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8第八章第三节成本法的基本公式及第四节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2013新版)

38第八章第三节成本法的基本公式及第四节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2013新版)

38第八章第三节成本法的基本公式及第四节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2013新版)
38第八章第三节成本法的基本公式及第四节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2013新版)

第三节成本法的基本公式

一、成本法最基本的公式

把房地产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成本法估价的基本的公式为:

房地产价值=房地产重新购建价格-房地产折旧

例如,求取某旧房的价值,通过比较法得到同类新房的价值(即房地产重新购建价格,通常称为单价),然后减去旧房的土地使用期限缩短、建筑物陈旧等造成的价值减损(即房地产折旧)。但如前所述,这种成本法本质上是比较法。(史记:既然是比较法就不能作为成本法的公式了吧)

把房地产分解为土地和建筑物两个组成部分采用成本法估价的基本公式为:上述公式可以根据以下两类估价对象而具体化:

房地产价值=土地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折旧

把土地当作“原材料”模拟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采用成本法估价的基本公式为:房地产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建筑物折旧

上述公式可根据以下两类估价对象而具体化:①新开发的房地产;②旧的房地产。

二、适用于新开发的房地产的基本公式

新开发的房地产可以分为新开发的房地、新开发的土地和新建成的建筑物三种情况。在实际运用成本法评估新开发的房地产价值时,一般是模拟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在本章第二节房地产价格构成的基础上,根据估价对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价值测算。

(一)适用于新开发的房地的基本公式

在新开发的房地(如新建的商品房)的情况下,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

新开发的房地价值=土地取得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开发利润

史家解读:新开发的房地价值=新开发房地产重新购建价格。

具体是根据本章第二节的房地产价格构成,先分别求取各个构成部分,然后将它们相加。其中,土地是从熟地开始还是从生地、毛地开始,要根据估价对象所在地相似的房地产开发在价值时点时取得土地的情况来考虑。

(二)适用于新开发的土地的基本公式

新开发的土地包括征收集体土地并进行“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场地平整后的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并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场地平整后的土地,填海造地,开山造地等,在这些情况下,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

上述适用于新开发的土地基本公式,在具体情况下还会有具体形式,其中成片开发完成后的某宗熟地,如新开发区中某宗土地的估价公式如下:

新开发区某宗土地的单价=(开发区用地取得总成本+土地开发总成本+总管理费用+总销售费用+总投资利息+总销售税费+总开发利润)÷(开发区用地总面积×开发完成后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区位、用途等因素调整系数

上式中

实际测算时通常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计算开发区全部土地的平均价格。②计算开发区可转让土地的平均价格。这是将第一步测算出的平均价格除以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③测算开发区某宗土地的价格。这是将第二步测算出的平均价格,根据宗地的区位、用途、使用期限、容积率等做适当的增减价调整。

新开发区土地的分宗估价,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新开发区在初期,房地产市场一般还未形成,土地收益也还没有。

[例8-1]某成片荒地面积2k㎡,取得该荒地的代价为1.2亿元,将其开发成“五通一平”熟地的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为2.5亿元,建设期为3年,贷款年利率为8%,销售费用、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分别为可转让熟地价格的2%、5.5%和10%,开发完成后可转让土地面积的比率为60%。请求取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的平均单价(假设开发成本和管理费用在建设期内均匀投入,开发完成时即开始销售,销售费用在开发完成时投入)。

[解]求取该荒地开发完成后可转让熟地平均单价的过程如下:

史家解读:

1.据题意,利润率10%是指销售利润率。

2.销售费用在开发完成时一次投入,这样销售费用就不必参与投资利息的计算。

(三)适用于新建成的建筑物的基本公式

新建成的建筑物价值为建筑物建设成本及与该建设成本相应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不包含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以及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相应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

因此,测算新建成的建筑物价值的基本公式为:

史家解读:公式中新建成的建筑物价值=新建成的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

新开发的房地产虽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折旧,但应根据其选址是否适当、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工程施工质量优劣以及该类房地产的市场供求状况等,考虑其可能的减值因素和增值因素,予以适当的减价或增价调整。

三、适用于旧的房地产的基本公式

成本法的典型估价对象是旧的房地产。旧的房地产可分为旧的房地和旧的建筑物两种情况。

(一)适用于旧的房地的基本公式

在旧的房地的情况下,成本法的基本公式为:

旧的房地价格=房地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折旧

或者

旧的房地价值=土地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折旧

上述两个公式分别对应的是求取房地重新购建价格的第一个路径和第二个路径,具体见本章第四节中的房地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思路。

(二)适用于旧的建筑物的基本公式

旧的建筑物价值=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建筑物折旧

第四节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

一、重新购建价格的内涵(重要考点)

重新购建价格也称为重新购建成本,是指假设在价值时点重新取得全新状况的估价对象的必要支出,或者重新开发全新状况的估价对象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其中,重新取得可简单地理解为重新购买,重新开发可简单地理解为重新生产。把握重新购建价格的含义需要注意下列3点:

(1)重新购建价格是价值时点的重新购建价格。例如,在重新开发的情况下,重新购建价格是在价值时点的国家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按照价值时点的房地产价格构成来测算的价格。但应注意的是,价值时点并非总是现在,也可能为过去或未来。此点已在本书第五章第四节“价值时点原则”中作过说明。

(2)重新购建价格是客观的重新购建价格。具体地说,重新取得的必要支出或重新开发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不是个别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支出和实际利润,而是必须付出的成本、费用、税金和应当获得的利润,并且为相似的房地产开发活动的平均水平,即为客观成本而非实际成本。如果实际支出超出了平均水平,则超出的部分不仅不能构成价格,而且是一种浪费;反之,实际支出低于平均水平的部分,不会降低价格,只会形成个别单位或个人的超额利润。

(3)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是全新状况的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土地的重新购建价格是价值时点状况的土地的重新购建价格。因此,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中未扣除

建筑物折旧,而土地的减价和增价因素一般已考虑在土地的重新购建价格中。例如,估价对象中的土地是10年前取得的商业用途法定最高年限40年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求取其重新购建价格,不是求取目前40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而是求取目前剩余30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再如,如果该土地目前的交通条件比其10年前有了很大改善,求取其重新购建价格,不是求取其在10年前交通条件下的价格,而是求取其在目前交通条件下的价格。

二、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思路

(一)房地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思路

求取房地重新购建价格有两大路径:一是不将该房地分解为土地和建筑物两个组成部分,而是模拟现实中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在本章第二节房地产价格构成的基础上,采用成本法求取。这种求取重新购建价格的路径,称为“房地合估”路径;二是将该房地分解为土地和建筑物两个组成部分,先求取土地重新购建价格,再求取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然后将两者相加。这种求取重新购建价格的路径,称为“房地分估”路径。

实际估价中,应根据估价对象在价值时点的普遍开发建设方式,选用求取重新购建价格的路径。适用“房地合估”求取的,应采用“房地合估”求取。(史记:首选“房地合估”路径)第二种路径主要适用于土地市场上以能直接在其上进行房屋建设的小块熟地交易为主的情况,或者有关成本、费用、税金和利润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较容易在土地和建筑物之间进行分配的情况。

(二)土地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思路

求取土地重新购建价格,通常是假设该土地上没有建筑物,除此之外的状况均维持不变,然后采用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等方法求取该土地的重新购置价格。这种求取思路特别适用于城市建成区内难以求取重新开发成本的土地。求取土地重新购建价格,也可以采用成本法求取其重新开发成本,即在价值时点重新开发土地的必要支出和应得利润。因此,土地重新购建价格可进一步分为重新购置价格和重新开发成本。在求取旧的房地特别是其中建筑物破旧的土地重新购建价格时应注意,有时需要考虑土地上已有的旧建筑物导致的土地价值减损,即此时空地的价值大于有旧建筑物的土地价值,甚至大于有旧建筑物的房地价值。

史家解读:

1.城市建成区内一块空地不适用于用成本法求取其土地重新开发成本,简单说,就是不适用于成本法估价。

2.城市建成区内一块空地适用于比较法、基准地价修正法求得其土地重新购置价格(即在价值时点的空地市场价格)。

3.城市建成区内一块空地不适用土地剩余技术估价,因为土地剩余技术不适用于单纯的土地或单纯的建筑物,它只适用于房地合一的估价对象,参见教材262页。

4.附有破旧建筑物的土地估价,适用于用土地剩余技术估价(教材262页),用成本法和比较法估价均不合适。

(三)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思路

求取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是假设该建筑物占用的土地已经取得,并且该土地为没有该建筑物的空地,但除了没有该建筑物之外,其他状况均维持不变,然后在该土地上建造与该建筑物相同或者具有同等效用的全新建筑物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也可以设想将该全新建筑物发包给建筑承包商(建筑施工企业)建造,由建筑承包商将能直接使用的全新建筑物移交给发包人,这种情况下发包人应支付给建筑承包商的全部费用(即建设工程价款或工程承发包价格),再加上发包人的其他必要支出(如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等)及发包人的应得利润。

三、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方式

按照建筑物重新建造方式的不同,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分为重建价格和重置价格。这两种重新购建价格也可以说是两种重新购建价格基准,分别称为重建价格基准和重置价格基准。

重建价格也称为重建成本(reproductioncost)、重建价值,是指采用与估价对象建筑物相同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及建筑技术和工艺等,在价值时点的国家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建筑物相同的全新建筑物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这种重新建造方式可形象地理解为“复制”。因此,进一步地说,重建价格是在原址,按照原有规格和建筑形式,使用与原有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相同的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采用原有建筑技术和工艺等,在价值时点的国家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重新建造与原有建筑物相同的全新建筑物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

重置价格也称为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重置价值,是指采用价值时点的建

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建筑设备及建筑技术和工艺等,在价值时点的国家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建筑物具有同等效用的全新建筑物的必要支出及应得利润。

重建价格与重置价格通常不同。一般的建筑物适用重置价格,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适用重建价格。但因年代久远、已缺乏与旧建筑物相同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或因建筑技术、工艺和标准改变等,使“复制”有困难的建筑物,一般只好使用重置价格,或者尽量做到“形似”。

重置价格的出现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替代原理”的体现。由于技术进步,使原有的许多材料、设备、结构、技术、工艺等都已过时落后或者成本过高,而采用新的材料、设备、结构、技术、工艺等,不仅功能更加完善,而且成本会降低,因此重置价格通常低于重建价格。

四、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的求取方法(史记:例8-2、8-3是计算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的,但单位比较法等四种方法只是求取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可采用成本法、比较法求取,也可通过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公布的房屋重置价格或房地产市场价格扣除其中可能包含的土地价格来求取。成本法求取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相当于成本法求取新建成的建筑物价值,公式为:

史家解读:此公式中的专业费用的说法不规范,相当于以下几项费用之和: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属于建筑物建设成本的部分)、其他工程费和开发期间税费。

其中,求取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有单位比较法(comparative-unit method)、分部分项法(unit-in-place method)、工料测量法(quantity survey method)和指数调整法(index method)。

(一)单位比较法

单位比较法是以估价对象建筑物为整体,选取与该类建筑物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密切

相关的某种计量单位(如单位建筑面积、单位体积、延长米等)作为比较单位,调查在价值时点的近期建成的相同或相似建筑物的这种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来求取估价对象建筑物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

单位比较法实质上是一种比较法。该方法中的有关处理包括:①把可比实例建筑物实际而可能是不正常的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修正为正常的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②把可比实例建筑物在其建造时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调整为在价值时点的建筑安装工程费;

③根据可比实例建筑物与估价对象建筑物在对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有影响的建筑规模、建筑设备、装饰装修等方面的差异,对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进行调整,即可得到估价对象建筑物的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单位比较法较为简单、实用,因此经常被采用,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单位比较法主要有单位面积法(square-foot method)和单位体积法(cubic-foot method)。

单位面积法是调查在价值时点的近期建成的相同或相似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建筑安装工程费,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来求取估价对象建筑物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同一类型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建筑安装工程费基本相同的建筑物,如住宅、办公楼等。

[例8-2]某幢房屋的建筑面积为300㎡,该类用途、建筑结构和档次的房屋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200元/㎡,专业费用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的8%,管理费用为建筑安装工程费与专业费用之和的3%,销售费用为重新购建价格的4%,建设期为6个月,所有费用可视为在建设期内均匀投入,年利率为6%,房地产开发成本利润率为15%,销售税费为重新购建价格的6%。请计算该房屋的重新购建价格。(史记:此题应说明销售费用均是在开发完成之前发生的)

[解]设该房屋单位建筑面积的重新购建价格为V B,计算如下:

(1)建筑安装工程费=1200(元/㎡)

(2)专业费用=1200×8%=96(元/㎡)

(3)管理费用=(1200+96)×3%=38.88(元/㎡)

(4)销售费用=V B×4%=0.04V B(元/㎡)

(5)投资利息=(1200+96+38.88+0.04V B)×[(1+6%)0.25-1]=19.59+0.0006V B(元/㎡)

(6)销售税费=V B×6%=0.06V B(元/㎡)

(7)开发利润=(1200+96+38.88+0.04V B+19.59+0.0006V B)×15%=203.17+0.0061V B(元/㎡)

(8)V B=l200+96+38.88+0.04V B+19.59+0.0006V B+0.06V B+203.17+0.0061V B

V B=1743.69(元/㎡)

重新购建总价=1743.69×300=52.31(万元)

单位体积法(cubic—foot method)与单位面积法相似,是调查、了解在价值时点的近期建成的类似建筑物的单位体积建筑安装工程费,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正、调整,再加上相应的专业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投资利息、销售税费和开发利润,来求取建筑物重新购建价格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同一类型的建筑物的单位体积建筑安装工程费基本相同的建筑物,如储油罐、地下油库等。

(二)分部分项法

分部分项法是先把估价对象建筑物分解为各个独立的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并测算每个独立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然后调查价值时点的各个独立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单位价格或成本,最后将各个独立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乘以相应的单位价格或成本后相加来求取估价对象建筑物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

在运用分部分项法测算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时,需要注意两点:①应结合各个构件或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使用计量单位,有的要用面积,有的要用体积,有的要用长度,有的要用容量(如千瓦、千伏安)。例如,基础工程的计量单位通常为体积,墙面抹灰工程的计量单位通常为面积,楼梯栏杆工程的计量单位通常为延长米。②既不要漏项也不要重复计算,以免造成测算不准。

[例8-3]估算某旧办公楼2009年6月30日的建筑物重置价格。房地产估价师经实地查勘、查阅有关图纸等资料,得知该办公楼共10层,总建筑面积为8247㎡,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调查到估算该重置价格所需要的有关数据如下:1.建筑安装工程费:

(1)土建工程直接费:

①基础工程:99.54元/㎡

②墙体工程:80.11元/㎡

③梁板柱工程:282.37元/㎡

④墙混凝土(电梯井壁、混凝土剪力墙)工程:73.65元/㎡

⑤楼梯混凝土工程:31.82元/㎡

⑥零星混凝土工程:25.32元/㎡

⑦屋面工程:20.42元/㎡

⑧脚手架工程:25.54元/㎡.

⑨室外配套工程:142.67元/㎡

小计:781.44元/㎡

(2)安装工程直接费:

①电梯工程:130.00元/㎡(其中:人工费9.00元/㎡)

②给排水工程:85.22元/㎡(其中:人工费12.32元/㎡)

③采暖通风工程:70.34元/㎡(其中:人工费9.83元/㎡)

④电气工程:112.65元/㎡(其中:人工费7.59元/㎡)

⑤消防工程:16.62元/㎡(其中:人工费2.58元/㎡)

⑥综合布线工程:30.45元/㎡(其中:人工费4.85元/㎡)

小计:445.28元/㎡(其中:人工费46.17元/㎡)

(3)装饰装修工程直接费:

①门窗工程:135.00元/㎡(一次性包死承包价)

②内部装饰工程:455.50元/㎡(其中:人工费45.16元/㎡)

③外墙玻璃幕等工程:311.00元/㎡(一次性包死承包价)

小计:901.50元/㎡(其中:人工费45.16元/㎡)

(4)土建工程综合费率为土建工程直接费的14.25%,安装工程综合费率为安装工程人工费的79.08%,装饰装修工程综合费率为装饰装修工程人工费的75.90%,税金为3.445%。

2.专业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的6%。

3.管理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与专业费用之和的3%。

4.销售费用:售价的3%。(史记:此题应说明销售费用均是在开发完成之前发生的)

5.投资利息:开发经营期为2年;费用第一年投入60%,第二年投入40%;年利率为5.76%。

6.销售税费:售价的5.53%。

7.开发利润:投资利润率为20%。

[解]设该旧办公楼的建筑物重置总价为V B,估算如下:

1.建筑安装工程费:

(1)土建工程费=[781.44×(1+14.25%)]×(1+3.445%)=923.55(元/㎡)

(2)安装工程费=(445.28+46.17×79.08%)×(1+3.445%)=498.39(元/㎡)

(3)装饰装修工程费=(901.50+45.16×75.90%)×(1+3.445%)=968.01(元/㎡)

(4)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费=923.55+498.39+968.01=2389.95(元/㎡)建筑安装工程费总额=2389.95×8247=l970.99(万元)

2.专业费用=1970.99×6%=118.26(万元)

3.管理费用=(1970.99+118.26)×3%=62.68(万元)

4.销售费用=V B×3%=0.03V B(万元)

以上1至4项费用之和=2151.93+0.03V B(万元)

5.投资利息=(2151.93+0.03V B)×[60%(1+5.76%)l.5+40%(1+5.76%)0.5-1]=137.59+0.0019V

B(万元)

6.销售税费=V B×5.53%=0.0553V B(万元)

7.开发利润=(2151.93+0.03V B)×20%=430.39+0.006V B(万元)

8.V B=2151.93十0.03V B+137.59十0.0019V B+0.0553V B+430.39+0.006V B V B=2999.46(万元)

建筑物重置单价=2999.46÷0.8247=3637.03(元/㎡)

(三)工料测量法

工料测量法是先把估价对象建筑物还原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并测算重新建造该建筑物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种类、数量及人工时数,然后调查价值时点的相应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单价及人工费标准,再将各种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建筑设备的数量及人工时数乘以相应的单价和人工费标准后相加来求取估价对象建筑物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

工料测量法的优点是详细、准确,缺点是比较费时、费力并需要其他专家(如建筑

师、造价工程师)帮助,它主要用于求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

采用工料测量法测算某幢砖木结构建筑物的重新购建价格的一个简化例子见表8-1。

(四)指数调整法

指数调整法也称为成本指数趋势法(cost index trending),是利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有关指数或变动率,将估价对象建筑物的历史建筑安装工程费调整到价值时点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来求取估价对象建筑物建筑安装工程费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检验其他方法的测算结果。

将历史建筑安装工程费调整到价值时点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具体方法,与比较法中市场状况调整的方法相同。

【2004、2008年试题】建筑物重置价格的求取方法有()等。

A.单位比较法

B.工料测量法

C.指数调整法

D.分部分项法

E.成新折扣法

答案:ABCD

史家解析:此题题干应改为“建筑物重置价格中的建安工程费的求取方法有()等”。

二手车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详解

二手车评估方法重置成本法详解 重置成本法是指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一辆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车辆所需的全部成本(即完全重置成本。简称重置全价),减去该被评估车辆的各种陈旧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车辆现时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一)基本计算公式: (1)被评估车辆的评估值=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被评估车辆的评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 重置成本是购买一辆全新的与被评估车辆相同的车辆所支付的最低金额。 重置成本有两种形式: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复原重置成本指用与被评估车辆相同的材料,制造标准、设计结构和技术条件等,以现时价格复原购置相同的全新车辆所需的全部成本。 更新重置成本指利用新型材料,新技术标准、新设计等,以现时价格购置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全新车辆所支付的全部成本。 在进行重置成本计算时,应选用更新重置成本。 如果不存在更新重置成本,则再考虑用复原重置成本。

影响车辆价值量变化的因素: (1)机动车辆的实体性贬值 实体性贬值也叫有形损耗,是指机动车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和化学原因而导致的车辆实体发生的价值损耗,即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损耗。 (2)机动车辆的功能性贬值 功能性贬值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的车辆贬值,即无形损耗。 (3)机动车辆的经济性贬值 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所造成的车辆贬值。 外部经济环境,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市场需求、通货膨胀、环境保护等。 外界因素对车辆价值的影响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车辆价值影响还相当大,所以在旧机动车的评估中不可忽视。 (二)重置成本法的估价计算 1、估价模型 模型1: 被评估车辆的评估值=更新重置成本-实体性贬值-功能

常用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5、多表相同位置求和 公式:b2 =SUM(Sheet1:Sheet19!B2) 说明:在表中间删除或添加表后,公式结果会自动更新。 6、按日期和产品求和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计算公式 等额本金: 本金还款和利息还款: 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式1 其中本金还款是真正偿还贷款的。每月还款之后,贷款的剩余本金就相应减少: 当月剩余本金=上月剩余本金-当月本金还款 直到最后一个月,全部本金偿还完毕。 利息还款是用来偿还剩余本金在本月所产生的利息的。每月还款中必须将本月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付清: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式2 其中月利率=年利率÷12。据传工商银行等某些银行在进行本金等额还款的计算方法中,月利率用了一个挺孙子的算法,这里暂且不提。 由上面利息偿还公式中可见,月利息是与上月剩余本金成正比的,由于在贷款初期,剩余本金较多,所以可见,贷款初期每月的利息较多,月还款额中偿还利息的份额较重。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剩余本金将逐渐减少,月还款的利息也相应减少,直到最后一个月,本金全部还清,利息付最后一次,下个月将既无本金又无利息,至此,全部贷款偿还完毕。 两种贷款的偿还原理就如上所述。上述两个公式是月还款的基本公式,其他公式都可由此导出。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两个公式推导一下两种还款方式的具体计算公式。 1.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较简单。顾名思义,这种方式下,每次还款的本金还款数是一样的。因此: 当月本金还款=总贷款数÷还款次数 当月利息=上月剩余本金×月利率 =总贷款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当月月还款额=当月本金还款+当月利息 =总贷款数×(1÷还款次数+(1-(还款月数-1)÷还款次数)×月利率) 总利息=所有利息之和 =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3+。。。+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 其中1+2+3+…+还款次数-1是一个等差数列,其和为(1+还款次数-1)×(还款次数-1)/2=还款次数×(还款次数-1)/2 :总利息=总贷款数×月利率×(还款次数+1)÷2 由于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本金还款额是固定的,而每月的利息是递减的,因此,等额本金还款每个月的还款额是不一样的。开始还得多,而后逐月递减。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 等额本金还款,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月的还款额是固定的。由于还款利息是逐月减少的,因此反过来说,每月还款中的本金还款额是逐月增加的。 首先,我们先进行一番设定: 设:总贷款额=A 还款次数=B 还款月利率=C 月还款额=X 当月本金还款=Yn(n=还款月数) 先说第一个月,当月本金为全部贷款额=A,因此: 第一个月的利息=A×C 第一个月的本金还款额 Y1=X-第一个月的利息

年均成本法

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不能计算完整现金流量,从而 不能计算净现值或其他指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但不限于固定资产 更新决策。 【知识点】更新项目现金流量估计及其决策方法 ――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 一、平均年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这种方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不能计算完整现金流量,从而不能计算净现值或其他 指标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决策,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下面以固定资产更新决策为例介绍其基本原理(为了与教材内容一致,暂不考虑所 得税问题)。 所谓更新决策是继续使用旧设备还是购置新设备的选择。 平均年成本法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方案,并且假定将 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 平均年成本=未来使用年限内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1. 教材中介绍了三种具体的方法,只需要掌握第一种方法即可。另外,教材例题 中没有考虑所得税,如果存在所得税,还应该考虑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2. 如果新旧设备使用年限相同,则不必计算平均年成本,只需计算总成本即可。 这种方法也可称为“总成本法”。 二、平均年成本法的应用(考虑所得税影响) 「【例9-3】某公司有一台设备,购于3年前,现在考虑是否需要更新。该公司所得税率为40%其他有关资料见表5-11。假设两台设备的生产能力相同,并且未来可使用年限相同。 表9-3 单位元

表9-4 单位:元 更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比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多3134.80元,因 此,继续使用旧设备较好。 【提示】本题中,新旧设备尚可使用年限相同,因此,比较现金流出总现值,如果尚可使用年限不同,则需要计算年均总成本,然后进行比较。 【总结】考虑所得税的固定资产更改决策现金流量确定要点 1.折旧与折旧抵税的计算

重置成本的估算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重置成本的估算一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1、重置核算法。是指按资产成本的构成,把以现行市价计算的全部购建支出按其计入成本的形式,将总成本区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来估算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直接成本是指直接可以构成资产成本支出的部分,间接成本是指为建造、购买资产而发生的管理费,总体设计制图等项支出。间接成本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计算。 (1)按人工成本比例法计算,计算公式为:间接成本=人工成本×成本分配率成本分配率=间接成本额/人工成本额×100% (2)单位价格法,计算公式为:间接成本=工作量(按工日或工时)×单位价格/工日或工时 (3)直接成本百分率法,计算公式为:间接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占直接成本百分率 2、物价指数法。这种方法是在资产历史成本基础上,通过现时物价指数确定其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 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资产评估时物价指数/资产购建时物价指数资产重置成本=资产历史成本×(1+物价变动指数) (1)物价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仅考虑了价格变动因素,因而确定的是复原重置成本;而重置核算法既考虑了价格因素,也考虑了生产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化因素,因而可以估算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 (2)物价指数法建立在不同时期的某一种或某类甚至全部资产的物价变动水平上;而重置核算法建立在现行价格水平与购建成本费用核算的基础上。一项科学技术进步较快的资产采用物价指数法估算的重置成本往往会偏高。物价指数法和重置核算法也有其相同点,都是建立在利用历史资料基础上。 3、功能价值法,也称生产能力比例法。这种方法是寻找一个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为参照物,计算其每一单位生产能力价格或参照物与被评估资产生产能力的比例,据以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计算公式为: 被评估资产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年产量/参照物年产量×参照物重置成本 前提条件和假设是资产的成本与其生产能力成线性关系,生产能力越大,成本越高,而且是成正比例变化。 4.规模经济效益指书法。由于规模经济效益作用的结果,资产生产能力和成本之间只成同方向变化,而不是等比例变化。计算公式为: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参照物资产的重置成本×(被评估资产的产量/参照物资产 x的产量) x 是一个经验数据,成为规模经济效益指数。 5、统计分析法 在用成本法对企业整体资产及某一项同类型资产进行评估时,为了简化评估业务,还可以采用统计分析法确定某类资产重置成本。 第一,在核实资产数量的基础上,把全部资产按照适当标准化分为若干类别。 第二,在各类资产中抽样选择适量具有代表性资产,估算其重置成本。 第三,依据分类抽样估算资产的重置成本额与帐面历史成本,计算出分类资产的调整系数。根据调整系数估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四)实体性贬值及其估算 实体性贬值的估算,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计算公式为:资产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1-成新率) 2.公式计算法。资产的实体性贬值=(重置成本-预计残值)/总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 (1)预计残值是指被评估资产在清理报废时净收回的金额。在资产评估中,通常只考虑数额较大的残值,如残值数额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总使用年限指的是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尚可使用年限之和。计算公式为: 总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名义已使用年限×资产利用率 名义已使用年限是指资产从购进使用到评估时的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是指资产在使用中实际损耗的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与名义已使用年限的差异,可以通过资产利用率来调整。资产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用率=截至评估日资产累计实际利用时间/截至评估日资产累计法定利用时间×100% (五)功能性贬值及估算 功能性贬值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的估算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被评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与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资产的年运营成本进行比较。 2、计算二者的差别,确定净超额运营成本。净超额运营成本是超额运营成本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3、估计被评估资产得剩余寿命。 4、以适当的折现率将被评估资产在剩余寿命内每年的超额运营成本折现,这些折现值之和就是被评估资产功能性损耗(贬值),计算公式为:被评估资产功能性贬值=∑(被评估资产年净超额运营成本×折现系数) 此外,功能性贬值的估算还可以通过超额投资成本的估算进行,计算公式为:功能性贬值=复原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 (六)经济性贬值及其估计:经济性贬值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造成资产的贬值。 (七)成新率及其估算成新率反映评估对象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成新率的估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2.使用年限法。计算公式为:成新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预计尚可使用年限)×100% 3.修复费用法。计算公式为:成新率=(1-修复费用/重置成本)×100% 4.折旧年限估算成新率是不正确的。 (1)折旧是由损耗决定的,但折旧并不就是损耗,折旧是高度政策化了的损耗。但不具有实际磨损意义上的个别性或特殊性。其一,折旧年限是一个平均年限,同一类型中的任何一项资产均适用;其二,它是在考虑损耗的同时,又考虑社会技术经济政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时甚至把它作为经济杠杆,体现对某类资产的鼓励或限制生产政策;其三,它是以同类型中各项资产运转条件均相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而评估中的成新率则是根据资产的具体运转状态、使用频率、工作环境等确定的,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特征。 (2)折旧年限的确定,以资产的维修是为了保证资产正常运转为前提的。资产的维修在保证资产正常运转的同时,具有更新的性质,可以增加资产的效用和功能,资产评估更注重资产运转的实际效能。但成新率确定不是资产运转中费用增减的反映,而是运转过程中更新、修理费用发生结果在资产性能、使用期限等方面结果的体现。只有为可修复性损耗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影响成新率变化才是应予考虑的。 (3)折旧年限的确定与评估中成新率确定的基础-----损耗本身具有差异性。确定折旧年限的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实体性贬值)和无形损耗;而评估中确定成新率的损耗,包括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其中,功能性贬值只是无形损耗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无形损耗的全部。经济性贬值则是资产外部原因引起的,为评估过程所特有。

Excel公式函数大全(超全)

Excel公式应用大全 1、ABS函数 函数名称:ABS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应用举例:如果在B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ABS(A2),则在A2单元格中无论输入正数(如100)还是负数(如-100),B2中均显示出正数(如100)。 特别提醒:如果number参数不是数值,而是一些字符(如A等),则B2中返回错误值“#VALUE!”。 2、AND函数 函数名称:AND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应用举例: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AND(A5>=60,B5>=60),确认。如果C5中返回TRU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都大于60,如果返回FALSE,说明A5和B5中的数值至少有一个小于60。 特别提醒:如果指定的逻辑条件参数中包含非逻辑值时,则函数返回错误值“#VALUE!”或“#NAME”。 3、AVERAGE函数 函数名称:AVERAGE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应用举例:在B8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AVERAGE(B7:D7,F7:H7,7,8),确认后,即可求出B7至D7区域、F7至H7区域中的数值和7、8的平均值。 特别提醒: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0”值单元格,则计算在内;如果引用区域中包含空白或字符单元格,则不计算在内。 4、COLUMN 函数 函数名称:COLUMN 主要功能: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使用格式:COLUMN(reference)

房贷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详细)

等额本息还款公式推导 设贷款总额为A,银行月利率为β,总期数为m(个月),月还款额设为X,则各个月所欠银行贷款为: 第一个月A 第二个月A(1+β)-X 第三个月(A(1+β)-X)(1+β)-X=A(1+β)2-X[1+(1+β)]第四个月((A(1+β)-X)(1+β)-X)(1+β)-X =A(1+β)3-X[1+(1+β)+(1+β)2] … 由此可得第n个月后所欠银行贷款为 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 [(1+β)n-1]/β 由于还款总期数为m,也即第m月刚好还完银行所有贷款,因此有 A(1+β)m –X[(1+β)m-1]/β=0 由此求得

X = Aβ(1+β)m /[(1+β)m-1] ======================================================= ===== ◆关于A(1+β)n –X[1+(1+β)+(1+β)2+…+(1+β)n-1]= A(1+β)n –X[(1+β)n-1]/β的推导用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1、(1+β)、(1+β)2、…、(1+β)n-1为等比数列 ◆关于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1)等比数列:An+1/An=q, n为自然数。 (2)通项公式:An=A1*q^(n-1); 推广式:An=Am·q^(n-m); (3)求和公式:Sn=nA1(q=1) Sn=[A1(1-q^n)]/(1-q) (4)性质: ①若m、n、p、q∈N,且m+n=p+q,则am·an=ap*aq; ②在等比数列中,依次每k项之和仍成等比数列. (5)“G是a、b的等比中项”“G^2=ab(G≠0)”. (6)在等比数列中,首项A1与公比q都不为零. ◆所以1+(1+β)+(1+β)2+…+(1+β)n-1 =[(1+β)n-1]/β 等额本金还款不同等额还款 问:等额本金还款是什么意思?与等额还款相比是否等额本金还款更省钱?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汽车评估之重置成本法

汽车评估之重置成本法 摘要:重置成本法在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中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指标的计算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为此,本文从重置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出发,探讨了有关指标的内涵,并提出了原则性的计算方法,为提高重置成本 法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计算依据。 关键词:重置成本旧机动车鉴定评估 应用重置成本法,一般要有四个前提条件: (一)购买者对拟行交易的评估对象,不改变原来用途。 (二)评估对象的实体特征、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效用必须与假设重置的全新资产具有可比性。 (三)评估对象必须是可以再生的,可以复制的,不能再生、复制的评估对象不能采用重置成本法。 (四)评估对象必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陈旧贬值性的资产,否则就不能运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根据重置成本法的特点,最适用的范围是没有收益、市场上又很难找到交易参照物的评估对象。例如:学校、医院、教堂、公路、桥梁、涵洞等。这类资产既无法运用收益现值法,又不能运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评估,唯有应用重置成本法才是可行的。 1 重置成本的估算方法 1.1重置成本的构成 更新重置成本=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购置全新的同种车型时直接可以构成车辆成本的支出部分。 它包括现行市场购置价格,加上运输费和办理入户手续时所交纳的各种税费,如车辆购置税、车船使用税、入户上牌费、保险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购置车辆时所花费的不能直接计入购置成本中的那部分成本。 如购置车辆发生的管理费、专项贷款发生的利息、洗车费、美容费、停车管理费等。 在实际的评估作业中,间接成本可忽略不计。

1.2重置成本的估算 直接询价 A.直接询价法:查询当地新车市场上,被评估车辆处于全新状态下的现行市场售价。 B.帐面成本调整法:对于那些无法从现行市场上寻找到重置成本的车型,如淘汰产品或是进口车辆,也可根据汽车市场的物价变动指数调整得到旧机动车的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帐面原始成本×(车辆鉴定估价日的物价指数/车辆购买日的物价指数) 重置成本=帐面原始成本×(1 + 车辆购买日到鉴定估价日的物价变动指数)1.3 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成新率是指被评估车辆新旧程度的比率。 旧机动车成新率是表示旧机动车的功能或使用价值占全新机动车的功能或使用价值的比率。它与有形损耗一起反映了同一车辆的两方面。 成新率和有形损耗率的关系是: 成新率=1-有形损耗率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1)使用年限法 (2)综合分析法 (3)行驶里程法 (4)部件鉴定法 (5)整车观测法 (6)综合成新率法 2 使用年限法 成新率=(规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规定使用年限×100% 车辆已使用年限是指从车辆登记日到评估基准日所经历的时间(进口车辆登记日为其出厂日)。 车辆规定使用年限是指《汽车报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计量的前提条件是车辆的正常使用条件和正常使用强度。在实际评估中,运用已使用年限指标时,应特别注意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而不是简单的日历天数。例

EXCEL表格函数公式大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及技巧搜集(常用的) 【身份证信息?提取】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日 =TEXT(MID(A1,7,6+(LEN(A1)=18)*2),"#-00-00")+0 =TEXT(MID(A1,7,6+(LEN(A1)=18)*2),"#-00-00")*1 =IF(A2<>"",TEXT((LEN(A2)=15)*19&MID(A2,7,6+(LEN(A2)=18)*2),"#-00-00")+0,) 显示格式均为yyyy-m-d。(最简单的公式,把单元格设置为日期格式) =IF(LEN(A2)=15,"19"&MID(A2,7,2)&"-"&MID(A2,9,2)&"-"&MID(A2,11,2),MID(A2,7,4)&"-"&MID(A2,11,2)&"-"&MID(A2,13,2)) 显示格式为yyyy-mm-dd。(如果要求为“1995/03/29”格式的话,将”-”换成”/”即可) =IF(D4="","",IF(LEN(D4)=15,TEXT(("19"&MID(D4,7,6)),"0000年00月00日 "),IF(LEN(D4)=18,TEXT(MID(D4,7,8),"0000年00月00日")))) 显示格式为yyyy年mm月dd日。(如果将公式中“0000年00月00日”改成“0000-00-00”,则显示格式为yyyy-mm-dd) =IF(LEN(A1:A2)=18,MID(A1:A2,7,8),"19"&MID(A1:A2,7,6)) 显示格式为yyyymmdd。 =TEXT((LEN(A1)=15)*19&MID(A1,7,6+(LEN(A1)=18)*2),"#-00-00")+0 =IF(LEN(A2)=18,MID(A2,7,4)&-MID(A2,11,2),19&MID(A2,7,2)&-MID(A2,9,2)) =MID(A1,7,4)&"年"&MID(A1,11,2)&"月"&MID(A1,13,2)&"日" =IF(A1<>"",TEXT((LEN(A1)=15)*19&MID(A1,7,6+(LEN(A1)=18)*2),"#-00-00")) 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性别 =IF(MOD(MID(A1,15,3),2),"男","女") (最简单公式) =IF(MOD(RIGHT(LEFT(A1,17)),2),"男","女") =IF(A2<>””,IF(MOD(RIGHT(LEFT(A2,17)),2),”男”,”女”),) =IF(VALUE(LEN(ROUND(RIGHT(A1,1)/2,2)))=1,"男","女") 从身份证号码中进行年龄判断 =IF(A3<>””,DATEDIF(TEXT((LEN(A3)=15*19&MID(A3,7,6+(LEN(A3)=18*2),”#-00-00”) ,TODAY(),”Y”),) =DATEDIF(A1,TODAY(),“Y”) (以上公式会判断是否已过生日而自动增减一岁) =YEAR(NOW())-MID(E2,IF(LEN(E2)=18,9,7),2)-1900 =YEAR(TODAY())-IF(LEN(A1)=15,"19"&MID(A1,7,2),MID(A1,7,4)) =YEAR(TODAY())-VALUE(MID(B1,7,4))&"岁" =YEAR(TODAY())-IF(MID(B1,18,1)="",CONCATENATE("19",MID(B1,7,2)),MID(B1,7,4)) 按身份证号号码计算至今天年龄

(完整版)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工作中最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大全 一、数字处理 1、取绝对值 =ABS(数字) 2、取整 =INT(数字) 3、四舍五入 =ROUND(数字,小数位数) 二、判断公式 1、把公式产生的错误值显示为空 公式:C2 =IFERROR(A2/B2,"") 说明:如果是错误值则显示为空,否则正常显示。

2、IF多条件判断返回值 公式:C2 =IF(AND(A2<500,B2="未到期"),"补款","") 说明:两个条件同时成立用AND,任一个成立用OR函数。 三、统计公式 1、统计两个表格重复的内容 公式:B2

=COUNTIF(Sheet15!A:A,A2) 说明:如果返回值大于0说明在另一个表中存在,0则不存在。 2、统计不重复的总人数 公式:C2 =SUMPRODUCT(1/COUNTIF(A2:A8,A2:A8)) 说明:用COUNTIF统计出每人的出现次数,用1除的方式把出现次数变成分母,然后相加。

四、求和公式 1、隔列求和 公式:H3 =SUMIF($A$2:$G$2,H$2,A3:G3) 或 =SUMPRODUCT((MOD(COLUMN(B3:G3),2)=0)*B3:G3) 说明:如果标题行没有规则用第2个公式

2、单条件求和 公式:F2 =SUMIF(A:A,E2,C:C) 说明:SUMIF函数的基本用法 3、单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详见下图 说明:如果需要进行模糊求和,就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是表示任意多个字符,如"*A*"就表示a前和后有任意多个字符,即包含A。 4、多条件模糊求和 公式:C11 =SUMIFS(C2:C7,A2:A7,A11&"*",B2:B7,B11) 说明:在sumifs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等额本息法及等额本金法两种计算公式.doc

精品文档 等本息法和等本金法的两种算公式 一: 按等额本金还款 法:贷款额为: a, 月利率为: i , 年利率为: I , 还款月数: n, an 第 n 个月贷款剩余本金: a1=a, a2=a-a/n, a3=a-2*a/n ...次类推 还款利息总和为Y 每月应还本金: a/n 每月应还利息: an*i 每期还款 a/n +an*i 支付利息 Y=( n+1)*a*i/2 还款总额 =( n+1)*a*i/2+a 等本金法的算等本金(减法):算公式: 每月本金=款÷期数 第一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月利率 第二个月的月供 =每月本金+(款-已本金)×月利率 申10 万 10 年个人住房商性款,算每月的月供款?(月利率: 4.7925 ‰)算果: 每月本金: 100000÷120= 833 元 第一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4.7925 ‰=1312.3 元 第二个月的月供:833+( 100000- 833)×4.7925 ‰= 1308.3 元 如此推?? 二 : 按等本息款法:款 a,月利率 i ,年利率 I ,款月数n,每月款 b,款利息和 Y 1: I =12×i 2: Y=n×b- a 3:第一月款利息:a×i 第二月款利息:〔a-( b- a×i )〕×i =( a×i -b)×( 1+ i ) ^1 +b 第三月款利息:{ a-( b- a×i )-〔 b-( a×i - b)×( 1+ i ) ^1 -b〕}×i =( a×i -b)×( 1+i ) ^2 + b 第四月款利息:=( a×i - b)×( 1+ i ) ^3 + b 第 n 月款利息:=(a×i - b)×( 1+ i ) ^( n- 1)+ b 求以上和:Y=( a×i -b)×〔( 1+ i ) ^n- 1〕÷i + n×b 4:以上两Y 相等求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 支付利息 :Y = n×a×i ×( 1+i ) ^n ÷〔( 1+ i ) ^n - 1〕- a 款 :n ×a×i ×( 1+ i )^n ÷〔( 1+ i ) ^n- 1〕 注:a^b 表示 a 的 b 次方。 等本息法的算 ----- 例如下: 如款 21 万, 20 年,月利率 3.465 ‰按照上 面的等本息公式算 月均款 :b = a×i ×( 1+ i ) ^n ÷〔( 1+ i )^n - 1〕即: =1290.11017 即每个月款1290 元。 。 1欢迎下载

excel表格常用的函数公式

e x c e l表格常用的函数公 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如何一次性去掉诸多超链接 选中所有的超链接,按住Ctrl+c再按Enter键,就取消的所有的超链。 2、如何在每行的下面空一行 如A1列有内容,我们需要在B1、C2单元格输入1,选中周边四格 ,然后向下拉,填充序列,然后在选取定位条件,选中空值,最后点击插入行,就行了。 3、删除一列的后缀

若A1为此,在B1单元格输入=LEFT(A1,LEN (A1)-4),然后下拉填充公式。 删除前缀则相反RIGHT 4、把多个单元格串成一句 运用=CONCATENATE(“A1”,“B2”,“C2”),比如A1,B1单元格分别是8,个,我们可在C1单元格输入=CONCATENATE("我有",A1,B1,"苹果"),随即C1单元格显示我有8个苹果。 5、数据分类汇总后按需排序 在数据分类汇总后,我们选择左侧2,把数据折叠起来,然后选中你按需排序规则的那行,点击排序即可。 6、分类汇总后,只复制汇总的项 在把分类汇总后的数据折叠后(只显示分类汇总项),然后选中这些,定位——可见单元格——复制——黏贴即可。 7、【Vlookup函数】查找制定目标的相对应数值 公式:B13=VLOOKUP(A13,$B$2:$D$8,3,0) A13是所需要的值对应的属性(姓名);$B$2:$D$8是指查找的范围从B2开始一直到D8的区间范围内;3是指查找范围的第三列,即查找值所在的列;0表示精确查找或者也可填写false。 8、【sumif函数】在一定条件下求和 G2=sumif(D2:D8,”>=95”)

比较与应用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比较与应用三种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文章对比了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资源消耗会计三种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的特点、优势、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举例进行论证、评价、分析,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竞争愈发激烈,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不可忽视。而成本核算是企业获得成本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采用的制造成本法、西方广泛采用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成本会计的新发展——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与应用作一比较和分析。 一、制造成本法 (一)制造成本法的核算特点 制造成本法是制造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核算方法将企业一定期间的费用划分为为产品生产而 发生的生产费用和与产品生产过程无关的期间费用两部分。只有生产费用才能最终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而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与当期产品成本的计算无关。 1.核算内容。制造成本法将企业的制造成本划分为三个基本制造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当然,在企业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成本项目,例如,废品产生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燃料消耗较多的企业,可以增加“燃料”成本项目等等。制造成本法在核算时,主要是将企业的生产费用划分为料、工、费三个基本的成本项目,然后进行核算,继而计算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2.核算方法。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包含三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基本成本计算方法在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以及期末生产费用的分配上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企业,其生产特点不同,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差别导致了企业在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 3.核算过程。成本核算过程,也称成本核算流程,即从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的得出这一过程的核算。一般说来,制造成本法下,无论是哪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核算过程都应该是类似的。生产费用可以分为为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和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两种。在成本项目中,如果可以辨清某项费用的发生是专属于某一个成本计算对象,那么这项费用即属于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的生产费用;反之,则是间接计入的生产费用,需要采用相应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中。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之和便是该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二)制造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制造费用的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时,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制造费用属于企业的间接费用,按照基本生产车间来归集,并于期末分配至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里,直接人工所占的比重较大,制造费用占的比重较小,因而用上述分配方法来分配制造费用,即便有不合理之处,但因为比重较小,通常也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Excel函数公式大全76850

excel函数公式大全 类别一:数据库和清单管理函数 DAVERAGE 返回选定数据库项的平均值 DCOUNT 计算数据库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DCOUNTA 计算数据库中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DGET 从数据库中提取满足指定条件的单个记录 DMAX 返回选定数据库项中的最大值 DMIN 返回选定数据库项中的最小值 DPRODUCT 乘以特定字段(此字段中的记录为数据库中满足指定条件的记录)中的值DSTDEV根据数据库中选定项的示例估算标准偏差 DSTDEVP 根据数据库中选定项的样本总体计算标准偏差 DSUM 对数据库中满足条件的记录的字段列中的数字求和 DVAR 根据数据库中选定项的示例估算方差 DVARP 根据数据库中选定项的样本总体计算方差 GETPIVOTDATA 返回存储在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类别二:日期和时间函数 DATE返回特定时间的系列数

DATEDIF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年、月、日数 DATEVALUE将文本格式的日期转换为系列数 DAY将系列数转换为月份中的日 DAYS360按每年360天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EDATE返回在开始日期之前或之后指定月数的某个日期的系列数EOMONTH返回指定月份数之前或之后某月的最后一天的系列数HOUR将系列数转换为小时 MINUTE将系列数转换为分钟 MONTH将系列数转换为月 NETWORKDAYS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的完整工作日数 NOW返回当前日期和时间的系列数 SECOND将系列数转换为秒 TIME返回特定时间的系列数 TIMEVALUE将文本格式的时间转换为系列数 TODAY返回当天日期的系列数 WEEKDAY将系列数转换为星期 WORKDAY返回指定工作日数之前或之后某日期的系列数

Excel表格函数公式大全

E x c e l表格函数公式大全-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目录按顺序整理,便于打印学习 EXCEL函数大全 (3) 1.数据库和清单管理函数 (3) 2.日期和时间函数 (3) 3.DDE 和外部函数 (4) 4.工程函数 (4) Excel2003常用函数 (6) 5.ABS函数 (6) 6.AND (7) 7.AVERAGE (7) 8.CELL (8) 9.CHOOSE (8) 10.COLUMN 函数 (9) 11.CONCATENATE函数 (9) 12.COUNT (10) 13.COUNTA (10) 14.COUNTIF (10) 15.DATEDIF函数 (11) 16.DATE函数 (11) 17.DAY函数 (12) 18.DCOUNT函数 (12) 19.FIND (13) 20.FREQUENCY函数 (13) 21.IF (13) 22.INDEX (14) 23.INT (15) 24.ISERROR函数 (16) 25.ISEVEN (16) 26.ISODD (17) https://www.doczj.com/doc/f817019040.html,RGE (17) 28.LEFT或LEFTB (17) 29.LEN或LENB (18) 30.LOOKUP (18) 31.MATCH (19) 32.MAX (20) 33.MIN (21) 34.MEDIAN (21) 35.MID或MIDB (22) 36.MOD函数 (22) 37.MONTH函数 (23) 38.NOW (23) 39.OR (24) 40.RAND (24) 41.RANK函数 (25) 42.RIGHT或RIGHTB (25) 43.ROUND (26) 44.SUBTOTAL函数 (26) 45.SUM (27) 46.SUMIF (27) 47.TEXT (28) 48.TODAY (29) 49.VALUE (29) 50.VLOOKUP (30) 51.WEEKDAY函数 (31) 关于EXCEL中函数COUNT的用法 (31)

房产评估评估重置成本法

房产评估评估重置成本法 房屋评估中重置成本法的运用 重置成本法是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陈旧贬值,得到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的评估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采用重置成本法确定评估值也可首先估算被评估资产与其他全新状态相比有几成新,即求出成新率,然后用全部成本与成新率相乘,得到乘积作为评估值。由于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交易仍不很完善、交易资料不太充足,重置成本法也就成为房屋建筑物评估的主要方法。 一、重置成本法的类型及含义 重置成本法按取得评估依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重编预算法、预决算调整法、价格指数调整法等方法。 1(重编预算法。此法是按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对待估建筑成本构成项目重新估算其重置成本。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待估建筑物工程竣工图纸,或者按评估要求绘制工程图,按照编制工程预算方法,再按现行标准计算间接成本,计算出建筑物重置成本。重编预算法就建筑物投入价格的角度来说,估算其重置成本的准确性相对比较高。但是,此法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料较多,而且费时,工作量较大。因此,此法主要适用于:其一,测算建筑物更新重置成本,因为此法是以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基础的,评估思路及所用经济技术参数,符合评估更新重置成本的要求。其二,适用于构造比较简单的建筑物,如道路、围墙、设备基础、非标构架等的评估。评估这些建筑物,重编预算法的工作量不会太大。 2(预决算调整法。此法是以待估建筑物决算中的工程量为基础,按现行工程预算价格、费率将其调整为按现价计算的建筑工程造价,再加上间接成本,估算出建

筑物重置成本。此方法不需要对工程量进行重新计算,此法是以建筑物原工程量是 合理的为假设前提的。所以只需对建筑物预算价格及费率用评估基准日时的标准取 代建筑物购建时的标准,计算出调整后的工程决算造价,再加上按评估基准日现行 标准计算的间接成本即可。此法要求委托方必须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建筑物工程预 决算资料。该法主要适用于:其一,不宜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以及因缺乏参照物而无法运用类比法的建筑物评估;其二,适用于用途结构大致相同相似,且数量较多的建筑物评估。 3(价格指数调整法。价格指数调整法是指根据待估建筑物的账面成本,运用建 筑业产值价格指数或其他相关价格指数推算出建筑物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价格指 数法由于方法本身的缘故,在推算待估建筑物重置成本的准确性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应尽量控制此法的使用范围。对于大型、价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宜采用此法。此 法一般只限使用于单位价值小,结构简单,运用其他方法有困难的建筑物的重置成 本估算。另外,待估建筑物账面成本不清、不实的,也不宜采用此法。 二、重置价值的计算 重置价格一般由建筑造价、前期及其它费用、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资金 成本四部分组成。 (一)建筑造价的确定 建筑造价一般包括土建工程(含结构及装修)、给排水、采暖、电气(工业及民用配电线路、照明)等工程的价值。建筑造价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按照规定计算方法进行案例的编制,根据案例参照市 场现行同类造价确定对比单方造价,根据被估项目和对比单方造价比较,利用调整 系数进行案例以外的第一评估项目的单方造价计算,这个方法称为:“类比法”。即 被估项目单方造价,对比单方造价×(1,调整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