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详细)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详细)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详细)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详细)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能较快消除病痛。

中药治疗对男性前列腺炎也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外治前列腺炎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灌肠法。地锦草、蒲公英、地丁各30克,茅根、石苇各20克,皂刺12克,炮山甲10克,煎成1500毫升药液,待温度到40°C时,保留灌肠,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性前列腺炎。

第二种方法:敷脐法。冰片1克,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入脐孔,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盖塑料薄膜,以胶布密封。7~10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7天。适用于慢性前列腺炎。

第三种方法:坐浴法。白芷、萆薢各30克,甘草6克。共煎汤一盆,坐浴时用手按摩小腹至外阴,以有温热感为度。每次坐浴30分钟,每日一次。适用于急、慢性前列腺炎。

第四种方法:药带法。萆薢10克,车前子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金钱草15克,刘寄奴30克,白花蛇舌草40克,败酱草15克,乌药10克。共研细末,做成药带绑缚于小腹,可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是中医外治前列腺炎的常见方法,以上药方可供大家治疗时参考,具体的药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敷贴疗法

▲独头蒜头1个,栀子3个,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小便可通。

▲肉桂五苓散加木香、乌药、枳壳、葱白、麝香,捣泥成饼,贴脐部即可。▲田螺2只,葱白2个,捣烂如泥,敷于关元穴(脐下3寸),如手掌心大。坐浴疗法

▲大黄、毛冬青、忍冬藤各30克,红花10克,吴茱萸、泽兰各15克。水煎1500毫升,温水坐浴,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普通食醋1份加入热水10份,水温41~43℃,以能耐受为度,坐浴30分钟,每日1~3次。坚持坐浴疗效较好。注意不要烫伤和受凉。

灌肠疗法

▲若以尿闭为主,少腹胀痛者,可用滋肾通关丸化裁:黄柏、知母、车前子各15克,肉桂4克。煎取300毫升,每次150毫升灌肠,每日2次。

▲若尿频,尿急,小便灼热,尿液及前列腺液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者,可用五味消毒饮化裁: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鱼腥草各15克,野菊花、天葵子

各10克,银花、连翘、白头翁各12克。煎取400毫升,每次200毫升灌肠,每日2次。

▲若前列腺肿大而硬,不易消散,用桂枝茯苓丸化裁:桂枝、山甲珠、地龙干、皂刺各10克,茯苓20克,赤芍、桃仁、鳖甲各15克,丹皮8克。煎取300毫升,每次150毫升灌肠,每日2次。

▲若尿闭不通,大便干结,可用承气汤或大黄牡丹汤化裁:大黄30克,牡蛎60克。水煎取300毫升,每次100~150毫升灌肠,每日2~3次。以上三种疗法可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外治法常作为内治法的辅助手段,包括:

1、针刺疗法

常用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

2、灸法

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生姜灸取新鲜生姜,稍切去两侧姜皮,放骶椎旁一厘米处,左右各两块,或放在曲骨、中极穴、放上艾绒灸三壮。

3.前列腺炎的按摩疗法

前列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泌尿系统疾病,多见于青壮年。本病多因房事不洁、急性尿道炎、嫖娼、会阴部损伤等原因导致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侵入腺体所致。临床以尿频、尿急、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或解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膏状、质黏腻的分泌物,以及性欲减退和遗精为特征。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为湿热下注,虚证则为肾阴亏虚,或脾虚下陷,或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者常伴舌红、苔腻、口苦、小便混浊;

肾阴亏虚者常伴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口干烦躁;脾虚下陷者兼有小腹坠胀或脱肛、神疲乏力、劳累后症状加重;脾肾阳虚者兼有纳减便溏、腰膝酸软、阳痿、尿清、精神萎靡等。

本病治疗当根据临床虚实而用补泻,按摩能清利湿热,或滋补肾阴,或健脾举陷,或温肾暖脾,治疗实、虚各种前列腺炎。

【按摩疗法】

1.湿热下注

(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按揉气海、关元、中极穴各2分钟,再以掌摩法逆时针摩小腹3分钟,以小腹及会阴部有热感为度。

(2)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家人用拇指外侧缘从阴陵泉沿胫骨内缘向下擦至三阴交穴,反复操作2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顺时针、逆时针用禅推法推太白、公孙、然谷、复溜穴各1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3)取俯卧位,家人用示(食)指、中指、无名指自上而下擦其腰骶部脊柱两侧各3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肾俞、膀胱俞、次髎穴各30下;最后掌摩法摩腰骶部各2分钟。

2.肾阴亏虚

(1)取仰卧位,家人以双手掌相叠揉小腹部1分钟;再以五指拿法捏拿两侧髂肌各1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气海、关元、中极穴各1分钟;最后用掌摩法摩小腹2分钟。

(2)取仰卧位,屈膝,家人用指擦法自三阴交起向下擦,经水泉至然谷穴止,反复操作2分钟;再以拇指指端点按阴陵泉、三阴交、水泉穴各30下。

(3)取俯卧位,家人用示(食)指、中指、无名指擦法自上向下擦背部脊柱,反复操作2分钟,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度;再用拇指指端点按命门、肾俞、次髎穴各30下;最后用掌摩法摩腰骶部2分钟。

3.脾虚下陷

(1)取仰卧位,家人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气海、关元、水道、中极穴各1分钟;再以掌摩法顺时针摩小腹部2分钟。

(2)取仰卧位,下肢伸直,家人用四指置阳陵泉穴,自下而上抚摩至悬钟穴止,反复操作2分钟;再用拇指指端点按足三里、阳陵泉、涌泉穴各30下。

(3)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捏拿两侧腰大肌;再用掌按

法按揉腰骶部2分钟;最后用拇指指端点按两侧脾俞、胃俞、肾俞、次髎穴各30下。

4.脾肾阳虚

(1)取坐位,家人用拇指指端点按其百会穴30下。

(2)取仰卧位,两下肢自然分开,家人用中指指端压按其曲骨穴2分钟,

以会阴部有酸胀感为度;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气海、关元、中极穴各1分钟;再后用掌摩法摩小腹2分钟。

(3)取仰卧位,用四指擦其大腿内侧1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曲泉、

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穴各1分钟;最后用拇指指端点按照海、然谷、隐白穴各30下。

(4)取俯卧位,家人用拇指自上而下推腰部脊柱两侧之骶棘肌,反复操作

2分钟;再用掌摩法自一侧胞肓穴、经八髂穴向对侧胞肓穴摩动,反复操作2分钟;最后用禅推法推两侧肾俞、气海、脾俞、膀胱俞、命门穴各1分钟。

4、坐浴疗法

与西医不同之处在于,可用内服药的第二、第三次煎液坐浴。也可专用中药煎汤坐浴,方药:鱼腥草20克、马齿苋lO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野菊花20克。煎取汁1500毫升,每日坐浴l一2次,每次3 0分钟。

大黄清热汤组成:大黄、毛冬青、银花藤各30克,川红花12克,吴茱萸、泽兰各15克。用法:上药煎煮30~40分钟后,取汁1500毫升左右,坐浴其上,1 5~20分钟。每日1剂药,早晚坐浴各1次,15天为1疗程。

硝母天花煎组成:芒硝、益母草、天花粉、生葱各30克,艾叶、车前草各10克。用法:上药煎煮30~40分钟,煎取药液约2000毫升,倒于盆内,坐盆上先熏蒸,水温稍降后以毛巾浸药液熨洗会阴部,水温再降后坐盆内,直至水冷为止。每日2~3次,连续使用15天左右。

大黄清热汤组成:大黄、毛冬青、银花藤各30克,川红花12克,吴茱萸、泽兰各15克。用法:上药煎煮30~40分钟后,取汁1500毫升左右,坐浴其上,1 5~20分钟。每日1剂药,早晚坐浴各1次,15天为1疗程。

5.中药煎汤保留灌肠方药:败酱草20克、鱼腥草10克、土茯苓10克、大黄10克、丹参20克、泽兰10克、桃仁12克、赤芍2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取150-200毫升,待温后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属于中医“癃闭”、“淋证”等范畴,临床分为肾气不足、气滞血瘀、热毒郁结三个证型,中医外治疗法对其有很好的疗效。

6.敷贴疗法

(1)肾气不足型。其证为:夜尿增多,小便短少而清,频次增多,或小便不畅,便后仍感膀胱紧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宜温补肾气。

热艾石散

组成:艾叶60克.石菖蒲30克。

用法:上药置锅中炒热,温度达60~70℃,用布包起,敷于脐部,时间以自己能忍受为度,然后取下停2~3分钟,再次敷上,直至药物冷却。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2)气滞血瘀型。其证为:小便不畅,伴有刺痛,偶见会阴及小腹有坠胀感,舌质淡红有紫气,可见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宜理气化瘀。

甘冰散

组成:生甘遂9克,冰片6克。

用法:上药共研成粉末,加面粉适量,用开水调成糊状,每次取5克,外敷于脐下4寸中极穴上,直径4~5厘米,外盖纱布,并于其上加热敷。1天1换,15天为1疗程。

独盐方

组成:食盐250克。

用法:食盐250克置锅中炒热至60~70℃,用布包裹,熨敷于小腹部,直至食盐冷却为止。

(3)热毒郁结型。其证为:小便淋沥不尽,尿色黄赤,尿后尿道口灼热,口干多饮,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

蒜栀方

组成:独大蒜1个,栀子3枚,盐少许。

用法:上药放在一起捣烂,摊在纸上,贴脐部。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

皂药粉

组成:皂矾10克。黄药子10克。

用法:上药研成极细粉末,调匀,每次取混合粉约2克置于脐眼中,上覆毛巾。然后取温水逐步从毛巾上缓缓向脐中滴入,使皂矾、黄药子徐徐从脐部融化,吸收。

7.用针灸治疗前列腺增生

(1)取穴:关元、合谷、三阴交。

方法:小便不通急刺上述三穴,强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湿热型前列腺增生。

(2)取穴:三阴交、中极、阴陵泉。

方法: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肝气郁滞型前列腺增生。

(3)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照海。

方法: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下焦瘀阻型前列腺增生。

(4)取穴:中极、阴陵泉、照海。

方法: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肾阴亏损型前列腺增生。

(5)取穴:中极、气海、照海。

方法:施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肾阳不足型前列腺增生。

(6)取穴:关元、阴陵泉、太溪、足三里。

方法:施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灸法可用艾灸上述穴位,每穴灸3~4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可与针法交替应用。

适应证:用于脾肾阳虚型前列腺增生。

(7)取穴:足三里、隐白、三阴交、气海。

方法:施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灸法可用艾灸上述穴位,每穴灸3~4分钟,可与针法交替应用。

适应证:用于脾气下陷型前列腺增生。

(8)取穴:足三里、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方法: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体虚者可灸关元、气海,并可采用少腹膀胱区按摩,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前列腺增生。

(9)取穴:关元、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膀胱俞、水道。

方法:施泻法,气海穴灸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实证)。

(10)取穴:三阴交、中极、阴陵泉、关元;配穴:水道、膀胱俞、三焦俞、小肠俞。

方法: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实证)。

(11)取穴:命门、肾俞、中髎、三阴交、气海、复溜、关元、阴谷、委中、中极。

方法:平补平泻法。每次选用2~3穴,交替使用,并用艾条灸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适应证: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虚证)。

(12)取穴:三焦俞、小肠俞、中极、中封、太冲。

方法:艾条灸1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适应证:用于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虚证)。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优势第一,能有效地防范肿瘤的发生发展。治“有形”之瘤,固非中医之所长,但对预防尚未“成形”之瘤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有其广阔用武之地。中医学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调整阴阳辨证施治为核心。而癌症的发生,从致癌物参与人体代谢,癌症的启动、促进,DNA损伤、修复,然后进入癌前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其次,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领域还包括多个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第三,中医学还可以在肿瘤的直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在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脑瘤、肉瘤,以及已复发或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治疗中,若思路对头、应对有序、组合有方的话,完全有可能促使其“柳暗花明”。特别是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抗癌有效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诱导癌细胞分化和凋亡,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在这方面,中医药学将大有作为。总之,在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中,中医学有极其重要

的一席之地。走出“传统疗法”的一些误区传统中医药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或经验。尤其是当前有些广告的宣传性词语,值得引起人们注意。以毒攻毒传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药治癌之优势。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是需要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分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也很时髦,但有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软坚散积“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而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藻、昆布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博文收藏 2014-04-11 1238 中医药治疗癌症的优势 对肿瘤的治疗不能一种方案贯串始终,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早、中、晚不同期别,采取不同的综合措施,这时,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贯穿整个阶段性治疗的始终。中医药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医药抗癌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间中医药开发协会,淄川鑫成中医门诊从事肿瘤研究,善于治疗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胆管癌、乳腺癌、脑瘤、脂肪瘤等以及各类癌症放化疗并发症、术后复发及转移。具体方法如下: 1.突出传统中医药特色.中药治疗还是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研究等,均是发挥中医特色,取得较好疗效。研究系统、规范,包括了对传统中医理论、现代治疗进展、中医证候学、老中医治疗经验、自身临证治疗等,形成独特治疗方法。 2.低分化肿瘤就是全身血液性疾病,“绿色治疗”.治疗理念是:最有效的消除肿瘤瘤灶、控制全身转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清理血毒,同时最有效的保护患者脏器功能,这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肿瘤的“绿色治疗”。特别适合老年患者、体质差、经西医多程治疗无效及中晚期肿瘤患者。这种“绿色治疗”理念也符合目前国际上对肿瘤治疗的共识. 强调肿瘤综合治疗.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单纯一种方法不能治愈。采用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优势,应用多种技术、多种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最佳选择。 3.培本扶正有效治疗肿瘤 培本扶正法治疗肿瘤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用扶助正气、培补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水谷运化。精微营养物质的生化,气血的生成都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后天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肾是先天之本,藏而不泻,管理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是人体生命的源泉。有些肿瘤患者经过放疗、化疗后常可见气阴两伤,采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法,能增强患者体质和抗癌能力,使之能耐受化疗及放疗,达到较好的疗效;如果肾气亏损,各脏器功能、气血阴阳就容易失调,从而引起疾病进一步恶化。另外,现代研究表明:培补先天之本可以增强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和免疫监视作用,提高和调节内分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邹逸天黄飞 前言: 中医外治法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经历了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鼎盛期几个阶段。建国前曾遭受一度衰落,建国后随着中医复兴,由于它有着自己的医疗特点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仍得到了全面复兴。 自19世纪以来,国际医学界也逐步发现许多疾病已无法用西方医药来解决,甚至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比疾病本身还可怕,这时才重新审视这个自然疗法。外治疗法独具“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这一绿色疗法被世界医学界所推崇。 21世纪以来已形成一股世界性的人们追求健康的巨大潮流。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与古老外治法融会贯通紧密合作,外治产品层出不穷。据某些专家预言,到2 l世纪后,外治敷贴医疗产品将会大大超过口服产品。其原因是:1.敷贴药可以防止内服药引起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肾毒性。2.外治贴敷药便于控制药量,节省医疗费用与药材。3.外贴类药物发挥药效迅速,直接作用于离他最近的有病部位。4.外贴药使用简便,省事省心省力,易于操作。 中医外治法源于临床实践,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已成为大家共识,把外治法用下养身保健、治未病是当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对政府一贯倡导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社会医疗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外治法的概况与机理 外治法与内治法是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病方法。除口服外,诸如针灸、推拿、伤外科手术以及用药物熏、熨、敷、贴等均为中医外治法范畴。经过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涉及面广。现代所说的外治法,一般是指运用药物、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器械,作用于体表或口窍等处进行治病的方法,至今从内容上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甚至气功等治疗方法,狭义外治法是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于体表或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从治疗科别上讲:又可分为内病外治和外病外治。 在治疗方法上又分药物外治和非药物外治。 【内病外治】一般的内科、外科、儿科的疾病常用外治方法。如敷贴膏之类。【外病外治】多用于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病症,如外科多种外用药之类。 【非药物外治】是指不用药物,单纯以手法器械治病。如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药物外治】是临床上常用外治方法,用药物作用体表经穴、黏膜等处进行治疗。 中医药物外治机理:其给药途径主要从体表及孔窍黏膜进入体内而达到内治一样药物的治疗作用。《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而体表给药我们又分为:1.经腧穴给药(敷贴法,如护肝拔毒膏)。 2.局部给药(吹滴法,肝炎滴鼻剂)。3.全身给药(黄疸药浴液)。 下面向大家介绍肝病中医药物外治法,(均是体表给药的三种方法) 二、中医肝病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1973年起我院肝病专科在江苏省名中医邹逸天祖传中医肝病外治基础上开展了肝胆病“内病外治法”的临床研究。1993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中医外治临床研究所。在华海清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帮助下,

最新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 质瘤

中医药辨证施治脑胶质瘤(转载) helloznh 收录于2011-01-04 阅读数:查看 脑胶质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包括星形胶质、少枝胶质、室管膜等组织的肿瘤。胶质细胞瘤化颅内各种类型肿瘤中发病率为第一位,约占颅内肿瘤的40%。在中医古代医籍中见于头痛、真头痛、头风、癫痫、眩晕、厥逆等疾病。 【概述】 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统称为胶质瘤。 各型胶质瘤中,以星形细胞瘤最多,其次为胶质母细胞瘤,其后依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胶质瘤、松果体瘤、混合性胶质瘤、脉络从乳头状瘤、未分类胶质瘤及神经元性肿瘤。 各型胶质瘤的好部部位不同,如星形细胞瘤成人多见于大脑半球,儿童则多发在小脑;胶质母细胞瘤几乎均发生于大脑半球;髓母细胞瘤发生于小脑蚓部;室管膜瘤多见于第4脑室;少枝胶质瘤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 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各型胶质瘤各有其好发年龄,如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壮年,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中年,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髓母细胞瘤几乎都发生在儿童。胶质瘤的部位

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如大脑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见于成人,小脑胶质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于儿童。 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胶质瘤的诊断,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年龄、性别、好发部位及临床过程进行分析,在病史及体征基础上,采用电生理、超声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学及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定位正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 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术后的二年复发率在85%以上。平均生存期不足6个月,综合治疗生存期不足两年。 【文献回顾】 我国古代中医文献中“胶质瘤”这一病名无明确的记载,但在头风、真头痛、厥逆、癫痫等疾病中有类似症状的论述。如《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海论》还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上虚下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素问?厥论》谓:“厥或令人腹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中医扶阳外治法的临床应用思考 周海丰1胡木明2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元之源亚健康医疗中心 530023) (2 湖南株洲扶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12000) 中医扶阳外治法就是用扶阳的理念来做中医外治疗法,笔者再近20年运用推拿及温灸、贴敷、烫疗、泡浴等中医外治法进行养生保健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思考和运用扶阳的理念,现汇报如下。 1 中医外治法的源流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与中医内治法同等重要的养生治病方法。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波澜壮阔、延绵起伏的中国传统医学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并成为最能体现中医学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仅就治法而言,外治法在该书占据了主导地位。全收记载了近20种外治方法,如药敷、药熨、药膏、药浴、砭刺、针刺、草刺、按摩、导引、闭气、祝由等,尤其针灸疗法所论之详,所述之微,恐其它疗法难与伦比。《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提示了疾病由表入里的特点,也提示治病先治其表、先治其标、先治其外的思路。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南北朝时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治秘要》都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外治法。形成了祖国医学的独特疗法——外治法。 后世著作,如宋代《太平圣世惠方》,元代的《外科精义》,明代的《外科发挥》、《外科枢要》,不仅记载了多种外治法,还强调外治法亦应辩证用药,使外治法纳入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之下。 吴师机着《理瀹骈文》是清代成就最大、最具影响的一部外治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专著,堪称“外治之宗”。是书荟萃了80多种不同的外治疗法,如贴、涂、熨、炙、熏、蒸、煮、扑、点、吹、浴、渍、滴、点、仓、扎、掐、吊、刮、拔罐、吐、粘、膏、摄生、导引、精神疗法等,将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更为系统的阶段。吴师机不仅系统整理和总结千畲年来的外治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他强调外治同样要贯彻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认为:“凡病多从外人,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又说:“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这些精辟的论述,初步形成了外治的理论,有效地指引着临床运用外治法治疗内病的方向,对外治法的继承发展有较大影响。 中医外治法发展到清代,《理渝骄文》外治专著为代表, 标志着外治法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2 扶阳流派和扶阳思想 扶阳学派,原名火神派,起源于清末,昌盛于当代。火神派擅用温热药附子、干姜等扶阳排寒以疗百病,温守、温通则扶阳而逐阴;温潜、温化则益阳而生阴。火神派医家郑钦安、卢铸之、卢永定深得《黄帝内经》和医圣张仲景的重阳奥旨,火神派则不断演变成今日的“扶阳学派”。李可、卢崇汉、刘力红、吴荣祖等人为当下扶阳派的领军人物。扶阳的思想理论核心是“阳主阴从”,“阴主内守,阳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名老中医治疗肿瘤50年经验(王三虎教授) 导读:大家公认的《伤寒论》中直接描述肿瘤的条文可以说只有第167 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经典就是经典,《伤寒论》作为中医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也具有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初读还比较好理解,每一次读都有不同感受,常读常新”的特质。我读《伤寒论》40余年,感悟颇多。但在2008年7月我的代表作《中医抗癌临证新识》定稿之时,我还不敢说《伤寒论》与肿瘤有多大关系。所以上有《内经》,下有《金匮要略》《千金方》与肿瘤的关系而独缺《伤寒论》。《伤寒杂病论》自晋代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当代医家陈亦人后来居上,对“六经钤百病”多有所发挥。但百病是否包括肿瘤,专家避而不谈,当然也不是一个口号所能服人的。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理通为准绳。近几年来,随着临床阅历渐丰,经方感悟愈多,我顿觉《伤寒论》与肿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写不足以释然,唯有一吐为快。

一、太阳经 太阳经主人体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循常道,到处流动成饮,日久凝聚成痰,不仅阻塞气道,也可阻塞食道,进而造成气机滞涩,吞咽不利。一方面,痰饮上犯,吐涎沫不绝;一方面,脏腑失却濡润,肠道干涩,便如羊屎。这两个症状就是判断食道肿瘤预后的“金标准”。吐涎沫越多,大便越干涩难解,预后越差。对于舌体胖大,阳虚明显者,我经常用小青龙汤原方获效,可谓阴霾散尽,阳回津生。风邪随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水津不布,少腹乃至腹部胀大、下肢水肿不消,这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难症,五苓散就是的对之方。若血水互结,或寒邪化热,伤血动血,瘀血在少腹不去,硬满疼痛,腹部肿瘤尤其是妇科恶性肿瘤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我取抵当汤的水蛭、虻虫活血化瘀,力量强大而不伤正气。其中水蛭用12克,虻虫用3克,都已经高出现在《中国药典》规定的3克和1.5克的常用量。根据就是《伤寒论》抵当汤用水蛭三十个、虻虫三十个,我就不信汉代的水蛭、虻虫比现代的小那么多。寒主凝涩,与风相合,深入经络脏腑,损筋伤骨,疼痛难忍,表现在肿瘤临床往往是癌症骨转移的证候,与麻黄汤证的“头痛身痛,骨节疼痛”常有相合,可大胆用之。阳和汤用麻黄,《日华子本草》谓麻黄“破癥坚积聚”,良有以也。麻黄是我们学的第一个中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经验

中醫藥治療腫瘤漫談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訪問學者王禹堂教授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覆雜的漫長過程,其病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遺傳、免疫……等諸多方面。80%以上的癌症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長期的過度精神緊張,慢性病的不徹底治療,易導致癌症。癌症從發生到臨床上能夠查出,(直徑1㎝以上,重約1克,癌細胞數約10億個),一般是要經過30次以上的倍增,時間是數年乃至數十年。 中醫認為﹕先天稟賦“異常”,外感六淫之邪、內傷七情過度,飲食不節,勞傷過度,過嗜煙毒酒酪,生活起居失常,久病失治導致臟腑功能失常,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凝濕聚,蘊熱結毒,久之結聚,日以漸大,為腫為瘤。 腫瘤如何防治呢﹖總的來講,加強腫瘤病因發病機理研究,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鍛煉身體,防治慢性病,提高免疫功能。宣傳學習癌症智識,定期自我檢查結合醫生檢查,或開展防癌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腫瘤的治療目前巳進入綜合治療的時代。全面的綜合治療,應當根據病人的機體狀況,腫瘤的病理類型,侵犯的范圍(分期)和發展趨向,有計劃地、合理地應用現有的治療手段,多科學的參與,個體化的綜合實施,力求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強調“有計劃”、“合理”、“多學科、“個體化”。國際上通常的綜合治療指的是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及其他西醫療法綜合實施,在我國中西醫結合治療,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勢。 中醫藥怎樣治療癌症呢?總的來講可以用“整體觀念,辨証論治”來概括。具體地說就是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取得病史、症狀、體征,用中醫的理論辨証、分析、歸納、找出病因、病機、病位、性質,結合病人整體情況,明確疾病本質,發病條件,估計發展趨勢和轉歸,確定治療原則和方法。總的治療原則包括﹕治未病(包括預防和早治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標本緩急,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治療大法包括﹕扶正培本,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和以毒攻毒。 目前的社會實際情況是,疾病的診斷、治療不可能離開現代醫學(或稱西醫),腫瘤的診斷治療更不能脫離現代檢查、診斷和治療,因此現代的中醫腫瘤學治療原則應當是“整體觀念,辨証論治,辨証辨病相結合”,而“辨病”包括中醫的“病”和西醫的“病”。就是說既有純中醫的治療,又有中西結合的綜合治療。 中醫治療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中藥的治療。臨床上最多的是根據辨証辨病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长期以来,传统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似乎主要定位于预防和减轻西医的手术、化疗、放疗三大治疗方法的合并症,用来减少肝功能损害、血象下降、呕吐、腹泻、疼痛、脱发、手足综合症等副作用,或者当患者病情发展至晚期,西医治疗无能为力时,退而采用中医中药。也就是说,在以往肿瘤的治疗中传统中医药只能处于辅助治疗的地位。 尽管现代医学在肿瘤的治疗方面成绩突出,但也暴露出了以上诸多缺陷,这些缺陷的弥补正是中医药的独到优势所在,这不仅表现在中医药本身直接对抗肿瘤细胞,抑制癌瘤增生,中医药也不仅具有现代医学意义上的促进免疫、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上,更重要的是中医学有其独到的防治疾病的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一套治疗方法。正是由于中医药治疗肿瘤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使得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并不总是单单处于辅助的地位,有时也可以独当一面,起到了它无法替代的作用。 1.治未病,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中医很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的防治思想,所谓“治未病”,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及疾病发生后的控制,不使其进一步加重。我们认为癌是一种人体与环境、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失衡的状态,五脏之气运行失调,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正气受阻,邪气滋生,久之,癌毒内生。因此,在肿瘤尚未发生之前,针对可能导致肿瘤各种内外因素加以防范,使得脏腑阴阳相协调,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生率。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活方式方面,包括饮食、起居、调摄情志、长养正气、防邪侵袭等方面。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虽然增生的细胞已有向癌细胞转变的倾向,但尚未成为典型癌变,该过程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发展为癌。对于癌前病变的预防这个环节,西医能做的工作是非常有限的,除了定期体检、生活方式的指导外,只能在原发病治疗上做工夫,对有癌变倾向的人群起预防作用远远不够。而如果随便用手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必然会同时对患者的身体带来一些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证实,很多中药具有阻断或延缓癌变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治疗癌前病变。运用中医药把肿瘤疾病消灭在萌芽阶段,不仅可提高治愈率,还能防止其恶变。 2.从整体观念出发,恢复人体脏腑之间的平衡。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肿瘤是“全身为虚,局部为实”的全身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在于脏腑功能的紊乱,故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相较而言,西医治疗中,医生和患者考虑的多是肿瘤是否能切掉,经过化疗或放疗后瘤体是否能缩小等问题,而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否确有提高、生存期能否延长很少被顾及。从而导致近期疗效虽然较好,却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甚至提前死亡的现象并不少见。运用中医药治疗,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3.中医药联合放化疗,增效减毒。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联合应运中医药,能对放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放化疗都会影响到消化功能,导致血象下降、肝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从而使人体无法承受连续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有间歇期,以待机体有所恢复。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目前西医只能给予升白剂、保肝药对症等对症处理。事实上,此期间的治疗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因为放化疗期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反复多程放化疗后免疫功能和整个机体状态也就越降越低,即随着正气的耗散,正虚进一步加重,癌毒的致病力超过正气的抗病力,疾病进展,从而更有利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在放化疗期间联合扶正抗癌的中药治疗,通过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和消除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仅可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癌症一般采用的九大方法 癌症发病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主,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癌症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 扶正固本法:癌症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方法,当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为务,扶正与驱邪又当辨证应用。一般而言,癌症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症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气尚能与邪气抗争,治当攻补兼施;癌症晚期多正气衰弱,治当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补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二. 中药热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中药外敷、内服,药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对“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的立体攻势,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的整体综合辨证调治,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兼治之目的。 三. 清热解毒法:癌症中晚期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当以清热解毒之法。清热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

关于中医外治法

关于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自古有之,被列入中医十大疗法之中,与针灸、推拿、内服汤药并齐。只是古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外治药的加工过程繁琐,费时。所以一直以来,内服、针灸、推拿占领了中医治疗的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工艺的进步和先进,中药的外治疗法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外治疗法的特点:一、不用内服,直接通过皮服的渗透吸收,让药力直达病灶;二、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三、疗效显著,药力集中。 中医治疗的基础理论: 1、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以精、气、血、精、液为物质基础,以通过经络系统沟通联络形体官窍,形成人体的五大功能系统。这五大功能系统之间在形态结构上密不可分,在生理功能上互相协调,在物质代谢上互相联系,在病理变化上互相影响,与外界环境息息相通与统一。它是人类对生命活动的观察,研究和防病治病的实践,并以阴阳五行理论为指导,对中医诊治与预防疾病,养生与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气血津液神学说: 从气血津液神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为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的作用,属于阴;气、血、津、液均赖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断地补充,在神的主导和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下,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互转化,在生理功能上,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外治疗法的精髓也源于气血津液的这种属性作用于人体,从而使人体的经络通畅气血充盈,从而提高了人体的免疫力而达到新陈代谢旺盛激活人体的休眠细胞起到防卫作用,减少人体的患病机率,提高身体的健康指数,自然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脏腑功能的活动物质基础就是气、血、津、液,它内外贯通,构建出人体代谢的网络连接通达四肢百骸,如果它有所病变就是牵连所相关的脏腑,其病症就会表现在其所属经络的异常反应,及反应点。都因脏腑病变,形成废物排不出体外,在所属经络上堆积成阳性反射物即反应点,成气流感,砂粒状,硬结状反应点。如经常反复按摩其反应点所对应的疾病会有舒适感,病症会减轻甚至消失。 然而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系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之大气位主持,如膻中穴,为气中之尊主,胸闷,咳嗽等,推摩,膻中至鸠尾穴;按症取穴推拿效果最为显著。 3、病因、病理学说是中医外治法的最基本理论。 病理性损伤时人体受到外界不同病因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的破坏,及其带来的病痛各有不同的后果,轻则妨碍日常工作和生活,重则危及生命。中医推拿早就认识到

老中医:肿瘤的特效治法

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也是人类征服肿瘤之有力武器。经由许多年实践研究与总结,中医对于肿瘤病因病机之认识,渐趋一致:气滞、痰饮、湿浊、瘀血、热毒等实邪为致病之元凶;人体气血阴阳之亏虚为受病容邪之基地。 因而医家从各自之理论认识、实践经验以及所居方域之气候、人情、水土、体质等不同,治法亦因而有所差异,然总不出扶正、祛邪两大法门。 于扶正法中,有偏重益气者,有偏重养阴生津者,亦有使用养血滋阴或温润助阳法者,各随医家临证决策,随宜而定。而于祛邪门中,有强调癌症为蓄毒不流,郁结日久而成,其间致病之毒可为化学致癌物或各种物理辐射,亦可为病毒及生物损伤。故投以大剂清热解毒,或以毒攻毒,其理论根据为“邪去正自安”也。 除独用抗毒法外,临床多以数法兼行,亦有以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治疗肿瘤“三原则者”。而通达之论,则将各种病因病机综合推断,然后各据患者四诊八纲,因人而施。如有医家以“五因六法”为立法之本者:“正气亏虚-扶正固本;毒根深藏-清热解毒;久病必瘀-活血祛瘀;气郁痰结-理气化痰;肝郁气滞-疏肝解郁;以及癥瘕积聚本病本法-软坚散结。” 以上所述虽仍支离破碎,信手拈来,未成系统,然皆为治疗肿瘤之正法,为当代中医遵循之准绳。不仅如此,即或民间治疗肿瘤,方法虽

然繁多,总亦不越以上范畴。今择二例,皆经余亲自核实而疗效确凿者,详述其治法,以供读者参考。 某局会计俞先生,浙江海盐乡下人也,妻室及子女均在原籍,其长子1970年弱冠之岁,患头痛,治之未效,痛势渐剧,至难以忍受。速来沪至华山医院神经科检查,确诊“脑间隔占位”性质未定,作放疗后返乡,有所好转,症未全消。其父觅得内服核桃枝煮鸡蛋方,即设法购买核桃枝,嘱其子依法制服。 煎煮方法: 1、核桃枝须采集手指粗之枝条,太粗者过老,太细者过嫩,均不合标准。 2、每日以鲜枝200g,加水煮沸后文火煎熬四小时,盖核桃枝有毒,久煮可以去毒。 3、同时加入原只鸡蛋四枚,蛋熟时取出去壳蛋白不可破碎,于蛋上以竹针刺小洞十数个,再入原汁中烧煮,至液汁渗透蛋中而止。 服用方法: 上午煮就后,即于早午餐之间吃蛋一枚,饮汁一杯。于下午午饭与晚饭之间吃第二枚蛋,再饮汁一杯。晚饭后吃第三枚蛋,又饮汁一杯。尚余一蛋,留至次晨起床盥洗后吃,仍饮隔夜之液汁一杯。同时随即烧煮当日之药蛋。 俞子按上法一日不间,连续服用一年有半。初服三个月后,症渐缓解,以后诸症渐消,康复如平人,读书劳作,一切如常。年半后即停药,从此一直保持健康,以至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均无影响。余写此文

中医治疗癌症九大方法

中医治疗癌症九大方法 癌症发病复杂,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主,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癌症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 扶正固本法:癌症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属本虚标实之候,故治之方法,当以扶正固本、抗癌祛邪为务,扶正与驱邪又当辨证应用。一般而言,癌症早期机体正气尚盛,多属正盛邪轻之候,治当以攻为主,或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即以祛邪扶正之法;癌症中期正气多已受损,但正气尚能与邪气抗争,治当攻补兼施;癌症晚期多正气衰弱,治当以扶正为主,或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即扶正以祛邪。扶正固本法即补法,包括补气养血、健脾养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 二. 中药热敷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中药外敷、内服,药效与温热效应协同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对“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的立体攻势,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统称八纲)”的整体综合辨证调治,达到事半功倍、标本兼治之目的。 三. 清热解毒法:癌症中晚期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当以清热解毒之法。清热解毒*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

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熟解毒*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 四. 软坚散结法:肿瘤多为有形之肿块,治疗除当据证分别予以不同治本措施外,还应兼以软坚散结以图其标,消除肿块。一般而言,软坚散结法虽较少单独用治肿瘤,但在肿瘤的全过程治疗中,却常常不乏软坚散结之品,软坚散结法又为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 五. 理气活血法:癌症的发病原因与气滞和血瘀相关。气机不畅,则致津、液、血运行代谢障碍,积而成块以生肿瘤;肿瘤多有形,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淤血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某些肿瘤的形成与局部外伤淤血有关,肿瘤的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淤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癌症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方用中医免疫排毒疗法,家属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也相当重要。 六. 化痰除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除湿为主,处方用*,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法。同时根据证之夹杂轻重,又常常与理气、清热、软坚、通络、健脾、利水等法相合而用。 七. 养阴清热法:热毒乃癌症致病因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癌症常用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防治癌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癌症疾病中应用更为广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