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7813681.html,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与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国庆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11期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去年9月29日挂牌成立、10月1日正式运营,至今已经一年了。一年来,这个寄托着我们许多“新期待”的地方,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这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事情。在这里,我谈点自己的实际观察和体会。

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年来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从改革层面上看

上海自贸区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全面成功。它的工作亮点是以制订负面清单为依据,形成了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以备案制为主的投资管理体制。现在,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企业,只要不涉及负面清单的,就不必审批,备个案就行了,五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备案手续。一年来,区内新设外资企业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比例超过90%。

贸易便利化进展迅速,“单一窗口”的监管制度创新已经形成,由“多个部门多头受理”改为“一个部门、一个窗口集中受理”,内资企业和负面清单外的外资企业四个工作日就可以领取到相关证照,比原来的29个工作日大为减少。到2016年,所有的单据,如海关税费、相关规费、查验辅助作业服务费用的电子支付,以及船舶和贸易许可与证书、外汇、出口退税等,都可以在“单一窗口”里办理完毕。围绕着“投资管理体制、贸易便利化、金融市场开放、事中事后监管、产业扩大开放”五个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和所形成的制度,正在走出自贸区,在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区复制推广。

(二)从开放层面上看

总体方案确定的服务业23项开放措施全面实施,在电信、金融、航运、建筑、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开放迈出了新步伐,目前已有283个项目落地。金融创新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跨境使用全面开放,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取消部分外汇管理行政审批,以及对一些银行、证券业、保险业简政放权,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自贸区金融服务业蓄势待发,近一年来,89家有金融牌照的机构,2000多家的金融服务业企业已经入驻自贸区。自今年6月18日启动自由贸易账户以来,已有10家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监管系统,开设自由贸易账户3235个,满足了企业开展跨境资金划拨和贸易融资的需要。1-8月,自贸区内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1563亿元,跨境借款174亿元,跨境人民币支付4.8万笔。金融已成为自贸区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