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章导论

一、基本概念

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p4

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p4

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p16

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p16

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p17

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p17

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p18

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p18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

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

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

答题要点:

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

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货币理论与政策、财政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

⒌西方经济学有哪些分析方法?各有什么特点?p16~19

答题要点:

第2章供求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需求规律:又称需求定理,是指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p23

⒉供给规律:又称供给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p25

⒊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p27

⒋供求定理:即指需求和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和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和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p28

⒌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p32

⒍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p36

⒎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p40。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需求曲线?其有什么特点?p24

答题要点: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需求量与商品的价格反方向变化。

其特点是:第一,需求曲线是从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第二,需求曲线及可为直线,也可为曲线;第三,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⒉什么是需求定理?p24

答题要点: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⒊什么是供给曲线?其有什么特点?p26

答题要点: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明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同方向变化。

其特点是:第一,供给曲线是从左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第二,需求曲线及可为直线,也可为曲线;第三,要区分供给量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

⒋什么是供给定理?p25

答题要点: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⒌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什么区别?p24

答题要点: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在同一条需求曲线的上下变动,即不同价格对应不同需求量;需求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左右变动,每条需求曲线反映一种需求,并且离原点越远,则需求越高。

⒍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变动有什么区别?p26

答题要点:供给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在同一条供给曲线的上下变动,即不同价格对应不同供给量;供给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曲线的左右变动,每条供给曲线反映一种供给,并且越靠近右下方的供给曲线,则供给水平越高。

⒎什么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有哪些影响因素?p27~29

答题要点:

三、计算题

⒈已知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为1.2~1.5,如果该商品价格降低10%。试求: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

解:若1.2=△Q/Q/△P/P,由于△P/P=10%,所以△Q/Q=12%;

若 1.5=△Q/Q/△P/P,由于△P/P=10%,所以△Q/Q=15% 。即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为12%~15% 。

⒉已知某消费者需求收入函数为Q=2000+0.2M,式中M代表收入,Q代表对某商品的需求量。试求:

⑴M为10000元、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

⑵当M=10000元和15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

解:⑴M为10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Q=2000+0.2×10000=4000;

M为15000元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Q=2000+0.2×15000=5000。

⑵当M=10000元和15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

当M=10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E=(dQ/dM)×(M/Q)=0.2×10000/4000 =0.5;

当M=15000元时的需求收入弹性E=(dQ/dM)×(M/Q)=0.2×15000/5000 =0.6。

⒊在市场上有1000个相同的人,每个人对某商品的需求方程为Q d=8-P,有100个相

同的厂商,每个厂商对该商品的供给方程为Qs=-40+20P。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解:市场总需求:TQ d=8000-1000P ;市场总供给:TQs=-4000+2000P 。

令:TQ d=TQs 可得:P E=4;Q E=4000 。

第3章效用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基数效用p51;

⒉总效用p51;

⒊边际效用p51;

⒋序数效用p55;

⒌无差异曲线p55;

⒍消费者预算线p59。

二、思考题

⒈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p52

⒉什么是消费者剩余?如何衡量?p53~54

⒊从基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p53

⒋从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p60

⒌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包括哪些内容?p62~63

三、计算题

⒈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是多少?

解:TU=14Q-Q2 ;MU=14-2Q ;令MU=0可得:Q=7 ;

TU=14Q-Q2=14×7-72 =49 。

⒉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方程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商品和14单位Y商品。试求:

⑴消费者的总效用;

⑵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商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其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商品?

⑶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10个单位Y商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其需要消费多少单位X商品?

解:⑴TU=4x+y=4×4+14 =30;

⑵TU=4x+y,y=TU-4x=30-4×2=22;

⑶TU=4x+y,4x=TU-y,16x=(TU-y)2=(30-10)2=400,x=25。

第4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生产函数p75;

⒉总产量p79;

⒊平均产量p80;

⒋边际产量p80;

⒌机会成本p76;

⒍经济利润p78;

⒎短期成本p95;

⒏长期成本p99;

⒐边际成本p77;

⒑等产量曲线p84;

⒒等成本曲线p89;

⒓边际技术替代率p86;

⒔生产扩展线p92;

⒕规模报酬p93。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生产函数?两种常见生产函数的公式是什么?p75

⒉微观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什么?p79

⒊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p82

⒋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83~84

⒌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哪一阶段的投入是合理的?p83

⒍如何用“脊线”说明两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p88

⒎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条件是什么?p92

⒏规模报酬的变动有哪些类型?原因是什么?p93~94

⒐短期成本曲线包括哪些?简述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特点。P96~97

⒑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SAVC的什么位置相交?为什么?p98

⒒长期成本曲线包括哪些?简述各种长期成本曲线的形状特点。P99~104

⒓短期总成本曲线STC和长期总成本曲线LTC是什么关系?为什么?p100

⒔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什么关系?为什么?p101~102⒕什么是厂商的利润公式?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p78

三、计算题

⒈已知可变要素劳动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如下:

⑴计算并填表中空格;如上

⑵在坐标图上做出劳动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略 ⑶该生产函数是否符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符合 ⑷划分劳动投入的三个阶段。(L )0~3;3~8;8~10

⒉已知某厂商总成本函数为 TC=3000+5Q -Q 2 ,试求: ⑴TFC ,TVC ,AFC ,A VC ,AC 和 MC 的方程式; ⑵Q=3时,TFC ,TVC ,AFC ,A VC ,AC 和 MC ; ⑶Q=50,P=20时,TR ,TC 和利润或亏损额。

解:⑴TFC=3000,TVC=5Q -Q 2,AFC=3000/Q ,A VC=5-Q ,AC=3000/Q + 5-Q , MC=5-2Q ;

⑵Q=3时,TFC=3000,TVC=6,AFC=1000,A VC=2,AC=1002,MC=-1; ⑶Q=50,P=20时,TR=P Q=50×20=1000,TC=3000+5×50-502=750, 利润=TR -TC=1000-750=250。

⒊假定某厂商只有一种可变要素劳动L ,产出一种产品Q ,固定成本既定,短期总生产函数TP=-0.1L 3+6L 2 +12L ,试求:

⑴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 为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⑵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 为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⑶平均可变成本A VC 最小(平均产量AP L 为最大)时的产量;

⑷假定每人工资W=360元,产品价格P=30元,求利润最大时雇佣的劳动人数。 解:⑴TP=-0.1L 3+6L 2 +12L ,AP L =-0.1L 2+6L +12,AP L ,

=-0.2L+6,

令AP L ,

=-0.2L+6 =0可得:L =30;

⑵TP=-0.1L 3+6L 2 +12L ,MP L =-0.3L 2+12L +12,MP L ,

=-0.6 L+12, 令MP L ,

=-0.6 L+12 =0可得:L =20;

⑶平均可变成本A VC 最小(平均产量AP L 为最大)时,L =30, 所以TP=-0.1L 3+6L 2 +12L=-0.1×303+6×302 +12×30=3060; ⑷利润最大时MR=MC ,所以(-0.3L 2+12L +12)P=W ,

即(-0.3L 2+12L +12)×30=360,-0.3L 2+12L +12=12,L=40(L=0舍去)。

第5章 市场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完全竞争p108; ⒉完全垄断p116; ⒊价格歧视p120; ⒋垄断竞争p122; ⒌寡头垄断p127。

二、思考题

⒈简述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的区别。P114 ⒉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长期内为何不能获得经济利润?p112~113

⒊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提供产品?为什么?垄断厂商是否一旦亏损就会停产?p111

⒋比较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P109,P 117 ⒌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有什么特点?p123

⒍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有何异同?p108,P 122 ⒎寡头垄断市场有哪些特征?p127

三、计算题

⒈设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是:STC=20 + 240Q -20Q 2 + Q 3,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是315元,试求:

⑴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⑵该厂商的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⑶该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⑷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解:⑴STC=20 + 240Q -20Q 2 + Q 3,MC = STC ,

= 240-40Q+ 3Q 2 ,MR=315,

厂商利润最大时MR=MC,所以240-40Q+ 3Q2 =315,由此可得Q =15(Q =-5舍去);

⑵该厂商的不变成本为20,可变成本为240Q-20Q2 + Q3;

⑶令单位可变成本240-20Q + Q2=315,即Q2-20Q-75 =0可得Q ≈24(负根舍去);

⑷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参考p111)

⒉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是:LTC= Q3-6Q2 + 30Q + 40,市场需求函数为:Q d=2040-10P,P=66。试求:

⑴长期均衡的市场产量和利润;

⑵这个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企业数量。

解:⑴LTC= Q3-6Q2 + 30Q + 40,LMC= LTC ,

= 3Q2 -12Q+ 30,

令LMC= 3Q2 -12Q+ 30=66可得:长期均衡的市场产量Q=6(负根舍去)。

利润=TR-LTC=66×6-(63-6×62 + 30×6 + 40)=176;

⑵Q d=2040-10P=2040-10×66=1380,Q d/Q=1380/6 = 230。

第6章分配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边际生产力p137;

⒉边际产品价值p137;

⒊工资率p144;

⒋地租p148;

⒌利率p149;

⒍边际收益产量p152。

二、思考题

⒈生产要素价格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有何特点?p137

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其均衡条件是什么?p142~143

⒊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左上方后弯曲?p144~145

⒋均衡利率是如何确定的?p151

⒌如何区分准租金和经济租金?p148~149

⒍试述边际产品价值VMP和边际收益产量MRP的区别与联系。P152~153

⒎什么是卖方垄断条件下生产要素供给均衡的原则?为什么?p153

⒏什么是买方垄断条件下生产要素供给均衡的原则?为什么?p156

第7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局部均衡p159;

⒉一般均衡p159;

⒊帕累托最优状态p162;

⒋交易帕累托最优条件p164;

⒌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p167;

⒍阿罗不可能性定理p172;

⒎洛伦兹曲线p174;

⒏基尼系数p176。

二、思考题

⒈简述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P159

局部均衡所讨论的是单一市场。它隐含着一个假设,除了被研究的价格以外,其他价格都是固定的。而一般均衡则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所有的几个都是变量;二是所有的市场都必须出清。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区别并不在于引用的变量数目多少。一般均衡把经济学系统当作一个整体,而局部均衡则是把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分割出来,观察一部分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把其他部分视为常量。局部均衡着眼于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内部的联系,或几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一般均衡更为强调经济系统中各部门、各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⒉什么是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状态?p162

⒊什么是交易的帕累托最优?p163其条件是什么?p164

⒋什么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p166其条件是什么?p167

⒌什么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其条件是什么?p171~172

⒍什么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它们是如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p174~176

第8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一、基本概念

⒈非对称信息p183;

⒉逆向选择p184;

⒊委托-代理问题p185;

⒋外部经济p185;

⒌外部不经济p186;

⒍科斯定理p191;

⒎交易费用p189;

⒏公共物品p193。

二、思考题

⒈垄断为什么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p180

⒉非对称信息为什么会造成市场失灵?p183~184

⒊什么是逆向选择?如何防止?p184

⒋简述委托-代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P184~185

⒌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p186~187

⒍什么是科斯定理?如何评述?p191

⒎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机制来配置?p193~194政府应如何保证公共物品的供应?p195~196

第9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基本概念

⒈国内生产总值GDP p204;

⒉实际GDP p211;

⒊名义GDP p210;

⒋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212;

⒌国民生产总值GNP p213;

⒍绿色GDP p216。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GDP?其构成部分有哪些经济特征?p204~205

⒉如何用支出法计算GDP?p206

⒊如何用收入法计算GDP?p207~208

⒋如何用生产法计算GDP?p208~209

⒌实际GDP和名义GDP有什么不同?p210~211

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五个总量指标是什么?p212

⒎GDP指标有哪些缺陷?什么是绿色GDP?p214~216

三、计算题

⒈根据下表提供的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单位:10亿元

*:公司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和股息。

解:GDP=1700.0+540.0+(60.0-30.0)+600.0+(390.0-440.0)=2820.0

NDP=2820.0-260.0=2560.0

NI=2560.0-300.0-30.0=2230.0

PI=2230.0-90.0-(200.0-90.0-60.0)-260.0+320.0=2150

PDI=2150.0-380.0=1770.0

⒉已知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亿元,总投资为2亿元,净投资0.8亿元,消费为6.2亿元,政府购买为1.3亿元,政府预算盈余为0.3亿元,本国公民在国外资本和劳务所得收入为1.2亿元,外国公民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得收入为1.4亿元。试求:

⑴国内生产净值;

⑵净出口;

⑶政府税收;

⑷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

解:⑴国内生产净值=10-(2-0.8)=8.8亿元

⑵净出口=10-6.2-2-1.3=0.5亿元

⑶政府税收=1.3+0.3=1.6亿元

⑷国民生产总值=10-1.4+1.2=9.8亿元

⒊已知某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24.4亿元,政府预算赤字为0.9亿元,消费为22.8亿元,对外贸易赤字为0.5亿元。试求:

⑴储蓄;

⑵投资;

⑶政府支出;

⑷税收。

解:⑴储蓄=24.4-22.8=1.6亿元

⑵投资=1.6亿元

⑶政府支出=30-22.8-1.6+0.5=6.1亿元

⑷税收=6.1-0.9=5.2亿元

第10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基本概念

⒈消费函数p221;

⒉平均消费倾向p221;

⒊边际消费倾向p221;

⒋储蓄函数p224;

⒌平均储蓄倾向p224;

⒍边际储蓄倾向p224;

⒎投资乘数p237。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短期消费曲线和长期消费曲线?两者有什么区别?p222

⒉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p227

⒊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p227

⒋什么是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如何评述?p227~228

⒌什么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如何评述?p228~229

⒍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们是怎样影响国民收入的?p233

⒎什么是投资乘数?其形成原因及计算公式是什么?p237~238

⒏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们是怎样影响国民收入的?p240~241

三、计算题

⒈已知某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50+0.85Y,投资I为610亿元。试求:

⑴均衡收入Y0、消费C和储蓄S;

⑵其它条件不变,消费函数为C=50+0.9Y时的均衡收入Y0、消费C和储蓄S;

⑶其它条件不变,投资I为550亿元时的均衡收入Y0、消费C和储蓄S。

解:⑴均衡收入Y0=(C0+I)/(1-b)=(50+610)/(1-0.85)=4400亿元消费C=50+0.85Y=50+0.85×4400=3790亿元

储蓄S=I=610亿元

⑵均衡收入Y0=(C0+I)/(1-b)=(50+610)/(1-0.9)=6600亿元

消费C=50+0.9Y=50+0.9×6600=5990亿元

储蓄S=I=610亿元

⑶均衡收入Y0=(C0+I)/(1-b)=(50+550)/(1-0.85)=4000亿元

消费C=50+0.85Y=50+0.85×4000=3450亿元

储蓄S=I=550亿元

⒉已知某社会的储蓄函数为S=-100+0.16Y,投资函数为I=80-60R,利率R=0.05。试求:

⑴均衡收入Y0、消费C和储蓄S;

⑵其它条件不变,边际储蓄倾向MPS为0.2时,均衡收入Y、消费C、储蓄S;

⑶其它条件不变,投资函数为I=80-40R时,均衡收入Y、消费C、储蓄S。

解:⑴I=80-60R=80-60×0.05=77亿元

均衡收入Y0=(S0+I)/MPS=(100+77)/0.16=1106.25亿元

消费C=1106.25-77=1029.25亿元

储蓄S=I=77亿元

⑵均衡收入Y0=(S0+I)/MPS=(100+77)/0.2=885亿元

消费C=885-77=808亿元

储蓄S=I=77亿元

⑶I=80-40R=80-40×0.05=78亿元

均衡收入Y0=(S0+I)/MPS=(100+78)/0.16=1112.5亿元

消费C=1112.5-78=1034.5亿元

储蓄S=I=78亿元

⒊已知初始消费C0=50,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收倾向t=0.2,投资I=70,政府支出G=200。试求:

⑴均衡收入Y0、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 d和消费C;

⑵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B=T-G);

⑶其它条件不变,政府减少多少开支能使政府预算收入平衡?并求这时的均衡收入Y0、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 d和消费C。

解:⑴均衡收入Y0=(C0+I+G)/[1-b(1-t)]=(50+70+200)/[1-0.8(1-0.2)]=888.9亿元

税收T=t Y0=0.2×888.9=177.8亿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Y d=Y0-T=888.9-177.8=711.1亿元

消费C=C0+bY d=50+0.8×711.1=618.9亿元

⑵政府预算赤字B=T-G=177.8-200=-22.2亿元

⑶其它条件不变,政府减少22.2亿元开支才能使政府预算收入平衡,此时:

均衡收入Y0=(50+70+200-22.2)/[1-0.8(1-0.2)]=832.8亿元

税收T=t Y0=0.2×832.8=166.6亿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Y d=Y0-T=832.8-166.6=666.2亿元

消费C=C0+bY d=50+0.8×666.2=583.0亿元

第11章 IS—LM模型

一、基本概念

⒈投资p248;

⒉重置投资p248;

⒊引致投资p249;

⒋资本边际效率p251;

⒌IS曲线p253;

⒍凯恩斯陷阱p259;

⒎LM曲线p262。

二、思考题

⒈投资与国民收入是什么关系?p249

⒉投资与利率是什么关系?p250

⒊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其与投资边际效率有何不同?p251~252

⒋什么是产品市场均衡?影响IS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p255~256

⒌什么是货币市场均衡?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p263~264

三、计算题

⒈已知:投资函数I=l-dR,l=100,d=50。试求:

⑴R=10%,5%,3%时的投资需求量;

⑵其它条件不变,d=80时的投资需求量;

⑶分析d和R的变化对投资需求量的影响。

解:⑴R=10%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50×10%=95

R=5%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50×5%=97.5

R=3%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50×3%=98.5

⑵d=80时

R=10%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80×10%=92

R=5%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80×5%=96

R=3%时的投资需求量I=l-dR=100-80×3%=97.6

⑶d的变化对投资需求量的影响是:d与投资需求量I成反方向变化

R的变化对投资需求量的影响是:R与投资需求量I也成反方向变化

⒉已知:⑴消费函数为C=30+0.8Y,投资函数I=60-10R;

⑵消费函数为C=30+0.8Y,投资函数I=60-20R;

⑶消费函数为C=30+0.7Y,投资函数I=60-10R。

试求:⑴相应的I1S1曲线、I2S2曲线、I3S3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⑵边际消费倾向b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变化时对IS曲线斜率的影响。

解:⑴I1S1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30+60)/10-[(1-0.8)/10]Y=9-0.02 Y I2S2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30+60)/20-[(1-0.8)/20]Y=4.5-0.01 Y I3S3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30+60)/10-[(1-0.7)/10]Y=9-0.03 Y

⑵边际消费倾向b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与IS曲线的斜率均呈反方向变化。

⒊假定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I=150-6R,货币供给M=150,P=5,货币需求函数L=0.2Y-4R。试求:

⑴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⑵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

解:⑴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100+150)/6-[(1-0.8)/6]Y=42-0.03 Y

⑵LM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R=(0.2/4)Y-(1/4)×(150/5)=0.05 Y-7.5

第12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基本概念

⒈总需求p273;

⒉总需求曲线p274;

⒊总供给p276。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总需求曲线?其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p273~274

⒉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影响总需求曲线的?p275

⒊什么是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必须根据劳动市场均衡情况加以确定?p276~277

⒋总供给曲线分为几种情况?各有什么特点?p280~281

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有什么影响?p283

⒍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有什么影响?p284

三、计算题

⒈假定总供给曲线为AS=700,总需求曲线为AD=800-40P。试求: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令AS=AD即可解得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分别为700和2.5

⒉总供给函数为AS=2300+400 P,总需求函数为AD=2000+4500/P。试求:

⑴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⑵总需求上升10%的均衡收入和均衡价格。

解:⑴令AS=AD可得:4P2+3P-45=0,利用求根公式可得:均衡价格P=3,将P=3代入AS=2300+400 P即可解得均衡收入为3500

⑵总需求上升10%,即AD=2200+4950/P

令AS=AD可得:4P2+P-49.5=0,利用求根公式可得:均衡价格P=3.4,将P=3.4代入AS=2300+400 P即可解得均衡收入为3660

第13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失业率p293;

⒉摩擦性失去业p293;

⒊结构性去业p294;

⒋周期性去业p294;

⒌奥肯定律p296;

⒍通货膨胀p296;

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p297;

⒏成本推进通货膨胀p298。

二、思考题

⒈摩擦性失去业、结构性去业、周期性去业有何差别?p293~294

⒉去业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p296

⒊什么是通货膨胀?其包括哪些类型?p296~

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p301~302

⒌什么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如何防止?p297~298

⒍什么是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如何防止?p298~299

⒎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其经济含义是什么?p303

⒏为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p305~306

⒐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恶化?为什么?p307

⒑什么是滞胀?如何治理滞胀?p308~309

第14章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基本概念

⒈财政政策p314;

⒉政府购买支出p315;

⒊政府购买支出乘数p316;

⒋转移支付乘数p318;

⒌税收乘数p320;

⒍自动稳定器p323;

⒎挤出效应p325;

⒏财政赤字p328。

二、思考题

⒈什么是财政政策?它包括哪些内容?p314~315

⒉什么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两者有什么区别?p316~318

⒊什么是税收乘数?如何计算?p320~321

⒋主要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对经济波动的意义如何?p323~324

⒌什么是财政政策效应?如何不断提高财政政策效应?p323~327

⒍怎样看待赤字预算政策?p328

三、计算题

⒈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边际税收倾向为0.2的情况下,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

解:由于△Y G=6000-5500=500亿元

K G=1/[1-b(1-t)]=1/[1-0.9(1-0.2)]=25/7

所以△G=△Y G/K G=500/25/7=140亿元,即应增加140亿政府支出。

⒉已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税收倾向为0.14,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拟各增加500亿元。试求:

⑴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

⑵转移支付乘数K TR;

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⑷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⑸说明△G和△TR都为500亿元,为什么国民收入增加额不一样。

解:⑴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1/[1-b(1-t)]=1/[1-0.8(1-0.14)]=3.2

⑵转移支付乘数K TR=b/[1-b(1-t)]=0.8/[1-0.8(1-0.14)]=2.56

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Y G=K G△G=3.2×500=1600亿元

⑷转移支付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Y TR=K TR△TR=2.56×500=1280亿元

⑸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所以尽管△G和△TR都为500亿元,但国民收入增加额并不一样。

⒊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5(按两部门计算K G和K T),政府同时增加20万元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试求:

⑴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

⑵税收乘数K T;

⑶△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⑷△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⑸同量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20万元对国民收入影响为什么不一样?

解:⑴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 G=1/(1-b)=1/(1-0.85)=6.67

⑵税收乘数K T=-b/(1-b)=-0.85/(1-0.85)=-5.67

⑶△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Y G=K G△G=6.67×20=133.4亿元

⑷△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Y T=K T△T=-5.67×(-20)=113.4亿元

⑸受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所以同量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20万元对国民收入影响不一样?

第15章货币理论与政策

一、基本概念

⒈货币需求p332;

⒉货币供给p336;

⒊基础货币p337;

⒋货币乘数p338;

⒌货币政策p342;

⒍公开市场业务p343;

⒎再贴现率p344;

⒏存款准备金率p345。

二、思考题

⒈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哪些内容?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332~333

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理论有什么区别?p334

⒊什么是货币供给?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有哪些?p339~341

⒋什么是货币乘数?有哪些影响因素?p339~341

⒌公开市场业务是如何影响货币市场和经济运行的?为什么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现在很少使用?p343

⒍货币政策效应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提高货币政策效应?p347~

⒎什么是股票和债券?各有什么特点?p350~353

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有哪些?它们的适使用条件是什么?p356~359 三、计算题

⒈已知某国中央银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原始存款为5000亿元,假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试求:

⑴该国的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⑵如果中央银行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为12%,假定专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不变,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⑶假定存款准备金率仍为8%,而原始存款减少为4000亿元,计算存款乘数和派生存款。

解:⑴存款乘数K e=1/r d=1/8%=12.5

派生存款D=M R K e=5000×12.5=62500

⑵存款乘数K e=1/r d=1/12%=8.33

派生存款D=M R K e=5000×8.33=41650

⑶存款乘数K e=1/r d=1/8%=12.5

派生存款D=M R K e=4000×12.5=50000

⒉已知某国流通中的现金为5000亿元,货币乘数为6,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700亿元,试求该国的基础货币(M h)和货币供给量(M1)。

解:基础货币M h=M0+RE=5000+700=5700亿元

货币供给量M1=M h K m=5700×6=34200亿元

⒊假定某国流通中的货币为4000亿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为500亿元,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23000亿元。试求:

⑴该国的基础货币、货币供给(M1)和货币乘数;

⑵其它条件不变,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18500亿元,计算该国的货币供给(M1)和货币乘数;

⑶其它条件不变,存款准备金为1000亿元,计算该国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解:⑴基础货币M h=M0+RE=4000+500=4500亿元

货币供给M1=M0+D d=4000+23000=27000亿元

货币乘数K m=M1/M h=27000/4500=6

⑵货币供给M1=M0+D d=4000+18500=22500亿元

货币乘数K m=M1/M h=22500/4500=5

⑶基础货币M h=M0+RE=4000+1000=5000亿元

货币乘数K m=M1/M h=27000/5000=5.4

第16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

一、基本概念

⒈经济开放度p363;

⒉绝对优势理论p367;

⒊国际收支p364;

⒋相对优势理论p368;

⒌汇率p365;

⒍资源禀赋理论p370;

⒎固定汇率制p366;

⒏对外贸易乘数p376;

⒐浮动汇率制p366;

⒑对外均衡曲线p377。

二、思考题

⒈汇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均衡汇率是如何形成的?p366

影响一国汇率的因素主要有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等。

外汇市场供求相等时的汇率即称为均衡汇率。

⒉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p373~374

⒊征收关税和实行进口限额对本国进出口有什么影响?p376~

⒋对外均衡曲线是如何形成和移动的?p377~379

⒌试分析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p380~381

⒍试分析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P381

三、计算题

⒈现考虑不存在政府部门,不存在资本移动和价格变动的简单的“固定汇率制经济模型”,这一模型的各种函数值和变量值有常数如下:C=2+0.8Y,I=30,M=10+0.2Y,X=80。试求:

⑴对外贸易乘数为多少?能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

⑵进口为多少?能使贸易收支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应为多少?

⑶进口减少多少,可使国民收入均衡?

解:⑴对外贸易乘数Kx=1/(1-b+m)=1/(1-0.8+0.2)=2.5

能使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Y=(C0+I+X-M0)/(1-b+m)=(2+30+80-10)/(1-0.8+0.2)=255

⑵进口为M=10+0.2Y=10+0.2×255=61

能使贸易收支达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应为Y=(M-10)/0.2 =(80-10)/0.2=350

⑶△M=10+0.2△Y=10+0.2×(350-255)=29,即进口减少29,可使国民收入均衡。

⒉其它条件同上,若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m变为0.25,边际储蓄倾向s仍为0.2,t=0.2。

试求: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时,对该国进口M的影响。

解:Y=(C0+I+G+X-M0)/[1-b(1-t)+m]

=(2+30+10+80-10)/[1-0.8(1-0.2)+0.25]

=219.6

M=10+0.25Y =10+0.25×219.6=64.9

△M=64.9-61=3.9,即政府支出增加10亿元时,该国的进口将增加3.9。

第17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一、基本概念

⒈经济增长p385;

⒉资本产出比率p387;

⒊自然增长率p389;

⒋索洛增长模型p394;

⒌新经济增长理论p398;

⒍经济周期p400;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λ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 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 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 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 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 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 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 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 λ—lg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答 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 实验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 求出所需要的值 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 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l=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固= f 共2^4/11Q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 (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 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 降相同的温度差Δθ以及所需要的时间Δt,可 得各个金属在该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法二:通过实验,作出不同金属的θ~t 冷却曲线,在各个冷却曲线上过该温度点切 线,求出切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4、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Fe(OH)3胶体的制备、破坏、分离 1.常压过滤时滤纸为什么要撕去一角?答:使滤纸紧贴玻璃漏斗,有利于排出滤纸与玻璃漏斗之间气泡,形成液柱。 2.抽滤时剪好的滤纸润湿后略大于布氏漏斗的内径、或剪的不圆周边凸出部分贴在布氏漏斗内壁上,对抽滤有何影响?为什么?答:会造成漏虑。滤纸大于布氏漏斗内径会造成滤纸折叠,不能紧贴布氏漏斗。 3.抽滤时,转移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先稍微抽气,而不能在转移溶液以后才开始 抽气?答:使滤纸紧贴布氏漏斗,以免造成漏虑。 4. 沉淀物未能铺满布氏漏斗底部、滤饼出现裂缝、沉淀层疏松不实,对抽干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如何使沉淀抽得更干爽?答:固液分离效果不好;漏气使压差变小;用药勺铺平、压实沉淀物再抽滤。 由胆矾精制五水硫酸铜 1.结晶与重结晶分离提纯物质的根据是什么?如果被提纯物质是NaCl 而不是CuSO4·5H2O,实验操作上有何区别? 答:根据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要用化学方法除杂提纯。 2.结晶与重结晶有何联系和区别?实验操作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均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提纯物质;结晶浓缩度较高(过饱和溶液),重结晶浓缩度较低(饱和溶液),且可以进行多次重结晶。结晶一般浓缩到过饱和溶液,有晶膜或晶体析出,冷却结晶;重结晶是在近沸状态下形成饱和溶液,冷却结晶,不允许浓缩。

3.水浴浓缩速度较慢,开始时可以搅拌加速蒸发,但临近结晶时能否这样做? 答:搅拌为了加快水分蒸发;对于利用晶膜形成控制浓缩程度,在邻近结晶时不能搅拌。否则无法形成晶膜。 4.如果室温较低,你准备采用什么措施使热过滤能顺利进行?答:预热漏斗、 分批过滤、保温未过滤溶液。 5.浓缩和重结晶过程为何要加入少量H2SO4?答:防止防止Fe3+水解。 粗盐提纯 1.为什么说重结晶法不能提纯得到符合药用要求的氯化钠?为什么蒸发浓缩时 氯化钠溶液不能蒸干? 答: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不能用重结晶的办法提纯,药用氯化钠不仅要达到纯度要求,还要符合药用要求。不能浓缩至干NaCl 溶液,是为了除去KCl。 2.用化学法除去SO42-、Mg2+ 、Ca2+的先后顺序是否可以倒置过来?为什么? 答:不能,除杂要求为除去杂质引入的离子必须在后续的除杂过程中除去,先除去Mg2+ 、Ca2+后除SO42-,无法除去Ba2+。 3.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依据是什么? 答:不溶性杂质用过滤方法;可溶性杂质用化学方法除杂。依据:溶度积。 醋酸解离度和电离常数测定 1.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溶解度α是否相同?为什么?用测定数据说明弱电解质解离度随浓度变化的关系。 答:不同,因K a,θ AH 。c↑,α↓。 c 2.测定不同浓度的HAc 溶液的pH 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顺序?答:平衡块,减小由于润洗不到位而带来的误差。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及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瓷环。压电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

大学化学试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H故需加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1、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 2-3--(pKa=6.3 In pKa=11.55)HIn ? HIn ?322紫红兰橙 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而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3+2+2+2+有干扰。、、CuNi、3、Al、FeCo2+2+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Ni掩蔽Cu、、CoS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或KCN23+3+。、AlFe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 一、思考题参考答案: 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 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 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3+含量测定Fe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实验三 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本实验在制备FeSO的过程中为什么强调溶液必须保证强酸性?4答:如果溶液的酸性减弱,则亚铁盐(或铁盐)的水解度将会增大,在制备2+(NH)S0·FeSO·6HO的过程中,为了使Fe不被氧化和水解,溶液需要保持足够的酸22444度。 2 、在产品检验时,配制溶液为什么要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除氧方法是怎样的? 2+3+,影响产品Fe使用不含氧的去离子水配溶液,是为了防止水中溶解的氧将Fe氧化为供参考.质量。水中除去氧的方法是:在烧杯中将去离子水加热煮沸10分钟,用表面皿盖好杯口,冷却后使用。 3、在计算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量时,各以什么物质用量为标准?为什么? 答:计算FeSO的理论产量时,以Fe屑的参加反应量为标准。4计算(NH)SO·FeSO·6HO的理论产量时,应以(NH)SO的用量为标准。42442244决定计算标准的原则是,以反应物中不足量者为依据。(详见讲解与示范中的3)。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1].

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 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 (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 (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 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五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1)本实验制备得到的是粗脂肪,若要制备单一组分的脂类成分,可用什么方法进一步处理? 答: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 (2)本实验样品制备时烘干为什么要避免过热? 答:防止脂质被氧化。 实验六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1、在等电点时蛋白质溶解度为什么最低? 请结合你的实验结果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以说明。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分子所带净电荷为零,分子间因碰撞而聚沉倾向增加,溶液的粘度、渗透压减到最低,溶解度最低。结果中pH约为4.9时,溶液最浑浊,达到等电点。 答: 2、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等电点有何实际应用价值? 答: 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与分子间因碰撞而引起聚沉的倾向增加,所以处于等电点的蛋白质最容易沉淀。在分离蛋白质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分离的蛋白质的等电点,有目的地调节溶液的pH使该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与其他处于溶液状态的杂质蛋白质分离。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1、如何用纸层析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答: 将标准的已知氨基酸与待测的未知氨基酸在同一张层析纸上进行纸层析,显色后根据斑点的Rf值,就可以对氨基酸进行初步的定性,因为同一个物质在同一条件下有相同的Rf 值;将点样的未知氨基酸溶液和标准氨基酸溶液的体积恒定,根据显色后的氨基酸斑点的面积与点样的氨基酸质量成正比的原理,通过计算斑点的面积可以对氨基酸溶液进行定量测定。 3、纸层析、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层析各有什么特点? 答: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思考题 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一、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比较滴定 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二、NaOH溶液的配制及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 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5.如果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对食用白醋总酸度的测定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NaOH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使标准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浓度变小,用来滴定未知醋酸的浓度,会使测得的浓度偏大 6.本实验中为什么选用酚酞做指示剂其选择原则是什么根据选择原则选用其他指示剂可以吗如果可以请举例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