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要点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要点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要点
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运动障碍及认知功能在脑脊液放液试验前后的对比要点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 (CSF)颜色检查 [正常参考值] 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 1.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 [正常参考值] 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 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0-8)×106/L; 儿童:(0-15)×106/L;新生儿:(0-30)×106/L。 [临床意义] 1.细胞数明显增高(>200×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中度增高(<200×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 -- ++):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 [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 6、细菌及寄生虫检查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脑脊液中有细菌,可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如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常由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程较慢的脑膜炎常由结核杆菌、新型隐球菌等引起。 2.脑脊液中若发现血吸虫卵或肺吸虫卵等,可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或脑型肺吸虫病等。 7、细胞分类(DC)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无或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少量; 间皮细胞:偶见;其他细胞:无。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硬膜下血肿等。 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麻痹性痴呆、乙型脑炎后期、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溢血、多发性神经炎。 3.嗜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炎、脑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恶化期。 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寄生虫性脑病等。 5.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 6.吞噬细胞:常见于麻痹性痴呆、脑膜炎。 7.肿瘤细胞:见于脑、脊髓肿瘤。 8.白血病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实验5-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与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平板运动试验工作流程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流程 1、预约 ⑴每日早交班时了解当日平板预约情况,明确当日门诊及病房平板数量及工作安排。 ⑵体检中心病人及门诊病人尽量安排在当日上午,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用平板2机。病房病人如无特殊情况可安排在当日下午。 ⑶检查工作系统,确保环境整洁,仪器工作状态良好,所需物品齐全。 2、运动试验前 ⑴明确平板运动试验适应症及禁忌症,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体格检查。 ⑵如存在禁忌症,需与开单医生沟通后决定是否更换为其他检查。 ⑶如是运动试验适应症且无禁忌症,受检查需首先描记一份卧位12导常规静息心电图。阅读心电图及各种相关临床资料,评估平板运动试验风险度。 ⑷向受检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取得其配合,并让受检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由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⑸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⑹检查室温度适中,受检者充分暴露前胸,并做好隐私保护。使用砂片打磨受检者局部皮肤,于相应位置安放电极片。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应尽量避开,并注意将电极安放在骨性突出部位,防止检查过程中出现信号干扰。 ⑺受检者站立于运动平板旁,将导联线连接于相应导联电极片上。将血压感应电极置于肱动脉搏动最强处,绑好袖带,用于移动过程中测量血压。 ⑻告知受检者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如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劳累不能继续检查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指导患者学会运动方法。 ⑼运动前描记受检者坐位、立位心电图,并测量血压。 ⑽确定运动试验的方案(Bruce方案或修订的Bruce方案)。 3、运动试验中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3分钟记录一次心电图,如有需要可随时记录并多次记录。 ⑵监测血压,每2分钟测量一次,如发现异常,应多次重复测量。 ⑶运动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呼吸、意识、神态、面色、步态等。告知患者如有胸痛、严重的乏力、头晕、下肢关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如出现运动试验的终止指征,应立即终止运动,防止意外发生。 4、运动试验后 ⑴连续监测心电图:每2min记录1次心电图,至少观察6~10min,如需要可多次记录。如果6min后心电图ST段改变仍未恢复到运动前的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运动前的图形。⑵血压监测:每2min测量1次,至少观察6~10min,如发现异常,应每分钟测量1次。如果6min后血压仍异常波动,应每分钟测量1次,直至恢复运动前血压。 ⑶检查完毕,去除导线及电极片。 ⑷进行结果分析,应包括运动量,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以及心电图反应4个方面。书写诊断报告。 ⑸如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依据实际情况,与开单医生沟通是否需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完善诊断。如出现阳性结果,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告知检查结果,避免延误诊断及治疗。⑹体检中心平板报告应及时录入系统。

脑脊液检查的10 个问题

脑脊液检查的10 个问题

(3)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呼吸甚至心脏停止;(4)休克危重患者。 参考文献 [1] 尚红,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P187. [2] 杨丽娟,王勤. 腰椎穿刺术后低枕卧位300 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121-122. [3] 李淑贤. 腰椎穿刺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病人头痛影响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9):2493-2494. [4] 孟俊,彭奕冰,张冬青,寡克隆区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5,11(30),1157-1159. [5] 翁旭亮,常规腰椎穿刺术的常见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0,10(8),29,160-161. [6]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Posture and fluids for preventing 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Review).2013. [7] Thomson Gale.The Gale Encyclopedia of Medicine, 5th Edition,2015.P978. [8] Ramadas Nayak,Sharada Rai,Astha Gupta.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Essentials in Hematology and Clinical Pathology.2011.P465. [9] Frank P. Smith.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Basic Principles.2002.P80

第2章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第2章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ECG exercise test)系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出来。是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一直被公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手段。 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下降,但在静息状态的心肌耗氧量较少,冠状动脉血流量尚满足心肌对氧的需要,无心肌缺血不发生心绞痛,严重固定狭窄心电图可正常。为揭示已减少的血液量,通过运动,心肌耗氧增加,超过冠状动脉供血能力而诱发心肌缺血表现,辅助临床对心肌缺血作出诊断。运动时心率、血压和呼吸所能达到的运动水平均提供了其心脏功能状态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也与一般状况,如骨骼肌的力量及灵活度等方面有关。运动中可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和血压,观察运动中血液动力学的反应及ST段的变化,发现心率、心律、传导系统等方面的异常。 运动试验除采用心电图监测手段外,其他监测手段,如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心血池显象、核磁共振、呼吸气体分析等均可增加运动试验所提供的信息。运动试验已成为应用广泛的无创心功能检查方法之一,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判定及心脏病患者预后判定、内外科心脏病疗效评价、心脏功能、客观安排患者劳动力、确定体育运动处方等。本书主要介绍运动心电图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基础知识 生理情况下,运动时为满足肌肉组织需氧量的增加,心率相应加快,心排出量相应增加,而必然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可以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随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相应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快慢、心室大小、室壁张力、室内压力增加速度及心室射血时间有关。在临床上,一般以心率或心率与收缩期血压的乘积来反映心肌耗氧量情况。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判断 1、适应症: 1.1协助不明原因胸痛的诊断 1.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1.3检测冠心患者缺血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 1.4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的症状(如晕厥、心悸、胸闷等)的病因

心电图运动实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ECG exercise test)是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一种检查方法。 【类型】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的器械运动中引起心肌氧耗量最高方式,并能人为的控制进程与运动耐量。 2.踏车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达到的心肌氧耗能力比活动平板运动要小,而无充分的“温醒”过程,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运动过程中记录的心电图伪差相对较少。 【设备准备】 1.基本设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仪,踏车运动试验检查仪。 2.心肺复苏设备除颤器、氧气、输液器、抢救车(内置心肺复苏必备药物)、断电电源保护器、血压表、听诊器。 2.运动试验方法 (1)踏车运动试验(bicycle exercise test):让患者在装有功率计的踏车上做踏车运动,以速度和阻力调节负荷大小,负荷量分级依次递增。负荷量以kpm计算,每级运动3min。男性由300kpm开始,每级递增300kpm;女性由200kpm开始,每级递增200kpm。直至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表1)。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多次进行心电图记录,逐次分析作出判断。 (2)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test):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心率达到受检者的预期心率,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运动量、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4个方面判断结果。目前最常用的运动方案是Bruce 方案(表2)。对于年龄大有心脏病的患者可采用修订的Bruce方案(表3)。 【基本操作流程和要求】 1.运动试验前 (1)复核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简单询问病史,必要时体格检查,阅读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各种临床检查资料。评估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风险度。 (2)检查前ld禁酒,检查当日吃早餐,餐后至少2h进行,检查前不得喝浓茶、咖啡、吸烟及饮酒,不能剧烈运动。 (3)向患者介绍此项检查的检查目的、步骤、意义及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性,以取得患者配合。并让患者阅读知情同意书,同意后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字。 (4)准备好心肺复苏设备及急救药品,防止检查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一.前言 平板运动试验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的假阳性与假阴性,但是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心血管病检测手段。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静息状态下患者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荷增加伴心肌好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因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常改变。 运动负荷量分别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挡 极量: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以最大心率粗略计算为:220-年龄数; 亚极量:指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临床上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运动能力:即运动中最大耗氧量,通常用最大代谢当量(METs)表示。 根据年龄预测运动能力(METs)的公式: 男性:18.0-(0.15*年龄) 女性:14.7-(0.13*年龄) 二.平板运动试验概念: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三.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操作 1.运动实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运动中通过检测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检测,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钟再终止运动。 4.此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5.如果6分钟后仍未ST段恢复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恢复为止。 四.运动平板心电图的作用 1.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导心电图ST段水平下降;心绞痛发生。 2.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3.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 4.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 5.评估功能性早搏的鉴别:运动中早搏是否增加?运动中早搏减少,功能性可能性大。心动过速:运动中心率增加大于100次/分, 6.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 7.评价窦房结功能 五.适应证 1.冠心病的诊断 2.功能性早搏的鉴别 3.窦性心动过缓查因 4.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 5.疗效评价 6.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六.绝对禁忌证 1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2.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脑脊液详解(内容清晰)

脑脊液详解 脑脊液蛋白定量 脑脊液蛋白定量介绍: 脑脊液蛋白定量有助于反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疾病时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特点。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值: 成人:腰池150~450mg/L,小脑延髓池15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新生儿:400~1200mg/L; 老年人:300~600mg/L。 脑脊液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可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各类中枢神经疾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 疾病蛋白质(mg/L); 细菌性脑膜炎 800~5000 ; 隐球菌性脑膜炎 250~2000; 病毒性脑膜炎 300~1000 ; 脑炎 150~1000; 肿瘤 150~2000(常正常); 脊髓肿瘤 1000~2000; 脑出血 300~1500 ; 神经梅毒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症 250~500 ;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

脑脓肿 200~1200 ; 脊髓病后炎症反应轻度增加。 脑脊液蛋白定量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蛋白定量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介绍: 脑脊液是一种包绕并循环于神经系统脑组织和脊髓周围的特殊体液,对于脑的保护、营养、代谢等起着至关重要。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正常值: 颜色和透明度:无色、透明。凝固性:12~24h内不凝固(无凝块或薄膜)。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临床意义: 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主要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1.颜色无色:虽是正常脑脊液特点,但也见于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等。红色:见于各种原因的出血。应区别脑脊液穿刺时可能损伤血管而出血。病理性出血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黄色:见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椎管梗阻、吉兰-巴雷综合征(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重症黄疽、新生儿溶血症。乳白色: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褐色/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脑脊液中如有细胞、细菌、真菌等增多时可变为混浊。结核性脑膜炎呈毛玻璃样混浊;化脓性脑膜炎呈明显脓样混浊;轻度混浊或仍保持透明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 3.凝固性脑脊液中蛋白质(引起凝固的主要蛋白质是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大于10g/L),常出现凝固。1~2h内出现凝块或沉淀物,见于化脓性脑膜炎;12~24h后才出现薄膜状,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胶样凝固,见于蛛网膜下腔梗阻;出现絮状物,见于神经梅毒等。 脑脊液常规检验(CSF)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题库4-0-8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题库4-0-8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0岁,发作性胸痛3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治疗,未停药即行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为阴性,正确的说法是()。 A.该患者可除外冠心病 B.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是由于阿司匹林的影响 C.该患者冠状动脉储备能力强 D.该患者所用药物对运动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E.该患者运动试验阴性可能是由于美托洛尔使患者具有较高的运动耐受力 美托洛尔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可使运动试验呈现假阴性。

问题: [单选,A型题]患者女性,46岁,胸闷、胸痛2月余,无明显诱因。相关心血管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运动试验检查过程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约1~4次/分,未见ST-T异常改变。运动试验结果应判断为()。 A.阴性 B.阳性 C.不能评价 D.可疑阳性 E.假阴性 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不能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运动试验对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检出部分高危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问题: [单选]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4-4-1A和图4-4-1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A.阴性 B.阳性 C.可疑阳性 D.不能评价 E.假阳性 运动前心电图(图4-4-1A)显示为正常,运动后出现胸闷痛症状时心电图(图4-4-1B)显示Ⅱ、Ⅲ、aVF、V3~V6导联水平型压低0.15~0.3mV,以V3~V6导联更明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阳性。患者为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劳力型心绞痛。 出处:辽宁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f81406507.html,;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就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与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与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与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她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与(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她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与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 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 (V1或avR 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 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7)血压过高,超过210mmHg;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1、概述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 1903年,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 (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 (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 (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 (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 (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复习过程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是一种心功能试验,通过给心脏一定的运动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贮备能力时心肌出现缺血,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按运动量可分为极量运动试验、次级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常用运动试验为活动平板试验和蹬车运动试验。 【适应症】 1.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检查。 2.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 3.评价为冠心病患者抗心肌缺血治疗的疗效。 4.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5.客观评定心功能,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量。 6.飞行员体格检查。 7.其他 【禁忌症】 1.不稳定性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进展期或有并发症者。 3.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 4.严重心律失常。 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6.严重主动脉瓣疾病。

7.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类型的流出道梗阻。 8.左主干冠状动脉狭窄。 9.主动脉夹层。 10.急性全身性疾患和电解质紊乱。 【方法】 1.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受检者在活动平板上做步行运动,活动量可由改变平板机转速及坡度逐级增加。常采用Bruce方案,自1.7mph、倾斜坡度10%(5METs)始,每级增加2~3METs,每级3min。 2.蹬车运动试验受检者坐于自行车功量计上作蹬车运动,运动量由功量计改变蹬车阻力而逐级增加,所做外功由功量计直接显示,功量单位k g·m/min。 运动方案:男性:300→600→900→1200→1500;女性:200→400→600→800。每级3min。 运动终点: (1)达到目标心率[85%预期最大心率(相当于195-年龄)]; (2)出现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3)在没有Q波可供诊断的导联ST段抬高≥0.1mV (V1或avR 导联除外); (4)S 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0.2 mV; (5)下述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早Ron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6)血压不升或下降>10mmHg;

脑脊液检验

第四节脑脊液检验(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一、脑脊液采集及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一)定义(二)适应证及禁忌证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ation 适应证: a有脑膜刺激症状 b疑有颅内出血 c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d 脱髓鞘疾病 e 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 f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治疗者。禁忌证: a对疑有颅内压升高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乳头水肿,忌做腰椎穿刺,以免诱发脑疝。如非做不可,应先行降颅压处理,然后缓慢滴出少许脑脊液。 b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频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者亦不宜做腰椎穿刺。(三)标本采集specimen collection 1、采集部位:脑脊液标本通过腰椎穿刺1umber puncture采集,特殊情况下可由小脑延髓池posterior cistern或侧脑室1ateral ventricle穿刺获取。 2、注意事项: 穿刺成功后先作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为 80180mmH2O,超过200mmH2O表明颅内压增高,此时放出脑 脊液的量应控制在2ml以内。若压力低于80mmH2O,表明颅 内压降低,可作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3、收集的量: 待测定压力后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支无菌试管中,每管1—2m1。 第1管作细菌培养,第2管作化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第3管作理学及显微镜检查,如疑有恶性肿瘤,可再留1管作脱落细胞检查。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可因细胞破坏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及分类不准;脑脊液标本中葡萄糖的分解使葡萄糖测定结果偏低;脑脊液标本中细菌自溶或死亡影响细菌检出率二、检验项目(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color:正常脑脊液为无色水样液体。病理情况下颜色改变: i. 红色 ii. 黄色 iii. 乳白色 iv. 微绿色 v. 褐色或黑色白色或灰白色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多由于白细胞增加所致。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2、透明度transparency 脑脊液混浊主要由于感染或出血导致脑脊液中细胞成分增多所致,混浊程度与细胞数量有关,脑脊液中细胞数大于300X106/L时,可出现混浊。蛋白质含量增加或含有大量微生物也可产生混浊。 脑脊液透明度可用“清晰clear透明(transparent”“微浊slightly cloudy”、“混浊cloudy”描述。正常——清晰透明化脓性脑膜炎:乳白色混浊 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混浊 病毒性脑膜炎:清晰透明或微浊3、凝固物coagulum:脑脊液的凝固状况表现为薄膜形成pellicle formation、凝块clot或沉淀物形成。脑脊液的凝固状况可用“无凝块”、“有凝块”、“有薄膜”、“胶胨状”描述。正常脑脊液标本静置1224h不形成薄膜、凝块或沉淀物。在炎症情况下,脑脊液中蛋白质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当含量高于10g/L时,可形成凝块。化脓性脑膜炎:静置12h 形成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静置1224h后表面有纤细的网膜形成病毒性脑膜炎:不凝固蛛网膜下腔梗阻: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梗阻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可高达15g/L,此时脑脊液可呈黄色胶胨状。 (二)化学检查1、蛋白质检查1蛋白质定性试验Pandy试验Pandy test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浑浊。Pandy试验所需脑脊液标本量少,检测灵敏度高,结果易于观察,沉淀物的多少与标本中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由于Pandy试验灵敏度高,故部分正常脑脊液可出现极弱的阳性结果。2蛋白质定量试验参考值成人:腰池 200400mg/L 小脑延髓池 100250mg/L 脑室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5.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6.导致不能充分运动的身心障碍 7.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四、注意事项 1.运动试验检查要宽敞明亮。 2.运动试验仪器处于工作状态。 3.有良好的接地地线。 4.完善的急救设备。 5.除颤器处于工作状态。

测定技术运动心肺功能试验

测定技术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 测试前准备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运动心肺试验需要在受过运动生理基础知识培训的医师指导下进行,并要求医务工作人员参加心血管急症处理培训学习,技师和医师熟悉运动过程中正常和异常反应并能够认识或预防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突然事件。 受试者准备 1. 试验应在餐后 2 小时进行、禁烟,运动前 12 小时不进行过分的体力活动; 2. 确定患者病情属运动适应证范畴,排除运动禁忌证; 3. 暂时停用干扰运动反应药物,如 b - 受体阻滞剂等。 4. 安静时 12 导联心电图和静态肺功能测定; 5. 运动中连续记录心电活动和血压; 6. 详细说明运动中的注意事项和如何运动。 实验室准备 实验室温度要求在 21-23摄氏度,此外尚必需配臵复苏设备包括:常规抢救用药及静脉注射装臵;氧气筒和抽吸装臵;气管内插管和喉镜;DC 除颤器。 仪器定标和系统质量验证 为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在仪器使用前需要进行流量传感器和气体分析器的定标。先进的仪器系统的定标过程已经完全自动化。流量传感器的定标过程是使用标准容积的定标筒(通常为 3L )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即用标准容积修正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得到容量定标系数)。气体分析器定标是使用含有已知浓度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标准混合气体,校正氧和二氧化碳分析器,具体方法 1. 一点定标法(使用一种定标气体), 2. 两点定标法(使用两种不同浓度的定标气)。采用接近生理范围的气体进行两点定标,是保证气体分析器准确性的最好方法(通常为 26% 氧,其余氮气; 16% 氧, 4% 二氧化碳,其余氮气)。 现代的测试系统配备了系统测试质量验证手段,仅需使用标准容积的定标筒和一种标准定标气体(浓度通常为 16% 氧, 4% 二氧化碳,其余氮气),即可检测整个系统的工作状况。 禁忌症与并发症 禁忌症 1. 吸入室内空气情况下 PaO 2 <45mmHg ; 2.PaCO 2 >70mmHg ;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神经科各项临床数据及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 (正常视野) 1.白色视野:颞侧90°,下侧70°,上侧60°,鼻侧60°。 2.红色视野:颞侧35-40°,鼻侧30°以内,上下均30°。 (眼球转动最大范围) 眼球最大外转范围:9-10mm 眼球最大内旋范围:9-10mm 眼球最大下视范围:9-10mm 眼球最大上视范围:5-7mm (腱反射强度的分度) 0度(-):不出现反应 1度(+):低于正常的反应 2度(++):正常反应 3度(+++):高于正常的反应 4度(++++):出现阵挛性反应 或将其分为消失、低下、正常、活跃、亢进五种。 (两点辨别觉) 正常值:手指掌面1.1 mm ,手掌6.7mm,面颊11.2mm,手背31.5mm ,前臂和小腿40.5mm,上臂和大腿67.6 mm。 (脊髓节段定位) 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的关系 脊髓节段皮肤感觉脊髓节段 皮肤感觉 颈1,2 枕,颈部,耳后部,肩胛部胸10 脐水平部 颈 5 上臂外侧部 胸11 下腹部 颈 6 拇指、食指 胸12腰1 腹股沟部 颈7 中指 腰2 股前部 颈8 环指、小指 腰3 膝部 胸 1 前臂内侧部 腰4 小腿前面和脚拇指 胸 2 上臂内侧部腰 5 足背部 胸3,4 胸3,4肋间 骶1 足底部 胸 5 乳腺部 骶2 小腿内侧部 胸6,7 乳头下区 骶3 股内侧部 胸8 肋弓下缘 骶4,5 臀部内侧部 胸9 上腹部 肛门周围,外生殖 器,会阴部 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 脊髓节段主要随意肌主 要深浅反射 颈2-4 颈部肌,膈肌 颈5 三角肌 颈5,6肱二头肌,肱桡肌反射 颈6 肱二头肌 颈6,7肱三头肌反射

运动强度负荷试验

运动强度负荷试验 关于运动负荷强度试验最主要应用于两方面,一是制定运动处方中将其做为体力活动的依据,二是为运动员测定身体最大负荷强度、最大摄氧量、有氧耐力以及做为运动员训练计划的依据。由于肥胖、衰老、疾病等原因,身体健康处于低下状态,这时就需要医务人员协助康复,需要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来提高或者维持身体机能,运动处方的实施最终落实于体力活动,因此医务人员根据运动负荷强度试验可以有效制定出体力活动方案,使体力活动负荷处于有效范围之内,既要有助于身体机能改善,也要顾及机体承受能力;根据运动负荷试验可以确定运动员个体乳酸阈,为有氧耐力训练提供依据。 运动负荷强度试验是确定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功能能力的重要 试验,它能反映人体最大负荷工作强度,运动负荷试验常用运动耐量测试(ETT,Exercise Tolerence Test)来确定功能能力(FC,Functional capacity),ETT常用的记功器有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卧式功率车、踏步机,ETT又分为最大强度测试GXT和次大强度测试SMT。GXT(Graded Exercise Testing)是指递增负荷测试,有跑台GXT、功率车GXT,以跑台GXT为例,随着测试进行,跑台的坡度和速度逐渐加大,每3分钟增加一次,测试者直至力竭放弃为止,跑台GXT适用于行走功能建好的受试者;shoushizheSMT(Submaximal Test)是指次大强度测试,不需要受试者跑至力竭,而是根据心率与负荷强度的线性关系推算出

最大负荷强度,二次负荷运动需要对受试者进行标准筛选,运动试验中要注意许多干扰性因素,另外靶心率的确定可以根据年龄推测。 ETT 跑台GXT测试 步骤: 1、询问受试者基本情况,推算预期最大心率 2、PAR—Q问卷调查 3、临床医学检查,询问运动史、服药情况、个人病史。 4、基本身体形态和生理指标评定,安静心电图评定。 5、测试与分析。 受试者需要佩戴心率带、以及呼吸面罩和便携式气体代谢分析仪,极限强度运动应注意保护受试者。跑台以3分钟每次增加速度与跑台坡度,当受试者感觉呼吸困难,难以维持时可以结束实验,根据传感器和气体代谢分析仪所得数据,推算出受试者最大负荷强度。 EC:运动能力,在增强耐力的康复训练时,应达到并保持的运动强度,MET表示,据FC的百分数计算; Fc:机体尽力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MET值,FC是确定运动强度的依据。GXT:测试最大心率和FC的实验。

脑脊液检查成分分析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穿刺后测得的脑脊液压力,侧卧位成人为0.78-1.96kPa(80-200mm水柱),婴儿有为儿童为0.39-0.98kPa(40-100mm水柱),新生儿为0.098-0.14kPa(10—14mm水柱)。观测初压时应注意脑脊液液面有无呼吸性搏动(随呼吸产生0.098-0.197kPa(10-20mm水柱的液面搏动)和脉搏性搏动(随脉搏产生0.02-0.039kPa(2-4mm水柱的液面搏动)。前者消失时,提示椎管内有梗阻或有枕大孔疝,均宜小心。 (1)颈静脉压迫试验(Queckenstedt试验) 用手压迫双侧颈静脉,使颅内静脉系统充血而致颅内压力增高,增高了的压力传达到连接于腰椎穿刺针的压力玻管上,可引起液面的明显升高,放松压迫后液面迅速下降。当椎管有梗阻时,压迫后液面上升下降缓慢甚或不能。精确测定时,使用血压计气袋缠于颈部,分别充气至2.7-5.3-8kPa(20-40-60mm汞柱),压迫30秒后放松30秒,其间每5秒记录一次压力,并绘制成图。有颅内压力增高或疑有颅内肿物,出血者忌行。 结果判断: 无梗阻时脑脊液压力应在颈部加压后15秒左右迅速升至最高点,去压后15秒左右又能迅速降至初压水平;或加压至8kPa(60毫米汞柱)时可升高至4.9kPa(500mm水柱)以上。部分梗阻时压力上升、下降均缓慢,或上升后不能下降至初压水平;完全梗阻时,则在颈部加压后,测压管脑脊液压力不升或上升极少。 (2)压腹试验(Stookey试验) 以拳头用力压迫病员上腹部或令其屏气,使下腔静脉及下胸段以下硬脊膜外静脉充血,引起上述水平以下脑脊液压力的迅速上升,可了解下胸段及腰骶部的脊髓蛛网膜下腔以及腰穿针和测压管有无梗阻。正常时压力升高约为初压的两倍,压迫停止后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若压力上升缓慢或不升谓之阳性,说明下胸段以下蛛网膜下腔梗阻。腰穿针和测压管不通畅亦可呈阳性,须予注意。 (3)双针联合穿刺试验:在疑有椎管内梗阻的上下部位如腰椎2-3与腰5骶1两处同时进行穿刺,借梗阻平面上下两处脑脊液压力在颈静脉压迫试验中所显示的差别。可以粗测腰椎2-5之间有无梗阻。 (4)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Tobey-Ayer试验):压迫一侧颈静脉引起脑脊液压力上升,但压迫另侧颈静脉时压力无变化,称单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提示该侧侧窦或颈内静脉有梗阻,如血栓形成等。 终压 放出脑脊液后所测得的压力,当低于原初压的1/2时常为异常。正常人放液2-3毫升后的脑压降低一般不超过0.098-0.197kPa(10-20mm水柱)或保持不变。若放液3-5ml后压力下降大于0.5kPa(50mm水柱),应考虑椎管内或枕骨大孔处已有不同程度的梗阻的部位愈低,这种现象愈明显;完全性梗阻时,终压有时可下降到零。若放出数亳升脑脊液后,脑压下降很少或很快恢复到初压水平,则提示有交通性脑积水或颅内压增高。 编辑本段外观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新生儿脑脊液(因含有胆红素)、陈旧出血或蛋白含量过高时,脑脊液可呈黄色。新出血时进则呈红色或血性,须和穿刺误伤引起的出血鉴别,前者脑脊液血染浓度前后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黄色或淡黄色,潜血试验阳性,红细胞形态边缘皱缩或破裂,而创伤性出血则反之。细菌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可呈乳白色或绿色混浊,垂直静置后可出现薄膜样沉淀物,如结核性脑膜炎有由液面倒悬至试管底部的漏斗样蛛网状薄膜等,在薄膜样沉淀物中寻得细菌的阳性率一般较高。 编辑本段细胞学检查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范化

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规 范化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 一、定义 运动心电图是指在一定运动负荷下的心电图,常用于冠心病及其他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心电图运动试验指通过运动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负荷达到一定量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供血不能相应增加,从而诱发静息状态下未表现出来的缺血性心电图,通过分析和测定心电图相关参数,从而对受试者心脏功能状态和心肌缺血作出判断。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运动负荷试验方法。通过自动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至受试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分析运动前、中、后的心电图变化以判断结果。 二、适应症 1.冠心病辅助诊断,包括隐匿性冠心病的检测。 2.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 3.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 4.对心脏负荷能力及心功能的评估。 5.冠心病药物及特殊治疗技术的有效判断。 6.早期发现隐匿性运动心律失常。 7.早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病。

8.指导相关心脏病患者的康复锻炼。 三、禁忌症 (一)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治疗未控制的不稳定心绞痛 3.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4.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5.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衰 6.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二)相对禁忌证 1.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电解质异常 4.严重的高血压(SBP>200mmHg或DBP>110mmH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