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疗效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疗效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疗效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疗效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对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w,观察组患者0级、I级疼痛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II级及III级疼痛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效果显著,患者疼痛反应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一次性根管;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

根管治疗术通过去除复杂的感染根管内感染源并达到治愈病变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最有效、彻底的方法。传统根管治疗术多采用多次法,治疗周期较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因牙齿在食团作用下或因其他情况发生折裂,导致治疗失败[1]。为进一步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我院对120例患者(120颗牙)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120颗牙)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全身健康,无系统性疾病,牙根发育完全并确诊为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排除有牙体缺损及牙周炎导致牙槽骨垂直或水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60颗牙)。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6~65岁,平均年龄为(41.7±

2.1)岁;患牙为上颌牙33颗,下颌牙27颗。对照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为25~66岁,平均年龄为(41.5±2.4)岁;患牙为上颌牙32颗,下颌牙28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为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与方法

1.2.1材料本研究采用的材料有日本玛尼公司生产的扩挫针手用系列;上海齿科材料厂生产的根充糊剂双组份;登士柏公司上产的牙胶尖;甲醛甲酚合剂、双氧水、樟脑合剂、

1.2.2方法所有患牙均在术前拍摄X线片,对根管及根尖周情况进行了解。常规开髓后对髓室进行清理、拔髓。前牙:在局麻下开髓,揭尽髓顶、拔髓,采用牙科X线机对根管长度进行测定并记录,严格依据记录长度采用步进法进行根管预备;用3%的双氧水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动作需轻柔、细致,根管器械逐号使用,以防台阶形成[2]。根管预备工作完成后,将无菌棉捻干燥根管,用

根尖周炎详细治疗过程1

根尖周炎怎么治疗(一)应急处理 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是一种应急临时性措施,主要是缓解疼痛及消除肿胀,待转为慢性炎症后再作常规治疗。应急治疗的关键是掌握病变发展阶段,病变程度。 1.髓腔开放引流 急性尖周炎死髓,无论是浆液期或是化脓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渗出物或脓液的积聚与扩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渗出液或脓液通过根管得以引流,以缓解根尖部压力,解除疼痛。为了不让食物杂质堵塞引流通道,洞内放一碘酊球开放。 2.切开排脓 炎症4-5 天,主要针对骨膜下或粘膜下脓肿,切排与根管开放可同时进行。切开的位置正对脓肿,与前庭沟平行方向。 3.按抚治疗 对根管外伤、封药化学性刺激及根管不良充填引起的急性尖周炎,何考虑去除根管内容,物,封消炎镇痛药物按抗数日,待急性期过后再常规治疗,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 4.调牙合磨改 急性尖周炎活髓,处理应慎重。由创伤引起的,通过调牙合磨改以消除创伤性咬合,即可治愈。因根尖孔大牙髓炎引起的急性尖周炎,可在麻醉下予以去髓。调牙合磨改是死髓牙治疗的常规措施,一方面减轻功能得以休息,促进愈合;另一方面可减少纵折机会。 5.消炎止痛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药物或止痛药物,局部封闭、理疗、针灸、中草药贴付等。6.急性期拔牙 无保留价值或重要病灶牙可以果断拔除患牙,通过牙槽窝引流。但复杂性拔牙易引起炎症扩散,应先保守治疗后拔牙。 根尖周炎怎么治疗(二)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坏死、坏疸或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或坏疸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并根管充填去除不良刺激,促进尖周病变愈合。根管治疗术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髓腔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具体实施有二次或多次法及一次法。

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方法

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方法 什么是慢性根尖周炎呢?简单地说,就是口腔诱发的 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感染、牙齿创伤、肿瘤或其他因素导致。那么,慢性根尖周炎疾病严重吗?医生表示,一旦发现慢性根尖周炎疾病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否则容易诱发更为严重的病症。下面就去详细了解一些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方法。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 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病变类型包括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治疗 一、应急处理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是一种应急临 时性措施,主要是缓解疼痛及消除肿胀,待转为慢性炎症后再作常规治疗。应急治疗的关键是掌握病变发展阶段,病变程度。 1.髓腔开放引流急性尖周炎死髓,无论是浆液期或是化脓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渗出物或脓液的积聚与扩散,理想

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渗出液或脓液通过根管得以引流,以缓解根尖部压力,解除疼痛。为了不让食物杂质堵塞引流通道,洞内放一碘酊球开放。 2.切开排脓炎症4-5 天,主要针对骨膜下或粘膜下脓肿,切排与根管开放可同时进行。切开的位置正对脓肿,与前庭沟平行方向。 3.按抚治疗对根管外伤、封药化学性刺激及根管不良充填引起的急性尖周炎,何考虑去除根管内容,物,封消炎镇痛药物按抗数日,待急性期过后再常规治疗,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 4.调牙合磨改急性尖周炎活髓,处理应慎重。由创伤引起的,通过调牙合磨改以消除创伤性咬合,即可治愈。因根尖孔大牙髓炎引起的急性尖周炎,可在麻醉下予以去髓。调牙合磨改是死髓牙治疗的常规措施,一方面减轻功能得以休息,促进愈合;另一方面可减少纵折机会。 5.消炎止痛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药物或止痛药物,局部封闭、理疗、针灸、中草药贴付等。

牙体牙髓病病历书写

中龋 主诉:左上后牙牙洞2月 现病史:两个月前发现左上后牙牙洞,遇酸甜食不适,否认自发痛。 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6合面中龋洞,叩痛(—)、探痛(—)、松(—)、冷测同对照牙。 诊断:⊥6中龋 治疗计划:⊥6充填。 处理: ①OHI ②已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疗计划、费用、治疗风险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同意治疗。 ③⊥6牙体预备,去净腐达牙本质浅层,全酸蚀(/或NT/或SE-Bond/或自酸蚀等)+瑞士(Coltene树脂/或后牙树脂等)充填,调合、抛光。 深龋 主诉:右下后牙遇冷不适1周。 现病史:1周前右下后牙出现遇冷敏感,呈一过性,否认自发痛、剧烈痛。 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46°窝沟深龋洞,探腐质多,质软,敏感,叩痛(-),不松,牙龈无异常,冷侧同对照牙。 诊断:46°深龋 治疗设计:①46°充填 处置:①OHI ②已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疗计划、治疗风险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③46牙体预备,去腐净达牙本质深层,近髓处DYCAL盖髓,光固化玻璃离子垫底,全酸蚀(/或NT/或SE-Bond/或自酸蚀等)+瑞士(Coltene树脂/或后牙树脂等)充填,调合、磨光。 慢性牙髓炎 主诉:左上后牙疼痛2周,加重2天 2周前左上后牙出现冷热刺激痛,近2天疼痛加重呈阵发性自发痛,夜间痛明显。 既往史无特殊或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5年。 检查:⊥6°深龋洞,探敏感,腐质多,叩痛(+)、松(—)、牙龈未见明显异常,冷测敏感。X线示:⊥6°深龋洞,近髓。 诊断:⊥6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治疗计划:⊥6RCT+冠修复 处理:①OHI ②已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疗计划、治疗风险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③⊥6 2%利多卡因局麻下去腐未净露髓,出血,暗红,置慢性失活剂,封氧化锌。不适随诊,约日复诊。 治疗设计(1)24RCT (2)24桩冠修复 处置①OHI ②已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疗计划、治疗风险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③24RCT(格式详见后面附录)。转修复约日治疗 牙周科转诊牙周牙髓联合症银汞充填 主诉牙周科转诊建议牙体治疗左下后牙。该牙无明显冷热刺激痛史。有牙龈肿痛史。 现病史1周前“因双后牙牙龈肿痛半月”于牙周科就诊。经查发现:36颊侧牙龈肿胀,有瘘管,探无脓液;牙周探诊:颊侧6mm、12mm、6mm;舌侧7mm、5mm、7mm(近中到远中)。给予全口洁治、上下前牙和36刮治处理。现肿痛缓解。检查36未及龋损,叩痛(—),松II,龈稍肿,瘘管消失。牙周袋较深。冷测无反应。X线片:根周、根分歧大面积低密度影及根尖。 余牙(—) 全口卫生状况可,牙石+,牙龈稍红肿 诊断/初诊印象36牙周牙髓联合症 治疗设计36RCT 处置 1、OHI 2、已向患者交待病情、治疗计划、治疗风险及预后,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签署治疗同意书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疗效观察 张博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疗效观察张博 发表时间:2018-02-08T11:40:57.2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张博 [导读] 在慢性根尖周炎与牙髓炎上,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疼痛。 石家庄新华区北苑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050070 摘要:目的研究一次性根管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与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7-2016.7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与牙髓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多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91.84%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且治疗后疼痛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根尖周炎与牙髓炎上,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减少患者疼痛。 关键词:一次性根管;多次根管;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患者根管内出现长期感染的情况,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会出现咀嚼不适,咬合无力等情况[1]。在治疗时首先需要缓解患者痛苦,对肿胀部位进行处理,再进行炎症治疗[2]。临床采用的治疗方式为根管治疗,而传统治疗方式需要多次且时间较长。因此减少治疗时间、改善临床疗效成为研究重点,研究通过一次性根管治疗,现将结果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7-2016.7收治于我院的慢性根尖周炎与牙髓炎患者9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均经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常规检查确诊,无其他疾病影响术后预后,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影响治疗效果疾病存在,存在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言语以及神智障碍患者,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治疗患者。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为23-49岁,平均年龄为(33.5±4.6)岁;研究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为22-48岁,平均年龄为(34.9±5.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见拍片检查,并测量根管的长度,对患者根管的病变与形态进行仔细了解。对患牙进行常规开髓,去除分泌物与腐质。 对照组采用多次性根管充填治疗。首先使用0.9%氧化钠溶液对患者口腔进行冲洗,将氢氧化钙糊剂置入根管内,封闭一周后进行根管治疗,根据患者情况更换药物。 研究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每次更换器材均需要严格清洗根管,使用牙胶尖蘸取封闭剂一次性填充根管,填充完毕采用X线对填充效果进行观察纠正。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疼痛等不良反应,检查显示病变有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出现轻微疼痛,出现轻微不适,病变有所减少。无效: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病变增大或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0-10之间(0分:无痛;1-3分:有疼痛,但程度较轻,可以承受;4-6分:疼痛处于中等程度;7-10分为疼痛难忍[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91.84%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主要是由于患者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导致根尖周围出现炎症,在临床口腔中属于常见疾病[4]。临床治疗需要清除患者根管内感染物,处理病变位置。研究认为治疗的最佳手段为根管治疗术,能够有效去除坏死部位,达到临床目的,在缓解患者疼痛上有重要意义。 主要通过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消毒与清理,再进行填充。而多次根管需要多次治疗,治疗时间长,为患者与临床工作均带来较多不便。本文通过对49例患者实施一次性根管,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1.84%显著高于多次性根管治疗71.43%。通过使用一次性根管能够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治疗时间,能够有效避免感染的情况出现,提高临床疗效。而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严格按照临床要求,通过彻底消毒与严密的步骤进行执行,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治疗中出现的感染[5]。而多次治疗会延长患者痛苦,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临床工作人员的效率。而一次性根管能够一次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反复治疗,减少患者疼痛。

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发表时间:2013-08-01T17:38:44.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姜辉陈婉婷[导读] 根尖囊肿生长缓慢,常常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由小的囊肿逐渐发展成较大的囊肿 姜辉陈婉婷(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中图分类号】R78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72-01 慢性根尖周炎根据病变特征分为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慢性根尖周脓肿和致密性骨炎等4个类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共同临床表现是,患牙多无明显的疼痛症状,有时仅感到咬合不适,但一般多有反复急性发作、肿痛的病史。各种类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差异不大:牙髓坏死,对电诊、温度诊无反应,叩痛不明显,X线片显示根尖周骨质破坏影像。但不同类型的慢性根尖周炎骨腔阴影又有各自特征,临床诊断主要依据X线牙片检查进行判别,因此,仔细阅读X光片尤为重要。 1 根尖肉周芽肿 根尖肉周芽肿是根尖周组织受到病原反复刺激后而产生的一团炎性肉芽组织。牙髓坏死后如不及时进行管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感染根管内的坏死组织分解产物、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在抗原抗体反应作用下,根尖周围骨组织不断被破坏、吸收,并逐渐由肉芽组织所代替。病理学观察发现,肉芽组织从内向外大致可分为 3层:中心区可出现组织坏死,向外为炎症细胞浸润层,周围由纤维被膜包裹,被膜与牙周膜组织相连接。 根尖肉芽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慢性根尖周病变,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更久时间,患牙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常不引起患者的注意,只有在慢性炎症急性发作时才主动求医。根尖肉芽肿是慢性根尖周炎中最主要的病变类型,约占60%比例。临床检查时最重要的依据是X 线牙片。在牙片上根尖肉芽肿多显示出边界清楚的透光区,形状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但直径一般很少超过1cm。透光区一般以根尖为中心分布,但有时也位于牙根一侧,这可能与根尖孔开口位置或感染刺激物进出通道有关。根尖肉芽肿患牙牙髓多已坏死,电诊及温度诊测试多无反应,牙齿变色,仅有极少的多根牙病例出现混合感染状态时,位于炎症一侧根髓坏死而另一侧根髓尚有一定活力。 2 慢性根尖周脓肿 慢性根尖周脓肿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由于急性根尖脓肿得不到及时治疗发展而来,即急性根尖周炎症消失后,滞留于根尖部的脓液被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所致;另一部分是由其他慢性根尖周炎转化而来。比如,当根尖肉芽肿受到刺激后中心部分的细胞发生坏死、液化,形成脓液。慢性根尖脓肿可以分为有瘘型与无瘘型。脓液聚集量较少时无法排除体外,停留于病损区,被纤微被膜包裹,即形成无瘘型慢性脓肿。这一类脓肿由于脓液无法排除,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转化为急性根尖脓肿。当脓液聚集量较大时,可穿破骨板从黏膜或皮肤排脓,形成瘘道。瘘管开口于皮肤表面的,称为皮瘘。瘘管管壁为上皮组织,一旦形成皮瘘,瘘道口很难完全自行修复正常,严重时不得不借助外科手术。 慢性根尖脓肿的患牙可出现程度不等临床症状,如自觉轻微疼痛或不适,咬合无力,引起患者最为重视并主动就医的发生于牙龈黏膜或皮肤的瘘道。临床检查时,如果不借助X线牙片,无瘘型慢性根尖脓肿很难与根尖肉芽肿区别。有瘘型瘘道可反复出现,时闭时现,长达数月或数年不愈。有瘘型脓液可从瘘管引流,不容易引起急性发作,临床症状一般较轻。临床检查时应特别注意瘘道与患牙的关系。一般来讲,瘘道多位于患牙的唇、颊侧,有时也位于其舌、腭侧,应注意有的开口位于两相邻患牙之间或远离患牙所在的部位。这种情况应认真检查,以免误诊误治,从瘘道口查牙胶尖照片示踪是较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3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囊肿是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是较为稳定的一种慢性根尖周炎病变类型,发病率占6%左右。根尖囊肿主要由根尖肉芽肿和慢性根尖脓肿发展而来,也可以向急性根尖脓肿转化。研究发现,由根尖肉芽肿内转化成根尖囊肿的过程是:肉芽肿内的上皮增生,形成上皮团块,由于血循环供给的营养很难达中心部,上皮团中发生坏死及液化,便形成囊腔。根尖囊肿与其他部位囊肿一样,具有囊壁和囊腔两部分。囊壁由内外两层组成,内层为上皮组织作为囊腔内壁衬里,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腔的外壁。囊腔中充满清澈透明的囊液,颜色呈黄褐色,有的还可观察到胆固醇结晶颗粒。 根尖囊肿生长缓慢,常常需要数年或更长时间,才能由小的囊肿逐渐发展成较大的囊肿。平均直径1~2cm左右,大的囊肿可达3~5cm。小的囊肿与根尖肉芽肿不容易区分,只有在囊肿较大时,或通过X线牙片检查才能做出判断。在很少情况下,囊肿随着囊液不断增加,囊腔显著扩大,压迫周围骨组织使骨皮质变薄向外彭突。大的囊肿有时在相应区域表面呈半圆形隆起,扪诊时可有乒乓球感,富有弹性。囊肿增大时,还可压迫邻牙使其发生移位,或使多个牙的牙根发生吸收。过度扩大的囊肿表面骨壁菲薄,大大降低了承受打击和碰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慧霞,刘鲁川,林永盛,等.Nd:YAD激光消毒用于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80-83. [2]王晓仪,朱亚琴,主编.现代根管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4-87,105-111.

慢性尖周炎的症状与治疗

1.尖周肉牙肿(periapicalgranuloma) 尖周病变区骨组织破坏,被肉芽组织所替代。肉芽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世噬细胞和少量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并有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的周围常有纤维性被膜及呈条索状或网状上皮增殖。尖周肉芽肿大小和形式不一,拔牙时往往连同牙根尖一同拔出。X线片显示尖周有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稀疏区。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有时感咀嚼不适,咬合无力,叩诊时有异样感,牙可变色,牙髓活力试验阴性,根尖肉芽肿可维持较长时间相对稳定。 2.尖周脓肿或慢性牙槽脓肿(chronicperiapicalabscess,chronicalveolorabscess) 是局限于尖周区的慢性化脓性炎症。脓液中主要是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尖周脓肿可穿过牙槽骨及粘膜形成牙龈窦道,或穿通皮肤形成皮肤窦道。一般无自觉症状,叩诊时有轻微疼痛,有反复肿胀史,X线片显示周有边界不整齐的弥散性稀疏区。 3.尖周囊肿(Periapicalcyst) 尖周囊肿是由上皮衬里,充满液体、被肉芽组织包绕的尖周病变。囊壁内层为完全或不完全的上皮衬里,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囊腔中充满囊液,含丰富的胆固醇结晶。囊肿增大时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压迫邻牙致牙根吸收。[饭菜网] 通常无自觉症状,囊肿增大使颌骨壁变薄、隆起,扪诊有乒乓球样感。牙髓无活力,X线片显示尖周有边界清楚,轮廓分明的骨质稀疏区,周围有明显白线条。囊肿破溃感染可形成窦道。 尖周肉芽肿,尖周脓肿和尖周囊肿三者之间联系密切,可相互转变,有着移行的关系。急、慢性尖周炎均可成为病灶,但牙齿一旦治愈,病灶随之被消除。 4.致密性骨炎(condenseosteitis)] 是尖周组织受到轻微、缓和、长时间慢性刺激后产生的骨质增生反应。X线片显示根尖部局限性的不透射影像。无自觉症状、勿需治疗。 (一)应急处理 根尖部急性炎症的外置,是一种应急临时性措施,主要是缓解疼痛及消除肿胀,待转为慢性炎症后再作常规治疗。应急治疗的关键是掌握病变发展阶段,病变程度。 1.髓腔开放引流 急性尖周炎死髓,无论是浆液期或是化脓期,主要矛盾集中在根尖渗出物或脓液的积聚与扩散,理想的引流方式是人工通髓腔引流通道,打通根尖孔,使渗出液或脓液通过根管得以引流,以缓解根尖部压力,解除疼痛。为了不让食物杂质堵塞引流通道,洞内放一碘酊球开放。2.切开排脓 炎症4-5天,主要针对骨膜下或粘膜下脓肿,切排与根管开放可同时进行。切开的位置正对脓肿,与前庭沟平行方向。 3.按抚治疗 对根管外伤、封药化学性刺激及根管不良充填引起的急性尖周炎,何考虑去除根管内容,物,封消炎镇痛药物按抗数日,待急性期过后再常规治疗,以避免外界污染或再感染。 4.调牙合磨改 急性尖周炎活髓,处理应慎重。由创伤引起的,通过调牙合磨改以消除创伤性咬合,即可治愈。因根尖孔大牙髓炎引起的急性尖周炎,可在麻醉下予以去髓。调牙合磨改是死髓牙治疗的常规措施,一方面减轻功能得以休息,促进愈合;另一方面可减少纵折机会。[饭菜网] 5.消炎止痛 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药物或止痛药物,局部封闭、理疗、针灸、中草药贴付等。 6.急性期拔牙

⒈急性牙髓炎

⒈急性牙髓炎: 症状:①自发性阵发性痛(化脓时有搏动性跳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牙髓化脓或坏死时表现为热痛冷缓解);④疼痛不能定位。 检查:①患牙可查及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硬组织疾病,牙冠有充填体或深牙周袋;②探诊引起剧痛,可探及微小穿髓孔,可见少许脓血自穿髓孔流出;③温度刺激敏感;④早期叩痛不明显,晚期垂直轻度叩痛。 鉴别诊断:①三叉神经痛;②龈乳头炎;③急性上颌窦炎。 应急处理:①开髓引流;②消炎止痛;③针刺镇痛。 ⒉慢性牙髓炎: 病和较长,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咬合不适,轻叩痛,可定位患牙。 慢性闭锁型牙髓炎:①无自发痛,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②可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牙硬组织疾患;③洞内探诊迟钝,去腐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④温度测验反应迟钝或迟缓;⑤多有轻度叩痛(+)或叩诊不适(±)。 慢性溃疡型牙髓炎:①无自发痛,当食物嵌入洞内出现剧烈疼痛;②冷热刺激剧痛;③查及深龋洞或近髓牙体损害,患牙长期废用,或见大量软垢、牙石堆积,洞内食物嵌塞;④去腐有穿髓孔,浅探不痛,深探剧痛或有暗红色血渗出;⑤温度测验敏感;⑥没有叩痛或轻微不适。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①无自发痛,有进食痛或进食出血现象,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②患牙深龋洞中有红色肉芽组织━牙髓息肉,探之无痛易出血,患牙长期废用。 慢性牙髓炎诊断要点:①可定位患牙,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或自发痛史;②患牙有牙体硬组织疾病; ③患牙对温度测验异常;④叩诊反应作为重要指标。 慢性牙髓炎鉴别诊断:①深龋;②可复性牙髓炎;③干槽症。 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的鉴别: 牙龈息肉:是患牙邻牙合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和患牙缺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 牙周膜息肉:多根牙的龋损发展过程中,骨腔穿通,髓室底遭到破坏,外界刺激使根分叉处的牙周膜反应性增生,息肉状肉芽组织穿过髓底穿孔进入髓室,外观极像牙髓息肉。 ⒊牙髓坏死: 症状:①无自觉症状;②牙冠变色;③有自发痛史、外伤史、正畸治疗史或充填修复史; 检查:①牙冠可存有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有充填体深牙周袋,也可见完整牙冠者;②牙冠呈暗黄色或灰色,失去光泽;③牙髓无反应;④叩(-)或不适感(±);⑤无窦道;⑥X线无明显异常。牙髓坏死的鉴别诊断:慢性根尖周炎。 急慢性根尖周炎: ⒈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⑴根尖脓肿: 症状: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伸长感加重,咬合痛。 检查:①叩痛(++)~(+++)松动Ⅱ°~Ⅲ°;②根尖部牙龈潮红,无明显肿胀,扪诊轻微疼痛;③相应的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⑵骨膜下脓肿(又叫牙槽骨骨膜炎或颌骨骨膜炎) 症状:患牙的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疼痛达最高峰,患者极度痛苦,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和进食,可有体温升高,乏力等症状。 检查:①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疲惫,体温升高38°左右,淋巴结肿大扪痛;②叩痛(+++),松动Ⅲ°,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压痛,扪诊深部有波动感;③严重的可使相应面部出现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压痛,致使面容改变。 ⑶粘膜下脓肿:

严重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与护理

严重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严重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与护理。方法:对40例严重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根管填满或适当超填,术前行心理护理。结果:满意30例,差10例。结论:根管填满或适当的超填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前护理宣教及心理护理是取得患者配合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根尖周炎;瘘管;根管充填;护理 根管充填是治疗晚期牙髓炎、牙髓坏死及各种类型根尖周炎的治疗技术。慢性根尖周炎是急性根尖周炎发展而来,一般都有反复发作的历史,严重的临床表现为瘘管特大,甚至外翻、牙槽骨暴露、根尖外露,X牙片显示根尖周牙槽骨破坏有较大暗影,一般都以拔牙终结,而笔者经过多年配合医生的临床观察、治疗,采取根管适当超填的办法使治疗达到根尖部,再大的瘘管、骨损都能治愈或缩小。采用此方法治疗40例患者,获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共40例患者,年龄23岁~7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单根前牙有瘘管2年以上的16例,瘘管致牙根暴露3例,根尖暗影较大的8例。 1.2 患病牙位见表1。 表1 患病牙位牙位统计(略) 1.3 应用材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材料厂生产的根充糊剂(粉、液各一瓶),护士将粉液混合,调拌至比面团稍软为止,目的是

能用扩大针挑起成块的糊剂送入根管。 2 术前护理 2.1 准备器械、妥善安置患者护理人员备齐器械,协助患者躺在牙科椅上,根据牙位调整椅位并将光源对准患牙。 2.2 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的核心是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基本过程和通过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最终效果,调动患者的心理因素,主动配合治疗。告诫患者牙髓已坏死钻牙时并不疼痛,医生在治疗时要求患者头、舌固定不动,口张至最大,有需求举手示意。 3 治疗方法 3.1 适应证牙根粗大、根管较直,如根尖有弯曲,糊剂能达到亦可。40例患牙中,前牙占40%,前磨牙占35%,后牙占25%。 3.2 方法 3.2.1 牙体预备按照根管治疗的常规开口法,后牙一定要充分暴露根管口。做牙体根管预备时一定要注意牙体解剖,以防旁穿。 3.2.2 拔髓、扩根管[1,2]先拔除坏死的牙髓,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根管。用根管扩大针逐号扩根管。注意点:扩大针一定要扩至根尖,甚至超出根尖孔,最好是扩大针见血或患者有疼痛的感觉,疗效将会更好。但在超出根尖孔时不能用暴力,以防扩大针折断。护士要将扩大针尾部栓一指环防止扩大针掉入患者口腔,发生以外。67⊥67一般治疗比较粗大的腭根,67Τ67一般治疗较直的远中根。反复冲洗用牙胶封入沾消毒液的棉捻。 3.2.3 充填根管[3]棉捻干燥、无臭、瘘管口有缩小的趋势,换药2次~3次后即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5-12-21T15:04:52.9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作者:胡泓 [导读]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医院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疼痛发生率比多次根管治疗术高,但是治疗效果与多次根管治疗术相同,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医院口腔科 05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7月因慢性根尖周炎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共18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96例。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照组进行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其中实验组共有患者9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0例;对照组有8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6例。术后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天、一周以及一个月后的疼痛状况。所有患者在进行根治术一年后到院进行X线检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一天后的疼痛发生率为50.52%,治疗一周后的疼痛发生率为11.34%,治疗一个月后的疼痛发生率为5.15%;对照组治疗一天后的疼痛发生率为21.35%,治疗一周后的疼痛发生率为10.11%,治疗一个月后的疼痛发生率为6.74%。实验组治疗一天后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和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一年后复查,实验组治疗的成功率为84.54%,对照组治疗的成功率为90.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疼痛发生率比多次根管治疗术高,但是治疗效果与多次根管治疗术相同,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多次根管治疗术;效果 根尖周炎是发生于牙髓、牙槽骨以及牙周膜等牙周组织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牙周红肿,咬合痛,严重者甚至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除药物治疗外,根管治疗术效果明显,为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根管治疗时必须要对整个根管系统进行十分仔细的消毒和清理,以保证根管系统的无菌状态,以前临床上常采用填充氢氧化钙糊剂的方法来保持根管内的无菌状态,如果填充后患者无症状再进行填充,这种方法需要患者多次到院就诊,程序比较繁琐,治疗时间也比较长,很多患者因不能及时到院就诊而导致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并且患者无需多次到院就诊,使得治疗简单化,方便了患者的治疗。本文旨在探究与多次根管治疗术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治疗效果,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4年7月因慢性根尖周炎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共18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96例。按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行一次性根管术,对照组行多次性根管治疗术。其中实验组共有患者97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0例;对照组有89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46例。所有患者仅有一颗牙齿需要根管治疗,并且需要治疗的牙齿没有牙周病,无钙化,根管为直根管。两组患者情况见下表: 1.2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的患齿进行常规开髓,用次氯酸钠溶液仔细清洗,清洗后进行根管探查,确定根管长度,之后拍摄X线片确定工作根管的长度,在操作过程中,更换器械时需要用浓度为17%的DETA和浓度为0.5%的次氯酸钠进行根管冲洗。实验组:用牙胶尖蘸取AHplus 填充剂,用侧方加压法进行填充,并拍摄根充片。对照组:填入氧化钙糊剂,用氧化锌封洞,一周后无其他症状进行下一步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天后、一周后以及一个月后的疼痛发生率。并在术后1年所有患者进行患牙X线检查,分别计算两组的成功率,评价标准:患者咬合功能良好无疼痛感,X线检查根尖周正常或稀疏区消失为成功;患者仍有咬合痛,根尖周有病变或稀疏区变大为失败。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见表一,两组患者的成功率见表二。 由表一可以看出,治疗一天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50.52%)明显高于对照组(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周和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由表二可以看出实验组治疗的成功率(84.54%)与对照组治疗的成功率(90.00%)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在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上,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多次根管治疗术各有优点。多次根管治疗术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治疗一天之后,疼痛发生率较小,疼痛程度较轻,但是多次根管治疗术需要患者多次来院接受治疗,并且疗程较长,如果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未能及时到院治疗那么治疗效果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缩短了治疗疗程,一次性完成治疗,但是治疗一天

口腔科门诊病历模板

浅龋 患者赵某,女,37岁。 主诉:发现右下后牙变黑两天,要求补牙。 现病史:两天前患者突然发现右下后牙牙面发黑,否认冷热刺激痛及自发痛。自觉影响美观,故今来诊要求补牙。 检查:6颊面沟及合面窝沟可见牙体色黑,探针可探入,表面粗糙,探诊无不适感。冷诊同对照牙,叩诊(-),龈缘少量软垢,色红。 诊断:6浅龋 治疗:1、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及相关费用,患者知情同意,要求治疗。 2、6去腐后达釉质层,修整洞形,预备小斜面。隔湿干燥,自酸蚀,3M纳米树脂充填,调合,抛光。 医嘱:近期可能有轻微不适,先勿用右侧咬硬物。若不适感明显,及时复诊。 中龋 患者赵某,女,37岁。 主诉:右下后牙进食甜食发酸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患者进食甜食后自觉右下后牙酸软,晨起刷牙漱口时也偶有酸感。否认自发痛及夜间痛,今来诊求治。 口腔检查:6颊面沟及合面窝沟可见牙体色黑,探针可探入,表面粗糙,探诊略有酸感。冷诊同对照牙,但冷水进入窝沟有轻微不适。叩诊(-),龈缘少量软垢,色红。 诊断:6中龋 治疗:1、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及相关费用,患者知情同意,要求治疗。 2、6去腐净后达牙本质浅层,修整洞形,预备小斜面。隔湿干燥,自酸蚀,3M纳米树脂充填,调合,抛光。 医嘱:近期可能有轻微不适,先勿用右侧咬硬物。若不适感明显,及时复诊。 深龋 患者赵某,女,35岁。 主诉:右下后牙喝冷水疼痛一周,不敢咬物两天。 现病史:一周前患者喝冷水后突然出现右下后牙疼痛,吐出冷水后疼痛立即缓解。患者未进行治疗。两天前患者进食时右下后牙再次疼痛,并且不敢再咬物。今来诊求治。 口腔检查:6远中合面窝沟可见深大龋洞,内含大量软腐及食物残渣。探针探入有轻微不适,未探及穿髓孔。冷诊同对照牙,叩诊(±),龈缘少量软垢,色红。X-ray示:6远中龋坏透影未达髓腔,余未见异常。 诊断:6深龋

根管治疗慢性尖周炎临床治疗方法

根管治疗慢性尖周炎临床治疗方法 发表时间:2009-07-29T17:11:58.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金相虎 (黑龙江省萝北县中医院黑龙江萝北15420 [导读] 由于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和其他病源刺激物,使得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呈现慢性炎症反应。【中图分类号】R78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33-02 由于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和其他病源刺激物,使得根尖孔附近的牙周膜呈现慢性炎症反应。慢性根尖周炎是牙髓坏死、坏疽、牙髓治疗失败及急性根尖周炎未进行彻底治疗的结果。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病原刺激物质以消除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慢性根尖周围炎病牙数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后磨牙25例,前磨牙28例,前牙7例;治疗前均有牙痛史或牙痛治疗史;常规均拍X线片显示根尖区牙槽骨有圆形或椭圆形透射区,边界清楚,多为慢性根尖肉芽肿;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呈云雾状,则为慢性根尖脓肿;均为根管细且多及弯曲的患者。 1.2 方法采用根管治疗术以解除病痛,治愈根尖周病,修复缺损,保存患牙,恢复功能。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坏疽物质,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 2 根管治疗 2.1 根管预备正确开髓并寻找到根管口对进一步根管治疗尤为重要。根据该患牙的开髓部位、髓腔入口洞形和龋坏的部位进钻,并注意钻针进入的深度、方向和落空感。开髓后应将洞壁修整光滑,使与根管壁连成一线,无凸凹不平。修整时应注意不能将髓壁形成阶台。选择与根管粗细相适应的拔髓针,活髓可斜插拔髓针至近根尖区,90°旋转,完整的一次拔除牙髓。 2.2根管消毒先用3%双氧水,后用生理盐水或单用生理盐水及其他专用冲洗液冲洗根管。用消毒的纸捻或棉捻擦于根管。根管消毒方法较多,其中以药物消毒最常用。 2.3根管充填根管治疗术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根管充填,它的意义在于消灭手术后遗留下的死腔,隔绝根尖周组织与根管的通连,借助根充材料缓慢而持续的消毒作用,防止再感染。选择长短粗细与预备好的根管相适合的主牙胶尖,标记工作长度,酒精消毒备用。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源刺激物的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炎症性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牙槽骨的破坏。根管治疗可以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严密充填根臂,作永久性治疗。是通过机械及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感染源。根管充填不仅仅是堵塞作用,还应借助根充材料缓慢持久的消毒作用,使根尖病变得以愈合。

碘伏在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首诊治疗中的应用

碘伏在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首诊治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2-02T14:29:31.10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作者:孙海涛李欣单蕾[导读] 浅棕色的碘伏通过1243例根管扩洗观察,未发现造成牙体组织染色。 孙海涛李欣单蕾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户镇卫生院山东东营257083)【摘要】目的: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者应用碘伏扩洗根管,术后不全身使用抗生素,相对于不用碘伏扩洗根管,最大程度地避免术后发生急性炎症。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形成窦道的患牙应用碘伏冲洗根管和窦道,术后不全身使用抗生素,相对于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极大地提高了复诊时窦道愈合的比例。未发现碘伏能造成牙体组织染色。【关键词】碘伏;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应用【中图分类号】R13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34-02根管治疗是针对牙齿、牙髓、根尖病变的一个治疗过程。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清除根管内的坏死物质,进行适当的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有些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者,治疗时病变的根尖炎症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刚刚有急性发作的趋势,自觉症状不明显,就诊时仅有轻微叩痛。医生在治疗中要荡洗根管,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清除出根管,此时医生必须用器械在根管内操作,这时激惹了原本静止状态的炎症病变区,如果病人抵抗力强,治疗后及时服用抗生素,不过度疲劳,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发生疼痛可及时到院做开放引流、口服抗生素、局部理疗,病人很快会恢复正常。如果病人抵抗力低,治疗后又未及时服抗生素,就会发生急性炎症,产生疼痛感觉。 碘伏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酮(Povidone)的不定型结合物。聚乙烯吡咯酮可溶解分散9%~12%的碘,此时呈现紫黑色液体。但医用碘伏通常浓度较低(1%或以下),呈现浅棕色。笔者通过对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牙髓腔放置碘伏扩洗根管和窦道冲洗,减少了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扩洗根管后出现急性炎症,提高复诊时窦道愈合比例,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741例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无窦道)的患牙,1025例应用碘伏扩洗根管术后不全身使用抗生素,716例不用碘伏扩洗根管后全身应用抗生素; 370例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形成窦道的患牙,218例加用碘伏冲洗根管和窦道后不全身使用抗生素,152例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全身应用抗生素。 1.2根管机械方法:预备冠上段根管预备放在根管预备的第一步,GG钻1#2#3#号预备根管上段,髓腔吹干后滴入碘伏,10#k挫疏通根管(疏通到10#可到达的最大而不超过工作长度即可),15#k挫初预备已疏通的的长度,然后使用20#k挫,更换髓腔内碘伏,以后按照正常顺序逐步扩大根管3个号,至少预备到30#k挫(当然对于粗大的根管另当别论)。配合碘伏疏光滑髓针轻轻荡洗几遍,根管内留置碘伏棉捻开放引流,24~48小时复诊。不全身应用抗生素。 1.3对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形成窦道的患牙,首次诊治时,配合碘伏尽可能彻底预备根管后,碘伏置入针管,按照常规冲洗根管,将髓腔根管内容物冲洗干净,然后把针头对准根管口,加大冲洗压力,将碘伏通过根管并从窦道冲出,让整个根尖周和窦道充满碘伏。根管内留置碘伏棉捻开放引流,24~48小时复诊。不全身应用抗生素。 1.4复诊时常规扩洗根管,预备标准化的根管形态: a、根尖狭窄区无破坏,有明显的停顿; b、主牙胶尖可以顺利到达长度而且有卡抱感; c、侧压器可以到达距离工作长度1~2mm处; d、根管锥度连续,上段敞开; e、预备不发生偏移,根尖拉开,侧穿,台阶等失误。 机械预备根管完成后常规封药进行根管化学消毒,常规根管充填。2结果 2.1对1025例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牙(无窦道)应用碘伏扩洗根管,术后不全身使用抗生素,相对于不用碘伏扩洗根管的716例,最大程度地避免术后发生急性炎症。详见表1 表1. 2.3浅棕色的碘伏通过1243例根管扩洗观察,未发现造成牙体组织染色。 3讨论 碘伏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芽孢、原虫和部分病毒。在医疗上用作杀菌消毒剂,可用于皮肤、粘膜的消毒,也可处理烫伤、皮肤感染等。也可用于手术前医生洗手和术前它皮肤的消毒、各种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器械浸泡消毒等。 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患牙首诊经过使用碘伏扩洗根管,并且不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患者,极少出现急性炎症;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形成窦道的患牙通过碘伏冲洗根管和窦道,极大地提高了首次复诊时窦道消失的比例。 加用碘伏扩洗根管和碘伏冲洗根管根尖周窦道,还应该考虑根管和窦道内感染的病原体的种类、强度以及患者年龄、性别、自身的抵抗力,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未能加以阐述。 碘伏作为医院的常用消毒剂,价格低廉,疗效可靠,不会造成牙冠组织染色,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范冰,樊明文.口腔根管治疗疗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口腔医学研究.2008.02,24(1). [2]鲁大鹏.急性牙髓炎1560例一次性根管治疗和520例多次根管治疗临床效果的对比观察.口腔资源导读.2009.11:14-16. [3]张之举.口腔内科学.第三版.1997:112-164.

口腔门诊病例模板

浅龋 患者赵某,女,35 岁。 主诉:发现右下后牙变黑两天,要求补牙。 现病史:两天前患者突然发现右下后牙牙面发黑,否认冷热刺激痛及自发痛。自觉影响美观,故今来诊要求补牙。 检查: 6 颊面沟及合面窝沟可见牙体色黑,探针可探入,表面粗糙,探诊无不适感。冷诊,龈缘少量软垢,色红。同对照牙,叩诊(-) 诊断: 6 浅龋 治疗:1、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及相关费用,患者知情同意,要求治疗。 2、 6 去腐后达釉质层,修整洞形,预备小斜面。隔湿干燥,自酸蚀,3M 纳米树脂充填,调合,抛光。 医嘱:近期可能有轻微不适,先勿用右侧咬硬物。若不适感明显,及时复诊。 中龋 患者赵某,女,35 岁。 主诉:右下后牙进食甜食发酸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患者进食甜食后自觉右下后牙酸软,晨起刷牙漱口时也偶有酸感。否认自发痛及夜间痛,今来诊求治。 口腔检查: 6 颊面沟及合面窝沟可见牙体色黑,探针可探入,表面粗糙,探诊略有酸感。,龈缘少量软垢,色红。冷诊同对照牙,但冷水进入窝沟有 轻微不适。叩诊(-) 诊断: 6 中龋

治疗:1、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及相关费用,患者知情同意,要求治疗。 2、 6 去腐净后达牙本质浅层,修整洞形,预备小斜面。隔湿干燥,自酸 蚀,3M 纳米树脂充填,调合,抛光。 医嘱:近期可能有轻微不适,先勿用右侧咬硬物。若不适感明显,及时复诊。 深龋 患者赵某,女,35 岁。 主诉:右下后牙喝冷水疼痛一周,不敢咬物两天。 现病史:一周前患者喝冷水后突然出现右下后牙疼痛,吐出冷水后疼痛立即缓解。患者未进行治疗。两天前患者进食时右下后牙再次疼痛,并且不敢再咬物。今来诊求治。 口腔检查: 6 远中合面窝沟可见深大龋洞,内含大量软腐及食物残渣。探针探入有轻微不,龈缘少量软垢,色红。 X-ray 示: 6 远中适,未探及穿髓孔。冷诊同对照牙,叩诊(?)龋坏透影未达髓腔,余未见异常。 诊断: 6 深龋 治疗:1、向患者交代病情、治疗计划及相关费用,患者知情同意,要求治疗。 2、 6 去腐净后达牙本质深层,患者酸感明显。修整洞形,隔湿干燥下 Ca(OH) 间接盖髓, 2玻璃离子垫底,自酸蚀,3M 纳米树脂充填,调合,抛光。 慢性牙髓炎 患者赵某,女,35 岁。 主诉:右下后牙有洞三个月,疼痛一天。

根尖刮治术治疗难治性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根尖刮治术治疗难治性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1-21T14:22:06.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马玉革姚丹[导读] 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对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4例24颗患牙,采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 马玉革姚丹 (辽宁省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本溪 117022)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14-02 【摘要】目的探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对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24例24颗患牙,采用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24颗患牙,半个月后观察成功23例,失败1例,成功率达95.8%;2年后复查成功22例,失败2例,成功率达91.7%。结论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难治性根尖周炎根尖刮治术根管治疗术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清除根管内坏死物质及病原刺激物,再经药物消毒和严密根管充填,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从而达到防止根尖再感染的目的。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日益完善,大部分患牙可以保留,但仍有一部分根尖周炎病例单纯应用根管治疗术还是久治不愈,此类病例,临床上称之为难治性根尖周炎[1]。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多见于根尖周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病变转变为根尖肉芽肿、根尖脓肿甚至根尖囊肿,临床治愈较困难。自从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口腔科门诊采取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24例,随访观察 2年,效果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口腔科门诊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2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7.8岁;前牙19颗,前磨牙5颗;有窦型患牙14颗,无窦型患牙10颗。经拍摄X线根尖片检查,患牙根尖区呈现程度不等的根尖阴影,常规根管治疗无效而改用本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术前洁治、刮治,摄X线根尖片,行根管治疗及患牙充填,注意根充宁超勿欠。常规消毒、局麻下,在患牙根尖部黏骨膜上作长约1.5~2mm的弧形切口,翻瓣开窗后显露患牙根尖区,将根尖病变组织刮除干净,去除超充牙胶尖,并将根尖磨除少许,露出健康的牙骨质,然后以生理盐水冲洗创腔,缝合创口,1周拆线。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半个月疗效判断标准:患牙无自觉症状,能行使咀嚼功能,根尖部牙龈组织无红肿,根尖窦道消失;失败:患牙咀嚼疼痛,根尖部肿痛。 治疗后2年疗效判断标准:成功:患牙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正常,无叩痛,瘘管封闭,X线牙片显示根尖周透射区消失或缩小。失败:患牙咀嚼疼痛,叩痛明显,瘘管未封闭,X线牙片显示根尖周透射区不变或扩大[2]。 2 结果 半个月后复查成功23例,失败1例,为无窦型患牙,成功率达95.8%;2年后复查成功22例,失败2例,其中1例为半月后失败病例,1例为无窦型患牙出现窦道,成功率达91.7%。 3 讨论 慢性难治性根尖周炎,常表现为咀嚼不适,咬合无力,叩诊有异样感,有根尖阴影及瘘管形成。本组治疗的24例患者,虽经根管治疗,但根尖阴影难以消退,瘘管反复溢脓,有的慢性病变引起急性发作。经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治疗术后2年观察,治疗成功率为91.7%。失败2例,其中1例是半月后出现根尖部肿痛,术前X线片显示根尖病变范围较大,病损阴影超过6mm。另一例病例远期疗效欠佳,可能与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糖尿病患者)有关。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根尖周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治疗成功率在80%以上[3],但根尖病变较重的患牙单纯采取根管治疗术还无法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本组难治性根尖周炎病例,通过术前X线片观察绝大部分患牙根尖周病变较严重,有大小不等的暗影区,最大的阴影范围超过6mm,经翻瓣开窗多见根尖病变区有坏死肉芽组织,囊性变组织及坏死骨组织。因本组病例根尖周组织炎性反应较重,原有组织破坏较多,单纯依靠根管治疗常难以达到治疗目标,必须辅以根尖手术才有望治愈。 本组病例通过采用根尖刮治术将根尖病变的肉芽组织,囊性变组织、坏死骨组织及感染的牙骨质刮除干净,而不切除根尖,在彻底清除根尖炎性反应同时,并不破坏患牙原有的正常组织结构,不改变原有牙根长度,使牙的稳固性不受影响,同时配合完善的根管治疗术,杜绝了根尖再感染的可能性。彻底消除炎性反应的根尖周组织能再度分化并行使其修复再生功能,使根尖周组织重建,从而最终达到治疗根尖周病的目的。 总之,难治性根尖周炎病例经根尖刮治术配合根管治疗术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拓宽了患牙保存的范围,提高了患牙的生存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赵志平.加碘仿塑化液根尖部小量导入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0,16(7):263. [2]王晓仪.现代根管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0. [3]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