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020年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考点试题:第一章含答案

2020年初级经济法基础章节考点试题:第一章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法律关系 1.考点频率:★★★ 2.难度:低 3.题型:选择、判断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向乙公司购买了一辆汽车,价款18万元,该买卖合同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甲公司与乙公司 B.汽车 C.18万元价款

D.买卖合同 『正确答案』A 【例题·单选题】张某从一家电脑专卖店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双方该买卖的法律关系中,笔记本电脑属于()。 A.法律关系的主体 B.法律关系的客体 C.法律关系的事实 D.法律关系的内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初级考试中,买卖关系中,买卖的物品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例题·多选题】下列自然人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有()。

A.赵某,16周岁,在某超市上班 B.王某,15周岁,辍学在家赋闲 C.张某,20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 D.李某,10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在民法上,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选项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选项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多选题】李某今年17周岁,先天双臂残疾,但是精神状

况正常,且天生练就双脚写书法的绝活,目前在一家书法协会工作,工作稳定。关于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李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B.李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李某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李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选项A,自然人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所以具有民事权利能力;选项C,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范围的有()。 A.建筑物 B.生产经营行为

金融经济学复习资料整合

金融经济学总复习 什么是金融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是否还能完全指导所有的经济主体(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等)在参与金融活动中所做的决策。它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内发展了金融理论的主要思想,并以此思想来观察金融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和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探索金融交易过程中所蕴涵的经济学的普遍规律。 ?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环境下的金融决策和资产定价。 金融产品是指在金融市场交易的有价证券,如银行存单、票据、债券、股票以及各种衍生证券等;或称之为金融工具,实际上金融工具可以理解为市场普遍接受并大量交易的标准化金融产品。 金融产品(证券)的特殊性 ?对未来价值的索偿权:即购买并持有一项金融商品,取得了对该项商品未来收入现金流的所有权。 ?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由信息决定价格 金融产品的现金流特性 流动性——是指金融商品的变现能力和可交易程度 收益性——是指预期收益,是未来各种可能情况下实际发生的收益的统计平均收益 风险性——实际发生的收益对预期收益(即平均值)的偏离程度,用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度量,且二者都是统计平均值 金融决策分析的三大原理或三大支柱 ?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资产价值评估原理:一价原则 ?风险与收益权衡原理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个核心问题 1.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跨期资源配置的行为决策; 2.作为经济主体跨期资源配置行为决策结果的金融市场整体行为,即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 3.金融资产价格对经济主体资源配置的影响,即金融市场的作用和效率。 三大基础理论体系 (1)个体的投资决策及资产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 (2)公司融资决策理论:MM定理 (3)资本市场理论:EMH 金融经济学分析方法:绝对定价法与相对定价法 绝对定价根据金融工具未来的现金流特征,运用恰当的贴现率将现金流贴现成现值,该现值即绝对定价法要求的价格。优点:比较直观,便于理解普遍使用;缺点:金融工具(特别是股票)未来的现金流难以确定;恰当的贴现率难以确定 相对定价法:是利用基础产品价格与衍生品价格之间的内在关系,直接根据基础产品价格求出衍生品价格。优点:定价公式没有风险偏好等主管变量,容易测度;贴近市场 ①均衡定价法则: 在给定交换经济、初始财富、经济主体的偏好和财富约束下的期望效用最大、市场完全竞争等条件下,当每个投资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没有动力通过买卖证券增加自己的效用时,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证券价格是均衡价格。均衡定价的经典模型:CAPM ②套利定价法则 通过市场上其它资产的价格来推断某一资产的价格,其前提条件是完美的证券市场不存在套利机会。如果两种期限相同的证券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提供同样的收益,那么在到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两种证券的价格一定相等,即所谓的“一价原则”。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绝密

第一章总论表一、法律关系 主体 (双)自然人自然人(中国人、外国人、无国籍人);自然人性质的特定主体机构、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国家 内容 权利 义务积极、消极 客体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道德产品 行为 人身 表二、法律事实 分类内容标准 事件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行为合法行为(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违法行为(等) 表三、法的形式 形式制定机关注意要点 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律全国人大——基本 法律 人大常委会——其 他法律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者决定,与 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法 规 行政法规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 常委会 省;省会、特区、较大的市(1+3) 规章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行政规章在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仅起参照作用” 地方政府 规章 地方人民政府 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 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效力排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提示自治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国际条约也属于法的形式表四、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创法成不成)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那(内)三小子根本太普通)根本法和普通法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内容很诚实)实体法和程序法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小三长的特别一般)一般法和特别法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划分(祖国)国际法和国内法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目的是为了开公司)公法和私法【记忆口诀】“小三(根据三种效力)长的特别一般(分成一般法和特别法)”。 表五、经济仲裁 适用范围适用“平等主体”“合同纠纷”“财产权益纠纷” 不适用《仲 裁法》 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不能仲裁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人身) 原则自愿、公平、独立仲裁、一裁终局 仲裁委 员会 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经济学基础)只是分享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本章通过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来分别分析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并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需求曲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购买选择行为;并能运用有关原理对某些现实现象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能理解其经济学含义;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边际替代率的概念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分析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教学时数:4课时 前一章曾经假定,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具有反方向关系,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具有同方向关系。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定关系存在,也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如何形成的?这就要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生产者行为。 本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其中心是说明消费者在某些约束条件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根据对效用能否计量加总的理解,西方经济学有两种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法:基于基数效用论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基于序数效用论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2课时) 引言:从朝三暮四的故事引出消费者偏好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1.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行为的出发点是欲望,它是指消费者对物品的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想得到满足的愿望。它是人们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动机,推动消费者从事劳动、决策购买、实现消费,最终获得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感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欲望满足或基本满足后,就会产生新的或更高层次的欲望。这

2018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第一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狭义的法律指拥有(B )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行政权 D、强制权 2、关于法的本质,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B、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C、法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3、(A )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 A、法律事实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法律规定 4、根据(D )可以把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A、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B、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 C、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 D、法的内容 5、下列(D)可以提请仲裁。 A、婚姻纠纷 B、继承纠纷 C、抚养纠纷 D、买卖纠纷 6、下列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是(C )。 A、不可抗力 B、权利人被义务人控制 C、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 D、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 7、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共有的处罚形式是(B )。 ! A、罚款 B、警告 C、开除 D、拘役 8、属于刑事责任形式的是(A )。 A、没收财产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赔偿损失 9、下列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理范围的是(D )。 A、申请营业执照,被工商部门拒绝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 C、对税务机关罚款处罚不服 D、认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不合法 10、对于仲裁,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仲裁不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但实行地域管辖 C、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D、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1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由(B)制定发布的。 ·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2、(C)不是绝对事件。 A、地震 B、洪水 C、战争 D、死亡 13、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规定,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D )。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行政复议机关 1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形式的是(A )。 A、行政拘留 B、有期徒刑 C、剥夺政治权利 D、记大过 15、最长诉讼时效规定,权利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D)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A、3年 B、5年 C、10年 D、20年 16、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由(B )人民法院管辖。

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

1.1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稀缺性资源进行选择和配置的科学。 资源配置是指一定的资源在各个不同方向的分配,它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引起的,具体地说,资源配置解决经济社会以下三个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1.2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交替关系原理二、机会成本原理:机会成本是指作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资源运用带来潜在效益 三、边际决策原理:指人们经常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的增量调整边际决策也叫做边际变动。 四、激励反应原理:实际上就是利益原则,因为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即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五、比较优势原理:又称为贸易原理。 六:看不见的手原理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受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看不见的手决定消费者购买什么,购买多少,何时购买;决定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七:看得见的手原理:看得见的手又称宏观调控原理,虽然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一种好方法,但当时市场失灵是,看不见的手就无能为力。 八、生产率差异原理: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九、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交替原理: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经济中物价总水平持续上升。失业是指存在没有工作但在积极找工作的成年人。 十、规模经济原理:是指厂商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2.1需求理论 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数量。 需求的定义说明了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1)该商品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水平收入(4)消费者的偏好。(5)预期价格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所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定理的例外:同需求定理一样,供给定理也会出现某些例外,如劳动力的供给,当工资增加时,劳动力供给量一般都会增加;但当工资上涨时工资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减少。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某些商品物价过高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主要因素:(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2)商品的代替性(3)商品支出占消费者总支出的比例。(4)时间的长短(5)商品用途的广泛性(6)竞争的激烈程度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1)行业生产能够增加的程度(2)时间的长短(3)产品生产期的

初级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 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 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特别(知道或应知道):1年(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最长(实际发生日):20年 ◆时效中止: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事由消除后继续进行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候,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义务的要求或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事由消除后重新计算 ◆两审终审:当事人不服第一审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 公开宣告判决) ◆执行措施: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执行人收入;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搜查被 执行人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件制定的财物或票证;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

2018初级会计考试《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笔记整理版.

《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3)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4)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得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注意】本质与特征是一回事,无需特别区分。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法律事实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标准: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类别: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 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注意】法律事件的出现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2】请大家重点掌握“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区分,并看清题目问法。 【注意3】法律行为的反向问法,例:订立遗嘱是合法行为、积极行为、意思表示行为、单方行为、要式行为、自主行为。

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管辖权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庭由3名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 (1)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为首席仲裁员。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公平合理原则) 3.回避制度(公平合理原则)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开庭但不公开(自愿原则)

2012高职专科经济学基础作业 2

年级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题 1.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2.如果生产者的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平行移动;货币成本减少,则等成本线向左平行移动。 3.短期总成本曲线一条从固定成本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相交点被称为Q3 点。 5.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个点被称为Q2 。 6.在停止营业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可变成本,这时所损失的是固定成本。 7.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对个别企业来说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平行线。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短期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边际陈本,长期均衡的条件是价格=长期边际成本。 10.垄断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LMC=SMC 。 11.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 和P=AR=AC 。 12.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凸向左下方。 13.在长期内,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没有固定成本。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曲线、平均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从合在一起,且平行于用于表示需求量的价格。 15.在价格不变条件下MR = MC,在价格递减条件下MR > MC。 二、选择题 1.一个企业使用5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生产额外—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B ) A.3 B.30 C.300 D.36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 A ) A.平均产量达到最大B.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C.边际产量为0 D.平均产量最低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D )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D.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 4.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表明( B ) A.产量提高了B.货币成本增加 C.货币成本减少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的比例提高了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初级经济法基础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 )。 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D、一审终局制度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 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有效 B、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C、仲裁庭有权确认仲裁协议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 前提出 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C、行政复议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申请行政复议,必须书面申请,不可以口头申请 4、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与 劳动者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是( )。 A、试用期用工 B、非全日制用工 C、固定期限用工 D、无固定期限用工 5、A公司为员工贾某支付培训费30000元,约定服务期为3年。2年后,贾某以劳动合同期满为由,不肯再续签合同。那么贾某 应支付违约金( )元。 A、0 B、10000 C、20000 D、30000 6、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集体合同与劳务 派遣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 过 B、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 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经济学基础高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一、基本概念: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2.消费者均衡 3.无差异曲线的意义、性质及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 4.总效应就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总与 5.消费者剩余 二、选择题: 1.某消费者偏好X商品甚于Y商品,就是因为( )。 A 商品X的效用大 B商品X价格低 C 商品X稀缺 D 商品X就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2.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应该( )。 A 为正且不断增加 B为正且不断减少 C 为负且不断增加 D 为负且不断减少 3.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则边际效用( )。 A达到最大 B为零 C为正 D 无法确定 4.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经满足了,这时( )。 A 边际效用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总效用为零 D总效用最小 5.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 )。 A 取决于它的价值 B 取决于它的价格 C 不可比较 D 可以比较 6.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 A 消费者偏好 B 消费者收入 C 所购商品的价格 D 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 7.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包含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因为( )。 A 收入时高时低 B 欲望就是无限的

C 消费者人数多 D 商品的数量多 8.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就是( )。 A 可以替代的 B 完全替代的 C 互补的 D 互不相关的 9.若某条无差异曲线就是水平直线,这表明该消费者对( )的消费已达饱与。(设横轴表示X,纵轴表示Y) A 商品Y B 商品X与商品Y C 商品X D商品X或商品Y 10.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 A 不同的效用水平,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相同的效用水平,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不同的效用水平,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 D相同的效用水平,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相同 11.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商品X与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之比 12.商品X与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增加,但收入不变,预算线将( )。 A 向左下方平移 B 向右上方平移 C 不变 D 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移 13.商品X与Y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收入都按同一比例增减,则预算线( )。 A 向左下方平移 B 向右上方平移 C 变动 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平移 14.从下图预算线AB可知,商品X的价格就是10元,商品Y的价格应时( )。 A 10元 B 20元 C 30元 D 50元

福大金融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金融:金融是在时间和风险两个维度上优化的配置资源。 2.金融学:学习和研究金融问题的学科。 3.金融经济学(狭义):是金融学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着重讨论金融市场的均衡建立机制,其核心是资产定价。 4.金融/财务决策和资产估值之间的关系涉及的问题是: (1)实物资产的投资决策。长期(超过1年)的实物资产投资决策在公司财务中称为资本预算。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为实物资产定价,也就是正确的资产估值。 (2)融资和偿付决策。即如何为实物资产的投资筹集资金并安排偿付。其核心是如何为进行融资的金融工具(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股票等)正确定价。 金融/财务决策和资产管理之间的关系涉及的最主要问题是: 风险管理决策,即风险管理如何符合未来企业的投资和融资的需要(对于个人理财来说是如何满足未来消费的需要)。 5.套利机会:套利机会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一组交易: (1)对整组交易而言,初始投资非正 (2)未来产生的收益非负 (3)或者初始投资严格负,或者至少在未来某种状态发生时收益严格正,或者这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6.资本成本:货币资本如果投资于金融资产(有价证券),则其预期收益率被称为资本成本。 7.资本的机会成本:货币资本如果投资于实物资产,则其证券化复制品的预期收益率被称为资本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 1.确定性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选择公理1(完备性):任何两个消费集X中的消费计划是可以比较好坏的,数学表达为

12,c c X ?∈,一定有12c c ≥或者21c c ≥。 选择公理2(反身性):任何消费计划都不比自己差,数学表达为c X ?∈,一定有c c ≥。 选择公理3(传递性):不会发生循环的逻辑选择,如果123 ,,c c c 是消费集X 中的三个消费计划,1c 不比2c 差,2c 不比3c 差,则1c 一定不比3c 差。数学表达为 123,,c c c X ?∈,12c c ≥,2313c c c c ≥?≥。 选择公理4(连续性):偏好关系不会发生突然的逆转。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串消费集X 中 的消费计划,1,2,i c i =,所有的i c 都不差于消费集中的某个消费计划c ,即有,1,2, i c c i ≥=; 而,1,2, i c i =收敛于一个消费计划c (由消费集的闭性知,c 也一定属于X ),则一定有c c ≥。 选择公理5(局部非厌足性):对于任何一个消费集中的消费计划,一定可以通过对它稍作修改,获得严格比它好的消费计划。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消费计划能够使消费者完全满意。 满足理性选择公理(1,2,3)和选择公理4则存在效用函数,且效用函数是唯一的。 2.不确定条件下的期望效用函数: 行为公理1(理性选择):偏好关系≥?必须满足理性选择公理1至3,即满足完备性、反身性和传递性。 行为公理2(独立性):如果,,,,,πππ∈?,并且, ππ≥?,则对于任何(0,1)α∈,有 ,,,,,(1)(1)απαππαπ+-?+-,对于不严格的偏好关系≥?,独立性公理有类似的描述。 行为公理3(阿基米德性):如果,,,,,πππ∈?,并且,,, πππ??,则存在,(0,1)αβ∈,使得 ,,,,,(1)(1)απαππβπβπ+-??+- 满足行为公理123则期望效用函数存在。 3.公平赌博:预期收益(平均收益)为0,则这个赌局被称为公平赌博。 4. 风险厌恶:[()][()]E u c u E c ≤ 风险中性:[()][()]E u c u E c = 风险喜好:[()][()]E u c u E c ≥ 一个投资者是(严格)风险厌恶的,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他的确定性效用函数是(严

初级经济法基础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最终版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是法的本质。(1)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法律关系的主体:(1)公民(自然人)(2)机构和组织(法人)①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②各种企业事业组织;③各政党和事业团体。(3)国家(4)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义务包括积极义务(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2)任何一方的权利都必须有另一方义务的存在,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①自然物:土地、森林②人造物:机器、建筑③货币和有价证券(2)非物质财富①知识产品:著作、发明②道德产品:荣誉称号、嘉奖表彰(3)行为①生产经营行为;②经济管理行为;③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 ④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4)人身 法律事实:1、法律事件:(1)自然现象(绝对事件):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2)社会现象(相对事件):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2、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1)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其他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5、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6、特别行政区的法7、行政规章(1)部门规章:国务院所属部委(2)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8、国际条约 法的分类:1、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习惯法)2、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宪法)和普通法3、根据法的内容:实体法和程序法4、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者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5、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和国内法【解释】《税收征收管理法》属于成文法、普通法、程序法、一般法、国内法。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 仲裁的适用范围(1)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2)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①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行政争议; ③劳动争议;④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仲裁的基本原则(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仲裁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以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构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4)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仲裁委员会:(1)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仲

初级会计职称 《经济法基础》马兆瑞 基础班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13分,2011年的分值为13分,题型全部为客观题。2012年教材对本章内容未进行调整。 本章考点较多,大多数考点需要死记硬背。在2012年的考试中,本章分值估计在13分左右。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2、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本章易错考点 1、法律关系的客体 2、法律事实 3、仲裁适用的范围 4、仲裁协议的效力 5、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诉讼管辖、诉讼时效 6、行政复议范围、复议程序 本章识记性的内容 1、法的形式 2、仲裁的适用范围、仲裁协议的内容 3、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特殊地域管辖、特别诉讼时效 4、行政复议的范围、复议机关 5、行政诉讼的适用范围、诉讼管辖 6、行政处罚的种类 7、刑事责任 本章主要内容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 (一)法的本质: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被封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的特征 1、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或认可; 2、强制性—凭借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利导性—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4、规范性——明确而普遍适用。 【例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 【答案】ABCD(2009年)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 1、公民(自然人):个体户、农户、合伙人 2、机构和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党和社会团体 3、国家(特殊情况下) 4、外国人及外国社会组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社会组织。 【例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答案】ABCD (2010年) (二)内容:即权利和义务。 1、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益,表现为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的自主决定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如公民依法享有继承权,可以接受继承,也可以放弃继承。 2、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义务主体可以积极的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纳税、服兵役等。也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去履行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等。。 3、两者的关系: (1)相对性: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大多数民商法律关系中,各方主体都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也就是说,任何一方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2)对等性: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对等或不对等。 (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 1、物:包括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不包括:阳光、空气、自然灾害等。 2、非物质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 (1)知识产品: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知识产品本身没有实物形态,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证书、书籍、录像、录音等。 (2)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育比赛的名次等。 3、行为。包括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 4、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注意以下几点:(1)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 (2)权利人对自己的人身不得进行违法或者有伤风化的活动,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1、法的本质与特征: (1)本质:统治阶级+国家意志 (2)特征: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 2、法律关系主体: (1)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2)组织: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 3、法律关系内容: (1)权利 (2)义务:积极、消极 4、法律关系客体: (1)物:自然物、人造物、一般等价物人身人格 (2)非物质财富:知识产品、荣誉产品 (3)行为: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 5、行为能力: (1)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精神状态 (2)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8周岁(<8)“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包括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8≤X<18)“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4)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满18周岁(≥18) 6、法律关系客体的适用范围:(1)物(2)行为(3)人格利益(4)智力成果 7、法律事实: (1)事件:A:绝对事件(自然现象) B:相对事件(社会现象) (2)行为:(表现形式)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几方表意)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特定形式)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主体参与)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8、法的形式: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9、适用法的效力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10、法的形式: (1)宪法:全国人大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 (3)法规: A:行政法规:国务院××条例 B: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条例(4)规章: A: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无“上位法”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自身的权力或者减少自身的法定职责××办法××条例实施细则 B: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民政府××地方××办法 11、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根据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据法的内容划分:实体法和程序法; 根据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一般法和特别法; 根据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国际法和国内法; 根据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公法和私法。 12、行政诉讼管辖一般由什么法院管辖:一般由基层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13、行政诉讼判决生效规定:一审判决——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不上诉一审裁定——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不上诉 14、民事诉讼时效: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0年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一、概念识记 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 1.C , 2.C , 3.B , 4.A , 5.C , 6.B , 7.D , 8.A , 9.B ,10.D 三、多项选择 1.ABD , 2.AC , 3.AC , 4.AD , 5.ABCD , 6.BCD , 7.ABCD , 8.BCD , 9.ABC ,10.ABC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答案详见教材。 六、应用 1.某学生1小时可读8页经济学,或10页心理学,他每天学习8小时。请画出他阅读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写出函数式;分析他多读1页经济学的机会成本。 解: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1.1所示。 2.试分析计算你读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1)会计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明细费用项目及金额,汇总明细项目金额即得读大学的会计成本。 (2)机会成本计算提示:列出因读大学所放弃的各种选择机会,预计各种选择的可能收益,取其中最大值作为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基础 3.有人说,农村人比城里人更愿意多生孩子,请做个小型调查,验证这一说法,并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答:一般来说,城里人生养孩子要放弃更高的薪水和升迁机会,生养孩子的机会成本高于农村人。 4.答案略。 5.答案略。 第二章供求与价格理论 一、概念识记 答案详见教材。 二、单项选择 1.B, 2.A, 3.C, 4.A, 5.B, 6.C, 7.B, 8.A, 9.B,10.B 三、多项选择 1.AB, 2.ACD, 3.ABC, 4.AD, 5.BD, 6.AD, 7.BC, 8.ABCD, 9.ABC,10.ABCD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10.× 五、简答 1~5,答案详见教材。 6.富有弹性的商品,宜用低价策略;缺乏弹性的商品宜用高价策略。 六、应用 1.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Q d=30 000-20P,供给曲线是Q s=5 000+5P,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供求平衡时,该商品的销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该商品的最高限价是400元/吨,这将对该商品的供求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影响程度有多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