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基本结构,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我们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为了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做一做中安排了两个操作活动,第一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上面这些学过的图形?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第2题,让学生利用立体图形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贴在板报栏里,继续使学生经历有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在丰富的活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为了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图形拼摆活动,对所学的平面图形做简单的应用,大致分成两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用若干个相同的图形进行拼摆。第2个层次是通过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深化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先来看用若干个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摆的活动,教材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者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比如用6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正六边形,用两个一般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等。这也为高年级知识的学习,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知识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同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拼出同样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不同的平面图形。比如用4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一些的等边三角形,而宽是长的一半的长方形能够拼成一个正方形等等,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拼的过程,积累一些活动的经验。二是在操作的时候要让学生边说边操作,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解决问题。以这部分内容,如果说例二是学生自由拼板,那么解决问题则是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拼版。这里要求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在比一比看谁拼的多,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编排上仍然按照本套教材解决问题的编排体例,你知道了什么?怎样拼谁拼的多突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读懂题目,明确目的是用一套七巧板来拼三角形,看谁拼的多。教学中老师还需要介绍七巧板,并让学生认一认七巧板中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7块图形中哪种图形最多?怎样拼的环节需要让学生利用之前的拼版经验去拼。教材中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两个或三个图形拼摆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要有序拼板,先用两个图形,比如两个三角形开始拼,再用三个图形,比如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来拼。谁拼的多环节?教材中没有明确给出做法,老师们可以是课堂教学情况,将学生所有不同的平板成果展示出来,梳理拼摆的方法,比一比,看谁拼的最多。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和区别几种平面图形。

下面我们将对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体编排情况做简要介绍。本单元主要分成两部分内容,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口算部分的编排结构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同,也分成三段来学习。十几减九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

前两段的编排基本一致,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体现了学生需要经历的从实务操作逐渐过渡到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大体分成三个思维层次。一是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算式,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算力。三是脱离实物情境,利用算式体会算法算出得数。在前两段编排的基础上,十几减5、432的编排不再呈现具体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把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十几减9876来计算,初步体会转化的思想,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同,本单元解决问题的内容也安排了两个实际问题,分别是解决一个含多余信息的问题,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编排上仍然体现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明确问题。计划与解决、回顾与反思,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这两个例题还突出了解决问题两种常用的解题策略,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让学生能熟练准确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在此基础上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好,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整体编排情况,谢谢,再见。

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编排情况作简要介绍。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同,都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且是后续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计算方法,关注背后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

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编排上来说,20以内退位减法的编排结构,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通,也分成三段来学习。十几减九?十几减876和十几减5432。

根据调研结果,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率最高的是十几减8,其次是实际减轻。因此为了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练习,教材将十几减八七六编排为十几减八和十几减76两个例题,这样总共就有4个例题,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有过时法、连减、想加算减。

前两种都是从减法意义的角度来思考的。通过具体操作,可以直观理解算理,他们都需要两步思考,先减后加,先减再减。相比较来说,想加算减、计算、简洁、省时,但需要学生对相应的加法非常熟练,学生第1次接触时很难自发的想到,因此教材在编排上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的不同,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例一教学十几减9,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算式后,教材用学生对话的方式呈现了两种算法,过时法和蒋家算减。年检的方法则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来演出?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材重点突出破10法,先通过直观操作,在直观图中圈一圈,或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直观感受迫使的需要和过程,理解、算理,然后操作活动和算式结合,用算式呈现破10和口算的过程。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将具体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破10法的算理,为学生脱离实物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例二教学17减8,编排与b一基本相同,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呈现算法的思路编排的,也呈现了破10法和想加蒜碱两种算法。算法的编排体现了学生所要经历的职务操作、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不同的是这里不再呈现。

第一中小精灵的你是怎样计算的问题?而是在允许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这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17-7和17-6安排在第3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列出了这两个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由于学生对破10法已经比较熟悉了,例三中的破事不再呈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要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里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想加蒜碱方法的辩解。教材通过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计算出两个减法算式。

第4种,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直接呈现了6个算式,不再呈现具体的算法,也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用小精灵的话,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算出得数,再次体会转化的思想。

好,以上就是本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编排情况。

谢谢,再见。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解决问题的编排情况做简要介绍。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是两个信息和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上,这里安排了还有多余信息的问题,问题是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球还有几人没来?其中我们对提及了4个,这是一个多余信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星期,有些信息与问题有联系,有些信息与问题没有关联,从而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编排上,教材仍然采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地作为解决问题步骤的提示语,将解决问题的线索展现出来。知道了什么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理解题意的方法,将题目中所有以的信息提取出来,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怎样解答环节,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摆一摆的方法,把已知的信息表示出来,以此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直观的看出,从16人中去掉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没来的人数。由此发现我们队踢进了4个信息没有用上是多余信息,进而体会到解决问题时,去选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明确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解答的正确性。

此外,通过这个问题,老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读题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答。第2个例题,解决的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者少几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学生第1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

用减法计算,这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前者只涉及到一个两。I hold you。则涉及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教材突出了画图或者动手操作的解题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提供直观表象,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狡猾套中的圈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权属,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套中的全部。这样就能将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整体部分的关系联系起来,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时老师应先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Bill to work。实物操作将题目中的条件表示出来。如将小华、小雪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利用图示,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题目是否实现了。从现实情境表中,然后图像表征的转化,接着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理解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5、将表示小华的圆片分成两部分,以便于一眼能够看出小华和小雪同样多的部分,以及比小雪多的部分,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从而建立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性格特点,然后根据图示列式计算,并结合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最后在回顾与反思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再次结合图,说明解答过程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明确解答的过程和方法。

最后在例6的编排中,教材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在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好,以上就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编排情况。

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3单元整理的编排情况作简要介绍。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把同一类的东西分到一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数概念的情况,其实鱼对物体集合的感觉,他们对物体数目的理解,是建立在对物体分类、排序和比较多少的基础上。因此分类思想实际上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起始。

2011版课标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将分类作为整理数据的基础知识。

It's本套修订教材编排了分类与整理这样一个单元,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编排,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这也是我们第1次出现统计的内容。本单元将才安排了两个例题,另一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便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第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技术的结果,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第一,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引入,由小精灵给出分类的标准,提出按不同的形状,让学生由此体会分类的含义,并且提出哪种气球个有几个引出分类的目的、技术,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教材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呈现了三种分类技术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数边画出象形统计图。

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裂的结果。就类似于统计表。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进行探索,之后要结合学生分类技术的结果和呈现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对比,让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感受到分类的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的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技术后,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哪种气球多、哪种气球少,提出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技术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完整的统计过程。最后教材提问还可以怎样分,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技术渗透不同标准价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起到巩固的作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进行分类活动后,老师还应注意让学生总结明确分类的含义,知道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把一些事物分组。

例二让学生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自行选择标准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教材提示了两个分类标准,按大人和孩子分,按男女分类是为了做游戏,具体选择哪个要根据做游戏的要求来定。这充分突出了分类的实际意义。

接着教材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这里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使学生感受用这种方法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简单清楚,可以在学生用文字呈现结果的基础上,老师加上线,把单位统一写在前面,从而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统计表。

最后再得出分类结果和统计表后,老师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讨论、思考,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每种分类标准下加起来的总数应该是一样的。

在辩证统一中体会分类的思想,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给定或自己选定的标准价格,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呈现出分类的结果。你们对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好,以上就是本单元分类与整理的编排情况。谢谢,再见。

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整体编排情况做简要介绍。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结合书的认识,本单元仍然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安排了。有数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同时还安排了整10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加深对书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后面第6单元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做准备数概念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个数,这是认输教学的第一阶段。在一年级下学期,论述范围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是学生认输的第二阶段。数目增多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与第1阶段相比,本阶段数概念的教学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巩固满10进1的技术原则,进一步感知和理解十进制和谓之智,100以内数的认识和二十以内相同,仍然是从数数数的组成。

读数、写数、书的顺序比较大小,能角度进行的,其中数数写数,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足不同的是20以内通过手术写术,初步体会实践智慧组织。而100以内则是进一步体会实践之未知之,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都是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数的组成,就是数数的结果,有多少个10多少个一读数,就是读出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就是比较相同技术单位的个数。在任数的基础上,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用所学过的数数知识解决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题目是有58个珠子,10个穿成一串,能穿几串?教材仍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做提示语,使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除此之外,这个例题更注重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可以用学具分一分,还可以用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也可以为后面除法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在知道什么环节。

教材以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取和梳理题目中的信息,并明确题目是知道要把58个珠子穿成串10个为一组,穿起来,那么不够10个的就不能穿成一串。

所以问题是能穿成几串鱿鱼珠子的数量比较多,仅靠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该怎样解答环节,教材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或分一分进行解答,有的思维能力较高的学生可能会采用数的组成来解决,老师也应该给予肯定。

回顾与检验环节,教材中中将所得答案用加法正向的口算一下,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并且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让学生以口答的方式给出问题解决的结论。

例7的下面的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以5个串一串能穿几串。老师不仅可以用第七中出现的策略来解决,还可以利用十与五的关系来解决。

除了解决问题,为了巩固树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做准备。本单元还安排了整10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内容。教材从生活中买写字本的情境引入教学,并用1图4式的形式呈现了算式。这样编排既能为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提供直观支撑,又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会认读、写100以内数,知道个位和10位的意义。认识新的技术单位来进一步106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好,以上就是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大致编排情况。谢谢,再见。

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数数读数写数的编排情况作简要介绍。

本单元是数概念认识的第二阶段,认输范围从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具体来说要拓展学生对技术单位的认识,认识白,并进一步理解实践者和位置者。这两个概

念是学习数概念的基本概念。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将才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分别来教学。其中数数读数、写数是认识数的重点,是学习后面几个方面知识的基础,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教材是如何编排这部分内容的?

数数是本单元的重要活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几个的数?一个的数是最基本的输出方法是技术的实质。在数的过程中,既可以体会满10进一的十进制思想,也可以感受数的顺序与大小。因此教材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事物,比如区别针、小棒、封木块等,来体会。

在数数时教材注意让学生经历一个数的过程。Deep to展示了学生在数到几十、九十,如何数下一个数的情形?如数到29时,下一个数应该是30。一种是拐点术的教学难点,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的含义。第2幅图,强调100的含义,同时体会10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技术单位10的认识,从两个角度来体现,一是一个一个的数,99的下一个是100,第2个是1010个的数,10、10是100。

第3幅图,深化学生对技术单位实的认识,可以引出新的技术单位百并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十和百之间的关系。

例2,教学数的组成,教材分为两个层次来编排,一是整十数的组成,二十十几的组成。为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以及对技术单位实的理解,要才记住想办法这种直观而有结构的学具。通过学生对话,说出摆放的70根小棒和46根小棒各是多少?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数,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想法,可以先把小棒杂乱地摆放在问学生如何把能够一眼看出是多少,让学生自己试着摆一摆,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到技术单位时的作用,还可以继续让学生说一说其他讲师的组成,加深学生的认识。

读写数是在同一个例题中教学的,教材呈现了三种颜色,共100个纽扣,纽扣10个为一排,突出了技术单位时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代表三种情况的数,整10、数、40、十几、27,以及个位数字和10位数字相同的。33。通过提问每种颜色、纽扣各有多少利?突出了读写术的意义和必要性。接着教材依次按照数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毒素的层次编排,逐渐抽象的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输入,直观的感受到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和读写数的方法等。

我还是用这里需要充分运用计数器的优势,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与小棒对应,清楚地展示了读写数的方法。写书时有几个10就在10位,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0。读数时10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此外,教材还通过讨论33。这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加强对比深化学生对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为了认识新的技术单位,百教材通过提问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多少粒?

引出100。还通过观察整个纽扣图,使学生直观的感受100培养数感。教材进一步利用100怎样读写的问题,引出小棒图与计数器,通过对照呈现、读写100的方

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10是100的10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直观展示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之后,教材还通过让学生填写数位的名称,使学生明确数位的排列顺序,公布对10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通过小经营的话,可以将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明确读数和写数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这与说数位的顺序正好相反。

教学时老师仍然要注意利用计数器深化对100的认识,可以带领学生用计数器先一个一个的拨,在个位上拨,9颗珠子后分。在播上一科是几科?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数字来表示?再在10位上一个的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10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

怎样读写?通过这样的过程深化学生对100的认识。

好。

以上就是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数数读数写数的编排情况,谢谢,再见,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5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整体编排情况作简要介绍。本单元主要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学生在前三年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树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本单元知识大体分成两方面来教学。

第1部分是认识人民币,主要是认识现在流通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他们的实际关系。第2部分,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了便于学生认识,避免混淆教材,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人民币的认识分成小面额、一元及一元以下和大面额,5元及5元以上两段编排,并以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为主。其中教材突出了以单位圆为主线,让学生在重点认识圆的基础上,也是角和分两个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在人民币的兑换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元壁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如蜜用安排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

例6通过买东西的情景,模拟购物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关于圆和角的简单计算,在本单元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个解决问题,在规定前述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体会罗列尝试调整的一些解题策略。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各面值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好。以上就是本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整体编排情况,谢谢,再见。没讲一个我要去找你了。

下面我们将会对第5部分认识人民币中简单的计算内容的编排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关于人民币的计算问题,我们接下来看看这部分的编排情况。这部分内容大致分成三个例题来的,教学例、舞、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第六、教学简单的嘉奖计算。

例7安排了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我们具体来看一下,leave,关于复明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这里主要涉及圆和角两个单位,教材中的数据都比较简单,分成两个层次编排,第1个层次是付明书转化为单名数,教材以人民币的直观形式呈现了一元二角,并用,想一元可以换成多少个一角?这样的问题提示基本的方法。

先将一元换成10角,在与几脚合起来?第2个层次是直接借助逆向思考,得出十八角是几个十角?也就是一元和脊角组成的,使学生学会有条理思考。

第六、通过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情境引入,安排了一些简单的加减计算问题。这里只包括了需要简单的单位换算的单名数加减法,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这样的计算,以及不退位、不进位的复明数加减法计算,如一元加三元一角等于4元一角这样的简单的计算问题,而不涉及民数多样化的复杂计算,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教学时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因此对于不同单位的量进行计算时,需要在计算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单位的换算,这也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认识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紧,在计数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数单位的个数进行加。我们再来看解决问题的内容,题目是在限定钱数13元的条件下买书,并种好花完。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不难,编排上仍然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正确这样的提示语?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并重点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罗列尝试、调整,在知道了什么环节,除了让学生发现题目中每本杂志的钱数,教材还就正好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的两种杂志,价格总和为13元,13年前正好花完。不多也不少。对于这个问题尝试和罗列是比较基本的两种策略。所以教材在怎样解答环节主要体现了这两种方法。

两种思路的具体编排是第1种思路是先随便选两本算,再根据结果进行调整,结果大于13元就将其中一本换便宜一些的,结果小于13元。就将一本更贵一些的。第二种思路是先任意选定一本,再有顺序的将它和其他几本分别加起来,试着算一算,算出来哪个是13元就选哪个。教学时老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尝试。

由于数量关系简单,数据也比较小,有些学生可能很容易找到答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过程,进而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策略,尝试调整、有序罗列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调整的问题。教学时应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当然如果学生有其他策略,比如又总钱数,减其中一个数的方法应该给予肯定。好,以上就是本单元认识人民币参数计算部分的编

排情况,等会说我找一下我衣还都结束了,这边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体情况作简要介绍。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10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主要是划归为20以内,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来计算,所以这一单元的内容既是对这些已经学过的加减法计算的巩固和应用,又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10数加减整10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10数,分别包括不敬畏和敬畏。

不退位,我退位,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以及两个解决问题。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具体编排上每道例题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所有经历的实务操作,表象操作到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我们以整10数加减整10数例一为例,首先教材有老师给学生发书的情景,引出算式10+20,并为学生提供了方便进行实物操作的小棒和计数器,以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并得出结果。

其次,在操作的基础上,教材展现了学生多样化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对话分别体现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以及划归为1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教材又在算式下面,将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重现,并用数学语言表征出来。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最后对于整10数减整10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30减20来如何来计算?

为学生自主探索留有空间。本单元在教学口算问题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编排上除了继续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还丰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列算式、到这检等,并且通过解决这样的同数连加和减去消融术的问题,积累一些经验,为今后学习乘法和除法做些铺垫。

我们以例五为例,具体来看一下。第五是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有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还可以搭建有减法的除法的过渡,便于以后更好的理解除法的意义。

编排上教材仍然用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正确吗?来体现解决问题的步骤,知道了什么环节?除了让学生完整提取问题中的信息,还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信息的含义。如每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也就是说每袋不能装超过9个,也不能少于9个,装完剩下不够9个的就不能装成一袋。怎样解答环节?教材中呈现了两种策略,画图、圈一圈,以及连减示意图。当然如果学生写出减法算式也应该给予鼓励,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28个圆片表示橘子数,一数分、一分,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中条件和问题,操作后让学生回忆自己分橘子的过程,并全班交流讨论。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画图、列算式,或者其他你喜欢的方法,把自己分橘子的过程表示出来吗?你能让别人看明白你每次分的过程吗?让学生再次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解答正确吗?

环节教材提出了用加法进行检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强化检验的意识,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借助一些直观学具,让学生口算100以内,整10数加减整10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10数的试题,认识小括号,并能用所学过的一些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好,以上就是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体编排情况。谢谢,再见。

各位老师好,下面我们将对第7单元找规律的编排情况做简要介绍。所谓找规律是指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返利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具体来说找规律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有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以及其他型探索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

2011版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探索简单情境下的变化规律,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模式,也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本单元安排了5个立体,编排、层次、层层递进,从理解规律的含义,再到图形和数字排列的统一规律的认识,然后是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最后研究数组中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最后编排了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例一是让学生在熟悉的联欢会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从简单而直观的小旗颜色排列的角度引出规律,使学生初步感受规律的含义。

教材通过小男孩的话,描述出小旗的排列规律,圈出一组循环组。王琦、红旗、并结合想经营的话,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小齐的排列规律,谁知同时学会用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发现并表述情境图中其他事物或人物的排列规律。Where are you from?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对于规律的理解。

第二主要是借助图形的变化,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并且数字的规律是循环排列的规律。这里教材结合直观的图形来体现数字的变化规律,每个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图形的个数,有两个碗,下面就写2,有三个碗,下面就写3。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最后还需要学生接着填出应填的数。学生既可以根据图形来填,也可以根据发现的规律来填。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进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

例2的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和例一是一样的,都是有一个循环组。重复出现。例三略有不同。例三与例二的编排思路比较一致,都是教学数字的排列规律,只是这里的规律,不再是循环排列的规律了,而是递增或递减的规律。

例3的第一小题仍借助图形数量的变化,引出数字的变化规律,只是这里由食物变成了几何图形,且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要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并且这里与第二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第2种的图形教材已经给出,学生可以直接根据图形来填数。这里学生需要根据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自己来填。

Nana难度略有提高了,在第一小题教学的基础上,第二小题没有直观图形规律的形象支撑,只研究抽象的数字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及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借助第一小题进行方法上的迁移,让学生从需要图形直观支撑来寻找规律,孤独到只观察抽象数字来发现规律。欲与强制应答立题相比,立嗣的规律最为隐蔽和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加减法或数的组成的知识,发现每一个数组中的三个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右上和下面叶子上的数合起来,是左上叶子上的树,发现了数量关系就能发现规律,为了降低难度,教材让下面这些叶子上的数字保持不变,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

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角度,有的学生看到40+50=90,发现每组中有两个数的和等于第3个数,还有的学生惠享90-40=50,或90-50=40,从而发现每组中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等于第3个数。有的学生还会想到40和50组成,90、30和40组成70。20和40组成60。

对于这些不同的思维角度,老师都应给予鼓励,进一步的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表述规律不同,但本质上它们的规律都是相通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后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两颗珠子,问钓的是哪两科?在知道什么环节中,关键是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这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直接运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规律理解问题,并结合图找出规律规律,就是两颗黄珠子、一颗蓝珠子为一组,重复出现。

在怎样解答阶段,要让学生运用已经总结出的规律,分析掉落的珠子,不但需要分析出掉落的黄珠子和蓝珠子各有几颗,还应该确定从哪一侧开始继续穿珠子?实际上既可以从右侧开始,也可以从左侧开始,还可以两边各一科教学时,老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自己画一画,然后全班汇报,充分交流想法,在汇集所有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一般的方法,找起点、圈一组等等,在解答正确吗?

环节中,教材以操作的方式进行了检验,丰富了学生检验与回顾的方法。教学时老师们可以自己制作课件,供学生观察、检验是否符合规律,就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观察图形、数字数组等,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会根据所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并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说教材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研课标说教材 高正玲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我主要从课标、教材及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 学段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0以数的意义及常见的量;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物体的位置。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方面: ·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和空间观念。 ·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程容标准 一、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100以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00以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 ·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100以数的大小。 ·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数的大小。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数的运算 能熟练的口算100以的加减法。

1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1-9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第一单元:准备课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比多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二是从“猪兔一家的劳动”中抽取出来的人或物数量的比较:三是配合此部分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使用“猪兔一家的劳动”情景图,生动形象,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利用图片中的数量关系,使小朋友们生动具体的比较多少。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

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博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烂熟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烂熟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欢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齐的优良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养成优良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详尽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优良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崇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五、课时安排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供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下学期使用的,下面分三部分对本册教科书进行辅导。 一教材内容安排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结合熟悉的情景和操作,在自主尝试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的减法,会正确地进行口算。共安排了9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教学内容来说分两大部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三编排上是分三个小节进行编排的,分别是: 在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 教学内容中安排了解决问题,这样安排减缓了坡度,跟北师大教材比较来说,北师大教材跳跃性比较大,这样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一截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人教版的教材,是十几减8、7、6,十几减5432两部分,这样减缓了坡度,增加了的时间,从结构上来说,这样安排和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法的安排也是相对应的,这样形成一种安排上的结构美,方便老师跟学生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编排上的分析。 教材呈现(6个例题)从总体来说,这一单元计算的具体内容,仍然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并适当突出“想加算减”的方法。20以内的退位加法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难学习的难点教学内容,相比之下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是难中之难了,本单元教材编排呢,都体现算法多样化,这里面体现了“破十法”“想加算减法”学生最慢时会想破十法,多数学生都喜欢用想加算减法。我们提倡想加算减法,想比之下想加算减法稍微难一些,必须有上半年学习的20以内进位加的良好的基础,加法十分熟练才能很好的计算正确,怎么样提高这部分内容的速度呢,理解算理掌握方法,重点是训练,要有一定的训练的量,打好基础,20以内加法在一年级上册,就要掌握好,有良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就非常好了,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时行训练,在竞争中进行训练,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得训练不那么枯燥,教学要有耐心循序渐进的训练孩子, 教材呈现(6个例题) 1.十几减9(例1) (1)本个例题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整合,主题图中只呈现问题,未出现计算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与北大版相比是很大的不一样。在教材呈现上,是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属于第一学段的起步阶段,在学习伊始的时候,能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孩子们后段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正确把握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本书,因此,本册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图画,呈现了象“美丽的校园”、“野生动物园”、“过马路”、“小明的一天”等贴近刚入学学生生活的场景,使学生一踏入“数学”这一学科中,就能马上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本册教材的内容安排。 本册教科书共10个单元,其中穿插了2个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如图:(知识树) 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认识钟表”七个单元的内容。在“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安排了“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两个单元的内容。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领域安排了“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两个实践活动。从目录中不难看出,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重点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从教学内容来看,本册教材知识面拓展了;计算与几何初步知识及准备性知识穿插安排的。学习内容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计算在学习其它内容时也可以得到练习,有利于计算技能的形成;形式多样,趣味性强。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017.9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2012新版教科书,总共有八个单元: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新教材跟老教材相比,内容看似简单了,但实际上新教材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比较难,这对我们的教学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3.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4.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 7.初步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明白位置的相对性原则。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9.数学乐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下面我们从各个单元来具体解读教材,了解各单元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内容:P2-8页,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三、教材说明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新课标与教材解读 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

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因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一年级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教学实验。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注意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平衡,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努力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下面就这册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教材的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结合,加法和减法穿插编排,突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较好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这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相比较,其主要变化是: (1)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两个单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

一年级下册练习(一)姓名家长签字 7、如果有多余条件,先圈出来,再列式计算。 14、用圆表示兔,用三角表示羊,先画出数量关系图, 再列式计算。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一年级下册练习(二) 姓名 家长签字 14、看图列式。 三角比圆多( )个,圆比三角少( )个,三角和圆相差( )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16.

一年级下册练习(三) 姓名 家长签字 (2)小黑比小灰少几个? ( ) 8. 1. 2. 3. 4. 5. 6. 7.

一年级下册练习(四) 姓名 家长签字 (2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3)喜欢小乌龟的比喜欢小狗的少( )人。喜欢大 熊猫的比喜欢小乌龟的多( )人。 1. 吹了( )个。 ( ) ( ) 2.

一年级下册练习(五) 姓名家长签字 ()个()个2、每10颗圈一个圈,一共有()颗糖。 二十六、、、、、 五十八、、、、、 七十九、、、、、 八十七、、、、、 九十五、、、、、 5、写出下面各数。这个数可能是 圈出合适的数:77更接近(70、80);72更接近(70、80) 一年级下册练习(六) 姓名家长签字 8. 9. 6.

5.操作题:摆出下面的钱数 8元6角 37元 79元3角 14元 2元5角 16元 3元3角 58元 请家长对孩子操作本题的成绩做出评价(勾选): 优 良 中 差 (3)一筒牙膏比一块香皂贵多少钱? 3. 4. 7. 8. 9. 10. 11. 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空间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2018 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全书分成9个单元和一个数学乐园,其中第1单元作为准备课,为学生步入小学学习做一个心理准备,建立数学学习的概念。第9单元是总复习,学生能通过对全书知识的回顾来感受自己的收获增加学生以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数学乐园这个部分属于讨论实践课,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 3,5,6,8单元主要是数的认识和数的加减运算,包含的知识点有1--20的数的认识,比较大小,第几,分与合,加与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些简单的数与代数方面的知识。 第2单元学习位置主要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左,右。这些位置建立小朋友的方位意识。(可归纳入准备课里) 第4单元认识图形,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教授学生简单的图形组合的知识。 第7单元认识钟表,让学生初步了解钟表,认识整时。 全书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水平方向上延伸知识的广度。垂直方向上拓展知识的深度。分模块,有层次。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内容。 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无论从内容选择上还是呈现形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新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主要特点; (一)各方面的知识穿插编排,给学生一定的过渡期。 (二)加强对知识的整理与总结,实现边学边复习。 (三)增加了数学背景知识。 (四)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内容和难度。(五)注重知识的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学。

(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教材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目标主要有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还有情感态度这四个,一年级上册教材也遵循着这四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完善的先进的人。 (一)知识技能 学生通过准备内容还有1--20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比大小,认识简单的图形,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这些方面的学习,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简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的技能。 (二)数学思考 课后题中注重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并在不断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数感,很多练习题都会以生活实际为原型引发思考,密切的把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联系在一起,人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问题解决。 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的数学知识,通过课本上知识的学习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数学相关的现象,能够自主的去探索一些简单问题,并且能和同学合作互相学习,慢慢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电子版

一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课题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课型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法 指导 探究感悟及练习 精设 导读 提纲 自己认真整理书包,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课堂师生互动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3、学生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当堂有效训练一、哪个不同?用“√”画出来。 二、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分类吗? 3+9 15-6 4+8 17-8 3+6 12-0 4+5 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1) (2) 得数是12 得数是9 个数 加法算式减法算式 个数 课后延伸拓展 练习:做一做 今天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一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人: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课题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课型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 指导 动手操作及观察 精设导读提纲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课堂师生互动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 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 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 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二、编排特点 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 ·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 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p72)。 教材结合学生所学的内容安排了一些数学背景知识,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如P60介绍用算筹表示数的方法,p72简单地介绍古埃及的象形数字。 4.解决问题突出对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的体验。 对于解决问题,义务教材太强调技巧,而课标实验教材太强调情境创设,都没有把落脚点放在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上。这次修订我们对解决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以往教材、教学经验,借鉴了国外教材的一些做法,形成了现在的解决问题的编排思路: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思路。 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p68凑十的、p80第3题是10加几的、p71、p72第6题,为乘除法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6.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填未知加数(原来作为例题安排在6-10的加减法中,但深不深浅不浅,教学的度不好把握,渗透在各部分知识的练习中。p56暗示了未知加数,在直观图的提示下容易填出得数、P63通过画一画帮助学生填出未知加数、p68借助数的组成)。 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评价是老师们非常重视又感觉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研究了老师们的一些经验以及国内、外教材的做法基础上,我们在每个单元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评价版块,给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一点思路和线索。 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把握好教学要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编写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编写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找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