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算与巧算习题练习

速算与巧算习题练习

速算与巧算习题练习
速算与巧算习题练习

速算与巧算习题练习:

心算

两位数乘法(注意: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例:12×14=? 解:1×1=1 2+4=6 2×4=8 12×14=168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23×27=? 解:2+1=3 2×3=6 3×7=21 23×27=621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例:37×44=? 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例:21×41=? 解:2×4=8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例:11×23125=? 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意:和满十要进一。)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例:13×467=? (注意:和满十要进一。)

解:13个位是3 3×4+6=18 3×6+7=25 3×7=21 13×467=6071

7.多位数乘以多位数(注意:和满十要进一。)

口诀:前一个因数逐一乘后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第二位乘10倍,第三位乘100倍……以此类推

例:33*132=? 解:33*1=33 33*3=99 33*2=66

99*10=990 33*100=3300 66+990+3300=4356 33*132=4356

初赛试卷(三年级组) (时间:2007年3月24日10:00---1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表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每题的圆括号。 1、在一条长270米的水渠边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两端都植,则共植树 ( )棵。 A 、90 B 、80 C 、91 D 、89 2、在式子B A 10028 中,字母A 是( )时,余数最大。 A 、99 B 、2827 C 、2901 D 、2899 3、在桌子上放着五个薄圆盘, 如右图所示,它们由下到上放置的次序应当是( )。 A 、X, Y , Z, W, V B 、X, W, V, Z, Y C 、Z, V, W, Y , X D 、Z, Y , W, V, X 4、在一条长50米的圆形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 )面彩旗。 A 、18 B 、20 C 、21 D 、22 5、图中共有( )条线段。 ┖┴┴┴┴┴┴┴┴┴┚ A 、55 B 、45 C 、35 D 、10 6、一次乒乓球比赛,共有512名乒乓球运动员参加比赛。比赛采用淘汰制赛法,两个人赛一场,失败者被淘汰,将不再参加比赛;获胜者进入下轮比赛,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决赛出第一名为止,这次乒乓球比赛一共要比赛( )场。 A 、1024 B 、511 C 、256 D 、174 二、填空题 7、某数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其结果等于6,则这个数是 。 8、△÷○=18……21,△最小是 ,○最小是 。 9、有一列数 1、2、4、7、11、16、22、29、…这列数左起第1994个数除以5的余数是 ____。 10、今年是2007年,父母的年龄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和是17岁。四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4倍,母亲的年龄是兄长年龄的3倍。那么当父亲年龄是兄长年龄的3倍时,是公元 年。

装∶∶∶∶∶∶∶∶∶∶∶∶∶∶∶∶∶∶∶∶∶∶∶

∶∶∶∶∶∶∶∶∶∶∶∶∶∶∶∶∶∶∶∶∶∶

线

∶∶∶∶∶∶∶∶∶∶

学校

初赛试卷(六年级组) (时间:2007年3月24日10:00---1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表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每题的圆括号. 1.算式43202.75.19542 等于( ). (A )1020 (B )204 (C )273 (D )747 2.折叠一批纸鹤,甲同学单独折叠需要半小时,乙同学单独折叠需要45分钟,则甲、乙两同学共同折叠需要( ). (A )12分钟 (B )15分钟 (C )18分钟 (D )20分钟 3.如图,将四条长为16cm ,宽为2cm 的矩形纸条垂直相交平放在桌面上,则桌面被盖住的面积是( ). (A )722cm (B )1282cm (C )1242cm (D )1122cm 4.48名少先队员选中队长,候选人是甲、乙、丙三人,开票中途累计.甲得13票,乙得10票,丙得7票.得票多的人当选,则以后甲至少要再得( )票才能当选. (A )7 (B )8 (C )9 (D )10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恰好是3个连续的自然数,并且它的体积的数值等于它的所有棱长之和的数数值的2倍,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A )74 (B )148 (C )150 (D )154 6.从和为55的10个不同的非零自然数中,取出3个数后,余下的数之和是55的,

117则取出的三个数的积最大等于( ).

装∶∶∶∶∶∶∶∶∶∶∶∶∶∶∶∶∶∶∶∶∶∶∶

∶∶∶∶∶∶∶∶∶∶∶∶∶∶∶∶∶∶∶∶∶∶

线

∶∶∶∶∶∶∶∶∶∶

学校

(A)280 (B)270 (C)252 (D)216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

7.如图,某公园有两段路AB=175米,BC=125米,在这两段路上安装路灯,要求A,B,C三点各设一个路灯,相邻两个路灯间的距离都相等。则在这两段路上至少要安装路灯个.

8.将

?

?

524

563

的积写成小数的形式是.

9.如图,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第一次去掉三边中点连线围成的那个正三角形;第二次对留下的三个正三角形,再分别去掉它们中点连线围成的三角形;…做到第四次后,一共去掉了个三角形,去掉的所有三角形的边长之和是.

10.同学们野营时建了9个营地,连接营地之间的道路如图所示,贝贝要给每个营地插上一面旗帜,要求相邻营地的旗帜色彩不同,则贝贝最少需要种颜色的旗子。如果贝贝从某营地出发,不走重复路就(填“能”或“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第十二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初赛试卷(五年级组) (时间:2007年3月24日10:00---1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表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每题的圆括号. 1、在1至300的全部自然数中,是3的倍数或5的倍数的数共有( )个。 A 、139 B 、140 C 、141 D 、142 2、甲每分钟走55米,乙每分钟走75米,丙每分钟走8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 地,丙一人从B 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4分钟又遇到甲,则A 地与B 地间的距离是( )。 A 、4000米 B 、4200米 C 、4185米 D 、4100米 3、对所有的数a ,b ,把运算b a 定义为b a ab b a ,则方程175 x 的解是( )。 A 、523 B 、2 C 、3 D 、323 4、植树节到了,某市举行大型植树活动,共有1430人参加植树,要把人数分成相等的若干队,且每队人数在100至200之间,则有分法( )。 A 、3种 B 、7种 C 、11种 D 、13种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12厘米,E 是CD 边上的中点,连接对角线AC ,交BE 于点O ,则三角形AOB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 、24 B 、36 C 、48 D 、60 6、下图有九个空格,要求每个格中填入互不相同的数,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

∶∶∶∶∶∶∶∶∶

装∶∶∶∶∶∶∶∶∶∶∶∶∶∶∶∶∶∶∶∶∶∶∶

∶∶∶∶∶∶∶∶∶∶∶∶∶∶∶∶∶∶∶∶∶∶

线

∶∶∶∶∶∶∶∶∶∶

学校

19

13

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相等,则图中左上角的数是( )。

A 、9

B 、16

C 、21

D 、23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

7、有一种饮料的瓶身如下图所示,容积是3升。现在它里面装了一些饮料,正放时饮料高度为20厘米,倒放时空于部分的高度为5厘米。那么瓶现有饮料 升。

8、在一次“人与自然”知识竞赛中,竞赛试题共有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4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道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倒扣2分。 如果一个学生在本次竞赛中的得分要不低于60分,那么,他至少要选对

__________道题。

9、某超市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超市可以自行定价,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售价的20%,则这批商品的售价不能超过____________元。

10、小刚骑车从8路汽车的起点站出发,沿着8路车的行驶路线前进。当他骑了1650米时,一辆8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每分钟行450米。这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行5分钟停靠一站,停车时间为1分钟。已知小刚骑车速度是汽车行驶速度的

3

2,则这辆汽车出发后要追上小刚需要时间 分钟。

第十二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初赛试卷(四年级组) (时间:2007年3月24日10:00---1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以下每题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表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每题的圆括号. 1、一个整数,减去它被5除后余数的4倍是154,那么原来整数是( )。 A 、154 B 、159 C 、162 D 、169 2、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 )种取法。 A 、5 B 、6 C 、7 D 、8 3、将一个四位数字颠倒过来,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新数比原来的数大7902,那么在所有满足条件的数中,原数最大是( )。 A 、1998 B 、1898 C 、1899 D 、1989 4、右图中共有( )个四边形。 A 、2 B 、3 C 、4 D 、5 5、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是12.4千米,他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去时每小时行6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4千米,则来回平均速度为( )。 A 、5千米/小时 B 、4.8千米/小时 C 、5.2千米/小时 D 、4.9千米/小时 6、按下列规律把下面的数进行分类如下: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 第一行 1 4 9 16 25 …… 第二行 2 3 8 15 24 …… 第三行 5 6 7 14 23 …… 第四行 10 11 12 13 22 …… 第五行 17 18 19 20 21 …… …… …… …… …… …… …… …… 从排列规律可知,40排在( )。 A 、第6行,第5列 B 、第7行,第4列 C 、第7行,第5列 D 、第8行,第2列

∶∶∶∶∶∶∶∶∶

装∶∶∶∶∶∶∶∶∶∶∶∶∶∶∶∶∶∶∶∶∶∶∶

∶∶∶∶∶∶∶∶∶∶∶∶∶∶∶∶∶∶∶∶∶∶

线

∶∶∶∶∶∶∶∶∶∶

学校

二、填空题

7、计算:11+13+15+17+……+97+99= 。

8、小明从甲地向乙地走,小强同时从乙地向甲地走,当各自到达终点后,双方立即返回,行走过程中,各自的速度不变,两人第一次相遇在距甲地4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乙地15千米处。则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米。

9、王老师给小朋友分苹果和桔子,苹果数是桔子数的2倍。桔子每人分3个,多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5个。则有个小朋友,个苹果。

10、右图是一个道路图,A处有一大群孩子,这群孩子向东或向北走,在从A开始的每个路口,都有一半人向北走,另一半人向东走,如果先后有60个孩子到过路口B,则先后共有个孩子到过路口C。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一) 例1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 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 +(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 389+387+383+385+384+386+388 =390×7—1—3—7—5—6—4— =2730—28 =2702. 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 389+387+383+385+384+386+388 =380×7+9+7+3+5+4+6+8 =2660+42 =2702. 例5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

三年级乘法中的巧算

三年级乘法中的巧算 本讲介绍一些乘法中的巧算方法。 1.乘11,101,1001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11,101,1001时,因为11,101,1001分别比10,100,1000大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a×11=a×(10+1)=10a+a, a×101=a×(101+1)=100a+a, a×1001=a×(1000+1)=1000a+a。 例如,38×101=38×100+38=3838。 2.乘9,99,999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9,99,999时,因为9,99,999分别比10,100,1000小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 a×9=a×(10-1)=10a-a, a×99=a×(100-1)=100a- a, a×999=a×(1000-1)=1000a-a。 例如,18×99=18×100-18=1782。 上面讲的两类速算法,实际就是乘法的凑整速算。凑整速算是当乘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表示成上述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的自然数的和或差的形式,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的方法。 例1计算: (1) 356×1001 =356×(1000+1) =356×1000+356 =356000+356 =356356; (2) 38×102 =38×(100+2) =38×100+38×2 =3800+76 =3876; (3)526×99 =526×(100-1) =526×100-526 =52600-526 =52074; (4)1234×9998 =1234×(10000-2) =1234×10000-1234×2

= =。 3.乘5,25,125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5,25,125时,因为5×2=10,25×4=100,125×8=1000,所以可以利用“乘一个数再除以同一个数,数值不变”及乘法结合律,得到例如,76×25=7600÷4=1900。 上面的方法也是一种“凑整”,只不过不是用加减法“凑整”,而是利用乘法“凑整”。当一个乘数乘以一个较小的自然数就能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先乘上这个较小的自然数,再除以这个较小的自然数,然后利用乘法结合律就可达到速算的目的。 例2计算: (1) 186×5 =186×(5×2)÷2 =1860÷2 =930; (2) 96×125 =96×(125×8)÷8 =96000÷8=12000。 有时题目不是上面讲的“标准形式”,比如乘数不是25而是75,此时就需要灵活运用上面的方法及乘法运算律进行速算了。 例3计算: (1) 84×75 =(21×4)×(25×3) =(21×3)×(4×25) =63×100=6300; (2)56×625 =(7×8)×(125×5) =(7×5)×(8×125) =35×1000=35000; (3) 33×125 =32×125+1×125 =4000+125=4125; (4) 39×75 =(32+1)×125 =(40-1)×75 =40×75-1×75 =3000-75=2925。 4.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法。 个位是5的两个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积的末尾两位是25,25前面的数是这个两位数的首位数与首位数加1之积。例如:

速算与巧算

二年级奥数习题:速算与巧算计算下列各题: 1.4×135×25 2.38×25×6 3.124×25 4.132476×111 5.35×53+47×35 6.53×46+71×54+82×54 7.①11×11 ②111×111 ③1111×1111 ④11111×11111 ⑤111111111×111111111 8.①12×14 ②13×17 ③15×17 ④17×18 ⑤19×15 ⑥16×12 9.①11×11 ②12×12 ③13×13 ④14×14 ⑤15×15 ⑥16×16 ⑦17×17 ⑧18×18 ⑨19×19 10.计算下列各题,并牢记答案,以备后用. ①15×15 ②25×25

③35×35 ④45×45 ⑤55×55 ⑥65×65 ⑦75×75 ⑧85×85 ⑨95×95 11.求1+2+3+…+(n-1)+n之和,并牢记结果. 12.求下列各题之和.把四道题联系起来看,你能发现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吗? ①1+2+3+…+10 ②1+2+3+…+100 ③1+2+3+…+1000 ④1+2+3+…+10000 13.求下表中所有数的和.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习题解答 1.解:4×135×25=(4×25)×135 =100×135=13500. 2.解:38×25×6=19×2×25×2×3 =19×(2×25×2)×3

=19×100×3 =1900×3=5700. 3.解:124×25=(124÷4)×(25×4) =31×100=3100. 4.解:132476×111 =132476×(100+10+1) =13247600+1324760+132476 =14704836. 或用错位相加的方法: 5.解:35×53+47×35=35×(53+47) =35×100=3500. 6.解:53×46+71×54+82×54 =(54-1)×46+71×54+82×54 =54×46-46+71×54+82×54 =54×(46+71+82)-46 =54×199-46 =54×(200-1)-46 =54×200-54-46 =10800-100

速算与巧算(一)(含答案)-

速算与巧算(一) 速算与巧算是在运算过程中,根据数的特点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恰当,准确,灵活地运用定律,性质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一种简便、迅速的计算。 (一)指导探索: 例1. 计算889899899989999++++ 分析与解: 观察题目的特点发现:8可以看作9189-,可以看作901-,899可以看作 9001-……,又是连加的算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看作9,90,900,9000与90000的 和再减去5个1的和。 889++899+8999+89999 =(9-1)+(90-1)+(900-1)+(9000-1)+(90000-1)=(9+90+900+9000+90000)-(1+1+1+1+1)=99999-5=99994 还可以这样想:889899899989999++++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4111189899899989999 489189918999189999149090090009000099994 ()()()() 例2. 计算:20191817161514134321+--++--+++--…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加,减混合算式,由于加、减数较多,要仔细观察能不能简化计算。观察发现:20182191721614215132422-=-=-=-=-=,,,,…, 312-=,因此通过前后次序的交换,把某些数结合在一起算,比较简便。 20191817161514134321+--++--+++--… =-+-+-++-+-=++++=()()()()() 20181917161442312222 10220 ……个 例3. 44425? 分析与解:25是个特殊数,它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因此25与一个数相乘时,就要想办法从这个数中分离出4。 方法一:44425? =++?=?+?+?()40040425 400254025425 =++=10000100010011100 方法二:44425? =??=??=()()111425 11142511100 方法三:44425? =÷??=?=()() 4444254111100 11100

奥数知识点 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引导: 1、计算(凑十法)1+2+3+4+5+6+7+8+9+10 2、计算(凑整法)1+3+5+7+9+11+13+15+17+19 2+4+6+8+10+12+14+16+18+20 2+13+25+44+18+37+56+75 3、计算(用已知求未知)1+2+3+4+5+6+7+8+9+10+11+12+13+14+15 5+6+7+8+9+10 4、计算(改变运算顺序)10-9+8-7+6-5+4-3+2-1 5、计算(带着“+”、“-”号搬家)1-2+3-4+5-6+7-8+9-10+11 一、凑十法:利用个位数相加之和都等于10的技术 题1、计算1+2+3+4+5+6+7+8+9+10 这种逐步相加的方法,好处是可以得到每一步的结果,但 缺点是麻烦、容易出错;而且一步出错,以后步步都错。若是 利用凑十法,就能克服这种缺点。 二、凑整法:同学们还知道,有些数相加之和是整十、整百的数,如: 巧用这些结果,可以使那些较大的数相加又快又准。像10、20、30、40、50、60、70、80、90、100等等这些整十、整百的数就是凑整的目标。 题2、计算1+3+5+7+9+11+13+15+17+19 解:这是求1到19共10个单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题3、计算 2+4+6+8+10+12+14+16+18+20 解:这是求2到20共10个双数之和,用凑整法做: 题4、计算 2+13+25+44+18+37+56+75 解:用凑整法: 三、用已知求未知 利用已经获得较简单的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更复杂的难题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凑十法、凑整法的实质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把这种认识规律用于计算方面,可使计算更快更准。题5、计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解:由例2和例3,已经知道从1开始的前10个单数之和及从2开始的前10个双数之和,巧用这些结果计算这道题就容易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3+5+7+9+11+13+15+17+19)+(2+4+6+8+10+12+14+16+18+20)=100+110(这步利用了例2和例3的结果)=210 题6、计算:5+6+7+8+9+10 解:可以利用前10个自然数之和等于55这一结果。 5+6+7+8+9+10=(1+2+3+4+5+6+7+8+9+10)-(1+2+3+4)=55-10=45 四、改变运算顺序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中,有时改变加、减的运算顺序可使计算显得十分巧妙! 题7、计算:10-9+8-7+6-5+4-3+2-1 解:改变一下运算顺序,先减后加,就使运算显得非常“漂亮”。 10-9+8-7+6-5+4-3+2-1=(10-9)+(8-7)+(6-5)+(4-3)+(2-1)=1+1+1+1+1=5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乘除法中的速算与巧算 知识储备 整数乘除法的速算与巧算,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凑整” 。要达到“凑整”的目的, 就要将一些数分解、 变形,再运用乘法的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规 则,把某些数组合到一起,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便化。 1、 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 冶 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乘法分配律:(a + b) >C=ac + bc 2、 除法的运算性质 (1) a -b=a >C 说b > c) (c 工 0) (2) a — b=(a 十 c)十(b 十 c 芳(0) (3) a — b — c=a —(t )) (4) a — (b — c)=a -> 3、 乘除分配性质 (1) (a + b ) X c=a X c + b c (2) (a — b ) X c=a X c — b X c (3) (a + b ) —c=a —+ b — c (4) (a — b ) —c=a —— b — c 注意: 除数不能为零。 4、 两数之和乘以这两数之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 . 2 (a + b) > (a — b)= a — b 5、 乘法凑整法:这是利用特殊数的乘积特性进行速算, 如5> 2 = 10, 25 X 4 = 100, 125 > 8 = 1000, 625X 8= 5000 , 625X 16= 10000等等。大家要记住这些结果。 思维引导 例1、计算: (1) 999+ 999X 999 (2) 1111X 9999 (3) 125X 25X 32 (4) 576X 422 + 576 + 577 X 576 跟踪练习:计算:(1) 9999 + 9999 X 9999 (2) 140X 299 (3) 808X 125 (4) 461 + 5 X 4610 + 461 X 49 例 2、计算:34X 172— 17X 71 X 2— 34

小学数学《 速算与巧算(三)》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三)》练习题(含答案)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 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 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 奥数对学生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数学要深奥些,快来做做奥数题来锻炼自己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到的三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计算时间:正确率: (1)146000÷125=(2)211211÷211=(3)7500÷25÷4= (4)264264÷7÷11÷13=(5)(130+65)÷13= (6)798÷125+202÷125=(7)432÷(8×9)= (8)21×15÷5=(9)(54×24)÷(9×4)= (10)(2×3×5×7×11×13×17×19)÷(38×51×65×77)=(11)1÷(2÷3)÷(3÷4)÷(4÷5)÷(5÷6)= (12)(110+77+88+99)÷11= 参考答案 (1)146000÷125(2)211211÷211 (3)7500÷25÷4 =146×1000÷125 =211×1001÷211 =7500÷(25×4)=146×8 =1001 =7500÷100 =1168 =75 (4)264264÷7÷11÷13 (5)(130+65)÷13 =264×1001÷(7×11×13) =130÷13+65÷13 =264×1001÷1001 =10+5 =264 =15 (6)798÷125+202÷125(7)432÷(8×9) =(798+202)÷125 =432÷8÷9 =1000÷125 =54÷9

=8 =6 (8)21×15÷5 (9)(54×24)÷(9×4) =21×3 =54×24÷9÷4 =63 =54÷9×24÷4 =6×6 =36 (10)(2×3×5×7×11×13×17×19)÷(38×51×65×77)=(2×19÷38)×(3×17÷51)×(5×13÷65)×(7×11÷77)=1 (11)1÷(2÷3)÷(3÷4)÷(4÷5)÷(5÷6) =1÷2×3÷3×4÷4×5÷×6 =1÷2×6 =3 (12)(110+77+88+99)÷11 =110÷11+77÷11+88÷11+99÷11 =10+7+8+9 =34

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二) 一、学习目标 1、根据算式的特点,选用合适的运算定律、性质及巧算方法。 2、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技巧,使得计算既正确又迅速。 二、内容提要 1、较大数的速算与巧算。 2、有关小数的速算与巧算。 三、例题选讲 例1 计算899999+89999+8999+899+89 分析:算式中的加数,加1后都能凑整。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凑整法”进行计算。 解:原式=900000+90000+9000+900+90-5 =999990-5 =999985 例2 计算2002+2001-2000-1999+1998+1997…+6+5-4-3+2+1 分析:算式中的数是按从大到小、且有规律地进行相加和相减的,我们可以分组进行计算。 解法一:原式=(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 +…+(10+9-8-7)+(6+5-4-3)+2+1 =4×500+3 =2003 解法二:原式=(2002-2000)+(2001-1999)+…+(6-4)+(5-3) +2+1 =2×1000+3 =2003

解法三:原式=2002+(2001-2000-1999+1998)+(1997-1996-1995+1994)+…+(9-8-7+6)+(5-4-3+2)+1 =2002+0+0+0+…+0+0+1 =2003 例3 计算1÷2007+2÷2007+3÷2007+…+2006÷2007+2007÷2007 分析:如果按照原式的顺序,先算出各个商,再求和,既繁又难。我们观察到,算式中的除数都相同,被除数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2006,2007。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除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全部被除数的和,再求商。 解:原式=(1+2+3+4+…+2006+2007)÷2007 =(1+2007)×2007÷2÷2007 =1004 例4 计算68325+56832+25683+32568+83256 分析:观察算式中的4个加数知,每个数位上的数均由2、3、5、6、8组成。 解:原式=(2+3+5+6+8)×10000+(2+3+5+6+8)×1000+(2+5+6+8)×100+(2+3+5+6+8)×10+(2+3+5+6+8)×1 =24×11111 =266664 例5 计算6.25×0.16+264×0.0625+5.2×6.25+0.625×20 分析:利用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可使算式出现相同因数6.25,这样我们便可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解:原式=6.25×(0.16+2.64+5.2+2) =6.25×10 =62.5 例6 计算(1+0.35+0.46)×(0.35+0.46+0.78)-(1+0.35+0.46+0.78)×(0.35+0.46)

速算与巧算(后附答案)

速算与巧算(后附答案) 一【要点提示】 1、简便运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一些简便算法,有助于提高我的 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而简便算法往往要根据一定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进行 “有的放矢”从而使计算简便。 2、在巧算的方法里,蕴含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 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凑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3、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添括号、拆分法。 除法的性质:如 4、在分解因数凑整相乘时,记住一些特殊的积有益于速算,如25=10 25 258=200 1258=1000 6258=5000等等。但是,凑整法需要灵活运用,要想算的快 又准,最根本的是抓住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乘、除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二【经典题型】 例1计算 (1)9+99+999 (2)479+478+477+476+481+482 (3)326+289+74-189 (4)354+(146-78) (5) 735-(335-287) (6)735-487+187 【模仿提升】 第1页共 5 页

1、99999+9999+999+99+9 2、9+98+997+9996+99995 3、80+81+82+83+84+85 4、998+999+1000+1001+1002 5、1306-889-306 6、2426-589+74+889 7、564-(212-236) 8、639+(410-239) 9、632-385+185 10、458-889+1889 11、12345+23451+34512+45123+51234 第2页共 5 页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一周速算 与巧算(二) 专题简析;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例1;计算325÷25 分析与解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习一 计算下面各题。 1,450÷25 2,525÷25 3,3500÷125 4,10000÷625 5,49500÷900 6,9000÷225

例2;计算25×125×4×8 分析与解答;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习二 计算下面各题。 125×15×8×4 25×24 25×5×64×125 125×25×32 75×16 125×16

例3;计算(1)(360+108)÷36 (2)(450-75)÷15 分析与解答;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题计算简便。 (1)(360+108)÷36 (2)(450-75)÷15 =360÷36+108÷36 =450÷15-75÷15 =10+3 =30-5 =13 =25 练习三 计算下面各题。 1.(720+96)÷24 2.(4500-90)÷45 3.6342÷21 4.8811÷89 5.73÷36+105÷36+146÷36 6.(10000-1000-100-10)÷10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除法速算与巧算

第二讲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 25×4=100 125×8=1000 例1计算①123×4×25 ② 125×2×8×25×5×4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计算① 24×25 ② 56×125 ③ 125×5×32×5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① 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例4 计算① 123×101 ② 123×99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 以此类推:如:15×10=150 15×100=1500 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 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 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 12×99=1200-12=1188 12×999=12000-12=11988 例7 222×11 2456×11 [分析]为了速算,可以记一句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 2 2 2 4 4 2 222×11=2442 2 4 5 6 2 7 0 1 6 2456×11=27016 例8、16×5 [分析]一个数×5,可以除以“2”添上“0”。 16×5=(16÷2) ×10=80

例924×15 [分析]一个数×15,“加半添0”。 24×15=(24+12)×10=360 例4 从10到20×之间的两位数相乘(十几×十几) 13×14 [分析]个位数相加后再加“10”,然后乘“10”,个位数相乘后,所得两个数相加。 13×14=182 想:(3+4+10)×10=170 3×4=12 170+12=182 例5 62×68 81×89 [分析] 62×68,一首数6+1=7,头×头是: 7×6=42,尾×尾是2×8=16, 42与16在一起:4216 81×89,一首数8+1=9,头×头9×8=72, 尾×尾是1×9=9,因为9小于10,所以72与9相联时,在9的前面添一个0。答案是81×89=7209 例6 72×32 68×48 [分析] 72×32头乘头+尾是7×3+2=23 尾×尾是:2×2=4 因为4小于10,所以23与4相联时,在4前边补一个0,答案是: 72×32=2304 68×48头乘头+尾是6×4+8=32 尾×尾8×4=64 答案是: 68×48=3264 练习: 14×5 114×5 19×17 3728×11 1295×11 16×18 36×15 72×15 78×72 84×86 62×42 31×71 43×25×4125×(19×8) 50×13×2 25×32×125 125×64 9×37+9×63 102×43 65×99+65 125×798 45×123-45×23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常用的巧算和速算方法 【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例如著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所以,1+2+3+4+……+99+100 =101×100÷2 =5050。 又如,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 所以,3+5+7+……+97+99=(99+3)×49÷2= 2499。 这种算法的思路,见于书籍中最早的是我国古代的《张丘建算经》。张丘建利用这一思路巧妙地解答了“有女不善织”这一名题: “今有女子不善织,日减功,迟。初日织五尺,末日织一尺,今三十日织讫。问织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有位妇女不善于织布,她每天织的布都比上一天减少一些,并且减少的数量都相等。她第一天织了5尺布,最后一天织了1尺,一共织了30天。问她一共织了多少布? 张丘建在《算经》上给出的解法是: “并初末日织尺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答曰:二匹一丈”。 这一解法,用现代的算式表达,就是

1匹=4丈,1丈=10尺, 90尺=9丈=2匹1丈。(答略) 张丘建这一解法的思路,据推测为: 如果把这妇女从第一天直到第30天所织的布都加起来,算式就是 5+…………+1 在这一算式中,每一个往后加的加数,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减一个相同的数,而这一递减的数不会是个整数。 若把这个式子反过来,则算式便是 1+………………+5 此时,每一个往后的加数,就都会比它前一个紧挨着它的加数,要递增一个相同的数。同样,这一递增的相同的数,也不是一个整数。 假若把上面这两个式子相加,并在相加时,利用“对应的数相加和会相等”这一特点,那么,就会出现下面的式子: 所以,加得的结果是6×30=180(尺) 但这妇女用30天织的布没有180尺,而只有180尺布的一半。所以,这妇女30天织的布是 180÷2=90(尺) 可见,这种解法的确是简单、巧妙和饶有趣味的。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一)》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一)》练习题(含答案) 我们在进行加法的巧算时,经常运用以下两个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即 a+b=b+a 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 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a+(b+c) 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 将此运算律推广,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我们在进行减法运算时,经常运用以下性质: (3)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4)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 变为“-”,“-”变为“+”.如:a+(b-c)=a+b-c a-(b+c)=a-b-c a-(b-c)=a-b+c (5)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 “-”变为“+”.如:a+b-c=a+(b-c) a-b+c=a-(b-c),a-b-c=a-(b+c) (一)分组凑整法 【例1】(★★奥数网原创题)计算:(1)17+29+33+71+28+12 (2)168+253+32 (3)(1350+49+68)+(51+32+1650) (4)358+127+142+73 分析:在这个例题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分组凑整的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原式=(17+33)+(29+71)+(28+12) =50+100+40 =190 (2)原式=(168+32)+253 =200+253

奥数试题四年级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1、填空。 a×b×c=a×( ×) a×(b+c)= ×+× a÷b÷c=a÷( ×) a-b-c=a-( +) 2、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3×47=47 427+99=427100 653-98=653100 25×19×4=() ×19 62×45+38×45=() 45 48÷5÷4=480() 398-45-155=398() 1、计算。 ⑴946-(246+65) ⑵378-144+222-56 2、计算。 ⑴67×99 ⑵67×99+99 ⑶85×101 ⑷85×101-85 ⑸57×63-57+38×57 ⑹44×56+22×88

⑺125×32×25 ⑻25×44 ⑼7800÷25÷4 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在进行简便运算时,要注意凑整,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从简单的想起,找规律,还有 。 第一部分必做题 1、(☆)直接写得数。 15×8=25×8= 463-98=3×8×125= 25×13×4=310-101= 324+157+676=158-72-28= 376-(176+150)=874-125+126-375= 73×19+27×19=51×121-51×21= 480÷(8×4)=270÷1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计算简便。 457-63-137××25 826+-727000÷15÷

3、计算。 ⑴(☆)378-144+222-56⑵(☆)1308-(308+149)⑶(☆)863+(245+137) ⑷(☆☆)726-(391-174) 4、计算。 ⑴(☆)77×99 ⑵(☆)53×101 ⑶(☆)93×49+93 ⑷(☆)87×201-87 ⑸(☆)125×56 ⑹(☆)88×125 ⑺(☆☆)13×25-25 ⑻(☆)98000÷125÷8 ⑼(☆)25×32×125 ⑽(☆)7200÷15÷6 ⑾(☆)4500÷25÷4 ⑿(☆)5000÷125÷8 ⒀(☆)5400÷45 ⒁(☆)4200÷28

速算与巧算 (1)

凝涵数理化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经典例题一】325÷25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13 【练一练1】(1)450÷25 (2)525÷25 【经典例题二】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和1000相乘就可以了。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练一练2】(1)125×15×8×4 (2)125×25×32 【经典例题三】计算:(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思路导航】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这两题 (1)125×34+125×66 (2)43×11+43×36+43×52+43 =125×(34+66)=43×(11+36+52+1) =125×100 =43×100 =12500 =4300 【练一练3】计算下面各题: (1)125×64+125×36 (2)64×45+64×71-64×16 【经典例题四】计算(1)(360+108)÷36 (2)1÷2+3÷2+5÷2+7÷2 【思路导航】两个数的和、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1)(360+108)÷36 (2)1÷2+3÷2+5÷2+7÷2 =360÷36+108÷36 =(1+3+5+7)÷2 =10+3 =16÷2 =13 =8 【练一练4】(1)(720+96)÷24 (2)(4500-90)÷45 (3)73÷36+105÷36+146÷36 (4)6342÷21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练习题(含答案) 【复习1】(我爱数学夏令营)计算:6.11+9.22+8.33+7.44+5.55+4.56+3.67+2.78+1.89 分析:原式=(6.11+1.89)+(9.22+2.78)+(8.33+3.67)+(7.44+4.56)+5.55=8+12+12+12+5.55=49.55 【复习2】(06香港圣公会小学奥林匹克)计算:3.72-2.73+4.6+5.28-0.27+6.4 分析:原式=(3.72+5.28)+(4.6+6.4)-(2.73+0.27)=9+11-3=17 . 【复习3】(华罗庚学校五年级入学考试试题)8×(3.1-2.85)×12.5×(1.62+2.38)-3.27 分析:初看这道题好像不能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但是里面有特殊数8、12.5,所以可以先算一步,再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原式=8×0.25×12.5×4-3.27=(8×12.5)×(0.25×4)-3.27=100-3.27=96.73 【复习4】(04陈省身杯数学邀请赛)(56789+67895+78956+89567+95678)÷7 分析:原式=(5+6+7+8+9)×11111÷7=5×11111=55555 . 观察可知5、6、7、8、9在万、千、百、十、个位各出现过一次 . 【复习5】计算:l-2+3-4+5-6+…+2005-2006+2007 分析:原式= l+3-2+5-4+7-6+…+2005+2007-2006=1+1×1003=1004 ,分组求和的思路. 在速算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运算律的应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一起先来看看常用的 一些运算律和结论吧! 在计算过程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灵活熟练地运用运算律.运算律有: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分配律: a(b+c)=ab+ac (反过来就是提取公因数)

奥数题速算与巧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巧算 【基础再现】 四则混合运算要算得好、算得巧,既合理又灵活,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 当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内的,后算括号外的;先乘除,后加减”。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根据算式中运算符号及数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以使运算简捷。 【重难考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知识扩展】 1、加减法运算的性质 ①a+b-c=a-c+b ②a+(b-c)=a+b-c ③a-b-c=a-c-b ④a-(b+c)=a-b-c ⑤a-(b-c)=a-b+c=a+c-b 2、乘除法运算的性质 ①a÷b÷c=a÷c÷b=a÷(b×c) ②a×b÷c=a÷c×b=b÷c×a ③(a×b)÷c=a÷c×b=b÷c×a) ④a×(b÷c)=a×b÷c ⑤a÷(b÷c)=a÷b×c=a×c÷b ⑥a÷b=(a×n)÷(b×n)=(a÷n)÷(b÷n)(n≠0) 3、乘除分配的性质 ①(a-b)×c=a×c-b×c ②(a+b)÷c=a÷c+b÷c (a-b)÷c=a÷c-b÷c 【典型例题】 例一、计算。 1、843+78-43 2、843-86+157 例二、计算下列各题。 1、25×96×125 2、75000÷125÷5

3、81+791×9 4、53×50+50×47 5、395×27+395×72+395 例三、计算下列各题。 1、(56+64)÷8 2、105÷72+456÷72+447÷72 3、(150-45)÷15 4、2280÷34-648÷34+476÷34 例四、计算下列各题。 1、32+64+128+256 2、1+2+3+......+98+99+100 3、125×24 4、68×101 5、1001×374 6、210÷6÷5 【即时训练】 ×× 2、48×29+13×16 3、(9999+8100)÷9-111 4、1999×× 5、85000÷125÷8 2、48×29+13×16 3、(9999+8100)÷9-111 4、1999×× 5、999×778+333×666 6、265×480+7350×48

(完整)三年级乘除法速算巧算

一、乘法中的巧算 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 5×2=1025×4=100125×8=1000 例1计算 ①123×4×25 ②125×2×8×25×5×4 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 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 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2计算 ①24×25 ②56×125 ③125×5×32×5 解:①式=6×(4×25)=6×100=600 ②式=7×8×125=7×(8×125)=7×1000=7000 ③式=125×5×4×8×5=(125×8)×(5×5×4)=1000×100=100000 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计算 ①175×34+175×66 ②67×12+67×35+67×52+6 解:①式=175×(34+66)=175×100=17500 ②式=67×(12+35+52+1)=67×100=6700(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67×1) 例4计算 ①123×101 ②123×99 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12300+123=12423 ②式=123×(100-1)=12300-123=12177 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一个数×10,数后添0;一个数×100,数后添00;一个数×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 如:15×10=15015×100=150015×1000=15000

例6一个数×9,数后添0,再减此数;一个数×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一个数×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以此类推。 如:12×9=120-12=10812×99=1200-12=118812×999=12000-12=11988 例7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 如:6×5=3016×5=80116×5=580。 例8一个数乘以11,“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如2222×11=24442 例9一个偶数乘以15,“加半添0”. 如24×15=(24+12)×10=360 解:原式=24×(10+5) =24×(10+10÷2) =24×10+24×10÷2(乘法分配律) =24×10+24÷2×10(带符号搬家) =(24+24÷2)×10(乘法分配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