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

1、基本特点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③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8条棱长度相等(有且只能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不考虑正方体情况)

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2、总棱长(铁丝的长度、框架长等)

①长方体的总棱长=(长+宽+高)×4或=长×4+宽×4+高×4

长=长方体的总棱长÷4—宽—高(求宽或高方法一样)

②正方体的总棱长=棱长×12 棱长=正方体的总棱长÷12

③特殊情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相等时①和②交叉使用

3、表面积(硬纸板等)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或=长×宽×2+宽×高×2+高×长×2

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底面积×6或=一个面面积×6

③上下面面积之和=长×宽×2

左右面面积之和=宽×高×2

前后面面积之和=高×长×2

④其他:a.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总棱长÷12 棱长×棱长×6 b.求正方体的总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6 一个面面积÷棱长棱长×12 c.通风管少左右两个面;饼干盒的包装纸少上下两个面;粉刷教室少下面,少门窗和黑板;无盖金鱼缸少上面;火柴盒内盒少上面,外盒少左右两个面等。

4、体积和容积(空间、每升、容积)

①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②体积单位:立方米(3m )、立方分米(3dm )、立方厘米(3cm )、升(L )、毫升(ml)(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③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骰子、一节手指头的体积)

1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1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a.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b.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00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长10米、宽1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依次类推棱长1米的正方体)

c.其他: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注: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注:1千米=1000米,1米=100米) 1天=24个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世纪=100年 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a.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求长或宽方法一样)

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总棱长÷12)×(总棱长÷12)×(总棱长÷12)

c.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底面积×长或=横截面面积×长

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

(注:⑴段数比次数多1,截合1次增加或减少2个横截面;⑵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要统一)

d.橡皮泥问题(冶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5、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a.每条棱平均分成n份,大正方体就被切成3n个小正方体。

b.⑴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

⑵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棱的中间,个数是12的倍数。即(n —2)×12

⑶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在面的正中间,个数是6的倍数。即2

(n

2)

-

⑷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是3

(n

2)

-

6、正方体的展开图:141类型,232类型,222类型,33类型(做题时尽量转化成141类型)

7、其他补充

①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②水在容器中,长方体的水和容器,它们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水有高度,容器有深度,它们可能相等,水的体积不变不随容器的摆放变化。

③从长方体的顶点处截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不变,体积减少

从长方体的棱上截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多出2个面),体积减少

从长方体的面上截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增加最多(多出4个面),体积减少

④石头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⑤长方体面积增加最多(少)或减少最多(少),只需要考虑长宽高的大小,不要忘记乘2(长方体增加或减少一次)。

⑥一个大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固定棱长的小正方体个数:(长÷棱长)×(宽÷棱长)×(高÷棱长)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精讲精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苏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知识点0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

知识点0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1.沿着正方体(或长方体)的棱将其剪开,可以把正方体(或长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这个平面图形就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 2.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在展开图中,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3. 一个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把每条棱平均分成相等的若干份,然后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1)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 (2)如果用n表示把正方体的棱平均分成的份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用a、b分别表示2面涂色和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a=(n-2)×12,b=(n-2)2×6。知识点3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1.意义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2.计算方法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知识点42:体积与体积单位 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2.容积的意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³、dm³和m³。 计量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 = 1升,1立方厘米 = 1毫升 知识点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字母公式为V=a bh。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字母公式为V=a³。 3.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它们的底面积。 4.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Sh。 5. 体积单位常用到,相邻进率是1000。 立方分米立方米,它们进率是1000。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它们进率是1000。 考点01:长方体的展开图 1.(2021秋•东平县期末)下面的平面图哪个不能折成长方体() A.B. C. 【思路引导】根据长方体展开图的54特征,图A、图B属于长方体展开图的“1﹣4﹣1” 型,可折成长方体;图C不能折成长方体。 【完整解答】解:图A、图B属于长方体展开图的“1﹣4﹣1”型,可折成长方体;图C 不能折成长方体。 故选:C。 【考察注意点】此题是考查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正方体展开图分四种类型,11种情况;长方体展开图也分四种类型,但比正方体展开图复杂,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2.(2022春•市中区期末)三种形状硬纸板各有若干张,从中选择()两种纸板,正好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三条棱长度分别是长、宽、高。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单位:cm3、dm3、m3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单位:mL、L、t千进制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1cm3=1mL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1dm3=1 L …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 m3=1 t 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 cm3,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S表=(底面+正面+侧面)×2 底面=长×宽、正面=长×高、侧面=宽×高 切割体表面积:能被水淋到的地方都是表面积(巧用平移法)。 表面积的变化规律:(立方体的个数-1)×2=少几个面 ·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底面积×高V=abh =S底h 正方体体积=棱长3=底面积×高V=a3=S底h 四、简单多面体欧拉公式:。 描述简单多面体顶点Vertex棱数Edge面数Face之间的关系 V+F-E=2 口诀:“加两头减中间等于2” *

(因为几何最基本的概念是点、线、面这个公式是顶点+面-棱) 五、阿基米德原理: 只要牢记水面上升是由于被放入的体积 所引起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现高-原高) ×底面积=阿基米德的体积 六、物体浸液问题分三种情况: "阿基米德的体积=(现高-原高)×底面积 V物=(h现-h原)×S表 现高=水体积÷改变后的底面积 现高=水体积 改变后的底面积 h现= V水 S新 、 例1、一只装有水的长方体玻璃杯,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水深8厘米.现将一个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为14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例2、一只装有水的长方体玻璃杯,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水深13厘米.现将一个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为12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竖放在水中后.现在水深多少厘米 例3、有甲、乙两只长方体玻璃杯,其底面积分别为20cm2}和10cm2},杯中盛有适量的水。甲杯中沉没着一 铁块,当取出此铁块后,甲杯中的水位下降了2厘米;然后将铁块沉没于乙杯,且乙杯中的水未外溢。这时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汇总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各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7、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 8、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9、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11、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12、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1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14、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15、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填空: \ 1、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3、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4、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 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6单元知识 点汇总(全册) 以下是格式修正后的文章: 全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6单元知识点汇总(全册)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下: 相同点: 面的形状:长方形(长方体)或正方形(正方体)。 棱的数量:12 条。 顶点数量:8 个。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棱长: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不同点: 面的大小:长方体的相对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棱长:长方体的棱长不一定相等,正方体的六条棱长都相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长方体的 12 条棱有 3 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为 (长+宽+高)×4.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 只能看到 3 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方式有以下几种: 141型”,中间一行 4 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 下底面,共有 6 种基本图形。

231型”,中间 3 个作侧面,共 3 种基本图形。 222”型,两行只能有 1 个正方形相连。 33”型,两行只能有 1 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式如下: 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为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 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例如,一个抽屉有 5 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 5 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注意:一般是最小的口通风) 以下是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的面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页?5页) 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长方体、正方体与平面图形不同,它们占有一定的空间,都是立体图形。 2.把长方体放在桌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作顶点。 3.长方体的特征:(1)面——有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2)棱——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3)顶点——有8个。 4.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它的长、宽、高。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5.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作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 + 宽×4 + 高×4,或者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 宽+ 高)×4 6.正方体的特征:(1)面——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2)棱——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3)顶点——有8个。 7.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都叫作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一切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8.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和,叫作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9.正方体的展开图:6个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10.长方体的展开图:有3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完全隔开。 11.沿着不同的棱剪开正方体或长方体,得到的展开图是不一样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6页~9页) 1.物体表面的总面积叫作物体的表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正方体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或=(长×宽+长×高+宽×高)×2 3.如果用S表示长方体的表面积,用α,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S=α×b×2+α×h×2+b×h×2 或S=(α×b+α×h +b×h)×2 4.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如果用S表示正方体的表面积,用α表示长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S=α×α×6 或S=6α2 体积(容积)和体积(容积)单位(第10~15页) 1.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不同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 2.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物体大的占的空间大,体积就大;物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2.长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3.正方体的特征:(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6.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7.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a 3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 V=Sh 1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 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 的立方倍。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2.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画图表示12 ×13 的意义: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5.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

积比原数大。 6.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比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比的前项相当于除式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式的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式的商相当于分数的值。 4.两个数的比可以用比号连接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5.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6.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 7.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8.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1)等量替换。 (2)列方程解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2.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加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基础知识梳理

长方体和正方体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正方体的展开图 (1)141型: (2)231 型: (3 )222型: (4)33型: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1)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转化:高=棱长总和÷4-长-宽 (2)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转化:棱长=棱长总和÷12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长+宽)×2×高+长×宽×2 (4)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棱长2×6

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棱长3 (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单位: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m3=1000000cm 3 1L=1dm3 1mL=1cm3 六、物体浸没问题 (1)完全浸没 ①物体的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上升(下降)的高度 ②水面上升(下降)的高度=物体的体积÷容器底面积 ③容器底面积=物体的体积÷水面上升(下降)的高度 ④水面现在的高度=水面原来的高度+水面上升的高度 =水面原来的高度-水面下降的高度 (2)不完全浸没 ①水的体积=容器底面积×水面原来的高度 ②水面现在的高度=水的体积÷(容器底面积-物体底面积) ③水面上升的高度=水面现在的高度-水面原来的高度 ④水的体积=(容器底面积-物体底面积)×水面现在的高度 七、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一个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棱长被平均分成n份,变成了若干个小正方体,那么: 小正方体的个数:n3 3面涂色的个数:8 2面涂色的个数:12(n-2) 1面涂色的个数:6(n-2)2 没有涂色的个数:(n-2)3 八、表面涂色的长方体 一个表面涂色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被平均分成a、b、h份,变成了若干个小正方体,那么: 小正方体的个数:a×b×h 3面涂色的个数:8 2面涂色的个数:4(a-2)+4(b-2)+4(h-2) 1面涂色的个数:2(a-2)(b-2)+2(a-2)(h-2)+2(b-2)(h-2)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 1、基本特点 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③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面积相等,8条棱长度相等(有且只能有2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不考虑正方体情况) 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2、总棱长(铁丝的长度、框架长等) ①长方体的总棱长=(长+宽+高)×4或=长×4+宽×4+高×4 长=长方体的总棱长÷4—宽—高(求宽或高方法一样) ②正方体的总棱长=棱长×12 棱长=正方体的总棱长÷12 ③特殊情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总棱长相等时①和②交叉使用 3、表面积(硬纸板等)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①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或=长×宽×2+宽×高×2+高×长×2 ②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底面积×6或=一个面面积×6 ③上下面面积之和=长×宽×2 左右面面积之和=宽×高×2 前后面面积之和=高×长×2 ④其他:a.求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总棱长÷12 棱长×棱长×6 b.求正方体的总棱长正方体的表面积÷6 一个面面积÷棱长棱长×12 c.通风管少左右两个面;饼干盒的包装纸少上下两个面;粉刷教室少下面,少门窗和黑板;无盖金鱼缸少上面;火柴盒内盒少上面,外盒少左右两个面等。 4、体积和容积(空间、每升、容积) ①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②体积单位:立方米(3m )、立方分米(3dm )、立方厘米(3cm )、升(L )、毫升(ml)(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通常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③单位体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骰子、一节手指头的体积) 1立方分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一个粉笔盒的体积) 1立方米: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④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a.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b.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切成1000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00个小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长10米、宽1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依次类推棱长1米的正方体) c.其他: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注: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注:1千米=1000米,1米=100米) 1天=24个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世纪=100年 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a.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求长或宽方法一样) b.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或=(总棱长÷12)×(总棱长÷12)×(总棱长÷12) c.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底面积×长或=横截面面积×长 长方体的长=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 (注:⑴段数比次数多1,截合1次增加或减少2个横截面;⑵长度、面积、体积单位要统一) d.橡皮泥问题(冶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重点归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 和正方体》知识点整理(重点归纳) 本文介绍了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首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被详细阐述。其次,展开图的不同类型和要求也被列举出来。接着,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也被解释。最后,给出了相关例题以供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它们的形体面顶点棱关系。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相对面;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分3组,每组相对的2个面是完全相同的,12条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可以看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展开图是用来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的。展开图中,相对的2个面不能相邻。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类型,分别是“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二二二”型和“三三”型。需要理解 并掌握这些情况,以便能够找准哪2个面是相对的面。 表面积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算法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是棱长

×XXX×6.对于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所能容纳其他物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分别是V=abh和V=a3.进率方面,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L=1000mL,1立方分米=1L,1立方厘米=1mL。 最后,给出了相关例题,例如已知长方体的底和高,求体积等。这些例题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 一张长为40厘米、宽为30厘米的铁皮,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制成一个深度为5厘米的长方体铁盒,求该铁盒的容积。通过计算可得,铁盒的长为30厘米,宽为 20厘米,高为5厘米,因此其容积为3000立方厘米。 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阴影部分两个 面的面积和为180平方厘米,求该长方体的体积。先求出阴影部分两个面的高度为9厘米,然后根据长方体的公式计算得出其体积为864立方厘米。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专项复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整理: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休6个面完全相同。 3.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4.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可以同时看到3个面。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11种) 141型(6种)、231型(3种)、222型(1种)、33型(1种) 三、棱长和 1.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所有棱的长度总和。 2.公式: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楼长总和÷4-长-宽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正方体棱长=棱长和÷12

四、表面积 1.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 + bh) 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6a 4.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五、体积与容积 1.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能够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长方体的体积÷宽÷高 a=V÷b÷h 3.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5.水中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 6.体积(或容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六、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 2 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 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可用分子连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 分的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倒数的认识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7、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苏教版六上数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回顾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4、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顶点——有8个顶点。 5、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至少要剪开7条棱。 7、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8、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9、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0、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2、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17、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除千米外)的进率都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 的立方倍。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5、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6、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 7、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名称 相同点不同点 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 长方体6 12 8 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 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 完全相同 相对的棱 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 特殊的长 方体 正方体6 12 8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个面 完全相同 12条棱 长都相等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不能出现田字格) 1)“141型”,中间一行4个正方形,上下各个正方形; 2)“231型”,中间3个正方形,上下分别有2个和1个正方形。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长×宽+长×高+宽×高)×2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等; (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 (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通风管等。 6.体积和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7.常见体积(容积)单位。(相邻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的进率时1000)。 常见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常见容积单位:毫升、升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 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6 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观察到三个面。 3.正方体,有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和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 的长方体。 4.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高×宽×2 =(长×宽+长×高+高×宽)×2 6.计算公式为S=(ab+ah+bh)×2 7.正方体的表面积= 6×棱长×棱长 计算公式为S=6×a×a(或6×a2) 8.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物体大的,占据的空间大,体积就 大;物体小的,占据的空间就小,体积就小。 9.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0.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1.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 12.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为:V=abh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为:V=a×a×a(a3) 1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为:V=Sh 16.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17.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8.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9.把棱长为几厘米的小正方体涂色后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涂色面的规律: ●3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正方体的顶点个数=8个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正方体棱的条数乘棱长减2的差=12×(n-2)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正方体的面数乘棱长减2的差的平方=6×(n-2)2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或S表=〔aXb+aXc+bxc>x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S表 =axax6=6a2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m3=1000dm3 1dm3=1000cm3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L=1000mL 1dm3=1L 1cm3=1mL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或 V=axbxh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或 V=axaxa=a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或 VS底×h 〔二〕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与实际问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解题时可以根据表示几分之几的条件,确定单位1的量,想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哪个数量,找出数量关系式,再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分数与分数相乘与连乘: 1.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2.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比1小的数相乘,积小于原数;一个数与比1大的数相乘,积大于原数.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苏教版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单元全部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概念汇总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不能出现田字格)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 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注意:一般是最小的口通风) (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 (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 (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