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能力分类

能力分类

能力分类
能力分类

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它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个人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如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能力等都属于智力的范围。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

现。

(2)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智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例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管理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能力等都属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互联系构成辨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以一般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某种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领域得到特别的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一般能力。

2.再造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1)再造能力:又叫模仿能力,是指能使人迅速地掌握知识、适应环境,善于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符合学习活动的要求。

(2)创造能力:是指具有流畅、独特、变通、创新及超越平常的思考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符合创造活动的要求。这两种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常是先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的。

3.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

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

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2)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

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

知能力。

(2)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成为顺利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不能截然

分开。不通过认知能力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就不会有操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操作能力不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这种能力对组织团体、促

进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有重要作用。

景别

第一节电视景别的作用及其分类 一、景别——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5) 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种是: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一种是: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了视点的变化,它能满足观众从不同的视距不同的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2、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表现被摄主体的范围发生变化,它使画面在再现或表现被摄对象时具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3、景别的变化是形成影片节奏的变化因素之一。影响节目节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景别的变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4、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所谓两极景别——大远景和大特写 第二节远景(抒情) 一、远景——表现开阔场面空间的画面,它是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二、远景画面的功用 1、远景画面呈现的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画面容量也大,可以同时提供较多的视觉信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 2、远景画面视野开阔,场面壮观,对事件和景物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量,一是事物数目的量,二是空间范围上的量。 3、以景物为主体的远景画面具有借景抒情的意味。 4、远景不仅可以写景,而且也是写人的景别。 5、片子中多用远景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 三、拍摄远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拍摄远景画面要有一定的长度。

2 、拍摄时以追求画面的总体效果为主,构图时从大处着眼,重点处理好景物在画面中所呈现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3、远景画面的构图时要经营好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并注意地平线的水平。 4 、镜头运动速度一般放慢,要平稳、均匀。 5 、多选逆光、侧逆光且注意选择前景。 总结: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 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 第三节全景(交代) 一、全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二、全景画面的功能 1、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表现一物体的完整形象)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3、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4、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5、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三、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 2、由于全景画面集纳的造型表现元素最多,要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3、全景画面往往是该场景的拍摄总角度,全景镜头要先拍。 总结: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表现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

论全国性法律的概念和分类

論全國性法律的概念和分類 王 禹? 一、全國性法律是《香港基本法》和 《澳門基本法》規定的特有概念 全國性法律是《香港基本法》和《澳門基本法》特有的法律概念。如《香港基本法》第18條規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法律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條規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佈或立法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任何列入附件三的法律,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按本法規定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宣佈戰爭狀態或因香港特別行政區內發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國家統一或安全的動亂而決定香港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中央人民政府可發佈命令將有關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 如《澳門基本法》第18條規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法律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條規定的澳門原有法律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凡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佈或立法實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徵詢其所屬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可對列於本法附件三的法律作出增減。列入附件三的法律應限於有關國防、外交和其他依照本法規定不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宣佈戰爭狀態或因澳門特別行政區內發生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不能控制的危及國家統一或安全的動亂而決定澳門特別行政區進入緊急狀態時,中央人民政府可發佈命令將有關全國性法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 另外,《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和《澳門基本法》附件三就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和“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為標題,並指出,“下列全國性法律,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佈或立法實施”和“下列全國性法律,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佈或立法實施。” 二、全國性法律的定義 全國性法律的概念讓我們容易想起憲法裏的“地方性法規”的概念。如憲法第100條規定,“省、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和它們的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67條第(8)項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這裏說的地方性法規是指省級地方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在省級地方的行政區域內生效,後來中國地方性法規又擴展到較大的市也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這裏的地方性法規是指較大的市的地方行政區域範圍內生效。因此,對比地方性法規的概念,我們可以給全國性法律的概念下一個初步的定義,是指在全國範圍內生效的法律。 然而,《澳門基本法》第18條第2款明確指出,“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澳門基本法》附件三就明確列舉了“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全國性法律”。因此,全 ?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副教授級研究員

幼儿分类能力标准及教案

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 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 2. 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 活动准备 1. 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 2. 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 3. 视频展示仪。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 (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 (2)幼儿操作分糖果。 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 (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 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C:我把硬的糖果和软的糖果分开,硬糖放在一起,软糖放在一起。 2. 游戏:“糖果超市”。 (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 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 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 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 (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整齐齐。

(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 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 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 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 3. 延伸活动:角色游戏增添“糖果超市”的游戏,让幼儿巩固练习。 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能力有哪些种类

能力的种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它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力。个人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言语能力等都属于智力范围,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智力)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例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管理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技术操作能力等都属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互联系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方面,特殊能力的发展以一般能力的发展为前提,某种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领域得到特别的发展,就可能成为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事,也发展了一般能力。 二、在造型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1)再造能力,又叫模仿能力,是指能使人迅速掌握知识、适应环境,善于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符合学习活动的要求。 (2)创造能力,是指具有流畅、独特、变通、创新及超越平常的思考与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符合创造活动的要求。这两种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再造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常常先是模仿,然后再进行创造的。 三、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1)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比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它较少地依赖于文化

和知识的内容,而取决于个人的禀赋。 (2)晶体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又成为树立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不能截然分开。不同认知能力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就不会有操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反过来,操作能力不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 (2)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艺术表演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调解纠纷的能力、处理意外事故的能力等。这种能力对于组织团体,促进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有重要的作用。 能力列表 能力列表一: 一、人际交往能力 1)关系建立2)团队合作3)解决矛盾4) 亲和力 二、影响力 2)说服力2)应变能力3) 影响力 三、领导能力 1) 反馈和培训2) 授权3) 激励4) 建立期望5) 责任管理

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第六部分法律 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 本章知识点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知识点三】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 【知识点四】法的功能和效力 【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建议关注法的类型、本质、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 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类型 (二)法的本质 1.法的阶级性:法反映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国家意志性:只有通过合法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才能成为法。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基本特征 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特殊强制性。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规范。 【经典例题】 【例题·单选题】(2016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等多个方面,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法最终决定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统治阶层的意志 C.国家的意志 D.多数公民的意志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本质。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 建议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 【例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 (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2)并不是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直接规定法律规则。 (3)不是每一个法律条文都完整地表述一个规则或只表述一个法律规则。 【例如】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神经网络 感知器的分类能力

作业一:感知器的分类能力 一、作业要求 已知矩阵P=[0.1 0.7 0.8 0.8 1.0 0.3 0.0 -0.3 -0.5 -1.5; 1.2 1.8 1.6 0.6 0.8 0.5 0.2 0.8 -1.5 -1.3]; T=[1 1 1 0 0 1 1 1 0 0 ; 0 0 0 0 0 1 1 1 1 1] 对以上输入、输出样本进行分类。要求画出最后的线形图。 二、分析题目要求 首先画出题目给定的点。要求设计一个二输入感知神经网络,将十个输入向为四类。 图1 给定的点 三、构建初始网络 应用newp()构造一个神经元感知器神经网络,其输入向量在[-2 2]之间。由于为2输入,故神经元数量为2。 四、训练网络 net=train(net,P,T); 设置最大训练次数为10。

五、 实验结果 5.1 本次运行的最优分类情况: 图2 分类线 5.2 误差曲线 当学习函数为感知器学习函数learnp 时,其误差曲线为图3;当学习函数为标准感知器学习函数learnp n 时,其误差曲线为图4。 图3 学习函数learnp 的误差曲线 图4 学习函数learnpn 的误差曲线 六、网络仿真 应用sim 函数来进行网络仿真,实现对任何其他输入向量的模式划分。选取 Q=[-0.4;0.9],可知其非常靠近原样本的一组数据即[-0.3 0.8],其目标输出应为为 [1 1]。现在观察网络仿真结果,发现其被划分到相应的分类中。

七、结论与心得 该感知器网络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四类模式划分问题。通过此次实验,可得感知器具有根据已有数据自主学习规则的能力,这对于我们研究无固定函数表达式的输入输出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比较两个学习函数后,发现learnp的误差曲线更符合要求,所以选择学习函数选择learnp。 做本题前一直在思考,10组数据如何分配,哪些做学习样本,哪些做测试样本。最后决定取原样本中相近的数据来检测网络的识别能力。 八、附录: Matlab程序代码 P=[0.1 0.7 0.8 0.8 1.0 0.3 0.0 -0.3 -0.5 -1.5; 1.2 1.8 1.6 0.6 0.8 0.5 0.2 0.8 -1.5 -1.3]; T=[1 1 1 0 0 1 1 1 0 0 ; 0 0 0 0 0 1 1 1 1 1] net=newp([-2 2;-2 2],2,'hardlim','learnp'); net.trainParam.epochs=10; net=train(net,P,T); Q=[-0.4;0.9]; Y=sim(net,Q); plotpv(P,T); plotpc(net.iw{1},net.b{1});%画分类线 hold on;

概念分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概念教学已成为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启发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并再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形象生动的展示过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但是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兜圈子,绕弯子,华而不实,忽视了概念自身的内容。多媒体运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分散学生注意力。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解读不深造成的。如何有效创设多媒体情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又能直截了当地把要讲述的概念信息传授给学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需从最本质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或者说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这

种事物所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性质。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例如,直角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一个三角形,并且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有了这个本质属性,它就可以和其他概念区别开来。至于边的长短,两个锐角的大小,都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由这两个本质属性,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某个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三角形,它的两条边相等。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又如,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四边形,并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某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个概念中,它的内涵扩大时,它的外延就会缩小;它的内涵缩小时,它的外延就会扩大。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内涵有三条:1.它是一个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如果把“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这个内涵去掉,它的外延就扩大了,

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总第187期2013年第5期SerialNo.187 No.5,2013分类能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分类活动几乎渗透于人的所有认知活动之中。对于初识世界的幼儿来说,按事物共同属性进行分类,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形成并拓展经验知识,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因此,物体的分类教学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是幼儿数学教育主要趋势之一。分类是根据事物的同和异,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也就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即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1] 。但是关于分类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种种争议。早期有学者认为分类能力的出现是学龄儿童的认知成就之一,只有到了小学阶段,儿童才能按照稳定的标准分类。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幼儿阶段已经能够稳定的分类,但是分类的标准可能是具体的知觉特征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功能关系,但是其他领域如记忆的研究提供了幼儿按照类别关系组织物体的能力,其他不同的方法,如利用推理或命名的实验,往往也发现幼儿具有按照概念水平的标准进行分类的能力[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指导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方向。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所以,主体性是人的基本属性,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主体,具有与成人一样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幼儿主体的最本质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幼儿教育中幼儿地位的重大体现,这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教育目标。在“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前提下,真正把幼儿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真正让幼儿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3]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中。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其长远发展。”[4]由此可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式。因此,笔者尝试将更多的分类知识有意识地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当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热爱学习。 一、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知觉的辨别和分类能力的发展是其认知和探索世界的基础。长期以来,分类能力和知觉辨别作为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手段受到心理学的重视,也一直是心理学所研究的热点之一[5]。 众所周知,在幼儿学习和掌握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受到智力发展的限制,往往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分类的规则,只能运用感官辨别物体的各种属性,所以,提升幼儿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对物体的属性、特征等更加敏感,从而促进其分类能力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分类能力,笔者曾翻看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找到了一些能够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游戏,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摸物游戏。在摸物游戏中,要求幼儿戴上面罩(或将物品放入袋中),让幼儿用手去感知物品的大小、形状、长度、软硬,甚至是物品的粗糙程度。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幼儿的触摸感知能力。因为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再好的游戏也不宜玩的时间过长,因为幼儿不久就会失去兴趣,只有 收稿日期:2012-11-04 作者简介:张翠丽(1976-),女,内蒙古包头人,助教,从事幼儿教学与研究;通讯作者:刘泉(1974-),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硕士,讲师,从事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基于分类能力发展的幼儿认知教育研究 张翠丽1,刘泉2,红鸽2,陈佩文3 (1.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内蒙古包头,014030;2.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3.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摘要:分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渗透在幼儿所有的认知活动中,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应用分类能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内蒙古包头市新苑幼儿园进行了儿童分类能力发展与幼儿认知教育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分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扩展和提升经验知识,进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循序渐进发展。因此,培养分类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能力培养提供案例借鉴。 关键词:分类;认知能力;游戏;经验知识;心理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5-0242-03 242——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和性质1

高一数学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图像和性质(共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2)2x y =与1()2 x y =的图象和性质; (3)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5)底数a 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并利用它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6)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 (1)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2)指数函数底数a 对图象的影响; (3)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熟练比较几个指数幂的大小 难点: (1)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2)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三、教法与教具: ①学法:观察法、讲授法及讨论法. ②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x y a =(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 2 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 y x = (6)2 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小结: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来判断说明:因为a >0,x 是任意一个实数时,x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 00 0,0x x a a x a ?>?=?≤??x 当时,等于若当时,无意义 若a <0,如1 (2),,8 x y x x =-= 1 先时,对于=等等,6在实数范围内的函数值不存在. 若a =1, 11,x y ==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意义,只有满足(0,1)x y a a a =>≠且的 形式才能称为指数函数,5 ,,3 ,31x x x a y x y y +===+1x x 为常数,象y=2-3,y=2等等,不符合 (01)x y a a a =>≠且的形式,所以不是指数函数 我们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函数的图象,即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研究. 先来研究a >1的情况 下面我们通过用计算机完成以下表格,并且用计算机画出函数2x y =的图象

各种景别镜头的定义

一、景别镜头 景别 为了让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想要看的表现对象不同的距离、不同角度的形态,就产生了镜头的不同景别。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间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景别的大小也同摄影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变动,视距相应发生远近的变化,取景范围也就发生大小的变化。景别的运用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手段。为了塑好鲜明的影视形象,要求创作者根据人物的主次、剧情的需要、观众的心理,处理好景别的大小远近。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为了使景别的划分有个较统一的尺度,通常以画面中人物的大小作为划分景别的参照物。如画面中无人物,就按景物与人的比例来参照划分。 1.远景 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镜头离拍摄对象比较远,画面就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可以用来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黄土地》中的远景,人物都处理得很小,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一种受制与无奈。远景中视距最远的景别,称为大远景。它的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辽阔广袤的自然景色,能创造深邃的意境。 2.全景 出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场景全貌的镜头。此种景别的视野相对小些,既能看清人物又可看清环境,故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以及人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示一定空间中人物的活动过程。它常常用来拍摄人物在会场、。课堂、集市、商场等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动作,是塑环境中的人或物的主要手段。《牧马人》中用远景展示主人公许灵均选定的生活环境后,用全景描叙了他下放劳动发行的过程。在绿色的摹草原上,牧群在蠕动,一个40岁左右的牧马人仰天躺在草地上听着富有苍凉的敕勒川之歌,使这个已生活了20年的主人公更富有造型性,表现力。 3.中景 显示人物膝盖以上部分形象的镜头。此种景别的人物占有空间的比例增大,观众能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并比较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神态表情,从而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情绪。在影视作品中是使用较多的基本景别。中景在主要表现人物的同时,也提供人一定的活动范围,如房间的一隅,院落的一角等。一部影视镜头的成功一与否,主要看中景的运用处理。《红樱桃》中许多场景的奥地利精心审慎设计,其中女主人公楚楚坦诚直白自己身世一场最突出。整场戏大多用了中景、大中景来拍摄。开始时楚楚用俄语讲述编造的故事后来,女教师要求她讲实情时,经历坎坷的楚楚再也编不下去,久积心头的悲痛、仇恨、哀怨齐涌心头,她转用母语动情地叙述起身世来。此时创作者用了一个近乎静止的中长镜头把人物难以觉察的细微表情准确鲜明地记录下来。观众也在不知不觉中和镜头视点合一,在情感上认同,进入,成为身临其境的体验者。

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 VCWS 7 多级分类能力评估

Valpar职业评估训练系统套装7 VCWS 7 多级分类能力评估套装 VCWS 7 多级分类能力评估套装 VCWS 7 评估快速作出分类整理的能力,涉及通过视觉辨别多层次的颜色,数字,字母,和这些的组合。工作样本模拟轻体力的工作,包括重复的手指抓取和伸展,测试被评估者以下体能要求:伸展度,手指灵活度,近距视力,距离深度知觉,适应度,色觉,和视野范围。运动协调,手指灵活度,手的灵活度,和辨色能力是工作样本模拟的主要测试方面。 工作样本模拟也同时测试与工作有关的次功能,其中包括专注度,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挫折承受力,以及将问题概念化的能力。 这项工作样本非常适合于各种返回工作的职业康复评估。 设计:动手能力工作样本模拟的硬件是通过被评估者熟练操作1个定时练习的情况来进行评估。 特殊功能:评分可以对照标准参照的标准,或在本地开发的标准参照的标准。有无残疾人士都可使用。 资料收集:工作样本模拟与职业有关的工作任务,包括检查和测量分级和排序的目的。按照美国劳工部的劳动岗位分析技术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劳工部所列的相关工作的能力和其它因素的列表。Valpar 使用方法时间测量(MTM )建立产业工作速率标准的工作样本。成功的表现需要各种劳工部所列的特性,体能要求,以及其他因素。 该评估采用的学习曲线调整MTM标准,以确定被评估者是否展示了工作样品的工人资格档案。也提供调整后的MTM标准为个人练习。未经调整的MTM标准也提供作为个人练习. 程序:被评估者坐在工作测试板前,经过一个简短的小练习后,将144个塑料插片插入相对应的准确的插槽中。每一个插片对应下列的其中一种方式:颜色,颜色和字母,颜色和数字,字母,数字。一次评估练习大概需要15分钟的时间。建议可以评估练习2次。 组件:工作样本是一个盒子,有一独立的盖子,由木屑板制,表面覆有蓝色的塑料层压板。工作样本测试板的表面是倾斜的,由铰链链接,测试板有多行,每行八列标有不同标签的插槽。最底部的一排是评估测试前小练习之用。在铰链的工作表面之下,有一个单独的隔室,细分为多个较小的隔室,对应于工件表面的每一个槽。这部分也是由铰链链接的,以方便打开回收插片。工作样本盒有托盘用于插片存放。工作样本有一本手册和100张评估表。 VCWS 07 VCWS 7 多级分类能力评估套装电邮询价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含答案)

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单选题(共11道,每道9分) 1.若函数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及运算 2.若函数是指数函数,则的值为( ) A.2 B. C. D.-2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及运算 3.函数的定义域是( ) A.(-∞,2] B.["0,2"] C.(-∞,2) D.(0,2]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4.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值域 5.若,则函数的值域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值域 6.若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1,2),则b的值

A.0 B.1 C.2 D.3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7.不论a是何值,函数恒过一定点,这个定点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8.若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四象限,则有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函数在上是( ) A.单调递减无最小值 B.单调递减有最小值 C.单调递增无最大值 D.单调递增有最大值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0.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 ) A.-1 B.0 C.2 D.10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11.已知函数,,若有,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指数函数综合题

指数、量表与分类

指數、量表與分類 指數、量表與分類這類方法應用的意義在於,確定一個概念的準確性。 社會科學對某種概念的,常需要將一個名詞指定一個意義,例如,對社經地位的研究,我們可能會將此定義為「收入」及「教育程度」的混合體。我們經常需要對一個特定的概念作多重的觀察,才能周延。 在此我們就是要討論 一些不清楚、含混的變項,但對於態度和取向等複雜的概念建立兩種變相的複合測量-指數與量表不能只用單一指標來測量。 指數與量表相同之處 1.研究主題的複雜程度一樣。 2.從受試者的問卷中,個答案的配分來得出結果積分。 指數與量表不同之處 指數積分->個入屬性之積分的累積而定 量表積分->受試者對不同模式回答之配分而定 例1:測量政治保守主義,所有的提項字面上應該要與保守主義有關(或是相反的自由主義)。 例2:篤信宗教程度的指數,項目為參加教堂聚會的次數、某些宗教信仰的接受程度、禱告次數。 強調量表與指數建構時的單一層面性(unidimensionality),也就是一個複合量數應該只代表變向的一個層面。例:代表宗教基本教義派的題項,不能出現在測量政治保守主義的題向中。單一面向變異題項選定後,還要考量題向間的變異(variance)。例如:政治保守主義的選項,要注意受試者在此題上被歸類為政治保守派所占之整體比例。如所有人都是政治保守份子或所有人都不是政治保守份子,對指數建構是沒有用的。 為了保證題向間存在變異,有兩種方法。1.就變項的性質,將受試者區分為幾個數量相同的群體。例:一半是保守派,一半是自由派。2.選擇聚有變異的題項。(第二種對指數和量表都很重要!) 經驗關係的檢視:假使兩個題項在經驗上是彼此有關連,我們可以合理的主張一題向代表的是相同的變相,因而我們可以將兩個題向同時納入同一的指數中。題向間的可能關係有兩種:雙變項與多變項、雙變項關係。 例:對於婦女保有墮胎權力的支持程度,我們可能詢問 (1)請問你是否同易遭受強暴婦女友墮胎的權利?

景别的分类和作用 (2)

景别得分类与作用 由于电影、电视表现得主要对象就是人,因此,划分景别得一般标准就是以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以画面表现出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在没有人物得画面中,仍以成年人与被摄物体得大致比例作为划分景别得依据。△例如:一辆完整得汽车被认为就是全景画面,而一只完整得手表画面则被认为就是特写镜头。 1、远景 远景一般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得画面。如果以成年人为尺度,由于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基本上呈现为一个点状体。 远景视野深远、宽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与开阔得场景与场面。远景画面还可分为大远景与远景两类。大远景主要用来表现辽阔、深远得背景与渺茫宏大得自然景观,像莽莽得群山、浩瀚得海洋、无垠得草原等。 远景得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得景物与开阔得视野将观众得视线引向远方,要注意调动多种手段来表现空间深度与立体效果。所以,远景拍摄尽量不用顺光,而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层次,显示空气透视效果,并注意画面远处得景

物线条透视与影调明暗,避免画面得平板一块,单调乏味。 远景就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得一种景别。一般表现比较开阔得场景与场面。 作用: ①远景可以提供较多得视觉信息; ②远景呈现出极其开阔得空间与壮观得场面; ③远景以景物为主,借景抒情; ④远景也就是写人得景别; ⑤远景常用于开篇或结尾; 远景画面注重对景物与事件得宏观表现,力求在一个画面内尽可能多地提供景物与事件得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得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得视觉空间与表现景物得宏观形象就是远景画面得重要任务,讲究“远取其势”。 在电视片中常以远景镜头作为开篇或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 2、全景 全景一般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得画面。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人物得形体动作,可以通过对人物形体动作得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与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与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得作用。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十章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是标准化调查,即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调查。 (2)问卷调查一般是间接调查,即调查者不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 (3)问卷调查一般是书面调查,即调查者用书面提出问题,被调查者也用书面回答问题。 (4)问卷调查一般是抽样调查,即被调查者是通过抽样方法选取的,而且调查对象一般较多。 (5)问卷调查一般是定量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 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学生自学)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报刊问卷调查,就是随报刊传递分发问卷,请报刊读者对问卷做出书面回答,然后按规定的时间将问卷通过邮局寄回报刊编辑部。 邮政问卷调查,就是调查者通过邮局向被选定的调查对象寄发问卷,请被调查者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填答问卷,然后在通过邮局将问卷寄还给调查者。 送发问卷调查,就是调查者派人将问卷送给被规定的调查对象,等被调查者填答完后再派人回收调查问卷。 访问问卷调查,就是调查者按照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当面提出问题,然后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口头回答来填写问卷。

第二节问卷的设计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一般由卷首语、问题与回答方式、编码和其他资料四个部分组成。 (1)卷首语。它是问卷调查的自我介绍信。卷首语的内容应该包括: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选择被调查者的途径和方法,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填写问卷的说明,回复问卷的方式和时间,调查的匿名和保密原则,以及调查者的名称等。为了能引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争取它们的合作和支持,卷首语的语气要谦虚、诚恳、平易近人,文字要简明、通俗、有可读性。卷首语一般放在问卷第一页的上面,也可单独作为一封信放在问卷的前面。 (2)问题和回答方式。它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查询问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及对回答方式的指导和说明等。 (3)编码。就是把问卷中旬问的问题和被调查者的回答,全部)转变为A,B,C…或a, b ,c…等代号和数字。 (4)其他资料。包括问卷名称、被访问者的地址或单位(可以是编号)、访问员的姓名、访问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访问完成情况、审核员的姓名和审核意见等。 有的自填式问卷还有一个结束语。结束语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感谢;也可稍长一点,顺便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的看法。 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 调查所要询问的问题,是问卷的主要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必须弄清楚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结构和设计问题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问题的种类 问卷中要询问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背景性的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它们是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 (2)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 (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要世界观状况方面的问题。 (4)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安排在问卷的不同位置,通过互相检验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类问题中,背景性问题是任何问卷都不可缺少的。因为,背景情况是对被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指数 近两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知识点一】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1.(2007年)狭义的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 A.算术平均数 B.相对数 C.总量指标 D.几何平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概念,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2.(2009年)按照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指数可以分为()。 A.基期指数和报告期指数 B.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C.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指数的类型。(1)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2)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3)按计算形式不同,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3.(2015年)关于统计指数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B.按物量水平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产量指数和销售指数 C.按计算形式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D.按计量单位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价值指数 E.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统计指数的分类。按所反映的内容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按计入指数的项目多少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按计算形式不同,统计指数可分为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知识点二】加权综合指数 1.(2006年)在利用指数体系分析价格(用p表示)和销售量(用q表示)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时,销售量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A.∑p1q1/∑p0q0 B.∑p1q1/∑p1q0 C.∑p1q1/∑p0q1 D.∑p0q1/∑p0q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销售量指数计算公式用的是拉氏数量指数∑p0q1/∑p0q0,价格指数计算公式用的是

10. 如何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

第10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 你好,我是微信公众号“暖暖妈爱分享”的暖暖妈赵君潇,欢迎收听《北大学霸妈妈的高效养育法》。今天这堂课,我来给你讲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 我在跟妈妈们聊天的时候,经常听到她们的抱怨,说孩子不会收拾玩具,什么东西都到处乱扔。的确,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固然重要,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许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收拾。 有的妈妈可能会说:“我已经教过他怎么收拾了呀,还手把手地教,跟他说同一个类别的玩具要放在一起,可孩子还是乱放!”我想告诉你的是,其实孩子可能真的不知道,到底什么跟什么是同一类的物品,也就是说,他还不具备归类的能力。 可能也有的妈妈会认为,归类能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在我看来,不管是要求孩子独立收拾好玩具,还是将他自己的衣服摆放整齐,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同时,归类能力对孩子学习数学和培养数学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归类能力是孩子认识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 “中国奥数第一人”孙路弘老师说,孩子的数感培养只有两个窗口期:0—3岁和3—6岁。因为6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如果人能活100岁,到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发育了90%。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归类能力,从而促进他数学思维的发展

呢?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三个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培养这种能力。 第一个游戏,给“双胞胎”配对。 在暖暖两岁多的时候,我经常在家里摆放一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苹果、梨、香蕉等。然后把孩子叫过来,对她说:“暖暖,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里有好多水果,你能帮妈妈找出来谁跟谁是双胞胎吗?” 她观察了一会儿,说:“这个苹果和那个苹果是双胞胎。” “哦,那我们就把这对双胞胎放在一起吧。”我会让她把两个苹果挑出来放在一起,表示两个苹果是同一类的。 她受到了鼓励,又迫不及待地跟我说:“妈妈,这个橘子和那个橘子也是双胞胎!”我及时鼓励她说:“暖暖太棒了,那这对双胞胎要怎么放呢?”“要把它们放在一起。”她一边说一边把两个橘子也放在了一起。 这个游戏呢,就是让孩子通过找出相同的事物,练习简单的归类。它还可以进阶为复杂的组合,比如把水果、玩具、餐具、绘本等混在一起,让孩子练习物品种类的分类。苹果、橘子、香蕉都属于水果,要放在水果篮里面;小汽车和托马斯火车都是玩具中的交通工具,要放在玩具箱里;绘本跟绘本是一家人,要放在书架上,等等。 数学思维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能够在杂乱中发现规律。如果在生活中能让孩子学会简单的归类,能够把不同种类的物品放进对的箱子里,这不仅让孩子学会了收拾,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