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XXX产品名称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

1目的和范围

本工作计划规定了XXX产品名称在研制过程中需要开展的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实施的计划、方法和要求,以及管理和控制要求,是XXX产品名称研发过程中开展环境适应性工作的依据,用以确保系统环境适应性达到技术协议中有关要求。

本工作计划适用于XXX产品名称的方案、工程研制、设计鉴定阶段。

2引用文件

GJB150.1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总则

GJB150.3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

GJB150.4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

GJB150.8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淋雨试验

GJB150.9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

GJB150.10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150.11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

GJB150.1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砂尘试验

GJB150.16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振动试验

GJB 150.18A-2009 军用设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冲击试验

GJB 3404-1998 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规定

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

《XXX产品技术协议书》

3环境适应性要求

依据技术协议,XXX产品名称应满足高低温贮存、高低温工作、湿热、振动、冲击、淋雨、盐雾、霉菌、……等方面的环境适应性要求。环境适应性试验要求如下:

3.1高温试验

按照GJB 150.3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的有关规定。

a) 循环贮存试验

1)试验温度:+70℃,按GJB150.3A中表1(高温日循环)内的“热”气候类型(诱发条件一栏规定的条件进行);

2)试验时间:7个循环(每循环周期为24h)。

b) 恒温工作试验

试验温度要求:最高工作温度为+45℃。

3.2低温试验

按照GJB 150.4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的有关规定。

a) 恒温贮存试验

1)试验温度:-55℃;

2)低温暴露持续时间:试件温度稳定时间4h+继续保持时间24h。

b) 恒温工作试验

试验温度要求:最低工作温度为-20℃。

3.3湿热试验

按GJB 150.9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湿热试验》的有关规定。

试验条件及要求如下:

a)温度:30℃~60℃;

b)湿度:95%;

c)试验周期:7个周期,每个周期24小时。

3.4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试验条件包括随机振动和正弦振动两部分。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如下。

表1 随机振动功能试验条件

正弦振动试验条件见下表:

表2 正弦扫频功能试验和耐振试验条件

试验按GJB150.16A-2009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3.5冲击试验

功能性冲击试验按GJB 150.18A-2009的有关进行,具体条件见下表:

表3 功能性冲击试验条件

3.6淋雨

按GJB150.8A -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淋雨试验》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淋雨试验后,XX产品的密封性和功能性能应符合规定要求。试验条件如下:

雨滴直径范围:0.5mm~4.5mm;

降雨强度:1.7mm/min;

持续时间:30min。

3.7砂尘试验

按GJB 150.12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12部分:砂尘试验》进行砂尘试验。

吹尘试验:

a)试验温度:+70℃;

b)吹尘试验中吹尘浓度:0.1g/m3。

3.8霉菌

按GJB 150.10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后,XX产品应符合规定的外观和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条件如下:

试验持续时间:28d;

试验菌种:菌种组2;

霉菌试验后受试产品的表面长霉等级应不大于2级。

3.9盐雾

按GJB 150.11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盐雾试验》的有关要求进行试验后,XX产品应符合规定的外观和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条件如下:

NaCl溶液浓度:5±1%(PH值6.5~7.2);

试验持续时间:单次循环周期48h(24h喷雾湿润阶段和24h干燥阶段);

循环次数:2次(共96小时)。

4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

4.1目的

选择和确定在研制过程中需开展的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以确保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提高产品的耐环境能力。

4.2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

依据技术协议,并参考GJB 4239-2001,制定XX产品研制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以满足环境适应性相关要求。

表4 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

5实施要求及方法

5.1制定环境工程工作计划(工作项目101)

5.1.1目的

全面安排装备的环境工程工作,确定并协调各项环境适应性工作项目,明确相关组织及其职责,提出完成各项工作项目的途径。

5.1.2内容及要求

在方案阶段,依据技术协议中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参考GJB 4239-2001中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的环境适应性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合同或相关文件中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b)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

c)装备环境工程工作项目及其内容要求、实施范围、进度要求和完成结果和评价形式;

d)环境工程工作评审要求等。

5.2环境信息管理(工作项目103)

5.2.1目的

对环境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为环境适应性设计、试验与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5.2.2内容及要求

建立并运行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包括装备寿命期环境剖面、自然环境和平台环境、产品所经历的环境试验、出现的故障及分析和纠正措施。

5.3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和控制(工作项目104)

5.3.1目的

应对转承制方的装备环境工程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并按规定的要求选择供应方,以保证其提供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满足规定的要求。

5.3.2内容及要求

应在合同或技术协议中明确对转承制方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和环境工程工作要求。

应在合同或技术协议中规定对转承制方的环境工程工作进行审查、评价,必要时对转承制方的有关工作进行现场监督。

在确定供应方时,应明确对供应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并对供应方供应的产品进行必要的试验和评价。

5.4制定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工作项目301)

5.4.1目的

制定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指导设计人员开展装备(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

5.4.2内容及要求

根据有关标准、手册和工程经验制定专用的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包括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设计要求和限制性条件等,供设计人员使用。

5.5环境适应性设计(工作项目302)

5.5.1目的

按照要求进行环境适应性设计,使所设计的装备或产品能满足规定的环境适应性要求。5.5.2内容及要求

参考对应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手册,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是装备(产品)达到规定的环境适应性水平。设计中主要应考虑:

a)成熟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技术;

b)适当的耐环境设计余量;

c)防止瞬态过应力作用的措施;

d)选用耐环境应力强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材料(参照GJB 3404);

e)采用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如冷却措施、减震措施等;

f)环境防护设计,如保护涂(镀)层,密封设计等。

环境适应性设计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取改善环境或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二是选用耐环境能力强的结构、材料、元器件和工艺等。

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各类环境试验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试验信息,对发现的环境适应性薄弱环节采取设计措施加以纠正。

5.6飞行器安全性环境试验(工作项目404)

5.6.1目的

在飞行器首飞前的开展安全性环境试验,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

5.6.2内容及要求

应根据技术协议或甲方的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性环境试验计划,对涉及飞行安全的产品选择关键(敏感)的环境因素安排相应的环境试验。

飞行器安全性环境试验,原则上应用那些会使产品很快产生破坏或很快影响产品正常功能从而影响飞行器安全的环境试验项目来进行。一般不选择长时间作用才产生影响的环境试验项目(如耐久振、霉菌试验和盐雾试验等),也不选择对飞行安全影响不大的其他试验项目。

试验完成后,根据要求编制相应的试验报告。

5.7环境鉴定试验(工作项目405)

5.7.1目的

在设计鉴定阶段进行环境鉴定试验,以验证装备(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5.7.2内容及要求

拟制环境试验大纲,或与鉴定试验大纲共同拟定,并经订购方认可或批准。环境试验要求具体详见文件中的第三节。大纲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件的技术状态和数量;

b)试验项目分组;

c)各试验项目排序安排;

d)试验设施要求,设备、仪器、仪表及其精度要求;

e)试验数据记录要求;

f)试验件故障判别准则;

g)实验过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制度;

h)试验报告要求。

6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

为确保和提高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设计水平能够达到技术协议要求,结合技术协议以及产品特点,制定如下设计准则,相关设计人员应在研制过程中贯彻执行。

6.1耐高低温设计

a)应选用军品级或工业级元器件,并经过严格筛选,满足高低温工作和贮存要求;

b)应进行电路容差分析,依据电路在高低温极限条件下性能参数漂移的范围,对有可能

出现超差情况的元器件或电路进行设计改进,并保留一定的裕度,确保极限工作环境条件下不会出现参数超差故障;

c)尽量选用发热量较低的芯片等,减少工作时的发热量;

d)对主板上的元器件进行合理布局,分散布置发热量较大器件,且靠近导冷板;

e)主板应考虑设计加固导冷板,导冷板材料尽量选用导热系数高的金属材料,并考虑使

用热管来增强导冷板的传热能力,减小传热热阻。

f)在CPU、GPU等大功耗器件与导冷板之间使用相变导热材料,减小接触热阻;

g)整机可考虑间接风冷结构设计,既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又可避免外部腐蚀性气体侵害

电路部件;

h)根据整机内部各模块的功耗,合理布置电源、主板、显卡、……等模块的位置,使整

机热量均匀分布。

6.2抗振动与抗冲击设计

a)整机可考虑金属结构,采用的焊接工艺应确保焊点具有比本体金属更高的机械强度;

b)机箱内部增加适当的支撑梁,以提高结构强度;

c)应尽量考虑将XXX、XXX等模块布置在机箱两边,靠近机箱的固定点,减小刚性薄

弱区域对激振的响应;

d)对板卡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其固有频率:

e)应对板卡上的元器件采取点胶加固处理;

f)应对内部线缆进行绑扎固定等措施;

g)应对紧固件进行点胶防松处理。

6.3防潮湿设计

a)整机可考虑采用密闭式设计,减少外部腐蚀性气体进入机箱内部;

b)应避免采用易积存腐蚀介质、冷凝水的结构;

c)尽量采用耐腐蚀、耐潮湿的材料,如铝合金板、不锈钢等;

d)应采取憎水处理,降低产品的吸水性或改变其亲水性;

e)应考虑采用高强度和绝缘性能好的浸渍材料来填充某些绝缘材料中的空隙、小孔等;

f)应采取灌注和灌封的方式,减小元器件之间或元器件与外壳间的空间、引线孔的空隙;

g)零件表面应涂覆处理,提高防潮性能。

6.4防霉菌设计

a)表面喷涂耐霉性较好的涂料进行防护;

b)选择耐霉性好的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环氧层压布板、聚砜等;

c)应采用防霉包装,防止设备在贮存、运输过程中长霉。

6.5防腐蚀设计

a)外壳避免凹陷式结构,防止积水导致腐蚀;

b)外壳与开关、指示灯、航空插座等的连接部件应采用密封措施;

c)避免不同种类材料接触,尽量选择同种材料;

d)不同材料的接触,在允许的电偶内选用金属,尽可能扩大次贵金属(阳极)的面积,

以减少电偶腐蚀;

e)外壳表面应涂敷涂层与外界形成阻挡层;

f)应对印制板整体涂覆涂层。

7环境适应性工作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环境工程工作管理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由公司研发部负责人担任;

副组长:由公司制造部、质量管理部、工艺部负责人担任;

成员包括:项目组各专业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

8环境适应性文件及评审

研制过程中应拟制相应的文件并适时进行评审。具体安排如下表:

表8 环境适应性文件及评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