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选择题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齐民要术》主要内容的有 ( ) ④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一位同学去玉林市中医院看病,医生看了他的气色、听了他的声音、问了他的病情、把了他的脉搏。这种看病方法最早被总结出来是在 ( )

4.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

A .祖冲之

B .蔡伦

C .张仲景

D .贾思勰

5.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 ) ①《缀术》 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④《神灭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是《水经注》中对三峡的描述,它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 .张衡 C .张仲景 D .贾思勰

7. 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准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

8.详细介绍我国境内1,000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统、历史等内容,寓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是 )

A. 《禹贡地域图》

B. 《水经注》

C. 《梦溪笔谈》

D. 《徐霞客游记

9. 贾思勰与下列哪组人物是同一类 ( )

A. 孔子、荀子

B. 张衡、华佗

C. 管仲、商鞅

D. 屈原、贾谊

10.《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

A. 因地种植

B. 适时耕作

C. 注重兴修水利

D. 讲究耕作方法

11.《水经注》的作者是

A. 裴秀

B. 郦道元

C. 祖冲之

D. 刘徽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⑤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⑥黄河流域的几次统一

A .

B .

C .

D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

13.下面关于《齐民要术》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 介绍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B.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 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D. 总结我国南方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14.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是()

A. 估算

B. 直接丈量

C. 用算术的方法

D. 割圆术

15.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

①实践②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③乐于向他人求教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并回答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哪本书?谁写的?

(2)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部书有什么价值?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2(含答案)

经 典 精 品 试 卷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A.方苞B.吴汝纶C.方以智D.孙家鼐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达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__________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塞尔维 亚宣战。、、、英国相继投入 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 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 国力量大增。1918年11月,无 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四、合作探究 (一)生生合作: 1、试着概括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试着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二)师生合作: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有人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他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也由此出现了一批新

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21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 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 .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感与态度(心理健康教育) 1 .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2 .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3.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过程与方法 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 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悲剧和伟大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有游历。在法国结识罗曼? 罗兰、罗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28年,结识高尔基。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 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学生讨论明确: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事件。 2.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比如:震撼、钦佩、崇敬等。 3.关于“悲剧”的理解 师: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哪几个方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和同桌谈论这个问题) 生如果不能找出其他的悲剧因素,老师稍作启发: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代的文学成就与特色 2.知道昆曲与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3.以《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为例,探究清代文学艺术繁荣的原 因有哪些 【学习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学习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红楼梦》作者:、高鹗。 2.以贵族青年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 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走向的的历史命运。 3.歌颂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敢于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 固势力,具有深刻的。 4.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 5.(1)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____________,反映人民的心声。 (2) 不断增多,剧目繁多,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6. 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7. 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孔尚任的《》。 8.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先后进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 9.徽调不断吸收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 “”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二、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在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那么你只带清朝前期戏剧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吗?

伟大的悲剧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贮藏、鲁莽、凛冽、海市蜃楼、耀武扬威等词语。 2.用浏览的方法找出本文典型环境,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3、体会“悲剧”的深刻内涵。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浏览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悲剧”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 【资料链接】 1、浏览:浏览大致分为扫读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相关资料。 2、阿蒙森——斯科特站:南极南纬90°设立的科学实验站名。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 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自主学习】 1、查阅相关资料,以关键词+关键词解读的方式介绍南极,写一个片段,注意语言的文采。 2、快速默读全文,完成如下填空并陈述理由。 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3、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挪威()无垠()热情高涨()怏怏不乐()贮藏()白雪皑皑() 4、解决本文生字词,并解释下列成语。 风餐露宿:

丁韪良:古老帝国的觉醒和重生

提要:地球上只有五个帝国具有足够广阔的疆界,可以出现在外太空的地图之中,中国即是这五个帝国之一。它的人口是俄国的三倍,国土差不多同样辽阔,其自然资源堪称无与伦比。……,我们很难想象它未来将会变得多么强盛。中华民族是通过兼并小国才逐渐变得强大的。它从中亚高原的涓涓细水,一路汇合溪流,逐步壮大成河,最终成为汹涌辽阔的大江,流入无垠的东海。中国历史上多次惊心动魄的革命:有的就像秦代的长城那样,将统一的印记烙在整个民族之上;有的就像是1644年的满人征服那样,使整个或部分中华民族屈从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而且这个帝国正在发生的转变,它与宗教、商业和军事等领域所受到的西方影响之间的关系,都值得我们讨论。 序 中国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最伟大运动的舞台。与其相比,俄国的骚动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它并非政治舞台,而是一个社会舞台。它的目的既不是变换朝代,也不是政府形式的革命,而是具有一个更为崇高的目标和更为深刻的动机,它所承诺要做到的事情是让这个最古老、人口最多和最保守的帝国得以彻底振兴。南北半球上难道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此视若无睹吗? 大约三十年以前,当日本采纳了西方文明的外部形式时,它的行动被许多人视为一种玩弄把戏——出于一种临时目的而采用的拙劣模仿。但是当看到各国内阁和商会都不得不认真对付这个北太平洋上的不列颠指日本,因为它的国土形状和在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相仿。时,他们现在又会怎么想?日本这个巨大邻国的觉醒,肯定会产生同样惊人的结果,而且所产生变革的规模将会大得多。 政治骚动,无论是像潮汛那样是周期性的,还是像飓风那样是未曾预见到的,总的来说都是表面和暂时的,然而中国的社会运动却源于地面之下足以造成沧海桑田的力量。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来解释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这些力量。 正是出于对这种辉煌景观的憧憬,使我在短期访问了自己的祖国之后又回到了中国——而且是在华中诸省生活了几年之后又回到了京师。倘若中国人民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麻木不仁的话,我也许会对他们的未来感到绝望,然而当我看到他们像今天这样众志成城,怀着

(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第6单元21伟大的悲剧教案新人教版

21 伟大的悲剧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知识和传记文学的特点。(重点) 2.梳理事情脉络,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节选。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文范读音频等。 生: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险层出不穷、此起彼伏,耳熟能详的不必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玄奘西去印度求经,也不必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探险,单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南极的伟大壮举,就使我们无比的震撼。 那么,在茫茫的南极大陆上,斯科特一行人又曾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随奥地利作者茨威格一起回到1912年,走进《伟大的悲剧》,接受心灵的洗礼。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毋.(wú)宁厄.运(a) 告罄.(qìng) 坚持不懈.(xia) 毛骨悚.然(sǒng) 吞噬.(shì) 贮.藏(zhù) 怏.怏不乐(yàng) 无垠.(yín) 战栗.(lì) 羸.弱(l?i) 风餐露宿.(lù) 凛冽.(lia) 海市蜃.楼(shan)忧心忡.忡(chōng)遗孀.(shuāng)癫.狂(diān) 姗.姗来迟(shān) 辜.负(gū) 疲惫.(bai) (2)理解词义 ①吞噬:吞食。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历史关键词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彭德怀/黄继光/邱少云/“三八线”/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954年第一届人大/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平共处/周恩来/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1958年大跃进/盲目求快/大炼钢铁/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严重失误/违背经济规律/经济困难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五一六”通知/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红卫兵、造反派冲击各级领导干部/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刘少奇含冤逝世是最大的一起冤案/“文革”是一场内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1964/罗布泊/原子弹/1966/导弹/1976/氢弹/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技术/建国前,海军/建国后,空军/三位一体: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科技强军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1971年,26届/新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乒乓外交/1972,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改革开放/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袁隆平,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八六三计划,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科教兴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发展高等教育,恢复高考,设立学位制度,发展研究生教育/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创业史、红旗谱、红岩/1981年,茅盾文学奖/1991年,五个一工程/1984年,洛杉矶23届奥运会,中国奥运零的突破/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邓小平,祖国统一/1997,香港回归,紫荆花/1999,澳门回归,水莲花/两岸关系,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个中国/经济文化交流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982年《宪法》/五届人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制、股份制/社会保险制度/1991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用“邓小平理论”称谓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人类始祖,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自然形成/母系社会,女人主导,该亚为证/父系社会,农业劳动,男人当家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古代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罗马/商品经济和议会政治/海洋文明/全希腊的学校/雅典/伯里克利/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前510年/罗马共和国/罗马与迦太基的布匿战争/前31年/屋大维/罗马帝国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班田法/租庸调制/二官八省制/7世纪初/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宣扬“安拉”/穆斯林/《古兰经》/以“宗教”为纽带建成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文明:法兰克/查理·马特改革/西欧封建制度/封君封臣制/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1世纪/耶稣/基督教/信奉“救世主”/罗马天主教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丕(pī)平献土”/琅城起义/西欧城市兴起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395年/狄奥多西将罗马帝国分裂/拜占廷帝国/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深刻的启示: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伟大的悲剧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文中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含义。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训练学生的速读课文以及理清故事情节的能力。 2、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创意 抓住“悲剧”和“伟大”两词展开教学,以此为线贯穿全课,使课堂结构紧凑,主线分明。在“对话”的同时,引导学生速读,跳读,重点诵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课文要点,品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3、搜集南极相关知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聚焦“文题”。 1、导入:(多媒体屏显“南极版图”,突出“阿蒙森-斯科特站”站名。)

(教师富有激情地介绍站名的来历,引出课文与人物) 同学们,千百年来,南极这块神秘的地方向世人裸呈着她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于是南极也就成为所有爱好探险的人们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吧。 多媒体屏幕显示课文题目及作者: 伟大的悲剧----(奥地利)茨威格 2、解题:齐读题目初知大意 同学们,读过题目后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说:“悲剧”指的是什么事? 学生乙说:“悲剧”悲在哪里? 学生丙说: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前面又冠以“伟大”二字呢?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打印在多媒体屏幕上。同学们,让我们从文中找答案吧! 二、速读课文,感受“悲剧”。 (一)教师要求学生在6分钟之内快速默读全文。 (二)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同学们讨论交流刚才提出的、打在多媒体屏幕上的问题。 1、“悲剧”指的是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按叙事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来概括文意。) 2、“悲剧”悲在哪里? 学生:失败之悲。文中第二段写道:“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面对如此巨大的打击,斯科特难以接受,心灰意冷,心情极度沮丧、悲凉。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 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来源:学科网]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 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搞什么活动?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三、问答题 9.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标、酝酿的过程,分析一战的性质。 10.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②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B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2.D 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B 见课本德国外交大臣的那句话以及下面的阅读材料。 4.C 参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第21课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理解封建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和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清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和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概括、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了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识人类的科学文化总是在相互交流中发展的,若脱离交流,就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危害。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清朝康熙乾隆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这时,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盛世之下却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 机。乾隆中期以后,危机逐渐凸显,奏响了泱泱大清帝国由盛及衰的悲歌。为什么强极一时的清王朝会从盛世的颠峰跌落下来?这一结果又说明了什么? 一、吏治败坏

教师:1、说说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表现。 学生:乾隆后期,上层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各级官吏几乎是无官不贪腐,无吏不行贿,官吏普遍敷衍塞责,不求进取,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2)军队腐化,军纪松懈,军备废弛,战斗力削弱(3)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和反清斗争此起彼伏 教师:2、想一想,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吏治败坏加重了社会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二、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 教师:1、议议人口增长曾是清初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表征.为什么到清朝中期以后却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加深社会危机的原因呢? 学生:清朝中期以后,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到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均耕地面积下降2.25亩,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尖锐。 人口增长与耕地不足,再加上剧烈的土地兼并,致使整个社会日益动荡不安。18世纪末,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教师:2、议一议人口膨胀与耕地不足的矛盾带来的影响? 学生: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教师:3、从清朝向上回溯,历代强盛的王朝发展到其鼎盛时期都会盛极而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这是不可避免的吗? 学生:统治者开始贪图安逸享受,而不能居安思危,不重视政务和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居安思危,爱恤民力,注重民生和勤于政务。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三、“闭关锁国”政策 教师:1、说说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学生:(1)清朝初年,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清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违禁者处以死刑 (2)乾隆年间,面对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贪欲,清王朝又施用“海禁”旧招。乾隆帝下令加强限制,只准开放广州一处,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 教与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故事情节,有感情的复述课文。 3.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4.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与学重点 体会作者颂扬的精神,通过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与学难点 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展示有关南极风光、动物、探险等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勇敢顽强精神和悲壮业绩,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历经艰辛,艰苦跋涉,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成为著名的和平者。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2、读准字音,解释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毋宁吞噬 3、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二)读出自我: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word教案1

北师大版历史八下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word 教案1 课程标准: 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缘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列举拜占廷帝国强大的表现。 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了解拜占廷帝国衰亡的过程。 考查拜占廷帝国兴衰的历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亡的缘故。 二、过程与方法: 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经济进展的有利地理条件。 讨论拜占廷帝国衰亡的缘故和历史启发,从中总结出文明进展的体会教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拜占廷帝国的历史悲剧昭示人们: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法、启发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指导:本节课可让学生先阅读,然后由教师讲述罗马帝国的兴衰,并要求学生总结其历史教训,并通过其衰落的缘故与中国鸦片战争相比较,找出其相同缘故,由此让学生萌发出深刻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阅读本节的导言,引入新课: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二、新课: (一)、强大的帝国 先由教师讲述古罗马帝国分裂和拜占廷帝国建立的具体情形。 再由学生识读《拜占廷帝国形势图》说出拜占廷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启发学生摸索有利的地理位置对拜占廷帝国经济进展的促进作用。 最后由学生列举帝国强大的表现。 (二)、可悲的衰亡 让学生自已阅读,并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 (三)、深刻的启发 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提出问题: 拜占廷帝国为何会由盛而衰?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生展开讨论。 引申:联系已学过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命运,比照拜占廷的历史命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认识到:一种文明是否能够健康的进展,要紧决定于它是否能够同意外来文明的启发,是否能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与外界的文明进行交往。

伟大的悲剧公开课教案

《伟大的悲剧》公开课教案 闽侯荆溪中学徐道彬 教案目标 1.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2.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3.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案重点 1.学习本文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2.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教案难点 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你了解南极吗?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位队友却永眠于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 1 / 5 这堂课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它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这篇文章与其他人物的传记文章共同收录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集子里。 二.作者介绍 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三、字词教案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zhuài) 无垠(yín) 癫狂(diān ) 凛冽(lǐn liè) 吞噬(shì) 销蚀(shí) 羸弱(léi) 步履(lǚ) 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 毛骨悚然(sǒng) 怏怏不乐(yàng) 姗姗来迟(shān) 忧心忡忡(chōng) 疲惫不堪(bèi ) 2 / 5 四、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写表格。 地点人物及事件时间白色雪原1912.1.16南极点1912.1.18埃文斯死1912.2.171912.3.2无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2.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 3.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 4.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5.四大名著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根据民间故事创作,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的是()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是说在我国的古代每一个时期都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你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下列哪一部名著吗?()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7.他是桐城派晚期主要代表人物并于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他是()

万历十五年历史评论

万历十五年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期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拉开了日不落帝国的序幕;1586年,平吉秀改名丰臣秀吉,是日本统一的关键一年。恐怕夹在当中的1587年,就显得稀疏平常了一些。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经说过:“历史往往隐匿在细节之中。”从历史发生学角度看,1587年似乎仅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运行的一页,不值得以典型写照的春秋笔法投去深深一瞥。诸多关于此年的史料表明,值得提及的事情无外乎以下几件:年初,因宫中误传万历皇帝午朝,文武百官齐集,但无事可议。为此,万历皇帝重重训斥了京官一番。年中,京师暴雨如注,黄河再度于开封决口,黎民百姓压溺死者甚多。年终,一代模范官僚海瑞死于南京官邸。这些事项,在一个皇权至上的农耕社会里,委实不足为奇。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的历史终将成为一个注脚,最多不会超过百科全书的两页,仅此我也就足够了。两页纸概括的一个人生也够是宏伟了——哪像我们就算是在百科全书中被点到一笔,那就算是万幸!但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也有自己的命运,透过那小小的,薄薄的一张纸,蕴含的可是一个人的一生啊! 万历,恐怕就是着漩涡中心的聚焦人物——没有他,当然就没有我们的万历十五年了。但,与我们一般人认识中皇帝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形象不同,万历的人生可以说是很纠结甚至是痛苦的。万历在10岁那年登基成为大明帝国的主宰,由于年纪尚小,其大部分的决定背后都有着首辅张居正的协助。这是的万历皇帝每天要上早朝,要练习书法,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还要学习儒家经典,各种礼教。(说到这里插一句作者认为礼教是维持封建统治集团统治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同时由于他的身份特殊,身边很少有同龄的玩伴,能一起玩的也只有一个太监“大伴”冯保。这一切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来说的确是一种很强烈的束缚。 我们看历史类的书籍,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想看的是发生在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有的人想借古鉴今,把握历史发展的动向。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后,几百年前那些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已经激不起我的兴趣,无非就是权力更迭的一场场你上我下,名字不同,剧情相似。《万历十五年》吸引我的,是能认识到里面几个真实的人。在黄仁宇先生夹叙夹议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万历,书里没有万历心理活动的描写,但作者对一件件事的原因分析,还是把万历的个人形象很完整的呈现出来了。虽贵为天子,但在现代人眼中他是个彻底的可怜人。他的一生,完全就像个道具一样任文官们摆弄,有点不服帖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很多时候,他是用个人的力量和传统习俗做抗争。就像哈代小说里的苔丝,裘德一样。但因为个性上的软弱,每次最终都是以他的妥协告终。他一辈子没离开过紫禁城,别人告诉他,天下都是他的,但为什么他的天下,自己想走远一点去看看,都这么困难呢? 成年以后,万历有过两年勤勉治国的时光,他在这两年中意气风发,充满激情,想要在皇帝的位置上干出一番事业,甚至在京城遭遇大旱时亲自步行到天坛祈雨,又观看禁军的训练。但随后由于张居正的去世,他失去了重要的辅助,更为糟糕的是张居正生前得罪的大臣们集体发难,要求清算张居正,万历在舆论和证据的双重压力下,只能痛苦万分地在张居正死后几年后清算了自己的老师。这件事也让他深深认识到文官集团斗争的阴暗所在。而在后来关于立储的问题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