 载荷大小: 3000kgf 、 硬度值计算方法: 载荷除以压痕表面积的值、 应用: 铸铁、 有色金 属、 低合金结构钢等毛坯材料。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复习(Ⅰ)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 1.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基本概念 ①晶体与非晶体: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a.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的重复排列; b.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c.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②晶格;为了便于表明晶体内部的原子排列规律,把每个原子看成一个点,点与点之间用直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格子。 ③晶胞:能完全反映晶格原子排列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④晶格常数;晶胞的棱边长度,晶格常数和棱面夹角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 (2)常见金属晶格类型 单晶体的各项异性: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也不同——各项异性。 多晶体 晶粒大小对材料性能影响很大,在常温下,晶粒愈细,材料的强度高,塑性、韧性愈好。 晶体的缺陷形式: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晶体的缺陷对金属的许多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对金属的塑性变形、强化、固态相变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1.2.2 金属的结晶 (1)结晶的概念 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结晶是指由液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即金属与合金从液态的无序状态转变为原子有规则排列的晶体结构的过程。理解结晶的概念应着重掌握以下几点: ◆纯金属的结晶在恒温下进行,其结晶过程可用冷却曲线表示。 ◆纯金属的结晶需要一定的过冷度,即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T是指理论结晶温度To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T=To—Tn)。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金属的结晶包括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 (2)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晶粒越细,则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越好。控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或增加冷却速度,如用金属型代替砂型、降低浇注温度、慢速浇注等)、变质处理、附加振动(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3)金属的同素异晶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发生晶格类型改变的过程称为同索异晶转变。它与液态金属结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遵循金属结晶的一般规律(生核与长大);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学校: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机电1002班 设计:詹志峰 辅导:李殿亚 设计时间:2012 年06 月04日

目录 前言 (2) 课程设计任务书 (4) 一.加工工艺设计 (11) 1.1蜗杆轴零件图 (5) 1.2蜗杆轴的特点 (6) 1.3蜗杆轴的应用及技术要求 (6) 二.夹具设计 (17) 三.后记 (18) 四.参考文献 (19) 附表 艺过程卡、加工工艺卡、工序卡 前言 课程设计是考察学生全面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这学期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

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毕业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在学完机械制造基础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设计和练习,我们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它对我们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让我们知道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怎么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出实用的零件。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此专业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参加社会现代化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设计“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一、题目 1、设计_气门摇杆轴支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2、生产类型:单件、成批(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3、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1)毛坯图: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份。 (3)机械加工工序卡片:3份。 (4)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内容。 1、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3、确定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及其定位基准; 4、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定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加工设备及工 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 5、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各工序切削用量,计算某一代表工序的工时定额, 画出工序简图; 6、填写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 7、撰写设计说明书。 三、上交内容装订顺序(全部用A4纸打印)。 1、封面; 2、目录; 3、任务书; 4、说明书; 5、参考文献目录; 6、附件(零件图、毛坯图、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及工序卡片); 7、结束语。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零件用途 气门摇杆轴支座是柴油机一个主要零件。是柴油机摇杆座的结合部,?20(+0.10—+0.16)孔装摇杆轴,轴上两端各装一进气门摇杆,摇杆座通过两个?13mm孔用M12螺杆与汽缸盖相连,3mm轴向槽用于锁紧摇杆轴,使之不转动。汽缸盖内每缸四阀使燃烧室充气最佳,气门由摇杆凸轮机构驱动,摩擦力小且气门间隙由液压补偿。这种结构可能减小燃油消耗并改善排放。另外一个优点是减小噪音,这种结构使3.0升的TDI发动机运转极端平稳。

工程英文单词说课材料

公司基本短語含義: FX : Foxconn --- 富士康科技集團 FXGL : Foxconn GuanLan. 指富士康觀瀾廠區 FXZZ : Foxconn ZhengZhou 指富士康鄭州廠區 MLB : Mother Level Board -- 指為 Apple 生產主板的部門 FATP : Final Assembly and Test of products -指成品組裝及測試部門。 我們主要設計此部門 EPM :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工程開發管理部 PD : Product Design 結構開發部 R&D : Product Research and Design 研發部 PE : Product Engineering --產品工程 NPI : New Product Introduce --新產品導入工程 IE : Industry Engineering 工業工程 ME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結構 /制程工程 TE-AP : Test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unction 測試工程 TE-RF : Testing Engineering - Radio Frequency SCM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 WH : Warehouse 倉庫 MC : Material Control 物控 CUS : Customs Department 關務 EPD : Engineering Purchase Department 工程採購 QA : Quality Assure 品管 IQC : Incoming Quality Assure 進料檢驗 SQE : Supply Quality Assure IPQC :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OQC : Outcome Quality Control 系統流程相關: ETA : Evaluated Time of Arrival --預計到達時間 ETD : Evaluated Time of Delivery -- 預計發貨時間 ATA : Actual Time of Arrival -- 實際到達時間 CPT : Cupertino City ---庫比提諾鎮 -Apple 在加州的總部 DUT : Device Under Test --- 待測機台 OP : Operator ---作業員 UPH : Units Per Hour ---每小時產量 Radar : Radar System that Apple used that to track the issues. X-Track : FA record track system that SW team development PDCA : This is Apple product testing data tracking system SFC : Software Floor Control system, be used for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SOP :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ss -- 標準作業流程 WI : Working Instruction -- 作業指導書 WIP : Work In Process --- 在制品 CT :Cycle Time -- 完成一個動作或測試的時間 TCT : Testing Cycle Time --測試時間週期 供應商品質管理 在 製品品質管理 出貨品質管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设计 之二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由资料查得:该零件是柴油机的一个主要零件,.直径为18的孔和直径为16的孔用来装摇臂,起支撑作用,直径为11的孔用来装支持轴,直径为3的孔主要用来排油. 2、零件的工艺分析: 由零件图可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为灰铸铁,具有较高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和要求耐磨零件。 由零件图可知尺寸为39的下端面为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以尺寸为39的下端面用来加工φ18的孔,在以φ18的孔加工φ11的孔, φ16的孔的加工则以φ18的孔和尺寸为39的下端面共同为基准. 3、尺寸和粗糙度要求: 该零件的所需加工面为尺寸为39的上端面,即φ22的上端面为加工面,其粗糙度为12.5,长度没有公差要求,要求不是很高,粗铣即可以到达. 尺寸为39的的下端面为基准,其粗糙度为6.3,长度没有公差要求,粗铣过后,半精铣即可以达到. φ28的上端面粗糙度为3.2,下端面粗糙度为3.2,其长度要求为37±0.1,其尺寸要求为11级,粗铣过后半精铣即可达到. φ26的孔上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2.5,下表面粗糙度要求也为12.5,尺寸无精度要求,粗铣即可. φ18的孔为重要加工面,其尺寸要求为IT8级,粗糙度为1.6,须在镗床上加工,采取钻,镗,铰,可以达到其要求.两端有1×45°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也无特殊要求,也比较容易达到. φ16的孔也为重要加工面,其尺寸要求为IT11级,不是很高,但表面粗糙度为1.6,要求很高, 须在镗床上加工,采取钻,镗,铰,可以达到其要求. 两端有1×45°的倒角,表面粗糙度为12.5,也无特殊要求,也比较容易达到. φ11的孔尺寸没有特殊要求,表面粗糙度为12.5,钻即可以达到. φ3孔为排油孔,尺寸无特殊要求,表面粗糙度无要求,钻即可以达到. 4、位置公差要求: 该零件φ18的孔的中心线与尺寸为39的下端面有形位公差要求,其要求φ18的孔的中心线与尺寸为39的下端面的平行度为0.05mm. φ28的两端面相对于其轴线的跳动度为0.01mm.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上述加工表面而言,先加工基准面,在依次加工其他的表面。由参考文献中有关面和孔加工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技术要求是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