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教案

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教案

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教案
九年级数学: 图形的旋转教案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

一、教学目标

1.感知图形的旋转,知道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会指出实例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经历用硬纸板画旋转后图形的过程,加深对图形旋转的感知,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2.难点:图形的旋转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让我们仔细来看一看.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七年级下册P27)

师:(指图案)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图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指准图案)这是一个鸽子,把这个鸽子向右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就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我们把这个鸽子向下平移,得到这个鸽子,再向右平移得到这个鸽子,这样平移下去,又得到了这一排鸽子;同样方法可以得到第三排鸽子.可见这个图案是用一个鸽子经过平移得到的(边讲边板书:平移).

师: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八年级上册P48)

师:(指图案)大家看一看,这个图案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师:这个图案可以看成是把(指准)这个图平移到这里,再平移到这里,再平移到这里,最后形成了这个图案.这是同学们都看到的,但这个图案的形成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怎么换一种方式来看?(稍停)

师:(指准)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再作这个图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指准)得到这个图形.这样作下去,就形成了这个图案.可见这个图案是(指准)这个图经过反复作轴对称图形而形成的(边讲边板书:轴对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图案.

(师出示下面的图案)

(图在九年级上册P73)

师:(指图案)大家看,这个图案又是怎么设计的?

生:……(让几名同学发表看法)

(这个图案可以看成是利用轴对称而形成,也可以看成是利用旋转而形成,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轴对称,教师也不必提)

师:(指准图案)这是一片花瓣,把这片花瓣这样旋转得到这片花瓣,再这样旋转得到这片花瓣,最后形成了花的图案.可见这个图案是用一片花瓣经过旋转得到的(边讲边板书:旋转)

师:看了这三个图案,我们可以回答开始时的那个问题:美丽的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让几名同学回答)

师:(指准板书)美丽的图案是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设计出来的.

师:平移、轴对称、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三种方式,平移我们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过,轴对称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已经学过,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旋转.(板书课题:23.1图

形的旋转)

(二)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什么是图形的旋转?(边讲边指准图案)所谓图形的旋转就是把(要指准一片花瓣)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这个点0(边讲边在图中标0)叫做旋转中心(板书:点0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边讲边在图中标角)叫做旋转角(板书: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师:(指准图案)大家算一算,这个旋转角等于多少?(让生算一会儿师再讲)这是周角,旋转角是周角的五分之一,所以旋转角是360°÷5=72°.

师:图形上的点P(边讲边在图中标点P)经过旋转变成P′(边讲边在图中标P′),点P与点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板书:点P与点P′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标图后,原图成下图)

(三)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1.填空:如图,钟表的时针在不停地旋转,

从3时到5时,时针的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等于°,点B

的对应点是点 .

2.填空: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是点,旋转角是∠,点A的对应点是点 .

3.如图,扎西坐在旋转的秋千上,请在图中画出点A ,B ,C 的对应点A ′,B ′,C ′.

(四)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概念,下面我们要动手画一画旋转图形. 师:怎么画旋转图形?(稍停)画旋转图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

师:(演示挖有三角形洞的硬纸板)这是一块硬纸板,里面挖了一个三角形.利用硬纸板先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画好不要动),现在我们以这个顶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边讲边旋转),好,就转到这里,再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然后移开硬纸板,画好的图大致如下)

师:(指准图)这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得到了这个三角形,点O 是旋转中心(边讲边在图中标O ),点A 的对应点是点A ′(边讲边在图中标A ,A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边讲边在图中标B ,B ′).

师:(指准图)OA 转到OA ′,可见∠AOA ′等于旋转角(边讲边标角). (标后原图成下图)

师:(指准图)刚才我们画的旋转图形是以顶点为旋转中心,如果我们以三角形外

O B /

A

B

A /

的一点为旋转中心,旋转图形又是怎么样的呢?

师:(演示挖有三角形洞的硬纸板)和刚才一样,利用硬纸板先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画好不要动),现在我们以三角形外的一点为旋转中心旋转(硬纸板上要挖一个小洞为旋转中心,并用粉笔标明位置,边讲边旋转),好,就转到这里,再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然后移开硬纸板,画好的图大致如下).

师:(指准图)这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得到这个三角形,点O 是旋转中心(边讲边在图中标O ),点A 的对应点是点A ′(边讲边在图中标A ,A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边讲边在图中标B ,B ′),点C 的对应点是点C ′(边讲边在图中标C ,C ′).

师:(指图)在这个三角形的旋转中,哪个角等于旋转角?(让生思考一会儿) 师:(用虚线连接OA ,OA ′,并指准)OA 转到OA ′,可见∠AOA ′等于旋转角(边讲边标角).

(标后原图成下图)

(五)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4.利用挖有一个三角形洞的硬纸板画出三角形的旋转图形,并在图中用字母标出旋转中心、对应点和旋转角.

(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挖有一个三角形的硬纸板)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O

C /

B /

A /

C

B

A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概念,什么是图形的旋转?(指准旋转图案)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点P与点P′叫做对应点.

(作业:P57练习2.P60习题6)

四、板书设计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性质,能对性质作简单的运用.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图形的旋转性质.

2.难点:探索图形的旋转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就叫做图形的旋转,点O叫做旋转,转动的角叫做旋转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旋转的 .

2.填空:

(1)如图,△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旋转中心是点,点B的对应点是点,点C

的对应点是点,∠等于

于旋转角;

(2)如图,△ABC绕点O旋

E

D

A

C

B

A

B

转得到△DEF ,旋转中心是 点 ,点A 的对应点是 点 ,点B 的对应点是 点 ,点C 的对应点是 点 ,∠ 等于 于旋转角.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23.1图形的旋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概念,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图形旋转的性质.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三角形的旋转图形.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演示挖有三角形的硬纸板)和上节课所做的一样,利用硬纸板先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画好不要动),现在我们以三角形外的一点为旋转中心旋转(边讲边旋转),好,就旋转到这里,再画一个三角形(边讲边画,然后移开硬纸板).

师:(指准图)这个三角形经过旋转得到了这个三角形,点O 是旋转中心(边讲边在图中标O ),点A 的对应点是点A ′(边讲边在图中标A ,A ′),点B 的对应点是点B ′(边讲边在图中标B ,B ′),点C 的对应点是点C ′(边讲边在图中标C ,C ′).

(旋转图形如下图所示)

师:(指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图,从这个旋转图形,你发现图形旋转有什么性质?(让生观察一会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让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说不出什么,师继续教学)

O .

C /

A /

B /

A

B

C

师:(指准图)这是旋转前的图形,这是旋转后的图形,显然这两个图形是全等的.从这一事实我们得出图形旋转的一个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板书: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师: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是图形旋转的一个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性质.

师:(用虚线连接OA,OA′,并指准图)OA转到了OA′,线段OA与OA′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生:(齐答)相等.

师:(用虚线连接OB,OB′,并指准图)OB转到了OB′,线段OB与OB′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生:(齐答)相等.

师:(用虚线连接OC,OC′,并指准图)同样,OC也等于OC′.

师:(指准图)OA=OA′,OB=OB′,OC=OC′,这说明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这一事实?

生:……(多让几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师:(指准图)OA=OA′说明对应点A,A′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OB=OB′说明对应点B,B′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也相等,OC=OC′说明对应点C,C′到旋转中心的距离也相等.可见,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板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师:(指板书)这是图形旋转的第二个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性质.

师:(指准图)△ABC绕着点O转到△A′B′C′,在这个旋转中,哪个角等于旋转角?

生:∠AOA′.

师:(指准图)OA转到OA′,可见∠AOA′等于旋转角(边讲边在图中标角).还有没有别的角等于旋转角?

生:∠BOB′.

师:(指准图)OB转到OB′,可见∠BOB′也等于旋转角(边讲边在图中标角).还有没有别的角等于旋转角?

生:∠COC′.(生答师在图中标角)

师:(指准图)∠AOA′,∠BOB′,∠COC′都等于旋转角,这说明什么?(稍停)这说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板书: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师:(指板书)这就是图形旋转的第三个性质.

师:下面大家结合图形把这三个性质默读几遍,看看你对这三个性质的意思理解了吗?(生默读)

师:知道了图形旋转的性质,下面请大家利用性质来做两个练习.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3.利用“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画出下图中的旋转角,

并用量角器量出旋转角的度数.

4.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以点A 为中心,把△ADE 顺时针旋转90°,利用

图形旋转的性质,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先让生做4题,然后师出示旋转后的图形,并利用性质解释点D 转到了点B ,点E 转到了点F )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旋转的性质,请大家把这三个性质一起来读一遍.(生读)

(作业:P 59习题3.4.) 四、板书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三角形旋转图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

E

D C

B A

课题:23.1图形的旋转(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图形旋转的性质,会根据性质画旋转后的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直观想象能力和画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性质画旋转后的图形.

2.难点:根据性质画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巩固旧知

1.填空:图形旋转的性质是:

(1)旋转前后的图形;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下面的板书)

A/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师:(指准图)上节课我们利用这个图归纳出来图形旋转的三个性质.

师:(指准图)△ABC经过旋转得到△A′B′C′,显然△ABC与△A′B′C′全等,于是我们有了第一个性质: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师:(指准图)△ABC转到△A′B′C′,显然OA=OA′,OB=OB′,OC=OC′,于是我们归纳出第二个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师:(指准图)OA转到OA′,OB转到OB′,OC转到OC′,所以∠AOA′,∠BOB′,

∠COC′都等于旋转角,于是我们发现第三个性质: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

角等于旋转角.

师:(指板书)有了图形旋转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呢?请大家来看一个例题.

(三)尝试指导,讲授新课 (师出示例题)

例 任意画一个△ABC ,作下列旋转:

(1)以A 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50°;

(2)以三角形外任取一点O 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

师:(指准例题)例题需要我们做什么?任意画一个△ABC (边讲边画△ABC ),以点A 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5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指准△ABC )要画△ABC 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什么?(稍停)关键是要找到点A 、点B 、点C 旋转后的位置,因为是以点A 为中心旋转,所以旋转后点A 没动,那点B 、点C 旋转后在哪里?大家自己先画个草图找一找.

(生画图,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图.

师:利用量角器在AB 的顺时针方向画∠BAB ′=50°,并且使AB ′=AB (边讲边画);再在AC 的顺时针方向画∠CAC ′=50°,并且使AC ′=AC (边讲边画);连接B ′C ′(边讲边画).

师:(指准图)△AB ′C ′就是以A 为中心,△ABC 顺时针旋转50°得到的图形. (画好的图形如下所示)

师:(指准例题)下面我们来看第(2)小题,(2)小题要我们做什么?任意画一个△ABC (边讲边画△ABC ),以三角形外任取一点O 为中心(边讲边画点O ),把这个三角形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指准△ABC )要画出△ABC 旋转后的图形,和(1)小题一样,关键是要找到点A 、点B 、点C 旋转后的位置,也就是要找到对应点A ′、点B ′、点C ′的位置. 点A ′、点B ′、点C ′在哪里?大家画个草图找一找.

(生画图,师巡视)

B /

C /

A

C

B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画.

师:先用虚线连接OA (边讲边画),利用三角尺在OA 的逆时针方向画∠AOA ′=90°,并且使OA ′=OA (边讲边画),点A ′就是点A 的对应点.

师:用同样的方法画点B ′,先用虚线连接OB (边讲边画),利用三角尺在OB 的逆时针方向画∠BOB ′=90°,并且使OB ′=OB (边讲边画),点B ′就是点B 的对应点.

师: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C ′(画出点C ′).

师:连接A ′B ′,B ′C ′,C ′A ′(边讲边画),(指准图)△A ′B ′C ′就是以O 为中心,△AB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图形.

(画好的图如下所示)

(四)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2.如图,以点O 为中心,把点P 顺时针旋转45°.

3.如图,以点O 为中心,把线段AB 逆时针旋转90°.

A

B

O .

.

O P .

B

C

A

O

C /

A /

B /

4.如图,以点O为中心,把△A BC顺时针旋转120°.

B

C

.O

A

5.如图,以点B为中心,把△ABC旋转180°.

C

B

A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画旋转后的图形,画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找到对应点.(指准例(2)题图)譬如,要画△ABC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找到对应点A′,B′,C′.怎么找对应点A′,B′,C′?(稍停)要利用图形旋转的性质来找.根据性质,OA=OA′,∠AOA′等于旋转角90°,这样我们找到了对应点A′,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B′,C′.

师:总之,画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找对应点,而找对应点的根据是图形旋转的性质.

(作业:P59习题1.5.)

四、板书设计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圆周角教案

《圆周角》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圆周角概念,理解圆周用与圆心角的异同; 2.掌握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3.能灵活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使学生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5.使学生初步会运用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证明和计算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1.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 1.发现并证明圆周角定理. 2.理解“内对角”这一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如图是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在这个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圆弧形玻璃窗⌒ AB观看窗内的海洋动物.大家请看海洋馆的横截面的示意图,想想看:同学甲站在圆心O的位置,同学乙站在正对着下班窗的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如果同学丙、丁分别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和E,他们的视角(∠ADB和∠AEB)和同学乙的视角相同吗? 二.认识圆周角. 1.观察∠ACB、∠ADB、∠AEB,这样的角有什么特点? 2.给出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注意两点:1.角的顶点在圆上;2.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二者缺一不可.) 3.辩一辩,图中的∠CDE是圆周角吗?引导学生识别,加深对圆周角的了解.

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三.探究圆周角的性质. 1.如图所示图中,∠AOB=180°,则∠C等于多少度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可用圆周角定理说明.) B 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交AB于点P,∠ACD=60°,∠ADC=70°,求∠APC的度数. 解:连接BC,则∠ACB=90°, ∠DCB=∠ACB-∠ACD=90°-60°=30°. 又∵∠BAD=∠DCB=30°,∴∠APC=∠BAD+∠ADC=30°+70°=100°. 2.在下图中,同弧⌒ AB所对的圆周角有哪几个?观察并测量这几个角,你有什么发现?大胆说出你的猜想.同弧⌒ AB所对的圆心角是哪个角?观察并测量这个角,比较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你有什么发现呢?大胆说出你的猜出想. 3.由学生总结发现规律: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它的度数恰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从动态的角度进行演示,验证学生的发现. 四.证明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1.问题: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角顶点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2.学生自己画出同一条弧的圆心角和圆周角,将他们画的图归纳起来,共有三种情况:①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②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③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如下图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其中有非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全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全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周角》

《圆周角》 《圆周角》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的延续,圆周角 定理在圆的有关证明、作图、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本节内容既可以巩固圆心角与弧、弦之间的关系,又为后面研究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圆周角定理的分情况证明是本章的教学难点。教材一开始先给出圆周角的概念,紧接着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从介绍圆周角概念的图形出发,让学生探究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数量关系,然后分三种情况证明定理。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探讨,达到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以及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 圆内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圆周角,利用圆周角定理可以把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相应的圆心角联系起来,得到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在圆中探索相关角相等或互补时常常用到。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3、能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进行简单计算和证明; 4、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相关概念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周角定理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圆周角定理证明方法的探讨。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在圆中,满足什么条件的角是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问题2 在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问题3 足球训练场上教练在球门前划了一个圆圈,进行无人防守的射门训练。如图,甲、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C、D两地,他们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所在位置对球门AB的张角大。如果请你来评判,你知道他们的位置对球门AB的张角大小吗?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旋转 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瞧做三角形OAB,它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就是什么?旋转角就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1)这个图案可以瞧做就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 (2)请画出旋转中心与旋转角 (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 3.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ABF就是△ 4.如图,四边形ABCD就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1 4 ADE的旋转图形. (1)旋转中心就是哪一点? (2)旋转了多少度? (3)AF的长度就是多少 (4)如果连结EF,那么△AEF就是怎样的三角形?

5.如图,K就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与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解:(1)旋转中心就是O,∠AOE、∠BOF等都就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与点B分别移动到点E与点F的位置. 2、 (1)可以瞧做就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 的.(2)?画图略.(3)点A、点B、点C、点D移到的位置就是点E、 点F、点G、点H. (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3、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就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 解:(1)连结CD (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 (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 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 (4)连结DB′ 则△DB′C就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

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的情景,认识图形的旋转,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实例抽象出图形旋转以及探索图形旋转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概括和想象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三角形纸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 它们都是绕着一个点进行旋转的。 2.导入新课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旋转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图形的旋转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由小区门口的转杆图引出问题:想一想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模拟操作,认识顺时针、逆时针 学生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明确转杆打开和关闭都属于旋转。 结合课件介绍:顺时针、逆时针 (3)全体活动,深化理解 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4)深入探讨 同桌合作:再次用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并说一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由此得出旋转的三要素(根据分析板书) (二)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

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

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探索,发现旋转的性 质. 2、数学思考:在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旋转这一图形变化从直观 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转变,发展学生直观 想象能力,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在了解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所掌握的这些特 征进行旋转变化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 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学生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等数学活动中,体验 数学的具体、生动、灵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图形旋转的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作出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教学难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变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见过电风扇吧,电风扇在接通电源后就不停地转动.像这样,能够转动的物体有很多,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老师带来的一组图片并回答问题: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演示课件[我欣赏、我发现]

钟表的指针、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叶片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共同特点是物体绕定点转动)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一)旋转的概念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把这样的转动叫做旋转,这节课我们共同来 探讨——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师]在数学中,如何定义旋转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风车叶片转动的过程描述出来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概念) 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旋转角. 以螺旋桨为例加以解释,并通过几个练习(P63)巩固概念(详见课件)(二)旋转的基本性质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发现了旋转的共同特点.那经过旋转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来探索这个问题吧! 教师演示课件[我实践,我探究] 问题:见P63探究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练习(含答案) 1.图形旋转的性质: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________;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任何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____________.2.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________对称图形. A组基础训练 1.下列图案中,可以由一个“基本图案”连续旋转45°得到的是( ) 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形上各点的旋转角度相同 B.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C.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也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 D.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 3.如图所示的图形由四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通过旋转不可能得到的图形是( ) 第3题图 4.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 =90°,则∠A的度数为( ) 第4题图

A .45° B .55° C .65° D .75° 5.下图中的各种变换分别属于平移、轴对称、旋转中的哪种图形变换(填空)? 第5题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6.如图,△ABC 经过旋转得到△A′B′C′,且∠AOB =25°,∠AOB ′=20°,则线段OB 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OAB 的对应角是________;旋转中心是________;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第6题图 7.如图,下面的图案由三个叶片组成,绕点O 旋转120°后可以和自身重合.若每个..叶片的面积为4cm 2,∠AOB 为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 2. 第7题图 8.如图,直线y =-4 3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O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 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 第8题图 9.如图,在△ABC 和△AEF 中,∠B =∠E ,AB =AE ,BC =EF ,∠BAE =25°,∠F =60°.

§23.1图形的旋转教案及说课稿

23.1 图形的旋转(1)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叙永县落卜中学韩光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三角形全等等内容,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图形变换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等内容作铺垫,是全面构建旋转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变换的工具性内容。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旋转概念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猜想、动手测量等方法来探究旋转性质,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总结性质,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巩固旋转性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分析研究旋转现象,抽象概括旋转的概念,探索发现旋转的特征。 2、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我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学生已掌握了平移、轴对称、三角形全等等内容,具备了初步的猜想测量、推理论证等经验,这为旋转性质的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但是由于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所以发现图形的旋转变换关系并恰当运用旋转研究几何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3、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公开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23.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旋转是一种图形变换,也是初中学段继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学习的第三种全等变换,它是研究中心对称的知识基础,也是探究旋转对称类图形(如圆)的必要准备. 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重点探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是本章知识的核心,也是后续研究中心对称和坐标应用的关键. 旋转的概念突出了三要素,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这三个要素是确保旋转的唯一性的必要条件,也是表述一个旋转过程的必要因素. 通过观察大量旋转的实例逐步抽象得出旋转的概念,这一过程是将对旋转的认识逐步理性化的过程,也是感受如何定义一种图形变换的过程. 旋转的性质是研究在图形变化前提下图形要素间的不变性,是研究图形变换的价值之所在. 正是因为图形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了形状和大小的不变,并因各自不同的变化而产生出要素间新的确定的关系,我们才能以此为基础去作图、证明或解决其他问题. 同为图形变换,旋转的性质与平移和轴对称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更体现在性质的探究过程. 图形整体的变换过程是复杂的,可以先从研究图形上的特殊点(直线型的特殊点一般是其顶点)的变换过程出发,由点到形、由特殊到一般的去研究整体,并了解类似问题的基本研究套路.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旋转的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通过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通过观察具体的旋转实例抽象出旋转三要素,会判断图形的变化是否为旋转,能指出图形旋转中的三要素,会利用三要素描述旋转.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经历作图、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得到并理解旋转的性质,会利用旋转的性质发现旋转中的不变关系,会利用旋转的性质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的图形.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初步认识了旋转,但仅限于图形的识别,没涉及几何要素间的定量分析. 学生也学习了平移、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具备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经验,知道只改变位置的图形变换是全等变换. 在平移和轴对称变换中,变换的途径更直观,对应量的关系更清楚,与之相比,旋转具有更强的抽象性. 学生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或是应用性质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能发现旋转的途径,找不到对应量,不会确定旋转中心等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意两点:一是通过大量的旋转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熟悉旋转,认识图形在不同的旋转中的相对位置,积累认知和判别经验;二是在实例的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上的点的变换与图形的变换具有一致性,从而通过对点的研究发现形的性质.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 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 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 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 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 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 运用也分散难点 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 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 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 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 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 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 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九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_知识点整理

1、旋转:将一个图形绕着某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 2、旋转性质: ①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对应线段与O形成的角叫做旋转角 ③各旋转角都相等 3、平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的变换叫做平移。 其中,该直线的方向叫做平移方向,该距离叫做平移距离。 4、平移性质 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②两个图形的对应边连线的线段平行相等(等于平行距离) ③各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5、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①中心对称: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其中,点O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②中心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O旋转180°,能够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其中,这个点叫做该图形的对称中心。 6、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若两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或它们成轴对称。其中,这条轴叫做对称轴。 注:轴对称的性质:①两个图形全等;②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轴对称图形:若一个图形沿着某条轴对折,能够完全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7、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4)关于直线y=x对称: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y=x对称点为P'(y,x)(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完全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教案

图形的旋转 唐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现代教学认为,在正式进行发现过程前要让学生对探索的目标,意义认识得十分明确,并从内心产生巨大的动力,做好探索的物质和精神准备. 情景创设:(用课件显示现实生活中部分物体的旋转现象) 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 (1)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之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 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2)为本节课探究问题作好铺垫。 情景问题: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 观察了上面图形的运动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图形旋转的概念; (本环节学生先独立尝试,再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总结,在此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随后,给出旋转的

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中,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碰到学生中的普遍性问题,在进行适当的探讨后,利用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解决。) (三)实践操作,再探新知 做一做: 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开硬纸板。 问题:请指出旋转中心和各对应点,哪一个角是旋转角? 1.从我们看到的旋转现象以及你所完成的实验中,你认为旋转主要因素是什么? 2.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哪些发生了改变?哪些没有发生改变? 量一量线段OA与线段OA’的关系怎样,线段OB和OB’,OC和OC’呢?AB与A’B’呢? 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 (本环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利用度量等方法发现规律。教师提供给学生动态的旋转图形,进行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而后归纳出旋转的特征。)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层层递进,逐步形成技能。 (五)回顾反思,深化提高 利用提问、解说形式,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学生小结:自主小结和交流知识学习的收获,过程经历的感受,数学思想的感悟,学习方法的体会等,或提出疑问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究学习的过程

九年级数学: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23.1图形的旋转》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级数学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节内容。现在我就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及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风车,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再认识,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对图形的旋转及其性质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直观想象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经历了实验探究、知识应用及内化等数学活动,体验具体、生动、灵活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张红雨图形的旋转教案(1)

下朱庄街中学教师授课计划 主备课人:___张红雨_______________ 第()周()课时 课题19.1 图形的旋转(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重 难点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 课堂 类型 新授课 教具 学具 小黑板、三角尺学 习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学习过程及指导 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 (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 (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质.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二、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 (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_______度,分针转了_______度,秒针转了______度. 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四、集中反馈、精讲点拨 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 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 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解:(1)旋转中心是O,∠AOE、∠BOF等都是旋转角. (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周角1》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3.5圆周角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另一个推论的过程. 2.掌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 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会运用上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难点:例3涉及圆内角与圆外角与圆周角的关系,思路较难形成,表述也有一定的困难 例4的辅助线的添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放: 1、圆周角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特征:①角的顶点在圆上. ②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2、圆心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3、圆周角与所对的弧的关系 4、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二. 课前测验 1.100o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_______,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 2、一弦分圆周角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4倍,则这弦所对的圆周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O 中,∠BAC=32o,则∠BOC=________。 4、如图,⊙O 中,∠ACB = 130o,则∠AOB=______。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顶点在圆周上的角叫做圆周角。 (B )6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的度数是30o (C )一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 (D )120o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是60o 三, 问题讨论 问题1、如图1,在⊙O 中,∠B,∠D,∠E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2、如图2,AB 是⊙O 的直径,C 是⊙O 上任一点,你能确定∠BAC 的度数吗? 问题3、如图3,圆周角∠BAC =90o,弦BC 经过圆心O 吗?为什么? A O C B A O C ● O B A C D E ● O B C A 图3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李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 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新课程》对本节课内容的要求及本节课的学习结果类型,针对学生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及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4)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对研究图形变化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 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节课数学知识技能相对简单,而数学思想方法与旋转变换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本节课将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方面目标的落实与渗透。 四、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遵循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宗旨,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指导学生用观察、抽象、自主探究为主、合作交流为辅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设计理念: 在设计时,遵循两个原则。

初中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otation of graphics (quality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数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点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感受生活情境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再赏物体图形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结合生活实例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类比脚印特点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我的地盘我作主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作业布置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

九年级数学圆周角定理

圆周角定理及其运用 1、如图,抛物线过点A(2,0)、B(6,0)、C(1,3),平行于x轴的直线CD交抛物线于C、D,以AB为直径的圆交直线CD于点E、F,则CE+FD的值是。 2、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为半圆上一点,AD平分∠CAB交⊙O于点D。 (1)求证:OD∥AC;(2)若AC=8,AB=10,求AD。 知识点一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知识梳理】 1、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定理有三个方面的意义:A、圆心角和圆周角在同圆或等圆中;B、它们对着同一条弧或所对的弧是等弧; C、具备A、B两个条件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且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2)因为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所以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3)定理中的“同弧或等弧”改为“同弦或等弦”结论就不成立。因为一条弦所对的弧有两段。 2、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等弧。 推论②: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③: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精讲一】 例1.1、如图,已知A (32 ,0)、B (0,2),点P 为△AOB 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OP =45°,则P 点坐标 为 。 (第1题) (第2题) 2、如图,点A 、B 、C 在⊙O 上,∠A =36°,∠C =28°,则∠B =( ) A .46° B .72° C .64° D .36° 3、如图,A 、B 、C 、D 四个点均在⊙O 上,∠AOD =70°,AO ∥DC ,则∠B 的度数为 。 (第3 题) (第4 题) 4、如图,∠A 是⊙O 的圆周角,则∠A +∠OCB = 。 O E D A B C O A B C C B A 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