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27生物化学(理)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2021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27生物化学(理)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27生物化学(理)考研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1.给酮血症的动物适当注射葡萄糖后,为什么能够消除酮血症?

【答案】当糖代谢障碍时,由于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致使脂肪动员增强,脂肪酸氧化增加,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时,可使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给酮血症的动物适当注射葡萄糖之后,能够消除酮血症是因为:(1)糖代谢增强可使草酰乙酸生成增多,促进酮体的代谢;

(2)糖代谢增强可使脂肪动员减少、脂肪酸氧化减弱,乙酰CoA生成减少,肝内酮体的生成量也相应减少。

2.试述维生素和叶酸在生理功能上的关系。

【答案】维生素在体内有两种活性形式: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维生素辅酶主要参与三种类型的反应:分子内重排、核糖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甲基转移。叶酸在体内形成活性形式四氢叶酸,主要参与体内除二氧化碳外的各种氧化水平的一碳单位的接纳体和供应体。维生素为甲基移换酶的辅酶,它催化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转变为蛋氨酸,甲基由

提供,所以维生素可以促进游离四氢叶酸的再生。四氢叶酸是携带一碳单位的

载体,一碳单位参与核苷酸的合成,所以维生素和叶酸都可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维生素和叶酸的缺乏都可影响红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

3.当胰蛋白酶102位的Asp突变为Ala时将对该酶与底物的结合和对底物的催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胰蛋白酶通过一个、一个和一个,它们成串排列,通过氢键网络

成一个所谓的催化三联体,催化三联体在功能上起转移电荷的作用。通过底部残基的负电

荷吸引碱性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如果胰蛋白酶102位的Asp突变为Ala时,改变了催化三联体的转移电荷的作用,Ala为疏水性氨基酸,在空间结构形成过程中位于分子内侧,对活性中心的空间结构改变影响不大,所以对底物的结合无显著影响;但对底物的催化活性丧失。

4.试述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

【答案】①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均为右手螺旋。

②嘌呤和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和核糖在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沟和一条小沟。

③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o,因此,沿中心轴每螺旋一周有10个核苷酸。

④两条核苷酸链依靠碱基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配对,G与C配对。

⑤维持双螺旋的作用力:氢键,碱基堆积力,盐键和疏水作用力。

⑥自然界双螺旋DNA大多为右手螺旋,但也有左手螺旋。

5.酶的活性部位的特点?

【答案】酶的催化能力只局限在酶分子的一定区域,只有少数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结合与催化作用,这个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部位(中心)。具在如下特点:(1)酶的活性部位通常只占酶分子体积的1%?2%;

(2)酶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酶的活性部位并不是与底物形状正好构象互补,而是在酶分子与底物分子结合过程中两者构象变化后的构象互补;

(4)酶的活性部位位于酶分子表面的一个裂隙内;

(5)底物通过次级键结合到酶分子上;

(6)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和可运动性。

6.如果mRNA上的阅读框已被确定,它将只编码一种多肽的氨基酸顺序。从一蛋白质的已知氨基酸顺序,是否能确定唯一的一种mRNA的核苷酸序列?为什么?

【答案】由于1个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在mRNA的开放阅读框确定后,用遗传密码可以推出其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由于mRNA是由DNA转录而来的,如果基因(DNA)编码区的序列已知,也可由此推出相应表达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但是,由于除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外的18种氨基酸均有一种以上的密码子,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断相应mRNA的核苷酸序列时,我们会面临多种选择。比如,由7个氨基酸的序列推测其可能的mRNA编码区序列,若其中有5个氨基酸有2个密码,则能够与其相对应的核苷酸序列会有25种,那么由7个氨基酸序列推测其可能的mRNA编码区序列即有32种。

7.如何区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单链DNA与单链RNA?

【答案】DNA和RNA的组成不同,理化性质存在差异。

(1)用专一性的RNA酶与DNA酶分别对两者进行水解。

(2)用碱水解,RNA能够被水解,而DNA不被水解。

(3)进行颜色反应,二苯胺试剂可以使DNA变成蓝色;苔黑酚(地衣酚)试剂能使RNA 变成绿色。

(4)用酸水解后,进行单核苷酸的分析(色谱法或电泳法),含有U的是RNA,含有T的是DNA。

8.用反应式说明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助因子参与?

【答案】(1)(谷氨酸脱氢酶,

(2)(谷氨酰胺合酶)

(谷氨酸合酶)

还原剂(2H):可以是NADH、NADPH和铁氧还蛋白

9.以原核生物为例简述mRNA的转录过程。

【答案】转录可分为起始、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1)起始:①RNA聚合酶的因子辨认启动子中的启动信号即区的序列,以全酶形式与其松弛结合形成一个封闭的启动子复合物。然后移向区的序列,并跨入转录起始点。这种结合可使该区DNA的构象变化,链间氢键断裂,局部解链,解开长度一般为17个核苷酸对,成为全酶和启动子的开放性复合物,暴露单链模板,形成转录泡。②碱基互补原则,相应的NTP按照DNA模板链的指引依次进入和排列。③在RNA聚合酶亚基的催化下,起始点上相邻排列的第1个和第2个NTP发生聚合,生成RNA链的第1个,磷酸二酯键,端的第1个核苷酸多为GTP或A TP,以GTP常见,由此生成转录起始复合物。④因子从转录起始复合物上脱落,核心酶连同四磷酸二核苷酸继续结合于DNA 模板上并沿DNA链前移,进入延长阶段。而脱落的因子与另一个核心酶结合成全酶而被反复利用。

(2)延长:①因子从转录起始复合物上脱落,核心酶的构象发生改变,与模板的结合较为疏松,有利于酶蛋白沿DNA模板链方向移动。因此RNA链的合成方向是。②每移动一次(1个核苷酸),新生RNA链的与另一分子相应的核苷酸形成一个新的磷酸二酯键,一般每秒可合成个核苷酸。但并不是以恒定速度进行的。③在转录延长过程中,RNA聚合酶沿DNA 链向前移动,新合成的RNA链与模板链互补形成杂交体,长度约为13个碱基对。由于DNA和RNA形成的杂化双链结合较疏松,RNA链很容易从DNA模板链上脱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转录现象,可以看到同一DNA模板上,有长短不一的新合成的RNA链散开成羽毛状图形,这说明在同一DNA基因上可以有很多RNA聚合酶在同时催化转录,生成相应的RNA链。而且较长的RNA链上已看到核糖体附着,形成多聚核糖体。说明某些情况下,转录过程尚未完全终止,即已开始进行翻译。

10.糖酵解中间产物都是磷酸化合物,为什么?

【答案】(1)磷酸是多元酸,磷酸化合物带负电荷。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使中间产物具有极性,从而使这些中间产物不易通过细胞膜而失散。

(2)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磷酸基团经酵解作用后,最终可形成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具有保存能量的作用。

(3)磷酸基团在各步反应中有利于酶结合而被催化,起信号基团的作用。

11.举例说明多酶复合体中“长的灵活臂”模式在催化中的作用。

【答案】多酶复合体中“长的灵活臂”作用:以多酶复合体中“长的灵活臂”为传递体,使反应活性部位从一个酶传给另一个酶,由于反应的中间产物并未从该复合物中解离下来,这就为反应快速有效地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

(1)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中,与连接的长约1.4nm的硫辛酰赖氨酰臂,在反应中间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