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高考大纲物理

山东高考大纲物理

山东高考大纲物理
山东高考大纲物理

山东高考大纲物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2018高考大纲发布(物理)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

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

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和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2018全国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按照以往经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那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的山东考生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复习与冲刺呢?下面,听听山东省实验中学名师对《考试大纲》的权威解读。

物理:2018高考理综物理考纲的解读

解读人: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物理备课组长张颂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这也是在全国卷经历了两年的调整后对稳定要求的回归。所以在试题的结构上基本保持现有格局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计算题2个、选考题二选一。在备考的过程中更应该加强考试总纲中描述的对学生下列几个能力的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试验能力。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

山东考生要想在理综考试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考试的功能和作用,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准确定位备考方向,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各

种能力,以尽快适应全国卷新颖、灵活紧密联系实际和生活的特点。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2、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依据教材,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3、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

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

(1)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

(2)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

(3)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

(4)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总之,在高三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基础、突出关键,关注热点,这样能够使我们在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备考。

最新高考数学大纲解析汇总

2011年高考数学大纲 解析

2011年重庆高考数学大纲 1.平面向量 考试内容: 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

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2.集合、简易逻辑 考试内容: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不等式 考试内容: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物理) 总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物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

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及考试大纲

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知识点汇总 考试大纲 如果你今年高考选了地理,想在短时间熟记知识点,那就打印出来多看几遍,如果你想快速提高成绩,那来看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大纲版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必考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1)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家和代表作 (2)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20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解读

2020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解读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 3500 左右。语言运用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 语音项目表 1. 基本读音 (1) 26 个字母的读音 (2) 元音字母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3) 元音字母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4) 元音字母组合在重读音节中的读音 (5) 常见的元音字母组合在轻读音节中的读音 (6) 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 (7) 辅音连缀的读音 (8) 成节音的读音

2. 重音 (1) 单词重音 (2) 句子重音 3. 读音的变化 (1) 连读 (2) 失去爆破 (3) 弱读 (4) 同化 4. 语调与节奏 (1) 意群与停顿 (2) 语调 (3) 节奏 5. 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 6. 朗诵和演讲中的语音技巧 7. 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 【解读】 掌握英语语音对于听力理解和口语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项目表 1. 名词 (1)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 不可数名词 (3) 专有名词(4) 名词所有格 2. 代词

(1) 人称代词(2) 物主代词(3) 反身代词(4) 指示代词(5) 不定代词(6) 疑问代词3. 数词 (1) 基数词(2) 序数词 4. 介词和介词短语 5. 连词 6.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 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 冠词 9. 动词 (1) 动词的基本形式(2) 系动词 (3)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 助动词 (5) 情态动词 10. 时态 (1) 一般现在时(2) 一般过去时(3) 一般将来时(4) 现在进行时(5) 过去进行时(6) 过去将来时(7) 将来进行时(8) 现在完成时(9) 过去完成时 (10) 现在完成进行时 11. 被动语态 12. 非谓语动词 (1) 动词不定式(2) 动词的-ing 形式(3) 动词的-ed 形式13. 构词法

2014年高中地理考试大纲

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地理课标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教育部考试中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微信搜索:爱尚政治课(aszzk888),了解更多)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3.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共计140分。 第Ⅱ卷由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和历史、地理学科的选考题组成,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必考题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的必修内容。政治学科还包括年度间重要时事政治;地理学科涉及初中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相关内容。 选考内容包括地理、历史两个学科的部分选修模块。 4.分值比例: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100分。 5.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 思想政治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 货币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doc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 2016年山东理综考试使用全国卷,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的指导思想、依据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基本保持一致,考题中所涉及的重要考点基本一致。化学试题结构均为7+3+1 ,总分均为100分,近几年山东卷的出题风格已逐步向全国卷靠拢,尤其是近几年的选择题上更是相像,这也为山东顺利使用全国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全国卷命题时更多的从实际出发,设问上在纵向挖掘比较深,也就是常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体来说: Ⅰ卷选择题山东卷每题是5分,全国卷是6分,选择题中全国卷对必考有机、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等方面考查比较到位,如有机选择题对同分异构、有机物结构的键线式、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考查;元素周期律考查中多涉及简单的推断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甚至和反应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化学实验方面多涉及实验的设计和判断等。另外全国卷经常涉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考查。 Ⅱ卷共58分,其中必做题43分,通常包括化学实验、工艺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等共计43分,选考题全国卷是15分。全国卷中,一般试题的阅读量较大,而且许多题在设问上设置空比较多,学生书面书写量明显增多。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简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量都有所增加,难度比山东卷明显加大。 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和《说明》与前两年完全相同。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建议在在最后几个月的第二、第三轮复习中,要在认真研读今年大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14年、2015年两年的化学全国试题,找到这两年化学试题的特点,发现两年试题的共同点、差异和变化。教师要从中找到二、三轮复习的知识切入点和方法技巧,多参考全国各地高考复习统考模拟试题,引领学生做好复习。

天津高考大纲物理

天津高考大纲物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说明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各个考试科目分别命制试题,采用合场分卷的形式。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的限定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的分值分别为120分、100分、80分。各科目试卷中一般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等题型,组卷按题型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物理部分 I.学科命题指导思想 高考物理试题命制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突出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适度体现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II.能力要求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通过对知识运用的考查反映考生能力水平。因而高考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2020年新课标高考数学大纲解析

2020年新课标高考数学大纲解析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大纲》已新鲜出炉。此次出炉的新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是否有 变化?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大附中的高三老师对大纲进行解 读为考生支招。据介绍,今年《考试大纲》与去年相比,变化较小,高考命题将保持稳定。 数学:提高解题准确性和速度 兰大附中教师刘瑞平李虎 【大纲解析】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和2013年《考试大纲》 对比,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题型,题量,包括考试说明 后面的题型示例等都没有发生变化,考生可正常复习,不用注意增 减知识点。 【备考建议】 一是整合、巩固。一轮复习刚刚结束,但二轮复习要注意回归课本,浓缩课本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掌握方法,凝练思想,提高 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是查漏补缺,保强攻弱。在二轮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习,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根据自己 的实际作出合理的安排,每天进步一点。 三是提高运算能力,加强训练。历年高考中运算题型都占很大比例,高考中的三角函数题,立体几何题,解析几何题,函数与导数题,都要求很强的运算能力。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重视运算技巧, 粗中有细,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四是解题快慢结合,改错反思。审题制定解题方案要慢,不要急于解题,要适当地选择好的方案,多想少算,一旦方法选定,解题 动作要快要自信,立足一次成功,平时要注意积累错误,特别是易 错点纠正要认真,更重要的是寻找错误原因,及时总结。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把问题解决在高考之前。 五是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对于选择题不但要答案正确,还要优化解题过程,提高速度。尽量灵活运用特值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等。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2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1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 2 和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2019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9 高考地理大纲及考试说明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 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 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 的要求。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文

2020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文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脸)》(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

2020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考纲解读

2020年高考英语新课标卷考纲解读 2020年的考纲2020年相比有三个变化: 1.词汇量变化为3000-3500。所以增强词汇识记应该说增强阅读水平的基础和关键。词汇量的积累应该列为贯穿于高考复习全过程的首 要任务。能够用《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让单词快 速过关。实际情况是新课标卷实际单词考察量仅仅略高于大纲卷,这 是因为每年都有新省份加入而必须保持过渡性、稳定性。 2.增加阅读中对词义推断的要求。把“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由此看出考试中 “词语猜测题”的难度会增大,尤其会增大考生对单词和短语在具体 语境中特殊含义的考查力度。例如:“一词多义”的问题。学生在使 用英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十分眼熟的词,但是看不懂意思。例如:高考试题中以前出现a state-run company,很多同学完全不懂,既不知道state的含义,也不知道run的含义。“一词多义”的现象是一 种语言表达力丰富的标志,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点。 3.改变语法填空题中所填词数的要求。把“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 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准确形式” 改为“在空白处填 入适当的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准确形式”。 2020年高考英语备考启示: 阅读理解备考启示: 在复习中应着重增大语篇分析的训练,提升学生语篇分析水平和 语言的综合使用水平,大家可免费在奇速英语在线学习平台阅读英语 特级教师原创的时文阅读(中高考阅读命题素材来源),聆听英语美文(中高考完形填空素材来源)和游戏闯关课本同步单词等等个性化作业 和测评,家长也能够随时查看孩子的进步,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精选 一些短文阅读试题实行渐进式的强化练习,注重做题时间的控制和阅 读速度的定量提升。从练入手强化知识的使用,从分析入手注重水平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doc

物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 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 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 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 2、表 3 中所列的似乎眼,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 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 论、试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在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考察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 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地理会考考试大纲

地理会考考试大纲 根据深教〔2013〕501 号文要求,我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第二学期末需参加“深圳市初中生物与地理(合卷)考试”,考试形式为两科合卷、闭卷笔试,考试时长为60 分钟,卷面满分为100 分(生物、地理各占50 分),题型全部为选择题,试题难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中难题的比例为:7:2:1,难度系数:0.6—0.65。 具体内容和题型示例如下: 题 80 2 (二)地图 辨别方向,判读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 知道常用地图。 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知道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1.海陆分布 知道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海陆分布特点。 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海陆变迁 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气候 (四)地域发展差异 了解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了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知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五)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描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描述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描述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知道该地区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描述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了解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描述归纳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了解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了解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其分布、生 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知道34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描述归纳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描述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黑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

2013黑龙江高考各科考试说明大纲解析(汇总) 2013黑龙江高考数学说明:五大能力两种意识 解读名师:哈师大附中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张治宇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高考《考试大纲》数学学科与2012年考试大纲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今年数学高考试题的命制将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在能力要求上,着重对考生的五种能力和两种意识进行考查。 五种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中有关三视图的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从这几年高考试题来看,三视图问题几乎年年出现,并且难度上也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要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属性;概括是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很多高考试题,特别是考生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因为没有把题目中所给出的文字语言进行抽象概括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所以对考生的思维造成一定困难。 推理论证能力:对于圆锥曲线和导数的压轴大题、证明定点定值或者求取值范围的问题,如果能够提高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可能会猜出结果,从而为证明问题提供准确的方向。 运算求解能力:这里的运算能力不仅指根据公式法则进行正确运算,还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例如,解析几何中如果能利用好韦达定理,强调整体运用的意识,往往能简化运算。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应该学会及时调整。例如,在导数解答题中对代数式合理变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数据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统计案例中,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统计概率问题的考查比较注重联系实际,考生要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 两种意识 应用意识:考生应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意识:从2012年高考数学试题来看,试题比较灵活,这种灵活,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创新,很多题目所考的知识点考生生都很清楚,可是形式上一旦新颖了,考生做题的难度就加大了。考生备考时面对一些新信息问题应好好研究。 另外,考生应仔细阅读考纲,明确哪些公式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不要求记忆只要求应用的,例如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就是需要了解的;对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但要求能够利用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推导;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公式只要求能根据给出的公式进行求解即可。另外,大纲明确提出要了解在圆锥中截取圆锥曲线的相关定理,考生应予以关注。 2013黑龙江高考化学说明:重变化利用真题 解读名师:哈市高中化学学科带头人、哈师大附中教育科研室副主任吴克勇

高考物理大纲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物理考试大纲 2020年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也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