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力学》第十二章-动以能定理习题全解

《理论力学》第十二章-动以能定理习题全解

《理论力学》第十二章-动以能定理习题全解
《理论力学》第十二章-动以能定理习题全解

第十二章 动能定理

[习题12-1] 质点在常力→→→→++=k j i F 543作用下动动,其运动方程为24

32t t x ++=,2t y =,24

5t t z +=(F 以N 计,x 、y 、z 以m 计,t 以s 计)。求在0=t 至s t 2=时间内F 力所作的功。

解:)(2)0(m x =

)(724

322)2(2m x =?++= )(527m x =-=?

0)0(=y

)(42)2(2m y ==

)(404m y =-=?

0)0(=z

)(724

52)2(2m z =?+= )(707m z =-=?

z F y F x F W z y x ?+?+?=

)(66754453J W =?+?+?=

[习题12-2] 弹簧原长为OA ,弹簧刚度系数为k ,O 端固定,A 端沿半径为R 的圆弧运动,求在由A 到B 及由B 到D 的过程中弹性力所作的功。

解:

)(222B A B A k W δδ-=

→ ])22(0[222R R k W B

A --=→ 2)22(2R R k W B

A --=→ )(222D

B D

B k W δδ-=→ ])2135cos 2()22[(2

20222R R R R R R R k W D B -?-+--=→

])222()22[(22222R R R R R k W D B -+--=→ ])222()22[(2

22R R R R k W D B -+--=→ [习题12-3 ] 用跨过滑轮的绳子牵质量为kg 2的滑块,沿倾角为030的光滑斜槽运动。设绳子拉力N F 20=。计算滑块由位置A 到位置B 时,重力与拉力F 所作的总功。 解:

重力所做的功为: 030sin ??-=-=AB mg mgh W G

30cos 6=BC 000045

sin 30cos 645sin 15sin ==BC AB )(536.245sin 30cos 15sin 6000

m AB == )(853.245.0536.28.92J W G -=???-=

当滑块由A 移动到B 时,绳子沿拉力F 方向移动的距离为:

)(557.160

sin 645sin 600m BC AC s =-=-= 故拉力F 所做的功为:

)(14.31557.120J Fs W F =?==

)(6.28731.14853.24W F J W W G ==总+-=+

[习题12-4 ] 翻斗车车车厢装有35m 的砂石,砂石的单位体积重量为3/23m kN ,车厢装砂石后重心B 与翻转轴A 之间水平距离为m 1。如欲使车厢绕A 轴翻转之角速度为s rad /05.0。问所需的最大功率?

解:N kN G 115000)(115523==?=

撑杆克服重力所需的功率为:

ωθω??==cos AB G M P AZ

其中,θ为AB 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cos 75.5)(cos 575005.0cos 1115000kW W P θθθ==???=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1

绍兴文理学院 学校 210 条目的4类题型式样及交稿 式样(理想气体的内能、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1、选择题 题号:21011001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1 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 kT 2 5 (B ) RT 2 5 (C ) kT 2 7 (D ) RT 27 [ ]

答案:( B ) 题号:21011002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根据能量均分定理,分子的每一自由度所具有的平均能量为 (A ) kT 2 1 (B )kT (C ) kT 2 3 (D ) kT 25 [ ] 答案:( A ) 题号:21011003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1 质量为M kg 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自由度为 i ,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A )RT (B ) RT i 2 (C ) RT M μ (D ) RT i M 2 μ [ ] 答案:( D ) 题号:21012004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温度为27℃ 时,1 mol 氧气所具有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分别为 (A )21 1021.6-?=平E J ,21 10 14.4-?=转E J (B )21 1014.4-?=平E J ,21 10 21.6-?=转E J (C )3 1049.2?=平E J , 3 1074.3?=转E J (D )3 1074.3?=平E J ,3 1049.2?=转E J [ ] 答案:( D )(氧气为双原子刚性分子)

题号:21012005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1 mol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 kT 2 5 (B ) RT 2 5 (C )kT 2 7 (D ) RT 2 7 [ ] 答案:( D ) 题号:21012006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质量为M kg 的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分子的摩尔质量为μ,当它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态时,该气体所具有的内能为 (A ) RT M μ 27 (B ) RT M μ 3 (C ) RT M μ 25 (D ) RT M μ 23 [ ] 答案:( B ) 题号:21012007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2 若某种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处于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则该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能量为 (A ) kT 2 3 (B ) kT 2 5 (C ) RT 2 3 (D ) RT 2 5 [ ] 答案:( B ) 题号:21013008 分值:3分 难度系数等级:3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设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为i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 1、(基础训练1)[ C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与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与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 (A) ε与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 (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与w 都不相等. 【解】:分子的平均动能kT i 2 = ε,与分子的自由度及理想气体的温度有关,由于氦气为单原子分子,自由度为3;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自由度为5,所以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与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不相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T w 2 3 = ,仅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与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w 相等。 2、(基础训练3)[ C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 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 )()()2 /122 /122 /12::C B A 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A p ∶B p ∶ C p 为: (A) 1∶2∶4. (B) 1∶4∶8. (C) 1∶4∶16. (D) 4∶2∶1. 【解】: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 RT v 32 = ,同种理想气体,摩尔质量相同,因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4,则温度之比应为:1:4:16,又因为理想气体压强nkT p =,分子数密度n 相同, 则其压强之比等于温度之比,即:1:4:16。 3、(基础训练8)[ C ]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 ? 2 1d )(v v v v v f . (B) 2 1 ()d v v v vf v v ?. (C) ? 2 1 d )(v v v v v f /?2 1 d )(v v v v f . (D) ? 2 1 d )(v v v v v f /0()d f v v ∞ ? . 【解】:因为速率分布函数f (v )表示速率分布在v 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所以 ? 2 1 d )(v v v v v f N 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速率总与,而 2 1 ()d v v Nf v v ? 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数总与,因此?2 1 d )(v v v v v f /?2 1 d )(v v v v f 表 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 4、(基础训练10)[ B ]一固定容器内,储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 ,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 1Z ,若温度升高为2T ,则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2Z 为 (A) 21Z . (B) 12Z . (C) 1Z . (D) 12 1Z . 【解】:分子平均碰撞频率n v d Z 2 2π,因就是固定容器内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分子数密 度n 不变,而平均速率: v = 温度升高为2T ,则平均速率变为v 2,所以2Z =12Z 5、(自测提高3)[ B ]若室内生起炉子后温度从15℃升高到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A)0、500. (B) 400. (C) 900. (D) 2100.

南京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考试样题

南京大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理论力学》期末考试A卷(闭卷) 院系年级学号姓名 共五道题,满分100分。各题分数标在题前,解题时写出必要的计算步骤。 一、(19分)如图所示,三根弹簧连结两个质量为m的质点于距离为4a的两面固定的墙内,各弹簧的质量可以忽略,其弹性系数与自然长度已由下图标出。求解该系统作水平方向小幅振动时的运动情形,并找出其简正模式和简正频率。

二、(20分)质量为m,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匀质薄板绕其对角线作匀速转动,角速度为 。用欧拉动力学方程求薄板所受到的力矩(提示:采用主轴坐标系)。

三、(20分)一力学系统的哈密顿函数为2222q a m p H -= ,其中a m ,为常数,请证明该系统有运动积分Ht pq D -=2 ,这里t 表示时间。

四、(20分)考虑一维简谐振子,其哈密顿函数为2 222 2q m m p H ω+= ,m 为质量,ω为固有频率: (1)证明变换ω ωωim q im p P q im p Q 2 ,-= +=为正则变换,并求出生成函数 ),,(1t Q q U ,其中i 为虚数单位; (2)用变换后的正则变量P Q ,求解该简谐振子的运动。

五、(21分)质量为m 的带负电-e 的点电荷置于光滑水平面(x-y 平面)上,它受到两个均带正电+e 且分别固定于x=-c,y=0和x=c,y=0的点电荷的吸引,其势 能为)1 1(2 12r r e V +-=,其中1r 和2r 分别为负电荷到两个正电荷之间的距离,如图 所示。 (1)以v u ,为广义坐标,其中2121 ,r r v r r u -=+=,写出负电荷的拉格朗日函数; (2)写出v u ,对应的广义动量和负电荷的哈密顿函数; (3)根据(2)的结果,写出描述负电荷运动的关于哈密顿特征函数的哈密顿-雅可比方程,并用分离变量的方法求解哈密顿特征函数(写出积分式即可)。

第8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习题 8-1 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成是均匀的。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1.35×1014 Pa 。试估计太阳的温度。(已知氢原子的质量m = 1.67×10-27 kg ,太阳半径R = 6.96×108 m ,太阳质量M = 1.99×1030 kg ) 解:m R M Vm M m n 3π)3/4(== = ρ K 1015.1)3/4(73?===Mk m R nk p T π 8-2 目前已可获得1.013×10-10 Pa 的高真空,在此压强下温度为27℃的1cm 3体积内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3462310 /cm 1045.210300 1038.110013.1?=????===---V kT p nV N 8-3 容积V =1 m 3的容器内混有N 1=1.0×1023个氢气分子和N 2=4.0×1023个氧气分子,混合气体的温度为 400 K ,求: (1) 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2)混合气体的压强。 解:(1) J 1014.41054001038.12 3)(233232321?=?????=+=-∑N N kT t ε (2)Pa kT n p i 32323 1076.210540010 38.1?=????== -∑ 8-4 储有1mol 氧气、容积为1 m 3的容器以v =10 m/s 的速率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问气体的温度及压强各升高多少?(将氧气分子视为刚性分子) 解:1mol 氧气的质量kg 10323 -?=M ,5=i 由题意得 T R Mv ?=?ν2 5 %80212K 102.62-?=??T T R V p RT pV ?=???=νν

理论力学

绪 论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又是后续三大理论物理课程(即: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力学虽然讲授经典理论,但其概念、理论及方法不仅是许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甚至在解决现代科技问题中也能直接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常常要求补充理论力学知识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学习理论力学课程的重要性是显然的。既然我们将开始学习理论力学这门课程,我们至少应该了解什么是理论力学? 一.什么是理论力学? 1. 它是经典力学. 理论力学是基础力学的后继课程,它从更深更普遍的角度来研究力与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当然它仍然属于经典力学,这里“经典”的含义本身就意味着该学科是完善和已成定论的,它自成一统,与物理学及其它学科所要探索的主流毫不相干。正因为如此,原本属于物理学的力学,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达20世纪初就从物理学中分化出来,并与数、理、化、天、地、生一起构成自然科学中的七大基础学科。由于理论力学它是经典力学,因此它不同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也不同于相对论力学。它研究的机械运动速度比光速要小得多,它研究的对象是比原子大得多的客观物体。如果物体的速度很大,可以同光速比拟,或者物体尺度很小如微观粒子,在这种情况下,经典力学的结论就不再成立,失去效用,而必须考虑它的量子效应和相对论效应。因此,理论力学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它只适用于c v << h t p t E >>???)( (h —普朗克常数)的情况,不再适用于高速微观的情况。经典力学的这一局限性并不奇怪,它完全符合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自然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由于力学是发展得最早的学科之一,这就难免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确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理论。尽管理论力学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理论,这并不意味着它是陈旧而无用的理论。它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仍是许多前沿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其实,前沿总是相对基础而言的,没有基础哪来的前沿。在最近几十年来以航天、原子能、计算机为标志的新技术和物理化学的新成就,促使力学有很大的发展。理论的发展往往是沿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向前发展的。随着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神速发展,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正在突破它原来的范畴。与其他学科交叉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多学科的交叉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大趋势。那么,力学有多少分支学科呢?就目前看来,力学大体上有14个分支学科。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最概然速率p v 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p v 是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 (B )就单位速率区间而言,分子速率取p v 的概率最大; (C )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取极大值时所对应的速率就是p v ; (D )在相同速率间隔条件下分子处在p v 所在的那个间隔内的分子数最多。 答案:A 2.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 (B )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 (C )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 (D )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 答案:A 3.理想气体体积为 V ,压强为 p ,温度为 T . 一个分子 的质量为 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 )pV/(kT) (C )pV/(RT) (D )pV/(mT) 答案:B 4.有A 、B 两种容积不同的容器,A 中装有单原子理想气体,B 中装有双原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则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热力学能(内能)A U V ?? ???和B U V ?? ???的关系为 ( ) (A )A B U U V V ????< ? ?????;(B )A B U U V V ????> ? ?????;(C )A B U U V V ????= ? ?????;(D )无法判断。 答案:A 5.一摩尔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 )。 (A )32mol M RT M (B )2i RT (C )32RT (D )32 KT 答案:C

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精品- 一、作图题(10分) 如下图所示,不计折杆AB 和直杆CD 的质量,A 、B 、C 处均为铰链连接。试分别画出图中折杆AB 和直杆CD 的受力图。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如下图所示,边长为a =1m 的正方体,受三个集中力的作用。则将该力系向O 点简化可得到: 主矢为=R F ( , , )N ; 主矩为=O M ( , , )N.m 。 2.如下图所示的平面机构,由摇杆A O 1、 B O 2,“T 字形”刚架ABCD ,连杆DE 和竖 直滑块E 组成,21O O 水平,刚架的CD 段垂 直AB 段,且AB =21O O ,已知l BO AO ==21,DE=l 4 ,A O 1杆以匀角速度ω绕1O 轴逆时针定轴转动,连杆DE 的质量均匀分布且大小为M 。 A B C P F D

根据刚体五种运动形式的定义,则“T字形”刚架ABCD的运动形式为,连杆DE的运动形式为。 在图示位置瞬时,若A O 1杆竖直,连杆DE与刚架CD段的夹角为o CDE60 = ∠, 则在该瞬时:A点的速度大小为,A点的加速度大小为,D 点的速度大小为,连杆DE的速度瞬心到连杆DE的质心即其中点的距离为,连杆DE的角速度大小为,连杆DE的动量大小为,连杆DE的动能大小为。 三、计算题(20分) 如左下图所示,刚架结构由直杆AC和折杆BC组成,A处为固定端,B处为辊轴支座,C处为中间铰。所受荷载如图所示。已知F=40 kN,M= 20kN·m,q=10kN/m,a=4m 。试求A处和B处约束力。 -精品-

-精品- 四、计算题(20分) 机构如右上图所示,1O 和2O 在一条竖直线上,长度mm A O 2001=的曲柄A O 1的一端A 与套筒A 用铰链连接,当曲柄A O 1以匀角速度s rad /21=ω绕固定轴1O 转动时,套筒A 在摇杆B O 2上滑动并带动摇杆B O 2绕固定轴2O 摆动。在图示瞬时,曲柄A O 1为水平位置,02130=∠B O O 。 试求此瞬时: (1)摇杆B O 2的角速度2ω;(2)摇杆B O 2的角加速度2α 五、计算题(20分) 如下图所示,滚子A 沿倾角为θ=030的固定斜面作纯滚动。滚子A 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B 的绳子与物块C 相连。滚子A 与定滑轮B 都为均质圆盘,半径相等均为r ,滚子A 、定滑轮B 和物块C 的质量相等均为m ,绳子的质量忽略不计。系统由静止开始运动,试求: (1)物块C 的加速度; (2)绳子对滚子A 的张力和固定斜面对滚子A 的摩擦力。 B A 2o 1o 1ω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题库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1) 12.1平衡态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热力学第零定律 (3) 判断题 (3)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1题) 选择题 (4)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1题) 填空题 (5)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2题) 计算题 (7) 难题(1题)中题(2题)易题(2题) 12.2物质的微观模型统计规律性 (13) 判断题 (13)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0题) 选择题 (14)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1题) 填空题 (16) 难题(0题)中题(1题)易题(1题) 计算题 (17)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0题) 12.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9) 判断题 (19)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2题) 选择题 (20) 难题(3题)中题(4题)易题(1题) 填空题 (22) 难题(0题)中题(4题)易题(3题) 计算题 (24) 难题(1题)中题(3题)易题(2题) 12.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28) 判断题 (28)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3题) 选择题 (29) 难题(1题)中题(6题)易题(1题) 填空题 (31) 难题(5题)中题(6题)易题(3题) 计算题 (36)

难题(2题)中题(5题)易题(3题) 12.5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 (42) 判断题 (42)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3题) 选择题 (43) 难题(0题)中题(2题)易题(1题) 填空题 (44) 难题(0题)中题(0题)易题(3题) 计算题 (46)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1题) 12.6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率 (49) 判断题 (49) 难题(0题)中题(1题)易题(2题) 选择题 (50) 难题(1题)中题(9题)易题(5题) 填空题 (56) 难题(2题)中题(5题)易题(7题) 计算题 (60) 难题(2题)中题(8题)易题(4题) 12.8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68) 判断题 (68) 难题(0题)中题(1题)易题(1题) 选择题 (69) 难题(1题)中题(4题)易题(2题) 填空题 (71) 难题(0题)中题(3题)易题(0题) 计算题 (73) 难题(1题)中题(1题)易题(3题)

大学理论力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若要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一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则它们 所作用的对象必需是 ( C ) A 、同一个刚体系统; B 、同一个变形体; C 、同一个刚体,原力系为任何力系; D 、同一个刚体,且原力系是一个平衡力系。 2、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1 、F2 、F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 哪一个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3、作用在刚体的任意平面内的空间力偶的力偶矩是 ( C ) A 、一个方向任意的固定矢量; B 、一个代数量; C 、一个自由矢量; D 、一个滑动矢量。 4、图示平面内一力系(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 ,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 C ) A 、作用线过 B 点的合力; B 、一个力偶; C 、作用线过O 点的合力; D 、平衡。 5、如图所示,用钢契劈物,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m ,劈入后欲使契子不滑出,契子的夹角α应为 ( B ) A 、α>2?m B 、α<2?m C 、α>?m D 、α=?m 6、如图示的力分别对x 、y 、z 三轴之矩为 ( A ) A 、 mx(F)= - 3P, my(F)= - 4P, mz(F)=2.4P; B 、mx(F)=3P, my(F)=0, mz(F)= - 2.4P; C 、 mx(F)= - 3P, my(F)=4P, mz(F)=0; D 、 mx(F)=3P, my(F)=4P, mz(F)= - 2.4P; 7、若点作匀变速曲线运动,则 ( B ) F 1 F 2 F 3 A F 1 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 F 2 F 3 D B A O F 4 F 3 F 2 F 1 α P 5 4 3 x y z

理论力学

1.1 如图示,将垂直力F 沿AC 和BC 方向分解,求分解后的分力。 解:如图所示,利用几何关系: αββαsin sin )sin(BC AC F F F ==+ 因此 )sin(sin AC βαβ+= F F ,)sin(sin BC βαα += F F 1.2 如图示,已知)4/3a r c t a n (=α,)3/4a r c t a n (=β,试将作用于长方体棱角D 、大小为N 100的力用F 用基矢量表示,并计算其在长方体对角线AB 上的投影。 解:根据投影或二次投影,得 )N (64sin cos x =βα=F F ,)N (48cos cos y ==βαF F ,)N (60sin =α=F F z 因此 )N (604864k j i F ++= 设沿对角线AB 的单位矢量为e ,因为AB 长为 cm 25151612222=++=AB 则有25/)121615(k j i e ++=,于是 )N (92.97)N (25/)126016481564(AB =?+?+?=?=e F F 1.3 已知作用于同一点的三个力(单位均为N )k j i F 10251++=, k j i F 5522+-=,k j i F 743+-=在l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7N ,2N 和4N ,试求l 轴的基矢量l e 。 解:设k j i e z y x l ++=,由71=?l e F ,22=?l e F ,43=?l e F ,导出 ??? ??=+-=+-=++47425527 1025z y x z y x z y x

解得 73- =x ,72=y ,76 =z 因此求得 k j i e 767273++-=l 1.4 两轴(基矢量分别为1e 和2e )的夹角为β,处于两轴所在平面的力F 在这两轴上的投影分别为1F 和 2F ,试求力F 。 解:设21x e e F y +=,由11F =?e F , 22F =?e F ,得 ?? ?=+β=β+21cos cos F y x F y x 解出 ? ??-=-=ββββ212221sin /)cos sin /)cos F (F y F (F x 因此 1.5 如图示,求力F 在1x 轴上的投影及对于2z 轴之矩。 解: 222321c b a c a b ++++= e e e F 1x 轴的单位矢量为 31cos sin e e e ??+= 力F 在1x 上的投影 ()222312 223211cos sin cos sin c b a c b c b a c a b F +++= +?++++= ?=????e e e e e e F 对于2z 轴之矩 ()()22232 223212322c b a ab c b a c a b a m z ++= ?++++? -=?=e e e e e e F m F 1.6 计算图示手柄上的力F 对于Ax ,Ay ,Az 之矩。已知N 500=F ,cm 20=AB ,cm 40=BC , cm 15=CD , 60=α, 54=β。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DOC

习题 8-1设想太阳是由氢原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其密度可当成是均匀的。若此理想气体的压强为1.35×1014Pa 。 解:(1) J 1014.41054001038.12 3)(233232321?=?????=+=-∑N N kT t ε(2)Pa kT n p i 323231076.21054001038.1?=????==-∑

2 8-4储有1mol 氧气、容积为1 m 3的容器以v =10 m/s 的速率运动。设容器突然停止,其中氧气的80%的机械运动动能转化为气体分子热运动动能。问气体的温度及 体的温度需多高? 解:(1)J 1065.515.2731038.12 323212311--?=???==kT t ε (2)kT 23 J 101.6ev 1t 19-==?=ε

8-7一容积为10 cm 3的电子管,当温度为300K 时,用真空泵把管内空气抽成压强为5×10-4mmHg 的高真空,问此时(1)管内有多少空气分子?(2)这些空气 量。 解:RT i E ν2= ,mol 1=ν 若水蒸气温度是100℃时

4 8-9已知在273K 、1.0×10-2atm 时,容器内装有一理想气体,其密度为1.24×10-2 kg/m 3。求:(1)方均根速率;(2)气体的摩尔质量,并确定它是什么气体;(3) 分子间均匀等距排列) 解:(1)325/m 1044.2?==kT p n

(2)32kg/m 297.1333====RT P RT p v p μμρ (3)J 1021.62 3 21-?==kT t ε (4)m 1045.3193-?=?=d n d (2)K 3.36210 38.1104.51021035.12322=??????==-Nk pV T 8-13已知)(v f 是速率分布函数,说明以下各式的物理意义: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总复习 一、填空题 1. 谐振子的向心力运动平均动能与势能的关系:V T = 2. 物体向上抛科氏力 向东 ,向下落科氏力 向西 。 3. α粒子运动轨道是 双曲线 ,地球运动轨道是 椭圆 。 4. 惯量主轴上与转动轴存在夹角时转动轴上附加压力很大。【 动力反作用力与静力反作用力不相等 时转动轴上附加压力很大。】 5. 枪膛为什么有来复线? 子弹运动不会在出壳方偏离的太远 6. 转动参考系中,泊松定理的推广:G dt G d dt G ?+=ω*d 7. 经典力学分为: 牛顿力学 和 分析力学 。 8.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系中 。 9. L —R —L 矢量及其意义: r r mk J P A -?= 、得出物体的运动轨迹: θ cos 2A GM m L r += 。 10. 极坐标系和自然(本征)坐标系单位矢量: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r e i j e i j θθθθθ→→→→→→=+=-+极坐标系:径向,横向 ; t r n r d d e e e e e e dr dr θθθθ==自然坐标系:切向+,法向- 。 11. 约束分类: 约束方程中是否不显含时间t ???不稳定约束 稳定约束 质点是否始终不能脱离约束???可解约束不可解约束 几何约束(完整约束):只限制质点在空间的位置。 运动约束(微分约束):除了限制质点的坐标,还要限制质点速度的投影。 不完整约束:①不能积分变为几何约束的微分约束。②不能用等式表示的可解约束。

12.哈—雅方程: 0),,,;,,,;(2121=????????+??s s q S q S q S q q q t H t S 。 13.理想约束:01 =?∑=n i i i r R δ 。 14.拉格朗日方程: (保守力系)0)(=-α αdq dL q d dL dt d 、 (基本形式)αα αQ dq dT q d dT dt d =-)( 15.虚功原理: 01 =?=∑=n i i i r F W δδ 。 16.哈密顿原理:积分形式:02 1=?t t Ldt δ。哈密顿原理微分形式:静力学01=?∑=n i i i r F δ;动力学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0)(1 =?-∑=n i i i i r d r m F 。 17.正则方程:α αααp H q q H p ??=??-= , 。 18.广义坐标中的自由度s 与n 个质子和k 个几何约束的关系:s k n =-3 。 二、判断题 19. 保守力等于势能的梯度。 ( × ) 20. 虚位移是任意位移。 ( × ) 21. 没外力距(外力距等于零)时,质点一定在某平面上运动。 ( √ ) 22. 月球引起的潮汐比太阳引起的大。 ( √ ) 23. 河岸右侧冲刷的厉害。 ( × ) 24.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系中。 25. 转动参考系中,泊松定理的推广:G dt G d dt G ?+=ω*d 26. 经典力学分为:牛顿力学和分析力学。 27. 径向加速度等于向心加速度。 ( × ) 28. 转动惯量由刚体自身决定。 ( √ ) 29. 惯性力不是真实力,因为没有力的作用效果。 ( × ) 30. 正则方程中广义坐标αq 和广义动量αp 都是独立的。 ( √ )

练习册-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12-1 平衡态气体状态方程 【基本内容】 热力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总结形成热力学三大定律,对热现象的本质不作解释。 统计物理学: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按每个粒子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求出系统的宏观热力学规律。 分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应用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方法。 一、平衡态状态参量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客体(气体、液体、固体等),简称系统。 外界: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以外其它物体(或环境)。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来看,热力学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2、平衡态与平衡过程 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P、V、T)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它是一种热动平衡,起因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 热力学过程:系统从一初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到另一状态的过程。 平衡过程:热力学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是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3、状态参量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它是表征大量微观粒子集体性质的物理量(如P、V、T、C等)。 微观量:表征个别微观粒子状况的物理量(如分子的大小、质量、速度等)。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的乘积等于恒量。即PV 恒量,亦即在一定温度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它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2)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V T =恒量。 (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P T =恒量。 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有当气体的温度不太低(与室温相比),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相比)时,方能遵守上述三条定律。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在任一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各宏观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称为克拉伯龙方程 M PV RT RT νμ = = (2)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P nkT = 玻尔兹曼常数23 / 1.3810A k R N -==?J/K ;气体普适常数8.31/.R J mol K = 阿伏加德罗常数23 6.02310/A N mol =? 质量密度与分子数密度的关系 nm ρ= 分子数密度/n N V =,ρ气体质量密度,m 气体分子质量。 三、理想气体的压强 1、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的假设 (a )分子本身的大小比起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忽略不计,可视为质点。 (b )除了分子碰撞瞬间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忽略;因此在相邻两次碰撞之间,分子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分子与分子之间或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理想气体可看作是由大量的、自由的、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大小可忽略不计的弹性小球所组成。 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系统的性质,满足统计规律。 统计假设:

理论力学概述

绪论1 绪论 1.理论力学的内容 在高等工业学校里,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在经典力学的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及其在一般工程中的应用。 经典力学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它的基本定律早巳由伽利略提出,并由牛顿最后精确地归纳为完备的形式。三个世纪的实践证明,经典力学的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适用性。只是到上世纪末,物理学上的一些重大新成就揭示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物体接近光速时的运动,从而在本世纪初出现了较经典力学更为精确的相对论力学。但是,在一般工程技术中宏观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因此这里所遇到的力学问题仍宜于用经典力学来研究。本书按照高等工业学校多学时理论力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系统叙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力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典型应用。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传统的体系,本书的内容包括 第一篇静力学,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特殊情形二平衡问题; 第二篇运动学,从几何观点出发描述物体运动的进行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篇动力学,联系物理原因研究物体的运动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机械作用 理论力学的系统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一系列后继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也是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科技新成就并从事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学习本课程时,务必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结合理论力学的学科特点,注意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力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符合科学认识规律的方法。最初,力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基本定律的建立是以对自然界的直接观察以及从生活、生产中的直接经验作为出发点的。以后,系统地组织实验,成为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了解事物和现象的内部联系后,就需要而且可能撇开次要的东西抽象出最主要的特征来加以研究,这种方法称为抽象化方法。

5-练习册-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12-1 平衡态 气体状态方程 【基本内容】 热力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总结形成热力学三大定律,对热现象的本质不作解释。 统计物理学: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按每个粒子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求出系统的宏观热力学规律。 分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应用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方法。 一、平衡态 状态参量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客体(气体、液体、固体等),简称系统。 外界: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以外其它物体(或环境)。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来看,热力学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 2、平衡态与平衡过程 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P 、V 、T )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它是一种热动平衡,起因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 热力学过程:系统从一初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到另一状态的过程。 平衡过程:热力学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是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3、状态参量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它是表征大量微观粒子集体性质的物理量(如P 、V 、T 、C 等)。 微观量:表征个别微观粒子状况的物理量(如分子的大小、质量、速度等)。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 |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的乘积等于恒量。即PV =恒量,亦即在一定温度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它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2)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V T =恒量。 (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P T =恒量。 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有当气体的温度不太低(与室温相比),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相比)时,方能遵守上述三条定律。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在任一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各宏观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称为克拉伯龙方程 M PV RT RT νμ = = < (2)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P nkT = 玻尔兹曼常数23 / 1.3810A k R N -==?J/K ;气体普适常数8.31/.R J mol K =

大学理论力学期末试题与答案.

2008-2009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题(卷)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考试性质试卷类型 A 使用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考试方法人数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成绩成绩 一、作图题(10分) 如下图所示,不计折杆AB和直杆CD的质量,A、B、C处均为铰链连接。试分别画出图中折杆AB和直杆CD的受力图。 A F P B D C 二、填空题(30分,每空 2 分) 1. 如下图所示,边长为a=1m的正方体,受三个集中力的作用。则将该力系向O 点简化可得到: 主矢为F(,,) R N; 主矩为M O (,,) N.m 。 第 1 页共

2. 如下图所示的平面机构,由摇杆O A 2 ,“T 字形”刚架ABCD,连杆DE 和 1 、O B 竖直滑块E 组成,O 水平,刚架的CD 段垂直AB段,且AB= 1O 2 O ,已知AO1 BO 2 l , 1OO ,已知AO1 BO 2 l ,2 DE= 4l ,O1 A 杆以匀角速度绕O 轴逆时针定轴转动,连杆DE 的质量均匀分布且大 1 小为M 。 根据刚体五种运动形式的定义,则“T 字形”刚架ABCD 的运动形式为,连杆DE 的运动形式为。 1 杆竖直,连杆DE 与刚架CD 段的夹角为在图示位置瞬时,若O A o CDE 60 ,则 在该瞬时:A 点的速度大小为,A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D 点的速度大小为,连杆DE 的速度瞬心到连杆DE 的质心即其中点的距离为,连杆DE 的角速度大小为,连杆DE 的动量大小为,连杆DE 的动能大小为。 O 1 2 O B A E C D 三、计算题(20分) 如左下图所示,刚架结构由直杆AC 和折杆BC 组成,A 处为固定端,B 处为辊轴支座,C 处为中间铰。所受荷载如图所示。已知F=40 kN,M= 20kN ·m,q=10kN/m, a=4m 。试求A 处和B 处约束力。

理论力学答案

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6、若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组成平衡力系,那么此三力一定共面,但不一定交于一点。(√) 7、如果所作的受力图是一个显然不平衡的力系,那么受力图一定有错。(×) 8、如果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力系对任何点主矩均不为零,该力系可以等效为一个力偶。(×) 9、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0、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11、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12、力偶永远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共面的一个力与一个力偶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13、力偶的作用效应用力偶矩来度量。(√) 14、力对于一点的矩不因力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15、只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保持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的效应。(√) 16、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等于零(√) 17、在保持力偶矩不变的情况下,可任意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并可以在作用面内任意搬移(√) 18、在任意力系中,若其力多边形自行封闭,则该任意力系的主矢为零。(√) 19、当平面一般力系向某点简化为力偶时,如果向另一点简化,则其结果是一样的。(×) 20、首尾相接构成一封闭力多边形的平面力系是平衡力系。(×) 21、若一平面力系对某点之主矩为零,且主矢亦为零,则该力系为一平衡力系。(√) 22、如果某平面力系由多个力偶和一个力组成,则该力系一定不是平衡力系(√) 23、任一力系如果向A、B两点简化的主矩均等于零,则力系的主矢向与AB连线垂直的轴的投影一定为零(√) 24、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而力系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25、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之矩是代数量,而力对点之矩是矢量。(√) 26、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之内。(√)27、力沿坐标轴分解就是力向坐标轴投影。(×) 28、当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该轴之矩等于零。(√) 29、在空间问题中,力偶对刚体的作用完全由力偶矩矢决定。(×) 30、将一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若所得的主矢和主矩正交,则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一合力(×) 31、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粗糙表面之间,只要作用的法向反力不为零,两者之间就一定相互作用有摩擦力,且F=fN(×) 32、正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33、只要两物体接触面之间不光滑,并有正压力作用,则接触面处的摩擦力的值一定等于 Nf F (×) 34、只要接触面的全反力与法向反力的夹角不超过摩擦角,则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就不会发生相对滑动(×) 35、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 36、点作曲线运动时,其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大小对时间的导数。(×) 37、只要点做曲线运动,则其加速度就一定不等于零(×) 38、点做匀速运动时,不论其轨迹如何,点的加速度恒等于零(×) 39、用自然法求点的速度、加速度时,需已知点的轨迹和点沿轨迹的运动规律(√) 40、点做直线运动时,法向加速度等于零(√) 41、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v = 常数,则加速度a = 0。(×) 42、作曲线运动的动点在某瞬时的法向加速度为零,则运动其轨迹在该点的曲率必为零。(×)

练习册-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第十二章 气体动理论 §12-1 平衡态 气体状态方程 【基本内容】 热力学: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研究热现象的宏观规律,总结形成热力学三大定律,对热现象的本质不作解释。 统计物理学:从物质微观结构出发,按每个粒子遵循的力学规律,用统计的方法求出系统的宏观热力学规律。 分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和热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应用的基本方法是统计方法。 一、平衡态 状态参量 1、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宏观客体(气体、液体、固体等),简称系统。 外界: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以外其它物体(或环境)。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来看,热力学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2、平衡态与平衡过程 平衡态: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P 、V 、T )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它是一种热动平衡,起因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 热力学过程:系统从一初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化到另一状态的过程。 平衡过程:热力学过程中的每一中间状态都是平衡态的热力学过程。 3、状态参量 系统处于平衡态时,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它是表征大量微观粒子集体性质的物理量(如P 、V 、T 、C 等)。 微观量:表征个别微观粒子状况的物理量(如分子的大小、质量、速度等)。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气体实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体积的乘积等于恒量。即PV =恒量,亦即在一定温度下,对一定量的气体,它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2)盖.吕萨克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压强保持不变时,它的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V T =恒量。 (3)查理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保持不变时,它的压强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P T =恒量。 气体实验定律的适用范围:只有当气体的温度不太低(与室温相比),压强不太大(与大气压相比)时,方能遵守上述三条定律。 2、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在任一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各宏观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也称为克拉伯龙方程 M PV RT RT νμ= = (2)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P nkT = 玻尔兹曼常数23/ 1.3810A k R N -==?J/K ;气体普适常数8.31/.R J mol K = 阿伏加德罗常数236.02310/A N mol =? 质量密度与分子数密度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