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

农药理化性质资料相关问题探讨

第1部分理化性质的意义

外观、气味可以帮助简单靠感官辨别产品是什么或纯度如何

熔点、沸点、溶解度可以帮助选择加工剂型、可以间接判断原药的纯度。

分配系数、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可以帮助推断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在体内的累积能力,数据用于产品安全性评价。

爆炸性、闪点、可燃性等数据可以引导在生产、运输和使用中建立适当的的安全措施、选择安全的储运条件。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产品物理危害级别分类,满足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要求,或者联合国有关安全运输方面的规定。

第2部分理化性质项目和标准

1.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理化性质的要求

表1 理化性质对照表

2. 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准则

表2 试验准则适用范围

3

4

5

这些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需要实验数据,不需要结论或判定分类;另一类则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对其做出分类如:极易燃、高度易燃、易燃、可燃、不易燃。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广泛的调研,发现上述标准是不够用的。下面主要汇总与危险性分类相关的项目指标和测定方法。

(1)液体农药

液体农药包括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又包括单相液体(如乳油)、乳液(如微乳剂)和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剂。其可燃性主要用闪点来判断。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1-2006),易燃液体是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易燃液体根据易燃程度细分为4个类别。

极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高度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易燃: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可燃: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补充说明:闪点高于35℃的液体如果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的L.2持续燃烧性试验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时,对于运输可看作为非易燃液体。

闪点的定测方法,可采用《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GB/T 21615-2008)或《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1部分:闪点》(NY/T1860.11)。测定过程中,若温度升至93℃还未见闪点,则可终止试验,判定样品为非易燃液体。

(2)固体农药

对于粉末状、颗粒状或膏状样品,可按照《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NY/T1860.15)的规定,先进行预试验,如果预试验的结果显示为非易燃物,则终止试验。否则,应测定样品的燃烧时间,当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样品为易燃。除此标准方法外,还可用差热扫描量热仪法测定样品分解时释放的热量,当测试结果低于300 J/g时,判定样品为非易燃固体。蚊香、电热蚊香片等加工成特殊形状使用的特殊样品,可参照《百菌清烟粉粒剂》(GB 18172.1)中的4.9条,测定样品的自燃温度。

有一类熏蒸剂(如粮仓用杀虫剂磷化铝),其使用方法是样品吸收水分后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气体。释放出的气体是否为易燃气体,可提交查询数据或参照国家标准《危险品易燃固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试验方法》(GB/T 21619-2008)进行试验和判断。

另一类是自热物质,即在无能量供应的情况下,其与空气缓慢反应放出热量,累积的热

量使其自燃。现有农药中,自热固体主要是某些硫代胺基甲酸酯类的代森类(如代森锰)产品。但是,由于剂型和有效成分浓度不同可能引起分类的改变。所以,这类产品应参照国家标准《危险品易燃固体自热试验方法》(GB/T 21612-2008)。

(3)卫生杀虫气雾剂

判断气雾剂的可燃性需测定或计算其燃烧热和点燃距离。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参见国家标准《危险品喷雾剂燃烧热试验方法》(GB/T 21614-2008)和《危险品喷雾剂点燃距离试验方法》(GB/T 21630-2008)。如在点火试验中未发生点火,应依据国家标准《危险品喷雾剂封闭空间点燃试验》(GB/T 21631-2008)进行封闭空间试验。

根据以往的经验,当使用小分子烷烃或二甲醚做推进剂时,油基气雾剂为极易燃,水基气雾剂为易燃。而且在危险货物品名表中,气雾剂的联合国编号为1950,属于易燃气体(气溶胶)。基于上述情况,卫生用气雾杀虫剂不必进行燃烧性试验,除非新产品不符合上述分类。

(4)气体制剂

在农药产品中,气体制剂是指压缩气体(如溴甲烷、硫酰氟),主要用于熏蒸封闭空间的害虫。其可燃性可参照国家标准《工业用化工产品气体可燃性的确定》(GB/T 21847-2008)。

二、农药爆炸性的鉴别

爆炸物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在内部产生一定速度、一定温度与压力的气体,且对周围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一种固体或液体物质或其混合物。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GB 20576-2006)的要求,爆炸物的分类和进一步分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程序。但是对于农药登记,目前没有要求分项,只要求判定是否有爆炸危险。

(1)爆炸物筛选试验

在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爆炸物》(GB 20576-2006)第5.2.3条指出:当有机物或有机物的均匀混合物含有爆炸性的活性基团,但分解时每克释放的能量小于500J,并且开始放热分解的温度低于500℃时,可认为该样品不是爆炸物。根据该定义,可以用差热扫描量热仪法测定样品分解时释放的热量,如果分解热低于500 J/g,可不再进行下列系列试验。

(2)爆炸物系列试验

农业部行业标准《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6部分:爆炸性》(NY/T1860.6)的规定,可用热敏感性、撞击敏感度和摩擦敏感度三项试验的结果评价样品的爆炸性。对于固体样品,只有当3项试验均为“阴性”时,判定该样品为非爆炸物。对于液体样品,只需进行

热敏感性和撞击敏感度两项试验,当2项试验均为“阴性”时,判定为非爆炸性。

三、农药氧化性的鉴别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要求提交纯品和原药的氧化性质资料。农药氧化性可参照《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0部分: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NY/T 1860.10)、《危险品液体氧化性试验方法》(GB/T 21620-2008)和《危险品固体氧化性试验方法》(GB/T 21617-2008)进行测定。

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O-O-结构和可视为过氧化氢的一个或两个氢原子已被有机基团取代的衍生物的液体或固体有机物,包括混合物。它们是可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热不稳定的物质或混合物,可具有一种或多种下列性质:易爆炸分解、快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和与其它物质发生危险的反应。由于该类物质的不稳定性,它们很少被批准作为农药使用,到目前为止,仅21%过氧乙酸水剂一个产品在登记状态。分类程序可参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有机过氧化物》(GB 20591)进行。

四、农药腐蚀性的鉴别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中要求的腐蚀性是指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参照农业部行业标准《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对包装材料腐蚀性》(NY/T 1860.16)。

五、关于减免试验的条件

为了减少重复试验,节约人力资料,降低资源消耗,对能够通过查询资料和科学推断做出合理判断的产品,可以提交说明材料。

(1)对于高纯物质(有效成分含量在98%以上,下同),在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6499)可查到其名称(不包括按类属给出名字的)的,依其分类;官方网站、出版物已有评价结果的也可依其分类。但当登记管理机构对数据有疑问时,申请人应提交必要的补充资料或试验报告。

(2)对于高纯物质,根据物质的官能团,推断其分类。但当登记管理机构对数据有疑问时,申请人应提交必要的补充资料。

(3)对于制剂,因其组分复杂,原则上需通过试验进行测定,并提交试验报告。

第3部分理化性质试验报告要求

(1)实验报告通用要求

纯品的理化性质是指纯度不低于98%时,该化合物所具有的理化性质。新农药有效成分

理化性质应提供测定结果,不能查询;非新农药的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可以查询。

理化性质的查询,应详细说明:

①数据来源,如文献名称、期刊的卷、期、页等。

②与上述查询数据对应样品的纯度,来源。

③测定方法。若采用国际或国内标准方法,应标明方法号,否则,应提供完整的检测方法。

理化性质的测定,企业应提交详细的测定结果和检测方法,如采用已有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的,可提交标准方法代码,不再重复标准中已有的内容。

理化性质检测报告应符合试验导则或方法标准中的规定,通常应包括的内容有:被试物和对照物信息、材料与方法的描述、实验现象描述、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结果讨论和评价、结论、试验开始时间和试验完成时间、试验地点、试验单位等。

(2)实验报告的例子

例1、2(GLP 报告)

例3、4 国内报告

目前,企业提交的理化性质试验报告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试验报告信息不足,有些报告虽然冗长,但缺乏重要内容。企业在提交理化性质试验报告时,应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NY/T1860)各分册的要求,报告的重点放在所用仪器设备、试验条件、样品制备、试验现象观察记录、结论推断等内容上,但不必抄写标准中已有的固定内容。

自《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实施以来,我国农药安全评价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农药生产企业应高度认识农药产品理化性质资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试验水平和报告质量。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药产品质量一定会提升到新的高度。

肥料农药标准

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编制指南 为了切实从源头抓好产品质量,保证肥料产品质量水平、确保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防止因产品标准质量问题,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利益,更好地规范市场和引导企业发展,指导肥料产品企业标准的制订和审查(复审)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审查(复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2、GB/T1 标准化工作导则。 3、同类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现有科技成果。 二、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应明确表示出标准的主题,使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主题能够容易区分,产品标准名称应当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标准名称必须准确、科学、不得引起误解和混淆。 (二)前言 标准前言应至少包括GB/T1.1-2000规定的基本部分,即:a.标准提出单位;b.标准的归口;c.标准的起草单位;d.标准的起

前言的特定部分也可给出关于标准的一些重要信息,包括标准本身的结构、标准与所采用的标准的差异,标准附录的性质以及与前一版本变化的说明等。 (三)范围 范围应明确表明标准的对象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指明标准的适用界限,必要时可说明不适用界线。 (四)规范性引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在标准正文中被规范性的引用,一般不得引用已作废的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只有术语含义会引起误解或对技术内容理解产生困惑、歧义时才进行定义。 对于新肥料必须明确产品中所有组分的具体名称和主要工艺过程等。 (六)技术要求 1、必须明确主要养分的名称和含量。 2、单一肥料应明确单一养分的百分含量,若加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可分别明确单一养分的名称和含量,但不得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与总养分混和计算在一起。 3、复混(合)肥料应明确N、P2O5、K2O总养分含量及各养分的百分含量。若加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可明确其名称和含量,但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 4、中量元素肥料应明确各中量元素的名称和含量及中量元素养分含量之和。若加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不得将其他元素或化合物计

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 关系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解离度和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在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一、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在人体中,大部分的环境是水相环境,体液、血液和细胞浆液都是水溶液,药物要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为亲水性)。而药物在通过各种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时,这些膜是由磷脂所组成的,又需要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称为亲脂性)。由此可以看出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的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药学研究中,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是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用P来表示,其定义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由于生物非水相中药物的浓度难以测定,通常使用在正辛醇中药物 的浓度来代替。C org 表示药物在生物非水相或正辛醇中的浓度;C W 表示药 物在水中的浓度。P值越大,则药物的脂溶性越高,为了客观反映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常用其对数lgP来表示。 药物分子结构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药物的水溶性因素比较多,当分子中官能团形成氢键的能力和官能团的离子化程度较大时,药物的水溶性会增大。相反若药物结构中含有较大的脂环等非极性结构时,则导致药物的脂溶性增大。 各类药物因其作用不同,对脂溶性有不同的要求。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吸人性的全身麻醉药属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其麻醉活性只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最适lgP在2左右。 二、药物的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脂不溶)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脂溶)同时存在于体液中。通常药物以非解离的形式被吸收,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后,在膜内的水介质中解离成解离形式而起作用。

农药登记理化性质剖析

农药理化性质资料相关问题探讨 第1部分理化性质的意义 外观、气味可以帮助简单靠感官辨别产品是什么或纯度如何 熔点、沸点、溶解度可以帮助选择加工剂型、可以间接判断原药的纯度。 分配系数、不同溶剂中溶解度可以帮助推断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在体内的累积能力,数据用于产品安全性评价。 爆炸性、闪点、可燃性等数据可以引导在生产、运输和使用中建立适当的的安全措施、选择安全的储运条件。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产品物理危害级别分类,满足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简称GHS)要求,或者联合国有关安全运输方面的规定。 第2部分理化性质项目和标准 1.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理化性质的要求 表1 理化性质对照表

2. 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准则 表2 试验准则适用范围 3

4

5

这些实验分为两类,一类是仅需要实验数据,不需要结论或判定分类;另一类则需要根据实验数据对其做出分类如:极易燃、高度易燃、易燃、可燃、不易燃。经过3年来的实践和广泛的调研,发现上述标准是不够用的。下面主要汇总与危险性分类相关的项目指标和测定方法。 (1)液体农药 液体农药包括液体原药和液体制剂,液体制剂又包括单相液体(如乳油)、乳液(如微乳剂)和含有固体物质的悬浮剂。其可燃性主要用闪点来判断。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易燃液体》(GB 20581-2006),易燃液体是闪点不大于93℃的液体,易燃液体根据易燃程度细分为4个类别。 极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不大于35℃。 高度易燃:闪点小于23℃和初沸点大于35℃。 易燃:闪点不小于23℃和闪点不大于60℃。 可燃:闪点大于60℃和闪点不大于93℃。 补充说明:闪点高于35℃的液体如果在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的L.2持续燃烧性试验中得到否定的结果时,对于运输可看作为非易燃液体。 闪点的定测方法,可采用《危险品易燃液体闭杯闪点试验方法》(GB/T 21615-2008)或《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1部分:闪点》(NY/T1860.11)。测定过程中,若温度升至93℃还未见闪点,则可终止试验,判定样品为非易燃液体。 (2)固体农药 对于粉末状、颗粒状或膏状样品,可按照《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第15部分:固体可燃性》(NY/T1860.15)的规定,先进行预试验,如果预试验的结果显示为非易燃物,则终止试验。否则,应测定样品的燃烧时间,当燃烧时间小于45s或燃烧速率大于2.2mm/s,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doc

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标 中文名:天然气[ 含甲烷,压缩的];沼气危险货物编号:21007 英文名: natural?gas, NG UN 编号: 1971 识 分子式: / 分子量: / CAS号: 8006-14-2 理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化 熔点(℃)/ 相对密度 (空气 =1) 0.55 性 相对密度 (水 =1) 0.415 沸点(℃)-161.5? 饱和蒸气压( kPa)/ 质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侵入途径吸入。 毒性?LD50: ??LC50: 健 康 健康危害 危 害 急救方法 燃烧性 闪点 (℃) 燃引燃温度 (℃) 烧 爆 危险特性 炸 危 险 储运条件 性与泄漏处理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属“单纯窒息性”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窒息。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出现头昏、呼吸加速、运动失调。 应使吸入天然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当呼吸失调时进行输氧;如呼吸停止,应先清洗口腔和呼吸道中的粘液及 呕吐物,然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 爆炸上限( v%)15 537 爆炸下限( v%) 5.3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明火着火、爆炸危险。与五氟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溴、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或大型气 柜,远离容易起火的地方。与五氟化溴、氯气、二氧化氯、 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氧化剂隔离储运。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制止渗漏;并 用雾状水保护阀门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 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至空旷地方。

152)98%噻虫嗪原药

No:2013NYLH152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98%噻虫嗪原药 送检单位: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威瑞信化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98%噻虫嗪原药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报告 山东威瑞信化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98%噻虫嗪原药是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登记的原药产品,其有效成分为噻虫嗪。受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委托,我们按照NY/T 1860-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的方法,对其生产的98%噻虫嗪原药进行了相关试验,具体试验项目包括:外观、密度、熔点、比旋光度、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固体可燃性、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等试验,并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进行了爆炸性试验。试验内容及结果报告如下: 样品名称:98%噻虫嗪原药规格:50千克/桶 生产者: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 样品来源: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委托 批号:20130507/20130509/20130513 生产日期:2013-05-07/2013-05-09/2013-05-13

包装材料:内衬塑料袋硬纸桶 试验日期:2013-11-04~2013-11-18 1.外观 试验日期:2013-11-04 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59% 1.1 试验方法:按NY/T 1860.3-2010中规定进行。 取适量样品于白色瓷砖上,观察样品状态,根据样品的色度、色调和亮度确定样品颜色,用手扇动嗅闻,判断样品气味。 1.2试验结果 第20130507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第20130509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第20130513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2.堆密度 试验日期:2013-11-05 试验温度:23.1℃相对湿度:60% 电子天平规格型号:SE1501F 生产厂家: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250mL量筒、橡胶基垫。 2.1试验方法:按NY/T 1860.17-2010中5.5堆密度法进行。 将适量样品倒在有一道对折痕的称量纸上,将样品缓慢倒入量筒中,至体积达到约225mL,用镊子夹取滤纸擦净量筒上部内壁,并将样品表面刮平,读取体积v1;将量筒放入堆密度试验架上,使其自25mm高自由落下100次,每2s一次,读取体积v2。取出量筒,称取质量m1;再将样品倒出,擦净量筒内壁,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百合灰霉病》DB36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百合灰霉病》DB36/TXXX—XXXX 江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食用、药用百合种植历史悠久,又有特产品种,除在国内各大城市销售外,还出口东南亚和欧美许多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巨大的食用药用百合市场。截至2015年底,全国食用百合种植面积约30万亩,产量约15万吨,形成了以甘肃兰州百合、江西万载、湖南隆回龙牙百合、江苏宜兴百合为中心的三大百合产区。其中江西百合种植面积约为14000余亩,具有极大的经济产值。 百合灰霉病是危害百合的主要病害之一,可造成叶片枯萎,花蕾腐烂死,进而影响鳞茎产量,生产上常用杀菌剂对其进行防治,但目前仅有四种农药产品取得登记,分别是三款62%嘧环·咯菌腈水分散粒剂和一款30%嘧菌环胺悬浮剂。本标准可以用于指导杀菌剂防治百合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开展,筛选出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药剂,减少百合灰霉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有力的保障百合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推进百合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简况 2017年5月,我们依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实施指南和《江西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江西省农药管理局)、宜春市植保植检局,万载县植保植检站组成主要起草单位,成立标准起草小组,陆续开展了2年田间药效试验、标准的起草和本标准的征求意见工作。起草小组成立后,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等有关技术标准,开展杀菌剂防治百合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本标准起草后、经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后逐步形成本标准文本。 三、科研工作基础 1、技术规程的主要起草单位具有近20年的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工作平台,为本标准的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近20年来,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江西省农药管理局)按照确保农药药效试验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以及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化的要求,严格开展各项农药药效评估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了试验质量管理。技术负责人分工把好技术关,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专业人员负责试验接收、签订试验协议、制订试验方案、组织安排试验和督查与指导等工作制度。二是进一步稳定了试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 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 (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 (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 (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实验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 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2)漂白性概念辨析 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 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 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 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3)还原性 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 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及其依据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必修1课本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安排课时为15分钟。本节课所要接触到的非金属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学生可以联系前面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比运用到硫及其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上。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上节课的实验基础上的,上节课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并让同学们课后与小组同学进行共同探讨,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本节课采用“实验回顾—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总体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步回顾讨论,师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共同探讨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本节课探讨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其漂白性。因此本节课为后面下一节课二氧化硫其他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然后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组员协作精神;让学生课后做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依据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难点是可逆反应,这样设计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二氧化硫重要的化学性质,必须重点掌握。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比较陌生,对于刚接触可逆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板书设计以及时间分配来强调和突破重难点,同时也采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强调重点。

二氧化硫特性及人体危害

二氧化硫特性及对人体有何危害 【化学结构】SO2 【化学特性】无色气体或液体.有毒.具窒息性特臭,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5毫米/立方米. 能溶于水,乙醇,与水及水蒸气作用生成有毒及腐蚀性的蒸气,能被氧化成三氧化硫.相对密度:1.434(液体,0℃) 熔点:-75.5℃沸点:-10℃蒸气压:101.3千帕(-10℃);338.4千帕(21.1℃);506.6千帕(32.1℃); 【火灾危险】剧毒,受热后瓶内压力增大,有爆炸危险,漏气可致附近人畜生命危险. 【处置方法】雾状水,泡沫,砂土. 二氧化硫对人体有何危害? 1、二氧化硫进入呼吸道后,因其易溶于水,故大部分被阻滞在上呼吸道,在湿润的粘膜上生成具有腐蚀性的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上呼吸道的平滑肌因有末梢神经感受器,遇刺激就会产生窄缩反应,使气管和支气管的管腔缩小,气道阻力增加。上呼吸道对二氧化硫的这种阻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二氧化硫对肺部的刺激。但进入血液的二氧化硫仍可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肺部产生刺激作用。 二氧化硫可被吸收进入血液,对全身产生毒副作用,它能破坏酶的活力,从而明显地影响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动物试验证明,二氧化硫慢性中毒后,机体的免疫受到明显抑制。 二氧化硫浓度为10~15ppm时,呼吸道纤毛运动和粘膜的分泌功能均能受到抑制。浓度达20ppm时,引起咳嗽并刺激眼睛。若每天吸入浓度为100ppm8小时,支气管和肺部出现明显的刺激症状,使肺组织受损。浓度达400ppm 时可使人产生呼吸困难。二氧化硫与飘尘一起被吸入,飘尘气溶胶微粒可

把二氧化硫带到肺部使毒性增加3~4倍。若飘尘表面吸附金属微粒,在其催化作用下,使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雾,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增强约1倍。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由于二氧化硫和飘尘的联合作用,可促使肺泡纤维增生。如果增生范围波及广泛,形成纤维性病变,发展下去可使纤维断裂形成肺气肿。二氧化硫可以加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据动物试验,在二氧化硫和苯并(a)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因子的发病率,在短期内即可诱发肺部扁平细胞癌。 2、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对眼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的强烈刺激作用。其浓度与反应关系如下:0.4毫克/立方米时无不良反应;0.7毫克/立方米时,普遍感到上呼吸道及眼睛的刺激;2.6毫克/立方米时,短时间作用即可反射性的引起器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呼吸道阻力增加。一般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1.5毫克/立方米,对人体健康即有危害,长期接触主要引起鼻、咽、支气管,嗅觉障碍和尿中硫酸盐增加。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及呼吸中枢麻痹。二氧化硫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性毒作用,破坏酶的活性,影响糖及蛋白质的代谢;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液态二氧化硫可使角膜蛋白质变性引起视力障碍。二氧化硫与烟尘同时污染大气时,两者有协同作用。因烟尘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及其氧化物,能催化二氧化硫形成毒性更强的硫酸雾,因加剧其毒性作用。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随着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壮大,农药制造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农药产品大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为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农药管理的水平逐步提升,农药登记政策趋严,登记资料要求越来越规范,产品标准也紧跟国际标准。这就要求我国农药行业紧跟时代步伐,产品标准和质量水平向国际标准靠拢。为了让我国农药行业从业者了解国际农药标准的要求,本刊从2017年第1期开始陆续介绍FAO/WHO农药标准导则。敬请关注! 农药液体制剂的标准导则又分为单相制剂、分散液剂、乳剂、悬浮剂和多性质液剂等五类,本文对单相制剂:可溶液剂(SL)、种子处理液剂(LS)、油剂(OL)、超低容量液剂(UL)等制剂的标准导则进行介绍。 1 可溶液剂(SL) 1.1 概述 可溶液剂(SL)是指用水稀释后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有效成分溶液的液体制剂,可能含有不溶于水的助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与必要的助剂等加工而成的,应是一种透明或乳白色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把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形成真溶液使用。 1.2 有效成分 1.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1.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g/kg,当检测时,检测平均值与标明值之差不应超出允许范围。 1.3 相关杂质 1.3.1 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该条款仅包括相关杂质,标题应反映出相关s质的名称。分析方法必须经过同行验证)。 1.3.2 水分(MT30.5)如有需要,水分含量≤ g/kg。 1.4 物理性质

SO2(二氧化硫)理化特性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若把SO2进一步氧化,通常在催化剂如二氧化氮的存在下,便会生成硫酸。这就是对使用这些燃料作为能源的环境效果的担心的原因之一。 名称 中文名称:二氧化硫 中文别名:亚硫酸酐 英文别名:Sulfur Dioxide sulfur dioxide cyl. with 5 L (net ~6 kg); sulfur dioxide pressure tin with 100 ml (net ~128 G); sulphur dioxide 物理性质 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约为1:40)密度2.551g/L。(气体,20摄氏度下) 熔点:-72.4℃(200.75K) 沸点:-10℃(263K) 溶解度: 22 g/100mL(0℃)15 g/100mL (10℃) 11 g/100mL (20℃)9.4 g/100mL (25 ℃) 8 g/100mL (30℃)6.5 g/100mL (40 ℃) 5 g/100mL (50℃)4 g/100mL (60℃) 3.5 g/100mL (70 ℃)3.4 g/100mL (80 ℃) 3.5 g/100mL (90 ℃)3.7 g/100mL (100℃)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一级≥99.9%;二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2/3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溶液的pH值变成2或3 方程式:SO2+H2O ←→ H2SO3 熔点(℃):-75.5 沸点(℃):-10 相对密度(水=1):1.4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26 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157.8 临界压力(MPa):7.87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溶解度:1:40 (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

农药残留量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2015版

xxxxxxxxxxx有限公司GMP文件 文件名称: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 ************ 起草人日期年月日第 1 页,共7页审核人日期年月日分发号 QA审核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部 分发部门化验室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适用于本公司检品采用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的质量检测。 2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41 3 仪器与用具: 4 标准内容: 本方法系用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 )和质谱法(通则0431)测定药材、饮片及制剂中部分农药残留量。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4.1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色谱法 4.1.1 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14%-氰丙基-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或(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30mX0.32mmX0.25um),63Ni~ECD 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10℃升至220℃,,每分钟8℃升至250℃,保持10分钟。理论板数按α-BHC峰计算应不低于1×106,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六六六(BHC)(α-BHC ,β-BHC,γ-BHC ,δ-BHC)滴滴涕(DDT) (p,p '-DDE,p,p '-DDD,o,p '-DDT ,p,p '-DDT) 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品适量,用石油醚(60~90℃)分别制成每lm l约含4~5ug的溶液,即得。 混合对照品贮备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贮备液0.5ml,置10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贮备液,用石油醚( 6 0~90℃)制成每1L分别含0ug、1ug、5ug、10ug、50ug、100ug、250ug的溶液,即得。

152)98%噻虫嗪原药 2.

No:2013NYLH152农药理化性质试验报告 样品名称: 98%噻虫嗪原药 送检单位: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威瑞信化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98%噻虫嗪原药 农药理化性质试验报告 山东威瑞信化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98%噻虫嗪原药是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登记的原药产品,其有效成分为噻虫嗪。受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委托,我们按照NY/T 1860-2010《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的方法,对其生产的98%噻虫嗪原药进行了相关试验,具体试验项目包括:外观、密度、熔点、比旋光度、氧化-还原/化学不相容性、固体可燃性、对包装材料的腐蚀性等试验,并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进行了爆炸性试验。试验内容及结果报告如下: 样品名称:98%噻虫嗪原药规格:50千克/桶 生产者: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 样品来源:山东神星药业有限公司委托 批号:20130507/20130509/20130513 生产日期:2013-05-07/2013-05-09/2013-05-13 包装材料:内衬塑料袋硬纸桶 试验日期:2013-11-04~2013-11-18 1.外观 试验日期:2013-11-04 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59% 1.1 试验方法:按NY/T 1860.3-2010中规定进行。 取适量样品于白色瓷砖上,观察样品状态,根据样品的色度、色调和亮度确定样品颜色,用手扇动嗅闻,判断样品气味。 1.2试验结果 第20130507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第20130509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第20130513批样品为白色粉末,无刺激性气味。 2.堆密度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知识要点】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水溶液pH 7(填>,<,=)。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b. 与氧化钙反应: c.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Ca(OH)2溶液反应 (2)SO2的漂白性: SO2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然后给溶液加热,现象_。 结论:____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_________的无色物质。而________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_________,恢复原来颜色。 (3)SO2的强还原性: a.与氧气: b.与双氧水: c. 与氯水(溴水或碘水): d. 与酸性KMnO4 (4)SO2的弱氧化性: 与硫化氢气体: 3.二氧化硫的污染 a、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b、形成硫酸型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c、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d.、酸雨的危害: (1)酸雨进入江河湖泊,会导致__________难以生存,影响___________的繁殖 (2)酸雨落至土壤中,使其中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元素溶出,并迅速流失,使土壤肥力____,并被逐渐酸化,农作物和树木的成长遭到破坏。 (3)酸雨会使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加快。 e、防治酸雨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有:燃料脱硫;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 一、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b.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等)氧化 SO2与O2反应 SO2与H2O2反应 SO2使氯水褪色: SO2使溴水褪色:

农药田间试验规程

农药田间试验规程 一、试验地选择 病虫发生较重、地势平坦、土质一致、农作物长势均衡的田块,且交通方便,易于农民评议。 二、试验小区设置 小区面积10平方米以上,在设置药剂处理小区的同时必须设立对照区(空白对照和标准药剂对照),隔离区和保护行,以尽量减小试验误差。 三、试验设计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中,每个重复(即区组)中只有一个对照区、对照区和处理一起进行随机排列,各重复中的处理数目相同。以此保证各小区之间的水肥,病虫害发生及田间管理等引起的差异可因随机排列而减小。 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一区组安排一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 8个品种4个重复的随机区组排列 四、小区施药作业 ㈠、药剂与剂量:产品必须详细记录剂型、含量、名称、批号和生产厂家;剂量,一般用单位面积喷洒的商品用药量来表示:克/亩或克/公顷。 ㈡、喷洒液量 :一般以植株叶面和叶背完全喷湿且没有药液滴落为度。 ㈢、施药工具:常采用压杆背负式喷雾器(15升),当小区面积较小时可采用小型喷雾器(1.5升)进行施药。 五、试验调查 ㈠、施药前调查 1、天气状况:气象资料(试验期间记录当地天气预报和实际天气状况) 2、土壤资料:类型、肥力、前茬作物、产量水平和作物结构。 3、虫口基数(被害率);病情指数;作物生育状况;杂草种类、面积、生育期等。一般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㈡、施药后调查:虫口变化情况(被害率);病情变化指数;作物长势、长相;杂草种类、面积、生育期等 ㈢、试验中异常情况的记录。天气异常变化;试验异常因素影响(人为因素、标志丢失,牲畜破坏等);试验处理的异常表现。 ㈣、药效计算方法: 1、杀虫剂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或(3)计算: 100% 施药前活虫数 活虫数 施药前活虫数-施药后)= 虫口减退率( (1)式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第六章第二节二氧化硫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1872年,美国化学家Smith,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直到本世纪四十年代,酸雨问题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2、1972年6月5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的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 3、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提出问题:酸雨的危害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是二氧化硫,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教师板书:第二节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收集一试管二氧化硫气体,将其倒置在水槽中,晃动试管。 学生活动:观察SO2气体的颜色、状态;闻气体的气味;分析SO2的水溶性。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的其它物理性质如何?请同学结合已有知识,阅读课本158页第二段。 学生活动:略。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二氧化硫溶于水后是否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将充有水的试管倒立过来,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板书: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看来,作为酸性氧化物来说,SO2可以与水作用,生成亚硫酸。但亚硫酸不稳定,容易分解,请同学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教师引导:我们把两个化学方程式放在一起观察,你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是可逆反应。符合条件:同时、同条件。 教师引导:看来化学方程式应写为:SO2 + H2O H2SO3(学生完成)作为酸性氧化物,除了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外,还可以和哪类物质反应? 学生回答:碱。 教师引导:了解二氧化硫的这些性质后,请同学讨论如何收集二氧化硫? 学生讨论:侧重易溶于水、比空气重、有毒三个方面。 教师小结:向上排空气法,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同时配上NaOH溶液尾气吸收。刚才我们讨论的反应,化合价前后没有发生变化,请同学标出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录像]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请同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二氧化硫在此处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学生活动:还原性2SO2 + O2 SO3 教师设问:如果2molSO2 与1molO2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教师过渡:生成的SO3为无色固体,和SO2在性质上有明显不同,但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与水生成相应的酸。SO2作为氧化剂,又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请同学推测SO2和H2S反应的生成物,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得失状况。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一)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一)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此外还含有乙烷、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氮、CO2、H2S及微量氢、氦、氩等非烃类气体,一般气藏天然气的甲烷含量在90%以上。油田伴生气中甲烷含量占65%~80%,此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 一、天然气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天然气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见表1-3-1。表1-3-1天然气主要组分在标准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 名称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体积Vm/(m3/kmol)气体常数R(J/kg·K)密度ρ/(kg/m3)临界温度Tc/K临界压力Pc/MPa高热值Hh/(MJ/m3)高热值Hh/(MJ/kg)低热值H1/(MJ/m3)甲烷CH416.04322.362518.750.7174190.584.54439.84235.906乙烷C2H630.0722.187276.641.3553305.424.81670.35155.36764.397丙烷C3H844.09721.936188.652.0102369.824.194101.26651.90893.240正丁烷n-C4H1058.12421.504143.1302.703425.183.747133.88650.376123.649异丁烷i-C4H1058.12421.598143.132.6912408.143.600133.04849.532122.853正戊烷C15H1272.15120.891115.273.453746.9653.325169.37749.438156.733氢H22.01622.427412.67O.089833.251.28012.74549.04210.786氧O231.99922.392259.971.4289154.334.971—141.926—氮N223.01322.403296.951.2507125.973.349——氦

1、硫和二氧化硫(教师版)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硫和二氧化硫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和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和二氧化硫的性质,强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的发展。 2.了解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可逆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与氯气漂白原理的不同。 一、硫及其单质 【知识梳理】 1.硫——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1)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ⅥA 族,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2价硫的化合物。 (2)硫元素的原子半径比氯原子半径大,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弱,硫化氢的稳定性比氯化氢弱。 (3)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氧元素弱,在富含氧气的地表附近的含硫化合物中,硫常显+4或+6价,氧为-2价。 2.硫单质 (1)物理性质 ①单质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 ②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 (1)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角度理解硫的化学性质: H 2S -2 、Na 2S -2 、Fe S -2 ←――被还原 S 0――→被氧化S + 4 O 2、S +4 O 2 -3、S +6O 2-4 (2)硫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硫化物,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其低价金属硫化物。 (3)硫与氧气反应,不论氧气是否足量、浓度如何,其一步反应都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 【深度思考】 1.根据硫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间发生化合反应,能否生成Fe 2S 3或CuS? 提示 不能。单质硫与变价金属铁或铜化合只能生成FeS 或Cu 2S 。 (2)铁与硫反应生成FeS ,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 3,能否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 提示 能。氯气将铁氧化为+3价,而硫只能将铁氧化为+2价。 2.硫与热碱液反应生成金属硫化物和亚硫酸盐。如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 (1)该反应中硫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3)试管内壁上附有硫单质时,能否用酒精洗涤,如不能,用什么洗涤?(从硫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两个角度分析) 提示 (1)氧化性和还原性 (2)2∶1 (3)因为硫微溶于酒精,所以不能用酒精洗涤。应用二硫化碳或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洗涤。 【相关链接】 硫与银、汞的反应及其应用 一般说来,S 不能使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显高价,且S 与大多数金属的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完成,但是S 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