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建德市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建德市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建德市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浙江省建德市九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a —40 C —12 Cu —64 Cl —35.5 Fe —5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跟水有关的变化中没有方式化学变化的是 ( ) A .海水晒盐 B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 C .饮用水生产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2.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合金,伍角币为钢芯镀

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 A. 金属的耐腐蚀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硬度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 ,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

A. 玉米粥

B. 牛奶

C. 苹果

D.柠檬

4.铜能与浓硫酸反应:Cu+2H 2SO 4(

浓) △ CuSO 4 +2H 2O+SO 2↑,在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存在的

物质种类是 ( ) A .酸 B .盐 C .碱 D .单质

5.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拉着木箱在光滑水平地面和粗糙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 .在粗糙地面上做功多 B .在光滑地面上做功多 C .两次做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大小

6.把“36V 、10W”和“36V 、20W”的两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36伏特的电路中,结果这两只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这是因为 ( ) A .每只灯泡的额定功率都变小了 B .每只灯泡的额定电压都变小了

C .电路电压是36伏特,而不是72伏特

D .电路电压无论多大,也不能使两灯同时正常发光。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下列四个单位中,哪个是电功的单位? ( ) A .安培·秒 B .焦耳每秒 C .瓦特 D .千瓦时 8.如图所示,下列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

9.压电陶瓷,是一种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引起表面带电的材料,它在受挤压时产生的高压形成火花

放电,能够点燃气体,应用在打火机、煤气灶等点火开关上。这种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 )

A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0.某同学跳绳时在1 分钟内跳了120次,每次跳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厘米。设他每跳一次所用的时间相等,估算他跳绳时的功率最接近 ( )

A.6瓦

B.60瓦

C. 0.6千瓦

D. 6千瓦

11.小明在研究电路特点时,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导线a 的电流为3A ,导线b 的电流为1A ,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通过导线c 的电流为2A

物质 玉米粥 牛奶 苹果 柠檬 pH 6.8~8.0 6.3~6.6 2.6~3.7 2.1~2.8

B.通过导线d的电流为3A

C. 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

D. L1两端的电压等于L2两端的电压

12.小明先将暖瓶中的1千克热水倒入一个洗脚盆里,用温度计测得水温是80℃,他想通过加入一些温度是2℃的冷水,使洗脚盆中的水温降低至40℃,不考虑与水接触的洗脚盆、空气等周围环境散热因素的影响,那么,他应该加入的冷水()

A.小于1 千克

B. 等于1 千克

C.略大于1 千克

D.远大于1 千克

13.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的重力,减小拉力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增大有用功

14.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用于表彰首次剥离出单层石墨的科学家。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化学式为C n),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的石墨烯,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碳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C.石墨烯中碳原子的化合价为+3 D.石墨烯可导电,说明它是金属

1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

A.浓硫酸与水B.熟石灰与水C.生石灰与水D.氯化钠与水

16.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正确的是()

A.酚酞试液滴入硫酸溶液中变红色

B. 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不消失

C.铜在空气中燃烧后变红色

D.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

17.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18.概念之间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a、b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

选项 A B C D

a b

a 酸金属氧化物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b 盐氧化物中和反应化合反应

19.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A.BaCl2溶液、NaOH溶液 B.Na2CO3溶液、KOH溶液

C.Fe2(SO4)3溶液、NaNO3溶液 D.Cu片、Na2SO4溶液

20.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反应完成:①Zn→ZnCl2②Zn(OH)2→ZnCl2 ③ZnCO3→ZnCl2。则 ( )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

C.只有②发生了中和反应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2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属

活动性

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

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

铜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氢

氧化钾溶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滴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产生

氢氧化钾溶液

已变质

C 检验固体中是否

含有CO32-

取少量该固体,加入稀

盐酸,

有无色气体

产生

证明该固体中

一定含有CO32-

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

含有Cl-

先加盐酸除去OH-,再加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

产生

证明含有Cl-

22.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分别选择的试剂是:

①铜、银、硫酸亚铁溶液;②铁、银、硫酸铜溶液;③铜、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④银、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A. 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②③

三、本大题包括3题,共18分

23.(6分)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铜②碳酸钙③干冰④氯化钠⑤稀盐酸⑥甲烷

(1)常用作调味品的是__ _▲___;(2)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 ▲_ __;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_ ▲ __;(4)用作制冷剂的是 ___ ▲___;

(5)胃酸的主要成分是___▲___;(6)常用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_。

24.(6分)现有C、H、O、Ba四种元素,试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各一个。

(1)分子量最小的非金属单质▲ ;(2)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3)金属氧化物▲ ;(4)酸▲ ;(5)碱▲ ;(6)盐▲ 。

25.(6分)现有氧化钙、镁、水、硫酸、苛性钠溶液,用这些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2)置换反应▲;(3)复分解反应▲。

四、本大题包括4题,共13分

26.(5分)操场上的旗杆,高度为10米,其顶端有一个滑轮,升旗手只要站在地面上用20N的竖直向下拉力就可以将重为15N的国旗匀速升至顶端。(旗帜的高度不计)

(1)旗杆顶端的滑轮属于▲滑轮。(填“定”或“动”)(2)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不考虑风和抖动造成的影响),动能▲,势能▲,机械能▲

(填“减少”、“不变”、“增加”)

(3)升旗手所做的功为▲焦。

27.(2分)某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

同一个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b)图

中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b)图中

手施加的动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8.(2分)一颗树的树叶平均高度是3米,其一生中共蒸腾了100吨水,这颗树对水做的功是▲。29.(4分)2012年11月24日杭州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地铁动力为电力。设电车质量为30吨,沿平直轨道以36km/h的速度匀速运动,载客量为200人,设每位乘客所受的重力均为500N, g =10N/kg,电车所受阻力等于车总重的0.02倍,则电车的牵引力的功

率是▲千瓦。

五、本大题包括3题,共19分

30.(6分)将生锈的铁钉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刚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过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冒气泡,铁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1.(8分)人体的汗液有咸味。小悦和小乐同学猜测汗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钠,为此她们准备做探究实验。她们想到两种提取汗液的方法,方法一: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取足量汗液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方法二:用出汗的手在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清洗,再将清洗后的自来水部分转移到烧杯中。其中方法▲是正确的。

在老师指导下,她们用正确的方法提取汗液,进行以下实验:

(1)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入硝酸钡溶液,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汗液中▲(填:“有”或“无”)硫酸和硫酸盐。

(2)用试管取适量提取液,滴入硝酸银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出现,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由此可推测该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是▲。

(3)将适量提取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出现类似食盐的小颗粒。

她不能仅凭上述三步实验得出“这些小颗粒就是氯化钠”,原因是▲

32.(5分)2012年4月,修正药业等多家药企被曝其药用空心胶囊涉铬超标,其中部分产品超标90倍。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探究金属铬(Cr)的金属活动性:

(1)将金属C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则该金属C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__ ▲_(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C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

金属Cr的活动性比

__ ▲ __

将金属Cr投入__▲溶液

金属C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

猜想__ ▲ _

(选填“正确”或“错误”)(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C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或

六、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题,共17分

33.(9分)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电路已部分连接,如图甲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卷上将图甲中的元件连接好(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灯变亮)

(2)正确接入电压表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其故障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若要测量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 图

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瓦。

34.(8分)小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

速度有关。因此,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 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

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

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

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

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

明小车对木块的推力做功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

(2)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七、本大题包括2题,共18分

35.(9分)钢铁是重要的金属材料,人类每年要从自然界获取大量的铁矿资源。

(1)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___▲____。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2)工业上高炉炼铁得到的主要产品是 _▲__(填序号); A.纯铁 B.生铁 C.钢

(3)小悦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请

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产生的现象主要有:

___ ▲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 。

③装置图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_ ▲ _ 。

④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_ 。

⑤某同学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增重0.66 g,则该同学通入装置的CO气体质量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42 g,原因是 _ ▲_ 。

36.(9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悦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_ ▲_ (填化学式)。

(2)小悦同学用右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

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

色变成▲。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

▲_ 。检验NaOH是否变质,你选择的试剂是▲。

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试剂是▲,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化学方程式。实验主要操作步骤:▲_ 、▲,化学方程式:▲。

八、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

37.(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10.0 g石灰石样品,将40.0g稀盐酸分为4次加入样品中(石灰石样品中所含的杂质不溶于水和盐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10.0g 10.0g 10.0g 10.0g

剩余固体的质量8.0g 6.0g 4.0g 2.2g

请计算:

(1)从以上数据可知,这四次实验中,第次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

(2)该石灰石样品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10.0 g稀盐酸与10.0 g石灰石样品作用,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8.(8分)为调整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往往串联一个可变电阻器,

在图示电路中,M为小型直流电动机,上面标有“12V、12W”字样,电源电压

为16伏特,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多少?

(2)电源供电的总功率和可变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各是多少?

39.(8分)如图乙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为了保证起重机起重时不会翻到,在起重机右边配有一个重物m0;已知OA=12m,OB=4m。用它把质量为2×103kg的货物G匀速提起(g=10N/kg)。求:

(1)若起重机自重不计,吊起货物为使起重机不翻倒,右边的配重m0至少为多少千克?

(2)如果起重机吊臂前端是由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重100kg,绳重和摩擦不计。则把2×103kg的货物匀速提高,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三、本大题包括3题,共18分

23.(6分)(1)④(2)①(3)②(4)③(5)⑤(6)⑥

24.(6分)(1)H2 (2)CO (3)BaO (4)H2CO3 (5)Ba(OH)2 (6)BaCO3

25.(6分)(1)CaO+H2O= Ca(OH) 2(2)Mg+H2SO4═MgSO4+H2↑

(3)2NaOH+H2SO4═Na2SO4+ 2H2O (或:CaO+ H2SO4═CaSO4+ H2O)

四、本大题包括4题,共13分

26.(5分)(1)定(2)不变增加增加(3)200

27.(2分)小于小于 28.(2分)3×106 29.(4分)80

五、本大题包括3题,共19分

30.(6分)铁锈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 H2↑

31.(8分)一(1)无 (2)AgCl (3)汗水中还含有其它盐类物质

32.(5分)(1)前面(2)强(弱) FeSO4(合理即可)正确(错误)(前后答案呼应)(3) Cr Fe Cu(全对才给分)

六、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包括2题,共17分

33.(9分)(1)电路连接如图:(其他合理的接法也可)(3分)

(2)灯泡处断路(视电路具体连接情况而定,

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3) B (4) 0.75

34.(8分)(1)速度,越大(2)不合理,

没有控制速度相同

七、本大题包括2题,共18分

35.(9分)(1)A (2)B

高温

(3)①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3CO+Fe2O3===2Fe+3CO2

③检验产物二氧化碳④缺少尾气处理装置⑤大于有一部分一氧化碳没参加化学反应

36.(9分)(1)Ca(OH) 2

(2)I.红色Ⅱ.CO2+2NaOH=Na2CO3+H2O 盐酸(或CaCl2溶液等)

Ⅲ.CuCl2【或Cu SO4、Fe2(SO4)3、FeSO4 等合理即可】

CuCl2+2NaOH= Cu (OH) 2↓+ 2NaCl

(3)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CuCl2+Fe=FeCl2+Cu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浙教版_科学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才子教育2014年春季入学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 一、选择题(本题30 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1、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水 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水电解后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B、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0C C、通常情况下,-50C的水呈固态 D、清澈的山泉水带有甜味,可见纯净的水有甜味 3、一滴水与一桶水相比() A、质量相同,密度不同 B、质量相同,密度相同 C、质量不同,密度相同 D、质量不同,密度不同 4、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下列事例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坐在沙发上比坐在木凳上舒服 B、书包用扁而宽的背带 C、善于啃树皮的蝉的口器结构 D、善于沙漠行走的骆驼的脚掌形状 6、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用60牛的力压在竖直墙面上时,这个物体对墙面的压力是() A、40牛 B、100牛 C、60牛 D、160牛 7、某潜水艇在从浅水一直下潜到某深度时的过程中,则潜水艇() A、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B、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不变,浮力变大 8、某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 A、103帕 B、104帕 C、106帕 D、108帕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C、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D、在科学实验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0、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度为36克,则用36克该物质最多可制成的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A、100克 B、64克 C、136克 D、36克 11、要除去海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最可取的方法是() A、蒸馏法 B、结晶法 C、过滤法 D、沉淀法 12、俗话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了() A、热力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B、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C、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3、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 答案 浙教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参考答案第一章第1节1.A 2.C 3.D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 150亿粒子的大爆炸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6.(1)图略(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7.(1)B(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第2节1.A 2.C 3.B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3节 1.D 2.A 3.B 4.D 5.A 6.B 7.氢氦 8.星云 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 10.(1)C (2)C (3)C 11.短 7-9 2.5-3第4节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 38亿 3.B 4.D 5.C 6.A B F E C D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

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 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第5节(一)1.D 2.B 3.B 4.B 5.A 6.B 7.B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 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二)1.A 2.C 3.B 4.A D 5.C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 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2)分析和比较某些古生物遗体和古生物化石的DNA和蛋白质的差异来推测其相互间的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卷汇总

2015学年(上)八年级阶段II检测 科学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四大题,31小题,所有答题均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2.本卷g=10N/kg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①力②长度③电流④质量⑤大气压⑥密度 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⑧⑤ 2.小明同学在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3.如图所示,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艾力同学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带到山顶的过程中,气压计的水柱和外界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 A.上升,降低 B.下降,升高 C.上升,升高 D.下降,降低 5.利用脊蛙(切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能观察脊髓的反射功能,但再将脊髓破坏,则脊蛙对任何刺激都不发生反应。这是因为在反射弧结构中被破坏了(▲) A.全部结构B.传入神经C.传出神经D.神经中枢6.2011年5月1日起执行“醉驾入刑”,其科学依据是过量的酒精会使人( ▲ ) A.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B.血管舒张,体温上升 C.呼吸加快,记忆力下降D.免疫力下降 7.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可以节约居民楼里楼道灯的用电。其中“光控开关”能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能在有声音时自动闭合,无声音时自动断开。下列电路图中合理的是 ( ▲ )

8.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曲线A和C的交点表示A、C两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到t2℃时, 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D.t1℃时,将35 g B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经充分溶解所 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9.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名叫罗杰斯的妇女,体重不足56 kg,当她的儿子在家中修理汽车时,千斤顶突然倒塌,儿子被压在车底,罗杰斯一刹那间异常紧张,竟然独自抬起l.6吨重的汽车的一端,将儿子救了出来。请问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罗杰斯体内由于紧张而释放出了(▲) A.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C.胰岛素D.雄性激素 10.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远离地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首先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悬空打坐,……王亚平做了水膜水球等实验。以下初中科学实验①粗盐提纯实验②电解水的实验③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④用空盒气压计测舱内气压⑤植物根的向地性。如果把这些实验带到天宫一号的太空舱中去做,你认为能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B.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减少了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 :2 D.溶液减少的体积就是产生气体的体积12.如图是电冰箱的简化电路图。图中M是电冰箱压缩机内的电动机,L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1闭合、S2断开时,照明灯与电动机并联 B.S1、S2都闭合时,照明灯与电动机串联 C.关上冰箱门时,S1自动断开,使得照明灯熄灭 D.冰箱内温度降低到设定温度时,S1自动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13.如图为静止在竖直墙面上的“爬墙遥控车”,质量为0.03千克,“腹 部”有吸盘,当“爬墙遥控车”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遥控 车能牢牢吸在竖直的墙面上而不会掉落,这是因为遥控车(▲) A.质量小,重力可以忽略不计B.受到墙面对它向上的摩擦力 C.受到大气对它的压力D.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14.如图,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浙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考试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 A、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为0.8×103千克 C、酒精的体积为1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B、任何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 C、湖水、海水颜色各异故水具有各种颜色 D、水能通电分解产生氮气和氢气 3、妈妈做菜时喜欢把菜刀擦得光些,刀口磨得薄些,主要目的是() A、除去锈迹,延长刀的寿命 B、能减小摩擦力,又能增大压强 C、切菜可以不用力 D、可以减小压强 4.体积相同三只实心铅球,分别浸没在水、盐水和水银中,它们受到浮力为()A放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放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放在水银中受到的浮力较大D放在盐水及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5、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合上时,A表和V表的读数变化为( ) A.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不变 B.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小 D.A表示数不变,V表示数不变 6、有一堵墙,由于地基松软发生了下陷现象,以下方法中哪一种可以使墙对地基的压强减小一半,以防止继续下陷?() A、将墙的厚度减小一半 B、将墙的长度减小一半 C、将墙的高度减小一半 D、将的长度增大一倍 7、冬天,把自来水笔从室外带到室内,有时会有墨水流出。这主要是因为() A、墨水受热膨胀,流出来了 B、笔囊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C、笔囊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墨水挤出来了 D、笔尖处的缝隙受热膨胀,使墨水漏出来了 8.下列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A.含羞草受到触动幼叶下垂B.蛾类夜间扑向灯火 C.蚂蚁趋向甜食D.向日葵的花盘向太阳 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6欧,R2=12欧。当开关S闭合 后,A l、A2的读数之比为() A.3:1 B.2:3 C,1:3 D.2:1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实例是( ) A. 吸式挂衣钩能贴在光滑的墙上挂衣物 B. 吸尘器能吸灰尘 C. 用吸管能吸敞口瓶内的饮料 D. 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11、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有() ①Cu②N③H2O2④NaCl⑤CH4 A.①②B.③④C.③⑤D.②④ 2 .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在家庭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 溶 溶剂 质 水酒精苯(一种有机物,有毒)汽油 碘 难溶可溶易溶易溶 A.水B.苯C.汽油D.酒精 3 . 根据图中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指向,判断下列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A.B. C.D. 4 . 与自然界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蒸腾作用 5 . (湘潭中考)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 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D.根冠 6 . 如图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某种物质(或量)Y依次经过Ⅰ、Ⅱ、Ⅲ三种结构(或时间段)时含量(或速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此曲线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若Y表示血液中的氧气,则Ⅱ为肺部毛细血管

B.若Y表示血液中的尿素,则Ⅲ为肾静脉 C.若Y表示人的身高增长速度,则Ⅱ表示青春期 D.若Y表示栽有大量植物的某温室内的氧气浓度,则Ⅱ表示从早上到晚上的时间 7 . 小明同学寒假在家看电视时,将一个电暖器拿出来取暖;当他将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听到“叭”的一声,同时从插座中冒出一股黑烟,电视机和电灯也都熄灭了,这个现象首先会导致的结果是 A.电视机烧坏了B.空气开关断开了C.电暖器烧坏了D.灯丝烧断了 8 .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必列入监测范围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PM2.5 9 . 如图所示,甲和乙是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物体,物体甲在钩码丙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乙被固定在左边墙上的细绳拉住且保持静止,细绳对物体乙的水平拉力为T。若钩码丙重为2N,滑轮、绳重以及滑轮轮轴间摩擦均忽略不计,那么() A.把物体乙拿掉,甲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发生改变 B.物体甲所受的桌面对它的摩擦力为1N,方向为水平向左 C.物体乙对物体甲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D.物体甲对物体乙的摩擦力和T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10 . 德国化学家洛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微观变化与下列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A.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③①② B.此反应有化合物参加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 D.对应化合反应方程式为 11 . 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测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C.由水生到陆生D.由大型到小型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3、子女的一些形态非常像他们的父母,这是因为他们() & A 与父母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 B 与父母吃的食物大致一样 C 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D 受父母的熏陶 4、2001年,科学家培育出了“超级鼠”,其肌肉质量超过普通鼠4倍,且寿命更长,原因 是它们体内多了一份特殊的基因。科学家获得这种超级鼠的方法属于() A.发酵技术B.克隆技术C.组织培养D.转基因技术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6、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形 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 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大象B.一群飞鸟C.一片树林D.一朵彩云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A.水草B.虾C.鱼D.鱼鹰 9、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以下正确的是() A 阳光草蚱蜢鸡 B 鹰鸡蚱蜢植物 C 田鼠蛇鹰D植物蚱蜢鸡鹰 10、某湖泊受到农药轻度污染后,未经处理,一段时间后恢复原来状态,这是由于() A、自动调节能力 B、置换作用 C、化合作用 D、分解作用 11、在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目前较有效的措施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

九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C)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2.(兰州中考)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B)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3.H7N9型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对该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观察。这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B.H7N9型禽流感患者是该病的病原体 C.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不会患该传染病 D.若通过H7N9型禽流感疫苗预防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4.毒品危害很严重,海洛因是其中之一,化学式为C21H23NO5,它由4种元素组成。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几乎是毁灭性的。下列对待毒品的态度错误的是(C) A.吸毒危害大,坚决要抵制 B.吸毒易成瘾,一定要远离 C.明星有吸毒,仿效也可以 D.身边有吸毒的朋友要远离并劝阻 5.煤炭、石油的共同特点是(C) 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③容易污染环境④由远古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变而成 ⑤在世界上的分布比较均匀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7.对如图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B) A.地球上的物种太多了,不堪重负,我们要消灭那些对人无用的物种 B.人口剧增,过度获取自然资源,让地球无法承受 C.整个地球就是一个生物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她,为她“减负” D.人多力量大,我们战胜了地球 8.人体内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细胞核,所以寿命很短,为保证血液的正常功能必须随时更新。在人的一生中与红细胞正常更新有关的结构是(A) A.骨髓腔内的骨髓 B.骨松质内的骨髓 C.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D.骨密质内的骨髓 9.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C)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10.荷兰主办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B)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概要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1节宇宙的起源 1.宇宙:广漠空间和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 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运动着的物质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所说的宇宙。 2.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3.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理论(勒梅特于1931年创建)。其主要观点----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和密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4.宇宙的将来—两种结局:永远膨胀下去,或者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无论地球上观察,还是在其它星球上观察,都可以观察到其它星球都在远离观察点而去,这是宇宙膨胀的结果。其实,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也不能确定起始爆炸中心。 5.英国人史蒂芬·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界的设想成了现代宇宙学的重要基石。他的宇宙无边界设想是这样的: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意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 ①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②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加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③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④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 ⑤1930年,美国的汤博发现了冥王星。 ⑥20世纪50年代,航天探测器的运用,是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4.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

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2020届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C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共20题;共40分) 1. (2分)下列阐述正确的是() A . 牛顿第一定律是能够直接通过实验验证 B . 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仍能向前滚动,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 C . 用力使锯条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 汽车刹车后,速度会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2. (2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北运动 D .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北运动 3. (2分)医院给病人输液时,应使药液均匀地滴下,再注入血管,为使整个输液过程药液都保持匀速下滴,如图所示的各装置中应采用的装置为() A .

B . C . D . 4. (2分)小苛在学习科学时进行如下的分、整理,其中科学的是() A . 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金→铜→锌→铁→铝→镁 B . 体循环的路径:右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C . 食物经过消化道的路径:口腔→咽→胃→食管→大肠→小肠→肛门 D . 常见物质分类的顺序:物质→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氧化物 5. (2分)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能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总共有4种元素 B . 该反应微观模型中没有单质出现 C . 据图反应出Mo2C对CO没有起到吸附催化作用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 CO+H2O 6. (2分)“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B . 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相等 C .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 . 化学方程式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7. (2分)科学发展一般经过观察现象、解释现象、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现象: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向中间靠拢 B . 解释:中间气压小于两侧气压 C . 规律:气体流速越大,气压越大 D . 应用: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可以获得升力(如图乙) 8. (2分)图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横断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人的降第6节降生活练习新版浙教版.doc

第6节健康生活 (见B本87页) 聚焦教材)? 1.中毒:环境毒物经接触或进入人体后,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病变,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大量微生物及它们产生的毒素的变质食物引起的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少数动植物或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为非处方药。 3.吸毒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对人体的器官、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各种疾病。吸毒、贩毒破坏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每年的6月26日被定为“国际禁毒日”。 4.香烟烟雾中的有毒成分是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不仅可以通过吸烟影响肺等呼吸器官,而且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有不良影响。 5.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俗称“醉酒”)。 6.当患者的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其心肺 复苏。 VQ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1.关注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用下列食物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是(A ) A.发芽的马铃薯 B.在保质期内的袋装食物 C.剩饭剩菜一定要蒸煮后再食用 D.尽量不吃颜色鲜艳的蘑菇 2.某人到药店买某种药品,营业员却因其手续不全抗拒售卖。你认为其欲购药品属于 (A ) A.处方药 B.非处方药 C.外用药 D.内服药 3.过量和长期饮酒,会引起的疾病是(B ) A.酒精中毒,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 B.神经衰弱,智力减退,急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C.胃酸过多,胃出血,消化不良出现缓解 D.促进消化,食欲大增,易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4.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有关毒品叙述错误的是(B ) A.吸毒损害人体的神经、呼吸、循环等多个系统 B.毒品对人体有害,青少年只能少量吸食 C.吸毒极易成瘾,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 D.毒品用量过度会引起吸食者猝死 5.联合国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烟草燃烧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D )

2019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又低碳的出行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4. 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 5.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6. 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带,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被勒伤 7. 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作业本答案(下)

浙教版科学作业本答案【九年级下】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 4.不断地膨胀大爆炸宇宙论150亿粒子的大爆炸 5.(1)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2)它会塌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6.(1)图略 (2)星系离我们距离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膨胀。 7.(1)B (2)宇宙大爆炸(3)星系光谱分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4)大爆炸之前宇宙是怎样的等。 第2节 4.绕日公转自转绕日公转太阳系形成 5.康德拉普拉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一块星云收缩太阳地球等行星 6.气体尘埃物质 7.地球将脱离原来的轨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3节 7.氢氦8.星云9.红巨星>太阳>白矮星>中子星10.(1)C (2)C (3)C 11.短7-9 第4节 1.星云 2.岩浆地球温度水蒸38亿 B F E C D

7.(1)米勒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2)甲烷氨气氢气(3)高温、射线、闪电 (4)原始海洋(5)氨基酸有机酸尿素(6)没有生命的自然环境(或无机环境) 8.(1)米勒实验用CH4、NH3等成分模拟原始地球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证实在生命起源 的过程中,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资料表明, 早期地球表面温度很高,原始大气中不可能存在CH4、NH3 等物质,因此不支持米勒实验。 (2)资料还显示星际分子大多是有机化合物,所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有机物可能来自星际分子,而不是 来自地球,这对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提出了挑战。…… 第5节 (一) 8.苔藓蕨类裸子植物9.简单复杂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生物演化 10.(1)爬行类(2)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3)侏罗(或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11.(1)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2)近远黑猩猩 (二) D 6.其他物种亲缘关系可变7.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8.自然选择共同的祖先亲缘9.人类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10.遗传变异环境其他生物适应环境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11.(1)观察化石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来推测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下列对科学量的估测中,比较符合事实的是 A .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20km/h B .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lN C .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g D .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接近于100Pa 2. 2019年,宁波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居民小区可回收物有客垃圾共他垃圾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居民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等物质,因含重金属元素不能随意丢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元素的符号是ZN B . 锌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C . 锌锰干电池属于化合物 D . 应将锌锰干电池放入“可回收物”垃圾箱 3. 科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它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有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 . 水的体积 B . 水的质量 C . 水的深度 D . 水的密度 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宁波发生多起因树皮被剥导致树木死亡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

A . 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 . 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 .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 . 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5. 如图为根尖结构模式图,与根不断生长有关的部位是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③④ D . ①④ 6. 如图,小科用绳子拴着一石块,使石块绕手做圆周运动,若石块受到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石块将 A . 立即停止运动 B . 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做匀速圆周运动 D . 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止运动 7. 核桃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如图,用一只手握住甲、乙两个核桃,逐渐增大握力,发现甲核桃碎裂时乙核桃完好。则关于两核桃相互挤压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核桃相接触部们受到的压强相等 B . 甲对乙的作用力小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C . 甲对乙的作用力没有使乙核桃发生形变 D . 甲对乙的作用力与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8. 在高山顶登高远眺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即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通过右边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第4节非传染性疾病 1.下列有关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xx无关 B.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 C.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D.吃好喝好就不会得心脏和血管疾病 2.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已经超过传染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下列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 B.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静脉 C.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 D.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 3.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根据新出炉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报告显示,在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大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润霖院士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坏胆固醇”)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生活方式干预有助预防心血管病。 (1)心血管疾病是指组成人体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器官出现了问题。 (2)导致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______?

(3)专家指出目前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的实质含义是______。 4.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而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现代文明病”。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白血病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血病的症状有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吞噬作用这种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从免疫类型分析,属于______免疫。目前治疗白血病最好方法是______。 (2)饭后1小时血糖会迅速升高是因为米饭中淀粉在______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并完成的生理过程是______。治疗糖尿病采用______方法。 (3)高血压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呢?(至少写出两点建议)______。答案和解析 1.B解析:据统计,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白血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与青少年有关,A错误。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引发心脏和血管疾病,B正确。多参加体育锻C错误。 炼等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 D错误。 不厌食、不暴饮暴食,即做到合理膳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2.B解析:心血管疾病是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A正确。在主动脉基部的左右两侧各发出一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逐渐分支,深入到心肌内部,形成分布在心脏壁里的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静脉,最后通入右心房;血液沿着这条途径的循环叫做冠脉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肌细胞运来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心肌细胞产生的废物的血液循环;因此为心脏肌肉细胞提供氧气和养料的血管是冠状动脉,B错误。高血压、吸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会引发冠心病,C正确。心绞痛病人一旦发病,应立即将硝酸甘油药片含于舌下,D正确。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杯底有少量食盐结晶出来,此时,杯中的盐水() A.各部分一样咸B.下面的淡,上面的咸 C.上面的淡,下面的咸D.咸淡分布情况是不确定的 2.在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用电器是() A.100瓦灯泡B.普通石英钟C.40英寸液晶电视机D.1.5匹空调 3.在下列所列举的各种事例中,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5.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A.受浮力的作用B.外界大气压的作用 C.受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D.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 6.下列现象与解释相对应的是() A.盆景弯向窗口生长——向光性 B.小偷看到警察就跑——非条件反射 C.人出现中暑现象——散热大于产热 D.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7.春季,樱桃上市后人们出现的反射活动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A.听说樱桃上市而分泌唾液B.吃着樱桃感觉酸而分泌唾液 C.看到樱桃而分泌唾液D.看到“樱桃”两字而分泌唾液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L 逐渐变暗,应选择哪种接法() A.M接A,N接B B.M接C,N接B C.M接A,N接D D.M接C,N接D 9.读图,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a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10.选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4只雄性小狗,甲小狗不做处理,乙、丙、丁三只小狗分别做不同手术处理。几个月后,测得各自血液中3种激素的含量如表(单位:mg/100 mL),请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上述四只狗中,行为呆笨、身体发育停止的是() A.乙狗B.丙狗C.丁狗D.乙、丙、丁三只狗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下面是我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多云,明天白天最高气温10 ℃,最低气温2 ℃,空气质量等级优,请回答: (1)气象消息中说明天最高气温10℃,出现的时间应在__________左右。 (2)北京市寒风刺骨之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造成两地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 12.大枣中维生素含量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种植户经常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这样可以提高产量。 (1)在枣的盛花期喷施赤霉素药液,赤霉素起到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