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及答案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填一填。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形,也可能有相对的两个面是( )形,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 );有( )条棱,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有( )个顶点。

(2)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它们的面积都( ),有( )条棱,长度都( ),有( )个顶点。

(3)两个面相交的( )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 )叫做顶点。

(4)相交于一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 )。

(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 ),它是一种特殊的( )。

2. 自己找一个长方体物体,量一量它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 按要求涂色。

(1)如下图长方体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用红色涂出所有3厘米的棱,用蓝色涂出所有2厘米的棱,用黑色涂出所有1厘米的棱。

(2)如下图,在正方体的前面涂绿色,上面涂红色,右面涂蓝色。

(3)如下图,在长方体的后面涂蓝色,左面涂红色,下面涂黄色。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4. 填表。

5. 判一判。

(1)有6个面,且6个面都是长方形,它一定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6. 求下面每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

7.(1)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是( )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36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 )厘米。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8. 用一根48厘米长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框架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高应是多少厘米?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1. (1)6 长方正方相等12 4 8

(2)6 正方相等12 相等8 (3)线段点

(4)长宽高(5)立体图形长方体

2. 略

3. 略

4. 略

5. (1) (2) (3) (4)

6. (1)52平方厘米(2)55平方分米

7. (1)9 3 3 2.5 14.5 (2) 9

8. 48÷4-5-4=3(厘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一、填空: 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二、问答: 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做酸奶 一、填空: 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馒头发霉了 一、填空: 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 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 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自然界的水中有(虫子)、(沙)、(漂浮物)(杂质)和悬浮物等。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14、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5、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6、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7、发现霉斑慢慢变大,证明了微生物是有(生命)的。 18、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要使物像向上移动,就要向(下)移动载玻片,要想物像向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载玻片。 19、一个细菌开始繁殖,分裂8次后会有(256)个细菌。 20、细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球)体,(多面)体,(纺锤)体,(柱状)体。 21、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 二、问答题: 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 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2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 3:你认为霉菌是有生命的吗?怎么证明? 答:有,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它们慢慢扩大。 4:除了下表列出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实验条件的组合方式? 答:还有两种组合方式,一种是寒冷、潮湿的条件组合;一种是寒冷、干燥的条件组合。5: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 6:你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细胞。 7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8、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9、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六、实验部分: 1、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形如ax ±b=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2、 形如ax ±bx=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 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 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题中的关系; 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2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53表示3个5 3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3、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4、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 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a:b=a ÷b=b a ( b ≠0) 3、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 不变。 5、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 没有其它公因数。 6、 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 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 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 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知识要点】工程应用题的练习。 1、填空。 修一条路,甲队3天修了14 ,乙队5天修了1 3 。 ①甲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 )( ) ,5天修了这条路的( ) ( ) 。 ②乙队每天修了这条公路的( )( ) ,4天修了这条路的( ) ( ) 。 ③两队合修,( )天修完这条路。 2、应用题。 ①生产一批玩具,甲组要4天完成,乙组要6天完成,两组合做几天能完成这批玩具的56 ? ②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5小时,乙队单独做要6小时。甲队先做了3小时,然后由乙队去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 ③有一项工程,甲、乙二人共同做6天完成,现在两人做了2天后,就由乙单独做,结果又做了10天完成,乙独做这项工程需多少天完成? ★④有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同时加工, 12天完成,乙、丙两人同时加工,9天完成,甲、丙两人同时加工,18天完成,三人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完成? ★⑤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5天完成,已知甲队3天的工作等于乙队两天的工作量,两队合做几天完成? ★★⑥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⑦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作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作45天完成,甲、丙

两人合作要60天完成.问甲一人独做需要多少天完成? ★★★⑧一件工作,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8天完成,丙独做要24天完成.这件工作由甲先做了若干天,然后由乙接着做,乙做的天数是甲做的天数的3倍,再由丙接着做,丙做的天数是乙做的天数的2倍,终于做完了这件工作.问总共用了多少天? 复习 练习一 【知识要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1、填空。 ①14千克油吃去12 ,还剩( )千克;如再吃去1 2 千克,还剩( )千克。 ②甲数的13 等于乙数的3 8 ,乙数是16,甲数是( )。 ③有一筐苹果,卖出1 4 后,又卖出4千克,这时还剩16千克,这筐苹果原有( )千克。 ④一项工程,甲、乙合做要10天,甲独做要15天,乙独做要( )天。 ⑤一桶水,当水结成冰时,它的体积增加111 ,当冰化成水时,它的体积少了( ) ( ) 。 2.应用题。 ①一种照像机的价格降低了3 9 后,售价是 574元,降价了多少元? ②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8天完成,两队合做2天后,剩下的由乙队独做,乙队共做了几天? ③六(1)班的女生比全班的人数的3 5 少2 人,男生有22人,全班有多少人? ④小明身上的钱可以买12枝铅笔或4块橡皮,他先买了3枝铅笔,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块橡皮? ⑤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各完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试题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2、在适宜的温度(35℃~40℃)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4、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英国)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英国)的(胡克)发现(细胞)。 7、人的身体是由(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组成。 8、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9、霉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防止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等。 10、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细菌)导致的疾病。 1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1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14、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5、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二、判断题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3、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4、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5、生命体在都由细胞构成。(√) 6、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7、大肠杆菌、变形虫、啤酒酵母菌都是微生物。(√) 8、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9、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霉。(√) 11、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12、霉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三、选择题 1、下面的细菌对人类有益的是(A)。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在家过于娇惯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些探究活动因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

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两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表达的见解。 6、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比如,在《做酸奶》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整理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没有其它公因数。 6.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中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小盒呢? 分析:假设6个全是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小,把1个大盒换成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少8个→小盒:(80-8)÷6=12大盒:12+8=20检验 先假设→再比较(与条件不符)→进行调整→得出结果→检验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

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教材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可以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学习运用夸张、对比、省

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运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课前准备: 教具:学生作品、植物图片若干。 学具: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树?由于没有比较,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种,教师此时在树下画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板书:对比手法。)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我种的植物》。 板书课题:《我种的植物》。 二、启发谈话: 1、你亲手种过植物吗?谈谈你种植物的经历和发生的趣事。 2、你知道植物的分类吗?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喜欢哪些植物?是因为它的形状,它的色彩,还是其他原因?4、请你讲讲植物生长的几个阶段。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1、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细菌、霉、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吃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细菌体极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如,牙齿表面的细菌靠食物的残渣生活。 8、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在数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生产食物)、(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净化环境)、(生产然料)等。细菌的过:(会致病)。 10、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11、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 12、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3、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青霉菌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的。 14、霉的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的过:霉菌会(造成食物或其他物品变质);(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15、(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最初发现细胞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 1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二、1、使用显微镜里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曝晒。 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至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至40摄氏度,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至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5÷10=10: ( )=( )%=( )折 2、( )乘6的倒数等于1. 3、甲数的2 1相当于乙数,乙数加上7.5以后与甲数相等,乙数是( ) 4、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这个比值用字母( )表示。 5、8吨比 ( )吨少 41,( )米比15米多8 3 米。 6、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4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比男生少( )%,女生占总人数的( )%。 7、一根绳子长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绳长是1米的( ),是这根绳长的( )。 8、甲数的8 1给乙数以后,甲乙两数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9、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20% ,今年粮食产量是去年的( )% 10、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1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了11 1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 12、一种电扇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吨煤用去4 3吨,还剩下它的25%。 ( ) 2、六(1)班植树95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95%。( ) 3、圆、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里,盐占盐水的25%。 ( ) 5、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线段,一定是这个圆的直径。( )

6、王师傅做了100个零件,2个不合格,又补做了2个合格的,他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100%。……………………………………………………………( ) 三、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计5分) 1、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 A 、圆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2、稻谷的出米率大约是………………………………………..( )。 A 、100% B 、70% C 、30% 3、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 、2:3 B 、3:2 C 、9:3 D 、4:9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31÷41= 65×103= 54÷34= 25×5 3= 12÷8 3= 1÷75%= 1%÷10%= 42%-0.42= 2、化简比。(2分) 5小时:50分= 3、求比值。(2分) 2.8吨:400千克=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 57÷13-52×131 23÷[9×(65-43)] 36×(32+94-65)

(完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综合练习

六年级数学综合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巧补空白。(共30分) 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教室占地面积约56( ) 一个货运集装箱的体积约30( ) 一袋面粉重25( ) 一瓶墨水的容积约60( ) 2、1 125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7500平方米 =( )公顷 3、) (8=( )∶25 = 0.4 = ( )÷5 = ( )% 4、( )比45少40% 72米比( )短6 1 35比( )的30%多5。 5、把一根9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8段,其中的5段是全长的( )%,3米是全长的 ) () ( 。 6、一台拖拉机 5 6 小时耕地 7 8 公顷,照这样计算,耕一公顷地要( )小时, 12 7 小时可以耕地( )公顷。 7、在0.62、8 5 、6.2%、6.8、6.8%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8、小明看一本150页的书,第一天看了3 1 ,第二天又看了全书的40%,还剩下 ( )页没有看,第三天应该从第( )页看起。 9、在一个小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上2、2、3、4、4、5,将这个正方体任意上抛,落下后,朝上的数是素数的可能性是( )。 10、童话书比科技书多14 ,童话书是科技书的( )%,科技书比童话书少( ) ( ) 。 11、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侧面展开图也是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12、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与减数的比为8:5,差比减数少24,这道减法算式中,减数是( )。 13、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27 ,是三角形面积的49 , 那么三角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比是( )。 二、明辨是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 2、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也一定相等。………………………( ) 3、把8克盐放在200克水里,制成的盐水中含盐4%。………………( ) 4.A 的30%大于B 的20%,则A>B 。………………………………………( ) 5、杯中有一些果汁,喝掉110 ,又增加了1 10 ,现在杯中果汁的重量与原来一样重。( )

苏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试题

六年级美术知识点 2014-1-6 一、填空(25%) 1、我们在画《蔬菜》时,可以选择的几种蔬菜,也可以选的几种蔬菜来画。 2、用线描绘一个物体时,要注意线条的的变化。 3、用水粉色画画时,颜色画得些,表现力就比较。画深的地方时最好不要加,而想把颜色画浅时可以调进。这样画出的水粉画,又有。 4、制作木版画时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刀痕去表现物体,是木版画特殊的语言。9、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列举几个仿生学的事例。 5、一个身材匀称的人,全身的高度相当于个头的高度,坐着时大约是个头的高度,蹲着约是个头的高度。 6、古老岩画上的人物,用进行装饰性的处理,显得很有现代感。在画人物装饰画时,我们可以利用的方法。 7、,甚至,都有助于表现人物动态。表现人物动态时,注意人体各个的变化。 8、考古学家把人类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在达到顶峰,战国以后,被所取代。是权力的标志. 二、判断10% ()1、铜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金属.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掌握了冶炼铜的技术,在长期实践中,他们认识到铜中 加锡、铅,可以增加熔点,增加硬度,易于铸造 成器,这种铜锡和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才 呈现清绿色,所以叫青铜。 ()2、实物标识有商业、审美价值。实物标识设计时要注意和商店相吻合,有创意,还要注意色彩鲜艳,明 丽。 ()3、中国木版年画富有装饰性,和剪纸很相似,制作步骤是:制版、画稿、印制。彩色木版年画需要制作 多块版子,进行分色套印。 ()4、门神是木版年画的最早表现形式。 ()5、仿生学是指仿照生物的本领而进行的科学创造。

三、连线20% 风景徐悲鸿 《人像》黑克尔 《工人》门采尔 《画画的男孩》保罗·贺加斯《小姑娘》冷冰川 《农民》何家英 《人像》河北武强木板年画《洗头》毕加索 《一家人》齐特曼 《春耕图》克鲁杨 四、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画一幅画。45% 注意色彩搭配和构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一、填空题: 1、细菌、霉、病毒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4、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微生物)。 5、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6、利用细菌可以(加工食品)、(生产药品)、(净化环境)、(生产燃料)。 7、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8、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用(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9、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2、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二、问答题: 1、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 答:(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 3、你知道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5、请你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 答:材料:湿馒头、干馒头、塑料袋等。 步骤:(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湿馒头发霉了,干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一、填空题: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新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合集)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60% 1、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在自然中分布极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微生物. 3、细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形态. 4、_____________细菌学家_______________首先发现________________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 5、人的身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6、______________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是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科学家之一.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8、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__________________! 9、1957年苏联发射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宇航员_______________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到了地球.1969年__________________月球.20xx年10月我国宇航员_____________搭载__________________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10、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_千米,赤道半径_______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地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2、地壳的岩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地震. 13、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_____________,最高峰__________________,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 2 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 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可用分子连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 分的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倒数的认识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7、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三百六十行(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绘画能力。 2、引导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注重把握画面的整体性、情节性。 2、突破手法的局限,运用多种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范画出示,师生共赏 2、小组讨论:画面画了哪些内容? 3、学生个别阐述,揭示新课内容。 二、启发学生想像 1、教师启发谈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可少,既有各自的辛劳,也有各自的骄傲。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情趣,也有不同的特征与面貌。您知道哪些职业?描述一下您比较熟悉的职业,她们有哪些特征 2、学生想,小组讨论。 3、学生个别阐述。 4、提出要求:您能不能也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画一幅您喜欢的职业呢? 5、欣赏其她小朋友的画,总结画法。 (1)小组观察、讨论。 (2)小结 构图要力求突破常规,做到完整、饱满。 运用自已熟悉的各种工具表现画面。比如:铅笔、蜡笔、水彩,或综合材料。 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指导水粉、水彩等的综合绘画。 四、学生根据想像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轻快的音乐。 五、作业的欣赏。 (1)展示完成的作业,师生共赏。 (2)将最有意思的作业在橱窗中展示,互相学习。 第2课三百六十行(二)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雕刻艺术的情感,以及创造力 2、学习泥工雕刻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泥工雕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三百六十行(二)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您知道的雕刻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2、欣赏范作。 师:用黏土做出各行各业的职业特征,只有抓住服饰与道具,动作与神情,才能让人一眼认清。 3、欣赏并讨论例图中的各类泥雕作品,研究它们的表现形式,创作特色与不同风格。 (1)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师:做泥工时不但要注意捏好人物的五官与手脚,而且要注意道具、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如果就是组合人像,要注意她们之间的大小、前后相互呼应。 4、学习制作泥雕 用黏土做出您觉得有趣的,某个行业的人,作出她们工作时的情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进行合作 6、作业评价。 教后小记: 第3课能干的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把握事物特征的能力,学会观察各种动物的脚。 2、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的脚的知识。巩固各类绘画知识与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性才能。 3、培养人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