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学

论当今大学寝室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一、案例简介

就在不久前,四川师范大学发生一起杀室友并将其分尸的案件,案件的大致经过如下:3月26日,被害人芦某在寝室内唱歌吵到了同寝室的滕某,两人吵了一架,之后被室友劝和,两个人之后还见了老师,还都打招呼。第二天,滕某外出一天未归,晚上11点多回到宿舍后,宿舍已经熄灯。滕某把正在玩电脑的芦某叫到了宿舍楼内不熄灯的学习室里,用一把不锈钢菜刀将芦某砍死。作案后,滕某回到寝室,告诉其他室友自己杀人了,让赶紧报警告诉辅导员,不然还要继续砍人。说完之后滕某把自己反锁到学习室里,警方到达后将其控制。

二、理论阐述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哈贝马斯认为以往对行动的研究侧重于行动者本身的目的合理性,但是个人的行动是社会性的,是需要和他人互动的,而非个体的,因此,哈贝马斯提出沟通行动这一概念沟通行动是人们之间的一种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行动。沟通的目的是行动者为了协调相互的行动而进行的,这种行动以语言为中介,通过相互沟通而达到。

社会互动论“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研究者认为人们在各种社会互动中,靠的是对别人行动的理解,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我的概念,去琢磨自我、回味自我,来体会他人、理解他人。

三、理论分析

首先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芦某在寝室内唱歌影响到室友。很显然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寝室是一个小的群体,而作为这个群体的成员,每个人都应该充分的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在寝室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像在家中那般随意,在做事之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到我们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室友。或者说在做一些会影响到室友的事情之前要先征得室友的同意。而芦某忽略他人的感受在寝室大声唱歌惹怒室友最终引发悲剧。

他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互动理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靠的是对别人的理解,在互相理解互相作用的前提下才能有一个融洽的关系。

其次,腾某和芦某做法违背了沟通行动理论,沟通行动理论强调人们以语言为中介互相沟通来协调互相的行动。芦某在寝室唱歌影响到滕某,滕某试图阻止但却引发了两人的争吵最终还见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滕某没有选择在室友的协调下与滕某进行沟通协调,而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芦某也有自己的问题,本来是自己唱歌影响到别人,在别人的劝说下应该立即终止这一行为并向室友道歉,而不是与室友发生争吵。正是因为滕某和芦某两个人没有通过合理的沟通来协调相互的行为,这与沟通行动理论不符,正是因为缺乏合理的沟通才引发了悲剧。

再者,作为寝室的一员,在两人争吵的时候其他室友应该积极站出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这样或许事情不会闹得那么将,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四,对策建议

1.在做一些有可能会影响到室友的事请之前要征得室友的同意

2.在与室友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及时合理的沟通,互相反思,及时承认错误,避免争吵。

3.杜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寝室在的每一个人要互相帮助,室友发生矛盾是要及时劝解。

4.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五.小结

今天从人际关系方面对当今大学寝室经常出现暴力恶性事件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重点是社会互动理论和沟通行动理论。

情感、理性、认知

情感、理性、认知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完整版)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目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大气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应该首先去了解学生,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在主体性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应着重从那些方面入手呢?究竟应该怎样去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呢?要明白这些问题,有必要搞清楚在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包括哪几个方面,亦即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极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 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准备状态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个方面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作为个体稳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的学习风格,源于学习者的个性,是学生的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的定型化、习惯化。学生一旦形成某种学习风格,就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测定学习风格的目的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前提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使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所以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根本。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我们用下面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一)学习准备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 到底什么是学习风格?对于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论。有的人将它定义为,"学习风格是个人喜好的掌握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还有的人认为,"学习风格是心智加工个性化的一般行为倾向,它是智力的个性特征";另一种更加综合的观点认为,"学习风格是一种不管学习任务的特殊要求而采用特殊学习策略的偏好,是一种信息加工的图式"。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邵瑞珍教授等人编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学习风格是灵活的个人喜好、习惯或者个性特征。 学习风格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风格进行了考查。考伯(KOlb)根据学习风格的知觉和加工动力特征,将学习风格划分为:善于想象的、善于吸收的、善于逻辑推理的、善于调和的。所谓善于想象的学习者就是吸收具体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把他们所看到的进行概括。善于吸收的学习者则从抽象的观念出发进行思维加工,他们边思考边看。善于逻辑推理的学习者从经验中抽象出信息并进行积极加工,他们从一个观念出发然后通过试验验证它。善于调和的学习者感知具体的信息并积极地加工,他们是感觉者、试探者和操作者。 劳特斯(Lotas)根据心理的类型,将学习风格划分为四种类型:情感1、认知2、认知1、情感2, 三等四种类型。具有情感1学习风

格的学习者喜好在群体中学习,对他人非常敏感,而且根据他人的情感进行决策。具有认知2 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则喜欢用事实建构和理解理论。具有认知 1学习风格的学习者所关心的是生活的实践方面.并根据精确的信息进行决策。具有情感2 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关心的是生活的意义和目的,他们根据道德和美学进行决策。费舍(Fischer etc)等人则把学习风格划分为:情感的(两种类型)、增量的、感知通才--专才的、直觉的。第一种情感风格的学习者需要具有情感氛围的学习环境。第二种情感风格的学习者需要观点和活动的动力重叠。增量风格的学习者要求有一种逻辑--序列的结构。感觉通才的学习者往往是一个多感知的学习者,而感觉专才的学习者则喜欢某一种感知方式(听或看)。直觉的学习者根据不系统的信息和经验,突然洞察和产生意义并精确地概括。麦卡锡(McCarthy)则综合了前面研究者的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风格划分方式。他把学习风格划分为创新的、分析的、常识的和动力的等四种类型。创新的学习者通过个人的参与和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寻求意义,他感知具体的信息并随意地进行加工,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具有善于想象的风格。分析的学习者评价权威的事实和观点,抽象地感知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这种学习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成功。常识性的学习者想要知道事物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并寻找事物的关系。动力的学习者是冒险者,他们往往对隐藏的可能性有兴趣,所以他们是很好的问题解决者和创造者。格莱高克(Cregorc)为了测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设计了一种自我报告的工具。在这个测定工具中,他把学习风格划分为: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teaching design

认知与情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生物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对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分类,有认 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但同时也指出,情感目标常常被“消蚀”掉。情感目标被消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无法根 据情感目标评定学生的成绩;第二,教师难以区分真诚的反应与 只是为了取悦于教师的反应;第三,情感目标实现起来较为缓慢。所以不少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时,常常像强调认知目标一个 去强调情感目标,但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很快就把情感目标忽 略掉了。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我觉得这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 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的关系,没有认识到情感目标对认知目标 的促进作用。应该这样看待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的间的关系,认 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目标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有时,认知目标是达到情感目标的手段;有时,情感目标是达到 认知目标的手段;有时,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是同时实现的。既 然目标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标的手段,我们何不通过情感目标的

实验来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实现认知目标呢?因为各人的情感需 求不同,我们在课堂上在谈特谈如何要对学习感兴趣,可能收效 甚微,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课后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 展开“情感攻势”,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找些同 学谈话,给予鼓励,有不少效果非常好,如去年高三(8)班的李觅,高二时数学考过7分的,但我教他如何学好生物来弥补数学 上的不足,他对生物表现出了极浓的兴趣,生物成绩当然差,总 是班上前几名,这又找他,让他如何把学习生物的成功方法迁移 到别的学科上去,后来化学也逐渐赶了上去成为优势学科,语数 外也有一定的提高,后来考上了本科。今年我刚接手的新同学中,也有这样的学生,高二时经常逃课,生物期末没有成绩,我了解 了情况以后,找他谈话,现在也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试 成绩一次比一次提高,现在经常主动问问题,发下去的练习,他 做完以后迫不及待地就到我那儿去对答案,我看到他生物成绩提 高了,又已经找他谈过话了,要他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其它各门功课。我相信他会逐步提高的。 拿什么奉献给学生,拿情感、爱心,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你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你的奉献才会有回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原则 在以前的各种语文教育学的教材中,似乎都未提及这一原则,因此有必要专门论述。 语文教学要不要坚持情感性原则?从根本上说,这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及教学整体功能发挥的需要。 首先,从语文教育的目标看,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规定语文教学目标时,基本上把它划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语文知识的传授,二是语文能力的培养,三是智力的发展,四是思想品德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中,才加进了一句“培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但与知识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相比,显然处在一个次要的地位,而且表述也显得笼统、模糊。究其根源,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过分功利化的倾向影响的结果。香港爱国人士力尔在《重塑民族精神》一文中指出:“真正会对教育产生长期危害的倒是教育目标过分功利化的倾向。平心而论,目前大陆中小学和大学的教育质量仍然是比较高的,但这仅限于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这是教育目标功利化造成的误区。所谓功利化就是把教育目标仅看作是培养为经济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把它看作是造就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无独有偶,在近期《中国青年报》上开展的语文教学的论争中,也有人尖锐地指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注:杨东平《我们失去了什么》,《中国青年报》1998年3月10日第8版。)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我国的教育所体现的“强烈的国家功利主义价值,以及某种技术主义的取向”(注:杨东平《我们失去了什么》,《中国青年报》1998年3月10日第8版。)。这些有关的论述,确是一针见血的精警之言,它告诉我们,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精神的发展需求,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需要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语文教学中长期困扰人们的非人文化倾向,这也就要求在教学中坚持情感性的教学原则。 其次,从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看。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情感矿藏的品位极高。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范文,多是作家感情和心血的结晶,有些甚至是作家生命的绝唱,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林觉民的《与妻书》等。作家在创作作品时是充满感情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时,也只有坚持情感性原则,使学生充分感受作家心灵的律动,情感的脉搏,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作品的美育教化功能。例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我们除了使学生掌握该文“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注:参见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最后一课》学习重点。)的写作方法外,透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形象,我们不也可以启发学生去体会一个民族失去自由,失去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的悲哀与沉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及其语言文字的感情吗?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难道就只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 目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 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 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 2、驱动作用 3、组织作用 4、通讯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 Schlosberg,1954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Russel&Lanius)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同场所中的情绪。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基于中国元素的家电产品情感化设计探析

基于中国元素的家电产品情感化设计探析 目前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前进,中国文化在慢慢走出国门广泛的在世界传播,中国的各种艺术作品也深深的受到国外人喜爱,同时被世界认可。由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也变得细腻而又丰富,在具体分析了中国的情感模式后,又提出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内涵,因为传统的家电产品在设计上,大多注重产品的功能,然而却忽视了人的情感,人们生活质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升,质量的提高代表着对日常所需的产品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运用大量的实例进行分析和对中国元素情感化的探讨,可以将中国元素与情感化设计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标签: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情感化设计;家电产品;产品设计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f86017678.html,ki.16723198.2017.05.028 1中国传统情感模式的具体分析 1.1“中庸、中和”的中和之美 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领域。突出了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以及各种形式下的美,以及这些美的因素之间的协调统一,给人以一种比较愉悦、轻松的审美感。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的综合美我们称之为中和美。其中的含义是指刚柔兼备,情感力度的相对适中,并且具有着含蓄、典雅、静穆等特点。根据“中和之美”的原则,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握适当的尺度,还要将相互之间相关联的不同种类的元素之间的连接更为巧妙,使得各种元素之间的糅合运用做到和谐统一。具有着价值论美学色彩的“中和之美”,是富有审美价值的和谐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而追求着最佳的状态,这个最佳状态就是指在满足善与美的同时,也要防止艺术作品越过美的限制而发生质变。这也就说为什么沙发后来没有出现在中国,因为只有坐具才符合中国的“正襟危坐”这样的传统礼仪。孔子讲究“礼”,其实就是用“礼”的方法来制约思维的无限延伸,防止超越礼仪制度。在做设计的时候,要学会使用加减法,提倡“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达到所提倡的“中和”之美的境界。 1.2“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的思想更高的哲理在于人生理想以及人生最高觉悟的学说,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仅只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它还蕴含着更深地层面。在中国传统哲学所表达万物的思维方式中,人与自然和谐法阵的确立从本质上决定了天人融合这一思想,更重要的是实现这几类关系的融合;即客观与主体、宇宙与人类、人类与自然和个人与社会。因此“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也对中国的设计产生着非常深入的影响,无论工业产品设计、建筑园林设计还是其他设计领域,几乎都或多或少的蕴含着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的设计中对这一思想的融入与运用更加明显,比如司母戊鼎的设计就巧妙地运用了“天人合一”

高考满分作文:情感·理性·认知

情感·理性·认知 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 ——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

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司—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一一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惟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天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中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与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绝佳手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和教师们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们的特点,也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共性积极采取有效的 教学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们学会音乐,也应该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去体 会音乐中的情感。所以,情感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 了情感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分析了情感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情感性原则培养具有情感的小学生,让学生们充满热情的学习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情感性原则 小学生们的定力不够强,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不仅 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的曲调等,更应该让学生们通过情感 体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学习音乐。小学音乐的教 学过程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学内容的感知上,应该让学生们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精神上的进一步升华。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情感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其次,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该明确如何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应用情感性原则。 1 情感性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情感性原则,提高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情感是音乐教 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植入比其他艺术更 加有力。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 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让人愉悦的声音,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情感性的作用,将情感贯穿于 音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们学习到音乐,也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的魅力。学生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形成情感认识,也就是感性并将这种感性认识主动 地反映到实际活动当中。从而形成人的行为表现。音乐教育正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 过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形成美的感性认识,使自身的情感与作品中所蕴含的高尚思想境界产生 共鸣,最终使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将美好的意识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1.2 让学生们接受美的教育 音乐听起来是动听的,感受起来也应该是更加动听的。情感的引导和贯穿,会让学生们在音 乐中发现情感的力量,让学生们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也能接受内心美的感受,这也使得音 乐教学的意义升华了。让音乐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音符的记忆,而是感情的传递和影响。音乐 教育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这是最能体现音乐教 学本质的。通过对学生情感进行不断的影响,学生情感世界将会高尚、丰富,最终使人格得 以完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收获到美好情感体验将是音乐教学至高的境界,音乐教师应 努力去追求,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的教育。 2 情感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应用 2.1 创建情感音乐教学的情景 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情感式体验,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情景促进教学过程的完成。比如, 在教室内摆设与音乐内容相关的小礼物、鲜花、气球等等。增加音乐教学的浪漫气息,让学 生们的心灵进行放松,从而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感和魅力。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化设计 学院设计学院 专业工业设计 学生姓名陈勇强 指导教师管少平 提交日期2015年 6 月 14 日

摘要 随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断深化,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设计都充满了”人性“。而这个”人性“就是情感化设计的体验。唐纳德说过:“情感化设计有三个重要基本概念,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而这三个概念正正也反映了全部设计的三个维度。所以说情感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字:情感化设计以人为本设计心理学 一,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作用于自身时的一种生理的反应。是由需要和期望决定的。当这种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苦恼、厌恶。而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人类情感基本上分类为很多种,最早期心理以二分法将情绪分为正向情绪与负向情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理学家Robert Plutchik的情感轮盘(Plutchlt),这个理论主要是情绪表现在不同的强度,甚至情绪可以与他人情绪之间会互相影响产生不同的情感,建立新的情绪状态。而情感化设计就是要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中或者使用后产生正向情绪。 而我们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含感情知觉。认知评价意义(客观上),而情感评价价值(主观上的)。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认识过程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感的发展。只有通过认识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感。情感反过来对认识过程也起调节作用。比如积极的情感会促进人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效;消极的情感则会妨碍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活动效率。 二,情感化设计 而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即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的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出令人快乐和感动的产品,将情感化设计融入到产品中,达到美感和可用性的统一,使”有魅力的物品更好用“,使人获得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让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那根据美国J·奴廷的需要理论中的要求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情感设计的需求要求人

学习者情感因素调查表

学习者情感因素调查表 此问卷旨在调查影响同学们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情况。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所得的数据严格保密,仅做研究之用,谢谢合作! 第一部分:个人简况 1.姓名: 2.学号: 3.年龄: 4.性别:男( ); 女() 第二部分: 调查量表 下面是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成绩的情感因素,选择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研究者仅对影响你学习成绩的情感因素感兴趣。此问卷是专为每位接受调查者设计的。请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根据数字所代表的意思,选择其中最符合你情况的一个。 (1=完全不符合;2=通常不符合;3=有时符合;4=通常符合;5=完全符合) 1. 在英语课上常常感到紧张、焦虑。 2. 我在英语课上常常感到不自在、不放松。 3. 英语课上节奏很快,我怕被落下,为此我常担忧。 4. 当我听不懂老师用英语在讲些什么,我感到着急、害怕。 5. 老师用英语讲课,如果我不能听懂老师所说的所有单词的话,我会紧张、不安. 6. 英语课上有时我无法用英语说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令我感到难受 7. 老师或听力磁带中的英语一说快我就紧张。 8. 当我听不懂老师纠正我的错误时,我会感到不安。 9. 我一想到要记单词就头痛。 10. 我真受不了英语的繁琐的语法规则。 11. 英语课上,当我知道要轮到我回答问题时,我会害怕或紧张. 12. 英语课上,在同学面前说英语,我会感到害羞、难为情. 13. 英语课上,用英语讲话或发言时,我会紧张害怕。 14. 英语课上,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叫我主动发言时,我会慌张. 15. 英语课上,如果老师要求同学们主动回答问题,我会感到紧张、压抑。 16. 当我想用英语与他人或老外用英语进行交谈时,我会感到紧张的。 17. 英语课上,即使我做了准备,让我用英语回答问题时,我仍会感到紧张.

中学生性心理辅导基本原则

中学生性心理辅导基本原则 (一)主动、预防 中学生性问题辅导强调主动性、预防性原则,即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学生发生了问题再跟在后面解决,要在时机上、方法上、环境上都贯彻此原则。在时机上,性问题辅导应走在学生身心发育的前面,即在学生性生理成熟前就实施性生理知识的辅导,在学生性意识成熟前就实行性心理辅导,在学生可能发生性行为之前就实行性伦理道德辅导。在方法上也应主动,不是把学生和一些文化现象隔离开来,而是把他们武装起来,提升他们鉴别和抗御水平。同时在学校、班级要创设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环境,有使男女同学可正常交往的氛围。不过,性问题毕竟是每个人最隐蔽、最秘密的部分,最终还是要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任何人无法代替。 (二)适度、适当 适度,指在传授知识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承受水平,把握分寸,防止过度。量多了适得其反,量少了起不到指导作用,超前了,学生没有体验,滞后了学生不要听。 适当,指辅导的形式方法和态度要适当。能够正面疏导和丰富活动结合,但关键在于理解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是指理解青少年丰富多变的情感,他们时而欢悦,时而烦恼,在行动上有的坦率地向对方吐露真情,有的暗暗窥探对方,有的表现出轻浮举动,对这个切,只有理解他们,才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态度和方法关怀引导。尊重指尊重青少年人格,坚信每一学生的独特价值,哪怕是“差生”,尤其要注意不要随便地触及他们的“隐私”如个人日记、书信、心中不愿公开的私事等。一定要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出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心中的秘密和盘托出,便于找出症结,利于辅导成功。 (三)学校、家庭、社会实行同步教育 青春期辅导旨在培养青少年健全高尚的人格。人格是在个人的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影响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家庭是早期性教育的最好场所,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家庭结构、文化环境、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性意识的形成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是专门教育机构,是青少年接受性知识形成健全人格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家庭性教育的延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接受水平,分层次地实施性教育辅导,对青少年健康性意识和健全人格起着主导作用。社会是青少年的大课堂,当代青少年处在社会信息密集、社会信息源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之中,有效地使用各种社会教育手段,选择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展开有益的性知识教育,就能在青少年健全人格形成中起导向作用。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关键字:情感心理学产品设计 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后工业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对一般的技术创新感到满足,追求高速高效的物质生活以外的丰富细腻的精神生活。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和主体。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行业而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迅速提高,快速成形的技术成熟使各种产品造型似乎“无所不能”,伴随产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层面,新的产品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及未开放的领域,如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市场。 正文: 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高考满分作文:情感理性认知

情感、理性、认知在情感与认知之间架起一杆理性的天平!——题记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丰富的主观情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构筑起纷繁复杂的社会体系。情感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融架设自由的桥梁,它以亲情、友情、爱情……维系着整个社会;认知则为人与客观的事或物之间的理解与探知铺就了通途!情感与认知之间,本就是相对独立的,对等的。然而实际上,冲动的感情和不明智的主观认识往往驾驭着人类的言行,替代了客观的认知,使得理性的天平倾斜了! 寓言中的富人在面对失窃的事实时,对同样作出劝诫的儿子与邻家的老人,抱持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态度。原因何在感情上亲疏之别左右了他对客观事实的评价! 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历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领导 农民起义,开创了反帝反封建的创举,却由于统治者洪秀全的独断专行,任人唯亲,大肆提拔同宗族的亲信,封王封侯,排挤同属统治阶层中非其宗族的开国元勋、元老,诸如石达开、杨秀清、韦昌辉……导致苦心经营的大好山河断

送人手,石达开愤然率天国精锐出走天京,韦昌辉滥杀无辜酿成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是当时农民阶级中深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占据了洪秀全的心智,以所谓的"亲情"葬送了太平天国以及千百年来农民斗争的血泪结晶! 历史的硝烟,并不曾掩去人们心申的理性。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毅然拒绝调用湘潭老家的亲友赴京任职的请求,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抗美援朝的前线,提拔任用党内外有识之士,为共和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石。毛泽东同志不愧为任人唯贤的典范! 用理性的思维来衡量感情与认知,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统一,不失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的手段! 俗语说得好:帮理不帮亲!先人为我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今人又将以理 性的天平衡量情感与认知,打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谈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谈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自主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文章从介绍情感因素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出发,在对自主学习中情感因素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情感因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点及情感差异。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情感状态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使人们不易系统地研究它在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作用。通常认为,学习结果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有极大关联,情感因素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情感因素研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情感 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目前在心理学领域对于情感还缺乏一个明确概括而令人满意的解释。前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认为,所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不同于情绪,情绪一般不稳定,带有情景的性质。当某种情景消失时,情绪立即随之减弱或消失,所以它是不断变化着的状态。与情绪相比,情感较为稳定,它是人对现实事物比较稳定的态度。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人的情感具有社会性,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人们对于各种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会有差异,因而人们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也就不同。 情感产生于认识与活动的过程中,并影响着认识与活动的进行。人的各种认

(完整版)情感与形式

《情感与形式》导读 苏珊.朗格作为符号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观点仍沿袭这一派的思想。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但是在研究探讨这一问题上,朗格与她的老师卡西尔所侧重的却不同。卡西尔把符号上升到本体论的位置,认为符号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构成客观世界。符号行为的进行给了人类一切经验材料以一定秩序,符号表现是人类意识的基本功能。朗格的贡献在于她并不是从大而话之的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而是具体到艺术活动的个别,从而使符号创造活动和理解活动给人以更为清晰的印记。 朗格认为人的本能的智力活动就是符号活动,但是智力活动之间存在着差别。对此她重点探讨了语言与艺术。她认为语言是一种推理形式的符号体系,它的逻辑结构中所包含的对象之间是同一性关系,这种明确与固定排除了情感的混沌,矛盾状态,而艺术是表现符号体系,它包含了多种复杂含义的综合体,必须直接呈现与人类知觉面前。因为它的不确定性,所以留给了人类更大的余地,并使其本身的包容量和承载能力均发展到最大程度。在朗格看来艺术比语言更能呈现符号的最基本功能:将经验客观地呈现出来供人们观照、认识和理解。在艺术本质问题上,朗格认为艺术非自我表现,而是人类普遍情感地表现。虽然艺术作品脱离不了个人情感,但这并说明不了什么。这是因为个人情感是把握普遍情感地媒介,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借用具体真实的情感,借助于知觉和想象,进行情感概念的抽象,抽象出的形式使成为情感符号。这是从真实到虚幻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从个别到普遍的过程。朗格认为艺术的抽象不同于语言的抽象--不是概念,也不是某一类相似事物中的共同形式,而是体现情感结构的可感形式。这种可感形式虽然仍是具体事物,但却包含了比现实某物多得多的内容,强烈地透露着人类地情感。如何使具体事物表现为艺术抽象呢?其途径是制造虚象。断绝这个某物与现实的一切关系,并使其外观表象达到高度的自我完满,成为一个不用分析解释便可直观把握的概念性形式。 《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部分有机地组成一个对艺术问题研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朗格把艺术问题提升到哲学的角度。然后具体分析艺术符号的创造,这里不仅探讨了某几种艺术的相对独立性,而且也关注到其本身作为艺术的基本统一性。最后,通过艺术符号的表现力及作品与观众的关系的研究,探寻艺术“传达”问题。 朗格在“艺术符号”部分认为:艺术本身的可能性(严密的统一性和逻辑性)决定它可以发展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其关键在于应从哲学角度对其思考。并且这种工作应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概括过程,即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不是先入为主,以结论为出发。这样会导致盲目的,不确切的预先判断。另外一个问题,随着对基本概念的哲学分析及一系列命题的连锁解决,主观内容趋于系统化,完整的宇宙论、本体论或认识论最终得以建立。虽然这样的哲学是通过普遍原则得以建立的,它是一个整体,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运用”它将经验解释为一个整体。逻辑结构的原则使我们能正确地对待经验,却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结构。其实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构把包罗万象的知识都包容进去。因此,我们只需运用哲学思维原则(普遍性与多样性原则)去研究某一我们所关心的课题,列如,艺术创造问题。而不应采用理论霸权或大一统的原则。在朗格看来,当前艺术理论的根本困境在于自相矛盾的顽固存在。她认为概念的不一致,一旦暴露其致命点一般都会消失,但自相矛盾就不同了,它源于概念的含混。我们虽然有时并不理解,但实际已经接受了理论的含混。而接受这个事实往往使澄清变得艰巨。我们心理得明白矛盾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

大 众 文 艺 77 摘要:随着人们对儿童产品市场的关注,针对中国儿童自身素质和健康发展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设计中不但要中充分体现出产品自身的功用性,还要具有传达情感,愉悦心情的作用,能够为儿童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所以,情感化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儿童产品;情感化设计;情绪 现今儿童产品的设计不再是以功利性的消费市场为导向,设计师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通常要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及生理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观察,并将获取的信息综合运用于设计之中,以便能够深入表达产品的价值。情感化设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儿童产品是建立在对情感化设计进行良好表达的基础之上的,它是设计师在实现作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儿童心理、生理等认知能力的考验,在产品设计上所体现来的种种细节,都将是检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情感表达的最好体现。 一、情感化设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研究中指出,人类具有先天素质和后天经验两种心理特点。先天素质和后天经验相互影响,先天素质是无法改变的,稳定的;后天经验则是可以通过引导、教育进行影响和改变的,是可变的。[1]儿童时期的良性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设计则变成一种有责任、有感情的生命体,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产品,好的设计能够使儿童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并对他们的后天经验产生影响。情感化的儿童产品能够给儿童的后天经验做出好的引导。在现今的儿童产品设计中对于情感化设计倾注大量心血的设计往往会是成功的典范,例如:日本玩具设计“宠物蛋”,设计师在迎合了商业运作的同时还考虑到设计的情感元素,如设计中的一个细节是将宠物的年龄设置成300岁,宠物的一年为人类的三天,到了一年宠物就自然而然的寿终正寝了,设计师考虑到怕失去宠物的孩子过于伤心,就在显示屏上设置,宠物到了300岁时,就会去另一个星球,它的爸爸妈妈在那里等它,而不是死掉了。这样儿童更易于接受,不会过于伤心。类似于这样的儿童产品,它们的成功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具有价格低廉,孩子能够长时间的把玩等因素,还具有与儿童发生情感等作用。从家长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玩具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家长也乐于购买。同时具有情感化设计体验的产品,给予了孩子好的后天经验的培养,为他们的童年带来有趣的生活,还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给予其正向的指导。这样的产品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人生活中的亮点,产品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的成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们的消费日趋理性,在选购产品时也越来越多的在注重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同时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舒适度等因素。儿童产品设计要在保证功能完善的同时,注意产品宜人性的传达,也就是设计的产品所传达出来的情绪与情感。 二、情感化设计在儿童产品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好的儿童作品,不能简单的凭自己喜好臆断设计,要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对外界事物认知的差异性,并在设计中根据这些差异来进行情感化的体现。儿童的心理及生理行为相对单纯,他们会对个人的好恶有直接的反应。这是一种即时的情感效果,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和无意识的认知活动。产品的设计依赖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心情的能力,儿童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所表达出来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都可以解释儿童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特征的认知是设计的首要步骤,把它真正归于设计实践中注重的则是产品内在思维的表达和 产品所具有的启迪心灵的效果,让孩子的朋友式的玩具成为他们心灵健康发展的助燃剂,而不单纯是让孩子在广告的宣传中盲目的从众。例如,Potterybarnkids儿童智力玩具,这种设计应该是使儿童充满乐趣而且能够开发儿童智力。因为美丽、乐趣和快乐共同起作用才会让儿童产生愉悦的感觉。 儿童产品要以美的外形、结构和色彩向儿童传播审美信息,满足、激起和发展它们的审美需要,并促使审美需要变成消费需要。应该强调的是这一过程应是良性的,具有情感化的。那些儿童需要并且家长愿意购买的产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新属性,还为了满足审美的需要。产品的外观主要包括形态、色彩、材质这三个方面:首先,对于一个儿童产品而言,有夺人眼球的外观,必然会吸引家长去购买。好的外观造型设计在能够满足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能获得审美情趣的提高。但是我们在设计时也不能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孩子们学习、娱乐和休息时所应具备的舒适性等。其次,在色彩上,鲜亮的、高纯度的、明快的颜色会是大多数儿童喜欢的颜色。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尽量选择单纯的颜色,这样的颜色会给孩子带来愉悦的感受,并乐于接受它。由于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在使用产品时,喜欢对产品的各个部分和各种使用方法探个究竟,这样就有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利用儿童对色彩的喜好与厌恶,可以提高产品的安全感。第三,孩子的呼吸系统和肝功能都相对脆弱,比较容易遭受不良环境的侵害。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儿童产品设计应尽量以绿色天然的生态材料为主,例如玩具Enormouschampion所有动物的制造,采用的都是用来采伐的树木和很扎实的枫木材。动物上的油漆、着色剂和封口蜡都是无毒的并且是非常低的有机化合物。这种玩具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心情,还让家长放心的进行选择购买。 三、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儿童产品设计师的影响 从设计师的自身素养来看,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方法及缜密的设计思维,还要熟知儿童心理学知识,保持儿童般好奇、快乐的心态。例如卡尔.G.让恩在《心理类型》中的论述“怪念头的动态原则就是玩耍,它属于孩子,似乎与认真工作的原则不一致,但没有这种带有幻想的嬉戏,任何创造性的工作都不会产生。应归功于想象力的嬉戏不计其数”。[2]这种思维方式在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尤为重要,友好的情感化设计作品,一定是出自具有相应心态的设计师之手。在设计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性的思考,以及随之而来的相当长时间的专心致志的努力,此时从事此项设计的设计师应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友好、宜人的产品。可以说儿童产品设计是将设计师自身的情感、情绪直接在产品中得以体现的过程,是设计师内在思维的传达,它形成了儿童产品的外在客观形象以及内在精神讯息。设计师不能脱离情感,因为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感都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的过程中处于正面的情绪时,注意力往往会高度的集中,思维更加开阔活跃,无论在设计想法上,还是与市场的结合上都会十分顺畅。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处于负面的情绪时,人们通常会有紧张、局促的心理反应,思路也随之狭窄,不利于设计创作。因此,情感化的应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孩子使用产品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的反应,还要追溯到设计师最原始的设计状态上。 总结: 情感化设计在儿童产品造型中的体现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为儿童产品创造出高于其商业价值的附加价值——一种情感化的、真正为儿童着想并符合儿童特点的价值。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这种外在情感化的儿童心理、生理研究与内在的设计师自身情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赵爱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理论研究?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