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4. 筛状沉积

形成:当物源区(节理发育的石英岩) 主要提供砾石而无其他粒级物质时,

冲积扇表层便堆积了渗透性极好的砾石层, 当洪水再次到来并携带有砂级以下的沉积物时, 这些沉积物随着洪水尚未流到扇缘之前便透过砾石层渗滤到扇体中. 成分:主要是粗大的砾石, 充填物为砂级碎屑。结构:砾石呈次棱角状, 分选较好; 砂级碎屑充填物分选好。构造:无明显成层界线, 块状层理。

冲积扇的鉴别标志:

1. 沉积岩性

岩性差别较大,以砾岩为主,也可由含砾的砂、粉砂岩组成。扇根靠近山口,主要为混杂砾岩或含砾泥岩以及河道砾岩扇中为辫状河发育区,主要为河道砂、砾岩扇端和侧缘主要为洪水漫流沉积的砂、粉砂和泥质沉积物冲积扇中的碎屑成分完全继承物源区母岩的成分。

2.沉积结构

粒度粗、圆度不好,分选差,成熟度低。粒级分布很宽,从泥、砂到巨砾。

分选和磨圆均差。

3. 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程度中等~较差,粗碎屑沉积中常见冲刷—充填构造。扇根可见块状层理和洪积层理(分选差的砂和砾在垂向剖面上频繁交互);扇中出现大型多层系交错层理。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山口;扇端和侧缘可见波状、水平层理以及块状层理,砂层厚度变薄

4. 颜色

泥质沉积物一般带有红色,这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冲积扇的重要特征。

5. 生物化石

几乎不含生物化石,也很少含有机质。

6. 垂向层序及沉积相组合

受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控制,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侧向移动,形成进积扇、退积扇和加积扇

7. 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发育在盆地边缘大断层之下,横剖面上为丘状,纵剖面上为楔形,向盆内减薄,反射结构主要为杂乱反射或无反射,从扇根向扇端振幅有所增强,连续性有所变好

8. 在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根据河道的弯曲度和分叉参数进行河道的分类按照分叉参数和弯曲度:平直河(低弯度河≤1.5或1.3单河道≤1)、蛇曲河(高弯度河>1.5单河道≤1)、辫状河(低弯度河≤1.5或1.3多河道>1)、网状河(高弯度河>1.5多河道>1)

曲流河的沉积相模式(亚相、微相的划分及其特征)

(1)河床亚相

河床: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河床滞留微相:河床滞留沉积是河流流量最高时短距离搬运的产物,以砾石级粗碎屑为主、砂和粉砂极少,这些物质集中堆积形成不连续透镜体。

边滩微相:边滩沉积是河流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以低成熟度的砂岩为主,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

(2)堤岸亚相

天然堤微相:侧蚀作用使凹岸天然堤难以保存,古天然堤呈面状分布于边滩之上;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比边滩细,比河漫滩粗;见干裂、雨痕、根迹等暴露构造。

决口扇微相: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粒度比天然堤稍粗;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冲蚀与充填构造常见;横剖面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

河漫滩微相:以粉砂岩为主,也含粘土岩;垂向上有向上变细的趋势;波状层理和斜波状层理为主,也见水平层理;干裂、雨痕等暴露构造常见。

河漫湖泊微相:以粘土为主,有粉砂出现;见薄水平纹层、泥裂、干缩裂缝;潮湿区生物化石常见,干旱区可形成盐湖。

河漫沼泽微相:由潮湿区河漫湖泊发展而来,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类似,只是泥炭沉积较多。

(4)牛轭湖亚相:a. 曲颈取直 b.串沟取直

辫状河、网状河与曲流河的差别

曲流河:亚相点沙坝,岩性以砂泥岩为主,一般砾岩层较薄,剖面组合砂泥互间,垂向层序典型的正韵律结构,沉积构造多种多样,以下切型板状交错层理为典型标志,粒度概率分布以二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耽搁砂体为玩去的条带状,曲流带复合砂体为平板状,厚度规模中厚层状,范围几米~几十米,砂体叠置单边或多边式侧向叠置

辫状河:亚相心滩,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常发育厚层的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剖面组合砂包泥,垂向层序正韵律结构,细粒沉积薄或缺失,沉积构造发育各种大型槽状、板状交错层理,常见块状层理,一般缺乏小型砂纹层理,粒度概率分布以三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平面上单个砂体为低弯度条带状,河道带砂体为板状或宽条带状,剖面上单砂体和河道带砂体为透镜状。厚度规模中厚层状——厚层状,范围几米~几十米。砂体叠置多层式垂向叠置

网状河:亚相网状河道。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砂、砾岩次之。剖面组合泥包砂。垂向层序不明显的正韵律结构。沉积构造以槽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为主。粒度概率分布以二段式为主。平面砂体形态,平面上窄条带状,交织、扭结成网状,剖面上,为直立或倾斜的窄而厚的槽状,相互分隔远离。厚度规模中层状,范围几米~十几米。砂体叠置孤立式

辫状河垂向层序不同于曲流河之处:

1二结构的底层沉积发育良好、厚度大,顶层沉积不发育或厚度小;

2底沉积粒度粗,砂砾岩发育;

3河频繁迁移形成了各种层理类型,如块状或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巨型槽状交错层理、单组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等。

古代河流的主要鉴别标志:(1)岩石类型及成分: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砾岩多为复成分砾岩,砂岩以长石砂岩、岩屑砂岩为主。以泥质胶结为主,少量为钙、铁质胶结。(2)结构构造:以砂、粉砂状结构为主,分选差至中等。层理发育,以板状和大型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砾石呈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倾向上游。层理及砾石倾角约为10°~30°。底部常具冲刷构造,并常含泥砾及下伏地层的砾石。(3)生物化石:一般无动物化石,可有植物碎片及硅化木等。(4)剖面结构及砂体形态:下而上表现出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每个旋回底部发育有明显的底冲刷现象。(5)测井曲线形态:具有正韵律,底部滞留层与下覆层呈突变关系。湖泊的水动力特征:浪、岸流作用,与海洋相比,缺乏潮汐作用。

陆源碎屑湖泊相的沉积模式

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湖泊拦截了由河流搬运的大量沉积物,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湖成三角洲亚相

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与湖泊沉积的其他类型砂体相比,面积和厚度大,向湖盆延伸远,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2)滨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

1. 距岸近,形成粗碎屑沉积:地形→砂滩、砾滩、泥滩

2. 水动力复杂,击岸浪和回流冲刷、淘洗对沉积物改造强烈

3. 水位浅,时而露出时而淹没,氧化作用强烈

沉积物:砾、砂、泥、泥炭结构与构造:

1. 砾石层呈叠瓦状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湖倾,最长轴多平行于岸线

2. 砂质主要为石英、长石及一些重矿物,分选、磨圆较好,交错层理、波痕发育,可见化石碎屑(介壳滩)、潜穴等

3. 泥质和泥炭沉积中见水平层理,粉砂层具小波痕层理

4. 泥裂、雨痕、动物足迹等暴露构造常见

(3)浅湖亚相沉积环境特征:

1. 始终位于水下

2. 水动力主要是波浪和湖流

3. 水体循环良好,氧气充足,透光性好,生物繁盛沉积物: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物源充分时可出现细砂岩,砂岩胶结物以泥质、钙质为主

结构与构造:

1. 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

2. 以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为主,水动力较强时可出现小型交错层理,砂泥层交错沉积时可出现透镜状层理,有时可见对称的浪成波痕生物化石: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以薄壳的腹足、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也见介形虫、鱼类等,少见弱还原条件下自生矿物(4)半深湖亚相沉积环境:位于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地处乏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主要受湖流作用影响,波浪作用难以影响沉积物表面。岩性:以粘土岩为主,常具有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夹层或透镜体。

构造:水平层理为主,间有细波状层理

生物: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保存较好,底栖生物不发育。自生矿物: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

(5)深湖亚相

沉积环境: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地处乏氧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不能生存。

岩性:岩性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以纯泥岩、页岩为主,亦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

构造: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

生物: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

自生矿物: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

(6)湖湾亚相

在滨、浅湖地区,由于砂嘴、砂坝、水下隆起的障壁遮挡作用,使近岸水体受到限制而形成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湖湾内水体浅而安静岩性:主要为暗色粉砂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温湿气候下可形成沼泽,发育炭质页岩和薄煤层。

构造:泥质湖湾中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块状层理发育,可见泥裂、雨痕、生物潜穴等;有间歇性物源注入时,可形成一些正韵律砂体,发育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浪成小型沙纹层理等生物:可见少量特殊的浅水生物(田螺、土星介、轮藻等)

(7)湖泊重力流亚相洪水型重力流滑动滑塌型重力流

湖泊重力流沉积的形态呈扇状,形成所谓“湖底扇”或“深水浊积扇”,也可呈层状展布或沿深水区沟谷,断凹形成重力流水道的长形堆积体

陆源碎屑湖泊相与油气的关系:

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目前我国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如大庆、胜利、辽河、大港、中原、南阳、江苏、江汉等油田都分布在碎屑湖泊相沉积中。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粘土岩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三角洲砂体、深

水浊积扇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等,具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陆源碎屑湖泊相的鉴别标志:

1. 岩石类型

以粘土岩、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砾岩少见,也可出现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但分布较为局限。 2. 沉积构造

层理发育,以水平层理最为发育。

可有较发育的波痕,泥裂、雨痕、搅混构造亦常见到。 3. 生物化石

常见的生物种类有介形虫、

双壳类、腹足类、藻类等。

陆生植物的根、干、叶、孢

子花粉等大量出现。

4. 垂向层序

多见深湖至滨湖的下细上粗反旋回层序。

5.分布范围及沉积厚度

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相小,相带、岩性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岩性和厚度横向变化比河流相稳定,比海相差。

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1)河口沙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2)决口扇的形

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 河流的作用

2. 蓄水体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3. 蓄水体的水动力作用

4. 河口区的盆底地形

5. 蓄水盆地构造特征

根据水动力条件、形态特征和供源体性质进行三角洲分类:

水动力条件: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形态特征:足状三角洲、鸟嘴状三角洲、港湾状三角洲供源体性质: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相模式:(1)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2)按照三角洲的形态,可进一步分为鸟足状三角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三角洲的亚相类型及其特征:

(1)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等)。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

构造复杂,见雨痕、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