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1)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

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2)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a.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

b.系统性—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系统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c.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

3)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想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4)研究的特殊性(特征):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5)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a.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b.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c.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d.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计划(主要工作)

选题: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注意点)

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总结(主要工作)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1)基础研究(着重于形成创造性构想的)、应用研究(着重于实际应

用的)、开发研究(着重于成果推广的)----《大概了解定义》 基础研究:

涵义:学术研究,就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各种教育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获取新知识,形成较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这种研究以发现新领域、新规律,提出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为目的。

基础研究分为:

a.纯基础理论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规律,而

对于具体的教育实践而言,往往只有抽象的经典的指导意义。

b.定向基础理论研究:对教育科学的基础原理加以推论或引申,提出适

合具体教育活动的指导性原则与原理,为解决教育内部某些方面的共性

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研究:

涵义:础理论研究的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其具有具体化、实用化两个特点。

应用研究可分为:

●开拓性研究:在前人没有工作过的研究领域从事具体实用目的的研

究活动。

●扩展性研究:在已经考托的领域从事创新性研究活动。

开发研究:

涵义: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上对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推广以扩大其影响价值研究。

其主要作用:

●桥梁作用

●转化作用

●反馈作用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a)涵义:主要用蚊子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旨在理解、阐释所

研究的现象,并不强调在开始研究时队所研究的问题有一个理论

假设。

b)传统的定性研究:以哲学为基础,注重思辨、逻辑推理,根据个

人主观经验,用演绎的方法队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偏向结论性、

抽象性和概括性一集研究者个人观点的阐发。

c)定性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个案法、观察法、访谈法等。 定量研究:主要用数字和变量来描述现象。与定向研究相比,它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更关心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更强调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

最典型的定量研究当数教育实验,问卷调查则往往兼具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特

征。

3)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研究包含着认识客观事物状况和找出

改变客观事物方法两方面)

描述性研究: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

干预性研究:着力于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第一节

1.课题:是从研究方向锁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它具有两方

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研究方向,二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

●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

●来源于队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第二节

对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p17)

1.研究是否有意义

(了解)---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异议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

面。一是课题的应用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课题的学术价值—所选择的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

2.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

●可行性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性。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资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等。

?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性时机,那么,什么时候提出该研究课题比较合适?这要看有关理论、研究工具及条件的发展成熟程度。

3.研究是否有创新

4.问题是否具体明确

第三节选题策略

1.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2.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3.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4.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第四节研究方案设计

1)教育研究方案的涵义:

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课题到全面完成课题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教育研究方案就是对某一教育课题研究的动态过程的具体规划。

2)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内语须看p21-25)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一节文献及其作用

1、文献的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

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有时也指其中的知识或信息。其特点是把人

类的知识和信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保存下来,并用以交流、传递。

2、文献的类型:

⑴按文献的社会属性来分,可分为政治文献,军事文献,经济文献,教

育文献等。

⑵按文献的处理。加工程度分,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⑶按记录形态来分,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网络型。

3、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⑴、文献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作用。

⑵、文献的成果查新作用。

⑶、文献的理论证据作用。

第二节教育文献的收集

1、我国教育文件信息源p36(了解)

2、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途径。

原则: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策略性,预见性,持久性

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下载,索取。

第三节教育文献检索

1、文献检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

息的过程。

2、文献检索的目标有两种:一种检索特定的文献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检

索,包括书目检索,篇名检索,篇目检索。二是检索特定的专题资料。

3、文献检索工具p39(了解)

4、⑴教育类图书的检索途径与方法:分类途径,书名途径,著者途径,

主体途径,关键词途径,序词途径。人们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常用的方

法:顺查法,即由远及近,顺年查找直到现在。倒查法,即由近而远的逆

时间顺序向后查找。分段法,即划定一段时间,查找这段时间内的文献。

追溯法,以作者附在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为基础进行追踪查找。

5、教育类报刊的检索途径跟方法:

⑴中文教育报刊名称的检索

⑵外文教育报刊名称的检索

⑶篇名检索(具体方法:通过卡片索引检索,通过书本索引检索,通过文

摘进行检索,通过各种教育刊物的总目录进行检索。)

第四节计算机检索

1、计算机文献检索的主要方式: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

2、计算机检索的途径主要有: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作者检索,分类

号检索,刊号检索。计算机检索的主要步骤:p43(了解)

第五节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是阅读、思考大量文献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

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它不仅仅是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的过程的

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

2、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标题、综述的主要问题、原因、目的、收集资

料的范围、主题内容,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成就、各种看法、发展趋势、基本结论、附录、作者等。

3、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⑴标题。标题应是综述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能鲜明地表述该综述的主要问题,重点一目了然。

⑵提要。简单扼要地阐明该综述的主题内容,以及本综述所收集的资料的范围和来源。

⑶正文。是综述的主要部分,系统地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的观点、做法进行叙述,可以介绍各种不同观点、还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等,让读者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⑷结束语。是作者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及综述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所作出的结论,也可以介绍尚待解决的问题、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⑸参考文献。一般来讲,要求逐一列出综述所引用、参考的文献,也可以在综述的过程中引用的时候标注文献出处。

4、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⑴定好题目。定题前要充分的考虑读者的需要,选取当前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充分考虑它的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学术性。

⑵选好资料。确定主题后,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检索途径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做到大量地占有与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⑶整理资料。要写好综述,必须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组织,做好文摘或有关卡片,加上标注,使杂乱无序的文献资料能够按照综述的需要,依次序进行排列。

⑷用好资料。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认真阅读跟研究,从中筛选可信度高,有一定深度、新意和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⑸拟定提纲。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综述的提纲。

⑹认真撰写。撰写综述,要注意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运用,系统概括。

⑺审核修改。写完后要认真的审核,尽量避免或减少差错。

⑻标明出处。注意标明引用的各种原始资料,目的是为读者了解或进行类似的研究提供线索、信息,同时也表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敬和肯定。

第四章教育经验总结

第一节教育经验总结概述

1、所谓的教育经验总结是指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科学的研究程

序,对在不受控制的自然条件下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事实加以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研究方法。

这里所指的教育经验应该是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而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

应该满足以下标准:典型性,现实性,创新性,效益性,稳定性,适用性,发展性。

2、教育经验总结的特点:①以已有经验作为研究内容。②保持研究过程

的自然状态。③注重对教育经验的理性思考。④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实用

性。

3、教育经验总结从理论水平上来说,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或者是

三个层次,即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理论性经验总结。

⑴具体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事实为基础,总结某一具体

专题活动的经验,主要撰写专题活动的目的、内容、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研究者的体会。

⑵一般经验总结是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将某一具体的教育事实扩大到

对某一类教育现象的研究,从一事一议发展到对某一类教育活动原则和规

律的认识,并从中概括出经验的一般形式。

⑶理论性经验总结是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本质规律,把一般性的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原则和教育理论。

4、开展教育经验总结的意义:

①教育经验总结是丰富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管理者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可靠保证。

③总结教育经验是增强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第二节教育经验总结实施步骤

⑴确定总结对象

⑵制定总结计划

①明确任务要求②合理分工协作③计划性与灵活性统一

⑶经验资料的积累、筛选、提炼

①教育经验事实的积累②教育经验事实的筛选③教育经验事实的提炼

⑷教育经验总结的论证

⑸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第三节教育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①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②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③要全面考察,注意多方面联系

④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⑤要有创新精神

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所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分析,从而了解实际情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一节调查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P78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

2、选择调查研究对象

3、草拟调查研究提纲

4、制定调查研究方案

5、调查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培训

二、调查阶段

三、研究阶段

1、整理资料

2、分析资料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推断结论

四、总结阶段

(1)概况调查报告

(2)专题调查报告

(3)总结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4)介绍新事物新方法的调查报告

(5)个案调查报告

第二节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将事先编制好的问卷发给被调查者填好后收回,以获得所需要的研究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P83

一、问卷题目的类型

根据问题及回答形式,可将问卷题目分为开放式、封闭式和混合式三种。

1、开放式题目

开放式题目由回答者任意作答,不规定可能的答案,也称为无限制式题目。

开放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回答者有自我表达的机会。二是可能得到一些研究者未曾考虑到的结果,利于探索性研究。

开放式题目的缺点:一是因回答者可以任意阐述见解,问卷得到的信息可能与研究课题无关。二是答案因人而异,难于整理和量化。三是回答者可能没有主见无法作答或不愿回答。

2、封闭式题目(能判断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常用形式:

(1)填空

(2)选择

(3)量表

(4)排序

封闭式题目的优点:一是答案规范,便于统计分析。二是容易回答,如果组织得当,回收率和有效答卷较高。

封闭式题目的缺点:一是有些回答者可能随便乱答。二是在可选答案中可能没有一个合回答者的意,而拒绝作答,成为缺失资料(数据)。

3、混合式题目(能判断)

二、问卷设计的策略p85

1、问卷收集的资料要易于处理、分析和解释。

2、要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问卷中的题目都是研究课题需要的。

3、设计的问卷要让被调查者愿意回答:一要简短,所需的答卷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

半小时;二是让回答者易懂易答:三是尽量不要涉及禁忌话题(如果确有需要,对问题要适当处理,否则难以得到真实答案)

4、要合理安排问卷结构

5、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用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

三、问卷设计的程序(了解)p85

(1)根据研究目的需要收集哪些资料,提出哪些问题,测量哪些变量。

(2)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分析方法、答卷者的教育程度,确定题目类型

(3)草拟问卷的标语与指导语

(4)编写问卷题目

(5)问卷编辑

四、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问卷发放的主要方式有:

1、集中被调查者(如学生或教师),当场答卷并收回。回收率最高

2、派人送给被调查者(如学生、教师或家长),待填写完后收回。回收率也高

3、将问卷邮寄给被调查者,填好后再寄回。回收率不高

4、将问卷刊登在报刊上,鼓励读者做出回答并寄回。通常要跟抽奖挂钩,目的是提高回收率。

五、问卷法的优缺点

主要优点:(1)简便易行,容易控制。(2)所得资料便于整理和统计分析。(3)问卷上不记名,减少了回答者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收集到真实的意见和建议。(4)问卷可以发至较大范围作调查。

主要缺点有:(1)问卷资料往往难于核实,调查质量不易保障。(2)有时难于预计问卷回收率,如果回收率太低,资料就失去了代表性。

六、选择题和量表题的编制

1、选择题的编制

首先,编制的题目应当不带倾向性,不含暗示。其次,当选项是按某个一句分成的类别时,要做到不重不漏。第三,要认真考虑选项的措辞。

2、量表题的编制(了解)p88

第三节访谈法

访谈调查就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谈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一、访谈法的类型(特点、优缺点)p92

1、结构式访谈法

2、非结构式访谈

3、半结构式访谈

二、访谈要求

1、访问者应取得被访者的配合

2、访问者应举止文明,言语得当,态度诚恳

3、访问者应明确访谈的目的,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谈话围绕主题进行

4、谈话开始时,应将调查的目的告诉被访者,然后按预定的程序进行

5、访问者对所提的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应熟悉,能解释被访者的疑问

6、访问者对问题不启发、不暗示,对回答不评论、不表态

7、带上录音设备,在征得被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可以收集完整的对话。对录音资料要及时整理

8、在调查报告中应用被访者的原话时,可以保留原来语气、方言以及不通顺的句子

三、访谈法的有缺点(理解)p93

第四节观察法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状态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思维过程。观察法是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调查人员呢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调查对象,记录观察结果。有效的观察,一是要有正确的观点作为指导;二是观察目的明确,而不同于平常人们无目的的随意看看;三是具备一定的关于所观察对象的基本知识;四是有计划地进行,事先要拟定观察提纲或观察表格;五是有有效的记录手段和分析方法。

一、观察法的类型(理解)p94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仪器

2、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

3、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系统设计或一定结构要求

4、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

根据对观察对象及其行为表现的取样方式

二、观察法的步骤(掌握)

(1)制订观察计划

(2)根据观察目的和人力、经费确定观察对象,包括范围和数量

(3)对观察人员进行培训

(4)进入观察环境

(5)观察和记录

三、观察记录表(了解)p96

四、观察技巧(了解)

1、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场合

2、安排好观察顺序

3、减少观察误差

五、观察法的优缺点(掌握)

优点:可以直接向被观察者了解情况,因而可以获得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在自然情况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现象作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缺点: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带有表面性或偶然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的观察会因视角不同或

主观因素不同导致不同结果;由于是现场观察,或多或少会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所以可能会被拒绝观察,是观察法中止。

第五节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是以某个具体的单位(可以具体到一个人或一个现象)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具体状态和发生、发展过程,了解和分析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现象。个案调查是个案研究的基础,它立足于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因果联系,侧重于就事论事,调查结果可为有类似情况的人和事提供参考。

一、典型调查p99

典型调查的定义(了解、判断)

优缺点(理解)

二、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

三、追踪调查

追踪调查的定义(理解、判断)

第六节抽样调查

一、简单随机抽样p100

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即从有限总体中不放回地随机抽取样品,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人们熟知的抽签、摇奖都属于简单随机抽样。

二、分层随机抽样

在下列几种情况,考虑将总体分层是合适的:(理解)

(1)需要总体的某些分类数据

(2)总体是由一些差别很大的子总体组成时,或者要测量的主要变量与子总体的大小是密切相关的,分层样本较有代表性。

(3)总体中不同单位之间差异大而单位内部差异小时,分层可提高估计量的精确度

(4)为便于抽样而按行政单位或地理区域进行分层

三、整群抽样(看一下)p102

四、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将总体的个体排队,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抽取样品。

五、随机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了解)p103

六、准随机抽样(知道)

方法:(1)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子总体(群),在子总体内进行随机抽样

(2)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

(3)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

(4)样本是随便选取的

(5)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

第六章教育个案研究

第一节个案研究概述

一、个案研究的涵义

个案研究是通过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与认真细致的分析,来认识个案的现状或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方法。

二、个案研究的意义

1、个案研究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

2、个案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3、个案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

4、个案研究是教育反思的重要手段

三、个案研究的特点(内容也要看)p121

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

2、研究方法的综合性

3、研究过程的深入性

四、个案研究的局限性p123

个案研究一般只能揭示对象的类型特征

个案研究中的个案追踪研究需要较长时间,需要研究对象的长期合作,部分研究对象的流失也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常常削弱

第二节个案研究的步骤(掌握)

一、认识个体,确立个案

二、个案的资料搜集

三、分析整理资料

四、个案的发展指导

五、追踪研究

六、撰写报告

第三节个案研究的方法(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28

一、追踪法

二、追因法

三、临床谈话法

四、产品分析法

五、教育会诊法

实践:请按个案研究的实施步骤,采取个案追因法,拟定一个研究方案(掌握)

第七章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第一节变量与变量种类P138

总体:统计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研究,被抽到的个体称为样品,样品的全体称为样本。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个体之间在性质和数量上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变量类型(会判断)P139

1.定类变量(亦称类别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的变量。)

2.定序变量(亦称等级变量,是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

3.定距变量(亦称间距变量,是取值具有“距离”(间距)特征的变量。)

4.定比变量(这是一种既有测量单位又有绝对零点的变量。)

第二节描述统计P140

描述统计: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用统计图和表呈现结果,或者计算变量的数字特征,以反映研究对象的规模、水平、比例、集中趋势或离散程度等。

次数分布表(看案例题,要学会编制、掌握步骤)P142

步骤如下:

第一步:求出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R表示。

第二步:确定组距和组数。

第三步:决定组限。

第四步:分组登记次数。

基本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饼图、次数直方图。P144

平均值(学会运算)P145

方差

标准差

相关系数(看)

第三节推断统计P149

随机现象:在确定的条件下,有多种可能结果出现且事先不能断言哪种结果会出现的现象,叫随机现象。

事件:随机现象中的每一种可能结果,叫随机事件,简称事件。

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会判断)

必然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会出现,概率为1.

不可能事件:在确定条件下,一个事件一定不出现,概率为0.

正态分布(什么情况下为正态分布,理解)P149

正态分布的性质P150

标准化变换与标准分数P151

统计量和自由度P151

t检验P152

如果两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两个总体均值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可采用t 检验。

用t检验时必须分清两个样本是独立样本还是相关样本。

独立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2

成对样本的t检验(理解)P153

方差分析过程与步骤P153

(1)提出假设。

(2)离差平方和分解。

(3)自由度分解与计算均方。

(4)F检验。

方差分析举例(看)P155

列联表分析(看)P156

第四节分数的转换与解释P157

原始分数: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作答(或反映)计算出的测验分数称为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的局限:

1.不可比性。

2.不可加性。

3.不能反映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

百分等级分数P158

计算公式PR=100-(100R-50)/N

PR为百分等级,R为排名序数,N为被试人数

标准分数

计算公式Z=(X-X)/S

X表示任何一个学生的原始分数,X表示团体的平均分,S表示团体的标准差,Z表示该生的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的特点(理解)P158:

T分数:

通常的考试T=10Z+50

部分省份的高考标准化考试公布分数T=100Z+500

其中Z是正太化标准分数。

第五节测验信度P159

测验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即测验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误差越小,信度越大;误差越大,信度越小。

信度通常介于0和1之间,其值越大测验越稳定、越可信。(会判断)

信度>0.9时,信度很高;

在0.75~0.9时,信度较高;

在0.65~0.75时,信度中等,尚可接受;

在0.55~0.65时,则认为是处于临界状态;

信度<0.5时,信度低。

信度的计算P160

1.重测信度

应注意:

(1)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间隔太长,被试的情况容易发生变化,两次测验结果就会有较大差异,这样就会低估测验的信度;间隔太短,由于记忆的影响,第一次的测验结果会对第二次产生影响,这样就会高估测验的信度。通常间隔1~3周为宜。(2)重测信度比较适合用于速度测验、问卷调查等非难度测验。难度测验(各种考试多数属于这种情况)不宜用重测信度,而用复本信度比较好。

(3)在第二次测验时,应注意提高被试的积极性,使他们如同第一次测验那样认真对待。

2.复本信度

应注意:

(1)A和B两份试题的具体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可能会高估信度。

(2)两次测验的时间间隔要适当短一些(如一两天),以免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练习的作用而影响到第二次测验的结果。但是如果两次测验接着进行,被试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3.分半信度

4.α系数

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掌握)P162

1.适当增加测验长度。

2.对于与能力有关的测验,其难易程度要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

3.测验的内容不应过于复杂,内容过于复杂实际上相当于缩短了测验的长度,同时还会增加测度误差而降低信度。

4.测验的实施和评分方法应统一和客观。

第六节测验效度P162

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能测出所要测得特质或能力的程度,即测验的有效性。

效度与信度(关系)

一个测验可以有很高的信度,而效度却很低;

但如果信度低,则效度一定低。

就是说,一个测验要有高的效度,首先要有高的信度。

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

评定内容效度的可行方法P164:

请熟悉所测学科的专家(通常是富有命题经验的教师)检查双向细目表是否符合课程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各章节的内容比例是否合理。然后对测验题目与双向细目表进行比较,如果吻合程度高,则内容效度高。

校标关联效度(看)P164

提高效度的方法P165

1.提高测验的信度

2.精心编制测验

3.选择好的校标

第七节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P165

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

通常按平均的得分计算难度,计算公式:P=X/W

X为被试在该题上的平均的得分,W为该题的满分值。

区分度:是指题目对被试的知识水平(或能力)差异的区分能力。它是题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价测验质量、筛选测验题目的主要依据。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相关法。

第八章教育实验研究P176

第一节教育实践概述

教育实验具有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是判明因果关系。

(2)教育实验以假设为先导,围绕验证假设而操纵变量。

(3)教育实验的因果探求是以人为的条件控制来保证实现的。

教育实验与自然科学实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征:

(1)教育实验的研究对象的许多属性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因而教育实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离开了特定的社会环境,相应地教育现象就可能不会发生。

(2)大多数教育现象是不确定的(随机的),而研究中涉及的概念往往难以界定(模糊的),

这就使教育实验难于精确量化,因而要将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时需要用整体观点和综合方法来处理实验变量。

(3)教育实验的对象是任何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涉及情感、动机、价值判断,所以教育实验远比自然科学经验丰富、生动、复杂和多样。此外,由于许多时候教育实验的对象是学生,这就有一个实验伦理问题。

教育实验的功能(了解)P177

(1)检验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检验自己的经验和摄像是否有效,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

(3)为新出现的教育理论家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找可行的操作程序。

教育实验的局限性P178:

(1)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

(2)实验可能引起副效应。

(3)测验误差。

(4)选择误差。

教育实验的过程三个阶段:

(1)实验选题和设计。

(2)实验的实施。

(3)数据分析和报告结果。

第二节教育实验选题与实验假设(看)P179

第三节教育实验的变量选测量和控制P180

自变量:在实验中通常称为实验因素,是由实验者掌握的、假定为原因的变量。

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

另一种是由实验者主动选择而变化的变量,如学生性别、年级、智力等。

因变量(P182):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与被试行为反应相关联的变量,是实验者感兴趣的指标。

从测量理论来说,选择的因变量指标要尽量满足以下条件

(1)客观性(2)可靠性(3)有效性(4)可量化

控制无关变量的常用方法是等组设计,划分等组的方式有:

随机分组、消除影响和匹配被试。

实验效度(P184):是实验结论基于事实或证据可以被证明或解释的程度。

效度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内在效度:用来衡量实验结论的真实性与可解释程度。其含义是,就试验样本而言,因变量的变化,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变量引起的。

外在效度:是实验结论的可推广程度。其含义是,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常见的无关变量对效度的影响情况及控制办法P187:

1.经历

2.成熟

3.样本选择

4.测验

5.被试中途退出实验

6.重复实验的干扰

7.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

8.其他

教育实验的类型(理解、会判断)P189:

根据实验的目的来分,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和前试验。根据被试分配方法,可以分为等组实验、单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教育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P190:

1.前试验设计

(1)单组前后测设计

(2)固定组比较设计

2.准实验设计

(1)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2)时间序列设计

3.真实验设计

(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3)所罗门四组设计

教育实验评价的任务是(了解)P197:

(1)对实验效果进行归因。

(2)检视实验过程。

(3)得出实验结论。

(4)总结实验成果。

(5)判断实验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教育实验评价对教育实验的作用主要方面:

1.全面衡量教育实验成果

2.鉴定教育实验的价值

3.评定教育实验研究者的成绩

4.促进教育实验规范化

实验方案评价指标体系(P198):

(1)实验课题的价值

(2)方案制订的科学性

(3)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实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P199):

(1)实验参与人员

(2)变量操纵和控制

(3)新异变量的控制

实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P199)

具体包括:

1.取得了哪些预期效果和非预期效果,所得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地位;

2.有无推广价值,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

教育实验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专家评价、行政验收等方式进行。

教育实验评价需坚持的基本原则(P200):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辩证分析的原则

(3)百花齐放的原则

(4)整体性原则

教育实验评价的基本方法(P201):

(1)资料鉴定法

(2)现场观测法

(3)专题分析法

(4)个案调查法

(5)状态测查法

(6)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应答”及时反馈系统、进行评价

第九章教育叙事研究

理解1、教育叙事研究既可能叙述真实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也可能叙述想象中的虚构

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现象。

记忆2、教育叙事研究属于实证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或理论研究、批判研究)

记忆3、教育叙事研究的操作策略

◆分析资料: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寻找“关键事件”;倾听“本土概念”

◆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记忆4、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

◆将“教育生活”还原为“教育冲突”。一个好的故事总是显示或暗示了某种冲突。

◆学会识别“教育冲突”。大量的教育冲突是看不见的,它们潜伏在教育日常生活中,保持沉默、

处于遮蔽状态。

第十章教育行动研究

填空题1、教育行动研究可以概括为: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

记忆2、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就是“由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境当中,根据自己实务活动上所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实际行动付诸实施执行,进而加以评价、反省、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记忆3、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以实践为主要导向

◆协同合作

◆反省思考

记忆4、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行动研究能够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教育行动研究是新教师把握课程和教学工

作的有力武器;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适应和参与教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认识自我

◆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除必要的教学技巧之外,教师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

的专业性”

大题5、教育行动研究的历程

一、界定问题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确定问题焦点

二、制定方案1、拟定行动研究计划2、规划文献和资料收集3、制定行动研究策略

三、开展行动1、行动研究方案实施的注意事项2、行动研究中的协同合作3、行动研究中的资料

收集4、教育行动研究的监控

四、评估反馈1、对行动研究方案的评估2、对资料及其意义的评估3、对行动结果的评估

五、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1、撰写并公开研究报告的意义2、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十一章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识记1、教育研究成果的定义:是研究者对所从事的教育研究过程和结果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的产物。

理解2、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目的P248

识记3、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类型:

一、教育经验总结1、描述性总结2、概括性总结3、论述性总结

二、调查报告研究1、题目2、引言3、正文4、讨论和建议5、附录

三、实验研究报告1、题目2、引言3、方法4、结论5、讨论

四、一般论文其按研究目的可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1、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2、

综合论述性论文3、预测性论文

无论哪一类论文,形式格式基本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五个主要部分:1、标题2、摘要3、引言4、正文5、结论与讨论

识记4、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

◆标题与文章的一致性

◆尽量体现创新精神

◆行文流畅,格式规范

期末考试试题

初级工知识要求试题 一、是非题(是画√,,非画×) 4.分度头内的蜗轮与蜗杆速比为1/20。( ) 5.一般砂轮的线速度为35m/s左右。( ) 7.利用分度头划等分孔中心线时,,分度盘上应尽量选用孔数较多的孔圈,因摇动方便,准确度也高。( ) 8.划线时用来确定工件各部分尺寸、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的依据称为划线基准。( ) 10.借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件各部位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 12.利用方箱划线,工件在一次安装后,通过翻转方箱,可以划出三个方向的尺寸线。15.凡铸件、锻件毛坯,多要进行借料划线。( ) 16.划线时,划出的线条除要求清晰均匀符合要求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尺寸准确。( ) 17.用于检查工件加工后的各种误差或出现废品时,作为分析原因的线,称为找正线。( ) 18.当零件上有两个以上的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其中面积较小、较次要的或外观质量要求较低的表面作为校正基准。( ) 20.划线时,一般应选择设计基准为划线基准。( ) 21.在需要精加工的已加工表面上划线时,用硫酸铜溶液作涂料。( ) 24.錾削平面,在接近尽头处应调头錾去余下部分,这样可避免工件边缘崩裂。( ) 25.錾子的楔角和后角对錾削质量和效率没有影响,因此可以任意选取。( ) 26.锉刀的锉纹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工件的加工余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 27.用手锯锯削时,其起锯角应小于15。角为宜,但不能太小。( ) 28.安装锯条不仅要注意齿尖方向,还要注意锯条的松紧程度。( ) 29.锯削钢材,锯条往返均需施加压力。( ) 31.铆钉伸长部分的长度,应为铆钉直径的1.25~1.5倍。( ) 35.锯削零件当快要锯断时,锯削速度要加快,压力要轻,并用手扶住被锯下的部分。( ) 36.手工锯削管子时,必须选用粗齿锯条,这样可以加快锯削速度。( ) 38.铆接按使用要求可分为固定铆接和活动铆接。( ) 39.铆接的形式主要有对接、搭接和角接。( ) 40.铆钉的直径一般为板厚的一倍。( ) 41.用于铆接平头铆钉罩模的工作部分,应制成凸形。( ) 42.半圆铆合头不完整的原因是铆钉太短。( ) 50.标准麻花钻的顶角为110°( ) 51.钻削硬材料时,钻头顶角要大;钻削软材料时,钻头的顶角要小。( ) 52.标准麻花钻,在钻头的不同半径处,其螺旋角的大小是不等的,从钻头外缘向中心逐渐增大。( ) 53.标准中心钻的顶角是60°( ) 56.在组合件上钻孔时,钻头容易向材料较硬的一边偏斜。( ) 57.直柄麻花钻比锥柄麻花钻传递的转矩大。( ) 59.扩孔不能作为孔的最终加工。( ) 62.一般扩孔时的切削速度约为钻孔的一半。( ) 66.二号扩孔钻能扩精度为H11的孔。( )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血液的百分比。 4.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的液体状态下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5.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入动脉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它等于搏出量和心率的乘积。 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8.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9.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气体量,等于潮气量与无效腔气量之差乘以呼吸频率。 10.通气/血流比值:是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人安静时,比值为0.84。11.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料量,正常成人安静时125ml/min。 12.渗透性利尿:若小管液溶质溶度升高时,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这种利尿方式称为渗透性利尿。13.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 14.牵涉痛:内脏疾患引起体表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15.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16.允许作用:一种激素对某种生理功能没有直接作用,但它存在可大大加强另外一种激素的这种生理作用,前一激素对后一激素的这种作用。 二.填空题 反应的基本形式:兴奋与抑制。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细胞。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有完 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疲劳性。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促进蛋白质的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1. 维持身体平衡 2.调节肌紧张3. 协调随意运动。 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有抗凝血酶 3 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 制物肝素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心肌收缩 力、重力和体位、呼吸运动、骨 骼肌作用。 淋巴生成的意义?1.回收蛋白 质 2.运输营养物质3.调节血浆 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 4.防 御屏障的作用 呼吸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 的运输、内呼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作用调节大 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表面 的张力容积稳定减少吸气阻力 防止肺水肿 主要的胃肠激素有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抑胃肽 简述胃运动的方式 1.紧张性收 缩 2.容受性舒张3.蠕动 抑制胃排空的因素有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三.简答题: 人体功能的活动的调节方式及 特点?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 调节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作用迅速,准确, 短暂,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但作用 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自身调节的作用较局限,可 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 与或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 用。 简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 机制? 神经细胞阈刺激或阈上刺 激,膜上大量钠离子通道被激 活,钠离子 大量内流,膜内负电位迅速减小 并消失,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 支。当促使钠离子内流的动力 (浓度差)和阻止钠离子内流的 阻力(电位差)达到平衡时,钠 离子净内流停止。此时动作电位 达到最大幅值,称为钠离子平衡 电位。钠通道开放时间很短,随 后失活关闭。此时膜上钾离子通 道开放,钾离子顺电位差和浓度 差向细胞外扩散,膜内电位迅速 下降,产生动作电位下降支。 血小板的基本功能:1.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促进 生理性止血;3.参与血液凝固: 血小板能为凝血。因子的相互作 用提供磷脂表面。 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素? (1.)肾血浆流量的改变;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3.)滤过膜的改变,包括通透 性和面积两方面的改变。 简述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 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 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小管液溶 质的浓度;抗利尿激素;醛固酮。 大量饮清水时,尿量有何变 化?为什么? 尿量增多。大量饮入清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渗透压 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合成 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水的重 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严重呕吐及腹泻后尿量有 何改变,机制如何? 尿量减少。严重呕吐或腹 泻→机体水分丧失多→血浆晶 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 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 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另 外,机体水分丧失→循环血量减 少→容量感受器抑制,同时血浆 晶体渗透压增高→渗透压感受 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合成释 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 简单叙述视觉的二元学说 在人类的视网膜中,由于存在视 锥系统和视杆系统以上两种相 对独立的感光换能系统,分别管 理明视觉和暗视觉,这个理论被 称为视觉的二元学说 简述中枢抑制的分类 突触后抑制:1.传入侧支性抑制 2.回返性抑制 突触前抑制 简述突触传递兴奋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第一步:通过内源性、外源性激 活途径,激活因子X形成凝血酶 原激活物(Xa、V、PF3、钙离 子);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 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第三 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溶胶)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语法期末考试题型

学生填写) : 姓名: 学号: 命题: 审题: 审批: ----------------------------------------------- 密 ---------------------------- 封 --------------------------- 线 ----------------------------------------------------------- (答题不能超出密封装订线) 《英语语法》科目考试 使用班级(教师填写):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I. Multiple choice (30%. 1 point each))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1.During the past year the _____ of automobile accidents in New Y ork has decreased. A. degree B. quantity C. number D. amount 2. He returned at midnight and found that his house _____ . A. had broken into B. was broken in C. to be broken into D. had been broken into 3. He has been staying at home _______ days. A. these all last few B. these last few all C. all these last few D. these last all few 4. His_____ in gambling has eventually brought about his ruin. A . indulgence B. habit C. action D. engagement 5."It seems that she was there at the conference." The sentence means that A. she seems to be there at the conference. B. she seemed to be there at the conference. C. she seems to have been there at the conference. D. she seemed to being there at the conference. 6.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INCORRECT? A. They each have two tickets. B. They cost twenty yuan each. C. Each they have bought the same book. D. They were given two magazines each. 7.In the sentence "It's no use waiting for her ", the italicized phrase is)____. A. the object B. an adverbial C. a complement D. the subject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NOT be used to complete "We've seen the film ____"? A. before B. recently C. lately D. yet

高数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重点分析)

高数下-章节复习 一 解析几何 向量的内积外积计算,几何意义 例填空 已知b a b a ,,2,1==夹角为4 π,求b a + 例填空 设{}{ }3,,1,1,2,y b x a -=-= ,当y x ,满足 时,两向量垂直,当y x ,满足 时,两向量平行。 例证明 设平面π与两个向量j i a +=3,k j i b 4-+=平行, 证明向量k j i c --=62与平面垂直。 直线方程的计算 例解答 求过点()1,1,1-M ,且与直线? ??=++-=-+-093240632z y x z y x L 平行的直线方程 例解答 求过点()4,2,0,且平行于平面12=+z x ,23=-z y 的直线方程。 例解答 已知直线 451457-=-=-z y x 和平面0523=-+-z y x 的交点为0M ,在平面上求一条过0M 且和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 平面方程的计算 例证明 证明直线p z z n y y m x x 000-=-=-落在平面0=+++D Cz By Ax 的充要条件是0=++Cp Bn Am 且0000=+++D Cz By Ax 例解答 求过直线12011--=-=z y x 且平行于直线2 1111z y x =-=-+的平面方程 夹角(向量的夹角) 例()()1,1,0,0,1,1==,则两向量之间的夹角为 ,以两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距离(点到点,点到面,面到面,点到线) 例填空 已知两点()()2,0,3,1,2,421p p = 例解答 求点()1,1,2到平面01=+-+z y x 的距离 求旋转面方程,二次曲线,二次曲面的投影 例填空 曲面1222=--z y x 是由()绕()轴旋转而成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雷辉辉 一、用铅笔认真抄写下面的字 晒总诗爱练杨 二、请你帮助小明用“ ?”圈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进,j i n j i ng,清,qn? q 1 n g , 走,z o u zh o u,女,n u n u , 玩,w a n g w a n,谁,shu i zh u n, 俩,li a n g li a ,南,n a n I a n, 三、读拼音,写词语 bi a n ji e f a m i ng zh o ng c a i b a n f a ()()()() bi a n hu a y 1 j 1 ng ku a i I e sh i hou ()()()() 四、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宝盖儿:( ) ( ) ( ) 日字旁:( ) ( ) ( ) 木字旁:( ) ( ) ( ) 口字旁:( ) ( ) ( ) 草字头:( ) ( ) ( ) 三点水:( ) ( ) ( ) 五、上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A ____ E ___ G ___ H ___ M ___ L______ P _______ Z 六、照样子,写一写 1、欢欢乐我们唱起了欢乐的歌。 绿( ) ( ) 诗( ) ( ) 古( ) ( ) 首( ) ( )

2、冷——热 长——( ) 老——( ) 前——( ) 开——( ) 慢——( ) 高——( ) 3 、红红火火( ) ( ) ( ) 七、补充句子 1、我把( ) 。 2、( ) 十分( ) 。 3、( ) 和( ) 去( ) 。4 、我已经( ) 。八、按照原文填空。 1、春眠不觉晓,( )( ) 闻啼鸟。 2、儿童散学( )( )( ) ,忙趁东风放纸鸢。 3、意欲捕鸣蝉,忽然( )( )( ) 。 4、( )( ) 才露( )( )( ) ,早有蜻蜓立上头。九、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树叶是毛虫的摇篮,花朵是蝴蝶的眠床,歌唱的鸟儿谁都有一个舒适的巢, 辛勤的蚂蚁和蜜蜂都住着漂亮的大宿舍,螃蟹和小鱼的家在蓝色的河里, 绿色无际的原野是蚂蚱和蜻蜓的家园。 可怜的风儿没有家,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 漂流的云没有家,天一阴就急得不住的流眼泪。 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呢,生下来急有妈妈和爸爸给准备好家, 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 1、根据诗歌内容连线。 辛勤的小河 漂亮的蚂蚁 漂流的宿舍 蓝色的云 2、用一句话说一下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十、作文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生物体物质代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马原重点知识点 题型:1、选择(1x10*)2、判断(1x10*)3、材料分析(20x4*) (1、反应什么理论简述即可。2、感想结合理论展开)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 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 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主的理论基础,

2017期末考试试题(20210226140633)

阳东一职电子商务基础期末试题 班16春3 姓名:许流通分数: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满分1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正确写V,错误写X) 1 ?我国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立足本国,并与国际惯例接轨。(V ) 2. 黑客攻击电子商务系统的手段中,伪装这种手段攻击的是系统信息的保密性。(X ) 3?数字签名是解决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数据后抵赖问题的方法。(X ) 4 ?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建立内部信息和功能与外部信息和功能之间的屏障。(V ) 5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V ) 6 ?网上银行的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基本业务、网上投资、网上购物、个人理财、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V) 7?所有网络营销的案例都只是单独的使用了一种营销模式。(X ) 8 .网络广告创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告受众或者普通受众对网络广告的点击。(V) 9. 电子签名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于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相关,用来签定文件签署者的身份、表示文件签署者同意电子文件内容以及确保文件内容不被篡改的一种安全保障措施。(V ) 10. 淘宝网开网店,一个身份证只能开1个网店。(V) 二、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1分,满分25分。请将正确选项代号填在括号中() 1在国内,人们在新闻媒体的炒作下,将(C )年称为电子商务年”这一年网络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A、1988 B、1999 C、2000 D、2001 2. 互联网域名指的是在域名系统内一个范围标记如(A )表示中国的互联网 A、cn B、com C、jp D、net . 3. 下面属于在线销售的形式是(A )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题目及答案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审计学》结课考试复习要点试卷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二、多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三、判断题(10道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四、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五、简答题(2道题,共计16分); 六、案例分析(1道题,19分)。 此部分要求重点掌握 一、案例分析 (一)M和N注册会计师于2012年12月10日至13日对甲公司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 (1)采购部根据经批准的请购单发出订购单。货物运达后,验收部根据订购单的要求验收货物,并编制一式多联的未连续编号的验收单。仓库根据验收单验收货物,在验收单上签字后,将货物移入仓库。验收单一联交采购部登记采购明细账和编制付款凭单,付款凭单经批准后,月末交会计部。会计部根据只附验收单的付款凭单登记有关账簿。 (2)会计部审核付款凭单后,支付采购款项。甲公司授权会计部的经理签署支票,经理根据已适当批准的凭单,在确定支票收款人名称与凭单内容一致后签署支票,并在凭单上加盖“已支付”的印章。 解析:

(1)验收单未连续编号,不能保证所有的采购都已记录或不被重复记录。应建议甲公司对验收单进行连续编号。 (2)付款凭单未附订购单及供应商的发票等,会计部无法核对采购事项是否真实,登记有关账簿时金额或数量可能就会出现差错。应建议甲公司将订购单和发票等与付款凭单一起交会计部。 (3)会计部月末审核付款凭单后才付款,未能及时将材料采购和债务登账并按约定时间付款。应建议甲公司采购部及时将付款凭单交会计部,按约定时间付款。 (二)CPA在审计A公司2011年度会计报表时,A公司财务主管提出不必抽查2012年付款记账凭证来证实2009年的会计记录,其理由如下:(1)2011年度的有些发票因收到太迟,不能记入12月份的付款记账凭证,公司已经全部用转账分录入账;(2)年后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了抽查;(3)公司愿意提供无漏记负债业务的说明书。 问题: 1. CPA在执行抽查未入账债务程序时,是否可以因客户已利用转账分录将2011年迟收发票入账的事实而改变原定程序 2. CPA抽查未入账债务是否因客户愿意提供无漏记债务说明书而受影响 3. CPA在抽查未入账债务的程序时可否因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而取消或减少 解析:

教育心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走进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皮亚杰用图式来解释婴儿抓握、吸吮反射等这种认知结构。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技能包括同化和顺应 二、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三、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四、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与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发生。认知发展的两个成就: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容的智力或操作。特点:能运用一些动作图式、能运用符号、思维不可逆、未获得概念守恒。自我中心主义、集体独白。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页脚内容1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掌握了守恒、分类和顺序排列运算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五、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六、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七、最近发展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八、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九、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18个月)、自主对羞愧(18个月到3岁)、主动对内疚(3—6岁)、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初期)、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成年晚期)。 十、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家庭、同伴和教师。 第三章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斯皮尔曼提出智利的二因素论即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 二、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页脚内容2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教学提纲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 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点 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期末考试题型和复习范围2018

期末考试题型和复习范围(2018年6月30号) Part One: Bank filling (10×1=10point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en sentences with ten blanks. You are required to select one expression for each blank from a list of choices given in a word bank following the sentences. Read thesesentences carefully before making your choices. Each choice in the bank is identified by a letter. Pleas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for each item on Answer Sheet. 说明:10个句子,每个句子中有一填空处,从18个备选英语短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与相应的句子意思匹配。 Part Two: Word Matching(10×1=10points) In this section, there are ten Chinese expressions followed by a word bank of twenty English ones. You are required to select one English expression for each Chinese expression from the word bank. Read theseexpressions carefully before making your choices. Each choice in the bank is identified by a letter. Please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for each item on Answer Sheet. 说明:10个汉语短语,从20个备选英语短语中选择与这些汉语短语意思相匹配的词语。 以上两题的内容均来自“文化特色词汇总表” Part Three: Writing (20points) Write something about the following topics. Your introduction of or common on each of the topics should not be less than 100 words. 1).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 one中英思维与语言比较,参考页面:p58-59,p74,p77,p96-97,p100,p109,p111,p15-139) ●Paratactic (重意合) language Chinese Parataxis refers to the language in which word and sentence units are composed by means of their semantic coherence with diffusive (散布性的) linguistic forms and covert (隐蔽的) grammar. Hypotactic (重形合) language English Hypotaxis (强调形合) refers to a language which uses the distinct formal labels, such as inflexion, prepositions, conjunctions etc. to link phrases,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with overt grammar. ●Meaning-focused with emphasis on implicit coherence (隐性连贯) Paratactic语义型语言(以意统形) Form-focused with emphasis on explicit cohesion(显性联接)Hypotactic形态型语言(以形驭意) ●Topic-Comment Sentence Structure (话题-评论结构) Topic-prominent Language话题突出型语言 Subject-Predicate Sentence Structure (主语-谓语结构)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主语突出型语言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 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正常成人约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