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红色资源详细分布

贵州红色资源详细分布

★遵义会议纪念馆

遵义会议纪念馆馆址是遵义会议会址,会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城杨柳街的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新城幸福巷的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都属于遵义会议会址的组成部分。遵义会议纪念馆以复原陈列为主,先后复原展出了会议室,军委总司令部一局(作战)办公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等同志住室。1984年,恢复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全貌,利用旧址房屋,开设了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陈列内容有红军长征,进军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之战3部分。展线长160米,展出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图表资料。1953年筹建,1955年对外开放。馆藏文物500余件;历史资料3978份;资料图书1426册。1964年11月,毛泽东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字。1984年恢复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全貌。以此址开设了遵义会议辅助陈列室。1993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5年,共青团中央又授予 “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6个单位,又联合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11日,中宣部又授予“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红花岗区红军山烈士陵园

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境内,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的小龙山丛林中。1958年,为纪念长征时期在遵义牺牲的红军烈士,遵义地、市委在凤凰山的小龙山上修建了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含烈士纪念碑、陈列室、邓萍墓、红军坟、女卫生员塑像等纪念体系,成为全市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约有120余万市民和外地旅游者前来瞻仰和游览观光。

★汇川区、桐梓县娄山关景区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距市区50公里,这里正处于遵义、桐梓两地的交界处,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与敌军为

争夺关口展开激战,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

赤水红军陵园,位于赤水市城区南郊杉树坝,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以其展现“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其他烈士陵园无可替代的。在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聂荣臻、张震等一大批老领导纷纷为陵园题词。陵园建筑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古木参天,庄严肃穆,由主体陵园(约21亩),百竹园、香樟古树园三部组成,有大理石碑记绘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经过示意图一幅。在陵园陈列馆内有60幅图片,内容包括四渡赤水战役、领导人题词,红军标语及红军用过的武器弹药、赤水革命老区的历史等。赤水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烈士陵园重点保护单位,于1998年4月被贵州团省委命名为少年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2年9月又被确定为“国防大学教学教育基地”。

★习水县、赤水市、仁怀市风溪渡口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四渡赤水,红一军团红二师从这里搭浮桥一渡赤水进军赤水,后在复兴场遭到川军堵截,沿赤水河而上,又并风溪渡二渡赤水插入四川古蔺,摆脱了国民党1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习水有厚重的红色文化积淀,有遍布全境的神奇红层地貌——丹霞,还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目前,境内有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 (毛泽东、周恩来土城住处) 胜区。


★赤水市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

位于赤水河畔的土城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小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城依山势而建,颇具气势。明朝以后,在改建房屋时,于镇中发现大量土城墙遗址,因此得名土城,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土城镇。红军长征时在土城召开了紧急会议,青杠坡阻击战、一渡赤水的渡口,都在土城周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迹,是遵义市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位于赤水市丙安乡的丙安古镇内,是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
 


★黔南州瓮安县、遵义市余庆县、遵义县和息烽县乌江景区

余庆大乌江风景名胜区位于遵义市余庆县中部,处于黔北、黔南、黔东南、黔东旅游区域的中心,区位适中。景区主要以横贯余庆县中部的大乌江为主体,分为大乌江金城峡段区、四龙场区、沙湾段区、牛尾滩段

区、老村河片区、花山民族风景片区及他山摩崖、万丈坑红军烈士墓等两个独立景点。乌江峡景区位于县境北部边缘,峡长80多公里,包括玉龙,炼鹰,赤壁,叠翠等七峡和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山,玉龙山等奇异景观。高峡平湖,风光旖旎,秀色怡人。乌江为长江原支水系,息烽县境内河岸线长62.2公里。乌江七峡风光各具特色,观光游客誉为“小山峡“。红军强渡乌江天险的历史,使乌江渡更具传厅色彩。


★黔东南州黎平县黎平会议旧址

经湘江战役之后的中央红军,部队损失过已半。如此危险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攻占黎平之后,在红军总司令部住处(黎平县城东门二郎坡一店铺正屋)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提出的挺进贵州、建立新的苏维埃政权的建议在此被采纳,《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在此通过。黎平会议会址是一座清时青砖盒子式封火墙建筑,面积约千余平方米,共有大屋5间,天井九个。由石臼合门进入,过第二正屋的天井,但见一座二龙戏珠的面塑正堂,其上走廊皆由卷板方格栏杆,窗权精雕细琢,屋内设两张八仙桌和八张八仙椅,这便是黎平会议场所。历史上的黎平会议会址几经修葺,内设政治局会议室、周恩来住所、朱德住所、红军文物等七个展室,室内陈列包括:陈云手写的“黎平会议会址”的横匾、伟人题字等在内的360余件珍贵历史文物。黎平会议会址已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贵阳市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
贵阳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在息烽集中营被关押的革命志士们而建的。贵阳息烽集中营号称国民党的“第一号天牢”,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由设于息烽阳郎坝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组成。息烽集中营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渣滓洞监狱系统称为国民党军统的三大集中营。军统内部称息烽集中营为“大学”,而重庆白公馆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中学”和“小学”。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并实行白色恐怖,陆续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贵阳息烽关押。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人们熟知的罗世文、杨虎城、宋绮云、黄显声、马寅初等

都曾囚禁于此。这里永远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宁死不屈,为人类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如今的纪念馆除已修复的集中营旧址区外,还包括辅助设施广场、群雕和展厅几个部分。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背对营区,由基础、底座、雕像三部分组成。群雕用红色石块拼雕,正面雕塑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他们虽然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但高墙关不住革命者的必胜信念,酷刑磨不灭革命者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先烈们欲冲破牢笼的造型充分表达了息烽集中营内革命先烈们不屈不挠、坚决反抗的斗争精神。后面是高墙、铁链的造型,代表息烽集中营这个当年军统的魔窟。


★安顺市王若飞故居
王若飞,1896年10月11日出生于贵州安顺城北一地主家庭。7岁随母移居贵阳。1917年在贵阳达德学校任小学教员,并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同年12月,他考取贵州省黔中道留学日本官费生,留日期间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19年5月回国,10月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年底,王若飞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夏秋,由阮爱国(胡志明)介绍加入法国共产党,同时向国内党中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通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并批准王若飞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王若飞随即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工作。1923年3月王若飞等被中共旅欧支部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与列宁学院学习,成为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内中共党支部负责人之一。1925年春回国到上海。

1925年夏,王若飞调到河南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他亲自到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工人中间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他审时度势,抓住工人运动高涨的有利时机,于1925年9月18日,在郑州成立了河南省总工会。在河南期间,他还积极组织农民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主持开办江北农民训练班。10月,亲自领导了无锡暴动。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和积累革命经验。1928年六七月间,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批准进入列宁学院学习,并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当时还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7年8月,经我党北方局和山西省委的营救,被释放回到延安。先后担任陕甘宁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八路军延安总部副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1944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后期,随林伯渠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此后留在重庆。周恩来不在重庆

时,他是共产党驻重庆首席代表,并主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8月,随毛泽东、周恩来飞抵重庆参加国共谈判。1945年12月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随周恩来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同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乘飞机离重庆返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坠毁,与同机人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周恩来对于他的不幸遇难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了一种力量,失掉了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他还在纪念文章中盛赞王若飞是和平民主的旗帜,在他身上闪耀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