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201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

《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总体的评价目标

1、能了解最初步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

2、能掌握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中学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

3、结合知识教学,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3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认知层次比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2、现代教育发展的七个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中学教师学习的是普通教育学。

(二)普通教育学的任务

1、理论建设

2、实践应用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墨翟、道家、朱熹等

代表作:《论语》《学记》等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

代表著:《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教育》

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独立学科的标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卢梭代表作《爱弥尔》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强调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与理论深化

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1939)

特点: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述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1930)

特点: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掌握学习”

特点: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1963)

特点: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

赞可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1975)

特点:强调发展学生智力,系统阐述学生学习过程,“实验教学论”

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

保尔?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

(三)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

类比方法、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比较方法和分类方法;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系统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2、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评价目标】

1、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

2、掌握学校文化、学生文化的特征。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2、传播思想、形成舆论

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人力资本理论

舒尔茨(美国)1960年12月“人力资本投资”演讲

“人力资本”: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是资本的形态,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是人的资本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平台.

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不同:

(1)传统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登记制教育,网络教育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这门学科具有哪些特点? 答:具有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得特点。 2、教育学得发展有哪些阶段?每一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答:(一)教育学得萌发阶段;孔子《论语》、《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得关于教育得专门著述。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柏拉图《理想国》;(二)教育学得独立阶段;1632捷克《大教学论》就是近代最早得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洛克《教育漫话》(1693)、卢棱《爱弥儿》(176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就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得代表作、赫尔巴特以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育学体系。福禄培尔《人得教育》;(三)教育学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教育论》186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四)教育学发展得深化阶段; 3、学习研究中学教育学得基本原则?答:(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4、中学教育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答: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得主要特点。答:(1)实践性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持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形与适应性相结合。 1、教育得基本要素?答: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2、教育要素之间得关系有哪些? 答:1、教育者就是实施教育措施得主体;2、教育措施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桥梁;3、受教育者既就是受教育对象又就是学习发展就是主体。 3、简述教育起源得几种学说。答: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4、教育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原生形态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单一性;(2)没有专门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得贫乏性;(4)没有专职得教育人员;(5)教育方法得单一性;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就是培养统治人才;(2)出现专门得教育机构与专职得教育人员;(3)学校教育得内容主要就是古典人文学科与治世之术;(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死记硬背、强迫体罚、棍棒教育;(5)教学得组织形式主要就是个别教学;3、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目得得多样化;(2)形成了比较完备得教育制度;(3)教育内容就是科学化;(4)教育人员得专业化与普及化;(5)教育途径不断更新与发展。 5、现代教育得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人性化;2、教育终身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国际化。 6、教育民主化得表现?答:1、教育要做到普及化,即实施全民教育政策。2、教育内部得民主化。3、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得变革,教育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转向弹性、开放。 1、简述教育得政治功能;答:(一)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得人才;(二)教育通过宣传思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得政治;(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 2、简述教育得经济功能;答:(一)教育就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得重要手段;(三)教育就是生产新得科学技术知识得重要手段。 3、简述教育得人口功能;答:(一)教育就是控制人口增长得重要手段;(二)教育就是提高人口素质得基本手段;(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四)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4、简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答:(一)教育就是一种转化活动得过程;(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得不平衡性。 1、简述人得发展一般规律; 答:(一)顺序性;(二)阶段性;(三)不均匀性;(四)差异性;(五)与互换性;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得身心发展中得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二、现代汉语 (一)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主要有:普通话、音节、音素、元音、辅音、音位、零声母、语素、词、单纯词、合成词、同义词、反义词、连绵词、外来词、一般词汇、基本词汇、词类、实词、虚词、短语、句子、句类、修辞、辞格等。 (二)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的性质,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音节的拼写规则,《汉语拼音方案》,古今声调的变化;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起源、特点和作用,汉字规范的要求,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成语的特征、来源、构造和运用;词汇的发展变化途径;辞格的综合运用等。 (三)考试内容要点 1.了解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在国际上的地位影响。 2.理解学习现代汉语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3.掌握普通话的科学定义及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特点。 4.了解并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5.熟练掌握每一个声母、韵母的正确发音,进行声母、韵母的辨正训练。 6.正确掌握普通话声调发音,读准“四声”。 7.了解普通话语音的音节形态、结构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正确掌握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8.掌握普通话中变调、轻声、儿化、“啊”音变等语流音变规律及词的轻重格式。 9.了解音位的概念、归纳方法和音位变体情况,掌握普通话语音音位。 10.了解语音规范化的含义,掌握《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1.理解朗读的作用和基本要求,掌握朗读技巧。 12.了解汉字的产生、特点、作用及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13.了解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及总体趋势。 14.初步掌握汉字的构造及传统造字法。 15.理解并初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熟悉“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6.熟练掌握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 17.理解汉字的简化整理、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及改革发展趋势,熟悉《简化字总表》。 18.掌握语汇的概念,了解现代汉语语汇的构成及其形成与发展基本规律。 19.掌握语素的概念、分类及辨别方法。 20.掌握词的概念、分类及构造。 21.了解词义的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掌握单义词、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的概念和词义的派生方式、同义词的作用及辨析、反义词的作用及特点。 22.了解熟语的概念、种类,掌握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各自特点及应用。 23.了解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含义。 24.掌握实词(含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等)的意义、种类及各自主要语法特点。 25.掌握虚词(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的共同特点及其各自的不同用法。注意理解词的兼类现象。 26.了解并掌握短语的性质、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短语的多义性及多义短语形成的原因。能熟练掌握短语的层次分析。 27.理解单句的性质、语气类型和句法成分(尤其要注意理解句子成分复杂化的单句);掌握单句的结构特征类型;能发现并纠正常见的句法错误。 28.了解复句的性质;掌握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能掌握分析复句、多重复句和复句紧缩形式的方法。 29. 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30.掌握修辞的概念、要求和原则;掌握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借代、双关、反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最新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1.权威型教师往往严厉地管教学生,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忽视了(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有创造性的人 2.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3.某幼儿园在其教学计划中大量增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B.错误,背离了幼儿教育的的基本目标 C.正确,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水平 D.错误,只能适量增加小学教育的内容 4.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哪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汪老师的做法()。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5.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横笛儿,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嘟——嘟——”。对此,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6.在教学中要做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这体现了下列哪一项教学原则?(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D.直观性原则 7.竞争有可能使一部分学生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真正目的 D.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8.“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1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中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这里所谓的教育学,指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 2 教育问题是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3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 4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教学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还早300多年。 5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它标志着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在《大教学论》中,作者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于社会的作用;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作用;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泛智”的教育思想;确立了丰富的教学理论,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6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等,这些专著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的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的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他的理论在教育史中被称为“传统教育派”。 杜威的《民本主义及教育》开创了另一个教育流派“现代教育派” 。杜威在师生关系上,认为应以儿童为中心,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做中学,即在经验中学习,在处理问题中学习。另外,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教育主张。 7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当属克鲁斯卡娅。其代表作为《国民教育及民主制度》。凯洛夫的《教育学》。 我国的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它是一本最先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8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及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德国.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9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第一章 第一节

2020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考纲 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 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观 5.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6.课程 (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2)课程设计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7.教师与学生 (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 (3)学生及其特点(4)师生关系 8.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评价 9.思想品德教育 (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 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心理学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概述(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脑的结构与功能 2.感觉与知觉 (1)感觉及感觉规律(2)知觉及知觉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3.记忆 (1)记忆概述(2)记忆品质 (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必背 重要考点1:素质教育的内涵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重要考点2: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重要考点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重要考点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简答题 记忆内容: 重要考点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可能考查形式: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记忆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总结:三爱两人一终身。 重要考点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重要考点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 框架整理

【知识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涵义构成 要素 属性起源发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教育 者、受 教育 者、教 育影 响(中 介) 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 养人的社会活动 1.人类所特有的有意 识的社会活动,个人在 社会生存的需要 2.有意识、有目的、自 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 活动 3.以人的培养为直接 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三种要素之间的矛 盾运动 1.神话起 源说 2.生物起 源说(利 托尔诺、 桑代克、 沛西能) 3.心理起 源说(孟 禄) 4.劳动起 源说(米 1.原始社会 2.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 古代教育特性: 道统性、专制 性、刻板性、象 征性、作为统治 阶级工具、非生 产性、阶级性、 等级性 3.近现代

会生活 经验的基本途径社会属性: 1.永恒性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 (1)具有继承性 (2)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影响 (3)与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落后或超 前 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起源 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 与人的发 展的辩证 统一 资本主义教育 与社会主义教 育 4.20世纪后 终身化、全民 化、民主化、多 元化、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阶段创立阶段 17C后发展阶段 1.习俗的认识为主 2..机械类比、比喻、寓言为主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学原则、制度、思想、内容、 原则 1.马克思主义 教育学的形成 与发展

3.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 述中 2.卢梭的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 3.最早讲授教育学 4.裴斯泰洛齐:小学各科教学法 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华 5.洛克的白板说与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 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传统教育 学代表:伦理学和心理学奠定科 学教育学基础、三中心论、四阶 段教学、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实用 主义教育学代表: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学校即 社会、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生活及教育、社会及 学校、教学做合一凯洛夫《教育学》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学记、孔子、 墨翟、苏格拉底、柏拉 图、亚里士多德、昆体 良三阶段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2?35号)等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中小学补充合格师资,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教育综合知识考试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教学所需的背景性知识、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有基本认知和应用能力,考核考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从事教师职业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教育综合知识主要考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道德修养等5个模块的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一)教育学 1.教育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本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人口功能 (3)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3.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2)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3)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5.课程 (1)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 (2)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 (3)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 6.教学 (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2)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 (4)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 (5)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6)教学评价的作用、类型、原则和方法 (7)教学模式的概念、国内外主要教学模式 7.德育 (1)德育及其意义 (2)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3)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 (4)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8.班主任工作 (1)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 (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二)中学课程 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全国统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2013全国统考中小学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2.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d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3.“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4.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师实行( ) A.每两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B.每三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C.每七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句话体现的原则是( ) A.国家性原则 .公共性原则 C.方向性原则 D.强制性原则 7.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8.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 ) .行使教师权利 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9.课间,小莉正在同学面前大声朗读小娟的日记,被走进教室的小娟发现,小娟找到班主任诉说此事,班主任最恰当的做法是( ) .制止小莉这种行为 B.批评小娟总是告状C.劝说小莉不要声张 D.劝说小娟宽容小莉 10.教师对解除收容教育,劳动教养后回校复学的未成年学生,应当( ) A.限制其与其他同学接触 B.限制其使用学校的设施 C.按其以往表现评价品行 .允许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11.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2.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 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 .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13.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教育威信来自于( ) .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B.社会尊师重教的传统C.教师的社会地位优势 D.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 14.有位学生讲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15.右图漫画讽刺了某些教师的行为。这种行为所违背的师德规范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2013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独立性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 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 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 斯宾塞的《教育论》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 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国编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大纲:小学语文大纲 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 一、中外文学 (一)古代文学部分 1.重点背诵篇目 先唐部分:《诗经.关雎》、屈原《湘夫人》、《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谢灵运《登池上楼》、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南朝乐府《西洲曲》、北朝乐府《木兰诗》。 唐宋部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居秋暝》、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催颢《黄鹤楼》、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将进酒》《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韦应物《滁州西涧》、孟郊《游子吟》、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琵琶行》、刘禹锡《乌衣巷》、柳宗元《渔翁》《江雪》、李贺《雁门太守行》、杜牧《赤壁》《泊秦淮》、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李煜《虞美人》(春江花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柳永《雨霖铃》(寒颤凄切)、范忡淹《苏幕遮》(碧云天)、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王安石《北坡杏花》、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题西林壁》、黄庭坚《登快阁》、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秦观《踏沙行、林州》、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深深慢》(寻寻觅觅)、陆游《书愤》《诉忠情》(当年万里)、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文天祥《过零丁洋》。 元明清部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王冕《墨梅》、于谦《石灰吟》、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九州生气)。 2.要求阅读并掌握的主要作家作品 《诗经》的艺术特点;《左传》的叙事特点;《论语》、《孟子》的说理性;《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楚辞的基本特点:《离骚》的艺术成就;司马迁《史记》文学成就;汉乐府的特点;“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曹植的诗歌创造成就;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散文的艺术特征;南北朝民的风格;刘勰《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王勃的《滕王阁序》;陈子昂对文风的革新;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的独特风格;李白诗的艺术个性;杜甫诗歌的社会性和艺术风格;韩愈、李贺诗歌的创新性;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特色;白居易诗歌的写实手法;杜牧诗的历史感和华美风格;李商隐无题诗的多义性及艺术特点;贾岛诗的炼字炼句特点;柳永词的婉约风格;欧阳修散文的特点;王安石咏史诗的主要特点;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及散文风格的多样性;黄庭坚及江西诗派主要作家的创作风格;李清照词的独特性;陆游诗的爱国主题;范成大田园诗的新成就;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文天祥诗的特点;关汉卿杂剧创作的成就;王实甫《西厢剧》的社会影响;马致远《汉宫秋》的特点;元代散曲的成就;《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突出成就;《三国演义》的历史内容与艺术成就;汤显祖《牡丹亭》的主题及艺术特点;《西厢记》的寓意;《金瓶梅》的艺术创新;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内涵;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曹雪芹《红楼梦》的伟大成就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熟悉语文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品味、鉴赏文学作品。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遵循初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正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6.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7.掌握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初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

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题库(附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3)教育的现代化(4)教育的民主化(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4)影响受教育权利。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