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中国艾滋病沉寂三年暴发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在防控艾滋病问题上,要调整的不仅是防控政策,社会文化氛围也需要改变。资料图

“如果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国男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将蔓延至妇女人群和异性恋人群”

一场新的防艾大战即将打响。

本月24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性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其中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5%。

事实上,据《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了解到,在过去三年内,中国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比例快速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同性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出现了暴发式增长。”

对于这一现象,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也公开表示:

“这是一个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信号”。

西南地区“男同”感染超10%

2008年3月,一项针对男同性恋群体的调查在全国61个城市悄悄展开。这项调查由卫生部主导,各地疾控中心和

同性恋社区负责在各城市“统一时间、统一方法

”进行抽样调查。在为期四个月的两轮调查中,共有18000多位男同性恋参与。

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男同性恋者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为4.9%,其中HIV检测阳性率最高的城市达到15%。在今年3月至5月,这项调查再度展开,统计结果显示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达到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吴尊友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透露,“前后三轮,我们总共调查了56000多人,基本上把全国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的疫情分布弄清楚了,其中西南片区感染率比较高,贵阳、昆明、成都、重庆同性恋感染率超过10%。”

早在2005年和2006年,卫生部就进行过相关调查,但那两次调查分别只覆盖三个和五个城市。“这些调查都属于零星式的,调查方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相差很大。”吴尊友说,今年的调查算是对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的一次大摸底。

目前,中国疾控中心已经制作出了全国疫情分布图。据专家介绍,由于精液容易成为爱滋病病毒传播的载体,所以相对男同性恋而言,女同性恋感染及传播爱滋病的几率较小。“女同性恋尚不是目前防控的重点。”吴尊友说。

三年沉寂期如今暴发

2005年,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仅为0.4%,而这两年传播速度“异军突起”。对此,有专家提出质疑,认为本次大规模调查只是把过去隐藏在水下的数据显露出来。

吴尊友认为,这只是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艾滋病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速度加快。”他举例,“在西南地区的几个城市,过去每年都会检查几百个人,原来100人只检测出一个人呈阳性,现在一查有10个人感染。”

卫生部每两年公布的艾滋病新增人数无疑证实了此说。2007年,卫生部公布的新增5万人艾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性传播导致的感染占12.2%;2009年,新增感染者估计为4.8万人,虽然新增病例速度放慢,但同性性传播却飙升到32.5%,占了新增感染者人数的1/3。

吴尊友指出,在目前中国的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已是一个暴发疫情。所谓暴发,即短时期内,造成很多人感染。“当病毒开始进入同性恋群体后,感染者慢慢传播并且越积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暴发。”

“艾滋病在同性恋人群中曾经走过了缓慢扩散的过程,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大约是2006年前后,之后就开始快速传播。明年的数字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吴尊友说。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还显示,尽管亚洲的艾滋病流行长期集中在一些特定人群,即性工作者及嫖客,注射吸毒者和男男性行为者。但如今艾滋病的传播正逐渐扩展到低危人群。

2004年,卫生部首次向世界公布中国有500万到1000万男同性恋者。不过有专家认为,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处于地下状态,调查的数据可能比较保守,如今的数字可能超过千万。西方对同性恋歧视主要是在宗教界,而东方的歧视却是在民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因此中国大量同性恋者往往被迫以婚姻作为保护伞,来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

社会学家刘达临教授估计男同性恋90%以上会选择结婚,多年来一直倾力在同性恋人群研究的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的

结论则是:生活在大城市、受过大学教育的男同性恋80%会进入婚姻或已在婚内。

由此可见,中国“同妻”(男同的妻子)数量庞大。如果说过去男性恋结婚,同妻受到的只是生活中不幸婚姻的折磨,但现在不断上升的艾滋病则成她们生命的潜在威胁。

由于大量男同仍藏在水面之下,很多男同性恋结婚了,仍然保持着男男性关系。而在这次全国61个城市的调查中,

男同性恋的性活动也纳入了调查范围。吴尊友透露:“我们无法知道同妻的感染率,因为他们不可能把另一半叫来检查。但调查显示40%——74%的男同性恋都和女性发生性关系,艾滋病的传播会进一步向普通人群蔓延。”

不可回避的防艾现实

在艾滋病传播扩散当前,同性恋已成为我国防艾工作不可回避的话题。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去年就曾提到,能否有效控制男同性恋者中的艾滋感染率,将对整个国家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最近他再度强调:“艾滋病在男男同性恋间传播,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

对于男同性恋艾滋感染的现状,张北川则显得忧心忡忡:“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国男同性恋者中的艾滋病将很快蔓延至妇女人群和异性恋人群。”

早在1993年,北京就曾发现男同把艾滋病感染给妻子的案例。而这些年的艾滋病干预工作,张北川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悲剧。“同性性行为大多采取地下的方式,这就为艾滋病在男同性恋人群中大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张北川说,“在男同发现艾滋时,通常不会告诉妻子,是因为同性性活动感染的。”

他还一直担心,当一些人获知艾滋病在同性恋人群中流

行的趋势时,更会强化歧视:“不要因为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高就歧视他们。”

“在防控爱滋病问题上,不能分同性恋、异性恋,国际科学界早已经不分了。”张北川这样说,“要调整的不仅是防控政策,社会文化氛围更需改变。”

预防艾滋病从了解中做起

艾滋病,在中国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这仍然是一种遥远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疾病。人们羞于、耻于谈论艾滋病,更多的人则对艾滋病一知半解,抱着一种“回避”的心态。然而,当艾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的时候,当艾滋病已经渗入普通人群的时候,如果我们连与敌人“对视”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消灭它?

防控艾滋病,从了解艾滋病做起!

艾滋病已悄然临近

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多年,深感国人对艾滋病误解之深。这种误解表现为对艾滋病的回避、无知和不防范,认为艾滋病只是“特殊”人群才会得的病,与我无关。而这种无知与回避正是艾滋病恣意流行的温床!

中国艾滋病感染现状

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死亡率达25.3%)。专家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经处于亚洲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在云南、新疆、河南等一些地区的部分人群,艾滋病的流行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态势。

如果按过去11年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10年,我国将有10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是特殊人群的“专利”吗?

很多人都认为艾滋病只存在于一些特殊人群之中,只要我不属于男同性恋者、吸毒者、有偿献血者等高危行为人群,艾滋病就与我无关。难道真的如此吗?

统计发现,目前卖淫妇女的艾滋病平均感染率不断上升;婚检中,检测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也在增加;母婴传播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加,甚至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案例也已经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艾滋病正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艾滋病的预防与我们每一个人密切相关。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要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他们

外表看上去正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至今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但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艾滋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艾滋病病毒是自然界设计最为巧妙的病毒,它具有最狡猾的伎俩。我们要直面艾滋病、战胜艾滋病,首先要了解“对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s 的音译,简称AIDS,中文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我们知道,人类的身体之所以抵抗外部病毒、细菌等入侵,保持机体的健康,是因为有免疫系统的“保卫

”。而艾滋病病毒恰恰就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破坏

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最终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又因为这种免疫缺陷是后天获得的,因此科学家把它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经常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一般人有什么区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人体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病毒到出现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感染期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最初几周,一部分人常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腹泻、皮疹、全身关节痛等,一般持续1~4周就会自然消退。

潜伏期急性感染期过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入潜伏期。此时感染者没有任何发病感觉,只是在验血时可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且具有传染性,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为8年。

艾滋病前期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并逐渐破坏

人体的免疫系统,到一定程度时,感染者就会出现一些没有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持续发热、持续性腹泻、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乏力、盗汗、头痛等,也可能出现无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期当感染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被病毒严重破坏后,

就发展到最后阶段——艾滋病期。此时,原来一些不会引起人们发病的病原体也侵入人的身体,出现了各种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及寄生虫感染。这些感染有可能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同时,艾滋病病毒也破坏了机体免疫系统监视、抑制或消除人体的肿瘤细胞的功能,因而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各种肿瘤。

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

既然艾滋病如此可怕,既然它是一种传染病,那我们就必然要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针对其传播途径,将它一举切断!这是防治艾滋病的关键之一。

经大量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有三种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性传播

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最常见的传染途径,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已感染了其他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性病造成的溃疡或炎症反应可能使艾滋病病毒更容易穿过黏膜屏障感染机体。我国经性传播占9.1%,另有22%传播途径不祥,估计其中以性传播为主。

血液传播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阿肯色州出口被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导致世界2000多人因输注这些血液制品而受感染)。使用被带有病毒的血液污染的针头、注射器或者其他可以刺伤皮肤的器皿。针灸、纹身、纹眉时所用器皿如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有一定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艾滋病感染者告白不要因一时放纵毁了自己

“遏制艾滋病,履行承诺——权益、责任、落实。

”2009年12月1日,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从官方得到新一年艾滋病的发展趋势,今年的天津市艾滋病疫情介绍中指出,总体上仍呈低流行趋势,但近几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发病人数呈增长趋势。“虽然数字在增长,但并不代表它越来越可怕。”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程绍辉博士介绍,以前不知道不代表没有,只是没有发现,近几年,医疗、疾控部门在基于多部门合作的机制下,加强了艾滋病的筛查力度,鼓励更多人勇敢地检测,勇敢地面对艾滋病。发现了才能面对,普及艾滋病筛查的可及性、加强宣传艾滋病知识尤为重要。感染数字在增长几

天前,第五届中国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项目经验交流会上,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特定人群和部分重点地区已经出现艾滋病高流行态势,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据陈竺部长介绍,截至2009年10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19877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2323例;死亡49845例。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的联合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4.8万人。“今年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仍呈低流行趋势,但近几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发病人数呈增长趋势。”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程绍辉博士介绍,今年病例较去年同期增长50例,增长26%。从发病年龄来看,以青壮年为主,20—50岁的感染者所占比例接近感染者总数的90%。同性传播比例高“从感染途径上来看,性传播感染病例构成比持续增大,其中性传播中同性传播占有较高的比例。”程博士介绍,这也与本市近两年加大在该类人群中的检测力度有关,相关调查显示这些人很多有合法的配偶,提示本市艾滋病的传播有可能从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程博士介绍,今年和明年艾滋病的防控方向更将向“同志”人群的宣传和干预工作倾斜。“

了解到同性传播的增长趋势,今后将在同性恋人群的筛查项目和干预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并加强宣传力度。”程博士介绍,对同性传播的防控是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之一。防控艾滋新模式在多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下,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发展“同志”

人群中艾滋病宣传志愿者,是目前在同性恋人群中开展宣传干预的主要手段。“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同性恋人群自身,他们之间更有认知度,彼此更加信任,也很愿意成为宣传艾滋病知识、帮助其他感染者的‘艾心大使’。”程博士解释,天津市的几个艾滋病防治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合作非常好,卫生部门深入草根组织内部,发展草根组织的防控艾滋病宣传点。本市河北区、塘沽区、东丽区、津南区被确定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区工作的开展为今后更好发挥其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示范作用、推广工作经验、探索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奠定了基础。好好走剩下的路刚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小罗的脑袋一片空白,整日待在租的小房子里,不吃不喝,几乎绝望了。“天气冷了,多穿衣服,最近还好吗。”小罗打开手机,里面是彩虹互助组的成员们发给他的短信。“看到这短信,我大哭了一场,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小罗说,就是这条短信把他拉了回来,他来到彩虹互助组,其他的艾滋病

感染者给了他家人一样的温暖。“我们同病相怜,大家能互相安慰。”了解到艾滋病现在已被定义为慢性病,可以通过药物延缓发病的时间,小罗又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小罗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认识到以前的种种错误。他把工作辞了,不再和社会上的朋友联系,怕传染给其他同学不敢回宿舍,也没有了任何收入,彩虹互助组收留了他。“我要珍惜每一天了,不能荒废下去,做点有意义的事吧。”小罗白天上学,放了学就回到互助组,帮助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学着开导其他感染者,他有新的计划,今年大专毕业后,他要继续接本科,好好走自己剩下的路。自愿直面媒体的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

叛逆让艾滋乘虚而入勇敢告白中午吃饭的时间,彩虹互助组的成员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他们大多都是艾滋病感染者。小罗端着饭静静地坐在一边,看见谁吃完了,小罗马上走过去,帮对方收拾碗筷。“他很谨慎,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鹏鹏在一旁观察着小罗的一举一动,话语间有丝疼惜。从鹏鹏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小罗10月底刚刚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如今的小罗确实一无所有了,不敢回家,不敢回宿舍,没有了工作,无处可去。几天前,彩虹互助组收留了他,让他有了一个栖身之处。眼前的小罗很瘦,文文静静的,有如女孩般的羞涩,他似乎想用行动回报互助组的帮助,忙碌着为大家端茶

倒水。事先没得到采访他的许可,也怕刺激他脆弱的心,记者并没有采访他的计划,但没想到,就在采访的间歇时间里,小罗竟然走上前来。“姐姐,能不能通过报纸告诉和我同龄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一时的放纵毁了自己。”小罗的声音不大,但非常坚定。

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罪犯有下列严重疾病之一,久治不愈,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属于适用保外就医的疾病范围: 一、严重传染病 1.肺结核伴空洞并反复咯血;肺结核合并多脏器并发症;结核性脑膜炎。 2.急性、亚急性或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伴有需要住院治疗的机会性感染。 4.其他传染病,如Ⅲ期梅毒并发主要脏器病变的,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新发传染病等监狱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的。 二、反复发作的,无服刑能力的各种精神病,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但有严重暴力行为或倾向,对社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除外。 三、严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1.心脏功能不全:心脏功能在NYHA三级以上,经规范治疗未见好转。(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重度心肌炎、心包炎等引起。) 2.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或有R on T表现、导致血流

动力学改变的心房纤颤、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及重度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严重心绞痛反复发作,经规范治疗仍有严重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表现。 4.高血压病达到很高危程度的,合并靶器官受损。具体参见注释中靶器官受损相应条款。 5.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需要手术的心血管动脉瘤和粘液瘤等需要手术的心脏肿瘤;或者不需要、难以手术治疗,但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或者存在严重并发症,且监狱医院不具备治疗条件的心血管疾病。 6. 急性肺栓塞。 四、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1.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由支气管、肺、胸膜疾病引起的中度以上呼吸功能障碍,经规范治疗未见好转。 2.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经规范治疗未见好转。 3.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反复发作,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经规范治疗未见好转。 五、严重消化系统疾病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2012年3月1日发布)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精神,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防治现状 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病死率有所下降,社会歧视有所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简称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总体目标。 但是,当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仍然严峻,社会歧视广泛存在,局部地区和高危行为人群疫情严重,还有相当数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梅毒等性病疫情上升,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广泛持续存在,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病人明显增多,死亡增加。防治工作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播方式更加隐蔽,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疫情上升明显,配偶间传播增加,未开展预防母婴传播项目地区的母婴传播率处于较高水平;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耐药增多加大了治疗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一些地区和部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政策落实不到位,防治措施覆盖面不

足;现有的防治技术、手段和能力尚不能满足工作需求,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有待加强。防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与原有问题以及难点问题交织并存,情况更加复杂,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目标。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减少对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歧视,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到2015年底,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比2010年减少25%,艾滋病病死率下降30%,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控制在120万左右。 1.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包括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15-60岁城镇居民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0%以上;出入境人群、流动人口和15-49岁妇女达到85%以上;高危行为人群和青少年达到90%以上;监管场所的被监管人员达到95%以上。所有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每学年按照规定要求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专题教育或宣传教育活动;各级主要新闻媒体刊播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公益广告占公益广告的比例达到5% 以上。人口献血率达到10/千人口,各省(区、市)献血量和献血人次的增长水平不低于当地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水平。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修订版)

附件1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National Guideline for Detection of HIV/AIDS (2015年修订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五年十二月

前言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数十年,随着感染者和临床病人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艾滋病检测工作量逐渐加大,对监测和检测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承担艾滋病检测的实验室已遍及全国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采供血、妇幼保健机构,出入境检验检疫、军队等各个系统。为了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早提供咨询、治疗,同时为适应基层艾滋病检测工作需求,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4号)》、“四免一关怀”等国家艾滋病防治重要方针政策和十三五防治工作重点,在广泛征求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艾滋病专家及省级专家的参与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进行修改、增补和完善,制定出《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使其既能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能体现检测技术的发展。 本次《规范》修订工作立足于我国目前检测状况,结合发达国家使用的指南,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修改、增补和完善:(1)完善了不同的检测策略,并将其整合为独立的一章;(2)增加了HIV-1新

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三年行动计划

关于《怀化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三年行动计 划(2018-2020年)》 的起草说明 怀化市卫生计生委 2018年10月8日 一、制定的必要性 一是为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遏制经性传播,持续减少经静脉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降低新发感染和死亡,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国家、省分别于2017年1月19日和2018年8月16日出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十三五”行动计划》和《湖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区疫情特点和工作实际的防治规划。 2.创卫考核有要求。根据创建卫生城市需要,需要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和方案。 3.疫情防控有要求。近三年来,我市艾滋病发病数一直位于全省前五位。 二、制定过程 2018年4月20日至5月20日,我委组织开展了全市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调研,调研对象是市县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点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

法部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查一家乡镇卫生院、一所中小学校或幼儿园,主要调查了解近三年来全市结核病和艾滋病的疫情情况、诊疗转向定点医院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校结核病、艾滋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了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根据省里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由市疾控中心编写的《计划》草案,经我委领导审核后确定送审稿。 《计划》起草坚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类指导、创新策略、全面推进的原则。 三、几个问题的说明 (一)《计划》共三个部分:1.总体要求中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防治目标;2.防治措施中提出了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治疗管理、救助关怀和社会参与等措施;3.保障措施中强调组织领导、部门联动、能力建设、资金保障和督导评估。 (二)关于制定依据 1.《艾滋病防治条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8号)。 3.《湖南省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办法》(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60号)。 4.《湖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2017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2017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及艾滋病病毒传播途经分析【图】 2017年12月12日 10:32字号:T|T 一、全求艾滋病数据分析 12月1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3500多万人死亡。去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但据估计,目前仅有70%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知晓其感染状况。 其中,非洲区域病情最严重,去年艾滋病毒新发感染数占全球的近三分之二。2010年至2016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1月至10月,发病数已达46206例,是2010年全年发病数的近3倍。 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病毒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在2000年和2016年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使大约1310万人的生命得到挽救。2017年来,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了1/3. 2016年全球 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2016年,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有3450万尬,210万儿童,1780万15岁及以上女性,2016年有180万新感染者出现,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2016年全球衣艾滋病感染者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疾病防控产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16年全球艾滋病新感染及死于艾滋病相关病症人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全球各地区新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虽然没有针对艾滋病毒感染的治愈方法,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且利于预防传播。截至2017年中,全球有2090万艾滋病毒感染都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艾滋病毒感染者中有54%老人,43%的儿童在终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在终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年龄段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2016年全球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9%,相关死亡减少了1/3. 2000-2016全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覆盖率及艾滋相关死亡情况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艾滋病现状分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就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完善防治服务体系,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据悉,2016年艾滋病发病数是2005年前的9.7倍,死亡数是10.7倍。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积极参与抗艾行动,多种检测策略促进艾滋病防御和控制,东莞还将艾滋病纳入特定门诊。 2016年艾滋病发病数是11年前的9.7倍。到目前为止,艾滋病毒已造成全球3500多万人死亡。去年,全球有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悉,艾滋病是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死亡数居最高的病种。2016年(2016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944240例,死亡18237人,报告发病率为506.59/10万,

艾滋病暴露源的危险度分级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 HIV暴露分为职业暴露和非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是指卫生保健人员在职业工作中与HIV感染者的血液、组织或其他体液等接触而具有感染HIV的危险。 1.暴露危险度评估 暴露源及其危险度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关节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粪便、鼻分泌物、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暴露源危险度的分级: (1)低传染性:病毒载量平低、无症状或高CD4水平; (2)高传染性:病毒载量水平高、AIDS晚期、原发HIV感染、低CD4水平; (3)暴露源况不明:暴露源所处的病程阶段不明、暴露源是否为HIV 感染,以及污染的器械或物带的病毒载量不明。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发生职业暴露的途:暴露源损伤皮肤(刺伤或割伤等)和暴露源沾染不完整皮肤或黏膜。如暴露源为HIV感染者的血液,那么经皮肤损伤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为0.3%,经黏膜暴露为0.09%,经不完整皮肤暴露的险度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比黏

膜暴露低。高危险度暴露因素包括:暴露量大、污染器械直接刺破血管、组织损伤深。 暴露程度分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2.HIV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原则 (1)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局部; (2)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 (3)存在伤口时,应轻柔挤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

2016年艾滋病全球与全国流行情况梳理汇总贴(by-BD最新)

2016年艾滋病全国流行状况 据联合国驻华机构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染病死亡的24万人,总数应该在100万人左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感染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此为06年的数据,而且应该为估计的,仅仅作为参考不可当真) 《201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报道,截止2013年底,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436 817例,死亡136 274例,现存活的艾滋病病人173 825例,艾滋病感染者262 992例。 截止2014年12月,全国报告现存活HIV/AIDS病例500679例,死亡15873例。2014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103501例。 截至2015年底,我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7.7万;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85万(72万-102万)。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出台新政,艾滋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标准修订为:"对所有HIV感染者提供治疗",为实现为90%HIV感染者提供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提供了政策保证。 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645541例,报告死亡198523例。现存活HIV感染者379543例,AIDS病人265998例。2016年8月,新发现HIV感染者/AIDS病人12130例,既往HIV感染者本月转化为AIDS病人2587例。本月报告死亡2206例中,本月死亡952例,既往死亡1254例。本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HIV感染者男女之比为 3.6∶1,AIDS病人男女之比为3.6∶1;15岁以下HIV感染者90例,AIDS病人11例。 2016年8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 异性性传播7963例(65.6%); 同性性传播3093例(25.5%); 注射毒品传播577例(4.8%); 母婴传播79例(0.7%); 性接触加注射毒品传播43例(0.4%); 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9例(0.1%);

中国艾滋病现状

中国艾滋病人数2015年和2014年最新数据 提问者:傻瓜也疯狂提问时间:2014-9-1 11:27:06 记者昨天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全球平均每天有6000人感染艾滋病,其中男男同性恋成主要传播途径。中国现存艾滋病人数居全球第12位,同期死亡率下降63%。■现状 男男HIV感染率持续上升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3500多万人,平均每天新增6000人感染。 中疾控性病艾滋病中心副主任孙江平介绍,多数新感染者来自重点人群,性传播的比例和构成不断增加。虽然单阳家庭夫妻间性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新发感染率逐渐下降,暗娼等异性传播人群也一直在小于1%的低水平,但男男同性恋HIV疫情却未能得到控制,感染率持续上升,“男男性传播感染率持续上升,不仅在中国较为严重,也是国际性难题”。孙江平建议,在抗艾工作中加大暗娼和男男性行为的干预力度,包括安全套推广和HIV检测。 ■举措 启动第三轮艾滋病防治工作 孙江平介绍,中国目前属于多种传染源、传播系数小的模式,这种模式较为复杂,较难控制。为改善HIV/AIDS的生存状况,10年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3.8倍,通过扩大检测,发现了更多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05年的25%升至2013年的87%,同期病死率从17.9%降至6.6%,下降63%。 今年,国家卫计委启动了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工作,覆盖全国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亿多人,示范区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政策。 ■对话 我国半数患者不知自己患病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韩孟杰昨天接受采访,对当前防艾工作的焦点问题予以解答。 京华时报:马航MH17上有108位世界艾滋病研究顶尖专家,他们的遇难对学界有何影响? 韩孟杰:这是非常惨痛的一件事,但我觉得并不影响整个艾滋病工作的发展,反而可能激励大家付出更多努力。 京华时报:世界艾滋病大会对中国的艾滋病防御工作有什么影响? 韩孟杰:大会提出了很多需要努力的目标和防治措施,这些都会给中国艾滋病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和推动。 京华时报: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愿景能否实现? 韩孟杰:我们仍把2030年终结艾滋病当成一种美好的期许。我们目前更需要关注的是,我们2020年能否在具体目标上有所进展,这更重要。终结艾滋病可以说是我们雄心勃勃的理想和愿景,眼前的目标和努力更重要。 京华时报:我国在防艾方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韩孟杰:在我国,只有50%的人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更谈不上让更多人接受治疗。也就是说,就算让所有知道自己患病的人接受治疗,也还有一半的人没有治疗。 京华时报:目前我国在治疗艾滋病方面能达到何种水平? 韩孟杰: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非常强有力了,治疗所用的药品对于延长生命很有效果。所以要让更多易感染艾滋病的人及早接受检测,检测出来后,及早接受治疗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解读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https://www.doczj.com/doc/f8629110.html, 1《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解读 新华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对“十三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强调,坚持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在工作目标方面,行动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不断减少社会歧视,将我国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行动计划提出,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行动计划提出六项防治措施,包括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要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保障防治经费和药品供应;加强科研与国际合作,提升防治水平。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整理)

2017年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2017年全国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判断题: 1. 我国首个艾滋病患儿学校是临汾红丝带学校。(对) 2. 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远离他们。(错) 3.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公共设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对) 4. 如果必须输血时,有权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 5. 通常艾滋病感染者在4个月后能检出抗HIV阳性。(错) 6. 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近千万人。(错) 7.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错) 8. 安全套只要没有损坏就可以重复使用。(错) 9. 红丝带的含义是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事业的关注,并用心参与。(对) 10.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病防治的公益宣传。(对) 11. 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是100%。(错) 12. 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不属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内。(错) 13. 对于HIV/AIDS的诊断最重要的依据是经确认HIV抗体阳性。(对) 14. 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窗口期。(错)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艾滋病列入丙类传染病(错) 16. 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诊试验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错) 17. 到公共泳池游泳、照顾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对)18. 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结扎。(错) 19.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是严重程度不同。(错) 20. 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对) 2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对) 22. 保护HIV/AIDS患者的合法权益,是做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之一。(对) 23. 于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会感染艾滋病。(错) 24.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对) 25. 每个人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对) 26.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对) 27. 使用安全套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对) 28. 目前仍缺乏根治HIV 感染的药物,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抗HIV 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支持疗法等,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对) 29. 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是治疗的最终目标。(对) 30. 因为艾滋病毒只感染少数有危险行为的人,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健康教育。(对) 31. 没有症状的带病毒者可以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对) 32. HIV 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错) 33.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可以感染艾滋病毒。(对) 34.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目前不主张联合用药。(错) 35. 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血中HIV 抗体阳性,即可确诊是感染了HIV。(错) 单选题 36. PCP首选治疗是: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病毒治疗二联简化疗法专家共识》(2020)要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病毒治疗二联简化疗法专家共识》(2020) 要点 自从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诞生后,艾滋病逐步由一个“不治之症”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患者通过服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组合(俗称“鸡尾酒疗法”),能够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感染者体内进行复制,使受损的免疫系统得以重建,同时减少全身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但是随着HAART 时间的延长,抗病毒治疗及相关问题显现出来,包括药物长期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AE),非艾滋病相关的并发症治疗与抗HIV治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DDI),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对患者服药耐受性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降低医疗成本,近年来,国际上涌现出多种的简化治疗方案,包括双药治疗、单药治疗和间歇治疗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部分二联简化疗法在病毒抑制方面已不逊于主流的三联方案,同时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成本方面均存在较大的优势。 1 不同人群二联简化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推荐意见 二联简化治疗方案可用于初治以及经治稳定转换的人群,尤其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血脂代谢紊乱,以及老年人群。 1.1 初治患者的二联简化治疗方案选择

1.1.1 基于整合酶抑制剂为基础的二联简化治疗方案 【建议1】:多替拉韦(DTG)+ 拉米夫定(3TC)可作为初治患者二联简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AI)。包括GEMINI等多个临床研究证明 DTG+3TC 二联简化治疗方案在病毒载量<50万拷贝/mL初治患者中的疗效不劣于替诺福韦 (TDF)+ 恩曲他滨(FTC)+DTG三联方案,同时避免了由于使用TDF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和骨代谢指标异常的情况,因此,2019年EACS 指南将该二联简化治疗方案列为初治一线推荐方案,用于病毒载量<50万拷贝/mL且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200个/μL的初治患者中;而美国2019年DHHS指南先建议,当阿巴卡韦(ABC)、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和TDF不可及或不可耐受时才选择该方案作为初治,紧接着在2019年的12月美国 DHHS修订了指南,建议DTG+3TC(AI)可作为首选方案用于病毒载量<50万拷贝/mL,没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的初治患者。 1.1.2 基于含增效剂的蛋白酶抑制剂(bPIs)为基础的二联简化治疗方案【建议2】:达芦那韦(DRV)/b(booster, 增效剂)+3TC (BI) 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3TC (CI)可作为初治患者二联简化治疗的备选方案。GARDEL研究比较了LPV/r+3TC的二联简化方案与LPV/r+2种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三联方案在HIV-1感染初治患者中的疗效,48周结果证明LPV/r+3TC不劣于三联方案,且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小于三联方案。另外基于中国人群的类似研究显示 LPV/r+3TC的二联简化治疗方案用于初治患者,144周结果疗效不劣于三联方案。ANDES研究结果显示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RV/r) 与 3TC 组成的二联方案用于HIV-1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doc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 通知 发文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辽政办发〔2006〕48号 发布日期:2006-7-3 执行日期:2006-7-3 生效日期:1900-1-1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七月三日 辽宁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

3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通知》(国办发(2006)1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10年,把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万人以内。 (二)工作指标 到2007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各市及报告和管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合计达到5例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独立的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用于艾滋病疫情报告和病例管理的计算机、网络设备、电话等相关设备和专职人员。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具备艾滋病监测和筛查的能力,沈阳、大连市完成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建设。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实现网络直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在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部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每个县

广东艾滋病患超3万例 成全国艾滋疫情最严重地区之一

广东艾滋病患超3万例成全国艾滋疫情最严重地区 之一 *导读:新曾感染者传播模式的变化,既往血液传播(包括静脉吸毒和输血)途径所占比例下降,性传播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告诉我们,艾滋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风险在增加。也就是说,艾滋病就在我们身边。…… 2011年我国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估计约4.8万人。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将超过78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超过10万人。近日笔者从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获悉,广东今年的艾滋病疫情也不容乐观。 广东一些发达城市是艾滋高发区 广州市第八医院传染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张复春主任介绍,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确认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219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9808,累计死亡7083人,发病率位居全国第六位,是艾滋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广东省一些发达城市艾滋病的感染率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和新增长率达到30%—40%。 市八医院张复春主任表示,近几年,广东艾滋疫情呈现如下特点:HIV感染数趋于平缓;艾滋病病人发病率增长很快;性传播感染者增多,占HIV感染数量的一半以上;艾滋病发病死亡率高且多是未经治疗的患者。

专家简介: 张复春,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优秀专家,2006年公派赴美国留学一年,从事艾滋病研究面对SARS和登革热的处理,各种感染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专长。 在国内最早开展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抗病毒治疗效果关系的临床研究,并获得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从事传染病临床防治及研究工作20余年,有较丰富的传染病临床经验。近年来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登革热、艾滋病、SARS等重大传染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性接触盘踞艾滋病传播途径首位 张复春主任介绍,截止2011年10月31日,广州新增艾滋病感染者2000多例。且从广东省HIV累计感染者来看,以往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吸毒传播,但根据今年1到10月底新报告感染者人数统计,经性途径感染的有5400多人,占报告病例的56%以上,其中同性性传播同比增长7%—1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倍多。此外,静脉注射吸毒、采供血、母婴传播也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今年前10个月报告显示,广东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主要是因为通过性传播的感染者比例增幅过大。张复成年主任说:艾滋病新增感染者传播模式的变化——既往血液传播(包括静脉吸毒和输血)途径所占比例下降,性传播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和应用将艾滋病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治疗但尚难以彻底治愈的慢性疾病。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目前共有7大类超过50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ntiretroviral drug,ARV)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艾滋病临床治疗[1]。随着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HIV的耐药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和依非韦伦(efavirenz,EF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曾是应用广泛的一线治疗药物,但近年来HIV对NNRTI的耐药率明显升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较高的传播性耐药,使得基于NNRTI的一线治疗方案受到巨大挑战[2]。此外,不良反应也是影响ART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ART方案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新作用靶点的整合酶抑制剂(integrase inhibitors,INI)因其高效低毒,自上市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临床广泛应用后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已成为国际艾滋病治疗诸多指南中的首选推荐[3,4,5,6]。INI目前尚未纳入我国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目录,但临床上使用INI的患者越来越多,为规范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共同制订了《整合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本共识为临床应用INI提供参考,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且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 “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艾滋病监测管理 【发文字号】冀政办字[2017]116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9.14 【实施日期】2017.09.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 (冀政办字〔2017〕116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9月14日

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到2020年) (一)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 (二)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 (三)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四)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 (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规范管理率、社区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干预措施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针对性教育,增强防治意识。 1.推动社会公众的普及教育。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团校等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宣讲纳入教学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演出、讲座、咨询、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宣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政策分析报告 的阻碍来自非技术的层面,例如官员的态度,民众的道德观念等等,这就是政策应当而且能够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说对现实重大问题的回应是公共行政的秉性和内在要求,那么我们还有任何理由保持沉默吗?文森特·奥斯特洛姆说过: “政策分析就是力图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社会成员并要求对集体行动有同样影响的集体选择。……集体选择和集体行动的恰当形式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一些共同问题,并能增进集体成员享受的全部福利。”此情此景,笔者将不惴浅陋,尝试从制度分析的视角对艾滋病的防治政策作出分析。第一章分析框架概述本文对政策问题采用的是制度分析的方法。制度分析(Institutional Analysis)的旨趣在于人类选择的制度基础,包括市场选择和非市场选择两个层面。制度分析有两个传统,即以康芒斯和凡伯伦为代表的老的制度分析传统和二战后发展起来的新制度主义。制度分析之所以有了所谓“新”的称谓,是因为后者更多地采用了公共选择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概念,二者在逻辑起点、方法论和价值理念上多有重合。而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把适用于市场选择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非市场选择,因此研究公共选择的学者往往也很关心制度问题,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把这两个传统放在一起,并且给他们贴一个标签,这就是“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PCIA)的传统由于一大批学者的努力,已经变成一个重要的传统了,渗入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角落。国内有一批学者在研究公共政策时,.freekan.也采用了这一

传统,二者的结合,催生出Iapp的分析方法。Iapp以PCIA为逻辑,着眼于治道变革,探索具体的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问题。简而言之,是根据制度设计分析的理论框架,运用有关物品类型的理论与实证结论,以分析复合的人性冲动理论为基础,从操作层面、集体选择和立宪选择领域三层面考虑公民、官员、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各种复杂且可能的现实政策选择。本文对这一框架多有引用。具体说来,本文的框架如下: 首先,探索有关物品和服务的性质,在这一框架中,将利用公共经济学的分析指出为什么政府在应对这场“斗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物品和服务的属性的分析将把任何物品或者服务都看作是复合的,并且可以进行细分,而不是笼统地分为私益物品或公益物品。比如,气象服务具有公益物品和私益物品服务双重性,基础设施服务具有私益物品、公益物品、集体物品的三重性质等。将会看到有关物品属性的划分对政府应扮演角色的影响。其次,认为不同的物品或服务的不同的融资、生产、供给、提供、消费政策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问题。比如公共住房供给政策导致住房供给紧张,并导致各方面的负激励,不能实现安居;安全服务集权化安排反而无法实现有效的安全服务;自然垄断行业国有化导致过分管制无效,需要进行改革等。第三是,这一分析框架主要着眼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层次上分析各方面的政策选择:(1)操作层次: 公民个人、社会组织、政府和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并导致不同的结果。 (2)集体选择层次:

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2011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1981年世界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在短短30年间,艾滋病已肆虐全球,夺去2500多万人的生命。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我国目前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如何,与过去相比,疫情发展产生了哪些变化,而艾滋病患者又遭受着怎样的歧视……以下是关于我国艾滋病情况的调查。1全球艾滋病毒携带者达3400万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1日发布年度报告,全球2010年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大约3400万人,比2009年增加70万。 感染者总数上升是因为去年全球就医人数增加,特别是中低收入国家因艾滋病病毒死亡的人数减少。艾滋病规划署报告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去年1420万就医者中,大约660万人正接受治疗,占总数47%,比2009年高11个百分点。 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去年大约18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原因,比2006年高峰值减少40万,大约70万人因接受治疗得以幸存。自1995年以来,中低收入国家大约25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就医免于死亡。 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医人数增加、死亡人数减少外,全球2010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同样下降。报告显示,全球去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增大约270万,比2001年减少15%,比1997年高峰值减少21%。 2我国艾滋病感染情况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专家组评估,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我国存活艾滋病病人15.4万;当年新感染4.8万,死亡2.8万。 性传播比例持续增加 据了解,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约占全球的五十分之一,仍属于低流行国家。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超过5万人的省份5个,占全国的60%;5千人以下省份12个,占全国的4.8%。比较显著的是四川地区和广西地区,艾滋病疫情上升得很快,其中大部分是经性传播而感染上的。从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的变化趋势分析看,经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期,晚期病人死亡增加,艾滋病流行对中国部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 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4万人,其中经异性传播占44.3%。①在异性传播中,约1 / 3为配偶间性传播,2 / 3为非配偶间性传播。历年报告病例中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异性传播从2006年的30.6%上升到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和2009年的47.1%。②当前中国艾滋病疫情进展特点之一是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普通人群)缓慢扩散,且风险越来越大。

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挑战

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挑战 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例。1999年,“鸡尾酒疗法”正式在中国被使用。1999年到2003年间,国家尚未启动免费治疗,由于每月一万多元的治疗费用,当时中国能够接受“鸡尾酒疗法”治疗的病人屈指可数。2003年,国家提出“四免一关怀”的艾滋病医疗政策,正式改变了中国艾滋病的治疗状况。目前,我国免费治疗的药物有7种,90%以上接受艾滋病治疗的病人都在服用这些免费药物。 如今,艾滋病已不再是当年让人谈之色变的洪水猛兽。目前虽无法实现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感染者有望达到和健康人群一样的预期寿命,甚至还可以重获正常的生活质量。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指出:作为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慢性病,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将其维持在不可检测水平的时间越长越好,使免疫功能得到恢复,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3。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全国报告存活的HIV感染者95.8万人,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2019年1~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感染者13.1万例,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全国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6%,治疗成功率为93.5%。最近三年,每年新报告发现的感染者都是14万左右。

据李太生教授介绍:最近5年里,新报告感染人数的97%左右都是通过性途径感染的。由母婴传播感染的新生儿数量占到了总数的3%,通过输血等途径感染的案例近几年为0。经由性传播感染的人群中,在贵州、广西、四川等城市主要以异性间的传播为主;而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主要以同性间传播为主(男性感染人群中青年和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 虽说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但由于疫情分布不平衡,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流行形势仍然严峻。其一,我国艾滋病人发现率不到70%,而且发现得比较晚,确诊时,30%的病人CD4的水平接近200,都到了艾滋病的发病期;其二,由于特殊的病毒亚型分布,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比欧美人的周期要短,中国患者从感染到发病大概是4~5年,而欧美国家是8年左右;其三,我国已上市药品种类虽与欧美相差不多,但是免费药物只有7种;其四,艾滋病尚不能治愈,艾滋病病人经过长期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最后,李太生教授略有遗憾地说:“艾滋病背后牵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性议题。已经2020年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依然面临着各种形式的歧视。对于HIV知识的宣讲工作与防治工作同样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