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布!结构!功能!]

第一节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

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非点接触处有

10-15nm的细胞间隙。“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65kD 4次穿膜蛋白

自己识别自己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

密封蛋白Claudin 20~27kD 肾小管上皮Mg2+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

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

?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

?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

(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

力的牢固粘合。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

2.黏着斑focal adhesion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部,是细胞通过局部黏附与细胞外基质之间形成的黏着连接。?蛋白:整联蛋白integrin。其胞外部分与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胶原)[受体与配体间的识别与结合相连],胞内部分通过锚定蛋白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

?锚定蛋白:裸蛋白talin、α-辅肌动蛋白、细丝蛋白filamin、纽蛋白vinculin 等

?分布:在肌细胞、肌腱(主要是胶原) 形成的连接中很常见

?作用:黏着斑的形成、解离对细胞的铺展和迁移有重要意义。(体外培养细胞常通过黏着斑附着于培养皿表面)

(二)桥粒连接desmosome junction是由中间纤维参与的锚定连接

分布:广泛分布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如皮肤、心肌、消化道、膀胱、子宫、阴道等处的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分布位置,分为:桥粒、半桥粒两种

1.桥粒desmosome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下方,是相邻细胞接触点上的一种类似纽扣状的结构

?桥粒斑:桥粒连接处相邻质膜间的间隙约30nm,质膜的胞质侧各有一个由细胞内锚定蛋白构成的胞质斑,直径0.5μm,称为桥粒斑desmosomal plaque

?蛋白(桥粒斑):桥粒斑由两种蛋白组成中间纤维附着部位:桥粒珠蛋白plakoglobin、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 。不同组织的细胞中附着于桥粒斑的中间纤维不同,在上皮细胞中是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s,心肌细胞中是结蛋白丝desmin filaments

?蛋白(穿膜黏着蛋白):桥粒黏蛋白(desmoglein)&桥粒胶蛋白(desmocollin)均为钙黏着蛋白家族

?疾病:天疱疮

2.半桥粒hemidesmosome

?定义:上皮细胞基底面与基膜之间的连接结构,因结构只有桥粒的一半而得名。

?蛋白(胞质斑):网蛋白plectin,可与细胞内中间纤维相连

?蛋白(穿膜蛋白):整联蛋白α6β4,另一种是穿膜蛋白180

?功能:把上皮细胞与下方的基膜连接在一起,防止机械力造成上皮与其下方的组织剥离?疾病:大疱性类天疱疮

三、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定义:在多数动物组织相邻细胞膜上存在特殊的连接通道,以进行细胞间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通讯联系,从而完成群体细胞间的合作与协调,这种连接形式称通讯连接

(一)间隙连接是动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

?基本结构单位:连接子connexon,长7.5nm,外径6nm,由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连接子蛋白connexin 环绕而成,中央是1.5~2nm的亲水性通道。

?结构:相邻质膜上的两个连接子相对接在一起,通过中央孔道相通。一个间隙连接处的连接子数目由几个到几千几万个

?蛋白:连接子蛋白发现了20多种,一个连接子可以由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异源连接子;

也可由相同连接子蛋白构成——同源连接子。不同连接子蛋白构成的连接子,在通透性、导电率、可调节性方面是不同的,其分布具有组织细胞特异性。Eg。心肌细胞连接子蛋白是Cx43,心脏电传导系统细胞的连接子蛋白是Cx40,当这两种连接子蛋白形成间隙连接时,两种连接子之间没有通透功能,确保心脏器官不同类型细胞功能的相对独立

?功能:①加强相邻细胞间的机械连接。②介导细胞间通讯。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的信息通过化学递质或电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效应

?方式:①代谢藕联②电藕联

1.代谢偶联metabolic coupling

定义:指小分子质量(小于1kD)代谢物和信号分子,在相邻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的传递。 作用:①使细胞共享小分子物质。连接子形成的1.5nm的亲水性通道,允许分子量1000-1500 Da 以下的水溶性小分子,如无机离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cAMP等,从一个细胞迅速进入另一个细胞内,使代谢产物迅速平均分配到相邻细胞中,形成代谢偶联 ②进而控制细胞的分化。在胚胎发育早期,代谢耦联非常重要,在血液循环建立前,平均

分配物质,控制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时,不同组织的细胞间解耦联,但同组织的细胞间依旧相互耦联,保持发育的一致

可调节性:间隙连接的通透性是可以调节的,降低pH,或升高Ca2+离子浓度,均可降低间隙连接的通透性。细胞受损时,Ca2+大量进入细胞,导致间隙连接关闭,以免周围细胞受到伤害;肿瘤细胞间隙连接明显减少或丧失,失去控制。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细胞时的cAMP的扩散。

2.电偶联electric coupling

?定义:又称离子偶联ionic coupling,其连接子是种离子通道,带电的离子能通过间隙连接达到相邻细胞

?分布:在具有电兴奋性的组织细胞间,广泛存在电耦联现象;

?作用方式:带电离子通过连接子,使动作电位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

?作用特点:速度快而准确。Eg心肌细胞同步收缩和舒张,如破坏了电耦联,心脏停跳;小肠平滑肌通过电耦联,使收缩蠕动同步进行;神经细胞传递动作电位;某些上皮细胞通过间隙连接使纤毛协调摆动

(二)突触synapse也是一种细胞通讯连接方式

分类: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触间隙20nm宽,传递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动作电位

电兴奋细胞间可通过电突触、化学突触传递冲动信号

第二节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

?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 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糖蛋白,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结合并起黏附作用的一类细胞表面分子

?分类:钙粘素Cadherin、选择素Selectin、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g-superfamily, Ig-SF、整联蛋白integrin

?特点:多依赖二价阳离子Ca2+或Mg2+才起作用。CAM在细胞骨架参与下,形成桥粒、半桥粒、黏合带、黏着斑等细胞连接结构

?结构:CAM可分为三部分:①较长胞外区,其N-端带有糖链,是与配体识别部位;②跨膜区,多为一次性跨膜蛋白;③胞质区,肽链的C-端,一般较小,可与质膜下的细胞骨架成分或胞内的信号转导分子结合,从而介导黏附

?识别、黏着方式:①同亲型结合homophilic binding,相邻细胞表面的同种黏附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②异亲型结合hetrophilic binding,不同种黏附分子间的识别与黏着,选择素和

整联蛋白主要靠这种方式介导细胞黏附;③连接分子依赖性结合linker-dependent binding,相邻细胞的黏附分子通过连接分子介导,才能相互识别与黏着

一、钙黏着蛋白家族cadherin(旧称钙粘素)

特征:一类依赖于Ca2+的同亲型CAM

功能:在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分化,以及组织器官构筑中起重要作用

分布:钙粘素在不同种类细胞、不同发育阶段,表达的数量和种类均不同。已鉴定出50多种钙黏着蛋白,分布于不同组织,如上皮组织的E-钙黏着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神经组织的N-钙钙黏着蛋白、胎盘(乳腺、表皮)P-钙黏着蛋白、血管内皮细胞VE-钙黏着蛋白等

1.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

多数钙粘素分子是单次跨膜糖蛋白,由700~750个aa(氨基酸残基)组成,在质膜中常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

钙黏着蛋白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不同钙黏着蛋白之间有50%~60%氨基序列相同

钙黏着蛋白的胞外区约110aa,常折叠成5个重复结构域,Ca2+结合在重复结构之间,将胞外区锁定在一起,形成棒状结构,赋予钙黏着蛋白分子以强度。结合Ca2+越多,钙黏着蛋白刚性越强;去除Ca2+,胞外区便变得松软,易被蛋白酶水解

钙黏着蛋白胞内部分高度保守,通过附着蛋白与细胞骨架相连

2.钙黏着蛋白的功能

①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同亲性细胞粘附:胚胎、成人的组织中,同类细胞的相互识别黏着,如E-钙黏着蛋白介导上皮细胞粘着。将编码E-钙黏着蛋白的基因转染到不表达钙黏着蛋白的成

活化后转运至细胞表面

纤维细胞中,可促使成纤维细胞之间的Ca2+依赖性同亲性细胞黏附;抗E-钙黏着蛋白抗体可以抑制这种黏附

②在个体发育中影响细胞分化,参与组织器官的形成:个体发育中通过控制钙黏着蛋白表达的种类与数量,而决定胚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

③参与细胞之间稳定的特化连接结构:在黏合带连接中,钙黏着蛋白的胞内区通过α、β联蛋白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而在桥粒连接中,钙黏着蛋白胞内区通过胞质斑与中间纤维相连。一些钙黏着蛋白在锚定连接形成过程中,起调节信号的传递作用;如VE-钙黏着蛋白不仅介导内皮细胞间的黏附,还传递生长因子信号到细胞内

3.钙黏着蛋白与疾病

钙黏着蛋白功能的丧失,使恶性肿瘤容易扩散;缺失E-钙黏着蛋白可导致上皮肿瘤的发生;E-钙黏着蛋白表达越多,细胞转移越少;升高恶性肿瘤细胞中钙黏着蛋白的表达,有利于抑制肿瘤

二、选择素selectin

特征:依赖于Ca2+的异亲性细胞黏附分子

成员:

L-选择素(L-selectin):leukocyte 最早在淋巴细胞被发现,在各种白细胞上都表达

P-选择素(P-selectin):platelet 存在于血小板和内皮细胞

E-选择素(E-selectin):endothelial存在于内皮细胞中

归巢反应:淋巴器官的上皮细胞表达寡糖,能被淋巴细胞上的L-selectin所识别,使淋巴细胞被淋巴器官捕获而走走停停,这个现象叫淋巴细胞的归巢反应。L-选择素就是这样最早被发现命名的

1.选择素的分子结构

选择素是单次跨膜糖蛋白,其胞外区由三个独立结构域组成:①N-末端的C型凝集素lectin 结构域②表皮生长因子EGF样结构域③补体结合蛋白同源结构域

N-末端C型凝集素结构域:识别特异糖基,参与细胞间选择性黏附的重要活性部位。3种选择素均可识别一类特定的糖基,Ca2+参与该识别黏附过程

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补体结合蛋白结构域,具有加强分子间黏附以及参与补体系统调节等作用

选择素分子的胞内区可通过锚定蛋白与细胞内微丝结合

2.选择素的功能

主要功能:能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表面寡糖链中的特定糖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的识别和暂时性黏附,帮助白细胞、血小板进入炎症部位

作用方式:在炎症部位,血管内皮表达E-选择素,可识别白细胞和血小板上的寡糖链,由于这种识别结合较弱,加上血流的冲刷,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血管中黏附、分离、再黏附、再分离,呈现滚动方式运动随后激活了自身的整联蛋白,由整联蛋白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紧密结合,使白细胞经内皮细胞间隙迁移至组织

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in-superfamily, Ig-SF

?特征:分子结构中含有类似免疫球蛋白结构域、不依赖Ca2+的细胞黏附分子

?这类分子的胞外区由一个或多个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组成;每个Ig结构域都是由90~110个aa形成的紧密折叠结构,其间有二硫键相连

?IgSF成员复杂,包括多个粘附分子家族,有的介导同亲型细胞黏着,有的介导异亲型细胞黏着大多IgSF 介导淋巴细胞和免疫应答细胞之间的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些IgSF成员,如N-CAM 介导非免疫细胞的黏着

1.lg-SF黏附分子的功能

·N-CAM(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了解最多的是N-CAM,表达于神经细胞,由单一基因编码,mRNA的选择性剪接及糖基化的不同形成了20余种同的N-CAM,其配体也是N-CAM。

所有N-CAM的胞外区都有5个Ig样结构域,通过同亲型黏着机制与相邻细胞同类分子结合黏附载一起,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轴突的生长和再生、突触的形成关系密切。N-CAM的基因缺陷可引起智力发育迟缓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V-CAM(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异亲型细胞黏附,如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结合白细胞表面整联蛋白α4β1,使白细胞沿内皮滚动并固着于炎症部位的血管内皮,发生铺展,进而分泌水解酶穿过血管壁

·I-CAM(细胞间粘附分子)

有多种类型,体内分布范围广,可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结合白细胞表面整联蛋白,在炎症中发挥作用

·PE-CAM(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主要表达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既可进行同亲型黏着,又可进行异亲型黏着,在血管内皮的紧密黏附中起主要作用

2.lg-SF黏附分子与医学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N-CAM-L1) 主要在神经细胞表达,与神经元之间的黏附及相互作用有关;孕期过度饮酒,酒精可结合N-CAM-L1,致使胚胎小脑细胞间,丧失相互识别黏附能力,出现精神异常、颜面畸形;N-CAM-L1基因突变个体,具有相似表型FAS

·I-CAM、V-CAM、PE-CAM 在免疫排斥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如I-CAM介导肿瘤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肿瘤细胞I-CAM表达降低可能与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有关;I-CAM缺失的小鼠出现炎症反应缺陷

四、整联蛋白家族integrin

又称整合素,是一类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依赖Ca2+或Mg2+的异亲型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细胞或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识别和黏附,具有联系细胞内外的功能

1.整联蛋白是由α和β两个亚基形成的异二聚体跨膜蛋白

目前鉴定出24种不同的α亚基和9种β亚基,相互以非共价键相连

α亚基和β亚基均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三个部分组成;其胞外区的头部区与配体结合,胞内区很短,只含有30~50个aa,可通过与胞内的一些连接蛋白(踝蛋白、α辅肌动蛋白、Filamin、纽蛋白) 与细胞内的肌动蛋白丝等骨架成分相互作用;胞外区可与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等含有Arg-Gly-Asp(RGD)(精-甘-天冬)三肽序列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着,如黏着斑、半桥粒

不同细胞表达的整联蛋白在组成上不尽相同;一种整联蛋白可以结合多种配体,一种配体也可结合多种整联蛋白

2.整联蛋白的功能

①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一些细胞表面有与整联蛋白结合的特异性配体,如Ig-SF,可以介导细胞间的反应

β2亚基组成的整联蛋白使白细胞在感染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白细胞以此迁移出血管,进入炎症部位

β3亚基组成的整联蛋白介导血小板的黏附,参与凝血过程

②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将细胞外基质同细胞内的细胞骨架连成一个整体

β1亚基组成的整联蛋白其胞外区可与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等含有Arg-Gly-Asp (RGD)三肽序列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使细胞黏着于细胞外基质上

整联蛋白与配体低亲和力,有利于细胞的运动或迁移

③整联蛋白在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整联蛋白与配体集结成簇,除建立牢固结合,又可启动信号转导

不同整联蛋白与不同配体结合,可产生各种各样的信号:包括Ca2+向胞质的释放、磷酸肌醇第二信使的合成及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的磷酸化等

从而调节细胞的运动、生长、增殖、分化、存活等

整联蛋白与其配体的结合受到精确调控;一些情况下,细胞外的信号激活细胞内的级联信号分子,改变整联蛋白的构象,使之胞外区能够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而介导细胞间的黏附,机制不清

上述这种从细胞内部控制整联蛋白与配体合的方式,称:胞内信号外传inside-out signaling,这对血小板和白细胞介导的黏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3.整联蛋白与医学

整联蛋白的胞外区识别结合RGD 三肽序列,人工合成肽的RGD序列能竞争性阻断细胞与纤连蛋白的结合

半数的整联蛋白含有结合RGD的结构域,而RGD序列的发现,开辟了以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为基础的新的基本治疗手段

药厂设计出“非肽类抗凝血药物”Aggrastat 等,类似RGD结构,只结合血小板整联蛋白,防止血凝块形成

【通用文档】细胞生物学《第十章》.doc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选择题 1.当前认为核被膜的组成,以下不包括的是() A核膜B核孔复合体C核周间隙D核纤层 2.研究核孔复合体形态的经典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技术B负染色技术C电镜制样技术D冷冻蚀刻技术 3.关于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选择性表现,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A 对运输颗粒的大小有限制 B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过程 C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方向性 D 核孔复合体的运输有能量需求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构成的是() A.DNA B组蛋白与非组蛋白C少量RNA D核酸 5.生物基因组DNA可以分为四类下列不属于的是() A蛋白编码序列,以三联体密码方式进行编码 B 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 C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D已经分类的间隔DNA 6.高度重复DNA序列由一些短的DNA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下列不属于的是() A卫星DNA,重复单位长5—100bp B.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2-100bp C.微卫星DNA,重复序列长1-5bp D.超卫星DNA,重复序列长为0.01-0.05bp 7.DNA二级结构型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 A.B型DNA(右手双螺旋) B.A型DNA(右手双螺旋) C.D型DNA(左手螺旋) D.Z型DNA(左手螺旋) 8.下列不属于非组蛋白的特性() A.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 B.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C.具有功能多样性 D.具有样式多样性

9.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要经过四级组装,下列错误的是() A.DNA压缩7倍→核小体 B.核小体压缩6倍→螺线管 C.螺线管压缩40倍→超螺线管 D.超螺线管压缩6倍→染色单体 10.下列不属于组蛋白的修饰的是() A.乙酰化 B.甲基化 C.磷酸化 D.糖基化 11.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 B.染色很深的染色质 C.不呈异固缩的染色质 D.呈异固缩的染色质 12.染色体的三大功能原件,下列不属于的是() A.至少一个DNA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世代传递中的连续性 B.一个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C.在染色体的末端,必须要有端粒,保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D.必须要有终止子,保证染色体复制正常结束。 13.核小体是() A.染色质的一种基本结构 B.原生动物空泡状核中着色深的小体 C.染色体畸变是无着丝粒的片段 D.真核生物中可用苏木精染色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小体 14.核仁最基本的功能是() A.稳定核的结构 B.参与核糖体的装配 C.合成核糖体rRNA 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速度 二、判断题 1.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标志之一。() 2.对于核膜组装的机制极其与核孔复合体,及核纤层的关系,目前已经研究清楚() 3.一般说来,转录功能活跃的细胞,其核孔复合体数量较多。()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如何学习细胞生物学? ?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结构与功能(动态特征); 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 ——What we know//How we know.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细胞的培养 细胞工程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微分干涉显微镜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DIC)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video-enhance microscopy)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三、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样品微观结构的仪器) 包括:STM、AFM、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 原理: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如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原子间作用力、磁力、摩擦力等, 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

【高考生物】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生物科技行业)细胞生物 学第十章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选择题 1.当前认为核被膜的组成,以下不包括的是() A核膜B核孔复合体C核周间隙D核纤层 2.研究核孔复合体形态的经典方法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技术B负染色技术C电镜制样技术D冷冻蚀刻技术 3.关于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选择性表现,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A对运输颗粒的大小有限制 B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过程 C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方向性 D核孔复合体的运输有能量需求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构成的是() A.DNAB组蛋白与非组蛋白C少量RNAD核酸 5.生物基因组DNA可以分为四类下列不属于的是() A蛋白编码序列,以三联体密码方式进行编码 B编码rRNA.tRNA.snRNA和组蛋白的串联重复序列 C含有重复序列的DNA D已经分类的间隔DNA 6.高度重复DNA序列由一些短的DNA序列呈串联重复排列,可以进一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下列不属于的是() A卫星DNA,重复单位长5—100bpB.小卫星DNA,重复单位长12-100bp C.微卫星DNA,重复序列长1-5bp D.超卫星DNA,重复序列长为0.01-0.05bp 7.DNA二级结构型分为三种,下列不属于的是() A.B型DNA(右手双螺旋) B.A型DNA(右手双螺旋) C.D型DNA(左手螺旋) D.Z型DNA(左手螺旋) 8.下列不属于非组蛋白的特性() A.非组蛋白具有多样性 B.识别DNA具有特异性 C.具有功能多样性 D.具有样式多样性 9.根据多级螺旋模型,从DNA到染色体要经过四级组装,下列错误的是() A.DNA压缩7倍→核小体 B.核小体压缩6倍→螺线管 C.螺线管压缩40倍→超螺线管 D.超螺线管压缩6倍→染色单体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布!结构!功能!] 第一节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 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非点接触处有 10-15nm的细胞间隙。“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65kD 4次穿膜蛋白 自己识别自己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 密封蛋白Claudin 20~27kD 肾小管上皮Mg2+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 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 ?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 ?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 (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 力的牢固粘合。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十章

第十章 知识点自测 (一)选择题 1、能够稳定微丝(MF)的特异性药物是() A.秋水仙素 B.细胞松弛素 C.笔环肽 D.紫杉醇 2、较稳定、分布具组织特异性的细胞质骨架成分是() A.MT D.以上都不是 3、细胞骨架分子装配中没有极性的是() A.微丝 B.微管 C.中间纤维 D.以上全是 4、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细胞可阻断下列()的形成 A.胞饮泡 B.吞噬泡 C.分泌小泡 D. 包被小泡 5、下列属于微管永久结构的是() A.收缩环 B.纤毛 C.微绒毛 D.伪足 6、肌动踏车行为需要消耗能量,由下列哪项水解提供() A.ATP 7、下列细胞骨架中,只有9+0结构的是() A.鞭毛 B.中心粒 C.中间丝 D.纤毛 8、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可导致()

A.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细胞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不向两极运动 C.微管破坏,纺锤体消失 D.微管和微丝都破坏,使细胞不能分裂 9、下列蛋白质没有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 A.α—微管蛋白 B.β—微管蛋白 C.肌动蛋白 D.中间丝蛋白 10、下列分子没有马达蛋白功能的是() A.胞质动力蛋白 B.驱动蛋白 C.肌球蛋白 11、下列药物能抑制胞质环流的是() A、细胞松弛素 B、紫杉醇 C、秋水仙素 D、长春花碱 12、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的解聚。 A、秋水仙碱 B、紫杉醇 C、鬼笔环肽 D、细胞松弛素B 13、微管全是以三联管的形式存在的结构() A.纤毛 B. 中心粒 C. 鞭毛 D.动粒微管 14、在下列微管中对秋水仙素最敏感的是() A.细胞质微管 B. 纤维微管 C. 中心粒微管 D.鞭毛微管 15、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有哪种核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 A.UTP B. CTP C. GTP 16、下列药物中仅与已聚合微丝结合的药物是()。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第十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eule,CAM) 2. 细胞连接(cell junetion) 3.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4. 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5. 钙黏着蛋白(cadherin) 6.整联蛋白(integrin) 7. 通讯连接(communicating junction) 8. 细胞黏附(cell adhesion) 二、单项选择题 1. 关于整联蛋白的错误叙述是 A.胞外区可以识别含有RGD三肽序列的配体 B.是细胞表面非依赖于Ca'或Me的异亲型细胞黏附分子 C.可介导细胞和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识别和黏附 D.具有将细胞外部作用因素与细胞内部结构整合的功能 E.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穿膜蛋白 2.下列细胞连接中,不属于锚定连接的是 A.桥粒 B. 半桥粒 C.紧密连接 D. 黏着带 E. 黏着斑 3.关于细胞连接的错误叙述是 A.细胞连接结构属于细胞外基质 B.心肌收缩依赖于间隙连接 C.紧密连接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具有保证物质定向运输的作用 D.细胞连接的结构特征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E.结缔组织中没有细胞连接 4.连接子是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中间有一直径为1.5-2nm的孔道,可允许通过的分子质量 上限是 A. 5kD B.1kD C. 10kD D. 50kD E.60kD 5. 关于细胞黏附分子的错误叙述是

A.是穿膜糖蛋白 B.钙黏着蛋白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C.选择素能特异性识别其他细胞表面寡糖链中的特定糖基 D.整联蛋白不依赖于Ca”的调节 E.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不依赖于Ca”的调节 6. 桥粒存在于承受强拉力的组织中,其细胞黏附分子属于 A.钙黏着蛋白 B.选择素 C.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D.整联蛋白 E.层粘连蛋白 7. 人工合成的RGD短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可治疗心绞痛,原理是合成短肚可以竞争性地阻止血小板与血浆中含有RGD序列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从而预防血凝块的形成。其中涉及的血小板的成分是 A.钙黏着蛋白 B. 纤连蛋白 C.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D. 选择素 E.整联蛋白 8. 关于间隙连接的错误叙述是 A.连接子是间隙连接的基本结构单位 B. 连接子由8个连接子蛋白环绕而成 C.间隙连接可以允许分子量在1000Da以下的分子通过 D.细胞内 Ca”过量时可导致间隙连接关闭 E.连接子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连接子蛋白构成 9.位于细胞侧面,有中间纤维参与的错定连接是 A. 紧密连接 B. 黏着带 C. 黏着斑 D.桥粒 E.半桥粒 10.对钙黏着蛋白家族分子的错误叙述是 A. 钙黏着蛋白介导同亲性细胞黏附 B.E-钙黏着蛋白主要存在于胎盘、表皮等组织中 C.钙黏着蛋白的作用可被 Ca”调节 D. 钙黏着蛋白在锚定连接中起信号传递作用 E.阳离子整合剂EDTA可破坏钙黏着蛋白介导的细胞黏附 11.与黏着斑相连的骨架纤维是 A.微丝 B. 微管 C. 中间纤维 D. 核纤层 E.肌球蛋白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课后思考题

第十章细胞骨架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nents are correct? Explain your answers. A. Kinesin mov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 along microtubules so that the network of ER tubules becomes stretched throughout the cell. 驱动蛋白沿着微管推动内质网运动,从而使内质网遍布在细胞内。 对。ER持续地向外移动是必需的。如果没有微管,ER就会朝向细胞中心坍塌。 B. Without actin, cells can form a functional mitotic spindle and pull their chromosomes apart but cannot divide. 如果没有肌动蛋白,细胞能够形成有功能的纺锤体并将染色体拉开,但细胞不能分裂。 对。在细胞分裂时,将两个子细胞分开的收缩环需要肌动蛋白,而将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的纺锤体是由微管组成的。 C. GTP is hydrolyzed by tubulin to cause the bending of flagella. GTP被微管蛋白水解,造成鞭毛的弯曲。 错。为了引起弯曲,ATP需要被结合在鞭毛外侧微管上的动力蛋白(马达蛋白)水解。 D. The plus ends of microtubules grow faster because they have a larger GTP cap. 微管的正极生长的较快,因为它们有较大的GTP帽。 错。微管生长的速度与GTP帽的大小无关。微管正极和负极的生长速度之所以不一样是由于它们对于进来的微管蛋白亚基具有物理性质不同的结合部位,因而微管蛋白亚基在两端添加上去的速率是不同的。 E. Cells having an intermidiate-filament network that cannot be depolymerized would die. 细胞中的中间丝网络如果不能解聚的话,细胞就会死亡。 错。细胞不重排其中间丝,就不能进行分裂。但是许多终末分化的细胞以及长寿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就有稳定的中间丝,目前还没有发现它们有解聚的现象。

(完整版)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 (简单了解,考试题目较简单) 一显微镜 1普通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主要用于染色标本的观察 2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无色的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适用于观察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的结构和活动 3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显微镜):适用于活细胞之类的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广泛应用于各 种细胞工程中的显微操作 4暗视野显微镜:适用于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活细胞),但不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检测、细胞结构的三维重建;、微操作、定点破坏培养物中的 某些细胞,实现对某些特定细胞的保留 6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特定的抗原 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1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电镜TEM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内部细微结构;扫描电镜SEM用于观察标本表面精细的三维形态结构;高压电镜2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三.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细胞的分离:利用物理性质不同(沉降和离心);利用不同类型细胞与玻璃或塑料的黏附能力不同;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采用带有荧光染料的特异性抗体来标记悬液中的某些特定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将被标记的细胞分离出来(悬液:用蛋白质水解酶处理组织块,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结合溶液中的Ca2+,再通过轻微振荡使组织解散) (2)细胞的培养(cell culture):从组织分离出来特定的细胞在一定条件进行培养,使之能够继续生存生长以至增殖的一种方法,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条件:培养基;支持物;其他(CO2浓度、适宜的温度、PH) A原代培养:由起始实验材料所进行的细胞培养 B对已有的细胞(原代培养所得的培养物或已有的培养物)进行继续培养 C细胞系:通过原代培养所得的细胞培养物(可以含有原代培养所用的起始实验材料的所含细胞) D细胞株(cell strain):由单一类型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系 四.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相互接触并且合并而形成一个细胞(基因型相同的细胞形成融合称为同核融合,基因型不同的细胞形成的融合称为并核融合);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诱导法,化学诱导法,物理诱导法 五.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A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又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B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与肌动蛋白相连的锚定连接(隔状连接、黏合带、黏合斑);中 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半桥粒) C通讯连接:间隙连接、化学突触、胞间连丝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重点内容)、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提纲资料讲解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 封闭连接 细胞连接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 一封闭连接(紧密连接) 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侧面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跨膜蛋白颗粒形成的封闭索,交错形成网状,环绕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穿膜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 45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封闭蛋白claudin 20-27kD的四次穿膜蛋白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胞质外周蛋白PDZ蛋白、ZO家族。。。 紧密连接的两个主要功能: 1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从组织回流入腔中,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如: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保护器官免受异物伤害 2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如紧密连接限制膜蛋白、膜脂分子流动性,保证在小肠上皮内胞质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还将上皮细胞联合成一个整体 二锚定连接 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细胞连接;主要作用是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力的牢固粘合;广泛分布于动物各种组织中,特别是上皮、心肌和子宫颈等需要承受机械压力的组织细胞与细胞间的黏着连接黏着带adhesion belt 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合连接黏着斑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adhesion plaque 桥粒连接desmosome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间的连接桥粒desmosome 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连接半桥粒hemidesmosome 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s:在细胞膜的胞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斑,并将连 接复合体与肌动蛋白纤维/中间纤维相连 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nsion proteins:其胞质区域连接细胞内锚定蛋白,其细胞 外区域与细胞外基质蛋白或相邻细胞特异的穿膜黏着蛋白 (一)黏着连接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参与形成黏着带的穿膜黏着蛋白称: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 胞内锚定蛋白:α、β、γ联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黏着斑蛋白(vinculin)等,锚定肌动蛋白丝 作用1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0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 第十章细胞骨架 一、名词解释 1、微丝 2、微管 3、中间纤维 4、中间纤维结构蛋白 5、细胞骨架 二、填空题 1、肌球蛋白约占肌肉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0×103,含4条,2股重链盘绕成双股。 2、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它是由和装备形成,前者的主要成分是,后者的主要成分是。 3、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为:①,②,③,④,⑤。 4、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的长管装细胞器结构,微管壁由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其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 5、体外微管装配条件有下面5个:①,②,③,④,⑤。 6、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它由一对相互垂直的及周围构成。 三、判断题 1、一般认为细胞质中的基质是均质无结构的() 2、在体内所有的微丝不论才存在于哪种细胞中都是永久性结构() 3、许多细胞中,细胞膜下有一层富含肌动蛋白纤维的区域称为溶胶,这一纤维网络可以为细胞膜提供强度与韧性,维持细胞形状。() 4、目前的微管装配动态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有GTP帽,微管将继续装配,反之具有GTP 帽则解聚。() 5、微丝和微管在各种细胞中都是相同的,而中间纤维蛋白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6、细胞松弛素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生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聚合,而且对解聚没有明显影响,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维网络。() 7、细胞内所有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 8、秋水仙素具有破坏微管的功能,但它不像Ca2+,高压,和低温等因素那样直接破坏微管,而是阻断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9、中间纤维蛋白分子非螺旋化的头部和尾部的氨基酸顺序和肽链长度在各类不同中间纤维蛋白分子中没有太大差异。()10、核纤层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它由1~3种核纤维蛋白多肽组成。() 四、问答题 1、微丝的作用有些什么? 2、什么是塌车现象? 3、肌肉收缩系统中所包括的有关蛋白有那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细胞生物学试卷(含答案及笔记)

1. 哪一年美国人S. Cohen和H. 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而揭开基因工程的序幕。 A.1970 B.1971 C.1972 D.1973 2. DNA双螺旋模型是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哪一年美国人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3. 以下哪些是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A.细胞器结构 B.细胞凋亡 C.细胞周期调控 D.细胞通信 E.肿瘤细胞 F.核型与带型 4. 减数分裂是谁发现的 A.O. Hertwig B.E. van Beneden C.W. Flemming D.E. Strasburger 5. 第一台复式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A.詹森父子J.Janssen和Z.Janssen B.虎克R. Hook C.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D.庇尼西G. Binnig 6. 以下谁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提出 A.斯莱登M. J. Schleiden B.斯旺T. Schwann C.普金叶J. E. Pukinye D.维尔肖R. Virchow 7. 哪一年德国人M. Knoll和E. A. F. Ruska发明电子显微镜 A.1941 B.1838 C.1951 D.1932 8. 细胞生物学 A.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一门科学 B.包括显微、超微、分子等三个层次的研究 C.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从细胞的角度认识生命的奥秘 D.1838/39年细胞学说提出,标志着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9. 第一个看到细胞的人是

B.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10. 第一个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胡克R. Hook B.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答案:1D 2C 3BCDE 4B 5A 6C 7D 8ABC 9A 10B 1. 单克隆抗体相关的技术包括 A.细胞融合 B.细胞培养 C.核移植 2. 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称为 A.细胞株 B.细胞系 3. 以下哪一种媒介或方法可用来诱导细胞融合 A.电击 B.乙二醇 C.灭活的仙台病毒 D.灭活的新城鸡瘟病毒 4. 实验室常培养的HeLa细胞属于 A.成纤维细胞 B.宫颈癌上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卵巢细胞 5. 等密度沉降(isopycnic sedimentation) A.用于分离密度不等的颗粒 B.介质最高密度应大于被分离组分的最大密度 C.介质的梯度要有较高的陡度 D.不需要高速度离心 6. 速度沉降(velocity sedimentation) A.用于分离大小不等的细胞或细胞器 B.采用的介质密度较低,梯度平缓 C.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颗粒的最小密度 7. 在差速离心中最先沉降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溶酶体 C.核 D.氧化物酶体 8. 以下哪一种技术一般不用于分离活细胞 A.流式细胞术 B.细胞电泳 C.超速离心 D.差速离心 9. PCR是

智慧树知到《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细胞生物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肉眼能够看到所有的细胞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细胞学说是 1838-1839 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Schwann 提出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德国病理学家 Rudolf Virchow 提出生物的疾病是因为细胞机能失常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 1、生物膜中含量最高的脂类是 A:磷脂 B:胆固醇 C:糖脂 D:脑苷脂 正确答案:磷脂 2、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A:片层结构模型 B:单位膜模型 C:流动镶嵌模型 D:三明治模型 正确答案:流动镶嵌模型 3、对钠钾泵描述错误的是: A:通过磷酸化发生构象改变 B:每消耗一个 ATP,转出 2 个钠离子,转进 3 个钾离子 C:参与形成膜静息电位 D:调节细胞渗透压 正确答案:每消耗一个 ATP,转出 2 个钠离子,转进 3 个钾离子 4、在细胞内吞作用中识别特异的跨膜受体并将其连接至三腿蛋白复合物上的为: A:网格蛋白 B:质膜上的受体 C:胞内体 D:调节素 正确答案:网格蛋白 5、他汀类药物的主要靶点是 A:乙酰 CoA 合成酶 B:乙酰 CoA 还原酶 C:HMG-CoA 合成酶

D:HMG-CoA 还原酶 正确答案: HMG-CoA 还原酶 6、水通道同简单扩散相比,哪种说法不正确A:水容量高 B:具有选择性 C:存在抑制剂 D:需要能量 正确答案:需要能量 第二章 1、滑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包括 A:脂类的合成 B:糖原的分解 C:解毒 D:消化 正确答案:消化 2、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不包括 A:蛋白质的糖基化 B: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C: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 D:解毒 正确答案:解毒

全面完整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 一、第一章绪论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得内容及现状——主要说明细胞生物学就是研究与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因为细胞就是生命体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一切疾病与发病机制也就是以细胞病变为基础,所以细胞得研究即就是生命科学得出发点,主要研究内容可归为①生物膜与细胞器(生物膜就是细胞重要得结构基础,细胞器就是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得重要组成部分)②细胞信号传递了解基本生命活动得分子机制与揭示生命得本质有重要得理论意义,转导基础为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得复杂得相互作用,就是通过复杂得信号转导网络系统而实现得,呈现高度得非线性关系。③细胞骨架体系(包括细胞质骨架与核骨架),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④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细胞核为遗传物质DNA储存与复制得场所与RNA转录与加工得场所;染色质为遗传物质得载体,核仁转录rRNA与组装核糖体亚单位、核孔复合体为核质之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得门控通路,DNA结合蛋白可分为组蛋白与非组蛋白。⑤细胞增殖及调控—就是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得基础,就是研究癌变及逆转得重要途径、⑥细胞分化及干细胞生物学-实质在于信号介导下由组合调控引发得组织特异性基因得表达。⑦细胞死亡—为主动过程,主要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自噬性细胞死亡三个方式,以维持生物体正常得生长发育,自稳态得维持,免疫耐受得形成及肿瘤监控等过程。⑧细胞衰老--就是研究人、动植物生命得基础⑨细胞工程—用人工方法使不同细胞基因或基因组重组形成杂交细胞或将基因或基因组由一种细胞转移至另一种细胞中,使之跨越种间障碍,产生新得遗传性状,如动物体细胞杂交实验与哺乳生物体得克隆⑩细胞得起源与进化。 (二)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分为三个阶段(生物科学时期、实验生物学时期、现代生物学时期)

细胞生物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细胞质膜 1、被动运输 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2、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转运的溶质分子其自由能变化为正值,因此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耦连。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中。 3、紧密连接 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一般存在于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紧密连接阻止可溶性物质从上皮细胞层一侧通过胞外间隙扩散到另一侧,形成渗透屏障,起重要封闭作用,二是形成上皮细胞质膜蛋白与质膜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4、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位于特化的具有细胞间通讯作用的细胞。介导相邻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化学或电信号的传递,主要包括间隙连接、神经元间的化学突触和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动物与植物的通讯连接方式是不同的,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细胞的通讯连接则是胞间连丝

5、桥粒 是一种常见的细胞连接结构,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一个细胞质内的中间丝和另一个细胞内的中间丝通过桥粒相互作用,从而将相邻细胞形成一个整体,在桥粒处内侧的细胞质呈板样结构,汇集很多微丝,这种结构和加强桥粒的坚韧性有关。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Ⅰ、被动运输 是指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转运的动力来自于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简单扩散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分子物质等。 (2)协助扩散②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度,浓度不再增加,运输也不再 ④不需要提供能量。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物质有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物质 Ⅱ、主动运输 物质从浓度梯度从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方向跨膜运输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生产的能量,也需要膜上载体协助。属于这种运输方式的物质有离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笔记(全)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 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工程 总趋势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包括分子遗传学与生物化学) 相互渗透与交融是总的发展趋势。 重点领域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细胞结构体系的组装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1997年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及引用论文检索,全世界自然科学研究中论文发表最集中的三个领域分别是: 细胞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genome and post-genomic analysis)。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1988年底发表的一份题为《什麽是当今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What is popular in research today?‖)的调查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研究最热门的是 三种疾病: ?癌症(cancer)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爱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AIDS,hepatitis) 五大研究方向: ?细胞周期调控(cell cycle control); ?细胞凋亡(cell apoptosis);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DNA的损伤与修复(DNA damage and repair)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 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 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 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