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1]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2.近代教育的特征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2.政治经济制度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5.人口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经济功能2.政治功能3.文化功能4.科技功能5.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见《教育学》“第五章”;又见《教育学基础》“第四章”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2.学制确立的依据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习者中心课程。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2.班级授课制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1.德育概念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l.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1.德育过程的要素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

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

1.教育的概念与类别2.教育职业的产生与发展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5.教师的专业素养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2.学生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学校萌芽的传说

2.两周的教育制度“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2.齐国的稷下学宫

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4.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5.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大儒”为培养目标;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论教师。

6.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培养目标;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7.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2.太学、郡国学与鸿都门学3.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西晋的国子学;南朝宋的“四馆”与总明观。

2.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的完备;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关于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思想;论尊师重道。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见《简明中国教育史》“第六、七章”;又见《中国教育史》“第七章第一至六节;第八章第一至四节”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官学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1.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2.黄宗羲的“公其非是于学校”

3.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的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一)近代教育的起步 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2.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3.留学教育的起步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4.“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二)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中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

7.清末的留学教育留日教育;“庚款兴学”与留美教育。

(三)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

4.教会教育的扩张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5.1922年“新学制”

七项标准;学制体系与特点。

三、中国现代教育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发展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4.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中学毕业会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2干部教育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抗大”。3群众教育4.普通教育

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论教育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育才学校;“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见《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一章”

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2.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的学校;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3.古代印度的教育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

1.古风时代的教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

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苏格拉底方法”。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学习即回忆”;《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灵魂论与教育;教育作用论。

(三)古罗马教育

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3.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 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1.拜占廷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阿拉伯的教育教育概况;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五、外国近代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见《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九、十四章”

1.英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洛克、斯宾塞论教育。

2.法国近代教育

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爱尔维修、狄德罗、拉夏洛泰论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

3.德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第斯多惠论教育。

4.俄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乌申斯基论教育。

5.美国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贺拉斯?曼论教育。

6.日本近代教育教育概况;教育思想;福泽谕吉论教育。

(三)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学原则;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的传播。

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论教育与社会生产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六、外国现代教育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进步教育实验: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 1.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教育的发展《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教育的发展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高等学校总纲法》。

4.美国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敕语》、《大学令》;

5.日本教育的发展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6.苏联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统一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的《教育学》、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1.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的本质;论教育的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2.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2.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3.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1智能差异与教育2人格差异与教育3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4.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

(一)学习的一般概述 1.学习的基本含义2.学习的分类体系

学习主体分类;学习水平分类;学习性质分类;学习结果分类。

(二)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2.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说;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

3.观察(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早期探索;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与发现;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观察学习理论的教育应用。

(三)学习的认知理论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

2.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学习的建构理论 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

3.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4.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五)学习的人本理论

1.罗杰斯的人格与治疗观2.罗杰斯的学习与教学观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四、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

1.学习动机的含义2.学习动机的分类3.学习动机的作用

(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由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2.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知识的建构(-)知识及知识建构1知识及其类型2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1.知识理解的类型2.知识理解的过程3.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错误概念的转变

1.错误概念的性质2.概念转变及其过程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四)知识的整合与应用1.知识的整合与深化2.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1.技能及其特点2.技能的类型3.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1.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2.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3.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1.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2.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3.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学习策略及其结构

1.学习策略的概念2.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1.注意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复述策略4.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1.元认知及其作用2.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1.时间管理策略2.努力管理策略3.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当代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1传统智力理论2多元智力理3.成功智力理论(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1.问题及其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五)创造性及其培养

1.创造性的基本概念2.创造性的基本结构3.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1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2品德发展的实质(二)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社会规范的遵从2.社会规范的认同3.社会规范的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1.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2.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3.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1.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2.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3.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2.教育研究的意义3.教育研究的类型

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

(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及特点2.教育研究方法的功能

3.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教育研究假设

假设的含义与作用;假设的主要类型;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

2.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确定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四)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一)教育文献概述

1.教育文献的含义2.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教育文献的等级2.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1.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2.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外审法)

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四、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教育观察的含义2.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3.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

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

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

五、教育调查研究(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1.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2.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

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二)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 2.问卷的构成

3.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形式;问题答案的格式。

(三)访谈调查

1.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

2.访谈调查的类型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

查和集体访谈调查。

3.访谈调查的过程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

(四)测量调查

1.测量调查的含义

2.测量调查的类型

定名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学业成就测量、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人格测量。

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六、教育实验研究

(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1.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2.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3.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

4.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

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 2.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

3 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 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

(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1.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 2.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

3,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

(四)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

1.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 2.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七、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1.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

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八、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1.资料整理的意义2.资料整理的步骤审核;分类;汇总。

(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1.定量分析的概念

2.定量分析的方法数据描述(集中量数、差异量数、地位量数、相关系数的含义及种类);数据推断(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的含义及种类)。

(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1.定性分析的概念2.定性分析的过程3.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

因果分析;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

九、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1.教育调查报告及其构成2.教育实验报告及其构成3.学术论文及其构成

(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2.观点和材料一致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什么是哲学

?哲学:爱智慧—来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philem 和智慧 sophia.

在汉语中,“哲”是智慧的意思。哲学是“智慧之学”,即关于智慧的学问。

?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和安身立命之学的大智慧。

哲学是以分析思考探究和反省有关生活、知识以及价值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哲学与艺术不同,哲学是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去处理问题的

哲学与科学不同,哲学以纯粹思考来解决问题,科学则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方法。

哲学的组成

?本体论,研究终极存在

–世界是什么,什么是实在,变化的意义什么,人类有自由意志么?认识论,研究获得知识的方法、知识的结构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知识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真理,真理是永恒的还是变化的?

?逻辑学,研究推理的规则和技巧

–人们怎样说话才不会自相矛盾,人们怎样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变得演进和有根有据

?价值论,思考行为的判断、正当或者谬误、善良及原则问题

–从根本上研究人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

?哲学的语言

–日常生活语言:柏拉图

–人工语言:例如康德

–老子的哲学语言是无法用人类可以理解的语言来清楚的表达他的意思的。高度概括的语言,内涵很丰富,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在最深刻的

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

如:道可道,非常道

什么是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

?教育哲学可以理解为用哲学的观点、方法研究、分析、解释教育问题的学问。

?学习教育哲学,我们能有怎样的收获?

–挖掘存在于我们脑海深处的教育观念,批判、反思他们。

–对于当今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我们可能做出怎样的评析?

–作为学生,用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反思我们的学习生活;作为教师,用什么样的哲学观点指导我们的教学生涯?

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基本概况

1.观念的产生:与人类教育实践活动同步产生

2.名称的产生

?1832年,纽约大学出现教育哲学讲座,a chair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848年,德国的罗森·克朗写了《教育学的体系》这样一部著作,被美国Brick 翻译成教育哲学。

3.教育哲学学科的产生

?1916年约翰·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

?形成: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转型期思想发展的结果

?发展:20世纪50——70年代

–分析教育哲学的崛起:对教育上的概念进行分析。

?分析教育哲学大大提高了教育哲学的地位:

?反思:20世纪70年代以来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思

?存在主义

–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

–代表人物马丁·布伯:《我与你》萨特

?后现代(postmodern)是针对现代提出来的,在时间上是指,西方社会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后现代社会”或者“后现代时代”,在思想上,是指对以理性精神、现代官僚制等为标志的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一种思潮。

教育哲学在中国

?1918年,南京高师开设教育哲学课程.1949年后学习苏联,教育哲学被取消.

?1978年,教育哲学恢复.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教育的哲学信仰教育原理的理解教育实践的运用

以下基本问题的对比

人性是什么

?持有身心二分论,人的灵魂高于人的肉体,教育必须重视对人的理智发展。

?人性是堕落的,学校教育必须建立严厉的行为准则来指导不成熟的心灵。

?学生的身体会干扰精神活动,阻碍教育发展心灵的任务。

?持有身心一元论,儿童在德性上是中性的,真正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然欲求上。

?如果正确引导的话,儿童、青少年、大学生将无需强迫就可自动学习。

?学生的问题应从环境中寻找原因。

我们如何认知

人使用理性认识世界,学生必须最终脱离感性,学会运用理性掌握普遍性原则的知识。

?重视学生认知发展,教学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重视演绎法

?人通过经验获得知识,重视学生活动,反对抽象推理。

?没有必要寻求终极原理,反对形而上学的思辨。

?重视归纳法。

什么是真理

?永恒不变的原则才是事物值得认识的核心。

?重视对人的理智训练,高度重视智力训练,蔑视职业训练。

?真理是动态的,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真理多元的态度。

?强调学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中能够独立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什么是善

?

?人必须用理性来确立指导日常生活的永恒价值。

?学校教育必须传授给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

?学生注重伦理训练,学校规范和纪律称为学生价值观养成中的重要手段。

?没有终极的价值存在,所有的价值必须不断的重建,以适应时代和人的需要。

?日常生活是价值产生的背景。

?价值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获得过程一样,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

学校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智力和理性

?重视精英教育。相信大多数人应该接受技能教育,只有少数人才能接受完善智力和通向真正智慧的教育。

?学校的目标应该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调整。

?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和连续统一的。

?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教什么

?限制课程内容,注重学科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理性。

?大都是必修科目,强调学术性的科目。

?强调课程控制,教师、学生、家长没有选择课程的权力。

?课程必须与学生的全部生活都有关系,选择课程的标准是有用性和学生的兴趣类型。

?学校应该是个社区,课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经历。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何教

?讲授的方法

?强调背诵

?教师中心

?问题解决的方法

?经验是认知过程的核心。实地考察、电影、录音和电视等技术手段。

如何评价学生

?考试学生对评价科目的掌握程度,以记忆为主。

?喜欢口试。

?体质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生存技能。

?小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否有民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是否具有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情感成熟度

如何协调自由和纪律

?学校要有严格的校规来帮助学生成为守纪律的人。学生要服从权威。

?理解、敬畏、遵从上帝的戒律或人类的基本规范。

?对违规者进行惩罚,对遵从者进行奖赏

?教师不具有权威。学生自由行事、自由选择。

?课堂纪律体现在师生合作完成学习活动的协作中。

?通过小组标准和小组压力来实现秩序与纪律。

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提高反思的能力

?道德说教有效么?

?技能训练是教育么?

?……

?方法

–学会批判与怀疑

–运用比较的方法

–和思想对话

–……

学习教育哲学的态度

?哲学是不断向本原追问的,是不停批判,永远反思的智慧。需要我们具有:

?高举慕远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情感的真诚

?执着专注的意志洒脱通达的境界

?

第一专题进步主义教育

●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是影响美国20世纪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

也可称为“新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的宗旨是:反对美国沿袭欧洲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

使学校教育能够处理普通人日常所关心的事情。

进步主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进步主义教育产生的背景:

●新教徒的逃亡——美国的诞生——教育的宗教性

●社会生活世俗化:工业化、城市化、移民浪潮以及美国文化的成熟促进了美国社会

的发展。

●以宗教为中心的伦理训练——以学科为中心的理智训练(传统主义为主流)

对传统主义教育的抨击

●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中心,个性解放,重视现实生活。

(1)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卢梭《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应从儿童直接的现实开始,应该包括儿童

的情感、智慧和身体。只有在得到儿童经验支持的时候,教学才能更有效。

(2)经验自然主义哲学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卢梭(1712-1778 )

●“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

●让爱弥儿到乡村生活,培养一个“高贵的野蛮人”。

●让儿童接触大自然,在自然和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让儿童长时间的坐着不动集中精力与抽象的概念,保持安静或者表现出精确

的肌肉控制,是不符合儿童的天性的。

●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

●在自然和经验之间建立起教育性联系

●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先导。

经验自然主义儿童观

1)儿童与其他有机体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其主要活动都是为了适应环境,人的理智能够控制感情的冲动,并将它们引向正确的方向。

(2)儿童与社会的对立、兴趣与训练的对立、秉性与教养的对立、知识和行为的对立都是错误的。

(3)要使儿童健康发展,就必须控制他们在其中行动、思考和感受的环境。

(二)进步主义教育的诞生

●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1910年到1950年之间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名词。这种变

化体现在:教育要能够处理普通人日常所关系的事情,教育变成世俗的、科学的、实际的和技术的。

●新型学校:注重学生身体康乐;设置活动课程;兴趣是作业的准则;民主价值和民

主作风的传授。

●1919年,进步主义者在华盛顿成立了“进步教育协会”,制定了七条原

●(1)学生有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全部活动的出发点;

●(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而不是“监工”;

(4)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研究(5)更多地关注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各种因素;

(6)学校与家庭合作以满足儿童生活需求;(7)确认进步主义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进步主义教育

●进步教育运动逐渐的暴露出问题: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儿童中心的倾向。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后,进步教育运动内部出现了分化。

●进步主义者的反思: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必须包括教育控制的思想;只有掌握了那种

使人能够控制自己命运的理智的工具,才能得到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5年6月,进步教育协会宣布解散。

二、杜威与进步主义教育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杜威生平

●诞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的杂货商家中。这个地方向来习于自

治,崇尚自由,笃信民主制度。杜威小的时候有点害羞,并不是很聪明的小孩,不过他很喜欢看书,是大家公认的书虫。

●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就进入当地的维蒙特大学就读。大学的时候,杜威修过希腊文、

拉丁文、解析几何及微积分,大三开始涉猎自然科学的课程,大四时,他才更广泛地接触到人类智能的领域。

●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并且继续研读哲学史,

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曾任

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

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

●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

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遂辞职离去。之后他到了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19年,他曾经先后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广州等地讲学,他还去了苏联、土耳其、南非及墨西哥等地。杜威在87岁的时候再婚,一直到93岁(公元1952年)才因肺炎去世。

主要教育著作

●《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

●《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

●《人的问题》(1946)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一)对教育的根本看法

1.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

2.教育即生长。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1.教育即生活

●传统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不仅严重脱离了儿童

生活的实际,而且不适合儿童的能力和需要,势必要扼杀儿童的个性。

●生活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生活,而且包括个人和种族的全部经验,生活的延续必须通

过经验的更新才能达到,而生活的延续和经验的更新有赖于教育。

●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生活又为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内容,那么最好的教育就应该是“从

生活中学习”,使儿童适应生活、更新生活。

2.教育即生长(5个小观点)

1)从纵向看,教育与人的一生相伴,生活就是生长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2)生长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儿童整个机体所发生的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只有在生活的过程中,才能生长,只要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就会有自发的生长,所以生长不是由外部强加进来的事情。

3)生长的基本条件是“未成熟的状态”和“习惯”。

●“未成熟的状态”是一种积极的、向前发展的能力,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依

赖性和可塑性。依赖性意味着能力,儿童生来就暗含了潜在的生长能力。可

塑性就是儿童为了生长而具有的特别的适应能力。

●习惯是生长的表现,在于能使我们控制和利用环境,有两种表现形式:适应

和主动的调解。

4)生长表现为习惯,习惯使我们能够控制环境,并且能为了人类的利益利用环境,实现与环境的全面平衡。习惯不仅是动作上的流利,也指理智与感情倾向的养成。

5)认为生长或发展乃是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运动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产生的教育错误是:

●不考虑儿童的本能或者先天的能力

●不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

●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牲儿童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生活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验就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产生,由于环境始终处

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中,为了适应环境求得与环境的平衡,人就必须改造或者改组原来的经验,从而使生活得以继续。

●经验包含着主动的方面和被动的方面,主动的方面就是尝试,被动的方面就是承受

结果,二者的结合才是经验。

●只有将人对环境的动作和动作的结果联系起来,经验才具有教育的价值。

●有教育作用的经验既是日后新经验的基础,又是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法。

经验的特性就是前后连贯的不断改造

(二)教育目的观

●传统教育目的缺点:重视将来而轻视现在

1、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外烁的,受教育者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自己的考虑,只需要对教师

传授的东西做出反应。

2、传统的教育目的与儿童直接的、现实的生活没有关系,不考虑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能

力,不能引起儿童的积极性活动

杜威认为好的教育目的标准如下:

1、良好的教育目的应该产生于活动之中,而不是由外部的权威强加的。

2、良好的目的不应该是抽象的和终极的,而要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改变,使之能够指导

我们的行动。如果手段指示了我们活动的将来方向,我们就把它称为目的;如果它

是指现在的活动方向,我们就把它成为手段。所以目的是完成了的手段,而手段则

是未完成的目的。

四、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课程论

1、课程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

●卢梭:不应使儿童服从课程,而应该使课程服从儿童。小学生在校园里互相学习知

识,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的东西要有用一百倍。

●杜威:课程必须以儿童为出发点和中心。课程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

●学校采取由观察、游戏、故事和手工作业来组成课程。

●芝加哥大学实验校里,杜威实践了诸如烹饪、缝纫、木工、园艺等儿童生活为中心

的课程。

2, 课程组织应该心理学化

●课程组织逻辑化与心理学化的对立

●课程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以利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杜威不排斥课程的逻辑化,但是强调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把教材变成儿童经验

的一部分。

五、杜威提倡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学校忽视了经验的具体情境,致使教学方法机械化。

●使训练与兴趣相对立。

●使学生觉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与自身的经验发展没有联

系。

●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不能随机应变,缺乏创造性。

(二)问题教学法的产生

1.鼓励儿童在行动通过解决问题来求得知识,并提出一个著名的说法:“从做中学”。

●儿童一定要有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外显活动。

●儿童是利用感官了解物体的性质的,“做”是儿童的本性。

●“做”并不排斥思维活动。

●烹饪、园艺等作业的教育价值在于既符合儿童兴趣,又反映社会情境。

2.儿童学习的知识应该是有用的,杜威认为最有用的知识就是科学知识,所以,问题教

学法和科学方法是一致的。

(三)杜威问题教学法的步骤

具体步骤:

●学生必须要意识到一个困难

●在学生意识到问题以后,必须探索着去清晰的界定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提示等。

●学生要对这些假设进行论证,在头脑中要想象,那些假设会带来什么样子的

结果

●通过活动对最可能实现他目的的提示、假设或理论加以检验。

(四)如何具体运用问题教学法的要求

1.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为此,教

师必须要有更多的实际材料,更多的教学用具,更多做事情的机会。

2.思维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各种行为、事实、事件和事物的种种关系,教学就是要激

发思维。

3.所谓创造,就是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应用于日常习见的事物。新奇的是操作,而

不是所用的材料。

4.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观念应用于实际。

问题解决法利于产生新的思维方式

培根的归纳法:

●抨击了亚理士多德《工具论》中提出的形式逻辑,认为问题在于它以教条主

义和先在假设为起点,再推理出结论。

●科学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发展,科学必须开始于调查,提出了归纳法。我

们必须重新审视先验的知识,通过数据分析提出知识。

●实用主义者把培根的归纳法应用在了各个领域。

●杜威提出:解决问题也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从实际问题到理论原则,从具体的感性

到抽象的理性的一种手段。——归纳法

评论

●进步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思想基础、人性论基础)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核心思想

●杜威的教育基本主张

●遵照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的结果

思考:

1、教育就是经验的改组与改造?

2、课程不能超越儿童的经验范围吗?

3、“做中学”的基础是认为儿童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认知世界,除此之外,儿童还有其

他认知世界的途径吗?

4、教育应当完全按儿童的心理发展安排内容?

5、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第二专题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Essentialism),又翻译为精华主义,精粹主义,本质主义。

?基本观点: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有着“文化上各

式各样的最好的东西”,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共同的、不变的要素传授给年轻一代。

?所以要重视教材、对个人的社会训练和教师的权威。又被称为“新传统教育”。一、要素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要素主义的产生

?要素主义的复兴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要素主义

一、要素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1935年,德米亚西克维奇提出了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进行宣战。

?“要素主义者”——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的基础要素为教育的首要职责的人。

?重要代表人物:莫里森、康德尔、巴格莱。

?社会原因和教育原因

社会原因:

保护美国民主

?美国的教育的首要作用就是保护美国的民主,尤其是言论、出版、结社和宗教信仰的自由

挑战:德国纳粹主义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正当国内外情况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美国教育竟然意外的软弱无能,这是特别

不幸的。”——巴格莱

造就有文化的选民——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要有理智的了解。

教育原因:巴格莱历数美国教育的弊端:

?美国初等学校的学生没有达到其他国家的基础教育的学业标准

?美国中等学校学生的学术水准落后于其他国家18岁学生达到的水平

?高等学校学生缺乏基本语言方面的知识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他们是不能阅读。高校不得不开设补修阅读课程。

?数学和语法的水平降低

?美国的教育经费增加了,但是重大犯罪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缺陷

–降低了美国青少年的道德标准和学业标准

–进步主义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而放弃训练、努力和工作。

–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进步。但是美国教育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导致美国社会犯罪率提高,政治腐败。

进步主义教育的糟糕之处

?“如果孩子回到家,跟您说,他们还在课堂上玩拼图游戏,请您不要吃惊,他们不只是在‘玩’,每天上午9:00-9:17,他们都要做拼图游戏,这是由儿科的神经外科专家设计,有利于左手手指运动肌肉发展的一种活动……”

?这就是所谓的无目的的教育。有用的标准也应该服从于某种最高的准则

?贝斯特在《教育的荒地》中说:公众不相信学校教育的成果,以致使学士帽和学士衣‘成为漫画家作为愚蠢和无能的公认的象征。’

20世纪50年代(战后)要素主义的复兴

?社会原因:美苏冷战,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教育原因:持续对进步主义教育进行剧烈批评。认为美国教育忽略了对儿童进行社会和智力遗产的传递。

?在基本文化中有一种共同的基础课程,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以一种适当的,负责的方式传递这种基础课程。

?经过训练的智慧才是力量的源泉,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贝斯特(历史学教授)

?所有中学生都要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核心的东西。重视“天才儿童的教育”。——科南特(化学教授,外交家)

?改善对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待遇,学习欧洲的教育,改变对优秀智力漠不关心的状况。——里可弗(海军上将)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要素主义

不再像30年代以反对进步主义为目的,而是针对美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及60年代的课程改革的不满,主张“回到基础学科”

回到基础学科的要求

1.小学强调阅读、写作和算术的技能训练。

2.中学集中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和历史。

3.任何一级由教师起主导作用。

4.教学法包括练习、背诵、每日家庭作业和经常性测验。

7.学习成绩卡用传统的ABC等级制或百分制。6.纪律严明,把体罚作为可接受的控制方法。

7.考试证明学生具备要求技能和知识后,方可升级,毕业。

8.取消一切点缀性课程。(泥塑、编织等可课外时间进行。)

?9.取消选修课,增加必修课。10.取缔发明创造。取消学校的社会服务项目。

?11.把爱国主义教育重新列入学校教育。

二、要素主义的思想基础

?1、哲学基础2、人性观3、社会观4、知识观

哲学基础

1.观念论(唯心主义、唯心论)

?本体论上,精神是万物的本原;

?认识论上,单凭经验不能获得知识,必须依靠理性;

?在价值论方面,服从宇宙的法则就是善,恶源于人的低级的内驱力和享乐主义。

?“给予心灵以优先的性质”,注重心智训练,观念的吸收和把握。

? 2.实在论:

?认为客观世界、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实在。

?认识论方面,真理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真理是发现的,所观察到的实事与理念相

一致就是真理,坚持“真理符合论。

?在价值论方面,主要服从自然的法则就是善。

?实在乃是由一些不变的、永恒的、限定的规律、过程、原则以及全真、全善、全美的原理所控制的。

人性观

?人性是恶的。世界的罪恶之源不是社会或人的无知,而是人类本身的邪恶。如果对人的欲望不加控制,人总要倾向于胡作非为,捣乱,无纪律。)

?人之所以没有做出兽性的行为,在于有社会约束,服从了社会传统与习俗。人由于社会而获得拯救。

?对于社会的改进,只能是点滴进行,而不能企求整个社会的改变,因为促进社会变革的动力并不是所谓善良的人性。

社会观

?社会是一种契约,现代人正是由于遵守了社会的规则才能发展文明,所以必须支持社会的安排,遵守纪律。

?社会长期存在而没有崩溃在于人尊重并且保护了传统。

?个人应该服从社会。在强调个人自由的时候,不能忽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责任与权力不可分,责任先于权力。

?由最聪明、最有才能的人来管理社会,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知识观

?主张“符合说”,知识就是思想与观察的事实相符合。

?知识获得的过程:人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对零星的、片段的事实加以反省思考,才能对世界的本质有好的理解。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真理是公开的,客观的。

教师必须传授真理,至于儿童对所学的东西是否感兴趣是次要的。

当然,教师在传授真理的前提下,要设法引起学生为真理而掌握真理的兴趣。

三、要素主义的基本主张

教育目的

?前提性思考

教育与人的发展:进步在于消除人的本性;进步的标准是人的智慧和道德是否得到继承和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文化是人类共同努力、分工协作的结果,人类只有接受文化、才能避免堕落和毁灭,人类只有继承文化遗产,才能只是发扬光大。

?宏观方面:传递人类文化遗产的要素与核心

?微观方面:帮助个人实现理智与道德的训练

学校应当在以下方面典范化:

?合作、愉快、对于职任和职守的忠诚、勇气、对于挫折的不屈不挠、对于人们发现要做及能做的工作付出进取性的努力;对朋友、家庭及自己负有责任的人的忠诚;

不弄虚作假以及愿意正视现实;清晰而可靠的思考。

?一些价值可能不是不朽的,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千百年来都一样。

课程

?课程的内容必须是文化的要素。

必须要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要具有长期的目标要包含价值标准?学科中心和逻辑组织

提供分化的知识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按照进步主义的做法,学生学不到任何知识教学?教师的地位、作用与培养

教师是专家,社会的代言人,拥有权威加强教师培训?教学方法:心智训练,不排除记忆和背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而且要强迫自己专心致志;要严格学业标准;不排除灌输;教师可以运用惩罚的手段。

?学生: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服从理智。

天才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专业解读

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专业解读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隶属于教育学一级学科。 一、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该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 01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 职业培训与就业 03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0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05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 06 职业教育行政与管理 07 生涯教育与咨询 08 职业院校领导力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行政及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学、科研、管理能力与一定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双师型人才 3、专业特色 职业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职业技术教育学和普通教育学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虽然历史很短,但普通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普通教育学和整个教育科学的理论成果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发展中应充分运用科学教育学的原理,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特有的问题。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也为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容。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一或202俄或203日或242德或243法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注: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5、课程设置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设置的主要必修课程有:第一外国语(英语)、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统计、职业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课程与教学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外语、专题报告与讨论等。 6、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 二、推荐院校 职业技术教育学全国硕士招生的较强单位有: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广东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6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17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原版) 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611 适用专业(领域):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心理健 康教育、体育教育学、成人教育学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第1—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和()。 A、教育模式 B、教育影响 C、教育理念 D、教育环境 2、教育在不同阶段所要连续实现的各种结果称为()。 A、价值性目的 B、发展性目的 C、终极性目的 D、生成性目的 3、教育目的的功能通常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筛选功能 B、激励功能 C、反馈功能 D、评价功能 4、从教育功能的层次来看,通常把教育功能分为本体功能和()。 A、社会功能 B、隐性功能 C、负向功能 D、派生功能 5、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发展而来的()。 A、分支型学制 B、交叉型学制 C、双轨型学制 D、网络型学制 6、以下关于综合课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够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B、坚持知识的统一性观点 C、可以发挥学习者的迁移能力 D、遵循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 7、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称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设计 D、教学风格 8、《教育法》规定我国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A、接班人 B、服从者 C、合格公民 D、管理者 9、教育学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称为()。 A、教师的道德形象 B、教师的文化形象 C、教师的人格形象 D、教师的职业形象 共5页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14 (总分:3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5,分数:90.00) 1.根据观察的方式,教育观察研究可以分为( )。 (分数:2.00) A.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解析:属识记内容。 2.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起始于( )。 (分数:2.00) A.1922年壬戌学制√ B.1951年的新中国学制 C.1958年学制改革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解析:1922年壬戌学制首次规定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 3.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分数:2.00)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生产斗争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只有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为政治经济服务。 4.将教学过程看作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是( )。 (分数:2.00) A.目标模式 B.系统分析模式√ C.过程模式 D.启发搜索式 解析:系统分析模式是在借鉴了工程管理科学的某些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的是学生,“产出”的是受教育的人。 5.( )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分数:2.00) A.湖南自修大学 B.鲁迅艺术学院√ C.平民女校

D.农民运动讲习所 解析:鲁迅艺术学院是于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 6.杨贤江在青年教育中提出了什么观点?( ) (分数:2.00) A.全面发展 B.全人生指导√ C.生活教育 D.职业教育 解析:属识记内容。 7.古希腊阿基米德学园是( )创办的。 (分数:2.00)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解析:亚里士多德创办了阿基米德学园。 8.近年来人们十分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出对该条教学规律的认识的是( )。 (分数:2.00)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解析:了解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和内涵。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如理想、信念、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性格与气质等。 9.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 ) (分数:2.00)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解析:属识记内容。 10.下列不属于免费学校的是( )。 (分数:2.00) A.贫儿学校 B.乞儿学校 C.流动学校 D.文法学校√ 解析:文法学校是中学,其他学校都是小学。

70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我校为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 一、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5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50分 三、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四、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3、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20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 简答题 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的角色有:①“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②“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③“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研究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说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决定了教师身兼各种角色,以上几项是主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角色组成的集合叫作角色丛。) 解析: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再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4)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解析: 3.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为: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与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第二,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解析: 4.简述培养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解析: 5.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分数:2.00)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报告生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赵艳712100 摘 要: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将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价值观认知偏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等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出现了偏离本专业的趋向。这一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学生自身的心态调整与定位,也需要社会、学校共同采取措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困难,从而在根本上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就业取向对策 2005年11月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策,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1]。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 教育》中指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并要求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这些都使得职业教育事业处于一个优先发展的良好环 境中,也为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知识的硕士研究生的个人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契机和良好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人们对它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特别是受到传统教育价值观等影响,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偏见,这些偏见也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硕士生的就业取向。本文就围绕着这一问题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到职业技术院校就业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为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职业院校就业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商榷。 一、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根据谢茂华《当代研究生价值观研究》一文中的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研究生择业时考虑的 前三个因素是①工作报酬,占87.5%:②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占83.3% ;③专业对口,占 50.0%;而国家需要排在最后,只有 5.1%[3]。为了进一步了解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取向,笔者对我校29名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普查,结果显示:100%的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急需大量的懂得职业技术教育教案规律的高学历人才来 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但90%的人表示毕业后会优先选择本科及研究型大 学或国家公务员,而不是职业教育;95%的人认为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不利于 个人发展;93%的人认为职业教育只是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而出现的产物。这都明确的反映了该专业研究生就业取向偏离专业培养目的的问题。我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不愿从事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认识问题,也从某个角度反映了社会问题。虽然这只是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得出的调查结果,但是它却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冰山一角”。由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不愿意到职业技术院校就业。众所周知,职教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职业教育的优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偏离一方面造成了职教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阻碍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长此以往,国家的职业教育大业就难以实现。 二、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认识偏见 较之过去,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特

2007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真题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准习俗水平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差异性D不均衡性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解释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9.“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社会性和历史性 C.相似性和差异性 D.现实性和潜在性 10.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叉要有—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庄子 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 B.自由讲学 C.注重考试 D.藏书读书 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 B.读书为主 C.学事为主 D.穷理为主 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海广方言馆 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 B.学术人才 C.新国民 D.实业人才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9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答案】A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答案】B 3.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4.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5.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答案】B 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 7.泰勒认为,课程评价是为了找出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作为修订课程计划的依据。据此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人、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D.差距评价模式 【答案】A 8.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测验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作者:————————————————————————————————日期:

201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考研620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本复习全析是分为七册,组织仙林南师大与高分研究生共同整理编写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是参加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在初试复习的全程必备专业课资料。 该书通过总结南师大教育学专业课的总体考试概况、最新题型特点、指定教材特点与大纲解读等,旨在帮助考生通过汇总分析近年南师大该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考试命题规律与难易程度、考试内容及分布,宏微观综合把握考试发展及趋势。 同时,本书系统总结梳理了《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外国教育史(张斌贤)》、《教育心理学(张大均)》、《教育研究方法(袁振国)》、《现代教育学基础(冯建军)》六本教材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浓缩精华内容,并对各章节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且配备相关的名校真题,再对南师大教育学基础综合历年真题进行透彻的解析,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适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领导与管理、德育学】 金陵女子学院:【女性教育学】

适用科目: 620教育学基础综合 内容详情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620教育学基础综合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南师大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南师大考研专业课620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南师大教育学各专业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选择题、辨析题、简单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2018真题分析

201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对照1

2014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 批判教育学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基本主张: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②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③学校即社会。④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2.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 A 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 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 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B 根据谢弗勒的观点,教育的纲领性定义是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对教育价值的判断和追求。 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的是( ) A 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 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C教育发展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和自我更新的功能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但它有其相对独立性,选项中BCD 正是其相对独立的表现。 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赞科夫 C 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B。 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 A 个体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 生活本位论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A。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主张:①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②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③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6.我国现行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三轨制 D 分支型学制 【学君考研教育解析】D。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单轨和双轨之间的学制结构,最早出现于苏联,,它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为分支。我国的现行学制即属于分支型学制。 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 A强制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2021年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辨析题精编

2021年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 学辨析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1年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611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教育学辨析题精编 1.非正式课程都是隐性课程。 【答案】把非正式课程与隐性课程视为从属关系,混淆了二者的基本内涵。非正式课程与正式课程相对,正式课程是学校课程表中安排的,在学校中必须付诸实施的课程,在这个意义上,非正式课程的课程形式上具有多元性、课程内容具有临时性特征,但不管怎样,仍然属于教育者的有意识行为。而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教育者无法完全有意识设置,但却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课程。因此,从教育者是否有意识的角度看非正式课程与隐性课程,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题中的观点错误。 2.教育决定人的发展。 【答案】错误。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这种观点主张教育可以改变人性,主张通过教育可以把人训练成任何一种人,认为教育可以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作用,还认为教育可以不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任意决定人的发展,否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别。此外,影响人发展的因素还有遗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人的发展受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此观点属于单因素论,故题干说法错误。 3.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 【答案】正确。现代教师劳动的专业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随着国民教育制度重心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提高的转移,而不断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迅捷发展。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4.科学技术必然引发教育的变革。 【答案】错误。 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者的教育观念,也能影响受教育者,还会渗透到教育影响的所有环节中,科学技术有了某种进步,教育或迟或早地会发生相应的变革。但是科学技术引发教育的变革只是一种可能,只有在适宜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中介作用下,才能变为现实。 5.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错误。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2)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上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标准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3)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一味地以学生为中心,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师生人格上也并不能平等。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要构建师生共同体。 6.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答案】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在增加综合中学比例的同时,还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渗透。如在普通中学增加职业性课程,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做一些就业准备,在职业教育中增加普通教育课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呈现出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 求。 1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 ?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 ?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 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 B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4?历史上有各种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下列学说中,支持“外铄论”观点的是 A.成熟论 B .性善论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 5?“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 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 .教育适应生活说 C .教育超越生活说 D .教育改造生活说 6.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5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下放教育 管理权,其中高等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体制,这三级是指 A.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B .中央、中心城市、市县 C.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市县 7.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2019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311考试大纲

2019 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 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流派;教育学分支学科;元教育学。 (四)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社会学基础。 (五)教育学的价值 教育学的理论价值;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规定性定义。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再生产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6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6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适用专业(领域):教育学各二级学科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于制度化的教育和非制度化的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度化的教育从非制度化的教育演化而来 B. 非制度化的教育的形式化程度低 C. 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 D. 非制度化的教育正在逐渐消亡 2、关于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所属国家正确的是() A. 美国的杜威 B. 巴西的弗莱雷 C. 德国的斯普朗格 D. 英国的阿普尔 3、从教育功能的性质上看,可把教育的功能分为() A.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 保守功能与超越功能 C. 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 D.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4、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这表明教育具有() A . 生态功能 B. 经济功能 C. 政治功能 D. 人口功能 5、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有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 A. 国家本位的价值取向 B.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C. 生活本位的价值取向 D.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6、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是() A.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B. 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C.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D.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7、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及其() A. 管理规则 B. 文化传统 C. 发展愿景 D. 价值观念 8、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网络型学制 9、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 调控性 B. 选择性 C. 独立性 D. 创造性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doc

2018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及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I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 4.职业教育特点;(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 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 (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 6.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 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9.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10.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 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 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15.课程;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 17.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⑴定向性⑵职业性(3)实践性(4)灵活性 1&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19.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 20.教学;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特指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示的、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为目标的多边统一活动。 21.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⑴项目教学法⑵引导发现法⑶任务驱动法⑷分层递进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