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三化学周练汇编第二十一周

(新)高三化学周练汇编第二十一周

(新)高三化学周练汇编第二十一周
(新)高三化学周练汇编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一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

1.[2017·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测试]一定条件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 2和10 mol H 2,发生反应N 2+3H 2

2NH 3,2 min 时测得剩余N 2为1 mol ,下列化学反应速率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v (N 2)=0.25 mol/(L·min)

B .v (H 2)=0.75 mol/(L·min)

C .v (NH 3)=1 mol/(L·min)

D .v (NH 3)=0.5 mol/(L·min)

答案 C

解析 一定条件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 2和10 mol H 2,2 min 时测得剩余N 2

为1 mol ,故2 min 内,以N 2表示的反应速率v (N 2)=Δc N 2Δt

=0.25 mol/(L·min),A 项正确;由于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 (H 2)=3v (N 2)=3×0.25 mol/(L·min)=0.75 mol/(L·min),B 正确;v (NH 3)=2v (N 2)=2×0.25 mol/(L·min)=0.5 mol/(L·min),C 错误,D 正确。

2.[2017·贵阳高三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 2和1 mol I 2,压强为p (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 2(g)+I 2(g)2HI(g) ΔH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 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 2(N 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 2(N 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 .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 2(g)和1 mol I 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答案 A

解析 A 项,增大氢气的物质的量且保持容器容积不变,氢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正确;B 项,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 2(N 2不参加反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C 项,保持容器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 2(N 2不参加反应),容器体积增大,各组分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错误;D 项,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 2(g)和1 mol I 2(g),因体积增大为2倍,物质的量增大为2倍,则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故选A 。

3.[2017·金版原创]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①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 2O 3,将Al 片改成Al 粉

②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改用98%浓硫酸

③Zn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时,滴加几滴CuSO 4溶液

④在K 2SO 4与BaCl 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⑤2SO2+O2

催化剂

2SO3ΔH<0,升高温度

⑥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⑦2H2O2===2H2O+O2↑反应中,加入少量MnO2

⑧H2与Cl2混合后,光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⑦⑧ D.①③④⑦⑧

答案 C

解析①将Al片改成Al粉,增大了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②铁遇浓H2SO4钝化,错误;③Zn置换出Cu,两者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④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错误;⑤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⑥固体与纯液体用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反应速率,错误;⑦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确;⑧H2与Cl2混合后光照发生爆炸,反应速率加快,正确。

4.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

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

答案 D

解析混合液的体积都为20 mL,但选项D中反应温度最高、反应物Na2S2O3的浓度最大,其反应速率最大,故最先看到浑浊(有硫单质生成)。

5.下列各组反应(表中物质均为反应物),在反应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金属

(粉末状)/mol

酸的浓度及体积

反应温

A Mg 0.1 8 mol·L-1硝酸10 mL 60 ℃

B Mg 0.1 3 mol·L-1盐酸10 mL 60 ℃

C Fe 0.1 3 mol·L-1盐酸10 mL 60 ℃

D Mg 0.1 3 mol·L-1硫酸10 mL 60 ℃

解析内因(物质本身性质)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Mg与酸的反应速率比铁与酸的反应速率快,故C错误;Mg与硝酸反应时不产生H2,故A错误;镁与同浓度的硫酸和盐酸反应,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故B错误,D正确。

6.在一定的条件下,向2 L密闭容器中进行一定量MgSO4和CO的反应:MgSO4(s)+CO(g)MgO(s)+CO2(g)+SO2(g)。反应时间与残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增加硫酸镁的质量时,正反应速率将增大

D.在0~10 min内,v(CO)=0.01 mol·L-1·min-1

答案 B

解析对于任何可逆反应,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反应前的气体是CO,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2和SO2,随着反应的进行,CO的量减少,CO2和SO2的量增加,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B正确;增加固体的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从化学方程式看,每消耗1 mol CO,固体质量减少80.0 g,在0~10 min内,v(CO)

12.0 g-4.0 g

80 g·mol-1×2 L×10 min

=0.005 mol·L-1·min-1,D错误。

7.[2016·安庆一中期末]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

开始反应时,按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甲:在500 ℃时,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乙:在500 ℃时,用V2O5作催化剂, SO2和O2各10 mol反应

丙:在45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丁:在500 ℃时,8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

答案 C

解析丙中温度最低,反应物的量比甲、乙的少,没有使用催化剂,反应最慢。甲、乙、丁的温度相同,丁中反应物的量少,故丁的反应速率比甲、乙慢。甲、乙的温度和反应物的量都相同,但乙使用了催化剂,故乙的反应速率比甲快。综上所述,可知四容器中反应速率:乙>甲>丁>丙。

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

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组别曲线c(HCl)/mol·L-1温度/℃铁的状态

1 a30 粉末状

2 b30 粉末状

3 c 2.5 块状

4 d 2.

5 30 块状

A

B.第1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 mol·L-1

C.第2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 mol·L-1

D.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

答案 D

解析由图象可知,1、2、3、4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的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第1组实验,反应所用的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大于2.5 mol·L-1,B正确;第2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3、4组中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 mol·L-1,C正确;由3、4组实验的条件对比可知第3组实验的反应温度应高于30 ℃,D错误。

9.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 min时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B .前20 min A 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 -1·min -1

C .反应方程式中的x =1,30 min 时表示增大压强

D .40 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B

解析 20 min 时才达到平衡,A 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B 、C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所以x =1,前20 min v (A)=v (B)=2.0 mol·L -1-1.0 mol·L -120 min

=0.05 mol·L -1·min -1,B 选项正确;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均增大,C 选项错误;由图象可知40 min 时若是升高温度,此时v (逆)比v (正)增大的多,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选项错误。

10.实验测得某反应在不同pH 下产物A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其他条件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 .pH =6.8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一定pH 范围内,溶液中H +

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D .可采用调节pH 的方法使反应停止

答案 D

解析 不知反应是否有气体参加,A 错误;图象中表示反应速率的是曲线的斜率,B 错误;pH 越小,H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C 错误;pH =8.8时,反应速率接近于0,D 正确。

11.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 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 -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v 与反应时间t 可用如图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O~a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t>c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D.t=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 D

解析铝与硫酸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不存在化学平衡。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2016·广州模拟](17分)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

(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示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2)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入同一热水浴中)

(3)碱性环境能增大H2O2分解的速率,酸性环境能减小H2O2分解的速率,但酸碱性环境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解析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增大。实验①和②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同,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但可能因过氧化氢性质稳定,反应速率太慢,现象不明显,可以给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提供相同的温度或催化剂,进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实验③、④、⑤表中的反应物和催化剂结合图象知道,酸碱性环境影响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

13.[2016·张家界调研](17分)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

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C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反应温度

③随时吸收CO、H2转化为CH3OH

④密闭定容容器中充入CO(g)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①实验1中以v(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

②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3)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 mol的CO和6 mol 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CH3OH(g) ΔH<0

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在t2、t8时都改变了条件,试判断t8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

②若t4时降压,t5时达到平衡,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答案(1)②④(2)①0.16 mol·(L·min)-1②吸

(3)①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1)增加C的物质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吸收CO、H2

相当于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充入CO 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①v (CO 2)=v (CO)=4 mol -2.4 mol 2 L×5 min

=0.16 mol·(L·min)-1, ②对比实验1、2可知,升高温度,生成H 2的量减少,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3)①本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t 8时逆反应速率急剧提高且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故只能是加催化剂的原因。

②t 4时降压,平衡左移,v (逆)急降,然后在t 5时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