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语文三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肥皂泡》同步练习11(含答案)

【精品】语文三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肥皂泡》同步练习11(含答案)

【精品】语文三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肥皂泡》同步练习11(含答案)
【精品】语文三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肥皂泡》同步练习11(含答案)

语文三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肥皂泡》同步练习11(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选一选。

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表现了肥皂泡的美丽、神奇。

B. “五色”指多种色彩,“浮光”指这些色彩晃动不定,“乱转”写出了色彩的动态美。

C. 从“浮光”“乱转”等词语可以体会到肥皂泡的虚华与迷离。

2.“我”最爱玩吹肥皂泡,是因为( )

A. 吹肥皂泡时,“我”心里充满快乐、骄傲与希望

B. 吹肥皂泡能使“我们”在下雨天消磨时光。

C. 肥皂泡透明、美丽。

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 )弄和弄,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 )子在下面轻轻地扇.( )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3.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4.用“”画出做肥皂水方法的句子。

5.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

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6.这个语段主要写了( )

A. “我们”静静地欣赏吹起来的美丽的肥皂泡。

B. “我们”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时产生的美好想象。

7.作者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都飞去了哪里?用“”在语段中画出来。

8.展开想象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信息匹配(题型注释)

9.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廊.子(láng náng)若.是(ruò nuò)

脆薄.(bó báo)颤.巍巍(zhàn chàn)

四、填空题

10.看拼音,写词语。

féi zào zǒu láng tòu míng yīng ér xī w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加偏旁,变新字,并组词。

郎(________)串(________)乔(________)宛(________)廊(________)窜(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2.课文围绕肥皂泡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做肥皂水→(_______)泡泡→(_______)泡泡→(_______)泡泡

参数答案

1.C

【解析】1.

2.A

【解析】2.

3.huò shàn shān

4.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融化。

5.先用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然后慢慢地吹起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泡泡就软悠悠地飘游起来。

【解析】3.略

【解析】4.略

【解析】5.略

6.B

7.到天上…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8.略

【解析】6.略

【解析】7.略

【解析】8.略

9.láng ruò

báo chàn

【解析】9.

10.肥皂走廊透明婴儿希望

【解析】10.

11.新郎串珠乔迁小宛走廊逃窜娇娇贵碗饭碗

【解析】11.

12.吹看(或赏) 想(或梦)

【解析】12. 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秋天的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秋天的雨》教 案 wtt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秋天的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目标:认识“钥、匙”等八个字,会写“扇、枚”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秋季的神韵,能用自己的方式读出对秋天的爱怜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秋季的丰神韵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秋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地经过眷雨的滋润,雷雨的洗刷后,秋雨娘娘悄悄的打开秋天的大门,她给大地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的歌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 师:在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美丽,丰收,金色。 师:原来秋天给大家留下这么好的印象啊。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学生回答(课文开头四句)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看文章的主要内容都罗列出来了(放幻灯片),大家看着像不像一首小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举手读) 二、新授。 1.师:是啊,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放幻灯片) 2。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板书秋天来了) 生:一下秋雨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这段应该怎样去读, 生:轻 师:为什么要轻轻读 生:秋雨来的时候很轻,不知不觉。 师:对,秋雨不冷也不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4题;共30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jǔqǐgān zi jìqiǎo qiào mé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àn xímù zhuāng shǒu bìyìf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读拼音,写词语 diāo kèxuè mài tuī jiàn miáo hu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í zhíɡuī fàn rónɡ qiàmǐn ji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分)读课文《雨后》,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短粗的________ 跑 小心地________ 脸 欢喜的________ 小辫 4. (1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3)用文中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4)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那一定会很好》优质教案

9 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茎”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体会这棵树对生活充满希望,不断追求,并默默奉献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在森林里,在道路两旁,在公园里,我们到处都可以看见树。你知道一棵树能用来干什么吗?它会有怎样的经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画画、圈圈。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它不断地想拥有很好的状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现实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相关句子画出来。

(1)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3)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4)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提示:根据画出的关于“那一定会很好”这条线索来寻找相关内容、归纳。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在一次次的变化中,为什么会说“那一定会很好”呢?每一次愿望实现后,心情怎样? 提示:(1)第一次还是种子的时候,向往外面的空气,觉得出来了一定会很好。 (2)第二次是高大的树,希望自己做一棵会跑的树。 成为手推车后,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觉得真舒服。 (3)第三次是手推车变老了,跑起来费力了,希望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 (4)第四次是作为椅子,已经老了,吱呀摇晃了,觉得躺下来会很好。 4.你喜欢文中的这棵树吗?为什么? 5.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提示:一棵树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无私地、默默地奉献着。 6.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棵树的乐观与追求。 四、对比阅读,感悟主题 1.师出示短文《去年的树》。 2.同学们对比阅读,你能说出《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这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吗? (相同:都是童话,都以课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不同:前文侧重从心理变化去塑造人物形象,后文侧重从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形象。)五、拓展延伸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事物,想一想,它会经过一段怎样的历程?仿照着课文的手法,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一、《大青树下的小学》 1、那()()()的服饰,把学校()()得()()()()。同学们向在校园里()()()小鸟()()(),向高高()()的国旗() ()。 2、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花朵上,()()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听着。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4、古老的()(),()()大青树()()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粉墙上()()。 二、《花的学校》 1、当雷云在天上()()。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2、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在绿草()()、()()。 3、树枝在林中()()()()着,绿叶在()()()簌簌地响,雷云()()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衣裳, ()()出来。 三、《不懂就要问》 1、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课堂里霎时变得()()()()。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为了弄清楚()(),就是挨打也()()。 日积月累(一) 《所见》作者(),牧童()()(),()()()()樾。() ()捕鸣蝉,忽然()()()。 四、《古诗三首》 1、《山行》作者(),远上()()()()(),白云()()有人家。()()()()枫林晚,霜叶()()()()()。 2、《赠刘景文》作者(),()()()()擎雨盖,()()()()傲霜枝,一年好景()()(),最是()()()()()。 3、《夜书所见》作者(),萧萧梧叶()()(),江上()()()()()。()()儿童()()(),夜深()()()()()。 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1、可是,地面还是()()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的水洼()()()()小小的蓝天。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的叶子。这一片片 ()()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3、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了一块()()()()()。这是一块()()()()图案的、()()()()的地毯,从脚下一直()()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秋天的雨》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秋天的雨》教案 【篇一】 知识目标:认识“钥、匙”等八个字,会写“扇、枚”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16个词语。 能力目标: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读懂秋天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秋季的神韵,能用自己的方式读出对秋天的爱怜恋。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秋季的丰神韵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秋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地经过眷雨的滋润,雷雨的洗刷后,秋雨娘娘悄悄的打开秋天的大门,她给大地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的歌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的雨》。 师:在讲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 生:美丽,丰收,金色。 师:原来秋天给大家留下这么好的印象啊。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生:学生回答(课文开头四句)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看文章的主要内容都罗列出来了(放幻灯片),大家看着像不像一首小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学生举手读) 二、新授。

1.师:是啊,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的,轻轻的,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放幻灯片) 2。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板书秋天来了) 生:一下秋雨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师:这段应该怎样去读, 生:轻 师:为什么要轻轻读 生:秋雨来的时候很轻,不知不觉。 师:对,秋雨不冷也不冰。 师:那你就轻轻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学生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大家也一起来轻轻的读一次学生齐读} 三、精学。 走进秋天的大门,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色彩最丰富的这一段吧。谁知道是哪段?请大家读这段,然后画出表示颜色的词,看看这些颜色分别给了谁?(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秋天藏着什么颜色,分别给了谁? 生:回答,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读一读那句话。 师:{出示幻灯片}大家看多美啊,谁还想读? 生:举手读 师:老师把“扇哪扇哪”去掉,再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不扇怎么能把夏天的炎热扇走呢? 师:是啊,加这个词,句子就更加生动了。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句子的生动表现出来吧(齐读) 师:还有什么颜色?(学生读)(读完后出示幻灯片) 同上。 师:老师把“飘哇飘哇”去掉,再试着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生:不飘怎么能邮来呢? 师:是啊,这个句子真是太生动,太美了。谁愿意把这句话再读一次(抽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10分) 1. (2分)我能分清楚。 niǎo jiānɡsǎn wūyíyuán zǔcónɡhuázhuǎn yuē (1)三拼音节:________ (2)平舌音的音节:________ (3)整体认读音节:________ 2. (1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________ 飘荡________ 凉爽________ 悄悄________ 3. (1分)读拼音,写汉字。 zhān yǎng________qízhì________ xuǎn jǔ________lǐng xiù________ xúxúshàng shēng________ 4. (4分)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1)弄: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作: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5. (1分)根据课文《小树和大树》内容填空。

文中三姐妹____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脱颖而出,震撼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脱颖而出”的意思是________,你还能写出几个表示成绩突出的成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分) (2020三下·南郑期末)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________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________,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________,看起来饱胀________ (2)看到天空飞翔的燕子,我们会想到杜甫《绝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还能从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春节放鞭炮的热闹。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等。“花中君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中“释”的意思是________“冀”的意思是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 7. (3分)课外阅读。 秘密 ①盖尔出生了,爸爸妈妈既喜悦又担心,因为盖尔左手的小拇指边上长了根小小的第六指。 ②转眼间,盖尔三岁了,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晚上他从幼儿园回来,一进门就急切地喊:“迪克说我是怪物!为什么我比其他小朋友多一根手指头?”说完大哭起来。大家沉默了,盖尔的伤心令爷爷感到不安。突然,爷爷的目光掠过钢琴架上的一尊泥塑手雕——大拇指压在手掌心里。 ③爷爷会心一笑,抱起盖尔放在膝盖上:“宝贝你看,爷爷右手的大拇指是一个小懒虫。从你出生那天起,它就开始睡觉了,到现在都不肯起来。”爷爷边说边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压在掌心,然后掌心朝下,并把盖尔的左手掌心朝上,当两只手靠在一起的时候,正好十个手指,不多也不少。“哦,我知道了,爷爷的大拇指偷懒不听话,所以我就替您长了一个手指,是这样吗?”天真的盖尔自豪地笑了。小小的他觉得这第六根手指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帮助爷爷。 ④爷爷迅速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和朋友,也告诉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的父母,并请他们一起保守这个秘密。小朋友们再也不嘲笑盖尔了,还佩服他小小年纪就能帮助大人。 ⑤从此以后,只要见到盖尔,爷爷右手的大拇指就会压进掌心。时间一长,这根指头就麻麻地痛,得用左手帮忙才能慢慢舒展开。久而久之,爷爷竟然习以为常。时时刻刻藏起右手大拇指,也习惯了用四根指头吃饭。不熟悉

三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的不会有朋友,这是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诉给我的道理,经商也是这样. 1、早晨 从()上 从()里 从一条条开着()和()的小路上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有()的 有景颇族的 有()和德昂族的 还有()的 大家()不同、()不同 来到学校 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 把学校打扮得更加()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 向()的老师问好 向高高() 2、上课了 不同()的小学生 在同一间()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 那()真好听!这时候 窗外十分() ()不摇了 ()不叫了 ()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 最()的是 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 是那样()地听着同学样读课文 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做() 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 3、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 挂在大青树()上

() 在()的粉墙上()...... 4、原来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花朵()时 它是金色的 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时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 草地就变成()的了 5、多么()的草地!多么有趣的()!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 和我们一起() 6、我站在()下抬头望:啊 ()这么高 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 石级边上的铁链 ()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真叫人()! 7、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 笑呵呵地说:"()你啦 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爬下来了!" 8、爸爸听了 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都会从别人身上()!" 9、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 树上有三只():两只()是粉红的 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它们在树枝间() 婉转地() 非常()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 都要停下来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 还经常给它们带来()和谷粒 10、高尔基拿了张() 按小男孩的()坐下 小男孩()了很久很久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好词好句汇总11—20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好词好句汇总 (11—20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好词好句汇总(11—20课)第十一课:秋天的雨 同义词:温柔——温和凉爽——凉快 反义词:温柔——粗暴凉爽——闷热 好句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4.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同义词:叮咛——叮嘱宽阔——辽阔 反义词:辽阔——狭窄绽开——凋谢匆匆——缓慢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飘落“唰唰”蟋蟀弹琴“口瞿口瞿”大雁叮咛“嘎嘎”秋风歌吟“呼呼” 第十三课:花钟

同义词:观察——观看舒展——伸展 反义词:艳丽——素雅苏醒——沉睡危险——安全 好句子: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绽开了笑脸。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万寿菊欣然怒放。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昙花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第十四课:蜜蜂 同义词:辨认——识别试验——实验 反义词:推测——断定陌生——熟悉 好句子: 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尽管它们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介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第十五课:玩出了名堂 同义词:浪费——挥霍看守——把守 反义词:浪费——节约清闲——忙碌千里迢迢—— 近在咫尺 好句子: 1.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2.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3.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真想不到,玩也能玩出名堂。) 第十六课:找骆驼 同义词:详细——详尽 反义词:详细——粗略 好句子:“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2.“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3.“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4.“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5.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赵州桥教案

《赵州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课文。 (1)读准字音、句子。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怎样分段?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五、指导书写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希望你们能喜欢。〔课件出示:谜面猜猜看,它是什么?〕你们了解风筝吗?(课件出示:资料袋)你们放过风筝吗?我们一起来说说放风筝的事吧。 2、自己放风筝很有趣,但是看别人放风筝也很有趣,刚才大家都说放过风筝,那么有谁做过风筝吗? 3、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件出示: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风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一起自学了的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课件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 3、词语虽然不多,但有几个词语特别难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垂头丧气)这个词语特别难读。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呀。你能做个垂头丧气的样子吗?课文当中写道,同学们找风筝,找了一个下午都没有找到,所以大家只能垂头丧气。 5、还有一个词语(磨坊),一起来读一读。坊要读第二声,磨是个多音字,在这儿要读第四声。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6、磨坊就是磨面的房子(课件出示:磨坊图)。让我们再把这些词语一起来读一读。 7、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词语,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刚才你们自学课文的时候,有没有碰到过特别难读的句子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句子特别难读。 我觉得“飞筝越飞越高……”这一句也非常难读(课件出示:“飞筝越飞越高……”)。 8、还有哪个句子你觉得比较难读? 第四段的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 第五自然段的“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这个长句比较难读(课件出示:“我们垂头丧气地……白光”)。其中有:“垂头丧气,田埂,半沉半浮,半圈儿”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 9、读得真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课文连起来开火车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10、这篇课文非常长,但大家都读得很正确,说明大家在自学课文的时候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这回读的时候,请大家边读边想:(课件出示:课文

3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部编人教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那()()的服装,把学校()()得()()()()。同学们向在校园里()()()小鸟()()(),向()()的老师()(),向高高()()的国旗()()。 2、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花朵上,()()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听着。 3、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 4、古老的()(),()()大青树()()的枝干上。凤尾 竹的影子,在()()()粉墙上()()。 5、《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的顺序描写了一 所边疆的小学,这是一所、的学校。 2《花的学校》 1、当雷云在天上()()。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的东风走过()(),在竹林中吹着()()。 2、于是,()()()()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3、树枝在林中()()()()着,绿叶在()()()簌簌地响,雷云()()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衣裳,()()出来。 3《不懂就要问》 1、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课堂里霎时变得()()()()。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为了 弄清楚()(),就是挨打也()()。 日积月累(一)

《所见》作者(),牧童()()(),()()()()樾。()()捕鸣蝉,忽然()()()。 4《古诗三首》 1、《山行》作者(),远上()()()()(),白云()()有人家。()()()()枫林晚,霜叶()() ()()()。 2、《赠刘景文》作者(),()()()()擎雨盖,()()()()傲霜枝,一年好景()()(),最是()()()()()。 3、《夜书所见》作者(),萧萧梧叶()()(),江上()()()()()。()()儿童()()(),夜深()()()()()。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1、可是,地面还是()()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的水洼()()()()小小的蓝天。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的叶子。这一片片()()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3、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了一块()()()()()。这是一块()()()()图案的、() ()()()的地毯,从脚下一直()()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 4、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熨帖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然而,这更()()()水泥道的美。 5、我()()()()小心地走着,()()() ()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 色的小鸟,在秋天()()的叶丛间,()()()蹦跳着、歌唱着。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按课文内容填空和朗诵

三年级上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和诵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同学们向打招呼,向问好,向敬礼。 2. 这时候,窗外,树枝,鸟儿,蝴蝶,好像都在。 3. 大家不同,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的民族服装,把学校得更加。 4.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它是,草地也是;花朵时,金色的,草地就变成。 5、多么的草地!多么的蒲公英!它和我们一起,和我们一起。 6、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是从,真叫人发颤! 7、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 8、(),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进入()。孩子们 的小床下放着磨好的长钩刀、篮子。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中…… 9、(),()鱼惊()。 10、公园里有一棵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是粉红的,一只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停下来,这三只的灰雀,还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1、“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2、()在于学习,()在于积累。周恩来 (),只要肯登攀。宋庆龄为()之崛起而()。高尔基任何()都是()的结果。列宁书籍是人类()。毛泽东 13、(),江上秋风动客情。《》 14、(),每逢佳节()。《》 15、我们做着,心中充满了和。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 不像了。我们快活,把它叫“”,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6、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 ()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 17、一个人用手着,另一个人着线,站在远远地地方,说声“放”,那线一 一,风筝就凌空飞起,高过树梢了。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着,我们喊叫着,在田野里奔跑。 18、秋天的雨,有一盒的颜料。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它把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19、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的歌。 39、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向远方()。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20、天对地,雨对风,()对()。()对(),( )对()。秋月白,晚霞红,()对()。(),()。 21、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的蔷薇;七点,睡莲从,中午十二点左右,

三年级上册语文11课文秋天的雨

三年级上册语文11课文秋天的雨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 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 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 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 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c.齐读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第11课

第11课《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南关小学王志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第42页—4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 反复朗读感悟、小组交流合作 教具与学具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 2、制作有秋天的课件。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认识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过秋天的雨吗? 2、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秋天的雨景图)

3、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好漂亮,好漂亮!黄黄的大菠萝和雪梨,好像闻到了甜甜的气味,我好想咬一口;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 4、你们说得多好啊!今天我们就拿着这把钥匙打开秋天的大门,这把钥匙就是——(课件出示:秋天的雨)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学课文,通过自学,读懂生字词语,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2、刚才大家自学了课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由我们要认识的字组成的。(男女同学轮读词语。) 3、读得真不错,这些字词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些什么呢?(钥匙扇子,柿子,衣裳这些词语后面一字都是轻声;扇子的扇是多音字。) 4、文中哪个句子中两个读音都有?(课件出示:“你看……炎热”) 5、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读吧。要注意读正确这个字的两个读音。 6、读得太棒了!接下来老师想听听你们读课文,能满足老师这个小小的愿望吗?〔开火车读课文。〕 7、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 8、这一次他们都把课文读正确了。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这一次读我们要带着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来把问题读一读?请大家带着问题边默读课文边思考。 9、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谁愿意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染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10、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吧。老师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们读其它的句子。 11、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课文当中的五个自然段写得都很美。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再好好地读一读吗?(生自读最喜欢的段落。) 1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导语】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这篇课文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难点】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找准文章的切入点。】 1.揭示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题) 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由发言) 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1)谁一定会很好? (2)为什么会很好?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两点。(课件出示2)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生字) sunjntuzhchijiù 缩努茎推吱拆旧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 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谜语:“一日”就是“旧”。 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设计意图:抓住“那一定会很好”,从而找出重点句子,培养学生从文中搜寻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 (课件出示4) 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5)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课件出示6)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做一棵会跑的树) 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7、8)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十课(含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练习题 积累运用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横线。 侧.身(cèzé)乳.白(rúrǔ) 宿舍.(shěshè) 树梢.(shāo xiāo) 来临.(lín líng) 兴.旺(xìng xīng) 二、看拼音,写词语,不要写错别字。 1.春天到了,高大的树木chōu chū()了绿色的枝条,挡住了人们的视线。2.树下是一层厚厚的落叶,十分róu ruǎn()。 3.huātán ()的边上露出一个可爱的小nǎo dɑi ()。 三、照样子,写词语。 1.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森林封得() 课桌摆得() 2.(又香又脆)的榛子 ()的雪 ()的苹果 四、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打“√”。 1.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2.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3.他的心里像压着千斤巨石。() 阅读理解 一、小兴安岭的树多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1.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列举的省略。 B.表示话语未尽。 2.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 二、小兴安岭的景美 1.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是按________的结构方式叙述的。A.总—分—总B.时间C.方位 2.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1)这段话描写了小兴安岭________季的景色。 (2)文中的“封”字形象地写出了() A.树木枝叶繁茂、又密又厚的样子。 B.树木太多,挡住了道路。 3.小兴安岭一年四季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至8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填空。 1.《古诗三首》 (1)补充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 (2)理解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诗人苏轼含 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______________,同时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3)写出诗句的大意: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雨》:补充下面的句子。 (1)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雨,吹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去年的树》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课文讲述了和荡气回肠的友谊。 2.《那一定会很好》讲述了一粒种子经过努力生长变成了,后来又变成了、,最后变成了,它感觉自己舒服极了。 3.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1)《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说明文,让我们懂得了牛有四个胃。( ) (2)《一块奶酪》体现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严守纪律的美好品质。( ) (3)“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这是一个拟人句。( ) (4)《去年的树》中春天又来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到了她的好朋友大树。( ) 四、填空。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的“老屋”活了__________岁,在它快要倒的时候,小猫因为找不到____________的地方、小鸡因为找不到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小蜘蛛因为找不到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请求它别倒,老屋都答应了,体现了老屋____________的精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 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处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一块大奶酪。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 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 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 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您吃掉它吧!”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辛勤,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