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损检测标准汇编最新版

无损检测标准汇编最新版

无损检测标准汇编最新版
无损检测标准汇编最新版

无损检测标准汇编2011年最新版

超声检测方法(上)

表面检测方法(下)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规格:大16开上下册

定价:290.00元(量大优惠)

超声检测方法收录了截至2010年12月底批准发布的现行的关于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方法的标准。内容包括:基础通用、超声检测仪器、探头和试块、通用超声检测方法、原材料超声检测方法、无缝和自动焊管材超声检测方法、焊缝超声检测方法、铸件超声检测方法、锻件超声检测方法、其他加工件超声检测方法。表面检测方法汇编收录了截止到2010年4月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的关于无损检测表面检测方法的标准,共收录国家标准29项,机械行业标准20项,石油行业标准2项,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内容包括:基础通用、渗透检测;下册内容包括:磁粉检测。本汇编所收录标准的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我们对标准中所涉及的有

关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未做改动。所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已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读者在使用本汇编时请注意查对并使用标准的最新版本。目录

基础通用

GB/T 5616—200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GB/T 6417.1—2005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GB/T 6417.2—2005 金属压力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GB/T 9445—2008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2604.1—2005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

GB/T 14693—2008 无损检测符号表示法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20737—2006 无损检测通用术语和定义

超声检测仪器、探头和试块

GB/T 11259—2008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钢参考试块的制作与检验方法

GB/T 1 8694—200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探头及其声场的表征

GB/T 18852—200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

GB/T 1 9799.1—200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1号校准试块

GB/T 19799.2—2005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 2号校准试块

GB/T 23905—2009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

JB/T 8428—2006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

JB/T 10061—1 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062—1999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SY/T 4112—2007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环焊缝全自动超声波检测试块通用超声检测方法

GB/T 11343—2008 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斜射检测方法

GB/T 11344—2008 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法测厚方法

GB/T 20935.1—2007 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1部分:电磁超声换能器指南

GB/T 20935.2—2009 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2部分:利用电磁超声换能器技术进行超声

检测的方法

GB/T 20935.3—2009 金属材料电磁超声检验方法第3部分:利用电磁超声换能器技术进行超声表

面检测的方法

GB/T 23900—2009 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GB/T 23902—2009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GB/T 23904—2009 无损检测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

GB/T 23908—2009 无损检测接触式超声脉冲回波直射检测方法

GB/T 23912—2009 无损检测液浸式超声纵波脉冲反射检测方法

JB/T 4008—1999 液浸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

JB/T 4009—1999 接触式超声纵波直射探伤方法

JB/T 7522—2004 无损检测材料超声速度测量方法JB/T 9214—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YB/T 144—1998(2006) 超声探伤信号幅度误差测量

方法

目录下磁粉检测

GB/T 9444—2007 铸钢件磁粉检测

GB/T 10121—200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15822.1—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GB/T 15822.2—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2部分:检测介质

GB/T 15822.3—2005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

GB/T 23906—2009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GB/T 23907—2009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 5442—1991 压缩机重要零件的磁粉探伤

JB/T 6063—2006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材料

JB/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 6066--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环形试块

JB/T 6870—2005 携带式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7367.1—2000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超声波探伤方法

JB/T 7411—1994 电磁轭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8118.3—1999 内燃机活塞销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

JB/T 8468—1996 锻钢件磁粉检验方法

JB/T 9628—1999 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JB/T 9630.1—1999 汽轮机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JB/T 9736—1999 喷油嘴偶件、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磁粉探伤方法

JB/T 9743—1999 内燃机连杆螺栓磁粉探伤技术条件

JB/T 9744—1999 内燃机零、部件磁粉探伤方法

JB/T 10338—2002 滚动轴承零件磁粉探伤规程

SY/T 5448—1992 油井管无损检测方法钻具螺纹磁粉探伤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CDBY-GD/CX-07-2016 A/0 版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无损检测(NDE)责任师资格管理、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的调研、评估,确定、签署外委协议,无损检测过程控制等和底片档案管理等作出规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GC2、GC3级压力管道安装过程中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3、职责 本程序由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归口质量部管理。 4、程序 4.1接收任务 4.1.1本公司凡需无损检测的压力管道焊缝均应由检验员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工队提出无损检测要求,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向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发出无损检测委托单,并提供管道空视图及无损检测技术要求。 4.2无损检测外委方的确认 4.2.1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调查、评估 公司的无损检测责任师和检验责任师受质量保证工程师的委派到专业无损检测机构进行走访、调查,主要调查、了解以下情况: 1)该机构是否是合法企业,索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该机构是否取得国家的“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其检测项目是否满足公司的无损检测需求。索取其复印件及其他资 质复印件; 3)了解该机构持证的无损检测人员数量及持证情况; 4)了解该机构的装备情况; 5)了解该机构的收费及服务质量。 4.2.2 对无损检测机构的调查、评估要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交质量保证工程师审查。经审查合格,质量保证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该无损检测机构被认定为我公司

的“合格无损检测机外委方”。 4.2.3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与“合格无损检测机外委方”签订外委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益。协议经双方签字、加盖公章后生效。 5无损检测的控制 5.1无损检测的委托申请 5.1.1 施工队的压力管道焊缝经持证焊工自检,再经检验员检测合格后,由检验员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并交焊接责任师。 5.1.2 无损检测责任师依据施工方案、施工图(关注轴测图)审查“无损检测委托单”,认定委托单正确无误后,与公司的无损检测外委方联系、落实检测时间等相关事项。 5.2 无损检测外委方来公司施工现场作业期间,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协调、监督检查工作,使其检测工作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和委托单的要求。 5.3 检测工作完成后,外委方应尽快提供无损检测的报告和原始记录。 5 4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审查无损检测的报告,签字并负责。 5.5 如出现无损检测不合格时,应及时通知焊接责任师按“不合格情况控制”程序经行焊缝返修。 5.6 返修焊缝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无损检测责任师按标准规定再次经行无损检测,以满足标准的要求。 6无损检测的档案的保存 6.1 根据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的规定:实施无损检测的检验机构必须认真做好无损检测记录,正确填写检查报告,妥善保存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无损检测档案、底片和超声波自动记录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7年。 6.2 无损检测档案和底片(包括原缺陷的底片)、超声波自动记录存放室应通风、干燥,应实施防霉、防虫蛀措施,确保上述资料完好保存7年以上。 7无损检测外委方的动态控制 7.1 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考察无损检测外委方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经联系后,检测工作是否及时安排;

无损检测实施管理汇总

无损检测实施与管理 1.总则 1.1为了能顺利的、高质量的完成已内酰胺项目,参与本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业 主、监理、施工承包单位、检测机构在实施各项检测项目时,都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规定和本规定的要求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无损探伤和检测方面实施策略。从质保体系上、人员资格上、检测工艺上、检测设备上保证无损探伤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要求。 1.2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独立检测机构应根据项目的委托,制定自己的服务计划, 以满足工程的需要。本管理办法是针对已内酰胺项目整个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无损探伤和检测而制定,解释和修改权为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 1.3本项目无损探伤和检测按下列管理模式执行: 1.4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应按现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项 目HSE有关规定执行。 2.定义 公司:也称“业主” 总包:×××公司已内酰胺项目部,(×××)公司 监理(机构):×××监理公司 施工承包商:与业主和施工承包商共同或单独与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的单位或公司,简称“承包商”

检测单位:是指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取得《特种设备检测机构核准证》,由业主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监督检验单位:指具备“检测单位”资质,作为专业监督检验机构支持业主进行监督抽检和管理的单位 检测人员:指持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与其从事检测项目、级别相适应资格证书的人员 设计承包商:与公司签订设计承包合同的设计院或公司,也称“设计院” 质量管理委员会:(简称:质管会)项目现场成立的由业主、总包、监理、承包商代表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 3.引用标准 《常用无损探伤应用导则》GB 5616-85;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国务院(2003)373号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程》国质检锅(2002)248号《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国质检锅(2002)249 《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程》劳动部(1996)140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 《复合钢板超声波探伤方法》GB7734-87 《球形储罐γ-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方法》GB/T6544-96.ST/T4055-93 《磁粉探伤方法》GB/T15822-95 《钢制承压管道对焊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管道、储罐渗透检测方法》SY/T4080-95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检收规范》GB50235-97 《不锈钢、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1-2000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doc

06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1 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页数:共4 页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对: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04-08发布2006-05-10实施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记录管理制度文件编号:NPIC-YR-ZD-06 版本:A 本页版次:0 页码:2/4 1 目的 对无损检测记录进行控制,为压力容器制造质量提供相应证据,确保产品

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压力容器制造中无损检测质量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质保科负责无损检测报告档案的归口管理。 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无损检测系统中相关记录的收集、整理。 4 工作程序 4.1 无损检测记录的分类 4.1.1射线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布片图”、“焊接射线检测工艺卡”、底片、“射线探伤质量评定记录”、“射线探伤质量通知单”、“焊缝射线探伤不合格品处理通知单”和“射线探伤报告”。 4.1.2超声波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焊缝超声检测工艺卡”、“超声波探伤报告”和超声波自动记录资料。 4.1.3磁粉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磁粉检测工艺卡”、照片和“磁粉探伤报告”。 4.1.4渗透检测记录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检测部位图”、“渗透检测工艺卡”、照片和“渗透探伤报告”。 4.2 记录的填写

无损检测管理规定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 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 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 4.1 公司项目部: 4.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 4.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4.1.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 4.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 4.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 4.1.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

4.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4.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 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 4.2.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 4.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 4.2.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4.2.5 根据项目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 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5.工作程序及要求 5.1 项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无损检测技术综述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安全工程1401班 2014074201 1无损检测技术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随着中国科学和工业技术的发展,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已成为现代化工业的重要标志。但它的实现是建立在材料高质量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采用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使用性能的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这种技术就是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信息。目的是为了评价构件的允许负荷、寿命或剩余寿命,检测设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不完整性及缺陷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设备安全[1]。 无损检测技术是机械工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可能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个应用学科分支,其涵盖的技术知识之渊博、覆盖的基本研究领域之众多、所涉及的应用领域之广泛能与无损检测相比。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发给美国无损检测学会成立20周年的贺电中曾说过,(无损检测)能给飞机和空间飞行器、发电厂、船舶、汽车和建筑物等带来更高的可靠性,没有无损检测(美国)就不可能享有目前在飞机、船舶和汽车等众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领先地位。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术,只有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结合,解决国家大型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急需解决的安全保障问题,无损检测技术才能有用武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 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近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无损检测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其总体形势和水平已是十年前无法比拟。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和国防单位,我国无损检测工作者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 2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类型及其原理 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类型主要有超声检测技术、射线检测技术、磁粉检测技术、渗透检测和红外检测技术五种,本文选取其中3种检测技术对其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述,选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和红外检测技术这两种检测技术进行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一、无损检测概述 无损检测NDT (Non-destructive testing),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 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非破坏性 (2) 全面性 (3) 全程性 (4) 可靠性问题 开展无损检测的研究与实践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制造用原材料直至最终的产品进行全程检测,可以发现某些工艺环节的不足之处,为改进工艺提供指导,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终产品的质量。 (2) 提高产品质量:无损检测可对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各中间工艺环节直至最终的产成品实行全过程检测,为保证最终产品年质量奠定了基础。 (3) 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的制造设计阶段,通过无损检测,将存有缺陷的工件及时清理出去,可免除后续无效的加工环节,减小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节约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4) 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由于破坏性检测只能是抽样检测不可能进行100%的全面检测,所得的检测结论只反映同类被检对象的平均质量水平。

此外,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如材料的选购、加工过程品质的变化、流通环节的质量变化等过程中,不仅起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作用,还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其具有以下特征:无需大量试剂;不需前处理工作,试样制作简单;即使检测,在线检测;不损伤样品,无污染等等。无损检测技术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核工业、武器制造、机械工业、造船、石油化工、铁道和高速火车、汽车、锅炉和压力容器、特种设备、以及海关检查等等。“现代工业是建立在无损检测基础之上的”并非言过其实。 无损检测分为常规检测技术和非常规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有: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缩写U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缩写RT)、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缩写MT)、渗透检验Penetrant Testing (缩写PT)、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缩写ET)。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缩写AE)、红外检测Infrared(缩写IR)、激光全息检测Holograph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缩写HNT)等。 二、无损检测分类及简介 下面对以上所说的五种常规检测技术以及几种非常规检测技术做一下简要的介绍。 1.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界面(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结合面)出的反射和折射以及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由发射探头向被检件发射超声波,由接收探头接收从界面(缺陷或本底)处反射回来超声波(反射法)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1.1质量方针 坚持标准,公正求实,信守合同,一流服务。 1.2质量目标 射线检测底片质量合格率100%(对不合格的底片要及时补拍并达到合格); 超声波检测准确率≥99%; 检测比例符合率100%;。 检测指令执行率100%; 射线检测评片准确率≥91.95%(明显的缺陷影象特征不得错评和漏评,否则监理有权建议对评片人员进行清退处理); 检测报告准确率100%; 标准规范执行率100%。 1.3质量控制结构

1.4质量责任 1.4.1项目经理

1.4.1.1贯彻国家有关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项目质量方针,领导并组织质量方针的实施。 1.4.1.2组织制定项目质量目标及质量政策,保证质量目标及质量政策的贯彻实施,组织管理评审,建立和不断完善项目质量体系,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1.4.1.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关系,及时组织讲座和质量策划活动。 1.4.1.4组织制定和批准必要的质量奖罚等质量文件,鼓励取得显著工作成绩的人员和惩罚出现质量问题的责任者。 1.4.2技术质量负贵人 1.4. 2.1技术负责人负执行公司质量方针、质虽目标、质量政策,协助项目经理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1.4. 2.2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工程质量保证工作中的技术问题负全面责任。负责技术改迸、技术培训、技术创新、技术监督工作,并在项目施工期间有义务对职工技术进行指导和监督。 1.4. 2.3工程准备阶段,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及涉及到的技术文献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射线检测工艺等技术资料,技术资料应涉及到整个检测工作的每一方面,包括:现场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射线检测工艺、暗室处理工艺等。 工程准备阶段,技术负责人有义务和责任对检测人员迸行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培训应涉及到整个检测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现场作业,暗室处理,底片评定以及检测工作辅助性其它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本文由wenjin1018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效益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石油、化工、铁路、建筑等产业方面,无损检测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生产和建设中,高温、高压、高速度和高负荷无处不在,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必须进行百分百的检测,这就要求不破坏产品原来的形状、不改变产品的使用性能。从而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情况下,利用被检测对象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其内部存在缺陷或结构异常而使所引起的光、声、电、磁等反应量发生的变化,从而测量这些变化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对象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已获得实际应用的和已在实验室阶段获得成功的无损检测方法已达五、六十种甚至更多,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更多的无损检测方法与种类。根据检测原理不同,无损检测可分为声学方法检测、射线检测、电学方法检测、磁学方法检测、微波和介电方法检测、光学方法检测、热学方法检测、渗透检测与渗透检测等。其中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渗透检测和射线检测被称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下面主要介绍五大常规检测技术及其在社会各个领用的应用。一、超声波检测技术及应用超声波是频率高于 20000 赫兹的声波,它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检测技术是使超声波与被检测工件现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测工件进行缺陷检测、几何特征测量、组织机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检测和表征,并进行对其应用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根据超声波在物体中的多种传播特性,例如反射、透射与折射、衍射与散射、衰减、谐振以及声速等的变化,可以测知许多物体的尺寸、表面与内部缺陷、组织变化等。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因此其应用范围很广。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1)超声检测在工业无损检测技术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属材料(锻件、铸件、焊接件、型材、胶接结构)的探伤、厚度测量、硬度测量、纤维组织评价。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陶瓷土坯的湿度、陶瓷制件的缺陷检测;气体介质特性分析等。(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3)在海洋地质领域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例如声纳、鱼群探测、海底形貌探测、地质构造探测等。(4)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5)在医学诊断方面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例如 B 超检测。(6)在农业方面,农产品的成熟度、农畜产品的内部缺陷、畜产品的异物等的检测。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 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二、磁粉检测技术及应用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铁磁性材料或工件被磁化后,如果在表面和近表面有材料的不连续性的存在(材料的均质状态或致密性受到破坏),则在不连续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不连续性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等.由于有趋肤效应存在,铁磁性材料中的磁通基本集中在材料的表面和进表面,因此磁粉检测局限在检查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此外还不适用于检测铜、吕、镁、钛合金等非铁磁性金属材料外。但是它的优点较多,适用范围较广,成为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由于磁粉检测的特点和局限性,一般只应用在工业上,其适用范围如下:(1)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工件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的铁磁性材料的微小裂纹和目视难以看出的缺陷.(2)适用于检测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材料,不适用于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3)

管道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程序

管道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程序SDB/RP/QC/WJ/01

目录 1.0 目的及适用范围 (3) 2.0 编制依据 (3) 3.0 人员及职责 (3) 4.0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程序 (7) 5.0 质量记录 (8) 6.0 修改注释 (8)

1.0 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为有效地控制本工程工艺管道的无损检测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适用于工艺管道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 2.0 编制依据 · SDB/RP/CTRU/WJ/01 《管道无损检测施工程序》 ·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 GB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199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SH3501-2001《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HG20225-95《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T12605-90《钢管环缝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 ·劳锅发[1993]441号《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 SY 4056-9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 ·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3.0 人员及职责 3.1 人员要求 3.1.1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所从事检测方法相应级别的检测资格证书,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Ⅰ、Ⅱ、Ⅲ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责任,现场操作人员必须具备I级或以上的资格。 3.1.2 检测人员应按规定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检测人员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 mm 能辨别出高为0.5 mm 、间隔为0.5 mm 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3.1.3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经由国家卫生防护部门培训,取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摘要 脱层和气泡是轮胎主要的内部缺陷之一,采用常规检测手段很难检测出来,所以一般采用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早期的全息无损检测一般采用全息干板来记录全息图,检测周期长,检测效率低,不能适应现代工业流水线上的检测。数字全息技术用CCD代替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用计算机模拟光学衍射过程来实现数字再现,实现了全息记录、存储和再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给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法。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数字全息术的原理及其在轮胎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所作的主要工作如下: 1.模拟实现了全息记录和重现的全过程,包括:模拟生成理想全息图;采用傅立叶变换法进行数字全息重现;提取相位,进行物体表面三维形貌恢复等。2.深入分析和研究了二次曝光和消除零级衍射斑的理论,同时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验测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且实验结果与模拟的结果吻合。 3.搭建数字全息系统测量橡胶表面形变,获得了满意的形变测量结果,并进行了光路计算和实验中各参数的分析和讨论。 4.针对现场检测要求,提出新的光路,实现了更大视场的检测。实验证明,本系统的检测范围己达到138.Ira×112.4mm,处理一幅1300x 1024的图像只需62ms,已经达到实际工业流水线检测上的要求,可应用于现场检测。 关键词:数字全息全息重现电子散斑轮胎检测无损检测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数字全息技术是由Goodman和Lawrence在1967年提出的n1,其基本原理是用光敏电子成像器件代替传统全息记录材料记录全息图,用计算机模拟再现过程取代光学衍射来实现波前的数字再现,从而实现了全息记录、存储和再现全过程的数字化,给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容和方法。90年代中期以来数字全息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显微成像、干涉计量,粒子场的测试、信息存储、学信息加密、活体生物成像和三维形貌成像等领域瞳。轮胎制造和检测行业中,也同样需要用到数字全息技术。脱层和气泡是轮胎的内部主要缺陷之一。在轮胎制造过程的压延和成型等工序中,如果胶与胶、帘布与胶之间夹杂油污或污垢,或者帘布与胶之间的气体没有完全排出,就会导致轮胎内部产生脱层和气泡。新轮胎使用一段时间后,胎体内部粘合不牢处也会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脱开,形成新的脱层。脱层和气泡采用常规检测手段很难检测出来,通常需要采用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n"。激光全息轮胎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和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通过真空加载使轮胎形变前后进行两次曝光,轮胎加载前后的相位和光强记录在全息干板上形成全息干涉图。全息干板经过显影、定影、水洗、风干后进行光学再现,就可观察到轮胎形变前后的干涉条纹。缺陷的干涉条纹必然是独立存在的,其圆形外缘与正常干涉条纹有界线,圆环中条纹的疏密程度表示形变大小口副,条纹密表示轮胎形变大,条纹疏表示轮胎形变小n引。同时,缺陷离表面的深浅程度与圆环中条纹的粗细有关,条纹粗的缺陷离表面远,条纹细的缺陷离表面近。因此通过全息干涉图的再现图像可以很容易地判读出轮胎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现代的数字全息术采用CCD代替全息干板记录全息图,不仅继承了传统全息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光学全息技术相比,数字全息技术的最大优点是: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云南水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一、目的 规范无损检测管理,确保原材料、焊缝等无损检测结果正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管理。 三、相关标准 1)《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 3)GB/T14406-93《通用门式起重机》 4)JB6128-1992《水电站门式起重机》 5)GB150《钢制特种设备》 6)GB151《管壳式换热器》 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8)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五、职责 5.1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本公司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并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具体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5.2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负责本检测任务的完成并保证检测质量,对本检测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绘制布片图,并对其准确性和拍片位置的正确性负责。 5.3其他人员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六、程序方法 6.1无损检测方法 6.1.1本单位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超声波测厚。 6.1.2检测方法、合格级别、检测部位等由检验员在无损检测委托单中加以明确。 6.1.3无损检测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 6.2检测人员资格 6.2.1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持证上岗。 6.2.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1、2、3级(由底到高),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级无损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类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6.2.3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报告签发人员必须具有2级或3级资格,并且每四年进行一次重新考核和资格确认。 6.2.4射线检测人员还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6.2.5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按工作需要提出,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由行政人事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日程安排培训取证。 6.2.6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a.不论是否经过校正,至少一只或两只眼睛的近距离视力为:距离不小于30cm 时,至少能读出Jaeger视力表上的1号或Times Roman N4.5或等效类型和尺寸的字母,并一年检查一次; b.从事射线评片工作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远的一组高为0.5㎜,间距为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浅谈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 摘要:在现代生产中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何种无损检测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无损检测方法及其 特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谓无损检测,是在不损伤材料和成品的条件下研究其内部和表面有无缺陷的手段。下面简要介绍三种常用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超声无损检测;射线无损检测 abstract: in modern prod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objects in the choice of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has become a concern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must to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and feature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is in no damage to the material and finished product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ts internal and surface defects have the means. below is a brief introduce thre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aser nondestructive testing;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x-r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中图分类号:tb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无损检测的目的及其方法的选用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首先搞清楚究竟想检测什么东西,随后才能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规范来达到预定目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在用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压力容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压力容器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条件下,一旦出现损伤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定期实行压力容器无损检验是在保证容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和使用安全水平的必要措施。 在用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是在被检测容器不受损伤的前提下,应用一定的技术和原理,通过科学、先进的检测设备,完成容器性能、结构以及使用状况的检验。目前无损检测技术较为成熟,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磁粉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和磁记忆检测。 1.磁粉检测 1.1.技术原理和应用 磁粉检测是将铁磁性材料的压力容器进行磁化,如果容器内部存在缺陷,将会导致容器表面和近表面的磁力线发生局部畸变而产生漏磁场,吸附施加在工件表面的磁粉,在合适的光照下形成目视可见的磁痕,从而显示出缺陷的位置、大小、形状和严重程度。磁粉检测主要应用于检

测铁磁性材料做成的容器表面或近表面,可以准确直观地发现裂纹、夹杂等缺陷。 1.2.优缺点分析 磁粉检测对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如果在用压力容器可能存在表面缺陷可以首选磁粉检测。它的缺点体现在局限于检测铁磁性材料。检测的范围较小、效率较低。另外,磁粉检测对容器表面的形状要求较高,不适合检测不规则的压力容器。 2.射线检测 2.1.技术原理和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应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投射入被检测容器上,可以发现压力容器铸件材料中气孔、夹杂物以及焊接中漏焊、未熔合等缺陷。通过射线检测可以将容器材料中缺陷的尺寸准确地反馈到设备的显示屏上,形成生动直观的图像并且能够保存和记录。该技术适用于检测不能直接用人工测量的容器或外包保护层较厚的容器,射线可以准确地检测到这类压力容器是否缺陷以及缺陷的长宽尺寸。 2.2.优缺点分析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_夏纪真

国内外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夏纪真 (2011年7月) 无损检测资讯网 https://www.doczj.com/doc/f76961736.html, 一.概述(一)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无损检测技术是以物理现象为基础的,回顾一下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都是一种物理现象被发现后,随之进行深入研究并投入应用,一般的规律往往首先是在医学领域、军工领域应用,然后推广到工业领域应用。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部分无损检测技术的起源。 射线检测 1895年11月德国渥茨堡大学教授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随后在医学领域得到应用; 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γ射线; 1898年居里夫妇从铀矿中分离出镭 1900年法国海关首次应用X射线检查物品; 1919年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打出质子,进而建立起第一个核反应装置; 1920年前后X射线开始在工业领域应用; 1939年发现铀裂变现象,此后人工制造的放射性同位素逐渐进入γ射线检验领域; 1946年携带式X射线机诞生 超声检测 1830年已经有利用机械装置人工产生超声波的实验(达到24000Hz) 1914-1918年已经开始利用声波反射的性质探测水下舰艇的研究 1943年出现商品化脉冲回波式超声波探伤仪 涡流检测 1824年加贝(Gambey)用实验发现金属中有涡电流存在,几年后佛科(Foucauit)确认了涡电流的存在; 1831年法拉第(Faradey)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5年麦克斯韦完成法拉第概念的完整数学表达式,建立电磁场理论; 1879年休斯(D.E.Hughes)首先将涡流用于实际金属材料分选; 1921~1935年涡流探伤仪和涡流测厚仪先后问世; 1930年实现用涡流法检验钢管焊接质量; 50年代初期德国福斯特(Forster)开创现代涡流检测理论和设备研究新阶段,涡流检测技术开 始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磁粉检测 1868年英国应用漏磁通探测枪管上的不连续性; 1876年应用漏磁通探测钢轨的不连续性; 1918年美国开创磁粉检测首例; 1930年德国福斯特(Forster)将磁粉检测正式引入工业领域; 1933年提出漏磁检测设想; 1947年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研制成功 渗透检测 1930-1940年代:煤油、“油-白法”、有色染料作为渗透剂的渗透检测方法出现 1941荧光染料的发现与应用,采用紫外线辐照显示,吸收剂-显像剂应用 1950出现以煤油与滑油混合物作为荧光液的荧光渗透检测 1960后出现自动流水线,水基渗透液和水洗法技术,开始关注对氟、氯、硫的控制 微波检测 1948年微波被首次用于工业材料测试 世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上以二次世界大战为重要的转折点:二战前已经起步并开始得到少量的初步应用,在二战期间由于医学和军事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在二战后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代和现代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二)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历史 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实际上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已开始在一些机械工业领域中得到少量应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在军工领域(特别是航空工业)以及和军工相关的重工业领域和科研机构开始注重X射线、磁粉、渗透、超声等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其中不少工作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当年一批年轻人加入到了无损检测技术行业,成为今天被我们尊称为我国无损检测

(完整版)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一、概述 1、无损检测的定义 无损检测是指在不损伤和破坏材料、机器和结构物的情况下,对它们的物理性质、机械性能以及内部结构等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是探测其内部或外表的缺陷(伤痕)的现代检验技术。 2、无损检测的目的 (1)确保工件或设备质量,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用无损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之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预期的使用寿命内,产品的部分或整体都不会发生破损,从而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这就是无损检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2)改进制造工艺. 无损检测不仅要把工件中的缺陷检测出来,而且应该帮助其改进制造工艺。例如,焊接某种压力容器,为了确定焊接规范,可以根据预定的焊接规范制成试样,然后用射线照相检查试样焊缝,随后根据检测结果,修正焊接规范,最后确定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焊接规范。(3)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无损检测可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例如,焊接某容器,不是把整个容器焊完后才无损检测,而是在焊接完工前的中间工序先进行无损检测,提前发现不合格的缺陷,及时进行修补。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容器焊完后,由于出现缺陷而整个容器不合格,从而节约了原材料和工时费,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3、无损检测的范围 (1)组合件的内部结构或内部组成情况的检查 (2)材料、铸锻件和焊中缺陷缝的检查 a、质量评定 b、寿命评定 (3)材料和机器的计量检测 通过定量的测定材料和机器的变形量或腐蚀量来确定能不能继续使用。例如,用超声波测厚仪来测定容器的腐蚀量,通过射线照相来测定原子反应堆用过的燃料棒的变形量、喷气发动机叶片的变形量等。 (4)材质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可以用来验证材料品种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例如,可采用电磁感应法来进行材质混料的分选和材料热处理状态的判别。 (5)表面处理层的厚度测定 确定各种表面层的深度和厚度。例如,用电磁感应检测法可以测定渗碳淬火层的深度和镀层的厚度。 (6)应变测试 二、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探伤)有X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检测方法。它是利用各种射线源对材料的透射性能及不同材料的射线的衰减程度的不同,使底片感光成黑度不同的图像来观察的。射线检测用来检测产

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史

中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史 摘要:众多事实已证明,中国从上古时代起就已对医疗、环境、军事、材料、运输、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无损检测与诊断。本文列举了笔者所知射线、磁粉、超声、(电磁)涡流和声振动等无损检测技术始于中国的时间、地点和先驱者姓名以及部分早期的发展史料,说明我国的现代无损检测已持续了近百年。简略地勾画从古代到现代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一条发展之路。 关键词:无损检测;中国;简史 笔者自从步入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实验室以来,初次接触无损检测这一领域,对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历史,发展等知之尚少,利用了自然辩证法这一课程研究思路以及专业方向上的资料,对中国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一个简略地回顾。 1我国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 (1)中医靠“望、闻、问、切”诊病,其中的切即切脉、按脉———由感触到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种类、所在和轻重,而“望”就是目视观察。显然“望”“闻”和“切”即是我国最古老的“无损检测”,因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此等记载,更不用说司马迁著《史记》中的(战国人)《扁鹊传》了。 (2)东汉顺帝阳嘉无年(公元132年)太史令张衡(河南南阳西鄂人,公元78-139年)发明“候风地动仪”———世界最早的地震仪。《后汉书》载:“……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徵,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之。”这是我国最早用仪器进行的无损检测。 (3)唐朝杜佑(公元731-812年)所撰《通典》《拒守法》中载“地听:于城内八方穿井各深二丈,以新甖(小口大腹之盛酒瓦器)用薄皮裹口如鼓,使聪耳者于井中,讬甖而听,则去城五百步内悉知之。”从而防备敌方(特别是骑兵)的突然袭击。说明我国唐朝天宝年(公元742-755年)前早已掌握此项技术。 (4)根据硬物敲击木材、石料、墙壁等发出的声音来判断它们质地的优劣———有无空腔,破裂等缺陷。历史悠久,始于何时待查。 (5)瓷器店员双手抛接稻草捆成的瓷碗束把(每束把捆瓷碗数十),凭束把落回双手时的声音辨别瓷碗在运输过程中有无破损。历史悠久,时间待查。 (6)由银元互撞发出的声音辨别其真伪———含银量的多少。当始于18世纪墨西哥“鹰洋”输入我国之时。 (7)铁路检车员用小鎚敲击火车轮对,根据声音判别其中有无故障。当始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编制:______ 审核;______ 批准: 1、目的

1.1无损检测是确保管道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为了规范无损检测的控制程序、内容和活 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无损检测工艺管理、无损检测设备、试剂的管理、无损检测实施的管理及无损检测报告资料的管理等控制环节的基本内容,明确了责任人员、职责范围和控制内容。 2.适用范围 本章适用于无损检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本工程无损检测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渗透检测(PT)。 3.职责 3.1本项目部质量管理由项目部技术质量负责人管理,生产部、技术部予以配合。 3.2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实行无损检测责任人员负责制,并接受技术负责人的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和内容 4.1无损检测质量组织结构图

4. 2质量要求 4.2.1质量方针: 科学准确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用户满意 ----是全体员工信守的准则 科学准确一一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检测,保证数据准确; 优质高效一一服务热情,按期完成检测报告,客户满意; 持续发展一一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用户满意一一用户满意是我们追求的永恒目标。 4.2.2质量目标 射线检测底片质量合格率100% (对不合格的底片要及时补拍并达到合格); 超声波检测准确率》99%检测比例符合率100%检测;指令执行率100%; 射线检测评片准确率》99.95% (明显的缺陷影象特征不得错评和漏评,否则监理有 权建议对评片人员进行清退处理);检测报告准确率100%;标准规范执行率100%。4.3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管理 理 4.3.1无损检测员应按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经培训考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人员证》。 4.3.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按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规定分为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四种方法和I、U、川三个级别。 4.3.3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 I级人员可在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工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u级人员可编制一般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川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川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u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未取得资格的人员,一般只做辅助工作,但可在u级及u级以上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由指导人员复验检测结果,并签字认可。 4.3.4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应从事无损检测专业工作四年以上,并持有U级RT资格证。 4.3.5无损检测资格证件管理 4.3. 5.1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应建立已取得证件的无损检测人员持证台帐(包括单位、姓 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