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试小抄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法理。

1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

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

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

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

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

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

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

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2008

年全国最

22、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

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

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

组织形式的法律行为。

23、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

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

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

办理的行为。

24、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

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

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

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

组织。

25、行政法制监督:是指国家权

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

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

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

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

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和是否遵

纪守法行为所进行的监督。

26、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指行

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

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7、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某个

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义务等产生的具体影响。2008

年全国最

28、行政立法行为: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

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29、行政执法行为:是指国家行

政机关或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执

行或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使

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实际生活中

得以实现的活动。

30、行政司法行为:是指行政机

关作为第三方,裁决行政争议的

行为,行政司法中的法律关系是

三方法律关系,以行政机关的为

一方,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

各为一方。

31、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

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

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

32、不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

要具备特定形式或特定程序,只

需行为人口头意思表示就可生

效的行政行为。

33、抽象行政为:是指行政主体

针对不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

施的行政行为。

34、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

体针对特定的行政管理对象实

施的行政行为。

3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

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

始至终不产生法律效力。电大专

科形考

36、行政行为的撤销:是指对已

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如发

现其违法或不当,由有权限国家

机关予以撤销,使其失去法律效

力。

37、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已经

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某

种法定情形而依法宣布失去法

律效力。

38、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

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

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与行政立法有关的情报、资料以

及行政立法计划的解释、说明

等,凡是不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

机密的情况,公民有权向行政机

关了解。

39、情报公开制度:与行政立法

有关的情报、资料以及对行政立

法计划的解释、说明等,凡是不

属于法律规定为国家机密的情

况,公民均有权向行政机关了

解。

40、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

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

规或行政规章的国家行政机关。

41、行政立法程序:是指行政立

法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

规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

方式和顺序。

4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

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

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

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

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

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43、代执行:是指行政强制执行

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义务人履

行法定义务,并向义务人征收必

要费用的强制执行措施。

44、执行罚:是指行政强制执行

机关对拒不履行不作为义务或

不可替代的作为义务的义务主

体,科以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

其履行义务的强制执行措施。

45、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

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

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方

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

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46、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

法人或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

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

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

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47、间接强制执行:是指行政主

体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

行其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或者

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

政强制措施。

48、直接强制执行:是指义务人

拒不履行其应履行的义务时,行

政强制执行机关对其人身或财

产施以强制力,直接强制义务人

履行义务,或通过强制手段达到

与义务相同状态的一种强制执

行措施。

49、即时强制:是指因情况紧急,

为了达到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

主体不以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

前提,即对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

财产予以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50、被追偿人:是实施加害行为

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受委托

的组织和个人。

51、行政法律关系:为行政法所

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

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2、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之

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

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

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

务的协议。

53、行政合同的变更:是指现存

合同基于行政主体的权力如为

满足公益的需要而行使一定的

裁量权或其他法律事实,如出现

不可抗力,在不改变现存合同性

质的基础上,对涉及合同主体、

客体或内容的条款作相应的修

改,补充或限制。

54、行政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

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面履行时,当

事人提前结束约定的权利义务

关系的行为。

55、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

其所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

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

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

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

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

的主动管理行为。

56、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

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

其它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

行为。

57、申诫罚:又称精神罚、声誉

罚,是指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的谴责和警戒。

58、人身罚:也称自由罚,是指

特定行政主体限制和剥夺违法

行为人的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59、行为罚:又称能力罚,是指

行政主体限制或剥夺违法行为

人特定的行为能力的制裁形式。

60、财产罚:是行政主体依法对

违法行为人给予的剥夺财产权

的处罚形式。

61、一般行政监督:又称一般职

能的行政监督,是指根据行政隶

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

政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各级人民

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的监督。

62、行政监察:是指国家各级行

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

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

法规、政策和决定、命令的情况

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纠

举、惩戒,具有行政法律效力的

专门活动。

63、行政监督:行政监督是指行

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即行政

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法律监

督,以及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专

门监督机关的法律监督。

64、审计监督:它是根据会计记

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的法

律法规,由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审

核和稽查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

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

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

评价,并提出审议报告,以维护

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谦政建

设的活动。65、行政违法:是指

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

律规范的行为。

66、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

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

出的行政行为合法但不合理。

67、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及

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

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

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

法律后果。

68、行政诉讼管辖:是指上下级

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

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

工和权限。

69、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在

1页

某些特殊情况下,以裁定的方式确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法院。70、地域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71、级别管辖:是指在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72、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又称人民法院主管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并审理行政争议的范围。

76、选择复议原则:是指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经过复议的情况下,相对方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时,既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特定机关申请,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77、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经过审理后改变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

78、追偿:是国家向行政赔偿请示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组织和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79、危险责任原则:该原则又称为无过错责任原则,这是指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侵犯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的,不论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国家均应承担赔偿责任。

80、行政先行原则:在行政赔偿请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之前,应先行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由行政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如果行政处理未能解决争端,则请求权人方可提起赔偿的诉讼程序。

81、行政赔偿:即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82、行政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83、行政机关救济: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

84、司法机关救济:也就是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

85、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86、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自己

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

侵害,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出复

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

87、复议被申请人:是指因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作出的

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

行政机关。

88、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

关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

作出的影响其权益的决定。

89、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

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

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

行为。

90、行政复议管辖:是指不同行

政复议机关之间受理复议案件

的权限和分工。

91、行政复议机构:是指行政复

议机关内设置的专门负责复议

工作的机构。

92、涉外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

院受理、审理和执行具有涉外因

素的行政案件所适用的诉讼程

序。涉外因素是指行政案件的原

告、第三人或者被执行人是外国

公民、无国籍人或者外国组织。

93、行政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

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

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讼争

议,作出的实体裁判。

94、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诉讼

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行政诉程

序问题作出的裁决。

95、决定: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

期间,对诉讼中遇到的特殊事项

作出的裁决。

96、维持判决:是指人民法院根

据事实,依据法律法规参照规

章,对审理终结的行政诉争议,

作出的实体裁判。

97、撤销判决:是指人民法院经

过审理作出的否定被诉具体行

政行为合法的判决。

98、超越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超越了法律、

法规的授权范围。

99、滥用职权:是指行政机关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居然在其自

由裁量权限内,但背离了法律、

法规的目的和宗旨。

100、起诉:是指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已的合法权

益到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

侵害,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

求,要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

权,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诉

讼行为。

101、诉讼阻却:是指由于某些

特定的原因,使诉讼过程中断或

者不能按正常程序进行审理和

裁判。

105、执行阻却:是指人民法院

在执行过程中,导致执行程序暂

时不能进行或者根本不能进行

的特殊情况。

106、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是指

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

中,为保证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

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顺利执行,对

有妨碍诉讼秩序行为的人所采

取的强制手段。

107、执行回转:是指执行程序

完毕后,因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

依法被撤销,或者出现其他原

因,又因执行人员采取措施,恢

复到执行前的状况。执行回转是

纠正执行错误的一项补救制度。

108、再执行:执行程序结束后,

因发生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再次

执行的,称为再执行。

109、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

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110、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

是指当事人双方必须就应由自

己举证的事实加以证明,否则便

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诉讼后果

的诉讼法律责任。

111、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因

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

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

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

地位相类似的人。

112、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

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

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113、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

具体行政行为发行争执,以自己

的名义到法院起诉、应诉和参加

诉讼,并受法律裁判约束的公

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

关。

114、行政诉讼原告:是指认为

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其合法权益,或与具体行政行为

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依法以

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电大专

科形考

115、行政诉讼被告:是指作出

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并向

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

行为,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

织。

116、司法机关的救济,也就是

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

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

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市判职

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

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

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

体的行政活动。

117、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

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

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

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分

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

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

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118、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行政

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

的一切材料和事实。

二、问答题

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

些?

答: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

外部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定

和部门规章、地方行政法规和地

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

律解释。

2、行政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

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

率;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民主政

治进程,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文化

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什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

答: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

之中的,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

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行政法的

基本原则,起着保证行政法制统

一、协调和稳定的重要作用,是

行政法的灵魂。如与基本原则相

抵触的行政法律条文必须修改

或撤消,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

行为,必须予以纠正和制裁。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内

容?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

性原则。

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概括为行

政法治原则,它包括行政合法性

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1)行

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

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

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理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

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2)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

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

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

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

决定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

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5、行政主体的特征是什么?

答: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

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是能

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

织;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

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1)行

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

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

行政主体与其它国家机关、组织

区分开来。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

政权,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

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一定的行

政机构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

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也可享有

一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

体。(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

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主要

是指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法

律人格,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

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这

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内部的各种组成机构和受行政

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

务的组织区别开来。(3)行政主

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

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一个

组织能成为行政主体,还应看其

是否能独立对外承担行政行为

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即是否能独

立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

家赔偿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6、行政职权的特征是什么?

答:特征是:强制性;不可处分

性;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有另

外,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

时,还享有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

益权。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

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

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

件。行政优先权虽然不属于行政

职权,但它与行政职权密切相

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

保障条件。行政优先权主要包括

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

推定有效权。行政受益权是指行

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

物质优益条件。为了保证行政主

体行使行政职权,提高行政效

率,国家必须向行政主体提供各

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

条件、交通工具等。

7、国家行政机关有哪些特征?

答: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

制性质的社会组织;是具有较强

的执行色彩的组织;必须按一定

2页

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国家行政机关有如下特征:(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织。它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是为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完成统治阶级的国家任务而组织起来的,与其他组织相比,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权威性。(2)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可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或采取具体行政措施等,均是属于执行性行为。(3)为了顺利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能,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起来,并且执照科学方法依法活动。

8、行政机关组织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法律依据、隶属关系、职责权限、任职期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9、行政职务关系变更的情况有哪些?

答: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降职、转职、调职、升职。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等)发生变化,此谓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下列情况:(1)罢免。指按照法律规定,有罢免权的机关(一般是国家权力机关)对因违法失职,不宜继续担任原行政工作人员所实行的一种措施。(2)撤职。是有权机关对违法失职公务员作出的一种行政处分。(3)辞去领导职务。指公务员因某种原因,出于本人意愿,向有决定权的机关请求不再担任某种行政职务的行为。(4)免职。指有任免权的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免去当事人的职务。(5)降级。指公务员从较高的职务被调至较低的职务。(6)转职。指原职务不变,但变更职务关系的性质。(7)调职。也叫调动工作。即把公务员调到另一种岗位担任相同的职务。(8)升职。公务员依法从低职位调到高职位担任职务。2、行政职务关系产生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选任、委任、调任、聘任。

10、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什么?

答: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诉讼也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

11、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具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被授权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

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

立承担法律责任。

12、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

答:(1)提出申请的权利。行政

相对方有依法提出申请的权利,

如申请许可证、申请抚恤金、补

助金等。(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

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参与行

政法规、规章及相关行政政策、

行政计划的制定,如听证会、论

证会等。(3)听证的权利。在行

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权

益的行政行为之前,必须保障行

政相对方有听证的权利、应当告

知行政相对方有关的行政行为

的事实、理由和依据等,给予行

政相对方以充分的辩论的机会,

查清事实,从而作出合法、公正

的行政行为。(4)了解情况的权

利。行政相对方有权依法了解有

关的行政信息,包括各类规范性

文件,有关制度、规则、标准、

程序,与行政相对方有关的档案

材料等。(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

济的权利。行政相对方对行政主

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有

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

诉讼。当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违

法侵犯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并造成损失时,行政相对方有请

求行政赔偿的权利。

13、行政相对方的义务是什么?

答:(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这是行政相对主的首要义务,主

要表现为一是遵守行政机关发

布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它

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二是执行行

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2)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

义务。当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执行公务时,行政相对方有主动

予以协助的义务。(3)遵循法定

程序要求的义务。行政相对方在

请求行政主体为一定行为或行

政主体要求其为一定行为时,应

遵循法定的步骤、手续和时限等

的要求,否则会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

14、行政法制监督是由哪几部分

构成的?

答: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

象和内容三总分组成的。行政法

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监督以及国家机关以

外的公民、组织;行政法制监督

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

员;行政法制监督的内容是监督

国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

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15、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监督包

括哪些内容?

答:(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3)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4)国家

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的监

督。

16、什么是抽象行政行为?

答: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

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

包括行政主体制定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行政行为,也包括行

政主体制定行政措施、发布行政

命令、通知、通告、决议、决定

的行为等。抽象行政行为通常具

有普遍性。

17、行政行为的内容有哪些?

答:是指某个行政行为对行政相

对方的权利、义务等产生的具体

影响。(1)赋予权益和剥夺权益。

赋予权益是指行政相对方法律

上权能、权利或利益。剥夺权益

是指剥夺行政相对方已有的法

律上的权能、权利或利益。(2)

科以义务和免除义务。科以义务

是指行政主体使行政相对方承

担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义务。免除

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免除行政相

对方原有的义务。3)确认法律

事实与法律地位。所谓确认法律

事实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某个

法律关系有重大影响的事实是

否存在予以确认。所谓法律地位

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某个法律

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否

存在及存在范围予以确认。

18、确定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原

则的意义何在?

答:民主原则在行政立法程序的

民主原则的意义在于:一是能使

所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真正

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二是

这种程序上的民主原则,能够有

效地约束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

19、行政立法的程序是什么?

答:行政立法的程序,是指行政

主体依法定权限制定行政法规

和行政规章所应遵循的步骤、方

式和顺序。(1)起草。是指列入

规划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规和

规章,由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分

别草拟法案。(2)征求意见。在

起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过程

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公

民、社会各组织的意见。(3)审

查。是指行政法规、规章草案拟

定之后,送交政府主管机构进行

审议,核查的制度。(4)通过。

是指法规、规章在起草、审查完

毕后,交由主管机关的正式会议

讨论表决的制度。(5)签署。行

政法规、规章通过后,还须经制

定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6)发

布与备案。凡是未经发布的行政

法规、行政规章都不能认为已发

生效力。备案是指将已发布的行

政法规、行政规章上报法定的机

关,使其知晓,并在必要时备查

的程序。

20、行政许可的特征是什么?

答:(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

政行为。(2)行政许可是行政主

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

格或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3)

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21、行政许可有哪些作用?

答:1)有利加强国家对社会经

济的宏观管理,实现从直接命令

的行政手段到间接许可的法律

手段的过渡;2)有利于维护社

会经济秩序,制止不法经营,防

止不正当竞争;3)有利于维护

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

国家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22、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

止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是什

么?

答:(1)实施的条件不同。行政

强制执行以相对方不履行行政

处理决定为前提,而强制预防和

强制制止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

和法规,为排除危害而采取的对

相对方的强制力,人们称之为即

时强制。(2)实施的时间和目的

不同。强制预防和强制制止分别

适用于危害发生之前和危害发

生之中,用以预防危害的发生和

制止危害的继续;而行政强制执

行一般在一行为结束后实施,以

求行政处理决定的执行。(3)实

施的机关不同。行政强制执行可

以由人民法院实施,也可以由行

政机关实施;而强制预防和强制

制止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4)

实施的程序不同。行政强制执行

的实施,需要遵守一系列严格的

法律程序。违反的程序,执行则

无效;而强制预防和强制制止由

于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即时强制措施,所以,一般情况

下没有严密的程序,只有不超越

职权,就为有效。

23、什么是即时强制?

答:是指因情况紧急,为了达到

预期的行政目的,行政主体不以

相对方不履行义务为前提,即对

相对方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

强制的活动或制度。

24、行政合同履行的原则是什

么?

答:(1)实际履行原则。是指必

须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不

能变更的或用违约金或赔偿损

失的方法代替合同的履行。(2)

自己履行原则。行政合同不仅要

求实际履行,而且实行自己履行

原则,即相对方必须本身履行,

而不能由他人代替履行。(3)全

面适当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

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面适当地

履行,在任何条款上都不得违反

合同规定。

25、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法律

后果会怎样?

答:(1)行政合同变更后,原合

同不再履行,双方当事人按变更

后的权利义务关系履行。行政合

同解除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

同关系终止,彼此不再享有原合

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2)因行

政主体单方面变更和解除合同

的,应对相对方进行补偿。

26、行政指导的特征是什么?

答:(1)行政指导是非权力行政

活动。(2)行政指导是种事实行

为。(3)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单

方面的意思表示,属于单方行

为。(4)行政指导是一种适用较

大幅度的弹性的管理领域。(5)

行政指导适用法律优先的原则。

(6)行政指导是一种外部行为。

27、行政指导与行政领导的区别

是什么?

答:(1)主体不同。行政领导的

主体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

各级领导者,而行政指导的主体

是行政机关。(2)客体不同。行

政领导是一种行政组织内部的

活动,它作用的对象是行政组织

中的被领导者。而行政指导则是

行政机关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

外部行政活动,它作用的对象是

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3)

内容不同。行政领导是国家行政

管理活动中各级领导活动的总

和。而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

所在管辖的事务范围内,基于国

家的法律精神、原则或政策,用

非强制性的手段取得相对方的

同意或协助而实施的管理行为。

(4)效力不同。行政领导是行

政组织内部的领导活动,它有严

格的组织和纪律的要求,对行政

领导必须严格服从。而行政指导

是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方的指

3页

经济犯罪侦查是什么意思

经济犯罪侦查是什么意思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指经济犯罪侦查机关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 我国刑法当中对于经济犯罪的分类是特别的详细的。像非法集资或者说是行贿受、贿案件的,这些都是属于经济犯罪当中的一种。公安部门在侦查经济犯罪的时候,其实有是有着专门的部门来进行查处的,而且经济犯罪侦查要区别于其他的刑事案件。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经济犯罪侦查是什么意思? 一、经济犯罪侦查是什么意思? 经济犯罪侦查措施,是指经济犯罪侦查机关为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 二、经济犯罪侦查手段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对抗性更强,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确保克敌制胜。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应重视立案前的审查工作。

抓住对书证或商品的鉴定,判明性质,扩大线索来源;抓住财务审计,核查被侵害标的的流向,查明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和活动范围;抓住有关通讯、交通工具等线索特征查明犯罪嫌疑人行踪;抓住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环节,查证犯罪事实已目前,对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策略、方法的研究才刚刚萌芽,上述探讨对于活跃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案件的侦查方法,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在侦查方法的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案件性质的界定。 准确界定案件性质,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是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正确开展的前提,调查取证要围绕犯罪构成进行。所以案件的定性不仅是刑法学研究的问题,侦查方法的研究也须以此为基础。 2、犯罪手段和类型。 对犯罪手段和类型进行剖析,是研究侦查方法的重要前提。经济犯罪的智能性特点较为突出,其犯罪手段较为复杂而且与经济业务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犯罪手段值得认真研究。就某一类案件而言,由于犯罪发生的环节和犯罪手段不同,此类案件也可分为几种不同类型。唯有对犯罪手段和类型有较深入了解,才能提出针对性强的侦查方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心得体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心得体会 把握是学好行政法的关键,但它只是前提性条件,不能替代具体学习方法。在对具体内容的把握上,有以下几点值得考生参考:“实”是重点。凡是教材、法律规定中具有实用性、应用性的内容是司法考试的重点所在。因为司法考试是职业资格考试。作为一种职业资格,它主要测试的是入门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司法考试的性质决定其偏重于那些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内容。例如,行政法概述、行政诉讼概述这两章,作为编写教材是不可缺少的,但作为司法考试则是不重要的,因为概述所涉及的是入门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在法律实务中,它不会成为法官判案的依据,也不会成为律师辩护的理由。相反,作为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类的内容,则几乎是司法考试必考的内容。因为司法职业每天所面对的是生活中发生的案件,而行政案件所要分析的首要的问题是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新”是考点。司法考试每年都会有所微调。调整无非是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两个方面。去年的司法考试,考试方法上的调整如论述题的增加;考试内容上的调整如证据方面的内容,由于有新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出台,证据方面的考题占了六分。在总分约40分的比例中,6分的分值应该说是占了比较高的比例。今年的司法考试,新的内容增加了行

政许可法、行政应急和政府采购法三个部分。尤其是行政许可法,它裹挟了许多新的现代政府的理念,几乎是必考的内容。需要考生注意。 “特”是题眼。司法考试涉及的内容很多,这恐怕也是司法考试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难考”的重要原因所在。但其所涉及的内容在考试中并不能等量齐观。有的具有出题价值,有的不具有出题价值。具有出题价值的部分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就像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新闻眼”一样,应对司法考试也需要有“题眼”。题眼究竟何在呢?“特”往往是题眼所在,即那些特殊的制度、特殊的规则即是题眼所在。如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特有的规则往往是题眼所在;如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不同于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则也往往是题眼所在。对于考生来说,应对于此,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方法是比较,将两种制度、两种规则比较着去把握,在比较中你可以找到特殊规则所在,同时也就能够找到题眼所在。 “本质”是关键。司法考试经常出现的题型是这样的题,它所考的不是你对某项制度或规则是否知道,而考的是你对这项规则或制度的本质的把握。这种题假定你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司法考试的门槛是大学本科,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知识,所要考的是你对该项知识的运用或把握。这就取决于你对这项知识或规则性质或本质的把握。如我们都知道行

案例分析题

2015年党政公选考试案例分析模拟试题(1) 【材料一】 在公众的通常视野中,与巨额经济犯罪挂钩、被查处的“贪官”们往往是厅局级以上的“大官”们。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官员滥用权力的腐败案件频频被曝光,影响恶劣。这些官员职务不高,权力不小,有的人年龄还不足35岁,却已自送仕途前程。 山西蒲县原煤炭局长郝鹏俊贪腐案格外引人关注,央视报道,郝鹏俊在北京、海南的黄金地段拥有38处房产,郝鹏俊本人及其亲属的存款高达1.27亿元,被查获违规违纪资金共计3.05亿元。而山西蒲县检察机关发现,郝鹏俊个人的资产是蒲县2010年确定的全县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目标数值的两倍。 原辽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逾亿元,案件惊动中央,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2012年9月19日上午,被称为“京城最贪镇长”的顺义区李桥镇原镇长李丙春,被市二中院三罪并罚判处死缓。李丙春被认定挪用公款1.78亿余元、贪污3800余万、受贿23万余元。目前,涉案赃款大部分已被追缴。仅仅一个科级干部就能轻易挪用上亿公款,聚敛上千万的赃款,“京城最贪镇长”再一次“演绎”了“小官巨贪”。 【第一题答案要点】 “小官巨贪”反映了“腐败落势化”的问题,“35岁现象”反映了“贪腐和职务犯罪年轻化”的问题,这二者都是近年来在贪污腐败方面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呈现出腐败主体向基层蔓延的趋势,凸显了反腐倡廉尤其是基层反腐倡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对权力的制衡机制还不够完善,给官员贪腐留下可乘之机,造成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普通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过于集中,在利益驱使下,手中的权力成为他们牟取私利的工具。二是目前的教育机制严重缺位。“金钱至上”、“等价交换”等错误价值观影响着一些年轻干部、基层干部,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腐败落势化,也就是腐败主体的级别向基层渗透,主要集中在科级干部这一层面上,一旦腐败,直接危害到基层民众的利益。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严密的监督管理制度,从基层干部、年轻干部抓起,才能维护基层民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在基层民众心中的形象。 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并注重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要按照制度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廉政风险点,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具体制度和规定,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真正发挥制度的治本功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 第一编行政法的基本理论 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形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和。 2、特征:?内容上具有明显公益性,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 ?形式上具有广泛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形式上具有多元性,行政法规出于不同性质、层次国家机关之手,来源多元 ?形式上具有变动性,行政直接面对社会生活 二、成文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选择题) 1、宪法和条约--行政法最高法律渊源 2、指定法--行政法基本法渊源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3、法律解释 ?宪法解释 ?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地方解释 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 1、法律优先,法律高于行政,因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2、法律保留,法律对某些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留。法律沉默时,行政机关不能任意做出决断。在法律保留范围内,拒绝禁止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不在范围之内,允许行使权力。法律保留范围包括侵害保留、全面保留、重要保留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平等对待: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要平等对待老百姓,适用于侵害、受益领域 要求:?行政机关同时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相同情况相同对待 ?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也要相同对待 ?行政机关无论同时面对还是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本质不同时应有所区别。 2、比例原则:行政法中的皇冠原则,适用于侵害行政领域 要求:?妥当性:行政机关所采取手段和利益必须能够实现公共利益 ?最小侵害要求:当行政机关拥有多个手段可以实现既定目标,应当选择对个人利益损害最小的手段 ?均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原则 3、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诚实性原则),最早起源于德国,适用于受益行政领域

谈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原则

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刑法》规定的经济犯罪行为,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依法进行侦查的一项专门工作。它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保驾护航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我国,经济犯罪活动出现较迟,在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经济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即无论是犯罪活动的方式、方法,犯罪主体构成上,还是犯罪后果的表现形式上,都对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与运行等等方面提出了有别于一般刑事案件,或者说传统侦查方法的诉讼要求。为此,本文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经济犯罪侦查的原则作一些探讨。一、主动进攻的原则。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要积极开展经侦基础业务建设,努力提高获取经济犯罪情报线索的能力和线索的质量。对已注册公司企业的背景要进行调查,已发现各种违法经济犯罪活动,并积极开展侦查,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强化打击措施,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同时,认真研究经济犯罪活动的规律性和特点,及时掌握情况,对不同时期突出的经济犯罪类型,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斗争。二、依法办案的原则。在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公正严格执法作为立身之本。既要严格执行实体法,又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经侦案件,准确定性是关键,所以尤其要注意掌握政策与法律,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去惩治罪犯,保护人民;无论在办案的任何环节,采取任何侦查措施,都要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书规范,处理适当。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插手经济纠纷,要坚持原则,排除干扰,不徇私情,禁止办人情案、关系案,不搞任何形式的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一定要坚持先立案,后侦查,尚未立案之前,不得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三、注重证据的原则。证据是确保办案质量的关键。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全,就无法结案,无法移送起诉,达到实现刑法的目的。经侦民警要有强烈的证据意识和诉讼意识,从受案时起,就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以后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移送起诉等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仍然要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全面地搜集证据,把证据搞扎实,不得轻信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对与案件有关的各种票证、印章、文书必须妥善保管,不能丢失、损失,使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济案件尤其要注重把握下列证据:1.书证和物证。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主要以大量的票证和合同为载体,以资金和物质的流动为主要形式,这些票证和合同往往可能直接反映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和过程,作案手段以及动机。因此,书证和物证的搜集和分析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犯罪嫌疑人的供述。经济类犯罪嫌疑人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时,往往打着合法的幌子,把其违法犯罪行为掩饰为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在其供述中,犯罪行为人对这一点总是特别强调,也正是这一点上,往往容易暴露马脚。因而,应注意分析其供述与其现实行为之间的差异,发现破绽。3.软件等视听资料。四、协同配合的原则。各级公安机关要树立整体作战意识,增强全局观念,排除干扰,主动加强联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协作办案,充分发挥打击经济犯罪的整体合力作用。要保证政令、警令的统一和通畅,上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执法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下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执行上级的指令和决定,坚决摒弃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上级公安机关提出书面报告,但不得停止执行,拒不执行或者有意拖延的,追究领导者及有关人员的责任。五、人赃并重的原则。经济犯罪活动在给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也只有从经济上打垮犯罪分子,才能真正起到惩一儆百,釜底抽薪,使经济犯罪分子不能东山再起,继续作恶的作用。对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要认真查明其犯罪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降格处理。对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特别是重要逃犯,无论其逃到哪里,即使是国外,都要千方百计将其缉拿归案,决不让其逍遥法外。在严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特征:(1)行政法涉及的内容广泛;(2)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3)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没有截然分开。 2、行政法的渊源及其制定主体: (1)宪法; (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行政法规:国务院;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地方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7)国际条约与协定; (8)法律解释;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对由行政活动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行政主体相互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其他各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主体中,行政主体一方是恒定的; (2)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应性和不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4)行政法律关系的设定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 构成要素:(1)主体,行政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2)内容,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 (3)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或标的。 4、依法行政原则: (1)合法行政,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具体要求: A、职权法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首先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权,即职权法定; B、依法的规定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包括遵循法定条件,依照法定程序行政; C、法律优先,在依法的规定进行行政活动的过程中,行政主体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等多种法律文件,此时从法制统一的要求出发,必须遵循法律优先。 D、法律保留,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

反洗钱-考试试题库(答案)

反洗钱考试题库资料 一、填空题 1.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明确( 专人 )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工作。 2.“一个规定,两个办法”确立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三项原则是( 合法审慎原则)、( 保密原则和与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全面合作原则)。 3.“一个规定,两个办法”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反洗钱的四项主要制度是(“了解客户制度”),大额交易报告制度,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和保存记录制度。 4.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关是( 中国人民银行)。 5.《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存款人申请开银行结算账户时,金融机构应审查其提交的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6.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账户)或者(.假名账户) 7.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安全)、(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确保能足以重现每项交易,以提供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和查处洗钱案件所需的信息。 8.金融机构内设业务部门是反洗钱协查的协办部门,主要承担(本业务条线)的反洗钱协查职责。 9.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参与伪造开户资料,为存款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协助进行洗钱活动的,应当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 刑事责任)。 10.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提交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受(法律)保护。 11.在业务关系续存期间,客户身份资料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客户身份资料。 12.洗钱过程通常经过(处置)阶段,(离析)阶段和(归并)阶段。 13.成立于1989年的(金融工作特别工作组)的全称是打击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这个组织是目前全球最有影响的专业反洗钱国际组织。 14.我国于2004年建立了(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作为人民银行的直属事业单位,履行反洗钱信息的接收和分析工作。 15.(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客观上容易成为洗钱活动的渠道,因此也是洗钱犯罪的高发领域,是反洗钱工作的主战场。 16. 2003 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反洗钱局)。 17.反洗钱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反腐倡廉),打击经济犯罪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维护国家政治、经济、金融安全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遏制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需要。 18. (了解客户)是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的基础。 19.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重点在于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法律规章制度,堵塞可能被洗钱等犯罪活动利用的漏洞,及时报告(可疑交易信息),配合司法机关打击洗钱等犯罪。 20.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规范,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套取现金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21.《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宗旨是(促进合作),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 22.严格控制现金的(激存)是反洗钱的关键环节。 二、选择题 1.按照反洗钱的规定,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交易记录,自交易记账之日起至少保存( B )年。 A: 三年 B:5年 C:10年D::15年 2.世界上最早对洗钱进行法律控制的国家是( D ) A: 英国 B:法国C:澳大利亚D;美国 3.我国规定的单位帐户和个人帐户之间人民币单笔转账需要进行大额支付交易报告的金额起点为(B )。 A: 20万 B:50万 C:100万D:500万 4.洗钱的过程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BCD ) A:洗钱者考虑的是隐藏有关犯罪收益的真正所有权和来源。 B:改变有关金钱的形式

经济犯罪侦查科目自测试卷

矿区分局人民警察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经济犯罪侦查科目自测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4、对受行政处分的人们警察,应当一并降低警衔或取消警衔。() 5、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警械、武器,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6、询问不满16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可以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7、公安机关作出罚款决定,被处罚人应当自收到《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8、办案人民警察收到违法犯罪嫌疑人、被侵害人或者其他证人提供的书面材料后,应当在首页左上方写明收到日期,并签名。() 9、对拒不执行公安机关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决定的,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0、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1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里的“不认为

是犯罪”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情节显著轻微”和“危害不大”这两个条件。() 12、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未吃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13、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 14、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公安机关只对刑事案件的侦查、逮捕予以负责。() 15、犯罪事实已全部查清是提请批准逮捕的必要条件。() 16、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17、证券交易只能以现货方式进行交易。() 18、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19、走私假币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货币的管理制度,也破坏了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 20、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已被冻结的,可以重复冻结一次。()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执法为民是( )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为人民服务 B、人权至上 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D、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方式不同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理论 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 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 ⑶、行政救济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 ⑷、内部行政关系 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⑴、行政合法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是指行政权的存在、

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 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 ☆符合程序法规定 ⑵、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 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 (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2)排除不相关的考虑。如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时,不能因为被处罚的人是高级干部而从轻处罚。 ③、行政行为的内容合乎情理 ⑶、比例原则 行政行为要权衡各种利害关系,以作出最佳利益判断,体现法的实质公平。 比例原则的三项子原则: ☆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达到该目的。如果手段根本无法达到目的,就是违反妥当性原则。比如以轻微罚款无法达到噪音超标污染的整治。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 (本人在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班级:经济犯罪侦查专业01班 指导教师:赵晓明

第1周 作为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 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想

经侦练习题

经济犯罪侦查科目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合同意思表示不真实就一定无效。(×) 2、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并盖章的地点为合同成立地点。(×) 3、公司,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5、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6、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依法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7、证券交易只能以现货方式进行交易。(×) 8、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不计入收入总额。(×) 9、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才能成为居民纳税企业。(×) 10、我国《票据法》所称票据仅指汇票、本票。(×) 11、在我国《专利法》上,专利侵权只承担民事责任。(×) 1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 13、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4、在公司登记的过程中,以欺诈的手段登记,被登记机关发现的,构成虚报注册资本罪。(×) 15、支付回扣、手续费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 16、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本罪的主体包括单位和自然

人。(√) 17、出售、持有、使用假币犯罪中的“货币”,包括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 18、出售、购买、运输假币要求达到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 19、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需要有非法占有为目的。(√) 20、甲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假的项目骗取银行贷款。该公司构成贷款诈骗罪。(√) 21、甲在某银行存款3000元,在支取2990元后,存折上尚余10元。甲将存折上的存款数额涂改为10010元,到银行取款,因被识破而未能得逞。甲以金融凭证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P649--25 22,某甲使用某乙挂失的身份证挂失,并补办信用卡,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23、甲于某日在路上拾得身份证一张,到银行谎称该身份证是自己亲属的,办理了信用卡。案发。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24、甲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银行贷款后携款潜逃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25、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进行金融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金融凭证诈骗罪。(√) 26、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构成逃税罪。(×) 27、某公司因财会人员粗心大意,漏缴应纳税款20万元,构成逃税罪。(×) 28、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涉嫌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完整word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经典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经典 案例(1) 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市场科的工作人员张某、王某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征收科的工作人员李某、赵某联合对某农贸市场进行执法大检查。李某、赵某发现E公司自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偷漏税款达5000元,当场作出罚款5000元的处罚,并责令E公司补缴税款5000元。随后,张某、王某发现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当场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要求张某、王某举行听证,张某、王某告知钱某现在局里正在对办公楼进行翻新,没有地方举行听证,且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举行听证还是这个结果,拒绝举行听证。E公司不服,遂向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请问: (1)李某、赵某和张某、王某当场对E公司作出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2分) (2)张某、王某拒绝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钱某的听证请求是否合法?为什么?(3分) (3)张某、王某对E公司作出罚款3000元、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是否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为什么?(3分) (4)E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是否可以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为共同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2分) 1111 (1)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场处罚程序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案件,本案中两机关的执法人员当场对E公司作出较大数额的罚款、吊销执照的处罚显然违法。(2分) (2)不合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E公司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E公司要求听证的,其应当组织听证。(3分) (3)不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罚”是指,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中,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偷漏税款的行为,工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是针对E公司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前后作出的两个行政处罚不是针对E公司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故不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事不再罚”的规定。(3分) (4)不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两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本案中,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税局北辰分局是分别针对E公司的不同违法行为作出处罚的,E 公司对上述行政处罚均不服,只能分别提起行政诉讼。(2分) 案例(2) 2005年3月10日,某直辖市甲、乙、丙三名律师决定出资合伙成立“新津律师事务所”。2005年5月16日,甲、乙、丙三人向该市司法局口头申请成立律师事务所并提供了律师事务所章程、发起人名单、简历、身份证明、资金证明等有关申请材料。市司法局受理申请的工作人员李某见甲满头白发,特别提醒三人,根据该市政府规章的规定,设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起人的年龄均不得超过60岁。甲告知李某,他们三人的年龄均不到60岁。于是,李某将一份市司法局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课程代码 362140) 一、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3.当事人 4.诉讼参与人 5.自诉 6.鉴定人 7.证人 8.管辖 9.级别管辖 10.立案管辖 11.专门管辖 12.回避 13.自行回避 14.申请回避 15.辩护 16.指定辩护 17.自行辩护 18. 辩护人 19.强制措施 20.拘传 21.取保候审 22.监视居住 23.拘留 24.逮捕 25.诉讼代理人 26.通辑 27.上诉 28.附带民事诉讼 29.当事人 30.立案 31.侦查 32. 讯问犯罪嫌疑人 33. 勘验、检查 34. 物品检验

35. 现场勘查 36. 搜查 37. 不起诉 38. 法定不起诉 39. 酌定不起诉 40.刑事审判 二、简答题 1.刑事诉讼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2.刑事诉讼的任务是什么? 3.诉讼的特征是什么? 4.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5.简述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围。 6.简述在完全依靠间接证据认定被告人犯有被控罪行时必须符合的规则。 7.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指的是哪些案件? 8.简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9.简述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10.简述法定不追诉原则的内容。 11.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12.简述回避的适用条件。 13.简述立案的条件。 14. 简述自诉案件的种类。 15.简述提起自诉的条件。 16.简述延期审理的情形。 17.简述简易程序的特征。 18.简述上诉、抗诉的理由。 19.简述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 20.简述独任庭、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之间的区别。 三、案例分析题 1.刑满释放人员某甲故意伤害某乙,致某乙重伤。某乙的儿子某丙向检察院提出控告。检察官甲告知某丙:不能受理你的控告,因为根据刑诉法第221条的规定,罪犯又犯罪的,应当由执行机关移送检察院处理,个人无权提出控告,你只能向原执行机关反映。检察官乙告知:案件有明确的原被告,因果关系清楚,不需要侦查,你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于是某丙到法院控告。法官告知:对正在实行犯罪或犯罪后被及时发觉的,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而法院无权拘留,某甲是现行犯,你可以把他扭送到公安机关,请求公安机关及时处理。问:本案应该由哪个机关管辖?检察院、法院的答复是否正确? 2.王某是扬中市铁路集团的职工,一天他在市场买菜时与迎面走来的刘某碰了一下,王骂了对方一句,刘某反唇相讥,三两句后,双方便大打出手,王某抄起一块砖头

浙江7月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在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前就有了 B.法国行政法院的建立标志着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行政法的形成 C.严格意义上的行政法,在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之后才产生 D.行政法和“行政国”的兴起没有任何联系 2.下列选项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警告 B.撤职 C.罚款 D.行政拘留 3.下列何项不是行政行为( )。 A.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行为 B.某县粮食局与农民签订粮棉订购合同的行为 C.某保安公司起诉公安局的行为 D.某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4.下列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 )。 A.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B.省会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C.国务院 D.经济特区所在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下列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B.依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劳动教养是一种行政处罚 C.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D.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6.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几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A.2年 B.5年 C.10年 D.20年 7.《行政处罚法》规定,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的,行政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 处罚款。这在行政法学上叫做( )。 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代执行 D.惩戒罚 8.在我国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发生,不适用下述哪项程序( )。 A.选举 B.直接任命 C.公开考试 D.调任 9.对下列哪项可提起行政诉讼( )。 A.县工商局到商场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1

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民警应具备的素养

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民警应具备的素养 摘要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质达到“三懂”要求 三、善于思索与创新,不断提高办理经济案件的能力 四、甘于吃苦、乐于奉献 五、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的强烈意识

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破案会战”活动过程中,这对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圆满完成“破案会战”工作任务,成为一名优秀的经济犯罪侦查民警,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而具体到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积极防范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重大经济犯罪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犯罪对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犯罪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危害,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坚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做为一名优秀的经济犯罪侦查民警要将这些职责铭记在心,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这是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动力、源泉。如果经济犯罪侦查民警没有了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在工作中就不能办好领导交办的每一起案件,做一名优秀的经济犯罪侦查民警就更无从谈起。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质达到“三懂”要求 经济犯罪侦查警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的一个新的警种。目前经济犯罪已触及了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常常被称为白领犯罪。由此可见,经济犯罪侦查在公安机关内部是知识含量较高、知识应用较广的警种之一。在第二次全国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会议上,时任部长周永 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含案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权 P3 2.行政法律关系 P18 3.行政机关 P38 4.行政行为 P64 5.抽象行政行为 P66 6.行政许可 P115 7.行政复议 P219 8.行政诉讼 P244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备选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行为是(A)A.房屋产权登记 B.对公务员的奖惩 C.政府规章的适用 D.劳动争议的终局仲裁 2.下列选项中属于行政指导性质的行为是 (B) A.国务院法制局拟定的国务院年度立法规划 B.国务院发布的《20XX年产业发展政策纲要》 C.公安部发布禁止旅客携带危险品上车的规定 D.环保局责令超标排污企业限期整改的通告 3.在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 B.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C.行政主体是享有行政职权、实施行政活动、承担行政责任的组织 D.行政主体就是指国家机关 4.在关于行政权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D)A.行政权是一种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权力 B.行政权也是一种必须加以控制的权力 C.行政权是职权与职责的统一 D.行政权只能依法由行政机关享有 5.下列可诉的行政裁决行为是 (D) A.国务院对规章适用冲突的裁决 B.市监察局对公务员不服行政处分申诉意见的裁决 C.省人民政府作出的有关土地所有权的行政复议裁决 D.专利评审委员会对专利侵权纠纷的裁决 6.在下列选项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B)A.国务院各部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7.张某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被A市大田公安分局东城派出所罚款50元,张某对此处罚不服,应向哪个机关(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A.向A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B.向A市大田公安分局申请行政复议 C.向A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 D.向A市人民政府或A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8.张某被某市公安局强制遣返,在途中窒息而亡,以下正确的说法是哪项?(C)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本科)

填空题: 1.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法,除了指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规以外,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对进行(行政权)规和控制的精神实质。 2.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决策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和监督机关。 3.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其中(选任)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 4.依据行政行为的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5.《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6.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赔偿案件的管辖同于(行政)诉讼案件。7.《行政诉讼法》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围、条件和(程序)。 8.《行政处罚法》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9、行政诉讼参与人是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10.行政判决分为(一审)判决和(二审)判决两种。 11、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容)三大要素构成。12.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13.在行政组织法规中对于行政机关职责权限的规定,一般采用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列举)规定和(折衷)规定。 14.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15. 行政立法依其权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职权立法)、(授权立法)。 6;(行政许可证)是行政许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法律术语。 17.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行政性)、(强制性)、(执行性)。 18.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0.在我国行政职务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选任)、(委任)、(调任)、(聘任)。21.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 22.行政救济以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请求)为前提。 24.依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 25、行政合同的缔结主要有(招标)、(拍卖)、(邀请发价)和直接磋商等方式。 26、以行政指导的功能差异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规制性行政指导)、(调整性行政指导)(助成性行政指导)。 27.申诫罚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28、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 29、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30、我国的行政复议机关有两类:一类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类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31、行政法律关系的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 32、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有职权);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33、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34、行政法制监督的对象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 35、依据行政行为实施是否须由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标准,将行政行为划分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 36、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核,一般包括(程序性)审核和(实质性)审核。 37、以行政指导的对象是否具体为标准,可将行政指导分为(普遍的行政指导)、 (个别的行政指导)。 38、《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 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39、、行政救济以行政(争议)为基础。 40、行政赔偿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和(侵犯财产权)的违法 行政行为两种,对这两种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赔偿。 41、确立行政诉讼受案围的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列举式)、(概括式)、(结 合式)等三种。 42、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申请为前提。 43、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44、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围不同,可以分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 行政机关。 45、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 理性质的行为属于(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民事行为)。 46、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47、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48、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 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提出行政复议。 49、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50、(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要条件。 51、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52、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 人)和(被上诉人)。 53、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7)日立案,并通 知原告。 54、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 是,(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55、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 56、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58、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表现出来的。 59、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程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民主原则)二 是(效率原则)。 6根据强制执行的对象分为(对财产)(行为)(人身)三种执行方式。 61、行政处罚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 的行政机关管辖。 62、申戒罚的具体形式有(警告)和(通报批评)。 63、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过错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 违法责任原则。 64.行政关系的(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法的调节对象是(行政关系)和(一定围的监督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 3.在行政法律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4.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6.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或(行政法制监督主 体)与(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 为)和(精神财富)。 7. 行政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8. 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 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有关法律解释)以及(国 际条例)。 9.根据行政法调整对象的围不同,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 法)。根据行政法规的性质不同,行政法分为(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根据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行政法可分为(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 政监督法)。 10.行政立法是一种抽象的行政行为,具有(行政)与(立法)的双重属性。 11.依据行政立法法权的来源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 12.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中央行政立法与地 方行政立法)。 13.根据行政立法容、目的和功能的不同,行政立法可以分为(执行性立法) 与(创制性立法)。 14.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为(条例、规定和办法)。 15.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级政府、省府所在地的市府、经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16.行政立法程序一般包括(起草、征求意见、审查、通过、签署、发布和备 案)等步骤。 17.行政行为就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 为。 18.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19.根据实施行政行为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 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三类。 20.以行政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 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 21.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 与具体行政行为)。 23.根据决定行政行为时参与意思表示的当事人的数目的不同,行政行为分为 (单方行政行为、双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24.行政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四个条件,即(主体条件、主观条件、客观条件 和法律效果条件)。 25.行政行为的无效是指行政行为有(明显)或(重大)违法情形,自始至终 不产生法律效力。 26.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 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8.行政法制监督的容是监督行政主体(是否依法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监督国 家公务员及被授权组织中的工作人员(是否遵纪守法)。 29.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方式主要有(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事 监督)。 30.国家审判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主要是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进行。 31.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 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32.以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 对方)。 33.以其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为(相接相对 方与间接相对方)。 34.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相对方可以分 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向对方)。 35.行政授权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36.行政职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故行政授权又被称作行政职 权的转移。 37.被授权组织包括三类,即被授权行使特定行政职权的(事业单位、企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 38.被授权组织具有独立的( 行政主体 )的法律地位。 39.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