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课一分钟的小站

二十四课一分钟的小站

二十四课一分钟的小站
二十四课一分钟的小站

第一课时一分钟的小站

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一分钟的小站》的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喘、焉”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嫉妒、罢手、臃肿、痴、惊讶、时不时。掌握“温存、喘息、灵巧、延伸、心不在焉。掌握“打听、运营”等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如果……怎么也”、“那样……连……都”等句式造句。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4、分析香雪这一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品昧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2.教学难点:课文中“如果”…怎么也”、“那样……连::…都”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鉴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命里有许许多多的一分钟,同学们想知道吗?这短短的一分钟对于我们的人生看何意义呢?它能给我们带来希望吗?它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吗?当代享作家铁凝用她的小说《一分钟的小站》;多簇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板书课题)为我们作出了回答。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l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马读一读、写一写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温(和存)、喘(气息)、延(长申)、私(自下)、打(探听)、运(行营)、灵(活巧)理解词意誓会用“温存、喘息、灵巧、延伸,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如:

(1)正音方面:“发卡”中的“卡”是多音字。

(2)写法方面:“喘息”的“喘”,是“口”字旁,不要写成是“王字旁”字旁。

3.词语解释方面:“打听、运营”等,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几个词的构词特点。

4.重点字、词语例释。

1.温存(形):抚慰,体贴。例:她冷淡得很,他想说几句温存的话,她便用方法挡住了。

2.喘息(动):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例:趁敌人喘息之机,我们调来了增援部队。

3.发卡(名):头发夹子。例:她有一头长波浪的美发,用两个发卡左右一夹,经过精心梳理,但不显得半分雕琢。

4.灵巧(形):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例:戴着手套仍显得灵巧

5.延伸(动):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例:延伸一条道路。把铁路延伸到另一个城市。

6.私下(名):不经有关部门而自己进行的。例:私下了结,私下交易。背地里。例:私下议论,夫妻私下商议。

7.心不在焉(组):心里不在这里。形容思想不集中。例:他心不在焉地听他们讲话。

8.打听(动):探问(多指跟对方无关的事情)。打听消息打听下落向别人打听从他那里打听(1)老师让他去打听张丽的消息

(2)关于他的近况,你亲自去打听一下。

9.运营(动):

(车船等)运行和营业。

轮船运营运输运营交通运营

(1)公交公司的这几辆车从10月1日开始运营。(2)运输公司的运营情况怎样?

5.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

(1)“如果……怎么也”

(2)、‘‘那样…-连..都”

选学生造句

四、作业

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 抄写词语。

3. 认真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一分钟的小站

词语:1、温存2、喘息3、发卡4、灵巧

5、延伸

6、私下

7、打听

8、运营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4、分析香雪这一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分析香雪这一典型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的导入。

1.老师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众说纷纭)

2.教师:一分钟,我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我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我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一分钟的小站》,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板书课题:一分钟的小站。

二、作家剪影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通

过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了解作者,不做过多讲解。

三、了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一分钟的小站》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四、读课文,分析课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1-3)铁路铺进台儿沟村的情景。

第二段(4-5)叙述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给山村的人们带的震颤。

第三段(6-最后)描述台儿沟的姑娘们通过火车与外界交流的情景。

五、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台儿沟这个小山村是怎样被发现的?

(2)火车正式运营履,列车时刻襄上为什么增加了“台儿沟”一站?

(3)姑娘们看到火车停下后是怎样做的?

(4)台儿沟的姑娘是怎样做生意的?

(5)在这短短岭嘞钟里,姑娘们有哪些喜琴哀乐?

(6)这一分钟的小站给台儿沟的人们带来什么变化?

(一)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二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二)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明确: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三)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火车开来了,也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自然影响到台儿沟的人。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为迎接火车,开始梳妆打扮,注重“服饰和容貌”了;起初是观望议论,“日久天长”,“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商品经济之风吹进了深山。

(四)“大山”、“火车”并不仅仅是实物,请同学们根据它们的特点思考一下它们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六、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查找一个有关农村变革的故事。

【板书设计范例】

一分钟的小站

段落大意。

第一段(1-3)铁路铺进台儿沟村的情景。

第二段(4-5)叙述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给山村的人们带的震颤。

第三段(6-最后)描述台儿沟的姑娘们通过火车与外界交流的情景。

小说主要二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

象征意义:“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4、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故事叙述的前因后果。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赏析人物形象

(一)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请大家通读课文,找一找在火车到来的那短暂的一分钟里,山村里的姑娘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明确:这群姑娘都因为火车的经过而搅乱了年轻的心,都像过节一样梳妆打扮,去迎接那列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的到来。她们对山外的东西全都充满了好奇:一个发卡、一块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一只人造革的书包、一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这些都会带给她们热烈的话题和美妙的遐想;在这好奇与向往的目光里,还融入了少女对未来生活的个人梦想。2.她们感兴趣的东西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六、品味小说的语言

(一)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明确:“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

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重点句型:

1.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1)如果你不告诉我,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件事是你做的。

(2)如果不是大家帮忙,我怎么也干不完这件事。

2.它走得那样匆忙,连车轮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

前一小句叙述一件事,后一小句具体说明句中指示代词的程度、状态。

(1)她打扮得那样漂亮,连我都快认不出她了。

(2)她笑得那样开心,连老师都忍不住微笑起来。

小结:

女孩子们的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小说的欣赏,角度很多,比如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而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诗意的语言,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而这个群体中,作者极力捧出美得“叫人心疼”的香雪。

二、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导入新课:

请同学复述一下篇课文一的内容。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练习。

3、布置作业。

一、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恰当解释。

1.它在山间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C)

A.探险

B.爬

C.尝试

D.打探

2.不久这条线正式运营。(D)

A.营业

B.开通

C.运动

D.运行和营业

3.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C)

A.扰乱

B.混乱

C.打破

D.搅动

4.它那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也叫人们感到恐惧。(A)

A.害怕

B.兴奋

C.高兴

D.恐吓

5.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伤感。(B)

A.感觉不到

B.伤心

C.奇怪

D.感动

二、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1.先打听清楚,然后再告诉老师。(打听)

2.这是一份试卷,不能任意填写。(任意)

3.公交公司又开辟了几条线路,对外正式运营。(运营)

4.我们县新修了几条公路,延伸到我们乡了。(延伸)

5.我私下和他聊了些,达成了初步协议。(私下)

三、模仿造句。

1.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

如果你不告诉我,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件事是你做的。

如果你这样做,怎么也不会受伤。

2.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精心打扮着自己。

尽管路不好走,战士们还是按照原定时间达到了目的地。

尽管努力了,还是失败了。

3.它走得那样匆忙,连车轮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

她打扮得那样漂亮,连我都快认不出她了。

她哭地那样伤心,连眼泪都不想擦了。

四、选择恰当的答案完成句子。

1.铁路终于修到了这个偏僻的小村,——————。(B)

A.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给小村

B.给小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C.巨大的变化给小村带来了

D.带来了给小村巨大的变化

2.如今,台儿沟的姑娘早就坐不住了,__________。(A)

A.她们迫切想去火车经过的地方

B.她们火车经过的地方迫切想去

C.火车经过的地方她们迫切想去

D.她们想去迫切火车经过的地方

3.在巨大的火车头跟前,————————。(A)

A.小姑娘却缩到人后去了

B.小姑娘却像看电影一样

C.小姑娘就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D.小姑娘害怕火车头喷吐的白雾

4.他的两条灵巧的长腿一跨就上了车,__________ 。(B)

A.小姑娘们感到火车轻微的震动

B.接着车门就合上了

C.小姑娘们十分羡慕年轻的乘务员

D.接着小姑娘们就走了

5.香雪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__________ 。(B)

A.追着火车跑了很远

B.未等人家回话,火车就开了

C.害怕回去挨骂

D.望着火车渐渐走远了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答案。

1.关于台儿沟,文中没有提到哪一项?(C)

A.它在大山的深处

B.它只有十几户人家

C.与外界联系十分方便

D.它只有一条铁路与外界联系

2.火车“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的边上匆匆而过”的意思是:(C)

A.火车在台儿沟村停留十分短暂

B.火车给台儿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C.铁路给村里带来许多新鲜而陌生的事

D.铁路给小站没有太大的影响

3.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意思是:(D)

A.偏僻的小村不需要铁路

B.铁路在小村不设站的愿意

C.小村的贫穷落后,使铁路也抛弃了它

D.小村不具备设站的力量

4.村里以往为什么十分宁静?(C)

A.因为人很少

B.因为山很多

C.因为很偏僻,没有外界的干扰

D.因为人们对大山十分虔诚

5.人们对于火车:(A)

A.既充满渴望,又满怀恐惧

B.没兴趣

C.既不害怕,又不想看

D.充满好奇、恐惧、渴望、厌恶

6.关于“北京话”,文中没有提到什么?(C)

A.长得白白净净

B.身材高大

C.穿一身西服

D.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

7.台儿沟的姑娘们在这一分钟里干的事,下面哪一项不对?(B)

A.打听外面的事情

B.给乘务员送鸡蛋

C.抓紧时间做买卖

D.去车站换纱巾

8.关于火车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文中没有提到哪一项?(B)

A.姑娘开始打扮自己

B.台儿沟村的土特产开始大量流向外边

C.人们来到车站来打听外边的事

D.给山村带来了欢乐

六、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台儿沟这个小山村是怎样被发现的?

2.火车正式运营后,列车时刻表上为什么增加了“台儿沟”这一站?

3.姑娘们看到火车停下后是怎样做的?

4.台儿沟的姑娘们是怎样做生意的?

5.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姑娘们有哪些喜怒哀乐?

6.这一分钟的小站给台儿沟的人们带来什么变化?

六、作业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情况。

2、请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全文表达的基本意思。

3、课文2预习任务的布置:阅读课文2《小站》,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板书设计

一分钟的小站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课后反思:

课文二小站

授课时间: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学习课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3、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练习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

4、背诵第4、5自然段。

情感与价值观:6、了解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的山区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体会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的山区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体会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练习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地方。

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小站》一课描写了一个地处山区、无人注意的小站,由于工作人员的精心布置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学生对这样的小站了解不是很多,对于

工作人员那种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领悟起来不是很容易,尤其要重点领悟本文按照方位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然后自读自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小站在哪儿,体会出小站很小,毫不引人注目,进而深入理解工作人员是如何精心布置小站的,让学生找到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语,再按照不同的方位进行介绍,同时出示相应的课件,明确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感受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热情服务的精神基础上,领悟作者找准一个观察点按照顺序有条理介绍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作为一名旅客感受小站带给他们的温暖,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对于作家袁鹰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他的《白杨》,今天我们要和作家一起去看看北方山区的一个小站。

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又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生词。

2、反馈交流自学效果:读准字音:栅(zhà) 榜(bǎng)坳(ào)记住字形:

“箩”与“萝”字音相同,字形相近,应注意区分。理解词义:

山坳:山间平地。征途:远行的路途。瞬间:时间极短。依然:还像原来那样。

显然:容易看出或感觉到非常明显。

点缀:加以装饰或布置,使原来的事物更加美好。疾驰:跑得很快。疾,速度快。

一尘不染:非常干净,一点儿灰尘也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是否能读正确、流利。

2、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3、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1-2)从火车上看到的北方山区的常见小站的景色。

第二部分(3-6)重点写工作人员把小站布置得非常精美。

第三部分(7-8)写小站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点明中心,突出了小站的美。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讨论小站的小表现在什么地方?

(小站小屋小黑板小喷水池小假山小树)(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急驰而过)

2、讨论小站的样子,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提问:小站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的?

(要求学生用“先……再……接着……然后”说)

4、具体讨论小站的样子。

作者是按一定顺序来介绍小屋左边、出口、月台上、月台两头的,请同学归纳。

理解句意,思考练习第2题。

(1)快车急驰而过,你在车上甚至连站名也来不及看清楚。

(“急驰而过”“来不及”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急驰而过”是“来不及看清楚”的原因。

(2)月台有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精心设计的。(“显然”

“精心设计”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喷水池是精心设计的?)

“显然”是非常明显,很容易看出来。“精心设计”是特别用心设计。

(3)在这个小站上,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给

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温暖的春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喷泉、杏花给旅客带来了“温

暖的春意”?)(“温暖的春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春天温暖的气息,二是指人们的感受。在环境冷落、单调的小站,看到一股活泼的喷泉,几树灿烂的杏花,旅客心里感到温暖,感受到车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一片深情。

5、造句。竞赛一尘不染

6、“小站没有钟,也没有电铃”这句话说明什么?

7、小站虽小,可布置得这样好,是谁布置的?说明了什么?

8、读课文,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课文讲了北方山区的一个小站,由于工作人员精心布置和认真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的春意,赞扬了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9、填写适当的量词。

一()小站一()小屋一()红榜一()黑板

一()假山一()木栅栏一()杏一()喷泉

一()工作人员

七、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

2、复习全课的内容。

板书:

课文二

小站

第一部分(1-2)从火车上看到的北方山区的常见小站的景色。

第二部分(3-6)重点写工作人员把小站布置得非常精美。

第三部分(7-8)写小站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点明中心,突出了小站的美。

小站的“小”、小站的布置

表达小站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

教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一听力训练。

任务1: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讨论下面问题。有人说,主人公香雪确实表现出很多美好的品质,但也不难发现她同样具有虚荣心,甚荃说,是人就免不了虚荣心。你对此有何看法?

活动提示:每组推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评选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参加表演学生均应记入成绩。

学生可以自编课本剧,表演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开展组间打擂台。

任务2: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课文2《小站》的复述提纲,理出关键性词。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地处山区i呒人滢意的小站,由于小站工作人员精心的设计以及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二、评价与反思。

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由学生自主评选本课学习活动中最佳“演员”、“最佳发言人”、“最佳模仿者”、“最佳辩手”和“最新发现者”等,鼓励学生有创新思维。

3.总结本课指导学生练习中题型设置、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不足,以利改进。

注意:练习要围绕学生所学课文话题的基本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本课中新学会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綦进行拓展性的表达。

三、结合自己在学校学习和家庭生活中的实际,每个小组讲述一个有关交通与经济的故事。注意:讲述的故事一定是要与“交通”话题有关的。,

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故事。评出本班“故事大王”。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故事提纲。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故事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在大班发言。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可提议建立临时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四、拓展阅读。

1、阅读课文后的短文《学会了骑自行车,为什么就忘不了》。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介绍了哪些信息?

2、第六单元听力理解。

五、布置作业:做练习册,准备第253、256页的真实交际、写作训练。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四、五、六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变化”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学五年级语文24最后一分钟(教案)

24*最后一分钟 1.认识课后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搜集香港回归及百年香港相关资料。 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导语:同学们,听下面这首歌曲,“小河湾湾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们知道这里的“东方之珠”指的是哪里吗?(香港) 2.香港是哪一年哪一天回归祖国怀抱的?(1997年7月1日) 3.教师:1997年6月30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一个庄严的时刻,中英两国政府要进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一个半世纪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急切地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今天,我们一起感

受那《最后一分钟》的到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字音。 叩问(kòu)刹那(chà)硝烟(xiāo) 骨髓(suǐ)铸造(zhù)悄然(qiǎo) (2)理解词语。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硝烟: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脊梁: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 2.背景简介。 香港的历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构想。根据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3.放声朗读,边读边想:每个小节主要讲什么? 4.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现在,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指名分小节读,并试着归纳每节的主要意思。) 总结:这首诗共有四节。第一节是写人们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节是写人们看到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升起时的情感。第三节是写作者联想到香港的屈辱历史,但在今天,在这一刻,人们终于可以欢腾了。第四节是写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它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14题;共65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tiáo zhou liè qièyāo he Jìn chá j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ěi xùyǒu hēi kù guàmén k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选择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荒:①庄稼没有收成或严重歉收;②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③废弃;④荒凉,偏僻;⑤不合情理,不正确。 Ⅰ这里曾经是个荒.村,近年因为发展旅游业变得十分热闹。________ Ⅱ大家都劝马小虎赶快打消这个荒.唐的念头。________ Ⅲ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 3. (1分)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用上“越……越……”。 丁丁每天练习写字,现在________。 4. (4分)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骤________ 涉________ 疲________ 载________ 5. (3分)写反义词

健康________ 美丽________ 祝贺________ 6. (6分)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劝告________ 街坊________ 赶快________ 盘缠________ 后悔________ 发现________ 7. (2分)仿写句子 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只有________,才________。 8. (5分)照样子,写一写。 d — an— dan zh — en—________ t — an—________ ch — en—________ n — an—________ sh — en—________ 9. (8分)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再组成词语。 例: 扁偏(偏僻)篇(篇章) 合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昔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0. (4分)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简单简陋简要简朴 (1)周总理的生活十分________。 (2)这家人住在村子里一座________的小屋里度日。 (3)这道题的要求是,让我们________地说出这段话的含义。

教三阶魔方你从2分钟到20秒(1)

教三阶魔方你从2分钟到20秒(1)

7L内容:从30秒到25秒的教程(OLL全集,CROSS强化) 8L内容:从25秒到20秒以内的教程(慢拧与手速) 9L内容:后言 还有的是,5L~9L的内容,都需要回复才能查看,其一,我发现小站的人其实挺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游客,我希望来小站观光的游客能够注册帐号,这样有益于小站的发展,并且能够增加小站的人数,高手也会增加,当作做善事,其二就是这篇教材我下的功夫很多,希望各位把帖子能让跟多有需要的人看到,你回复一个顶起来后或许新手就看见了呢~ 另外说一下,你能到魔方小站的论坛来练习,都是渴望能够成为魔方高手的人。所以,一时的艰难不算什么,希望大家能够辛勤果敢,不怕困难地学习魔方,成为高手!但是假如你已经对魔方渐渐冷淡无趣,我相信你是无法进步的。所以,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勤奋是高手的另一个名字! 还有,对教程不明白的,可以在本帖回复,对于其他魔方知识不明白的私信我,需要经常咨询或者要问的比较多的,可以加我QQ2609047698,下面进入内容,不懂可于本帖提问。

2L内容:从2分钟到1分钟的教程: 【前言】(可跳过) 三速无法达到1分钟的魔友,多半是练习不够,并且关乎到手法以及魔方的问题,其实进入1分钟相当简单,只要你肯下功夫学习,并且加上对魔方的热情,我相信每一位魔友都可以!这一步大概需要花掉半个月左右。 【关于练习】(必读) 学习了初级玩法后,必须要加强巩固初级玩法,不然初级玩法都没法掌握,就别说进一步学习新的了,必须要练习到一下几点:1.不用错公式2.不搞乱步骤3.能够独立还原。反正就是练习10遍,一遍都没有失误,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可以了,必须要保证这一点,这是很基础的。并且每天除了学习新的内容之外,还要天天都保证30次还原的练习量,有时间可以50次,甚至100次,反正就是尽可能多练习,这样进入1分是没问题的。 【关于手法】(必读) 手法,其实就是玩魔方的时候,你手指拧的方法。大家可以看到高手拧魔方,手都非常灵活,他们手速快是一方面的原因,其次就是手法问题。手法关系到你玩魔方的手速,所以新手练习手法是很有必要的。 大家可以看看FSC(就是手指快捷方法),你也可以直

短新闻两篇—新课改优秀教案

<短新闻两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了解新闻的特点。 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⑶了解文章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⑷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 ⑴让学生自主寻找香港回归与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⑵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⑵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⑴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涵的丰富感情。 ⑵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品读、感悟、教师点拨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香港回归的资料图片等。 5、教学用时:三课时 本课运用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二课时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第三课时归纳总结、对比阅读、课外拓展。 三、教学过程: 别了,不列颠尼亚 1、导入新课 ⑴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香港回归时的影音资料。 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是啊,此刻我们心潮澎湃,激情万丈,那么,假如我们是记者,目击了这一历史场景,

怎样将我们的所见所闻传递给更多的人呢?小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稿。 ⑵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①什么是新闻?②新闻的特点③新闻的结构 ④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①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③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④五个“W”和一个“H” 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at 何事 who何人 why何因 how何果 ⑶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⑷大家交流新闻稿 ⑸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特写,特写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镜头”的手法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⑴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瞩凝督荆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59分) 1. (6分)把下列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通顺。 ________这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撒在睡莲身上。 ________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________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________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________湖里的睡莲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________东方刚露出晨曦。 2. (4分)用“静”字组词,填入句子。 ①看到香港回归祖国的电视画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________。 ②走在这条________的乡间小路上,欣赏着田间的美景。 ③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________了下来。 ④一声尖叫,打破了夜晚的________。 3. (7分)照样子填一填。 例:很(高)很(高)的(树) 很(红)很(红)的________ 很________很________的________

很________很________的________ 4. (2分)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A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夕发”的意思是________ ①头发少。②晚上出发。 B“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创举”的意思是________ ①从来没有过的了不起的事。②用力举起来 5. (25分)按要求写句子。 (1)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 (2)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改为拟人句) (3)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做花生一样的人。”(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4)珍珠鸟长得好肥。(改为比喻句) (5)根据“风浪”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B.比喻艰险的遭遇或斗争的环境。 6. (8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fèi téng qí zhìlǐ pào liú t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uǐ chún jǐ liáng xiāo yān xiāng g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5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三阶魔方你从2分钟到20秒1资料全

【教程】教你从2分钟到20秒 作者:魔方世纪(魔方小站) 前言: 首先,世纪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sub20,大概avg16的水平了,待在小站答疑那么久,我发现小站新手居多,高手大多潜水,所以小站经常是很多新手问一些很基础的问题,为了新手不再发一些伸手帖,我特写此帖帮助那些新手。当然,这篇教程的幅度很大,不管你是两分钟的新手还是avg25的半高手,或许都适宜阅读,我的成绩是sub20,所以这篇教程为了不误导他人也就写到sub20的部分。假如已经sub20的半高手,请勿喷此帖。 这篇文章写得都是关于三阶速拧提高速度的方法,都是我的心得,本帖可能会借鉴一些小站以及魔方吧高手的原创作品,部分会进行修改,都是为了广大魔友,望高手不吝。 卖关子是可耻的,还是立刻进入真正内容,需要的魔友可以刻意去看某一楼。 2L内容:从2分钟到1分钟的教程 3L内容:从1分钟到50秒的教程(OLL21~25与PLL1~4) 4L内容:从50秒到40秒的教程(十步CROSS的学习) 5L内容:从40秒到35秒的教程(基础F2L) 6L内容:从35秒到30秒的教程(PLL全集) 7L内容:从30秒到25秒的教程(OLL全集,CROSS强化) 8L内容:从25秒到20秒以内的教程(慢拧与手速) 9L内容:后言 还有的是,5L~9L的内容,都需要回复才能查看,其一,我发现小站的人其实挺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游客,我希望来小站观光的游客能够注册帐号,这样有益于小站的发展,并且能够增加小站的人数,高手也会增加,当作做善事,其二就是这篇教材我下的功夫很多,希望各位把帖子能让跟多有需要的人看到,你回复一个顶起来后或许新手就看见了呢~ 另外说一下,你能到魔方小站的论坛来练习,都是渴望能够成为魔方高手的人。所以,一时的艰难不算什么,希望大家能够辛勤果敢,不怕困难地学习魔方,成为高手!但是假如你已经对魔方渐渐冷淡无趣,我相信你是无法进步的。所以,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勤奋是高手的另一个名字! 还有,对教程不明白的,可以在本帖回复,对于其他魔方知识不明白的私信我,需要经常咨询或者要问的比较多的,可以加我QQ2609047698,下面进入内容,不懂可于本帖提问。

作文教案:写春天的景物(公开课)

写春天作文的教案 一、听声音,想画面。 1、孩子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慢慢地呵出来,静静地、仔细地聆听一段声音,听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听着这美妙的声音,你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课件:春的声音)听着这美妙的声音,你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现在请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合理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想象。除了小鸟和小溪,还有什么画面呈现在你脑海里呢? 2、孩子们,听着这美妙的声音,我仿佛听见了春姑娘的脚步声,我仿佛看见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真的来了,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瞧(播放课件:春景图) 二、赞美春天的好词好诗好曲。 孩子们,春天如此之美,诗人,作家,歌唱家他们都喜欢描绘春天,赞美春天,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好词,或是好诗,好曲呢? 三、分享诗歌 有一首儿童诗,也是赞美春天的,老师特别喜欢,所以特意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鼓励孩子自己去观察春天。 春天的美是说不尽,唱不完的。可是,那毕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笔下的春天,真正的春天,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亲

耳倾听春的声音,亲眼观赏春的美景,亲身体会春的魅力。 五、说说春的足迹。(提醒孩子说全面) 1、现在已经春意盎然了,告诉老师,你在哪里发现了春天的足迹?你是怎么感受到春天气息的?请你把刚才说的事物用最适合的彩色粉笔写出来,好吗? 2、置身于春天这么温暖舒适的怀抱,你最想干什么呢?人们有些什么活动呢? 瞧,一会儿功夫,我们这黑板就充满了浓浓的春意。 六、对春的整体感受 1你能用一两句最美好的话来描绘出你对春天的整体感受,夸夸她,赞美赞美它。来,看谁的感受最独特,谁的想像力最丰富,谁的用词最贴切。 春天像个小姑娘,穿着缀满鲜花的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2好吧,拿起笔来,把你这对春天美的感受写下来吧。 七、选材 1看来,你们眼中的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那么,如何将春天的美展现出来呢?那就得挑选一些具有春天特色的事物,让它们来展现春天的美。看,这黑板上都是你们寻找到的春天的足迹,你想挑谁来装扮你眼中的春天呢?当然,也可以是这上面没有的。 ()+()+()…… 2具有春天特色的事物很多,我们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自己最

【小站教育】雅思口语考试请求再说一遍时的句子

雅思口语考试时听不清问题该如何回答 1. Sorry, I didn't catch you. 对不起,我没听懂你说的。 2. Sorry, I didn't understand. 抱歉,我听不懂。 3. Sorry, I didn't get what you said. 对不起,我没听懂你说的话。 4. I can't hear you very well. 我听不太清楚。 5. I can barely hear you. 我几乎听不到你说的。 6. I'm having trouble hearing you. 我听不清楚。 7. Pardon? 请再说一遍好吗? 8. Excuse me? 请再说一遍? (上列两句都是对不起之意,但用在会话上,如果后面没有接说明,并且语尾上扬,就是要对方再说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就要知道对方要自己再说一遍。) 9. I beg you pardon? 能请你再说一遍吗?(此句有请求对方原谅及再说一次的意思) 10.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能请你再说一遍吗? 11. Would you say that again? 你能再说一遍吗? 12. Would you speak more slowly? 你能再说慢一点吗? 13. Could you speak up a little? 你能在大声一点吗?(speak up 大声说=speak out)

14. Would you speak more clearly? 你能再说清楚一点吗? 16. Would you explain more for me? 可以为我解释一遍吗? 17. Please speak a little louder. 请讲大声一点。 18. Would you slow down, please? 请说慢一点好吗? 400-080-6358 https://www.doczj.com/doc/f82055883.html,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语文-----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实行说明。 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以前让千万中国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实行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使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中国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实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中国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环节二:自由读诗,感知内容1.首先我让学生自

24最后一分钟

24.最后一分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初读感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体会诗歌内容 ◆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读第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t-eq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2、3节.(自豪、激动、喜悦.) ◆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总结升华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

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24 最后一分钟 公开课教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全诗共有4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和亲人谈心似的,“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题激趣 【课件出示:香港美景的图片】并【课件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同学们,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颗“东方之珠”——香港。谁能根据你课前查找的有关香港的资料,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介绍香港吗? 预设: 【课件出示: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是“美食天地”,香港是“儿童乐园”,香港是“旅游胜地”……】 同学们,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却被英国殖民者霸占了,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让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夜晚那个令人心潮澎湃的“最后一分

第24课 最后一分钟(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24课最后一分钟(五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多音字组词。 【答案】沸腾旗帜流淌嘴唇脊梁香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够正确、规范书写课本生字表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拼音,是正确书写生字的前提。书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1.使用正楷书写。2.书写格式要规范,字型整齐、结构合理、部件正确、笔画标准。此外不能出现错别字,也是非常重要。 【题文】我能给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刹车(shā chà)悄然(qiǎo qiāo)散尽(sàn sǎn) 脊梁(jǐ jí)刹那(shà chà)颤抖(chàn zhàn) 【答案】shā qiǎo sàn jǐ chà chàn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脊梁的脊读音为jǐ,易错。此外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的正确选择。 散: [ sàn ] ①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②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③排遣:~心。~闷(mèn)。 ④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 sǎn ] ①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②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③零碎的:~碎。~装。~页。 ④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悄: [ qiǎo ] ①忧愁:~切。~怆。~然落泪。忧心~~。 评卷人得分

②寂静无声:~然无声。~寂。~静。~声。 [ qiāo ] 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不让人知道:深夜静~~。 【题文】比一比,再组词。 巷()顷()杀() 港()倾()刹() 俏()随()斩() 硝()髓()崭() 【答案】 小巷顷刻杀伤 香港倾城刹那 俏丽随意斩断 硝烟骨髓崭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形近字区别方法:(1)从字音上区别。(2)从字形上区别。(3)从字义上区别。(4)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别。中国汉字都很形象,偏旁往往就代表字的含义。【题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崭新——(    ) 欢腾——(    ) 颤抖——(    ) 反义词:痛苦——(    ) 崭新——(    ) 寂静——(    ) 【答案】 簇新欢跃颤动 欢乐破旧嘈杂 【解析】对近义词反义词正确运用的考查。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欢腾——欢跃。②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如:崭新,是指非常新;簇新。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前”的反义是“后”、“进”的反义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慷慨”的反义词就是“不慷慨”,表示“不慷慨”的词就是“吝啬”,因此,“慷慨”的反义词是“吝啬”。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题文】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销烟一()泪珠一()条约 一()霞光一()红日一()红旗【答案】 一(缕)销烟一(颗)泪珠一(纸)条约一(道)霞光一(轮)红日一(面)红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

《小站停车一分钟》移动答案

《小站停车一分钟》移动答案 小站停车一分钟 那是一个寂寞的小站。几栋平房藏在山洼里,仿佛哪列火车跑累了,转弯时偷偷撂下的几只纸箱子。山不算很高,谷也不算太深,只是火车不爱这儿,路过时急急又匆匆,过桥钻地洞在山里绕个半圈,用墨黑的烟把天空涂得发灰,便向北走。 火车在小站只停一分钟。 三年前的一分钟,我遇到过一个农家小姑娘,不知名也不知姓,只是知道她家在小站不远的小山村。 停车时是黄昏。晚霞的光彩被架在山顶之上,无法照到谷底来,车里灯一亮,外面更显得灰蒙蒙的。车刚停,窗外忽然出现了一群小孩,胳膊上挂着形形色色的小吃:鸡蛋、杜梨、青枣……钱从窗口接下去,山味从窗口接上来;有的女孩儿家用鸡蛋换条纱巾,换只小圆镜。把头转向后,从另一边窗口望去,远远地,我看到有袅袅的炊烟升起,还听到隐隐约约的狗叫。 那个女孩独自一个人,站在孩子们的后边,眼光在一个个窗口上扫来扫去。她穿了一件暗色的汗衫,一条小辫子搭在胸前,十五六岁的样子。臂上没挎篮子,手里却捧个小包。她似乎在注意我,又在考虑是否过来,最后见我也注意她时,就跑过来了,长辫子利索地甩到背后去。 到我面前,她又怯怯地不敢开口,向两旁逡视着,车灯映照下,我看到一张挺秀气的面孔,眼睛忽闪忽闪,毛茸茸地。 “老伯,”她声音很小但终于开口了,叫出声后又马上害羞起来,因为我确实不老。 “俺,俺想要本字典,你肯定有的,你帮帮忙吧……老伯。” 字典?这太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这在我的经历中太少见,尤其是在这地图上无法找到的深山小站,这话又出自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家姑娘。我不觉重新打量一眼面前这双眼睛,或许她的直觉使她向这位可能拥有字典的人发出请求,反正那份从清澈的眸子里透出来的渴盼,使我觉得有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她。但我无法满足她,起码现在没有办法。 “字典我有,可是没有带在身边啊。”这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会出现什么情形,我很是担心起来。 果然,那种兴奋的期待的表情从她脸上骤然消失了,她失望地垂下刚想举起的手。没有再说一个字就慢慢地转身了。这时,身下一声响动,车要开了。我赶忙叫道: “等等,我可以帮你买一本。” “真的?!”她一下子又转过来。这时,我分明地看到她的眼中已盈起两汪清泉,我的心底泛起一阵激动——我差点伤了一颗纯洁的心!说不定,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有求于人;说不定这一回是她在小站上第十次、第百次的失望啊。 “真的,城里有,我一定给你买。” 列车起动了,而且愈走愈快。她跟在外面跑起来。这时,一个小包从窗口抛进来,等我拣起并探出身去,她已经站在那里向我招手了。我无法将包还她,只得大声问: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 午夜。xx,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xx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xx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xx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xx,xx,我们的心! 我看见, xx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xx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xx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xx。xx,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xx的 含露的、芳香的

xx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xx……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 谈谈你所了解的xx。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最后一分钟》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才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20XX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最后一分钟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学习过《东方之蛛》,对香港有所了解了。谈谈你所了解的香港。 二、交流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从“香港回归之后的繁荣”、“香港回归历程”、“香港被割让的历史”等,从而加深对香港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 1.通读全文,全文写了几节,每节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臆的诗句体会情感。如,“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香港,香港,我们的心灵”;“然后去奔跑,去拥抱/去迎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与热切之情溢于言表。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拨。 (2)联系所收集的资料理解诗句,体会情感。教师播放自鸦片战争以来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多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使大海欢腾”的那种场面。让学生理解“使大海欢腾”的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 “三分诗,七分读”。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抑扬顿挫:注意节与节之间以及每一节之内诗词句间的停顿。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 一分钟的小站》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二十一课一分钟的小站 第二课时 一、课文学习的导入: 1、老师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众说纷纭) 2、教师:一分钟,我看了一页书;一分钟,我浏览了一则新闻;一分钟,也许我什么都不干,就楞了一会儿神……那么,一列火车一分钟的停靠能给大山深处带来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铁凝的抒情小说《一分钟的小站》,看看在大山深处,火车停靠的一分钟里发生了什么。 板书课题:一分钟的小站。 二、作家剪影: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作者铁凝,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去了解作者,不做过多讲解。 三、了解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一分钟的小站》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在小说中,作家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突现了作品的抒情风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丽的小说和一群美丽的姑娘 四、读课文,分析课文段落大意: 第一段(1-3)铁路铺进台儿沟村的情景。 第二段(4-5)叙述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给山村的人们带的震颤。 第三段(6-最后)描述台儿沟的姑娘们通过火车与外界交流的情景。 五、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台儿沟这个小山村是怎样被发现的? (2)火车正式运营履,列车时刻襄上为什么增加了“台儿沟”一站? (3)姑娘们看到火车停下后是怎样做的? (4)台儿沟的姑娘是怎样做生意的? (5)在这短短岭嘞钟里,姑娘们有哪些喜琴哀乐? (6)这一分钟的小站给台儿沟的人们带来什么变化? (一)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明确:小说主要写了二个情节: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2、姑娘们与旅客做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4课《最后一分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kòu wèn xiāo yān zhù jìn zhǎn x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ǐ jīng jǐ liang sī suì gǔ su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斩________随 ________搂________俏________顷________ 崭________髓________缕________硝________倾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日出 ________的脚步 ________的脊梁 ________的寂静 ________的嘴唇 ________的旧条约 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刹那(chà shà )________ 颤抖(zhàn chàn )________ 骨髓( suǐ suí )________ 悄然(l6.按意思写词语。 ①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________ ②骨头空腔中柔软橡胶一样的物质。________ ③真诚热切地询问。________ ④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________ 7.写出反义词。 痛苦—________欢乐—________浮现—________缓缓—________ 8.我能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销烟一________泪珠一________条约 一________霞光一________红日一________红旗 9.给多音字组词。 看kàn________kān________空kōnɡ________kònɡ________悄qiǎo________qiāo________ 10.选词填空. 寂静安静平静幽静 ①一阵大风过后,湖面上又恢复了 ________。 ②上课铃响了,校园里十分 ________。 ③到了深夜时,整个村子格外 ________。 ④贝多芬走在 ________的小路上,听见茅屋里传来了琴声。 11.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最后一份钟,是旗帜的形壮,是天地间缓缓上生的红色。②被撕碎的厉史教科书,第1997页上,哪伸入骨髓的伤痕,已将血和刀光,铸近我们的灵魂。 12.判断句子是否比喻句。 (1) 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 (2)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3)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