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_副本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_副本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_副本
人体解剖学实验考试_副本

坐骨神经一一腓肠肌标本和腓肠肌标本制备

二、实验原理

三、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

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 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一活组织一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四、实验步骤

1、洗净实验动物T毁髓T剥制后肢T分离坐骨神经T游离腓肠肌T游离股骨头T标本检验T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

2、双毁髓

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2)分离两后肢,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

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离坐骨

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4)游离腓肠肌: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5)分离股骨头:捏住股骨,剪去并刮净周围肌肉,保留股骨的后2/3,剪断股骨;(6)检验标本:用手术镊轻提标本的脊椎片,再用经任氏液蘸湿的锌铜弓接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则表示标本机能正常。轻提腓肠肌上的结扎线,将标本放入任氏液中保存15-20分钟后进行实验。(7)电刺激的极性法则验证:用棉线在神经干中间部位进行结扎,以阻断神经传导兴奋的能力。用锌铜弓跨越结扎线刺激坐骨神经干。

五、注意事项

1、避免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

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

六、实验结果

通过任氏液浸泡,刺激后,看到肌肉有收缩的反应,调换电极进行刺激后也同样有收缩反应。通过铜一锌与锌一铜的两种刺激比较后,铜一锌更强。

八、思考题

1、剥去皮肤的后肢,能用自来水冲洗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自来水中还有例如氯离子、钙离子等许多离子,它们会影响细胞膜的点位分布,最终就会影响到刺激反应现象的观察;另外自来水里有许多微生物如果它们附着与

誓言材料上,也会影响实验效果的。

2、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后果?

答:金属器械碰压、触及或损伤神经及腓肠肌会损伤腓肠肌细胞膜,使肌肉中的神经收到过度刺激,而过度兴奋最终失活,刺激时候就没有现象。

3、如何保持标本的机能正常?

答:首先在制备腓肠肌的过程时,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以及实验者不要

触碰到肌肉;其次,过程中要保持腓肠肌的湿润,常加任氏液,最好先泡一会;另外,在第一次电刺激后,需要让肌肉休息一段时间,在进行下一次刺激。

实验三骨骼肌收缩特性和收缩形式的观测

二、实验原理:

1、腓肠肌有许多肌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程度会引起肌肉不同的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肌肉不会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而能够引起肌肉发生收缩

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在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的力量也不会随之加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

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与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即单收缩,单收缩反应过程

包括三个时期潜伏期收缩其舒张期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题

1、同一标本的阈刺激强度与最适刺激强度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会的。由于实验过程中的电刺激会使得肌肉标本发生变化,神经的兴奋性也会相应

的收到一定影响;任氏液的浸泡也会对兴奋性造成影响的。

2、刺激骨骼肌与刺激神经的单收缩曲线有何不同?

答:神经收缩和肌肉兴奋都是一种电活动,都是以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导为

标志的坐骨神经干兴奋是诱发骨骼肌细胞膜产生兴奋的刺激因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发生在腓肠肌动作电位发生之前两种电活动的幅度持续时间以及不应期等各方面的不同肌细胞膜动作电位是骨骼肌兴奋的根本标志。他通过兴奋一一收缩偶联才引发骨骼肌的机械收缩活

动,肌电发生在先,机械活动发生在后,从曲线的幅度上说,肌肉收缩的曲线与肌电兴奋的曲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没有可比性。从曲线的持续时间来说,骨骼肌收缩的机械收缩曲线远比其动作电位时程长。骨骼肌的兴奋活动具有不应期,骨骼肌收缩的机械不存在不应期,因此骨骼肌收缩曲线可以发生部分融合,甚至完全融合,但是骨骼肌兴奋动作电位是无法融

合的。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血型就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

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 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

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或/和B抗原。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 A B抗原而分为A B

AB O四型。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 )。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

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

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方法以及交叉配血方法。

蛙心起搏点、收缩与电兴奋地关系及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的观测

二、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能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可以通过心搏曲线记录下来,而心脏的生物电

变化可以能过心电图表现了来。同时记录心脏的机械活动与电变化,可以清梦地观察到两个

生理过程之间对应关系。心肌的机能特性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整个收缩期都处于有效

不应期内。在心室收缩期给以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即期前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

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静脉窦传来下一个兴奋才会收缩。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即代偿间歇。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暴露动物心脏一一观察心脏的结构一一观察心搏过程一一记录心搏曲线一一观察心脏电活动与机械收缩运动的时相关系一一观察心室肌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的产生。

实验名称:人体动脉血压测定及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

使用血压计间接测量。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时而高于舒

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而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地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液的最小外加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液

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

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80mmHg)。但是血压的稳定性是动态的,是在不断连续的变化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

脑的思维活动的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的影响。

2、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与情绪稳定;

2、打开血压计开关,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使其松紧适度,手掌向上放在实验台上。

4、在压脉带下方,肘窝上方找到动脉搏动处,将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动脉上。

5、听取血管音变化。

向压脉带充气加压,同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稍

稍扭松打气球上的螺丝,缓慢放气,仔细倾听听诊器内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先是由无到有,次之由低到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如此反复进行2-3次。

6、测量正常动脉的血压。

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读数。但徐徐放气时,第一次听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缩压;最后声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张压。记下血压读数,放空压脉带,使压力降低为零,重复测压2-3次,记录测压均值。

7、实验观察

1。受试者加深呼吸加快呼吸频率对血压的影响

记录正常的血压后,令受试者加快加深呼吸1min测压

2。情绪对血压的影响

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令受试者回忆起最气愤的往事1分钟测量

3。肢体运动对血压的影响

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分钟内完成50-60次,共做1-2分钟,运动后立

即坐下测压,并将变化最大的血压值记录下来

4 )冰水刺激对血压的影响

受试者取坐位,测量正常血压,然后让受试者的手浸入并冰水中1分钟测压。

8、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纪录填入表

实验结论和小结:

实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哺乳动物是通过神经和体液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血压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在理论上,人在加快呼吸,气愤,运动后、环境变冷后都会引起血压的变化,通过血压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活动已获得

充足的供血需求,为机体提供氧和各种营养。但是实验数据分析表明,人在加快呼吸、气愤、环境变冷后都没有引起血压的显著性变化,这一方面由于实验数据很少,造成很大的误差,另一个就是同学们在做实验是没有严谨地完成实验,

(3)注意事项:

①、测压时室内需保持安静,以利于听诊。

②、戴听诊器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

③、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

④、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

3、思考题:

(1)实验结果表明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实验结果表明,人的血压并稳定并不是一直保持恒定静止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是在不断变化的。人体的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

的影响。因为人体的血压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实现的,人生活的环境是在不

断变化的,机体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就必须改变某些理化值。在温度降低,运动等情况下人

体的耗氧量增加,机体为了保证身体的供氧量就通过升高血压加快心率等方式来增加血流量,从而为机体运输更多的氧,以保证机体对氧的需求,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所以,人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血压会有变化。

(2)情绪变化对人体血压影响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试说明两三点。

答:在愤怒与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围阻力增加,可使舒张压明显升高。在恐惧时,

由于心输出量增加,造成收缩压升高。情绪变化引起血压波动,由于紧张和焦虑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而使血压增高。

反射时、反射弧和脊髓反射的抑制测试

[基本原理]

反射是指对某一刺激无意识的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损,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由于

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在脊髓反射的中枢之间或高位脑和脊髓对

低位脊髓反射中枢均存在抑制作用。这些抑制作用保证了机体活动的协调性。

[思考题]

1.以实验结果为根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说明反射弧的几个组成部分。

答: 1.环剥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的皮肤后用相同方法刺激趾端,屈反射消失,说明感受器

是反射弧组成部分

2.利用普鲁卡因溶液处理坐骨神经干(抓或擦反应的传出神经和屈反射的传入神经),

经过不同的时间之后,两反射均消失,说明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时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3.捣毁脊髓,反射消失,说明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必须。

4.显而易见地,肌肉是反射的效应器。综上所述,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