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黄国赋,余朝阳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摘要: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自建校以来,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全国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实习基地、校企共建、项目驱动、双证培养、企业引入、技术注入、特色定制、实训外包、定向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学院内涵发展的要求下,校企合作工作应不断完善和提高,创建校企合作新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合作中的重点难题、创建战略联盟和开拓新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环境,实现校、企、生及社会的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4年办学以来,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也为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闯出了一条新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我院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1.1由表及里的合作

从事物发展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推动事物的发展。我院从建院伊始,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工作,由于当时学院刚举办,学生就业不是主要矛盾,校企合作在指导思想上主要立足于“三多”,就是多联系、多洽谈、多签约。实际工作中,学生到企业进行一些认知和生产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生产情况、体验社会实情。这个时期的校企合作基本上处于一种单一式、松散型的起步阶段。

1.2由里及深的合作

从事物发展的表面不断深入,加快事物的发展进步。随着办学时间的推进,专业实习进入实质性阶段,校企合作加快发展步伐。从数量上看,校企合作由原有的几十家就业实习基地,到2008年底发展到104家;从形式上看,从松散型逐步发展到紧密型,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的深度合作关系;从内容上看,不仅包括实习、实训、培训等合作,还包括毕业生就业。学院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源优势,如投资方人福药业的企业优势,全面展开合作。制药专业围绕医药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托人福药业,率先采取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用3年的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1年的时间在工厂实习、实训和做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有的学生在实习单位顺利就业。通过实习就业基地的建立,实现了“双向”了解,即学生了解企业;企业了解学生。就业实现了双向选择,即学生选择企业;

企业选择学生。据统计,在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我院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是通过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了就业。

1.3由深及广的合作发展

校企合作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同时,横向层面也在逐步扩展。到目前为止,我院所有28个本科专业都建立了本专业的就业实习基地,重点专业和紧俏专业有多个就业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在向纵横发展的同时,有些专业其合作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展转变。如车辆专业,不仅有零部件生产企业、整车生产企业,还有售后服务企业;二是由培训实习向顶岗实习、安置就业转变;三是由短期合作向长期合作转变;四是由学校“单相思”合作向企业自愿、主动、共赢发展转变;五是从单纯实习、实训、就业向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转变。

1.4由广及线的合作发展

就是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中,无论是不同层面、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合作,始终围绕“教学──实训──就业──科研”这条“四位一体”的主线进行。学院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有关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提供实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校企的方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现场环境,开展实践训练与技术培训,技术能力得以提高,就业能力得以增强,有些学生毕业即就业,缩短了学生从“学校人”到“企业人”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满足企业的需要。

2我院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探索

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建校以来,与全国一些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教育,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2.1实习基地合作模式

实习基地合作模式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也有着重要意义。实习基地的建设,其实质是两个基地的建设。即企业是学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我院已与104家省内外企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其中与70余家企业联合建立较紧密的就业实习基地。目前,我院所有专业都已经建立了这样的校外实习基地。

2.2校企共建实体合作模式

校企共建实体合作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就实训、实习场所和设备、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设进行全面合作。具体做法是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共建实验(训)室。实训基地以平台教学为特色,项目开发训练为发展方向,引入先进理念,研究行业最新技术。企业的部分生产工序建在校园内,学生在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进行理论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学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2011年6月,我院与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嵌入式实训基地。我院提供1000余平方米的建设场地,智翔公司投入900多万元资

金,负责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设备和软硬件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建成后,不但能满足学生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还能接受企业的订单,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参与开发。同时还可以进行对外培训服务。这是我院依托社会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开创特色办学之路的又一次有益的尝试。我院还与武汉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了荧光定量PCR实验室,与海川公司共建了自动识别实验室、与XILINX公司共建FPGA实训室。

2.3项目驱动合作模式

项目驱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进展。其特点是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以拓宽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前沿技术,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知识运用相结合、实践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为学生毕业后较快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院项目驱动模式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引入企业项目,作为学生实验或实训;二是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如我院计算机、软件专业的Java、J2ee、数据库和Web等方面的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引入的就是企业的真实项目。企业在学生实验、实习过程中,不断考察学生,对比较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课余时间参与公司的实训项目开发。计算机专业2006级宁义双等同学就是在武汉思睿天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实践后,被该公司请去做“知识库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

2.4双证培养合作模式

双证培养合作模式是以就业为目的、以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大学教育为支撑、以培养市场紧缺型人才为核心、以培养企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教育工程。所谓“双证”,是两类证,一类是学历证书,一类是职业资格证书。融合企业技能需求与学历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双证”教育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完美结合。专业能力更强+职业素养更高+综合素质更好,这样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我院为了加强双证教育,一是成立了继续教育部,与相关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合作,引导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等级培训及考证;二是将学生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考试内容与相关课程结合、融入到教学环节;三是学生到企业参加资格认证,如2008级软件专业,与IBM教育学院合作,取得国际软件行业认可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证书或其它技能证书,50余人获得认证。四是以课外学分的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参加职业资格技能认证。近几年来,每届毕业生至少人手1本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企业引入及技术注入合作模式

企业引入合作模式是由学校提供必要条件,企业出设备、技术以及技术人员,将企业的生产线搬入学校,全部生产过程由学生实习来完成。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能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自己亲自动手生产产品,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直接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知识更接近于实际,积累了实战经验,增强了实践能力。我院引入武汉元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将车、钳、焊、铣、铆等生产工艺流水线搬进学校,解决了全院工科学生基本实习的问题。学生不仅能观摩到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更能亲自动手,在师傅的指导下生产产品,比仿真、模拟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注入合作模式就是将企业和行业现行应用的前沿知识和主流技术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其新知识和新技术灌输给学生。企业引入行业、企业主流技术,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利用行业的主流技术来进行开发和实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容易与实际工作接轨,同时促进了教学改革。我院将行业主流技术、成果引入到学校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计算机、软件专业分别引入了微软的“敏捷”软件开发平台、IBM的“Retional”软件测试平台、睿亚训实习实训基地(PCIP)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学生在校就能接受到行业主流技术和先进成果的学习机会。

2.6实训外包合作模式

实训外包合作模式就是学院将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承包给行业内资质高、信誉度好的企业,在学校和公司商定的培养要求和培养质量下,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在企业内完成学生的就业培训和毕业设计工作。学生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用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进行实训,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砝码”。由于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差距的问题,我院安排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相关企业进行实训,集中强化后再进行求职。目前,一部分学生自愿选择在苏州安博软件有限公司、武汉软帝、武汉达内、微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实训,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征得指导老师同意后,可以采用他们实训的项目做为课题。通过公司考核后,安排进入相关公司、企业就业。通过实训外包模式就业的学生,在薪资待遇、就业的质量等方面都有提高。

2.7 定向培养或特色定制合作模式

定向培养合作模式也叫订单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统一到企业实习,统一到企业就业。该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生接受“专门化”实习实训;学生毕业后,企业接纳学生就业。“订单式”培养使所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性更强,校企实现了“产销连接”,达到共赢的协同性发展。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能力、素质、技能等方面对企业有更强的针对性,使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了解加深,更加增强双方的认同感。目前,我院与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定向培养。双方就学生的部分课程与培养计划共同商讨,重新做了安排,华茂集团还为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助学金。并为该班每名同学安排了校外辅导员。暑假期间该班学生全部到华茂集团实地带薪见习。学生所学课程考核合格,毕业后就进入安徽华茂集团工作。此外,我院还与东风精铸公司、武汉天风证劵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定向班。

特色定制合作模式就是随着时代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人才的含义。学院结合现有专业,视行业、企业、社会对某一方面的人才需求,由企业、公司提出人才数量、质量等要求,进行专门培养。学校采取部分课程置换(学分置换)的方式培养人才,由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我院近几年先后与IBM公司和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定制培养合作。由于近两年软件测试方向人才在IT行业比较紧俏,在2008级软件专业中与IBM公司合作,在二年级时成立“软件测试特色班”,在今年的就业中该班100%就业。由于嵌入式在目前比较紧俏,在自动化、计算机、测控等专业大四学生中选送20余名学生,到上海智翔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半年到一年的定制培养。

2.8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其实质就是教育面向企业、社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社会合作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院已与武汉百泰基因公司合作建立产学研实验室,在该实验室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实验、实习,还可以与企业共同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程弘夏老师与武汉百泰基因公司联合研究的《荧光定量乙肝试剂盒研发及产业化生产》课题,正在该实验室研发。

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为我院“十二五”期间新专业的申报提供了条件,与武汉百泰基因公司、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分别为我院生物制药、物联网新专业的申报提供了条件。

3我院校企合作实践成果

经过几年来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推进了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了学院的发展和变化。

3.1促进了学院教育观念的转变

实行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紧密度更加贴近,直至“无缝”对接。这就要求学校由过去按照教育规律关闭办学,转向既按照教育规律,又按社会需求开放办学。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遵从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必须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变化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路而“走”;围着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变化而“变”。我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及内容等多方面都带来一些新变化,其核心就是树立了围绕市场办学的教育观念的转变。

3.2促进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适应企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要,企业和学校一起商议人才培养的方案,既坚持按教育规律培养人才,又充分考虑企业需要人才知识面的特殊性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时修改或调整学制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方式方法。教务部门在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与实践环节、在学分置换、课程置换、定制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些专业将学科前沿知识和主流技术引入到教学之中;有的以项目驱动形式进行学生实习实训。各系在学制模式上也进行改革,采取了“7+1”、“6+1+1”等模式,重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了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无疑对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构建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3.3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校的使命是传播知识,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感受不同于学校的另外一种教育环境,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管理理念的传承、职业

技能的传授、职业精神的传播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启发。利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面对实际工作的运用,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进工段,教师进车间,教学进现场,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素质。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了学校和社会对创新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增强了社会竞争力。

3.4促进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根本。校企合作中青年老师同时也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实习实训工作之中,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了老师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在参与实习、实训中,人物角色、空间位置的变换,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教材的理论体系,在现实教学中很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快了中青年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从而推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进程。

3.5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在真实的环境中实习、实训,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合作中一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实习完后即被企业录用。进入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就在培养企业工作,这些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就业。

近几年,我院的协议就业率一直高出全省高校平均水平。2009年,我院创造了协议就业率高出全省独立学院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的记录。无论就业市场怎么变化,我院毕业生一直以“专业知识较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做事踏实负责”的良好口碑,备受用人单位青睐。

3.6促进了学院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实施校企合作,增强了我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实力。经过几年建设,我院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列为省重点培植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列为省战略性新型支柱产业计划。经过与企业和科研单位的洽谈与合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进行合作、共建,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2010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院排行榜”,我院排名第13位。 2010年,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首届“教育公益盛典”,我院评为“十佳独立学院”。每年招生受到考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培养的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还有一些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在校设立“订单班”。十余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这些无疑都是学院社会影响力提升所致。

4 校企合作的内涵式发展思路

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离学院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今后的任务更重,更加艰巨。

4.1创建一套校企合作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一个以教育部门为主,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多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新体制;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对话协商的新机制,经常性就校企合作的有关问题,深入地、坦诚地进行沟通,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要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四是重大项目的合作,成立专门小组。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以其达到预期效果。

4.2重点解决校企合作中的两大难题

一是解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难题。无可非议,企业是以生产产品、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创造效益为目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负担,这种社会责任转由企业承担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而,校企合作中经常会出现“一厢情愿”的现象,深化校企合作,要解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难题;二是解决学校主动服务不够的难题。学校片面强调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但较少思考用自己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解决这两大难题的关键是要找准合作的切入点,使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只有“双赢”,校企合作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4.3创新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战略联盟,它是校企之间深层次的、多方面的合作形式;是建立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基础上的盟友关系。战略联盟合作可以由单点模式向集群模式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发展;由松散模式向紧密模式跨越。通过战略联盟的确立,推动人才、知识、资本等要素有效结合;二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方式。依托行业办学,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应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选准行业,主动服务。如医药行业,以产品研发和联合开发为载体,深入进行全方位合作;三是开展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校企合作更高层面的合作,它正在以传统的合作方式逐步向共建实验室,开展学科领域集群式合作发展。产学研合作要以校企为合作平台,以科研为载体,以实际运用为目的,从而使学校、企业共赢,学生从中受益。

4.4创造四个有利校企合作发展的环境

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环境,一是政府环境。各级政府要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履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职责,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积极支持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企业环境。企业要创造条件,积极接纳学生实习实训,为人才培养尽到责任和义务,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三是学校环境。学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用培育创新型人才回报社会;四是学生环境。学生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诚实守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使其成为社会创新型人才。

5 结语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达到校、企、生、社会共赢,共赢的局面决定了校企合作之路的成败。校企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需要进一步的积累经验。这是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走的路,这是一条振兴国家产业之路,这也是学院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收稿日期:2011-08-22

作者简介:黄国赋(1954-),男.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副院长.E-mail:hgfu@https://www.doczj.com/doc/fa498850.html,.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28-0260-02 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2-07-30★: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 “毕业设计和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卓越计划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者简介:王 涛(1978-),男,副教授 王 涛孟丽岩 (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 要: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学校和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 别阐述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形式、实施的方法及其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指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将学校理论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能够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们已逐渐认识到高等工科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 作用,如何进一步提高高等工科教育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贯彻落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联合有 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点,提出了采取“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四年制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基 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在第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用人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培养出企业迫切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在第四学年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称为“3+1”人才培养模式。“3+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即把学校理论的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1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在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密集的知识结构、领先的技术水平和先进设备仪器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建设、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 案,由经遴选的校企师资队伍共同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涉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改 革, 也符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校企合作的模式开辟企业第二课堂,改革传统的教学内 容和方法、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建立产学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新体系,可有效地解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在人才培养上的矛盾。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效解决培养方案与产业脱节、滞后、针对性不强问题;解决缺乏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克服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不足的弊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和责任感;高校教师也可以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解决存在的科学技 术问题, 共同研发和技术攻关,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可以不仅解决了高校实践性教学所需的硬件、 软件、师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订制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得到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途径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常见的培养模式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校企 互动模式和“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等。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2.1 有利于整合校、企资源,优势互补 高等院校与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一方面,企业可提供人力、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财 档案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责任性的问题,这些应用为建筑行业企业数字档案和企业知识管理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接纳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探索研究电子文件的优点,这就是我们档案 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应认真研究电子文 件的优点,及时总结出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从而使真实历史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长久,这也正是我们全体档案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How to establish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SHAO Rui-qing (Shanxi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Science ,Taiyuan 030001,China ) Abstract :In light of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aper explores how to improve and normalize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learning ,continuously impro-ving business level ,establishing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arefully exploring merits of electric records ,so as to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reserv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look up them convenientl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ch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062·第38卷第28期2012年10月 山西 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38No.28Oct.2012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双赢的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不仅提供劳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也为企业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可能,但是日前我国的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简单的,表面的,鉴于现状。认为应该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形成校企合作模式或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高职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直接能为企业一线服务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生产一线是职业教育的最佳实习课堂,企业的发展会促进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游离于职业教育的门外,成了一个旁观者。既想从学生中选拔出能为企业带来效应的直接工作者,但又不想为学生提供或很少提供相关实际的技能培训。从而造成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就业困难。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机会发展,鼓励校企结合,创办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在社会需求。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诉这种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现代经济合同的形式使校企形成合作伙伴,并

能保障其正常运转 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其经济实力或其他优势而凌驾于他方之上。 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续德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制造大国,并且成为了“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职业教育,由于资会的不足、实训条件的限制等问题造成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学生仅仅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则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准。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大中型国企没落,中小型民企有没有相关的管理单位和约束机制,对于学生实习、教师实践的完全拒绝在门外,绝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并不乐意接受学生实习。现代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没有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是没有时间精力去对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也不知道如何管理,二是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伤问题等)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想主要是责任不明,以往没有相应的结合模式,但现在以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对结合中的问题怎么解决呢?采用现代经济的运作模式,订立合同,明确责任,责任是在义务不履行时才发生的,但义务的法律拘束力是山责任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促进内涵建设 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会做人,有技能,能创新”的现代职业人为教育教学目标,以教产结合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1年1月,学校被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 职业教育如何改革创新?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这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举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我校钻探工程专业为例。 一、依托行业,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钻探工程专业依托中核集团、陕西核工业地质开发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创新钻探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一)学校成立了钻探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中核集团刘晓阳博士(目前国内钻探工程专业的唯一一名博士)任委员会主任、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西北有色地质开发总公司等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委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钻探工程专业建设。 (二)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西北有色地质等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该专业部分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按照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完成人才培养。 二、服务行业,共建培训中心 学校立足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同中核集团、陕核地质开发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培训中心,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一)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发挥学校优势,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近几年,每年都利用地勘企业收队后,在春节前后举办培训班。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周海清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始终,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校企合作整体发展良好的势头下,我系陆续与三辰卡通集团、湖南创兆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秒帧动画设计制作公司和湖南楚天数字设计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企业协议和进行全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作,使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和他们共同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合作发展的结合点,实现校企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培养的人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更适应社会竞争。 课程计划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加强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实践的方案要符合教学要求和社会实际,体现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教学计划都通过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建议,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计划,从而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安排,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效果。比如我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原先安排了室内设计这门课程,但是在企业专业人员的建议下,该门课程被更换成其他更加适合本专业的课程。 我系的专业教学计划是建立在一整套与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的。其教学内容在基础理论上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专业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其课程体系主要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我院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企业的优势,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切实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服务企业、社会,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提高人才培养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知道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具体要求,才能摸清相关专业的岗位群,以及各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知识素质等要求,校企合作越深入越广泛,所得的信息越准确,在此基础上所开发、设计的教学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学生。 我院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为了培养适应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制定的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系专程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深理论的专家,从企业、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许昌工商管理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资源互用。在市教育局业务主导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校企合作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课题研究基本按原计划要求按时完成,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1、“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即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培养人才,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一般来讲,中国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中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校企合作的形式和模式上也有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和世界上发达国家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相比,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时间短、经验不足,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企业、学校、政府在如何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各自的优势上还存在着许多困境和困惑。 2、国家对中职教育空前重视,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11 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目前关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主要集中在高校领域,而针对中职校企合作的研究较少。河南省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落后于其他省份。 4、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如何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物流人才的需求日渐趋势化,主要涉及运输、仓储、国际物流以及企业物流等方向。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物流人才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单个院校而言,通过传统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在于传统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一、传统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现状尽管很多高校都提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但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障碍。首先校企合作协议形同虚设,大多数是靠感情和人际关系签订的;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目标不同,利益有冲突,结果导致学生毕业后呈现“研究外行,管理不行”的局面;其次合作层次较浅,尚停留在参观、熟悉业务流程等认知阶段,后期顶岗实习阶段的成效不明显;第三,合作条件有限,企业不能拿出足够的资源配合高校进行教学,创造社会效益;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教师缺乏经验,企业专家理论不扎实也没有精力来教;因此当前校企之间如何合作去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二、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及问题 1.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实施

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实现学生就业方向性,主要通 过两种形 式实现: (1)开设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都是直接与专业方向技能密切相关的,由校内理论课教师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完成,因此,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地点等方面需做出合理安排,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步骤,充分展现该门课程与社会需求接轨的目的,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2)毕业前综合实习顶岗实习是目前高校为学生今后择业明确方向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中把最后一学期甚至是一整学年空出来,主要用做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前综合实习,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2.市场营销专业(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分方向教学模式实施的问题 (1)校企合作课程的实施受企业专家及企业运营影响校企合作课程往往是和就业方向有直接关联性的,可以由企业专家和校内理论教师共同完成,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受企业专家资质及企业运营影响。首先由于企业专家不具备高校教师授课资质,其次由于其企业运营不确定性较强,因此企业专家很难能完全按照课程设计安排进行,尤其对企业而言,注重经济效益,不能完全配合高校实施教学。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某品牌校企合作方案

主办单位: ************* ************** 承办单位:**************** 目录 一、合作背景 2 二、合作主题 2 三、合作的目的及其意义 2

四、合作时间 2 五、合作地点 2 六、受众对象 2 七、合作模式与组织流程 3 八、宣传流程及时间推进 6 九、人员工作安排 8 十、经费预算 8 十一、应急方案 9 十二、附件 10 一、合作背景 1、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作为企业方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大学具有独特的发展背景。大学内部有丰富的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还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最主要的是大学生思维活跃,有想法易于培养与发展。

3、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大学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或者积极参加各类企业的社会培训, 他们大部分都愿意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更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增强企业的人才储备。 二、合作主题 用脚步丈量市场,用知识践行成长 三、合作的目的及意义 以服务学生、提升技能、促进就业为宗旨。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校企双赢的发展模式。在校园内部建立企业的营销与人才储备基地。 大学生: 1、大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头脑清晰,他们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他们更容易获取事业上的创新。 2、建立新的模式,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建,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肯定会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企业方面: 1、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谋划策,提出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使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高校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可以为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整理版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校的职业教育,实现我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养模式 根据我校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国内各大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到供需共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

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通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5学期开始,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决定培训期限,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然后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学生接受企业的分配和管理企业付给学生相应岗位的劳动报酬。 (三)见习模式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双方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继续教育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合作模式。 学校模式是以学校为办学主体。优点:①学校模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正规性和系统性; ②学校模式具有规模效益性;③学校模式具有育人的全面性。局限:①中专职业学校的教育大多数脱胎于普通教育中的学科教育,并习惯于传统应试教育,重理论学习、轻技能的培养现象十分严重。②学校与实际部门联系薄弱。 企业模式是企业为主的员工职业培训模式。优点:①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②具有动作灵活见效快的特点;③可以边干边学,成本效益好;④具有专业性、连续性,有的甚至还有保密性。局限性:①缺乏理论教学的系统性;②职业技术传授的单一性;③企业模式不能完全保证企业所需求的人才规模数量、种类和质量。 当代西方企业培训典型模式主要有:1)封闭、一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日本企业培训实践,认为人、财、物是企业经营的三因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把企业培训当作“企业秘密”来看待。2)半封闭半开放、双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德国企业培训实践:)。3)开放、多元模式的企业培训(当代美国企业培训实践:)。 合作模式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是目前职业教育最具前景的培养模式。具体形态是①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培训为辅的合作模式;②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优点:①吸取了学校模式和企业模式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互通有无,有利于职教资源的充分利用。②有利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人才培养与需求紧密结合。局限性:①合作模式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内容与管理一系列的变革,因此,它必然受到政府、法制、学校、企业、体制、经费等因素的制约。②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知识性与实用性、能力性与专业性、针对性与系统性的相互关系,在合作模式中仍未真正解决好。内容由南京华宝通讯转载自网络

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思路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想法 “招工难”和“就业难”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对伪命题。出现这样的悖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专业结构不对称;二是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不吻合。校企合作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剂良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趋势,但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模式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和实施,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才能被各方所认可。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企业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价值观的逐利性无可厚非,但必须在遵守法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永续存在性的最终目的。这样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理解,一是企业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而合作;二是企业为了名誉而进行“赞助性合作”。本人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获得稳定的人才来源渠道。企业没有稳定的员工队伍就不可能稳定的产品质量 第二、降低人才培养费用 第三、赢得潜在合作伙伴 第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第五、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 2、学校方面 “学历+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学历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长项,但技能教育是其短板。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第一、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完成从学历教育到“学历+技能”教育的飞跃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 第三、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 第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适应社会能力 第五、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学生方面 职业院校的学生目前在就业上存在一定误区,总愿意去和211及985院校的毕业生做比较,愿望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但现实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一、定位问题。刚刚恢复高考初期的前五年,每年大学录取人数不足30万,现在要在600万以上,作为当年参加高考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寄予同样 “大学毕业生”的期望是不现实的,需要摆正心态、客观定位。 第二、理论水平不能与211和985竞争,吃苦耐劳不能与农民工相比。那么,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优势在哪里? 我认为通过校企合作,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使其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老师方面 面对“学历+技能”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老师是否从思想上真正扭转过来了?如果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教育问题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学模式的关注,高校是为社会输出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所以,国家在对于高校的实践课程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目前,在中国正在推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加学生实践的经验,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并且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对于企业和高校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校企合作的现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标签:校企合作创新性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高校学生通过在企业内部的实际操作学习,可以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积极的进行解决,否则对于学生的实践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对待高校见习生的态度也不积极,这都是校企合作中需要面对的事情。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中,学生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企业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企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场所。 1.国外校企合作现状 国外在教育方面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方面比中国要更加完善,国外进行校企合作的时间也比较早。在世界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对于校企合作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企业要保证学生在企业中要真正能获得实践的经验和学习,学校要保证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还有一些国家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以后就间断性的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不是集中在毕业前期进行培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都体现出国外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 2.中国校企合作现状 校企合作在中国开始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校企合作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企业和学校签定合同,企业允许学生在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和目标,学校只需要制定实践的计划和目标就可以。二是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实践目标进行制定,不再单单是院校一方进行计划的制定,企业也需要参与其中。三是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对于企业需求的人才,院校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毕业前期可以去企业进行实践。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方案书

校企合作方案书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四.目标受众分析……………………………………………… 五,方案组织形式及流程:…………………………………… 六,预算与收益……………………………………………… 七,组织结构及职责…………………………………………… 八.预算…………………………………………………………

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大学院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大学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校园内部建立自己的宣传和营销基地。 二,策划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智力资源,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新的建议性建设方案,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三,策划背景: 1,一方面社会发展速度快,公司面临竞争,社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社会上新的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而企业如果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依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营销模式。 2,校园内有独特的背景,有很多资源都可以利用。 大学校园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大学生,有很多有知识有管理经验的教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他们在管理方面都很有理论上知识的指导,理论上涉及到很多最新的模式和管理案例。大学们思维也很活跃,也很有想法,易于创造。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一)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 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校企合作 创新 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的借鉴与分析 ——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演化与对策》感发 论文摘要:通过现代校企合作的现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市场需求满足”和“创新技术投资”共赢的动因,并针对本校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宜采用“人才培养型合作模式”。在企业和高校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的合作中,科研人员“带土移植”式的流动机制,加强高校同企业的人员交流,制定科研人员奖励政策、入股机制也将会给企业和高校带来更多的科学成果转化,并确立高校和企业、政府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主体”,为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指明道路。 鉴于我国企业和高校在提高科技竞争力中的现实地位和作用,校企合作已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提高科技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在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的进程中,提高科技竞争力的主体大体可以理解为高校和企业。1950年代以前,科学、技术和经济分别处在相互独立的活动领域内,各自依循着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社会的进步首先冲破了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自闭性,将两者纳入到统一的活动范畴之内,科学开始成为技术的成长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和必要的支撑手段,最终实现科技要素与经济要素的不断融合与重组。从宏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与科技发展战略的协同,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协同。从微观层面上看,它表现为科技型组织,如高校、研究机构等,与经济型组织,主要是企业,的相互内涵和相互合作。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要将校企合作视为启动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突破口,并施以重点政策加以扶持,以期最终实现多组织、跨学科的大规模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历史、现状与不足 我国高校与工业企业发生联系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但这里着重表述文革停滞之后的全新局面。1977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产学合作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快速成长的局面。1986年就提出产学研合作的主张,随后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1994年后,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全国理工农医类759所高校,科研经费70.5亿元,其中75%是校企合作的课题经费。1983年底,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先后与天津、常州和有关企业组成了38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经过逐步地发展壮大,至1997年,我国有高校1020所,与国有大型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或开发实体2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产学合作形式也日趋多样化。 目前全国几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并编制了本地区的合作项目计划。此外,还有半数以上省、直辖市的一些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数百个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另有三分之一的省、市、自治区在合作中建立了校企合作股份有限公司。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不断深入。从简单的技术转让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共同建立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体、组建股份制企业等方面转变。而这种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是政府为此所起的第三重作用。政府统筹全局,具有权威性,可发布法规、制定计划、进行组织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部门仙湖出台了12个与校企合作有关的推广计划,“十五”期间还安排校企合作项目8000多项。同时,政府为了落实“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还加大了奖励科技成果的力度,在推动了校企合作、发展高科技、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等方面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杠杆作用。 我国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发展速度很快,势头良好,但不足之处仍然存在,调查表明合作程度还较低。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来看,政府组织协调工作还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转换力度不够,有关合作分配机制的政策不完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社会信息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校企合作模式经验交流 工商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要求高校办学要面向社会,加强校校、校企等合作。工商管理学院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在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对实践教学有了新要求、新变化后,根据学院三个专业的“特色+综合”、“理论+实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注重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训练与创新导引有机结合,摸索形成了以“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学生自我锤炼”为内涵的创新型、发展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模式为依托,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1、加强各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建设,并进行深入合作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工商管理学院积极与省内知名企业联系,为每个专业相对固定两个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与同至人商业集团、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娃哈哈山西分公司等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先从2013年暑期开始通过积极和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沟通联系,开展了在校生分专业定点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活动,通过企业定岗、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选择的形式共派出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各专业的60余名学生,实践时间达到1个月以上。本次在校生暑期定点企业实践是工商管理学院多年办学中的一次新尝试、新突破;这种顶岗实践优于一般的企业参观、见习,学生通过独立顶岗、亲身参与具体工作,对专业知识的体会更深,实践锻炼效果更好,专

业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其次,派出学院9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还承接了基地企业的企业培训、社会责任报告编写、基础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等项目,研究项目成果得到企业、社会高度评价。2014年学院建设了贡天下、黎氏格、振东药业集团学生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学院学生提供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目前正在和实践基地共同为2015年暑期实践进行计划准备。 2、在校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企业、专业教师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学院创新性地提出并实践了“师生?企业?课堂”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培养与教师教改创新并重、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家走进课堂并重、研究企业管理实践与用研究成果反馈改进实践并重,并力求在师生、企业和课堂之间保持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通过师生与企业家一起在课堂围绕企业带来的管理、营销等现实问题的专业讨论,加深了师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后在学院举办的案例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中、社会实践周活动再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专业建议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的学习互动、三方共赢。这样的互动循环、螺旋式上升的模式使教师、企业、学生从互动循环的实践中不断汲取创新的养分。学院现已与娃哈哈集团山西分公司、振东集团有限公司、同至人商业集团公司、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课堂互动合作探索,效果良好。 3、加强企业与校内实践训练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