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基础》

《微生物基础》(9374)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

(一) 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微生物学基础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只有在掌握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畜禽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二)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本课程为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虽然没有高深的理论知识,但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一些专业课程如家畜传染病学、兽医概论等的学习所必需。本科程是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治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疾病,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畜禽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

(三)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熟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型、分布、生理特性,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传染免疫,掌握细菌、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放线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方法。

实践技能方面: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常用实验器材的准备;各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熟悉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保存方法;重要病原微生物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四)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期课为动物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免疫学、动物化学、有机化学。后期课程为畜牧概论和兽医学等。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动物学,化学。

重点是:1.各种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及其基本特点。2.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3.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4.重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要点。

难点是:1.细菌的致病机理。2.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免疫应答。

–1–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发展简史;兽医微生物学的性质、任务;如何学好兽医微生物学等。

2. 掌握微生物与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微生物学的重大成就与贡献。

3. 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分类与主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微生物学的研究范畴、重大成就与贡献。

(三)考核知识点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巴斯德的贡献;发展简史。

(四)考核要求

1. 识记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发展简史;巴斯德的贡献。

2.领会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菌的外形和排列方式。

2. 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掌握细菌的几种特殊构造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

4.熟练掌握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质粒、细菌L形、衰老型和多形性的概念。革兰氏染色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四节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三)考核知识点

1. 细菌的外形和排列方式。

2. 细菌细胞壁结构特点,质粒、细菌L形、衰老型和多形性的概念。

3. 细菌特殊构造的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

4. 革兰氏染色方法。

–2–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质粒、细菌L形、衰老型和多形性的概念;几种特殊构造的概念和功能;细菌细胞壁结构特点;革兰氏染色操作步骤。

2.领会细菌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原理的关系。

3.简单应用革兰氏染色方法。

4.综合应用常见细菌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第二章细菌生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2.理解常用的几种细菌生化试验原理。

3.掌握细菌的营养需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4.熟练掌握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分期和特点;呼吸、发酵、化能异养菌和热原质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五节细菌的代谢过程

第六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七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八节细菌的生化试验

(三)考核知识点

1. 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方式;

2. 细菌的营养需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3.呼吸、发酵、化能异养菌和热原质的概念;

4.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细菌生长曲线的概念和各期的特点;发酵和热原质概念;细菌的营养需要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领会细菌生化试验原理及意义。

3.简单应用常用的几种细菌生化试验。

4.综合应用常用的几种细菌生化试验在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第三章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3–

1.了解噬菌体的概念及在细菌鉴定和疾病方面的意义。

2.理解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原理。

3.掌握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概念和用途;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熟练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菌作用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灭菌、防腐、无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菌作用的概念;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影响;各种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噬菌体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消毒、灭菌、杀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概念;高温、紫外线的杀菌原理。

2.领会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影响。

3.简单应用酚类、荃类和醇类消毒剂的应用。

4.综合应用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第四章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土壤、水和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及其与动物疾病的关系。

2.掌握正常菌群对动物机体的作用,土壤、水和空气中细菌的检查。

3.熟练掌握动物体内正常菌群及各种实验动物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节正常动物体的细菌

第三节细菌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概念;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概念。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正常菌群、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的概念。

2.领会土壤、水和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及其与动物疾病的关系。

–4–

3.简单应用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4.综合应用水中的细菌检查方法。

第五章病原菌的致病作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病原菌与传染的关系。

2. 理解毒力的测定原理与方法。

3.掌握内毒素、外毒素和类毒素的概念。

4.熟练掌握细菌致病性、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传染、菌血症、毒

血症等概念以及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病原性与毒力

第二节病原菌与传染

(三)考核知识点

细菌病原性、毒力的概念以及构成病原菌毒力的因素;毒力的测定;病原菌与传染的关系;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病原性、毒力、半数致死量、半数感染量、传染、菌血症、毒血症等的概念;内毒素、外毒素和类毒素的区别。

2.领会病原菌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

3.简单应用类毒素的制备与应用。

4.综合应用根据传染病发生的条件,如何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第六章细菌的变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菌变异的类型以及诱导细菌变异的方法和意义。

2.理解细菌变异的机制。

3.掌握质粒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意义。

4.熟练掌握转化和转导的概念、减弱或增强病原菌毒力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第二节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三节人工获得变异品系的方法

–5–

第四节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质粒的类型;转化和转导的概念;细菌变异的类型;增强或减弱病原菌毒力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转化和转导的概念;细菌变异的类型。

2.领会诱导细菌变异的机制。

3.简单应用如何减弱病原菌的毒力。

4.综合应用细菌遗传变异的应用。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菌的命名方法、常见细菌的分类体系。

2.掌握细菌的分类地位和分类单元。

3.熟练掌握种和菌株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

(三)考核知识点

细菌种和菌株的概念;G+Cmol%的概念;细菌的命名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种、菌株、G+Cmol%和细菌双名法的概念。

2.领会细菌的分类体系。

3.简单应用细菌的国际命名法。

4.综合应用细菌的分类。

第八章抗原与抗体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和制备过程、半抗原载体现象。

2.掌握各种类型抗体的结构的主要特性和功能、抗原决定簇的类型。

3.熟练掌握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基本功能;抗原的概念、特性、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体的概念、特性和基本结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抗原

第三节抗原的分类

第四节抗体

第五节抗体的制备

(三)考核知识点

免疫的概念、特性和基本功能;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体的概念、特性和基本结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免疫、抗原、抗原决定簇和抗体的概念;抗原的类型以及各种类型的概念;构成抗原的条件。

2.领会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3.简单应用怎样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4.综合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第九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布、表面标志及其各亚群细胞的特点;T、B细胞亚群分类方法与各类细胞亚群的功能;细胞因子的命名方法及其免疫生物学活性。

2. 掌握是K、NK和免疫辅佐细胞的概念和功能;T、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过程;T、B细胞对各种抗原应答的机理及参与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3. 熟练掌握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种类及其功能;;各种类型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细胞免疫的概念、作用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第三节免疫因子

第四节免疫应答

第五节细胞免疫

第六节体液免疫

(三)考核知识点

中枢免疫器官的概念、种类及其功能,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布;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各种类型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7–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各种类型免疫的概念;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领会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布;T、B细胞对各种抗原应答的机理及参与的细胞因子的作用。

3.简单应用T、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4.综合应用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十章抗感染免疫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补体激活的两个途径的过程和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的免疫机制。

2.掌握补体的组成、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3.熟练掌握补体的概念、构成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第二节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三)考核知识点

构成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因素,补体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和生物学活性;补体激活的两个途径;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的免疫机制。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补体的概念、组成和特点和生物学活性。

2.领会激活补体两个途径的过程。机体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的免疫机制。

3.综合应用抗细菌感染免疫。

第十一章免疫血清学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血清学反应原理和操作过程。

2. 掌握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

3. 重点掌握血清学反应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8–

第二节凝聚性试验

第三节标记抗体技术

第四节有补体参与试验

第五节中和试验

(三)考核知识点

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性和影响因素;常见血清学反应的概念和原理。常见血清学反应的操作过程。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常见血清学反应的概念;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性。

2.领会常见血清学反应的原理;血清学反应的影响因素。

3.简单应用常见血清学反应的操作过程。

4.综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应用。

第十二章免疫学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

2. 掌握免疫防治的相关概念和免疫佐剂与免疫增强剂的概念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免疫诊断和免疫检测

第二节免疫防治

第三节佐剂与免疫增强剂

(三)考核知识点

免疫诊断技术的应用领域;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免疫防治的相关概念和免疫佐剂与免疫增强剂的概念和作用;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原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免疫防治的相关概念和免疫佐剂与免疫增强剂的概念。

2.领会细胞免疫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免疫佐剂和免疫增强剂的作用原理。

3.简单应用免疫佐剂。

4.综合应用细胞免疫检测技术。

第十三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9–

1. 了解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发分类地位。

2.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溶血原理。

3.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性。

4. 熟练掌握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特征;葡萄球菌毒力强弱的鉴定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链球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培养特性和溶血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的致病性;葡萄球菌毒力强弱的鉴定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β溶血的概念;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特点;葡萄球菌毒力强弱的鉴定方法。

2.领会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特征。

3.简单应用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

4.综合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分离培养。

第十四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和布氏杆菌的分类地位。

2.理解布氏杆菌的致病机制。

3.掌握假单胞菌属、博代氏菌属中动物致病菌的主要特征。

4.熟练掌握布氏杆菌主要特征及其致病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假单胞菌属

第二节布氏杆菌属

第三节博代氏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布氏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博代氏菌属中动物致病菌的主要特征。布氏杆菌、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的致病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布氏杆菌主要特征及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支气管败血博代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领会布氏杆菌的致病机制。

–10–

3.简单应用布氏杆菌的培养。

4.综合应用布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五章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常见的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嗜血杆菌属、放线杆菌属中动物致病菌的主要特征。

2.理解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

3.掌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抗原结构和致病因素。

4. 熟练掌握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重要特征及其致病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肠杆菌科

第二节嗜血杆菌属

第三节巴氏杆菌属

第四节放线杆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重要特征;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放线杆菌属中动物致病菌的主要特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嗜血杆菌和巴氏杆菌的主要特征;大肠杆菌的抗原结构;嗜血杆菌的卫星现象;几种动物致病菌所引起的疾病。

2.领会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

3.简单应用鉴别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的微生物学方法。

4.综合应用畜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方法。

第十六章革兰氏阴性厌氧无芽孢杆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拟杆菌的主要特性。

2.理解拟杆菌的致病机理。

3.掌握有结拟杆菌和腐败拟杆菌的鉴别方法。

4.熟练掌握坏死梭杆菌的重要特性。

(二)课程内容

–11–

第一节拟杆菌属

第二节梭杆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拟杆菌、坏死梭杆菌的主要特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坏死梭杆菌的重要特性;拟杆菌的致病性。

2.领会拟杆菌的致病机理。

3.简单应用有结拟杆菌和腐败拟杆菌的鉴别。

4.综合应用坏死梭杆菌病的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七章形成芽孢的细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见病原性梭菌的主要特性。

2.掌握重要病原性梭菌的异同点。

3.熟练掌握炭疽杆菌的重要特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芽孢杆菌属

第二节梭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炭疽杆菌的重要特性;常见病原性梭菌的主要特性;重要病原性梭菌的异同点。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炭疽杆菌的重要特性;常见病原性梭菌的致病性。

2.领会炭疽杆菌的致病机理。

3.简单应用比较重要病原性梭菌的异同点。

4.综合应用炭疽的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八章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李氏杆菌、猪丹毒杆菌的重要特性。

2.理解猪丹毒杆菌的致病机制。

3.掌握李氏杆菌的致病性。

4.熟练掌握猪丹毒杆菌的致病性。

(二)课程内容

–12–

第一节李氏杆菌属

第二节丹毒杆菌属

(三)考核知识点

李氏杆菌、猪丹毒杆菌的重要特性;李氏杆菌、猪丹毒杆菌的致病性。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猪丹毒杆菌的重要特性;李氏杆菌和猪丹毒杆菌的致病性。

2.领会李氏杆菌和猪丹毒杆菌的致病机制。

3.简单应用李氏杆菌和猪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鉴别方法。

4.综合应用猪丹毒的微生物学诊断。

第十九章病毒学总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毒的分类体系。

2.掌握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分类依据;主要动物病毒的核酸类型和分类地位。

3.熟练掌握病毒细胞培养的特点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病毒的抵抗力

第四节病毒的繁殖

第五节病毒的分离与培养

第六节病毒的变异

第七节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八节抗病毒免疫

第九节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十节病毒病的微生物学检查

(三)考核知识点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动物主要病毒的核酸类型;病毒的一般繁殖过程;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病毒的分类依据;病毒病的微生物学检查。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动物主要病毒的核酸类型;包涵体、干扰素的概念;病毒的一般繁殖过程。

2.领会病毒的分类依据;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凝和血凝抑制作用的机理

–13–

3.简单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空斑试验。

4.综合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病毒病的微生物学检查。

第二十章病毒学各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畜禽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病原的分类地位。

2.掌握畜禽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病原的主要生物学特点。

3.熟练掌握重要病毒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病原的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要点和防制方法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双股DNA病毒

第二节单股DNA病毒

第三节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第四节双股RNA病毒

第五节单负股RNA病毒

第六节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第七节套式病毒目

第八节其他正股RNA病毒

第九节朊病毒

(三)考核知识点

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狂犬病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囊病病毒、马立克氏病毒、鸭肝炎病毒、鹅细小病毒、朊病毒等的分类地位、主要特征、所致疾病、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和鸭肝炎病毒等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

2.领会朊病毒的特性、复制方式和牛海绵状脑病的致病机理。

3.简单应用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狂犬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微生物学诊断及防治方法。

4.综合应用伪狂犬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的鉴别诊断;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鉴别诊断。

–14–

第二十一章病原真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真菌的分类体系和常见病原性真菌的一般特征。

2.理解病原真菌的致病机制。

3.掌握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微生物学诊断程序。

3.熟练掌握常见中毒性病原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真菌概述

第二节感染性病原真菌

第三节中毒性病原真菌

(三)考核知识点

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病原真菌微生物学诊断程序;常见中毒性病原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曲霉菌的致病特点。

2.领会真菌的致病机制。

3.简单应用真菌的分离培养。

4.综合应用中毒性病原真菌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十二章至第二十五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结核分支杆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的培养特点和微生物学诊断方法。

2.掌握莱母病、鸡慢性呼吸道病、Q热和鸟疫的病原。

3.熟练掌握结核分支杆菌和霉形体的染色、形态及细胞壁结构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二十二章分支杆菌属及其相似属

第一节分支杆菌属

第二节放线菌属

第二十三章螺旋体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疏螺旋体属

第三节蛇形螺旋体属

–15–

第四节密螺旋体属

第五节细螺旋体属

第二十四章霉形体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猪的霉形体

第三节禽的霉形体

第四节牛、羊的霉形体

第二十五章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第一节立克次氏体

第二节衣原体

(三)考核知识点

结核分支杆菌的染色、形态、细胞壁结构、培养特点和微生物学诊断方法;鸡慢性呼吸道感染、Q热和鸟疫的病原。禽结核、副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特征;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抗酸染色;猪痢疾、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感染、Q热和鸟疫的病原;结核分支杆菌的染色、形态、细胞壁结构和培养特点;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2.领会分支杆菌的细胞壁结构特征及其与抗酸性的关系。

3.简单应用抗酸染色法。

4.综合应用牛结核、猪痢疾的微生物学诊断。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和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内容基本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和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均应以本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范围。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自学教材

–16–

兽医微生物学第二版甘肃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99。

(2)参考教材

①医学微生物学陆德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②兽医细菌学吴信法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③动物病毒学殷震编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7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有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本课程为5个学分,不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没有高深的理论,但知识性较广,内容较多。自学者可在对自学内容识记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归纳与总结,以加深理解和全面掌握。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在对基本内容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实验开展直观教学,以加深对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作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应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应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践中稍复杂的一些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17–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试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菌的鞭毛抗原是

A、O抗原

B、K抗原

C、H抗原

D、Vi抗原

二、多项选择题:

()2.大肠杆菌的抗原包括

A、O抗原

B、K抗原

C、H抗原

D、Vi抗原

E、I抗原

三、名词解释:

3.微生物

四、简答题:

4.简述细菌的特殊构造。

五、论述题:

5.怀疑送检病猪患布氏杆菌病,请给出该病的详细微生物学诊断报告。

–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