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江苏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5分)

1.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括号内。(2分)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qiāo()细思。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chànɡ(),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摘自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2.默写。(8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蒹葭》)

(2)?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4)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何处望神州?。(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相比干过的其他力气活,初到北京的祥子选择了拉车,通过赁车拉活,用三年的辛苦钱买了一辆新车,刚过半年,却连车带人都被士兵捉了去。

B.保尔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很不顺利:虽成功救出被土匪押送的朱赫来,却因目击者丽莎不经意间将消息透露给了维克多,而导致被捕。

C.生意失利,为了东山再起,杜雍和听取杜小康建议去外地放鸭,后因鸭群误入鱼塘吃掉鱼苗而被当地人扣下,只好无奈地划着船带小康回家。

D.“水陆大会”上,观音现身远去后,降下简帖鼓动唐王派人到西天取“大乘经”,玄奘主动请缨,唐王与他结拜为兄弟,并亲自送他出长安城。

(2)阅读《水浒传》选段,在横线上填空。(l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都软例了……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

扎挣不起。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

的。

以上描述的这一幕,是用计的结果。这个计策唤作“”。(填事件)(3)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3分)

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这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

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①选段中的“第一名”是谁?(1分)

②选段中的“我”是准?次日临别,“我”的叮嘱促使“第一名” 回家后坚定了做何事

的决心?(2分)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病毒或各种细菌等生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习惯与之共存的生活。①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已经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组成完美默契了。②我们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磨合得虽然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不容易严重疫情。③唯独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跟人类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差不多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④所以希望大家平时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更要远离野生动物。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__后添加_。

(3)第③处成分赘余,应把删去。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将与互换位置。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同村的那些成年男女,舌头基本定型,扭转已经非常困难,他们再也经受不起方言带来的打击,只得在城市里寻找能说方言的同乡,在外没扛多久,就回家守着方言味道的山山水水,不再外出。

(摘自2012年第7期《散文选刊·方言》)【材料二】36%的学生不了解上海话,46%的学生几乎不使用上海话交流,仅有8%的学生会在校园里用上海话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摘自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沪语使用情况及教学调查报告》)【材料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

(摘自2017年7月13日《光明日报》)(1)边远地伏经济落后的原因有多种,就材料看,原因之一是什么?(2分)

(2)由丹阳“啷当调”演变而来的丹剧,是镇江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2019年末丹剧《槐荫记》进京表演,赢得广泛赞誉。根据材料推断,将来有可能导致丹剧面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根据材料,说说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哪两方面的工作。(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6分)

[唐]杜荀鹤

风挽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①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注释】①岐:同“歧”。

6.首联中哪一个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1分)

7.前三联不见“雪”字,却处处写“雪”,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8.尾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试做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①玮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骑报虏②将至,玮方饮啖自若。顷.之.,报虏去城教里,乃起贯戴③,以帛缠身,令教人引.之,身停不动。上马出城,望见虏阵有僧奔马径往来于阵前检校,玮问左右曰:“彼布阵乃用僧耶?”对曰:“不然,此虏之贵人也。”玮问军中谁善射者,众言李超。玮即呼超指示之,曰:“汝能取彼否?”对曰:“愿得五十骑,可以取之。”玮以百骑与.之,敕曰:“不获而返,当死。”遂进至虏阵前,骑左右开,超射之,一发而毙。于是,虏鸣笳而遁.。玮以大军征之,虏众大败,出塞穷追,俘斩万计,改边凿濠。西边由是慑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玮,则加手于额,呼之为父④云。

②玮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虏中。军吏来告,玮方与客弈棋,不应。军吏亟⑤言之,玮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那?”虏闻之,亟⑥归告其将,尽杀之。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①玮:曹玮,北宋名将。②虏:指西蕃军。③贯戴:穿截。④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亟(qì):屡次。⑥亟(jí):同“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顷.之.,报虏去城数里

(2)令数人引.之

(3)玮以百骑与.之

(4)虏鸣笳而遁.

10.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不然,此虏之贵人也。(2分)

(2)吾固遣之去,汝再三显言耶?(3分)

11.“玮方饮啖自若”这一细节是大将曹玮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反应,在另一突发事件中类似的一个句子是:“。”(1分)

12.结合具体事件,简要分析曹玮将军用了哪两个计谋。(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0分)

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江丹

①春天特别容易发现语言贫乏问题,多少人在一片新绿花红中,除了“美”再也说不出别的词儿来。不是不想说,只是大脑一片空白,实在想不起来。

②比起当代人一个过于简单的“美”,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了。白居易会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韩愈会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甫会说“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还会说“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辛弃疾会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莽菜花”……

③遇到好看的风景只会说“美”,遇到好笑的事儿则只会“哈哈哈”,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语言困境。前不久,中青报时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具体表现为不会说诗句,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前人积累下那么丰富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却被今天的年轻人在高考之后就还给了语丈老师。

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互联网时代自然催生了互联网语言,比如年轻人追逐的网络流行语。它结构简单,语义夸张,仅“哈哈哈”三个字,就有多种意义,可以表示好笑,也可以用来化解一点小尴尬.所谓一笑而过。纵然网络流行语鲜活生动,但似乎还是少了一点美感,在博大精深的汉语词库里,还有很多更优美的表达。

⑤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语言并不只是我们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它还是我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具象呈现。当我们选择简单省事的网络流行语时,实际上也是选择了一种简单省事的思维方式。

⑥比如我们说春景“美”,我们并不愿意思考它到底有多美;当我们在键盘上打出“哈哈哈”三个字的时候,也并不想思考这件事为什么好笑。这种表达方式省去了对细节的描摹,看似快速有效,但用的次教多了,便是思维懒惰危机的征兆了。要知道,语言也可以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比放弃思考更可怕的事情了。

⑦如果我们对所有景色的理解只有“美”和“不美”,那么好不容易发展到多元状态的世界很快就会在我们手中重回二元,说不定我们的后代又要进行一场场艰苦的跋涉,就因为我们这代人的一些懒惰。互联网时代,我们很多粉丝唯偶像是瞻,不管他们专业素养低到何种水平,还是要紧紧抱着偶像,放弃基本的是非判断。

⑧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网络流行语的更新迭代非常快。“哈哈哈”也不过这几年才流行起来,而之前更早流行的“神马都是浮云”“酱紫”等已经很少被使用了,就连表示落伍意思的“out”也很少出现在大家的互联网社交语境中了。

⑨这实际上正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因为它诞生的时候太过鲜活,缺少底蕴养料,所以枯萎也就会来得特别快。我们的诗歌能流传千年不止,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却可能存在不过千日。我们从婴儿时期便开始了语言的学习和积累,接受过那么多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听说过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悄悄话,可当我们需要在考试之外发挥它们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词穷了,能想起的只有几句简化之后的网络流行语。

⑩我们的语言习惯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了,而如果都是越变越简单,那么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选自2019年4月4日《济南时报》,有删改)13.阅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的主要现点。(2分)

14.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嘟种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2分)

15.阅读第④~⑨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缺点。(3分)

16.文中暗示的使语言优美的方法有多种,请运用其中两种方法在横线上写一段话,让“真美呀”

具体形象。(3分)

夜晚,我携着母亲的手,并肩站在月下,母亲抬头望着月亮说:“真美呀!”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6分)

母亲的爆米花

江子

①每到年末,女人们就都要忙碌起来了。

②在我家乡,再穷的人家,都要准备几件像样的年货待客。比如三两斤炒瓜子,自家种的卖给贩子后余留下来的花生,还有就是爆米花。

③而作为村里最穷人家的主妇,母亲的忙碌里,就会多几分恓惶。因为只有她知道,一到年关,招待客人要钱,去长辈亲友家拜年要钱,年后我们兄弟姐妹读书要钱。可因为进账少,她的口袋,差不多已经空了。

④她只有早早地就催着父亲带看我去走村串巷打爆米花。

⑤二姑父买了一套爆米花的行头。可他后来患了痨病,近不得烟火,就打不得爆米花。母亲就催着父亲,学了这门手艺,借了二姑父家的这套行头去打爆米花。

⑥这是一种十分艰苦的活计。我和父亲每天就像钉在了两条矮凳上。父亲负责摇机器,拉风箱,待加热到了一定温度,让机器炸响。机器里的大米就变成了松脆的体积暴涨的爆米花。我负责把柴,配合父亲“爆破”作业,死死捏紧装爆米花的麻袋,以免气流冲溢让爆米花散落。然后,我解开口袋,将爆米花装给主人。如此周而复始,每天都要到半夜才睡。

⑦那时候每一爆加工费是一毛。十多天时间下来,可以挣个一百多块。年关和我们的学费,就全都指望着这件事。

⑧要到大年二十九,我们才会回到家里,父亲先把那些带着黑色锅灰的毛票交给母亲,然后在自己家的厅堂,摆开架势,打自己家的爆米花。很明显,父亲摇着机器拉着风箱的节奏变慢了。我把柴也是。经过了十多天的熬夜打爆米花,我和父亲都太累了。

⑨而在我和父亲出门的这些天,母亲早已把家里的一切都安顿妥当,包括其他年货的准备,孩子的新衣……晚上,母亲会把糖倒入有水的锅中。她在灶前把柴火,待糖水煮沸,父亲会将爆米花倒入爆炒,到一定火候,再铲出通过人工压,然后用刀切成薄片,爆米花年货就做成了。

⑩那一夜,家里就都是糖分的味道:穷人的家庭里少有的幸福的味道。

?年终于到来了。对于家庭主妇来说,也就是最忙碌的时候到了。

?母亲穿着浆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家中进进出出,微笑着为前来拜年的亲友续茶水,看着客人面前茶盘里年货空了,就返回屋内补上些许——量肯定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不能太多,不然后面来客就不够了,撑不到春节过完,但也不能太少,不然就不体面。

?那爆来花片是茶盘里最显豁的茶点。它的成本不高,少童的大米和糖,但因为经过爆米花机的加工,体积增大了好多倍,适合表达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

?印象里母亲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即使过年也是。也许她穿过,那该是新婚的时候,可惜我没能见到。母亲好像也从没吃过她精心准备的那些吃食。她很少上桌,总是坐在灶膛前,吃每一顿剩下来的东西。平日里,她给我们的印象是节俭到抠门的。她对自己,几乎到了残忍的程度,即使过年也是。成年累月,我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母亲,认为母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有一天,我发现母亲在无人的角落吃着爆米花。

?离大年初一过去已经有几天了。亲友们都已散去。大人们开始闲了下来。

?我还沉浸在寒假与春节给我带来的美好和自由之中。离开了打爆米花的那张小矮凳的束搏,我就像一个野孩子,到处找着寻欢作乐。我忘了我是去找谁还是为了躲避谁的追赶,急匆匆地走在某个离家几栋屋的一个巷子里。无意间我看到了母亲,正在往嘴巴里送着爆米花。

?她轻轻地咬着,咀嚼着。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是非常享受爆米花片带给她的愉悦感,以至于她显得有点陶醉,有点贪婪。她吃得很细致,好像一小片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有着三两片。

?母亲怎么会在这里?她是不是专门要躲在我们不容易出现的地方,来享受她其实非常心仪的食物?她为什么不在家里,当着我们的面吃着爆米花?有什么清规戒律,阻止了她这么做?

?母亲看到了我,脸上立即露出惊诧进而尴尬的表情。她迅速停止了咀嚼,转身急匆匆离开了巷子。

?母亲只比我大25岁。我呢那时候才十一二岁。现在想起来,母亲那时候还很年轻,不到四十。可母亲在我心里从来没有年轻过,从我记事以来,她就是一个很心酸的老妇模样,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

(选自2020年2月20日《新民晚报》,有删改)17.以“爆米花”为线索,补全文章情节。(2分)

母亲催父亲打爆米花→→家人制作爆米花年货→母亲用爆米花待客→

18.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3分)

19.文中的“爆米花”承载了母亲哪些具体的愿望?(3分)

20.联系上下文,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她吃得很细致

..,好像一小片

...爆米花片,有着她细嚼慢咽的计划。她手里有个袋子,里面还

有着三两片

...。

21.通读全文,分析第?段中“我”的复杂情感。(4分)

三、作文(50分,含书写分3分)

22.请以“查”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含书写分3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镇江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yí敲ài 畅

2.(1)在水一方(2)日暮乡关何处是(3)一览众山小(4)千树万树梨花开(5)但愿人长久(6)满眼风光北固楼(7)一鼓作气(8)思而不学则殆

3.(1)C (2)智取生辰纲(3)①范进②周进或周学道。参加乡试(继续参加科举考试)。4.(1)组成达成(形成)(2)不容易引发

(3)差不多(几乎)(4)不要食川野生动物要远离野生动物

5.(1)语言沟通不畅。(2)丹阳方言的衰败。(3)① 推广普通话;②保护方言文化。6.寒。

7.“窗明”是由于雪的映衬,“不见飞禽影”暗写雪大,“折竹声”暗写雪重,“巢穴”多相似、“路岐”一般平,暗写厚雪覆盖。

8.社会现实:贫富悬殊。

分析:同一朝代,有钱之人裹袍(屋内)喊着冷,贫闲樵夫赤脚(担柴)雪中行。(意思对即可)9.(1)一会儿(2)拉(3)给(4)逃跑

10.(1)不是这样,这个人是敌军的重要人物。

(2)本来就是我派他们去的,难道你(一定要)反复说得这么明白吗?

11.玮方与客弈棋,不应

12.①下令射杀僧人,擒贼先擒王;②故意说假话,采用离间计,借刀杀叛徒。

13.我们应该警惕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越变越简单。

14.举例论证.论证了“古人对春天的赞美就丰富得多”的观点。

15.①少了美感;②缺少思考(思维简单);③生命力短暂(缺少底蕴养料,枯萎得快)。16.示例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月光如流水倾泻人间,又如嫦娥的白色纱裙,笼罩万物,着实迷人。(引用诗句、修辞)

示例2:云边的月牙儿,细细的,像少女描着的眉,羞涩地躲在蓬松的刘海里。(修辞、描摹)17.“我”与父亲打爆米花母亲躲尝爆米花

18.交代了家境的贫苦和拈据(表现“我们”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是驱使母亲极度节俭、苛刻待己的根本原因,为下文围绕爆米花发生的事件做铺垫。

19.①维护好最穷人家新年中待客、拜年的面子(表达出最穷人家新年里虚妄的富足感,或“有钱待客”“有钱拜年”);②年后众多子女能够继续读书;③苦难岁月中的新年里自己也有品尝爆米花感受甜蜜的机会。

20.“细致”是品尝过程的特点,表现出母亲对享受爆米花片机会的珍惜,“一小片”“三两片”

表明母亲所拿爆米花片之少而小,写出了母亲苛刻待己的节俭,也表达了母亲在生活艰难时期对甜美生活的渴望。

21.“即使新年也不能让她看起来年轻些”与母亲没有条件打扮自己(新年也只穿浆洗干净的旧衣服)有一定关系,本段主要凸显母亲在“我”心中从未年轻过,既表达了“我”对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生活苦难之重感到心痛,也表达了“我”对儿时只顾及自己的感受不懂母亲的心理的惭愧,还表达了“我”对自己儿时不能主动为母亲分忧的内疚,更表达了“我”对母亲为家庭无私付出的感激和赞美。

22.【解析】这是一篇无材料,无提示语的全命题作文。题目是“查”,写作时先要理解“查”的意思。”“查”有“调查”“检查”之意,这里的主体可以是自己,也可以别人。写作时可以根据“查”的字面意思展开,如写一次“调查”或“检查”,把具体情节写清楚。“查”还有更深刻的意思:自我反思,即自查自身所具有的问题,进行反省,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如写自己经历了一次失败,经过自我反思,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取得成功;也可以写自己对自查(自我反思)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选择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因此,这篇文章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时要叙事具体,感情真挚;写议论文时要观点鲜明,论据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