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王国维在论述元杂剧语言“自然”而“有意境”时,专举《窦娥冤》第二折【斗虾蟆】为例,认为“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当然,王国维没有举到的其他很多曲词宾白,也都在自然本色之中而有意境,例如第三折的“【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诸曲。此外,在人物性格刻画方面,此剧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窦娥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2)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

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5.关汉卿杂剧的艺术1、题材的多样化

2、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尤其是妇女(下层)的形象,多为旦本

进步的妇女观

1)、进步的恋爱婚姻观、贞节观

2)、同情、理解妓女、女奴等社会底层的妇女,发现并歌颂其美好心灵和优秀品德

3)、女性优于男子,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意识的觉醒者。

方法:

1)、善于同中求异,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

赵盼儿泼辣大胆,与之对比的宋引章。

2)、善于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内心冲突

3、繁复的戏剧冲突

密度高、力度大、角度新

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体制,一般不允许采用双线并进的结构,但这并不妨碍关汉卿通过两组或更多的戏剧矛盾,把人物形象描绘的更加丰满。

4、结构:剧情曲折,具有传奇性

关汉卿作为一个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的“当行”的戏剧家,他的杂剧很适合演出。情节发展自然;场面安排紧凑、集中;关目处理变化多端,很富有戏剧性。但他并不片面追求戏剧效果,而是和人物的性格、剧本的主题完全吻合。

5、戏剧结构严谨简洁,详略得当,每折层层推进,浓淡相间,摇曳多姿。

一人一事,单线结构,主脑清楚,场面的安排紧凑集中典型。

6、语言:本色自然,本色派的语言大师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懋循《元曲选序》)的地步。

6.《西厢记》人物形象:

老夫人: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代表,封建礼教的维护者。赖婚,拷红,逼试。

莺莺:背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聪明美丽,温柔多情,外表矜持,内心炽热。佛殿邂逅,隔墙和诗,道场传情,月夜听琴,传简约会,自荐枕席。闹简,赖简。

张生:善良、聪慧、痴情的书生,封建礼教叛逆者。执着诚挚,“傻角”、“疯魔汉”、“志诚种”;软弱,“银样蜡枪头”。

红娘:封建礼教的拆除者,崔、张爱情的撮合者。她是剧中最动人的形象。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富有正义感。传书递简,拷红。

7.《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反封建战斗性:(1)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2)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准。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的表现。

8.《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本二十一折多角色司唱每本都有一个小高潮::“闹斋”、“赖婚”、“赖简”、“惊梦”、“团圆”。

在主唱脚色的分配上,《西厢记》也改变了元杂剧一般一本戏曲一个脚色主唱到底,其他脚色只有道白和动作的惯例,而且部分地打破了一折由一人人主唱的限制。根据剧情的需要,有的折里由2 人或3人对唱或分唱,如第四折张生、红娘、莺莺都唱。剧中主要人物上场不受限制,又都可以唱,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就灵活多了,大大丰富了元杂剧的表现手段,其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双线贯穿始终,两类矛盾:崔张与老夫人为主要矛盾,崔、张、红为次要矛盾。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条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郑恒等为另一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同卫道者之间的矛盾斗争。

(三)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烘托渲染

心理描写是《西厢记》刻画任务的重要手段。例如孙飞虎事件前,老夫人已许婚,事后老夫人设宴招待张生,莺莺、张生、红娘都没想到变卦,当老夫人叫莺莺以兄妹相称时,虽然每人只一句话,但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末见旦科)(夫人云)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末背云)呀,声息不好了也!(旦云)呀,俺娘变了卦也!(红云)这相思又索害也。

又如第三本第二折写张生盼望月亮升起,好去和莺莺幽会时的内心煎熬。(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

“花间美人”(朱权《太》)的艺术风格

故事美:从头到尾就是一首美丽的诗

人物美:张生痴情美、莺莺深情美、红娘热情美

场面美: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吟诗作对,戏曲场面美。

语言美:《红楼梦》骂尽“才子佳人小说”,却盛赞《西厢记》说:“真正是好文章!你若看了,连吃饭也不想吃呢。”“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这是曹雪芹通过宝黛之口说出自己读《西厢记》的感受。

9.《西厢记》的艺术成就(1)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契子“的形势,采取五本二十折的长篇形式,来表现完整的故事,是人物丰满。(2)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3)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采用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多种方法进行烘托渲染,同时赋予人物喜剧色彩。(4)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它吸收古典诗词和人民口语,并加以提炼加工,使语言更富于艺术魅力。语言风格优美、华丽、委婉、细腻,音节铿锵,意境深远。

10.《琵琶记》(南戏之祖元杂剧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艺术成就:(1)人物塑造取得较大成功。蔡伯喈优柔寡断、委曲求全,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格;赵五娘善良朴素,刻苦耐劳,糟糠自咽,剪发买葬,体现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秀品德。(2)双线结构颇具特色。一条写蔡离家后的件件遭遇;一条写赵在家中的种种苦难。两条线索交叉进行,让不同的场景对比衔接,使贫富悬殊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常。(3)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一线语言本色;蔡一线辞藻华丽。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相协调。

11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主要区别:

1、北杂剧一本四折,有楔子;南戏长达数十出,无楔子。

2、北杂剧以正末(正旦)一人主唱;南戏以生旦为主,各色皆可以分唱。

3、北杂剧每折一韵到底;南戏一出中可以换韵。

4、北杂剧用北曲,多刚劲粗犷;南戏用南曲,多柔婉缠绵。

5、北杂剧每折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组成套曲;南戏一出中可变宫调。

6、北杂剧动作提示叫“科”;南戏曰“介”

12.散曲的体裁特点: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13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14.元诗四大家:指元代中期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并称“虞杨范揭”。语见清·宋荦《漫堂说诗》。他们当时都颇有诗名,但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

15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他认为诗歌是个人情性的表现,强调艺术创作个性化。他的诗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颇为引人注目,故称之。

16.《三国演义》的内容:从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互相争雄的局面。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从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展示了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形象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斗争经验,堪称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一部谋略百科全书,具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小说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示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7《三国演义》思想主旨: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柔和了千百年来广发民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愿,鲜明的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和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带来的悲怆和迷茫。

18.《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特征。《三国演义》的艺术虚构,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A.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正史、野史的各种材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B.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极为有用而正史又没有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C.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史书的个别事件加以改动构成新的情节。D.张冠李戴、移花接木。E.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就是把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渲染铺叙,成为文学佳作。(2)宏伟壮阔的艺术结构。《三国演义》“陈叙百年,该括万事”,人众事繁,矛盾复杂。但却组织得有条不紊,规模宏大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呆板。它把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化成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全书约可归纳为五条线:以东汉灭亡为引线,以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的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3)出色的战争描写。A.善于把握各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B.注重表现“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C.注重在战争中写人。D.注重战争场面气氛的渲染,多用对比衬托、

张弛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等。(4)特征化的艺术典型。A.出场定型。人物一出场、一亮相,小说就对其性格给与概括性的评论,为其性格定型,此后就不再发展变化。

B.反复渲染。就是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

C.善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的生活细节比较贫乏,但却有不少惊险生动的传奇性的细节,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色彩。

D.善用对比、烘托手法。(5)历史演义体的语言。A.“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吸收了史志文言的精华,又受讲史话本通俗化的影响,半文半白,既利于营造历史气氛,又能使读者“易观易入”,雅俗共赏。B.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这是由于小说从讲史而来,叙述往往以简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C.语言以开始注意个性化。如曹操的出言吐语,无不含诈;孔明的言谈声貌,处处有智;张飞的语气口吻,逼现出豪气;关羽的音容语态,包藏着傲骨。

19.《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成功地刻画了一批人物形象:“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2)《水浒传》的艺术结构:71回以前,以人为单元。写诸多英雄先后造反,像众虎归山、百川聚海。71回以后,以事为顺序。写义军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接受招安。北征辽,南打方腊,悲剧告终。整体看:结构完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俱备。分开说:多有如“林冲传”、“鲁达传”、“武松传”、“李逵传”、“宋江传”、“三阮传”等精彩片断。全书结构:珠串式链式结构。结构线索:梁山起义由分散反抗到联合聚义、最后接受招安的全部过程。(3)成熟的白话语体。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传神。吸取民间说唱文学的成就,带有浓烈的民间文学色彩,生动泼辣,酣畅淋漓。人物语言个性化,“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从对话中见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20林冲、杨志和鲁达相同:军官身份;被逼造反经历。

不同:林冲“保官”,表现为软弱性;杨志“求官”,表现为奴才

性;鲁达既不保也不求,表现为彻底反抗性。

李逵与鲁达相同:粗中有细。

不同:李逵:粗中有野气,是“粗野”,带有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

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细的“憨”、“老实”。

鲁达:粗中有豪气,是“粗豪”,完全是下级军官的形象,干什么

事都性急;细的“精”、“老练”、“有见识‘。

21.《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安排:(1)《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2)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3)是“江湖观念”作祟。(4)是情节发展的需要。(5)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

22.《西游记》的艺术成就:(1)极幻:A.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等系列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B.《西游记》奇异的特点:一是奇幻的描写并不只是为了眩人耳目,博取读者猎奇心理的满足,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二是幻想虽然奇异,看似异想天开,实际并非随心所欲的胡思乱想,而总是有生活的依据,无论从全书或是从细部来看,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因而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2)奇趣:A.《西游记》的奇趣,首先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有关。B.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人物。(4)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A.《西》虽不是讽刺小说,却“以戏言寓诸幻笔”,具嬉笑讽刺、幽默诙谐风格。B.《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有一定的世情情调。(5)曲折巧妙的结构。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23.《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及其意义: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另答案:《牡丹亭》是明代作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传奇,作品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的地位。剧中的杜丽娘是第一主角,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

1.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她为此精神苦闷、忧郁。老师对于《诗经》“后妃之德”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她的认同,反而激发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游园”中她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青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

2.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

3.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在杜丽娘对于爱情坚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讴歌爱情强大力量的用心。爱情的力量可以让死者复生,能够征服封建礼教。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24.《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

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2)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25.“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的比较:(1)“四梦”相同处:一是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二是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现出浪漫特色。(2)“四梦”不同处:首先,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其次,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

26.《金瓶梅》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里程碑:(1)变奇为常,从神到人,“寄意于时俗”。《金》的题材不再是皇权更替、英雄征战、神魔斗法,而是转向世俗社会,琐碎家事。《金》的人物不再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神佛妖魔,而是变为家庭男女,市井百姓。《金》的情节开始关注人情悲欢,世态炎凉,更加贴近现实,直面人生。(2)由美到丑,从歌颂到暴露。以前章回小说立意在歌颂,而《金瓶梅》则意在暴露。偌大一部作品,没一个正人。(3)从故事到人物,变单色调、特征化为杂色调、立体化。A.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以前小说往往把故事放首位,《金》则开始把描写中心向人物转移。B.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写人。性格中有善有恶,色彩斑斓。(4)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以前长篇,都从“说话”演变而来,其结构是一个个故事贯穿起来的线性结构。《金》以西门庆及其家庭为主线,金、瓶、梅等故事单线又都与家庭纠葛相连。其家庭的小社会又与市井、商场、官府等的大社会横向相连,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的网状结构。《金》的情节不在于离奇曲折、环环相扣,而在于严密细致,自然展开。(5)从雅变俗,多用市井语、家常口头语。《金瓶梅》几乎不加修饰地展现市民生活原生态,故多用民间市井语、家常口头语。

27.《三言二拍》内容:市民社会的风情画。(1)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A.鲜明的重商思想。B.全新的价值取向:婚嫁重金钱而轻门第、仕途。C.对商人的感情与传统的观念不同,重赞美,比较直接地触及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客观地反映了晚明商人势力的迅速崛起。①“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多为善良、正直、纯朴,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②二拍”商人更加“逐利”,常是投机致富,冒险发财。(2)张扬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A.肯定以“情”抗“礼”,张扬执着真爱。B.冲破传统贞节观念,主张男女平等,具有尊重女性的意识。C.抨击负心薄幸,维护女性尊严。(3)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三言”、“二拍”在鞭挞奸臣、贪官、酷吏以及社会恶势力时,是以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心来观照。这与小说对清官的刻画较多带有市民化的色彩不同,作者往往从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情,肯定人欲的合理性等方面了塑造这些“贤明”的清官。

28.《三言二拍》艺术:“无奇之所以为奇”。(1)将平凡故事写得曲折工巧。A.常采用巧合、误会手法,使情节波谲云诡、曲折多变。B.“小道具”的运用,使得故事完整而又波澜起伏。C.突破单线结构,尝试复线、板块结构。D.善将悲喜剧的情节交互穿插,使作品愈加曲折奇巧,趣味横生。(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兴哥得知妻子有私后内心的气恼、悔恨、矛盾、痛苦。(3)体式和语言的变化:体式上,“入话”删减大量游离内容;正文删除大量累赘韵文;结尾不再说“话本说彻,权且散场”之类套话。语言上,消除文言奥语、陈词滥调,代之以清新活泼、富于表现力的口语、通俗语。

29.《长生殿》的思想内容:(1)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2)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围绕李杨爱情的一系列军国朝政事件,生动反映了皇帝昏庸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之意,寓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兴亡之感。(3))“情缘总归虚幻”,点出全剧主旨。《长生殿》既宣扬帝妃罕有之情,又寄寓垂戒来世之意。(4)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对权贵奸佞的揭露和抨击。

30.《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表现了创作意图。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2)在剧本结构上,以李、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大事为副线,表现“占了情场”与“驰了朝纲”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终,金钗、钿盒、情节、人物,由合而分,由分而合。(3)在曲词艺术上,清丽流畅,充满诗意,具有浓厚的抒情彩。多处化用唐史、元曲名句,却又融化极妙,如同己出。其浓厚的抒情性,尤其能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的声情兼备,淋漓尽致。

31.《桃花扇》的内容和意义:(1)创作意图:“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2)揭出阉党余孽既是造成侯、李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祸首。(3)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4)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思想。

31.《桃花扇》的艺术成就:(1)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②一柄诗扇贯穿全剧。诗扇既是侯、李定情信物,又是二人离合象征。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李爱情,一边是弘光王朝闹剧。巧妙利用杨龙友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联系起来。④结局不落生旦团圆俗套(2)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①善于写出同类人物的不同性。②善于写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3)曲词、宾白刻意求工,安排合度。①“说白详备,不容再添一字”②曲词以工整典雅见长。每出以八曲为限,很适合舞台演唱。

32.《聊斋志异》思想内容:(1)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2)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3)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4)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33《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用传奇法,而以志怪”A.《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六朝志怪为“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迷信;《聊斋》虽也写怪异,但为的是反映现实,抒发“孤愤”。B.《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情节结构从六朝志怪“粗陈梗概”、单调简略发展为故事曲折、首尾完整;语言文字从六朝志怪的简约古朴、质木乏味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表现手法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委婉叙写。《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又有超越: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2)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聊斋》故事不平铺,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情节力避无奇,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不失自然,奇不离真实。(3)善用多种手法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A.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B.善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C.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4)《聊斋》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34.《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1)《儒》通过塑造一系列科举迷形象,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精神摧残,它使人神魂颠倒,愚昧无知。(2)《儒》通过描写纯朴青年的蜕变过程,深刻揭露科举制度对人的灵魂腐蚀,它使人道德堕落,廉耻丢尽。(3)《儒》把批科举同批理学、礼教结合,使它揭露性更强,反映社会内容更深广。(4)《儒》把批科场与批官场结合,有力说明科举培养出的不是贪官酷吏,就是土豪劣绅。(5)《儒》还热情歌颂了一些反对科举,鄙弃功名,具真才学,性情孤傲、善良正直人物,以寄托作者理想。

35《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1)《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A.《儒》的讽刺特征:①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作家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因而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②善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使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作者善“从悲剧中发现喜剧”,“从生活的绝对庸俗里发现悲剧”B.《儒》的讽刺手法:一是对照法。堂皇言辞与卑鄙龌行为对照。二是夸张法。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2)《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众多人物、故事有主次,有侧重。此故事是主角,另一故事就成了次角。其

中又穿插过渡性人物、事件,粘连紧密,转换自然。(3)《儒林处史》的语言特色:比较纯熟的白话。《儒》的语言准确有力,简洁洗炼,含蓄风趣而富于形象性。

36.《红楼梦》的悲剧意识:《红楼梦》虽然写的是家庭琐事、闺阁闲情,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巨著,内容丰富,意蕴深厚。(1)爱情和婚姻悲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及他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情节主线,也是作品的灵魂。围绕木石前盟与金玉良姻,作者热情讴歌了宝黛的叛逆精神;对宝钗重礼不重情的思想性格进行了善意的讽刺,而对她终身为礼所误的不幸,也表现了深切同情。作者的批判锋芒,主要是指向腐朽的传统礼法及昏庸专横的封建势力。(2)女子的悲剧。《红楼梦》不仅“怀金悼玉”,而且也为千万个不幸的女儿歌哭悲泣。《红楼梦》是一出为女儿们悲歌哭泣的大悲剧,作者在书中为末世最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共掬一把悲悼怜悯之泪。她们的爱情婚姻、人生道路、性格或命运的悲剧展现了世俗社会对美好感情的破坏,其实,她们的悲剧命运都是封建礼法社会造成的。(3)人生悲剧。这主要指主人公贾宝玉“无材可去补苍天”以及探春生逢末世无力“补天”的人生悲剧。(4)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无可奈何地走向日暮途穷的“末世”,最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败涂地,表演了一出“树倒猢狲散’’的家庭悲剧。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一条重要的副线,贯串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

37.《红楼梦》的理想色彩:红楼梦》不但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亦带有强烈的理想色彩。书中歌颂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尤三姐和柳湘莲等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大观园中众女儿的纯洁清静,以及晴雯、鸳鸯等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感情的理想与追求。尤其是建立在“知己”之爱基础上的宝黛爱情,表现了人类感情中崇高美丽的一面,是作者这种理想和追求的核心内容。(1)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理想化的才貌之爱。(2)《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建立在长期了解基础上的知己之爱。(3)《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爱情纯洁真挚、专一持久,一改以往爱情描写中那种“淫邀艳约、云雨媾和”的俗滥内容。(4)《红楼梦》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表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38.《红楼梦》人物塑造的特点:(1)注意形象的真实与自然。(2)注意性格的复杂与发展。(3)注意个性的独特与鲜明。A.以相互对比区别个性。一是外在条件相同,内在性格相异的对比;一种虽然基本性格相近,但由于身份、教养不同,因而性格又有差异的对比。这些人物在作家笔下,都是“相映而不相犯”,从而显得个性鲜明。B.以环境描写衬托个性。C.以人物诗词表现个性。(4)注意心理的冲突与震颤。首先,《红楼梦》善于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生动地写出感情与理性的真实搏斗。其次,《红楼梦》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震颤

39《红楼梦》的总体结构艺术:(1)突破了传统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用了多线索并进、交叉、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主线:宝黛钗之间爱情婚姻的产生发展到结局;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主线之外,又有多条副线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顾此写彼,手挥目送”的写法。(3)几个大关节、大事件穿针引线、波澜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0.《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汇古典书面语精粹,经高度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形象、准确精炼、自然流畅、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叙述语言:是接近口语、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人物语言:能准确显示其身份地位,能形神兼备地表现其个性特征。

元明清文学常识汇总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2、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历史剧。

3、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4、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5、《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史书和民间传说的结合。

6、《水浒》七十回本点评者是金圣叹。

7、明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8、明中期戏曲两大派是“临川派”和“吴江派”。*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

9、“临川四梦”指《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10、李玉后期的代表作品是《清忠谱》。11、元杂剧角色:旦、末、净、杂。12、《救风尘》的作者是关汉卿。13、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写的。14、《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优香的章回体历史小说。15、《水浒传》(七十回本)系金圣叹用百回繁本作底本的修改删节本。16、冯梦龙的“三言”是《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17《风筝误》的作者是李渔。18、朱权的戏曲理论著作是《太和正音谱》。19、《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20、鲁迅说“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是《聊斋志异》最突出的艺术特点。21、关汉卿吸收了民间流传的古老故事“东海孝妇”创作了《窦娥冤》。22、王实甫今保留的全本杂剧作品除《西厢记》、《丽春堂》外,还有《破窑记》。23、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24、白朴的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和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等。25、现知最早的《西游记》刊本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6、清康熙年间对《金瓶梅》点评颇有见解的是张竹坡。*有《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27、《桃花扇》是一部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28、《司文郎》是一篇讽刺科举制度的绝妙佳作。29、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鄂印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这是《红楼梦》的第一个印本,世称“程甲本”。*第二年修订的称“程乙本”。30、杜少卿是《儒林外史》里的正面人物。3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32、清代学者章学诚评价《三国演义》说:“七分实事,三分虚构。”33、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34、有“曲状元”之称的是马致远。35、《三国演义》在语言上的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出自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36、《水浒传》版本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37《赵氏孤儿》的作者是纪君祥。38、清代对《三国演义》点评颇有见解的是毛宗岗。39、《梧桐雨》是借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反映人世多变的历史剧。40、《高祖还乡》是一篇被誉为“制作新奇”(钟嗣成)的绝妙佳作。41、《水浒传》先写高俅发迹是说明“官场黑暗”。42、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43、

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44、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套数又叫套曲、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牌联缀而成的组曲。45、马致远是元代最负盛名的散曲作家。他的[ 越调·天净沙 ]《秋思》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为“秋思之祖”之作。46、元后期杂剧的代表作家作品包括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47、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48、元末南戏的著名代表作是《琵琶记》,它的作者是高明,它被推为“词曲之祖”。49、“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的第三折。50、“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51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部分重点知识点

隋朝: 薛道衡:被认为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作品《昔昔盐》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 杨素:代表作《出塞》 初唐诗坛: 贞观后期上官仪形成上官体。 王绩散文作品《野望》成为唐代最早的合律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拜托齐梁诗风。 歌行体:李白杜甫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坛: 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宿建德江》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鸟鸣涧》田园诗《渭川田家》 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 边塞诗人: 高适:成就最高《燕歌行》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七绝圣手”《出塞》十分著名,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李颀:《古从军行》,盛唐诗坛上把难以名状音乐描绘生动具体第一人。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登鸛雀楼》 崔颢:唐人七律第一,《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 王翰:《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行路难》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登高》“沉郁顿挫” 中唐诗坛: 元洁:强调诗文的“美政”,主张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被认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顾况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自诩为“五言长城” 韦一物:《滁州西涧》 大历十才子:卢纶成就最高。代表风格是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 李益:中唐边塞诗代表,代表作《塞下曲》 白居易、元稹: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秦中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讽喻诗:《卖炭翁》

元稹:《连昌宫词》,最具特色的是艳情诗和悼亡诗。《离思五首》其四 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张籍:《野老歌》《山头鹿》 王建:既有新题乐府又有古题乐府。 李绅:与传统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是第一人。《悯农》三首。 韩愈和孟郊被称为韩孟诗派。 孟郊:《游子吟》,奇险艰涩,精思苦吟。 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奇绝险怪。 贾岛:苦吟诗人,郊寒岛瘦。《寻隐者不遇》《剑客》 姚合:与贾岛并称“姚贾” 李贺:浪漫主义诗人,《金铜仙人辞汉歌》 刘禹锡:《竹枝词》,咏史怀古之作最为人称道。《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空旷孤寂的意境,《江雪》 晚唐诗坛: 杜牧:《泊秦淮》《赤壁》,风格特征“俊,爽”,长于七绝。 李商隐:晚唐最出色的诗人。《马嵬》。朦胧形态表现复杂变换内心情绪是他对中国诗歌一大贡献。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为“温李” 宋朝: 晏殊:《珠玉词》,“富贵词人” 《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欧阳修:《集古录》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苏幕遮》: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张先: 《张子野词》 柳永;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作慢词的大家。对婉约词影响直接,宋词分为雅俗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资料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 上官体”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1、(古代文学史2 P22—23) 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古代文学史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2 P39) 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3、李斯。、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4《离骚》_,代表楚辞。5、“骚”指_仁_。_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7、有关的谋议或辞说。P64 《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8、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P140 《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9标志。P216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11、建安七子是指: 赋,比,兴,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2《孔雀东南飞》_______13、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 者为徐陵。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我往矣,14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或益之而损。”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叙事性﹍﹍。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17、_ 世说新语__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18、刘义庆的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 19《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其中_名作。 刘勰的作品。、《文心雕龙》是20 二、名词解释。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风骨:1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3.“白体” 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5.《西昆酬唱集》 6.杨亿的生平 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8.西昆体 9.晚唐体 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 11.林逋诗歌的特点 12.晏殊的生平 13.《珠玉词》 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5.欧阳修的生平 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 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 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 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22.梅尧臣的生平 23.苏舜钦的生平 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27.王安石的生平 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对词境的开拓 29.王令诗歌的特点 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 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 33.“三苏” 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 35.苏洵散文的特点 36.苏辙散文的特点 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37.苏轼的生平 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 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 41.“东坡体” 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 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 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 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 的贡献 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 49.苏词的创作风格 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51.黄庭坚的生平 52.“山谷体” 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 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 特色 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 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57.“后山体” 58.“简斋体” 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 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 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 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 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 代表词人 65.柳永的生平 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 开拓 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 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70.秦观的生平 71.晏几道的生平 72.贺铸的生平 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 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 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 76.周邦彦的生平 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 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 79.“易安体” 80.“樵歌体” 81.李清照的生平 82.朱敦儒的生平 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 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 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 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87.辛弃疾的生平 88.“稼轩体” 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 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 91.张元幹的生平 92.张孝祥的生平 93.陈亮的生平 94.张元幹词的特点 95.张孝祥词的特点 96.陈亮词的特点 97.刘过词的特点 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98.“中兴四大诗人” 99.陆游的生平 100.陆游散文的特点 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 的主要特点 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 103.陆游词作的特色 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 格 105.“诚斋体” 106.杨万里的生平 107.范成大的生平 108.杨万里的“活法”诗 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11.朱熹的生平 112.朱熹诗歌的特点 113.朱熹散文的特点 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 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 116.南宋“小品文”概况 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6.10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神话女娲造人属于A A.创世神话 B.自然灾害神话 C.战争神话 D.其他神话 2.《诗经》运用的基本句式是B A.二言 B.四言 C.五言 D.七言 3.下列诗句出于《诗经·廊风·柏舟》的是C A.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B.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C.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D.漆与沛,方涣涣兮 4.《尚书》的文风特点是A A.估屈牙 B.微言大义 C.奇幻诡诵 D.华丽富赡 5.《左传》的编篆体例属于C A.纪传体 B.国别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6.《墨子》散文的突出特点 是A A.逻辑严密,行文质朴 B.浩然正气,雄辩风采 C.谬悠之说,荒唐之言 D.明切犀利,冷峻峭拔 7.《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 A A.刘向 B.袁康 C.班昭 D.马续 8.东汉散文家仲长统的代 表作是C A.《新序》 B.《新论》 C.《昌言》 D.《论衡》 9.班固《汉书》的叙事特点 是C A.堪比《史记》,富于变化 B.贴近现实,情感浓郁 C.翔实平妥,笔法谨严 D.逐一描绘,细腻精致 10.枚乘《七发》的创作特 点是B A.抒情述志 B.铺叙夸饰 C.咏物寓意 D.浓情质实 11.张衡的《二京赋》在赋 史上是D A.抒情小赋之开山 B.骚体 赋的代表 C.纪行赋之先河 D.汉代大 赋的绝响 12.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 九首》的是C A.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B.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C.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D.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3.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的 是A A.《十五从军征》 B.《同声 歌》 C.《客从远方来》 D.《赠妇 诗》 14.汉乐府民歌在句式上的 特点是C A.四言为主 B.七言为主 C.杂言和五言为主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4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四)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诗经》的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2 ) A.采诗说B.献诗说C.删诗说D.作诗说 2.《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2 )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 3.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4 ) A.《尚书》B.《逸周书》C.《论语》D.《春秋》 4.《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 3 )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 5.《孟子》的文风特点是(4 ) A.语录体裁,辞约义丰B.篇幅简短,韵散结合C.质木无文,逻辑性强D.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6.下列关于水的文句出自《荀子》的是(3)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B.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7.“楚辞”名称开始出现的时代是(3 )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8.《诗经·豳风·七月》是(3 ) A.史诗B.情爱诗C.农事诗D.社会政治诗 9.贾谊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是(4 ) A.夸张渲染,辞藻华丽B.多用典故,造语艰深 C.想象丰富,飞动飘逸D.气盛情切,纵横铺排 10.《史记》的作者是( 3 ) A.班固B.范晔C.司马迁D.司马光 11.《汉书》所记载的是(2 ) A.后汉的历史B.西汉的历史C.东汉的历史D.两汉的历史 12.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总集是( 2 )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3.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文论观点之一是(3 ) A.夺胎换骨说B.草蛇灰线说C.宗经征圣说D.摩罗诗力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西昆酬唱集》的编者是。 2、黄庭坚在《小山集序》中评价的为人有“四痴”。 3、周邦彦在徽宗朝曾提举。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一祖”是。 5、《漱玉词》的作者是。 6、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7、《》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8、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之称。 9、《赵氏孤儿》的作者是。 10、《录鬼簿》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1、晚唐体 12、“苏门六君子” 13、元曲 14、四大南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5、简述“山谷体”的内涵。 16、为什么说《梧桐雨》是一部诗剧?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17、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杨亿 2、晏几道 3、大晟府 4、杜甫 5、李清照 6、张先 7、《西厢记诸宫调》 8、“曲状元” 9、纪君祥 10、锺嗣成 二、名词解释题 1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此外还包括寇准。 12、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这这些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他们在创作上各具面目。 13、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元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舞台表演样式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14、“四大南戏”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又称“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这些剧本既贴近民间,又显示出文人对南戏写作的渗透,提高了南戏在曲坛的地位,尤其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对后来的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三、简答题 15、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1)黄诗不论长短,往往都包含多层次的意思,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2)黄诗运用修辞手段,善于出奇制胜。(3)黄庭坚还重视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4)黄庭坚的诗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 16、第一,诗一般的内容和情感。从全剧的核心部分——曲词来看,它的重心实际是以作者自身的体验为依据,来摹写唐明皇的内心世界,剧中蕴含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感情,所以具有了诗剧的性质。第二,诗一般的语言。《梧桐雨》通过大量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意象,把语言写得非常华美。第三,梧桐意象的反复渲染。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诗剧的艺术效果。 四、论述题 17、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以记言为主,所载史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2、郭茂倩《》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大类。 3、南北朝作家把经、史、诸子划在文学之外,又区分文学范围内的作品为“有韵”的“文”和____。 4、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_。 5、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___”。 6、在韩孟诗派中,以瘦硬奇警为诗风特点,直接影响宋代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是____。 7、北宋后期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 8、元杂剧一般是一本_____折。 9、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____,____”。 10、晚清道、咸时期,与龚自珍齐名的作家是____。 二、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来划分的。 ①不同的地域②不同的时期③音乐的性质④篇幅的长短 2、“兼爱”是() ①孔子的中心思想②墨子的中心思想③孟子的中心思想④庄子的中心思想 3、()是西汉作家王褒所写的咏物赋。 ①《鹦鹉赋》②《洞萧赋》③《归田赋》④《芜城赋》 4、(因故缺失) 5、《文心雕龙》所说“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指的是() ①斑固②张衡③左恩④庾信 6,提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这一著名观点的作家是() ①李白②杜甫③韩愈④白居易 7、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①《秦中吟》②《秦妇吟》③《古离别》④《乌衣巷》 8、在晚唐诗人中,专攻近体而使律诗通俗化的是() ①杜牧②李商隐③温庭筠④杜荀鹤 9、被后人评为“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北宋作家是() ①晏殊②欧阳修③柳永④张先 10、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 ①苏舜钦②王安石③苏洵④苏轼 11、在元散曲作家中,()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①关汉卿②白朴③马致远④张可久 12、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 ①唐宋派②竟陵派③公安派④茶陵诗派 13、李渔的戏曲理论,见于所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