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与政府监管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与政府监管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与政府监管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与政府监管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与政府监管

邓晓卫

[摘 要]完善的控制权市场能够促进公司治理改善、优化资源配置。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处于初期阶段,控制权转移还面临诸多风险,缺乏有效监管。文章通过剖析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

征,明确了公司控制权转移面临的风险;采用演化经济学的方法和西方并购理论对控制权转移的动因进

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的有效方法和合理途径。

[关键词]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06-0072-04

控制权转移是指一个公司通过收购目标公司具有控制地位的股权,从而获取该公司的控制权的行为。经典经济理论认为上市公司通过控制权转移,可以获得增长机会,改善公司治理,扭转过度的竞争结构,从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相当多的文献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控制权转移的绩效问题,大多数文献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控制权转移(至少在短期内)将提升公司的收益率及股东价值[1][2][3][4],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控制权市场的积极作用。但国外的这一研究结论是建立在成熟证券市场、有配套的法律体系和较完善的政府监管机制等基础上的。

我国自1994年4月,珠海恒通公司受让上海建材公司持有的上海棱光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拉开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序幕,到2006年控制权转移上升至158起。目前,国内对控制权转移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权转移是否产生绩效这一问题上[5][6][7],对我国控制权转移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以及政府应采用怎样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分析。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及动因,并对政府监管提出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所以控制权的争夺可以相应发生在股票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和大宗协议转让非流通股两个分割的市场。但从我国国内已发生的并购交易来看,绝大部分是通过非流通股协议转让的形式实现的,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所致。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等,在设置上采取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制度设计,只有公众股(约只占35%左右)能得以流通。非流通股主要是公司上市之前通过改制、资产股份化而形成的,成本非常低。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同股不同价的状况,股权集中度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企改组而来,因此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一般均为国有股东,处于绝对和相对控股地位。对最终希望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收购者来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获取公司国有控制权最有效率,因此,通过与控股大股东场外协议交易国家股或国有法人股成为最主要的并购方式。协议转让实际操作相对简单,交易价格相对便宜,但也因此造成了控制权市场的分割。

始于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主要采用以非流通股股东赠送流通股股东股票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分散化趋势。分散化的股权结构降低了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这使潜在的控制权争夺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行为来完成控制权的争夺。因此,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从部分流通走向全流通,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控制权的转让方式也会呈现多样化,协议收购、要约收购、代理权争夺等多种方式将会并存,特别是要约收购和二级市场的竞价收购将会成为控制权转移的主要方式。

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体制、认识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上市公司60%以上的股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形成控制权的垄断和独占。虽然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司股权结构呈分散化趋势。但是,即使是全流通后的上市公司也不能完全避免股权相对集中和一股独大的现象。这是由于,从国有上市公司看,即使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国资委也不会丧失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这部分公司占我国上市公司相当大的比重。从民营上市公司看,由于家族控股模式以及特有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家族上市公司不会轻易放弃其控制权。所以,全流通只是形式上具备了流通的可能,并不意味着国有资本退出,“一股独大”仍然会延续下去,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依然无法杜绝。[8]因此,我国控制权市场仍然面临许多风

险。具体分析如下:

1.控制权转移可能带来“垄断”风险。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国有企业占多,股权相对集中,按照并购动机之一的“效率理论”,控制权转移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实现规模经济。但并购也可能会导致行业内的“过度集中”,如果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一行业中占有销售额的大部分,这些企业将趋向“合谋”,使企业的价格和利润中含有垄断因素,形成垄断利润。

2.政府监管职能不明晰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历史的原

因,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政府既是证券监管机构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又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所有者职能。前者本质是公权,后者的本质则是私权,这种职能冲突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突出的问题。它导致我国证券市场的“旋转门”现

象、“监管者被俘获”现象严重(这里不仅仅指某个监管人员被“俘获”,也指监管职能被所有者职能俘获)。这些现象的出现意味着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界限被打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利益共同体。监管者制定的规则,更多以保护政府所有者职能为出发点。因此在我国存在较强的““资金市”等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会带来不正常的高控制权收益,而不正常的高控制权收益正是吸引不合格的投资者进行控制权争夺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控制权转移与否都将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3.买“壳”上市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选择

和审批规则的某些缺陷,使一批没有持续竞争能力的公司得以上市,而一部分具有竞争优势、成长性强的公司,特别是非国有企业不能及时上市。通过买壳,一批丧失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壳资源得以延续,避免了摘牌的命运,同时,大量不能上市的公司可以借此获得股票市场的进入渠道,有利于更好地配置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买“壳”上市是借助市场力量,对计划经济式的上市制度的一种矫正。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控股权含有重要的融资期权价值,一旦获取了控股权,就获得了“增发”、“配售”的机会,进而实现自身资产的套现,这就使得买“壳”上市蕴含巨大的危险。一部分投资者是为了本公司的发展而进入控制权市场,另一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则带有投机色彩,参与控制权争夺只是为了短暂的、一时的利益。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为国家所有,而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参与公司治理的是各地方国资局,所有者的缺位,也恰好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融资权提供了可乘之机。壳资源在转让之后的再转让日益增多,这说明收购方普遍缺乏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的耐心和能力,看中的只是壳资源具有融资期权价值。

4.“内部人控制”所带来的风险。从西方发达国家看,

控制权转移虽然能有效控制委托代理问题,但由于在我国全流通后股权高度集中依然是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一股

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分散的股东

之间产生了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由此“掘隧”(Tunneling )效应应运而生。某些公司管理层会为其自身利益而采取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决策和行为,如通过征用公司的合作机会、制定不平等的交易价格以及以非市场价格转移资

产等等,这正好给不适宜的投资者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二、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因分析

为了更好地防范控制权转移中的各种风险,必须探讨控制权转移背后的动因。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动因在于:

第一,创新、增强竞争力是控制权转移的内源性动因。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9]控制权转移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演化的经济系统。当一个公司按照“惯例”运转,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时,管理者就要对“惯例”进行调整,在已知的技术和惯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需求,即“搜寻”。如果已知的技术和惯例仍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则需“创新”———寻找新的惯例,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控制权转移为企业形成一种新的惯例提供了可能,控制权转移就是一种金融创新。但控制权转移成功与否,控制权转移是否能达到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又受到“选择环境”的影响。因此从演化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控制权转移实际上是企业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激烈竞争市场中,进行创增强竞争能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创新、增。

第二,获取“控制权增效”。西方并购理论认为:控制权争夺的动机主要来源于控制权市场中的代理权争夺。其中,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认为,并购活动可以提高并购各方的经营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收益与福利。“经营协同”理论(Operating Synergy Theory )则认为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通过并购低管理效率的企业可以提高目标企

业的效率来实现收益的增加。[10]金成晓等对我国企业并购

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并购的根本动因在于获取“控制权增效”,即通过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使企业效率改进和价

值增大。[11]

这说明获取“控制权增效”是我国控制权转移的

动机另外一个动机。

第三,通过收购股权获得控制权,减少代理问题的产生。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认为,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企业在代理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不确定性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代理成本。并购活动可用来解决代理问题。这是因为,若资本市场上存在并购行为,一旦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佳,就会招致被其他企业并购的命运,而并购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的重新任命。这就使得高层管理人员的领导地位始终受到威胁,进而迫使其努力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当目标公司的代理人有代理问题时,通过收购股权获得控制权,可减少代理问题的产生。

第四,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价值低估理论认为,许多机构投资者由于强调短期的收益而往往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缺乏投资兴趣,导致这些企业的价值被低估。

Tobin ’q 值理论指出,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条件下,当企

业证券市场价值低于其重置资本成本时,尤其是该企业的

价值被低估,并购就可能发生。

[12]

第五,内部资产重组和外部人对控制权收益的争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约束企业控制者的机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处于控制地位的经济资源(资本、技术及

人力资本)不同以及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股份流动性受限等特殊背景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既具有上述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并购的一般动机,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张维和邹高峰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动机更主要来源于内部资产重组和外部人对控制权收益的争夺。[13]内部资产重组有两方面的动因:一是“危机主导型”。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存在改制不彻底、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制度性缺陷,从而导致很多企业上市后经营业绩不佳甚至亏损,并购可使公司摆脱财务困境,免受“停牌”和“摘牌”的惩罚,债权银行可以避免破产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可以避免因上市公司“退市”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二是“机会主义重组”。由于我国监管部门的管制标准还不完善、不成熟,一些政策的制定有违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于是许多上市公司通过“机会主义重组”来规避这种过高的管制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资产重组并不能真正提高公司的价值。

第六,“买壳上市”是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上引起控制权转移的重要外部动因。我国证券市场上由于“壳”资源稀缺和产权的不可转让性,相当多的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那些经营业绩不佳、处于丧失配股权状态的上市公司,从而获得上市资格。买壳的真正目的在于获得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机会。例如,可以用收购的股权进行抵押融资,可以利用上市公司有配股或增发的机会以发展自身业务或实现自身资产套现等等。[14]

综上,企业创新、增强竞争力、获取“控制权增效”、减少代理问题的产生、目标企业的价值低估、内部资产重组和外部人对控制权收益的争夺以及“买壳上市”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基本动因。

三、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政府监管对策

证券市场监管是证券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由控制权转移的演化经济分析可知,控制权转移是企业克服自身内部固有缺陷、不断创新,增强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又与“选择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控制权市场所面临的风险分析以及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政府独立、完善的监管职能,有助于为控制权市场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控制权转移真正能够起到改善公司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对于我国的控制权市场,政府完善监管机制,规避控制权转移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政府职能部门要减少对控制权市场的不当干预,让证券监管机构回归其中立立场以保护公众投资者的职能。这就要借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让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上市公司的治理,应该依靠市场经济的力量,由上市公司自身积极、主动地去治理,而不应该动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去干涉或推动上市公司的治理工作。当政府只是证券监管机构履行“公共管理”这一单一职能不被其它职能所干扰时,就可以使我国的市场机制更完善,避免控制权的不正常收益,从而尽可能减少投机者进入控制权市场。

第二,加强对控制权市场的投资者监督。由于我国买“壳”上市的动机以及由其可能带来的风险,政府应加强对控制权市场的投资者监督,建立一套完整的对控制权市场的投资者特性的甄别机制,尽可能减少不合格的投资者参与控制权的争夺。对于带有投机色彩,在获取控制权后使公司利益严重受损的接管者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者的经济成本和法律风险。使得控制权市场更加规范,竞争机制更合理。例如2004年初,中国证监会发出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问题的有关通知”,该通知对防止收购人(投资者)恶意侵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权益,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相信随着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我国控制权市场作为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将不断增强。

第三,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监督和激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合理的激励机制是确保公司管理层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复杂,上市公司股权一般由国家股、法人股及公众股三部分组成,且国家股在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处于数量优势。即便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一股独大”现象、“内部人控制”现象也不能很快消除。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适宜的激励机制,调动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强调大股东的“主人翁”意识,妥善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克服和减少因委托代理关系所引起的控制权转移的无效率。同时,应强化董事会作为股东代理人的作用,有效激活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机制,提高治理效率,充分发挥董事会对上市公司特别是经营不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第四,在控制权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控制权转移效率。我国的控制权市场还不成熟,以往大多数的并购受政府的影响,多个收购公司一起竞争收购同一目标公司的情况相当少。控制权市场缺乏竞争,必然带来并购效率的低下且有形成垄断利润的危险。股权分置改革克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某些原生性缺陷,这将为提高控制权市场的活力,增强其竞争机制,提高并购效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控制权转移的透明度,引入市场约束。各国对上市公司都有一定的信息披露要求,成熟的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很高,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公开化运作并防范道德风险和促进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设中,上市公司所有的资产管理和处置活动必须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式,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必须接受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在上报监管部门的同时,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同时,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的重大事项需要及时不定期发布。

第六,积极促进证券市场法制环境的完善。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必须在完备的法制环境中

才能够顺利运行,控制权的治理功能也才能有效发挥。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进行修改,加强其“预防性”和“预见性”。有效抑制不合格的投资者进入控制权市场,防止并购中的不良关联交易,为控制权转移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选择环境,使并购的功能真正体现在改善长期绩效而不是短期利益上。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我国证券市场将从部分流通走向全流通,市场主体(上市公司及大股东,证券公司等)将逐步完全市场化,政府作为所有者在市场的主导作用将逐步淡出,而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其主要职能将转变到规范证券市场、完善法制建设、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等方面来。随着政府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将得到健康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会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控制权转移将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群体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ensen M ,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 m:Managerial

Behavi 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 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 m ics,1976,3(4).[2]M alatesta P ..The W ealth Effect ofMerger Activity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 on of Merging Fir m 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 m ics,1983,11(4).[3]Bethel J.E .,L iebeskind J.P .1Op ler T .B l ock Share Pur 2

chases and Cor porate Perfor mance .Journal of Finance,1998,53(2).[4]Dyck A,Zingales L..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 ol:An I n 2ternati onal Comparisi on .Journal of Finance,2004,59(2).

[5][13]张维,邹高峰.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J ].系统工程,2004(12).[5][13]ZhangW ei,Z ou Gaofeng .Market Res ponse t o Contr ol

Transfer of Chinese L isted Companies .Syste m s Engineer 2ing,2004(12).[6]白云霞,吴联生,徐信忠.资产收购与控制权转移对经营业绩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04(12).[6]Bai Yunxia,W u L iansheng,Xu Xinzhong .The I m pact of

A sset Acqusiti ons,and Cor porate Contr ol Transfer on Oper 2

ating Perf or mance .Econo m ic Research,2004(12).

[7]周晓苏,唐雪松.控制权转移与企业业绩的市场反应

[J ].南开管理评论,2006(4).[7]Zhou Xiaosu,Tang Xues ong .Cortr ol Transfer and Market

Effect of Cor porate Perf or mance .N ankai B usiness Revie w,2006(4).

[8]盛义,詹娟.中国独董调查及制度反思[N ].中国证券

报,2005-07-28.

[8]Sheng Yi,Zhan Juan .The I nvestigati on and Reflecti on of

China ’s I ndependent D irect ors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2005-07-281

[9]盛昭瀚,蒋德鹏.演化经济学[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9]Sheng Zhaohan,J iang Depeng .Evolutionary Econo m ics .

Shanghai:Shanghai Sanlian ore,20021

[10]石水平,石本仁征[J ].当代经济科学).

[10]Shi Shui p in,.On Motivati on and Character of

Contr ol R ight Contest of L isted Companies .M odern Eco 2no m ic Science,2007(4)1

[11]金成晓,王锦功,张林华.企业并购的类型与相应模型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

[11]J in Chengxiao,W ang J ingong,Zhang L inhua .The Type

and Model of the Cor porateMerger and Acquiring .Journal of Q uantitative &Technical Econo m ics,2001(1).

[12]Tobin J. A..General Equlibiriu m App r oach t o Monotary

Theory .Journal of M oney,C redit,and B anking,1969(1).

[14]朱武祥,蒋殿春,张新.中国公司金融学[M ].上海:上

海三联书店,2005.442-445.

[14]Zhu W uxiang,J iang D ianchun,Zhang Xin .China Corpo 2

rate Finance .Shanghai:Shanghai Sanlian Bookst ore,2005.pp442-4451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武汉 430074;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南京 210009)

(责任编辑 林 娜)

R isk Ana lysis and Governm en t Superv isi on of Con trol Tran sfer i n L isted Co m pan i es

Deng Xiaowei

[Abstract]A comp lete market of contr olling right can p r omote the cor porate governance and op ti m ize the all ocati on of res ources .

Since the market of contr olling righ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at initial stage,there are p lenty of risks and weak su 2pervisi on .Thr 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 ock right structure,the risks a mong contr ol transfer can be clear .W ith a vie w of the evoluti onary econom ics and the theory of the west M&A,the chief motivati ons of cor porate contr ol transfer were detailedly investigated .And then,the valid methods and channel t o avoid contr ol transfer risk and t o perfect the govern ment supervisi on syste m are discussed .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contr ol transfer,govern ment supervisi on

[Author]Deng Xiaowei is A ss ociate Pr ofess or at School of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Nanjing 210009;Doct oral

Candidate at School of Econom ic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W uhan,430074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以广东恒大集团跨行业投 资为例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可以说关系企业的成败兴衰。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报告或者相关指标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或者资金使用状况,随着融资手段的快速衍生以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应该利用科学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风险防范措施面对这些变化。 一、概念界定 (一)财务风险 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认为风险包括损失和盈利的不确定性,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后者则认为风险只是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 指企业采取系统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充分认识其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对经营活动中各类风险加以预测、控制和处理,避免企业陷人潜在风险之中。 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部门在组织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时,通过系统全面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预测企业客观风险和潜在威胁,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最小成本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风险理论和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推广和普遍重视,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进行风险动态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学科,九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风险管理职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管理学家亨瑞.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中把风险管理思想正式引入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A.H.Mowbray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人们才开始系统地展开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在企业财务风险研究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H.M.马可威茨、W.F夏普、M.H米勒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们先后针对企业财务风险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理论,股票预期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研究

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的影响研究 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带有鲜明的政府主导色彩。随着证券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参与和监管上市公司并购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以股东和监管者两种身份对并购产生影响,其行为形成正负两种效应。正效应表现在上市公司因为政府的扶持获得参与外部市场竞争的优势,而上市公司的成功并购同样给政府带来良好收益。 正效应促使地方政府积极影响上市公司的并购。负效应表现为地方政府出于自利动因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实施了政市不分、政企不分、干预过度等行为,并因此给政府自身、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带来不良后果。本文依据政府规制和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理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博弈法、多元回归法对地方政府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的模式、信息披露和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改善建议,期待减少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选择、信息披露和短期绩效的不良影响,最终促进地方政府恰当地履行其经济职能。本文首先从地方政府影响并购的发展状况入手,定位了地方政府在并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地方政府影响上市公司并购行为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和地方政府的影响形式,以及地方政府影响上市公司并购对地方政府、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关联效应。 为了研究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影响,本文选取云南省昆明市19 家上市公司2001年至2012年发生的116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分析昆明市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事件的影响比例,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构建政府政绩指标与 上市公司横向、纵向、混合并购收购金额一阶差分数据的误差修正模型,做出了若干结论。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市区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和市区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促使上市公司采取横向并购模式;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市区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市辖区在岗职工平均人数和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促使上市公司采取纵向并购模式;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市辖区单位从业人员,促使上市公司采取混合并购模式。为消除政府影响上市公司并购模式的负面效应,地方政府应降低影响程度,完善就业制度,改善政府预算内支出现状。本文主要运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并购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上级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 在地方政府的一般规制行为中,上市公司并购违规披露信息的溢出收益过高、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以五粮液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以五粮液集团为例 作者穆婧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12级 学号122072120 指导教师王全在 导师职称教授

内容提要 本篇论文将对上市公司代表--五粮液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考察,通过对该集团近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其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五粮液集团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representatives, Wuliangye Gro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group in recent years,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Listing Corporation Wuliangye Group Financial crisis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目录 一、五粮液集团公司简介 (4) 二、宏观现状分析 (4) (一)宏观环境对白酒行业的有利影响 (4) (二)宏观环境对白酒行业的不利影响 (5) 三、财务分析 (6) (一)货币资金 (6) (二)应收账款 (6) (三)应付账款 (7) (四)预收账款 (8) (五)固定资产 (8) 四、风险分析 (8) (一)利率风险 (8) (二)汇率风险 (9) (三)商品价格风险 (9) (四)股票价格风险 (11) (五)声誉风险 (12) 五、总结与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下面是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欢迎参考阅读!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一一、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简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部分优秀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入股票市场,给股票市场注入了活力。我国沪深股市现有物流类上市公司63家,63家物流类公司中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经营物流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有8家,即渤海物流、炎黄物流、外高桥、外运发展、捷利股份、招商局、物华股份、中储股份。与物流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又细分为6类共55家。从各上市公司从事物流活动的内容来看,几乎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介入物流业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依靠拓展主业或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转型而来。港口、机场、仓储、交通运输类等传统的流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主营业务的扩展介入物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包括盐田港、上港集箱、上海机场、营口港等。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和全部上市公司相比明

显处于优势。根据2001年的中报统计,整体上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平均的毛利率是26.93%,而物流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达到了43.39%,另外整体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来看,平均的水平达到19.48%,而物流业的上市公司达到24.56%.尽管这2年整个物流行业的收益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市场整体水平来说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也就是显示了物流行业未来还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成分分析法与相关计算分析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也称为主分量分析,是由Holtelling于1933年首先提出的。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本文的应用中,用此方法从所选的11个指标中求出11个主成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本文采用因子累积解释方差的比例达80%以上)筛选得到几个主成分,来代替原始指标,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所选取得主成分进行综合,得到各个股票的综合得分,然后依据它对各公司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物流行业中20个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操作采用了SPSS软件。 本文把物流行业的东方航空、中储股份等20支股票作为样本,将主营业务收入(X1),主营业务利润(X2)利润总额(X3),净利润(X4),总资产(X5),净资产(X6),净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分析

政府项目投融资多种模式 ——优劣和适用性分析 城市投融资建设的当前形势 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困扰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是我国GDP已经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当前正面临经济过热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导致国家实施了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银根和地根的相对收紧,使资金供给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城市建设对地方经济增长可以产生向前诱发效应、伴随效应、后续波及效应、等多方面贡献。但是,建设速度的加快,投资强度的加大,也使各级政府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方面捉襟见肘,承受了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单靠政府财政投入已无法满足建设的需要。长期以来,政府以投资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多重身份全面介入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中,职能交叉,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公共产品生产模式,政府部门并没有完全从城市基础设施及市政公用事业的赢利性领域退出来着重发挥自身的战略制定、决策、指导、监督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如何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解决大规模集中建设时期的资金供需矛盾,成为了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而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又被称为政府工程项目,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处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金融组织贷款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可以将政府投资项目划分为经营性项目(如项目在运营后有盈利保障的轨道交通、公路、港口、机场、电力、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 对于基本没有盈利的公益性公共工程(非经营性项目)建设,一般由政府担任投资主体,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应大力推行代建制,依靠社会专业力量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水平。而对于经营性项目,由于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建设期长,但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引入私人资金参与投资建设,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结构: 一、银行信贷资金。却可能造成政府过度负债,难以为继或因政府财力信用不足,银行怠于放款。 二、土地出让金。但土地资源有限,难以成为长期持续的建设资金来源。 三、吸引社会资金。即市场化融资。

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方法及应对措施

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及应对措施 2014-03-19 15:42:20 来源:中华财会网 字号T | T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类风险,诸如政治风险、国家政策调整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环保风险、财务资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投资、合规性风险等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经营能力,就必须对这些可能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辨识,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取得最大的效益,做到防患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分公司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识别、建立组织机构、开展风险分析、评估、建立风险数据库、风险控制文档、落实控制措施、达到了控制各类风险的目的,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体系 一是成立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风险管理程序、组织机构建设等事项。风险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负责风险的管理工作;成立内控与风险管理处,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行、维护的组织及日常监督。其主要职责是履行风险管理职责,负责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方面建立完整内部控制手册,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流程为手段,以财务报告风险、经营管理风险、法律防控风险为主要对象的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成立QHSE管理监督中心,负责对公司的安全、环境保护、质量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建立体系文件,削减安全、环保、质量领域的风险。 三是成立审计监察部门,负责效能监察、工程建设、合同、物资采购等领域的日常监督检查活动,主要负责对风险管理监督体系进行评价,制定监督评价相关制度,开展监督与评价,出具风险监督评价审计报告。 四是成立体系网络机构,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及各业务单位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应接受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二、开展风险评估 1.确定风险类型 将风险分为易于量化风险和不易量化风险:易于量化的风险是价格风险、不履约风险、计量风险、融资风险、财务报告风险、操作风险、环境风险;不易量化的风险是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决策投资风险、资源风险、运营监控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科技创新风险、生产运行风险、法律风险、报告风险等。 2.确定风险的偏好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十分重要,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对财务风险问题的管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财务风险科学度量的基础之上。本文介绍了财务风险的计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意义,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指出了造成财务风险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并提出要完善我国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必须合理再融资;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慎重选择并购项目;建立现金预警机制;强化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使上市公司在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获得股东财富最大化。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再融资假股暗贷 一、绪言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或者债券经过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上市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达到蓬勃发展时期,然而,上市公司整体存续期短,其中,财务管理的欠缺是主要因素。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严重缺乏,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营运水平低,财务资料缺乏,管理不规范,管理技术与方法落后,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弱,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弱,财务危机重重。但是,基于上市公司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突出贡献,有必要增加上市公司筹融资渠道,降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建立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运用财务杠杆不当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时,也称为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所有影响最终都集中体现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货币化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是资本价值变动的经济性风险,是对企业财务核算有重大影响的一些风险,不仅包括筹资风险,还有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等等。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是现代公司制的最高形式,相对于传统企业和一般公司型企业来说,上市公司具有管理规范、业绩较好、规模较大、筹资和扩张能力较强等优势,己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组织。 1.筹资风险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1引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受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企业实现的收益和预期收益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日趋变化的21世纪,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财务风险的管理能力&经成为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中国制造业某企业为例,对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提出建议,分析其如何维持品牌优势以及实现产业创新目标,最终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2集团业务概况 2017年度内,该集团从事光电电子和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玻璃的生产和销售,拥有三条超薄玻璃生产线,产品销售区域分布在安徽、广东、江苏、XX、浙江、河北等18个省(直辖市)。 3集团财务现状分析 3.1筹资活动风险 3.1.1短期偿债能力对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就是流动性风险,有学者采用速动比率来衡量。速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余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被用于衡量企业可以立即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由于该集团的存货占其流动资产的比率较大,而存货又可能因为滞销无法变现而影响资产流动性。为了准确评估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速动比率更适合被用于该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20

16年该集团速动比率为a52,2017年为0.74。速动比率升高,原因是该集团某子公司停产导致存货减少,存货在总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减少,致使速动资产比往年数额大,同时一部分短期应付票据到期解付,致使总流动负债数额减少。虽然该数值依然低于正常的1:1,反映出该公司有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但目前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基本可以满足公司的经营需要,因此短期偿债风险虽存在但并不大。 3.1.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比率旨在揭示公司在长期内偿还债务的能[HM482019.5力,通常用总资产负债率来评估这种能力。总资产负债率考虑了针对所有债权人的所有债务,其定义是总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认为该比率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详见表1。2015年以来,资产负债率逐渐变小,截止2017年基本控制在60%左右,说明贷款有足够的资产抵押。从资产与负债总额上看,该集团新增土地使用权,致使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无形资产大幅增加,其增加数量要大于库存商品因子公司停产而减少的数量,因此总资产近年有小幅上升。而该集团又偿付了全部的到期短期应付票据和大部分到期长期负债,致使总负债下降。因此资产负债率逐渐变小。由此得出:资产、负债的变动受营业量变动的影响较小。说明该集团有能力应对其子公司停产造成的变化,且长期偿债能力较好。 3.2投资活动风险 在公司的投资活动中,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有时较难保证,给公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 政府投资项目工期长、投资大、社会影响广,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为提高政府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效益,应重视分析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风险。 一、国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风险防范 美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决策和设计、预算经过严格审定,控制决策风险,工程采购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严格按合同规定实施,业主直接对设计和施工工作进行管理,控制建设过程中风险,总会计事务所对投资计划进行评估和审计,无论是业主、工程师、承包商都与银行、保险公司有密切联系,在办理保险和银行贷款过程中,保险公司和银行慎重审查企业的承包能力、履约记录和资信状况,据以决定是否给与承包商担保。 德国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在基础设施关键领域,采用国家持股和投资补贴两种方式,按比例分享收益和承担风险。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科学性,实行三级决策监督,确保决策公正和正确性,减少决策风险。项目完成后实行严格的后评价,工程运行

受到检查审计,工程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和土地使用要求,对公务员、政府聘用自由职业者、企业行贿政府官员,法律处罚严厉。重视预防、规避和转移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风险、利率风险、信贷风险、企业领导才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险公司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参与技术风险防范方案制定、指导保险合同拟定,进行预期效益保险,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经济性。 二、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风险分析 我国政府投资风险主要体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缺乏后评价体系。 1、缺乏专业管理知识。政府投资工程多是重点工程、大型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建设管理班子无专业管理经验、技术力量不足,对基本建设程序不熟悉,难以科学控制工期,造成技术管理风险。 2、投资膨胀严重,缺乏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由于投资计划的随意性、基础资料不准确、设计深度不够、建设单位管理水平不到位、项目监理工作不落实等原因导致“三超”现象严重,存在达不到项目预期目标的风险。

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徐步彭紫云周彦伶吴婷: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我国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以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徐步彭紫云周彦伶吴婷1 一、研究背景及思路 创业板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从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首次提出“创业板”这个概念起,到2009年10月23日定位于成长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创业板正式上市交易,恰好10年。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也不突出。我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这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 这次开板,中国市场各方面做了较多的投入。管理层漫长的理论研究与探讨,交易所与券商充分的技术准备与制度设计,广大投资者热情的期盼,投资银行与创投公司大量的前期投入与准备。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创业板开板之前,一场全国性的投资者风险教育活动轰轰烈烈展开。管理层为了防范普通投资者可能遭遇的风险,做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我们此次调研的目的也是对创业板市场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相应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的对策措施。 本文首先结合中国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初步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我们进行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框架。接着,我们以武汉地区为例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监管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实地调查,并根据查阅资料和实地访问的结果对公司进行成长性分析。同时,本组成员还采用国际上分析研究财务风险等相关风险的惯例及标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z计分模型及中国学者周首华、杨济华F分数模型以及非财务因素指标分析等方法来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面临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结合现状及借鉴其他经验,提出具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二、创业板市场主要风险分析 (一)创业板市场的风险 第一,市场价格过度波动,过度价格波动助长投机,导致市场运行不稳定。由于创业板上市中存在流通盘过小的问题,有可能使价格被操纵的现象变得严重;第二,流动性不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有时会出现股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第三,二级市场价格系统性高估,股票价格有其自身的形成机制,有证据表明股市泡沫会像经济周期那样有规律地出现,当股票二级市场价格出现系统性高估时,股市泡沫化就成了悬在市场发展上的达摩克斯剑,并使股市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潜在的风险策源地; (二)上市公司的风险 第一,企业人才、技术流失风险和管理风险,我们在分析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时发现, 1该文献为我校第十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获奖报告。项目主持人徐步,项目组成员彭紫云、周彦伶、吴婷均为金融学院07级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项目指导老师为朱新蓉教授。 1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36号令解读 提炼

《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管理办法》 一、36号令核心亮点 三部委联合权威发布,统一制度规定 国资委、财政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整合集中了不同机构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的部门规章、规范性规定: ?转让股份:《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 ?受让股份:《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 ?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和发行证券:《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行证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资产重组:《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 ?其他:《关于上市公司国有股向外国投资者及外商投资企业转让申报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明确国资分级监管地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项,将全部交由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 合理设置管理权限,系统备案管理设定合理持股比例原则,在维持国有股东合理持股比例等前提下,下放监管权限,以国家出资企业监管为主导,由国家出资企业审核批准的变动事项须通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管理信息系统”)作备案管理,并取得统一编号的备案表。 细化操作流程减少证券监管规则重复性规定,细化了各类型股权变动规则的操作流程,提高了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 1. 适用对象:SS标识的国有股东明确限定为境内企业 此前“国有股东”认定标准的依据主要为国资委颁布的《关于施行<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函》(国资厅产权〔2008〕80号,以下简称“80号文”),36号令对“国有股东”的认定标准与80号文的国有企业认定标准及32号令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实际控制企业”认定标准均有差异,并且首次将国有股东明确限定为境内企业。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提要]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

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文化传媒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公司背景介绍 (一)蓝色光标 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北京蓝色光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整体变更的基础上发起设立的。蓝色光标成立于1996年7月,总部位于北京。2008年1月14日原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1月17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蓝色光标品牌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 蓝色光标于2010年2月26日发行2000万股,发行价格33.86,募集资金总计 67,720 万元。公司于2013年9月5号增发 4,886.72万股,增发价格 28.69 元,增发募集资金总计 140,199.99 万元,增发方式:采取非公开的发行方式。根据中国国际公关关系协会数据测算,蓝色光标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到2.18%,位列于中国本土公关公司第一位。 作为中国本土公共关系行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蓝色光标从成立之日起,一直秉承“专业立身、卓越执行”的经营理念。蓝色光标引领了本土公关业的兴起和繁荣,从IT领域发展到电信、汽车、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政府及非赢利组织,从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在The Holmes Report公布的2012年亚太公关报告中,蓝色光标被评选为“2012年度亚洲最大公关公司”。 蓝色光标经营的范围包括:公共关系策略咨询、公众传播、媒体关系、危机管理、投资者关系、企业形象管理、活动管理等。业务领域涵盖IT、电信、金融、医疗、快速消费品、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政府及非赢利组织。 (二)华谊兄弟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名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民营娱乐集团,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 2004年11月19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1月21日,浙江华谊兄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为华谊兄弟传媒有限公司。2008年3月12日,公司注册资本由10,008万元增至12,600万元。 公司于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知名的综合性娱乐集团。2009年9月27日,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公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首发)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华谊兄弟成为了首家获准公开发行股票的娱乐公司,也迈出了其境内上市至关重要的一步。 华谊兄弟公司运作特点: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传媒体系。在影视方面的投资: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而且多次在国际、国内电影奖项上获奖。华谊兄弟立足在电影投资、制作、发行方面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电影产业链,进入影院放映业务,实现公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881833.html,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柳益丰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7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投资的项目逐步增多,这些类型的投资项目往往是大型的民生建设项目,直接关系着党的政策措施落实,影响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资金投入大,前后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面广,在推动整体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实际来看,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政府投资项目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影响了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基本情况提出了针对性整改策略。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基本对策 引言:政府投资,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方面,往往關系到大的民生工程项目 建设,影响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多,涉及到的方面复杂,不论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政府投资的成效。政府投资的项目,往往成本投入非常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政府管理范围的广泛性,在政府投资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政府投资容易滋生各种弊病,降低了投资的基本成效,也容易让人民群众产生不满的情绪。从当前来看,政府投资在不断加大,为此,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围绕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基本成效。 1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分析 据国务院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从2015到2016年,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每年都保持了5%—7.6%的增长速度,政府实际投资额更是实现了成倍增长,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很好的繁荣了社会经济,对于搞活市场,激发市场活力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来看,在今后5年内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还会持续增加,其社会发展带动作用也会更加突出。政府投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一环,从以往的政府投资项目上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投资项目的质量成效。 1.1决策机制不完善。政府投资,涉及面非常广,在决策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由于以往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不少地方的政府决策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领导拍板决定,没有充分考虑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意义、存在风险、社会影响、群众意见等这样就使得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明显不够,在实际推进实施上往往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有的地方耗费大量人财物力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却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1.2招投标程序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政府在许多方面的还是体现着明显的“一手包办”色彩,这在政府投资项目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政府投资项目尤其是各种建设项目,包含

关于完善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探讨

关于完善政府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0-03-19T14:47:50.50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建敏新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导读] 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内在固有的缺陷,它不但遏制并侵蚀着市场自身的运行,而且会给整体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后果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内在固有的缺陷,它不但遏制并侵蚀着市场自身的运行,而且会给整体经济运行带来严重后果。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需要借助于外力来救助市场的无能,纠正市场失灵。这一外力就是被经济学家们誉为“有形之手”的政府,由政府实施适度的会计监管可以有效弥补会计市场缺陷。 1.政府监管抑制过度垄断和引入适度竞争 垄断的低效率和竞争的无序不是市场本身所能解决的,保持适度竞争、抑制过度垄断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些方面通过监管,促使其形成垄断或者维护现有的垄断,并配以必要的措施遏制垄断的低效率;而对某些方面则通过抑制恶性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2.政府监管弥补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缺陷 会计信息具有供给上的垄断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性、外部性和分布的不对称性。这些缺陷不是会计市场自身能够克服的。这为政府监管提供了必要性基础。通过政府监管可以抑制会计信息供给的过度垄断以保持适度竞争,弥补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的缺陷,降低会计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和外部性。 一、政府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 尽管证券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的处罚在不断地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制度在不断地发展,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一)证监会会计信息监管权限不足 证券市场监管的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趋势,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和发达程度是一国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我国要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发展证券市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之一。在我国,证监会是对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的部门。但在实质上,证监会对证券市场的集中统一监管权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全面也不协调。这加剧了监管运行的困难,降低了监管的实际效果,也激化了各监管部门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证券市场是以信息披露制度为基础的,而会计信息披露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准确、及时、充分地公开披露有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最终是为会计信息披露提供服务的;会计准则影响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影响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形式。而我国的证监会仅掌握着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的制定权,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却掌握在财政部手中。这导致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会通过对证券价格的误导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在缺乏协调性的情况下,证监会的披露准则无法引导和影响财政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可能因面临矛盾性的规定而无所适从。会计准则制定权的缺失使证监会缺少了引导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致使证监会的集中统一监管是不全面的。 (二)注册会计师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相关的监管法规都规定,所有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报、招股说明书等财务信息都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鉴定,出示审计报告。然而,近几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案例中绝大部分都与注册会计师的不规范执业行为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管体系的效率。导致注册会计师不规范执业的原因有注册会计师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从而无法约束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赢得客户和市场而不放弃独立审计准则;职业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较低,职业能力不够,事务所整体质量偏低。 二、完善各监管主体权利和责任,发挥监管主体的整体效力 在实现证券市场有效性上,各国政府一般是通过设置一套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其功能的,进而造就并维持着正常的证券市场运行秩序。 (一)加大证监会会计信息监管权限 我国证监会只有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权限,而没有干涉会计准则制定的权限,这就使得证监会与财政部之间出现矛盾及对责任互相推诿的现象,最终使投资者深受其害。 要改变目前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必然涉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全面修改、相关监管部门职能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化,实施的难度较大。可考虑先采用一种过渡形式,即成立独立的国家会计总局和地方会计局,隶属于财政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双重领导,组织和加强会计理论尤其是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解决会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搞好会计人员培训。一方面使财政部门集中精力,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着重财政经济杠杆的运用和分配政策的研究调整,另一方面使会计摆脱财政的附庸地位,体现出会计的自主性,利于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化。 (二)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监督,这有利于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但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不高、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发挥作用的关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能否发现企业违规,二是能否如实披露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在一定时期内,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水平是既定的,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障的关键就是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然而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又与会计事务所和审计委托方的力量对比有很大关系,因此,最终审计的独立性决定于市场上的审计需求状况与审计竞争状况。 目前,我国审计市场存在明显的买方市场特性,很多会计事务所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不得不低价“揽客”,在审计市场恶性竞争中,在市场集中度很低的情况下,很多注册会计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独立性减弱的现象。在我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市场约束来实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 1.对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应该要求披露,而不是限定价格。“低价揽客”是我国审计市场恶性竞争的表现,政府干预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多的是使情况更加恶化。应该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在不低于行业最低标准下,各个会计事务所根据自身情况来确定价格,并且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审计费用。

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DOC 31页)

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DOC 31页)

关于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探讨 第1章绪论 上市公司是指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是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市公司经营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运行。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随时都有发生财务失败的可能。财务失败,不仅给企业本身带来困境,而且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由于在某些情况下,财务风险是可以预测防范的,因此,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并化解可能的财务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的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点建议。 第2章财务风险的概述 2.1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种财务活动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 使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有所差异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由负债经营引起的,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财务、经营及其他不当活动引发的集中体现在未来财务收益的变动性及由此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就是上市公司未来财务收益的变动性及由此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这里的财务收益是把上市公司看作一个整体。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它所面临的风险比普通企业更大,因而上市公司更要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 2.2 财务风险的特征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是财务风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 风险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于财务工作中,只有条件成熟时这种潜在的风险才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而某项活动是否导致损失、损失发生的时间及损失的程度无法确定。 2.2.2 风险的客观性 财务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是客观事件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只要存在财务活动,财务风险必然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 2.2.3 风险的严重性 无论何种风险一旦变为现实的损失,其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会使企业经营活动进入瘫痪状态,导致亏损,甚至还可以使企业破产。 2.2.4 风险的预防性 财务风险并非不可触摸,人们可以根据财务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以便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管理者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和控制风险。 2.2.5 风险的收益性 风险只是表明有损失的可能,通过合理的控制风险,可以取得较高的报酬,风险与收益并存,风险越大,与其对应的风险报酬就越大。 2.3 财务风险的类型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根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 2.3.1 筹资风险

某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价报告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分析及评价报告 ——青岛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度财务分析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近2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调查报告,在1996年到2006年这10年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产出提高了34%,由57,720亿美元增加到77,470亿美元,而中国的发展速度是按近全球平均速度的5倍,达到156%,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从2,424亿美元增加到6,197亿美元;相应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出在全球的排名从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工业部门的第一大产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作为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海信电器拥有国内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的企业发展战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并在中国、美国、比利时等全球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技术研发。截至目前,海信电视已经获得授权专利数862件,其中有600多项是在新技术、新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海信电视拥有的中国授权专利数在业内高居榜首。 海信电器成立于1997年4月17日,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青岛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募集方式,组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6,170,000元。

1997年3月17日,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7000万股;其中,6300万股社会公众股于1997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700万股公司职工股于1997年10月22日上市。 1998年,经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批准,公司以1997年末总股本27000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实施增资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认购其应配6000万股中的506.5337万股,其余部分放弃配股权;社会公众股东全额认购配股2100万股。本次配股实际配售总额为2606.5337万股,配售后总股本为29606.5337万股。1998年7月10日完成配售,配股可流通部分2100万股于1998年7月29日起上市交易。 1999年6月4日,公司实施1998年度资本公积金10转4后,总股本为41449.1472万股。 2000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向全体股东10:6配股。其中,国有法人股股东海信集团公司以资产部分认购283.6338万股,其余部分放弃;社会公众股东认购7644万股。该次实际配售股数为7927.6338万股,配股后总股本为49376.7810万股。其中,海信集团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28992.7810万股,占总股本的58.72%;其余为社会流通股计20384万股,占总股本41.28%。 2006年6月12日,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东以向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股票的方式作为对价安排,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流通股获付2.5股股票;对价安排执行后,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变更为有限售条件的股份,流通股股东获付的股票总数为5096万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23896.781万股,占总股本的48.4%;无限售条件的流通股数量为25480万股,占总股本的5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