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解读

2008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解读

2008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解读

解读 2008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

根据《考试说明》,考试的内容、试卷结构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考试说明》明确表述了必考部分、选考部分和时事政治的内容比例;规定了各类题型及比例——单项选择题(占55%、33小题)、简析题(占30%、3小题)、探究题(占15%、1小题);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改为100分钟。复习中,老师和学生应把握考纲对具体知识点的考试要求(能级要求可细分为:了解、理解、说明、运用、树立、坚持等),学会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领会党的大政方针,如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等。

精美文档 1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6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解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文科)》,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 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见下面的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件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己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l.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 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直击五大核心素养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直击五大核心素养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课程和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突破,探究规律,升华认识直击高考。学% 素养一唯物史观——核心理论 高考考查立足点 一、唯物史观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 二、唯物史观备考指要提升素养 1.活学巧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活学巧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活学巧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素养二时空观念——核心思维 高考考查支撑点 一、时空观念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史实 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 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 二、时空观念备考指要提升素养 1.时空观念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题不有 2.时空观念的阶段性:时序空间,不同特征

3.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 4.时空观念的多样性:直接呈现,隐性暗示 素养三史料实证——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 一、史料实证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2.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问题理解能力 3.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观点论证能力 二、史料实证备考指要提升素养 1.学习历史的方法:史料的可靠性 2.探究历史的途径:论据的充分性 3.感知历史的体验:结论的完整性 素养四历史解释——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 一、历史解释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1.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客观评判能力 2.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3.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思维创新能力 二、历史解释备考指要提升素养 1.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掌握史实 2.还原情境:推理判断,说明现象 3.反思结论:转换思维,评论观点 素养五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 一、家国情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

最新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2014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 I. 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中的2个或3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为300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共140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二)历史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始皇 (3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太宗 王安石变法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 (1)古代中国的农业 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完善 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3)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数学 天文学 农学 医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书画与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 中国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f815226167.html,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 解读及调考试题的导向

2013年孝感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及调考试题的导向 一、命题有变,但不变的是命题的根本原则 1.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要依据考试性质而定 根据教育部教基[2005]2号文件: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教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的主要环节,考试是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考试,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有地方称为合理分流)。根据中考历史这种以水平性考试为主又带有一定选拔性考试的特点,确定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科学实施的问题。 2.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发展性的思想,也是一个长远的目标。即有利于引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开展,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 (2)有利于为高中选拔合格的新生。为此试卷应保持可靠的信度,适当的难度,必要的区分度和效度。(此“四度”为考试分析中最主要的指示)。今年我市参加高三“三统”的人数文科为11926,理科为21334,文科生超过了理科生一半。文科生应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①试题难度:指试题或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难度系数是用正答率或平均得分率来表示。影响试题难度的因素有题目内容的要求不同,题目信息量的多少,题目结构的繁简程度,题目的变化程度。 试卷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的性质和目的。作为主要是水平性考试的历史中考试

201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解读——听力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中有关听力的要求: 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解读】 《考试大纲》听力测试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具备: 1. 了解事实与细节(如时间、地点、数据等)的能力; 2. 揭示对话或独白的主要意义的能力; 3. 明确说话人的语气与意图的能力; 4. 辨认人物的角色和关系的能力; 5. 分析人物的态度和感受的能力; 6. 简单地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的能力。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题型、题材、考查点及应试技巧 一、试题的题型特点 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共5小题,第二节共15小题。考生将听到5段简短的对话(一般为一问一答的形式)和5段较长的对话或独白,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一节的5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的能力;第二节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对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作出简单的推理判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 二、试题的题材特点 高考的听力材料多样化,其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人物和科普常识等方面。常见的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有:就餐、问候、邀请、约会、购物、通知、问路、打电话、旅游、住宿、谈论天气、询问时间、寻求/提供帮助、安排、病痛、看法、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等。

三、高考听力考查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一) 时间数字题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读音辨认时间、数字的能力以及了解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的能力。对话中出现的数字有可能是价格、日期、时间、数量、年龄、门牌号等。 常见设问方式:What time is it now?/When will the train leave?/What’s the price of…?/How long…?/ How much does…cost? /How many…?等。 解题的关键是听清并记录对话中的数字与相关运算信息。具体步骤是在听到数字后立即将其记下或在选项中找到,并在旁边记录相关信息;熟知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提问快速运用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二)对话场景题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有关地点的信息,要求考生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有些地点是对话中直接提到的, 有些是需要根据对话的内容来判断的, 还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常见对话场景:学校 ..)、机. ..(诊所 ..(教室 ..)、医院 场.、车站 ..、警察局 ...等。 ...、书店 ..、邮局 ..、餐馆 ..、商店 ..、图书馆 常见设问方式: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Where does the man(woman) work?/Where is the man going?等。 1. 仔细辨认对话中的相关词。

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 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地理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 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 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变化及复习建议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的变化 及复习建议 2009年12月15日,陕西省出台了2010年中考工作方案,2010年全省统一的初中毕业 学业考试时间与去年相比推迟近一个星期,为6月26日至27日。考试科目仍为7科5卷。各科目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未变。语文为一卷制,其他科目为两卷制,英语听力考试成绩计入英语学科的总分。继续实施体育与健康考试,继续开展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加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核。优质高中招生计划向薄弱初中分配比例应达到20%以上。 2010年初中历史中考在整体把握上要与去年持平,考试的性质、范围、命题原则、能 力要求、试卷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故而在复习时多去研究2009年的正、副题,这样才能从 宏观上把握中考。 一、2010年初中历史学业《考试说明》的一些变化 1.考点表现形式方面 以板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 2.考试内容要点方面 删减了“以科举制度废除和京师大学堂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主要史实。”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的主要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史实,认识教育发 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知道凡尔登战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 来的巨大灾难。”“以印度等国为例,简述亚洲国家实现国家独立和走上民族振兴道路的概况。”等6个考点。 增加了“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这一内容。 3.题型方面 (1)选择题 出现材料型选择题(单选、否定、组合、材料型、2道主题式) 例如:“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 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最早 应出现在 A.戊戌变法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非选择题 进一步深化价值立意,增加思辨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非选择题的材料来源于课 外,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是超本不超标。 例如:(2009年·陕西省)21.(14分)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 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

高考历史试题-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最新

解读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8年江苏历史科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历史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基本沿续了近年来历史高考命题的导向,倡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牢固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注变化:1、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及要求"的表述与往年的考试纲相比,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内容直指学科能力要求,共分为4类: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的探讨问题。其具体要求说明共列举12种,考生要认真研究和领会。 2、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罗列上,打破了历史课程标准及教材模块的编排顺序。必考部分按照"古代部分"、"近代部分"、"现代部分"分成三大块,将必考内容的政治发展史、经济发展史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按专题打乱按历史时序重新排序。三大块所列专题分别为6个、8个、12个,沿袭了历史学科"薄古厚今"的命题趋势,其中政治发展史专题10个、经济发展史专题8个、思想文化史专题8个,与往年比较,政治史比重有所弱化,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的比重有所提高。选考部分是直接罗列要考查的5-6个专题的名称,而无具体考点的表述文字。值得注意的是,选考部分删除了选修教材中的不少专题内容,复习时应对照复习。 3、考试形式部分,与往年的旧高考相比,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考试时间由原来的120分钟减为100分钟,试卷分数由原来的150分减少为120分。在试卷结构上首次出现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划分。必做题约占80%,选做题约占20%。2018年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历史的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说明不再对考点的分布不再在历史时序上作分数比例上的分解要求。 备考建议:1、考试范围符合《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必考内容为历史三个必修模块,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为减轻考生的复习负担,考试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保留下来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属于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考生们拿到考试说明后应严格按照说明上的内容逐点复习。 2、从所附典型例题示例中,题型仍保持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在非选择题部分,提供"新材料、新情景"的材料解折题和材料问答题为主要题型。要引起重视的是,出现了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论证和探讨历史观点的主观题题型,再次反映了18年历史高考对学科能力考查的要求,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

2019年安徽高考说明解读——英语:中等题是复习主流

2019年安徽高考说明解读——英语:中等题 是复习主流 “英语”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在对试卷难易度比例的描述中,同样以中等题为主。◆变化分析今年我省考试说明和XX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考试说明仍将依据新课程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不依据某一版本教材。不同的是,在“附录一”中提供了典型试题分析,并提示难度系数,主要是帮助考生进一步了解和全方位地感受高考,避免复习迎考中的盲目性,有助于减小学生应对高考的压力和恐惧感。考试性质中明确规定:“高考应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语句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考试也会体现它的工具性,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不应只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重视运用语言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方面和去年保持一致,体现了我省高考稳定性原则。去年考生和教师群体对英语高考试卷反映较好,比较适合本地实际。因此,对试卷难易度比例的描述中,同样以中等题为主,根据难度系数提示可以看出“中等题”难度通常在0.50~0.60之间。◆复习提示 1.听力在试卷开始部分,以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材料为主,难度控制在0.65左右,区分度不会太大,体现了近几年来提倡的考试的人文化趋势。 2.单项选择是语言基础知识的基本载体,通过语境考查语法、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通常控制在0.40~0.45左右。 3.众所周知,完形填空对中国考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也是大多数考生考场上投入时间最多的题目,因此,不论从短文还是题目设置都不会太难,难度通常控制在0.65左右。该题型特点:(1)材料生活化——通过小事讲大理;(2)科学、合理设置题目——在没有完成填空的情况下能基本读懂短文主旨大意;(3)以实词为主——突出语篇和语境的作用。 4.“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因为阅读是我国考生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题型是高考试卷区分度的主题体现区域。为了保证区分度和试卷的整体难度,本题型总体难度控制在0.45左右。根据XX年高考试卷和考试说明,高考阅读材料有如下特点:(1)内容的生活化;(2)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3)语言的真实性和

2017年广西中考考试说明之历史

2017年广西中考考试说明之历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该考试具有两考合一的功能,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可以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历史学科考试结合北部湾四市同城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史实的能力。 三、命题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依据。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要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既要注重对学生基本历史常识、历史文化素养的考查(如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要注重对学生应用历史基本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科主体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体现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三)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要准确无误,主观性试题与客观性试题比例合理,难易程度得当;要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四)发展性原则。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适应高中阶段学习或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五)时代性原则。反映历史学科具有过去与现在紧密连接的特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六)人文性原则。体现历史人文学科的特点;试卷设计在体现严谨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图文并茂,语言富有亲和力。 四、考试范围

2017年高考新考试大纲新课标历史讲解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历史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讨论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 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过的殖民扩张

最新2020高考英语大纲

最新2020高考英语大纲 2020高考英语大纲 新用法 1.试题所选文章语言地道、特点鲜明,突出对词类的活用。如,age常用作名词,表示"年龄",全国卷Ⅰ七选五考查其动词用法,表示"使显老,使变老"。 2.不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理解的超纲名词不再给出注释,考纲词汇的派生词也有增多的趋势。如:demanding苛求的,要求高的;commercialize商业化;等等。 3.出现大量的地道短语和句式。如whispersupport(全国Ⅰ卷),off the hook for(全国Ⅱ卷)。 新设计

1.阅读理解第一节中设问方式变化:以往多为完整问句形式,2019年全国Ⅰ卷中阅读理解B篇第26题采用不完整题干形式,该篇中有3道题对不同段落进行设题。 2.阅读理解第二节(七选五)中选项设置形式变化:以往有半句式命题形式,2019年全国三套卷中都是整句的设题模式。 3.语用第一节(完形填空)中语篇文体变化:2019年全国Ⅰ卷和Ⅲ卷完形填空的体裁改变了多年来以记叙文为主的考查形式,全国Ⅰ卷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全国Ⅲ卷采用了说明文。 4.语用第二节(语法填空)考点命制变化:考纲中的语法项目表并不包含同位语,而2019年全国Ⅰ卷考查了同位语从句的连接词that。 新导向 1.倡导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意识。全国三套卷选用了多篇有关身心健康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文章。 2.美育悄然渗透,重视审美情趣。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3.倡导职业规划,培养劳动意识。选取的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提倡职业规划,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河北中考历史考试说明新版

2018年河北历史考试说明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经济和社会生活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中国现代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3)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2) 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高考命题组:2020和2019高考英语命题区别解读

高考命题组:2020和2019高考英语命题区别解读 一、对2019年高考英语解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英语命题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落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严格控制试卷难度,在为高校选拔人才服务的同时引导中学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 1.立足全面发展育人,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 2019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的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全面考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在巩固德育、坚守智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健康意识、审美情趣和劳动精神的考查。 在关注体育锻炼方面,比如:全国Ⅰ卷阅读理解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呼吸新鲜空气和接近大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全国Ⅰ卷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如何通过一次小“意外”而喜欢上足球运动。 这些语篇及所设置的相关试题在考查阅读理解或英语语言综合运 用能力的同时,体现了关注体育锻炼、倡导健康意识的理念。

今年的高考英语试题将美育知识融入其中,比如:全国Ⅰ卷书面表达题目设置了考生得知伦敦的美术馆要举办中国画展览,给美术馆写信申请做志愿者的情境;全国Ⅲ卷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以国外视角报道中国文化及中国美学对国际时尚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对国际时尚和设计发展的引领作用。 这些语篇通过在试题情境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育知识,引导考生关注和提高审美情趣。 英语试题如何宣传劳动精神?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全国Ⅰ卷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介绍了4则面向学生的暑期工作公告;全国Ⅱ卷短文改错语篇介绍作者希望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喜欢的原因;这些语篇以积极工作为切入点,宣传劳动精神,引导考生培养劳动意识。 2.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总体要求,重视学科素养养成 “2020年高考英语试题以英语学科听说读写四项关键能力为重心,突出交际、思辨和学习的学科素养导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通过选择难 度合适且与考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语篇,将思维品质培养、和谐的人际交往以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 念融入到语言能力考查中。 在思维品质培养方面,比如:全国Ⅰ卷阅读理解部分一个语篇讲述一位小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演讲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的教学实践;全国Ⅱ卷阅读理解部

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doc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一) 考纲解读 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近年来没有本质差异和变化,2016年地理学科依然比较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建议 1.熟悉考纲,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考生应根据考纲内容,首先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其次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2.专题复习,注重例题,掌握分析方法。考生应根据教材内容,区分专题,查漏补缺,学会从地理学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二) 考纲解读 近年来地理高考大纲没有本质的差异和变化。可以理解为高考的主导方向就是力求稳定。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即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建议

1.了解考纲,把握复习方向。考纲规定了高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是确定高考命题范围、难度的基本依据。 2.梳理教材,构建知识体系。一轮复习阶段要全面梳理高考考查要求的内容和知识点,熟悉教材;二轮复习阶段要侧重于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构建知识体系。 3.专题复习,进行归类整合。整合教材内容,同类知识集中归类复习,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复习效果。 4.重视典例,掌握分析方法。通过教材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了解、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也是新课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这方面的能力。 5.联系区域,学会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的复习要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相结合。 6.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地图(包括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识记、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时要结合、运用相应的地图。 2016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三) 一、考纲解读 (一)大纲要求:1、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2、联系区域,以图为纲,提高学科能力。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 (二)与2015年考纲对比 1、从考试性质看,无任何变化。

201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词汇3500词(必背)

201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词汇3500词(必背) A …… ? a (an) [?,e?(?n,?n)] art. 一(个,件……) abandon [??b?nd?n] v.抛弃,舍弃,放弃 ability [??b?l?t?] n. 能力;才能 able [?e?b(?)l] a. 能够;有能力的 abnormal [?b?n??m(?)l] a. 反常的,不正常的 aboard [??b??d] prep. 上(船,飞机,火车,汽车等) abolish [??b?l??] v. 废除,废止;取消 abortion [??b???(?)n] n. 流产,堕胎 about [??ba?t] ad. 大约;到处;四处 prep. 关于;在各处;四处 above [??b?v] prep. 在……上面 a. 上面的 ad. 在……之上 abroad [??br??d] ad. 到(在)国外 abrupt [??br?pt] a. 突然的,意外的,粗鲁的 absence [??bs?ns] n. 不在,缺席 absent [??bs?nt] a. 缺席的,不在的 absolute [??bs?lu?t] a. 完全的,绝对的 absorb [?b?s??b] v. 吸收;吸引,使全神贯注 abstract [??bstr?kt] a.抽象的 n.摘要,提要 absurd [?b?s??d] a.荒谬的,怪诞不经的 abundant [??b?nd?nt] a.丰盛的,充裕的 abuse [??bju?z] v.(酗酒)滥用,虐待,谩骂 academic [??k??dem?k] a. 学术的,学院的 n.大学生,大学教师 academy [??k?d?m?] n.学院,学会 accelerate [?k?sel?re?t] v.(使)加速,加快 accent [??ks?nt] n. 口音,音调 accept [?k?sept] vt. 接受 access [??kses] n. 通道,入口;接近/进入的机会 v.接近;使用 accessible [?k?ses?bl] a. 易接近的;可得到的;可理解的 accident [??ks?d?nt] n. 事故;意外的事 accommodation [??k?m??de??(?)n] n.住宿,膳宿 accompany [??k?mp?n?] v. 陪同,陪伴,伴奏 accomplish [??k?mpl??] v. 完成 according to [??k??d?? t?] ad. 按照,根据 account [??ka?nt] n. 账目;描述 accountant [??ka?nt?nt] n. 会计,会计师 accumulate [??kju?mj?le?t] v. 积累,积聚 accuracy [??kj?r?s?] n. 准确,精确 accurate [??kj?r?t] a.正确的,精确的 accuse [??kju?z] v. 控告;谴责 accustomed [??k?st?md] a. 习惯于,惯常的 ache [e?k] v.& n. 痛,疼痛 achieve [??t?i?v] v. 达到,取得 achievement [??t?i?vm?nt] n. 成就,成绩,功绩 acid [??s?d] a. 酸的 acknowledge [?k?n?l?d?] v. 承认 acquaintance [??kwe?nt?ns] n.相识,熟人 acquire [??kwa??(r)] v. 获得,得到 acquisition [??kw??z???n] n. 获得,得到 acre [?e?k?(r)] n. 英亩 across [??kr?s] prep. 横过,穿过 act [?kt] n. 行为;法令,条例 v. (戏)表演,扮演(角色),演出(戏);行动,做事action [??k?(?)n] n. 行动 active [??kt?v] a. 积极的,主动的 activity [?k?t?v?t?] n. 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