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章节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二化学第一章1.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A.分子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间的中和反应B.乙醇的燃烧

C.碳酸钙受热分解D.铝粉与盐酸反应

3.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列过程中,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电解水 B.光合作用C.打手机D.点燃氢气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可能相同。

D.如果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g) SO3(g) △H= ―98.32 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

6.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196.64 kJ B.196.64 kJ·mol-1C.<196.64 kJ D.>196.64 kJ

7..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1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ΔH=-57.3 kJ·mol-1

D.3H2(g)+CO2(g)=CH3OH(l)+H2O(l)ΔH=+135.9 kJ·mol-1

8.利用相关数据作出的推理或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用弱酸的电离常数比较相同条件下强碱弱酸盐溶液的碱性强弱

B.用物质的熔沸点数据推断物质的晶体类型

C.根据溶液的pH判断该溶液的酸碱性

D.根据焓变数据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9.(10分)丙烷燃烧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I:C3H8(g) + 5O2(g) == 3CO2(g) +4H2O(l) ΔH=-a kJ·mol-1

途径II:C3H8(g) == C3H6(g)+ H2(g) ΔH=+b kJ·mol-1

(g)+ 9O2(g) == 6CO2(g) +6H2O(l) ΔH=-c kJ·mol-1

2C

3H6

2H2(g)+O2 (g) == 2H2O(l) ΔH=-d kJ·mol-1 (a、b、c、d均为正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等量的丙烷通过两种途径放出的热量,途径I放出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由于C3H8(g) ==C3H6(g)+ H2(g) 的反应中,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是。

(3)b 与a、c、d的数学关系式是。

10.(14分)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均需采用催化工艺。

⑴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3OH与O2反应主要生成(填“CO、CO2或HCHO”)。

②2HCHO(g)+O2(g)=2CO(g)+2H2O(g)

△H=。

③在稀硫酸催化下,HCHO可以通过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3H6O3的环状三聚甲醛分子,其分子中同种原子的化学环境均相同。写出三聚甲醛的结构简式:。

④甲醇制取甲醛可用Ag作催化剂,含有AgCl会影响Ag催化剂的活性,用氨水可以溶解除去其中的Ag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一种以铜作催化剂脱硫有如下两个过程:

①在铜的作用下完成工业尾气中SO2的部分催化氧化,所发生反应为:

2SO2+2n Cu+(n+1)O2+(2-2 n) H2O=2n CuSO4+(2-2n) H2SO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催化脱硫的意义为;每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 SO2,被SO2还原的O2的质量为

g。

②利用下图所示电化学装置吸收另一部分SO2,并完成Cu的再生。写出装置内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

H2SO4

隔膜

11.(4分)在发射“神舟”七号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N2H4)和过氧化氢,当两者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

N2H4(l)+2H2O2(l)===N2(g)+4H2O(g)ΔH =-641.6 kJ/mol

H2O(l)===H2O(g)ΔH =+44 kJ/mol

若用3.2 g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则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2.(15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N2(气态)与适量H2 (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

(2)卫星发射时可用N2H4为燃料。1molN2H4(气态)在O2 (气态)中燃烧,生成N2 (气态)和H2O(气态),放出534kJ 的热量;

(3).在101kPa时,4.0g硫粉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kJ的热量,S的燃烧热为______,S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

13.工业合成氨与制备硝酸一般可连续生产,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反应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①图像中T2和T1的关系是:T2 T1(填“>”、“<”、“=”或“无法确定”)。

②比较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③要使反应后氨的百分含量最大,则在起始体系中原料投料比n(H2)/n(N2) 3(填“>”、“<”、“=”或“无法确定”)。若容器容积恒为1 L,起始状态n(H2)=3 mol,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则此条件下

(T2),反应的平衡常数K=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已知: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今有17 g氨气,假设其经催化氧化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则该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为 kJ。(3)在装置②中,NH3和O2从145℃就开始下列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生成不同产物(如下图所示):温度较低时生成为主,温度高于900℃时,NO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14.(8分)用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与稀NaOH溶液在左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已知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为57.3KJ/mol,水的比热容为4.2J/(g·℃),有关热量与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t(Q为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比热容,△t物质温度的变化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3)V1=30mL时HCl和NaOH恰好反应,根据题中所给数据算出的温度变化值约为

(保留整数,计算时可将稀溶液的密度及比热容看成与水近似相同,且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而根据上图的温度变化可读出温度变化值约7 ℃;两者相比所测结果偏低,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有:

15.(10分)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的不足之处是;不加以改正,所求的值将(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 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5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6.水煤气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C (s) + H2O(g)CO (g) +H2 (g) △H=+131.3 kJ?mol-1(······①

(1)实际工业生产中,向炭层间隔交替通入水蒸气和空气,其中通入空气的原因是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导致炭层温度降低,须及时通入富氧空气促进炭层的燃烧放热:

C (s) + O2(g)= CO2 (g);△H = -393.5kJ·mo1-1······②

为保持生产的连续性,若不考虑其它热量的产生和损耗,则每间隔应通入的水蒸气和空气的体积比(同温同压)约为多少?(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

(2)一定温度下,三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①,各容器中炭足量,其它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

(3)生物乙醇可由淀粉或纤维素等生物质原料发酵获得。利用乙醇可进而获得合成气(CO、H2)。用乙醇生产合成气有如下两条路线:

a、水蒸气催化重整:CH3CH2OH(g)+H2O(g)→4H2(g)+2CO(g)

b、部分催化氧化:CH3CH2OH(g)+1/2O2(g)→3H2(g)+2CO(g)

某生物质能研究所准备利用乙醇得到的合成气合成一种生物汽油。乙醇各分一半按a、b两式反应。合成气合成生物汽油的反应为:2mCO+(2m+n)H2→2C m H n+2mH2O。假定合成的生物汽油中含有X、Y两种成分,且X、Y都是有8个碳原子的烃,X是苯的同系物,Y是烷烃。

①X的分子式为,Y的分子式为。

②50吨质量分数为92%的乙醇经上述转化(假定各步转化率均为100%),则最终可获得X的质量为多少吨?17.把8.50 g部分已被氧化的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取出覆盖有铜的锌片,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8.45 g,求原锌片中有多少克锌片被氧化了。

18.(2分)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4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9.(15分)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反应可以制造价值更高的化学品。

(1)25℃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4L容器中通人6 mol CO2,4mol CH4,发生反应:

CO2(g)+CH4(g)2CO(g)+2H2(g)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为:

①在该条件下达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②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 (g)ΔH= -890.3KJ/mol

②CO(g)+H2O(g)=CO2(g)+H2(g)ΔH= +2.8KJ/mol

③2CO(g)+O2(g)=2CO2(g)ΔH= -566.0KJ/mol

求反应CO2(g)+ CH4(g)2CO(g) +2H2(g)的ΔH=___________KJ/mol

(2)用Cu2Al2O4做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CH4(g)CH3COOH温度与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250-3000C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

②为提高上述反应CH4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2条)。

(3)Li4SiO4可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5000C时CO2与Li2SiO4接触生成Li2CO3;平衡后加热至7000C ,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将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注明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的条件):。(4)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多孔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下表数据,请你判断该电池工作的适宜温度应控制在范围内(填字

②放电时电极A为极。

③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 x=2Na+xS (3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故选D。考点: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C

【解析】

3.A

【解析】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点燃氢气:化学能-------热能

电解水:电能---------化学能打手机:电磁能-----热能

4.D

【解析】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开发利用了多种能源,但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仍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这些物质所储存的能量的释放,均是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人体内有机物所含能量的释放是有机物被氧化成简单无机物的过程。至于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比如火灾。

5.A

【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伴随能量变化,但伴随能量变化但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所以A正确,BC错误。D中应该是吸热反应。答案选A。

6.C

【解析】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98.32kJ/mol×2mol=196.64kJ,答案选C。

7.B

【解析】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发出的热量,选项A不正确;根据燃烧热可知,单位质量的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氢气是142.9kJ,而甲醇是22.69kJ,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中生成的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所以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不是57.3kJ;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2即得到3H2(g)+CO2(g)=CH3OH(l)+H2O(l),则△H=(-571.6 kJ·mol-1×3+1452 kJ·mol-1)÷2=-131.4kJ/mol,所以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

8.A

【解析】B:金属晶体的熔沸点范围很大,甚至一些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都高于它,但钨的熔沸点特别高,原子晶体都没有它高。C:溶液的酸碱性决定于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与pH没有直接的关系;D:自发反应主要决定于自由能的大小△G=△H-T△S 9.(1)等于(2)小于;吸收;加热(3)2b = c + d - 2a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煤作为燃料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两步完成,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值是一定的,所以两途径的焓变值一样,放出的热量一样;

(2)由于C3H8(g)═C3H6(g)+H2(g)的反应中△H>0,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具有

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需要吸收能量,反应条件是加热;

(3)途径Ⅰ:C3H8(g)+5O2(g)=3CO2(g)+4H2O(l)△H=-a kJ?mol-1、途径Ⅱ:①C3H8(g)=C3H6(g)+H2(g)△H=+b kJ?mol-1、②2C3H6(g)+9O2(g)=6CO2(g)+6H2O(l)△H=-c kJ?mol-1、

③2H2(g)+O2(g)═2H2O(l)△H=-d kJ?mol-1,依据盖斯定律计算①+②

到C3H8(g)+5O2(g)=3CO2(g)+4H2O(l)△H=(

)KJ/mol=-

)kJ?mol-1 ;

则-a=-

),即2b = c + d - 2a。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10.⑴①HCHO ;②-470kJ·mol-1;

④AgCl+2NH3·H2O=Ag(NH3)2++Cl-+2H2O或AgCl+2NH3=Ag(NH3)2++Cl-

⑵①防止酸雨的发生;8;②SO2+2H2O+Cu2+4H++SO42―+Cu

【解析】

试题分析:(1)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普通分子越容易转化成活化分子,反应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

②根据图表可知2HCHO(g)+O2(g)═2CO(g)+2H2O(g)中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然后依据图中给出数据解答;

③三分子HCHO,通过加成聚合成三聚甲醛分子,该过程中C=O中的一个键断裂,与其他两分子甲醛加成聚合得到三聚甲醛;

④氯化银中加入氨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银氨络合离子;

(2)①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可引起酸雨的发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害,脱硫可以防止酸雨的发生;依据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找出二氧化硫和氧气量的关系进行计算;

②分析图中电解装置,可知左边石墨是电解池的阳极,右边是电解池的阴极;

阳极放电的物质二氧化硫,失去电子生成硫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SO2-2e-+2H2O=SO42-+2H+;

阴极放电的物质时铜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单质铜,电极反应式:Cu2++2e-=Cu;

将上述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得:SO2+2H2O+ Cu2+4H++SO42-+Cu。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求算,盖斯定律,二氧化硫的污染和治理等知识。

11.

【解析】

12.(共15分)

(1)N2(g) +3H2(g) == 2NH3(g);ΔH = -99.2 kJ/mol

(2)N2H4(g) + O2(g) == N2(g) + 2H2O(g);ΔH = -534kJ/mol

(3)296 kJ/mol S(s) + O22;ΔH = -296 kJ/mol

【解析】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热的有关计算等。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明确写出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

分数。

②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

③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

④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若在常温常压时可省略。(1)1molN2(气态)与适量H2 (气态)起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g) +3H2(g) == 2NH3(g) ΔH = -99.2 kJ/mol。

(2)1molN2H4(气态)在O2(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气态),放出534kJ 的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N2H4(g) + O2(g) == N2(g) + 2H2O(g) ΔH = -534kJ/mol。

(3)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4.0g硫粉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kJ的热量,则1mol硫粉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的热量是37kJ×32/4=296 kJ,所以S的燃烧热是296 kJ/mol,该反应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S(s) + O22ΔH = -296 kJ/mol。

13.(14分)

(1)①<,② c ,③=(各2分,共6分);2.08(2分)

(2)226.25kJ或226.3 kJ(3分)

(3)N2(1分);氨气氧化生成NO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下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氨的百分含量越小,所以T2

(3)由图像可知温度低时主要生成氮气;氨的催化氧化放热,温度高于900℃时,平衡向左移动,NO产率降低。

考点:勒沙特列原理盖斯定律

14.(1)环形玻璃棒(2分)

(2)B (2分)

(3)8℃(2分);①仪器保温性能差②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③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2J/(g·℃),密度为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略有不同(其它合理答案均可)(2分)。

【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

(1)在测定中和热时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2)只有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才是最多的,溶液的温度才能最高。所以根据图像可知,当盐酸的体积是30ml时溶液温度最高,说明二者恰好反应,此时氢氧化钠的体积

是20ml C不正确。由图像

可判断,温度为22℃时盐酸的体积是5ml,氢氧化钠是45ml,因此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该小于22℃,A不正确。该实验不能说明有水生成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B。

(3)V1=30mL时HCl和NaOH

57.3KJ/mol×0.03mol=1.719kJ。所以根据Q=m×c×△t可知△t℃。测

定结果偏低,说明装置的保温性能较差,有热量损失。其次实验中忽略了小烧杯、温度计所吸收的热量。再就是计算中假定溶液比热容为4.2J/(g·℃),密度为1g/cm3,实际上这是水的比热容和密度,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略有不同。

15.(1)环形玻璃搅拌棒;大烧杯没有和小烧杯在同一水平面上;偏小

(2)不相等相等

【解析】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在实验中为了使溶液混合均匀,需要搅拌,因此还需要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2个烧杯的口径应该水平,在一条线上。由于装置中小烧杯的口径靠下,使得一部分热量损失,测定的中和热偏小。当改变酸或碱的用量时,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会发生变化,但中和热是不变的。

16.(1)3/5 (2)0.60(2分);ν正_>_ν逆(3)C8H10C8H1819.875吨

【解析】

17.有4.21 g锌片被氧化了

【解析】很多同学错就错在没有注意审题,要求的是有多少锌被氧化,即原先有多少锌发生了氧化变成了氧化锌。

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设与CuSO4反应的Zn质量为x。

Zn+CuSO4====ZnSO4+Cu Δm

65 64 1

x 8.50 g-8.45 g=0.05 g

x=3.25 g

m(ZnO)=8.50 g-3.25 g=5.25 g

被氧化的Zn的质量:m(Zn)=5.25 g

18.FeO(s) +CO(g)=Fe(s)+CO2(g) △H= ―218.0kJ/mol

【解析】

试题分析: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 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 ②

Fe3O4(s)+CO(g)=3FeO(s)+CO2(g)△H=+640.5kJ/mol ③

①×3-②-③×2得: 6CO(g)+6FeO(s)=6Fe(s)+6CO2(g)

则△H=(-24.8kJ/mol)×3-(-47.2kJ/mol)-(+640.5kJ/mol)×2=-1308.0kJ/mol,即 CO(g)+FeO(s)=Fe(s)+CO2(g)△H=-218.0kJ/mol 。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19.(1)①50% (2分)②+247.3 (2分)

(2)① 温度在250~30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2分)

②增大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2分,各1分)

(3)CO2 + Li4SiO4Li2CO3 + Li2SiO3(2分)

(4)①c (2分)②负(1分)③S x2- - 2e- =xS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反应开始时甲烷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CH4)=4mol÷4L=1mol/L,在平衡时甲烷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CH4)=0. 5mol/L,所以甲烷的转化率是φ=(0. 5mol/L÷1mol/L)

×100%=50%。①+②×2—③×2,整理,可得CO2(g)+ CH4(g)2CO(g) +2H2(g)ΔH=-890.3KJ/mol+(+2.8KJ/mol)×2—(-566.0KJ/mol)×2=+247.3 KJ/mol;

(2)①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在250-3000C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在250~30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3)Li4SiO4可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5000C时CO2与Li2SiO4接触生成Li2CO3;根据

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的方程式是:CO2 + Li4SiO4Li2CO3 + Li2SiO3;平衡后加热至7000C,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说明逆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4)①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稳定应该高于Na的熔点97.8℃、S的熔点115℃,低于S的沸点444.6℃,而且温度越高,离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应该选项的温度范围是300~350℃,故选项是c;②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放电时电极A为负极,B为正极;③充电时,总反应为Na2S x=2Na+xS (3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后作业:第四章 复习课

本章复习课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 .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 .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O 2+2H 2O +4e -===4OH - D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式:2Cl --2e -===Cl 2↑ 答案 A 解析 铁表面镀锌,铁应作阴极而锌作阳极,A 错误;锌比铁活泼,在船底镶嵌锌块,可有效防护船体被腐蚀;钢铁的吸氧腐蚀中正极上O 2得到e -被还原;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中阳极上Cl -失去e -被氧化,故B 、C 、D 均正确。 2.如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 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 .b 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 .a 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 .b 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答案 B 解析 依据原电池原理分析可知:a 中铁钉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丝作正极,发生O 2+2H 2O +4e -===4OH -的还原反应,可知A 、C 错误;b 中铁钉作正极,发生O 2+2H 2O +4e -===4OH -的还原反应,而铝条发生氧化反应,不会冒气泡,B 正确、D 错误。 3.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电量可达现在使用的镍氢或锂电池的十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式为2CH 3OH +3O 2+4OH -2CO 2- 3+6H 2O ,则下列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 A .放电时CH 3OH 参与反应的电极为正极 B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 逐渐增大 C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3OH -6e -+8OH -===CO 2-3+6H 2O 放电 充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最新(超全)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总结-word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2CH2CH 3、CH3CH=CH2、HC≡CH等 (1)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含有苯环的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分类烃(只由碳氢元素组成) 烃的衍生物(碳氢和其他元素组成) 3.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碳碳单键和苯环不是官能团) .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碳原子最外层有4 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 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书写键线式时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 2 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 (2)、只忽略 C-H 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必须表示出 C=C 、C ≡ C 键和其它官能团。 (3)、除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等官能团中氢原子)。 (4)、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共用电子对 省略短线 总结: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短线替换 双、三键保留 省去碳氢元素符号 键线式

3、“四同”比较 同系物的判断规律 一差(分子组成差若干个CH2)、两同(同通式,同结构) 三注意: (1)必为同一类物质; (2)结构相似(即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或相同的官能团种类和数目); (3)同系物间物性不同化性相似。 4、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概念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 异构体. 特别提示(1)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 是同分异构体。如NO 和C2H6。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 碳链异构: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C5H12 有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或取代基在碳链或碳环上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氯丙烷有两种同 分异构体:1?氯丙烷和2?氯丙烷。官能团异构:(又称类别异构):有机物的官能团种类不同,但分子式相同。 如:①单烯烃与环烷烃;② 单炔烃和二烯烃、环烯烃;③饱和一元醇和醚;④饱和一元醛和酮;⑤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⑥芳 香醇、芳香醚和酚;⑦葡萄糖和果糖;⑧蔗糖和麦芽糖;⑨硝基化合物与氨基酸等。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H 1 C(s)+1/2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1/2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已知H 2(g)+Cl 2(g)=2HCl(g) △H = ―·mol -1, 则反应HCl(g)=1/2H 2(g)+1/2Cl 2(g)的△H 为 ( ) A .+·mol -1 B .―·mol -1 C .+ D . +·mol -1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CO (g ) + 2 1 O 2 (g )=CO 2 (g ) ΔH=·mol -1 ②H 2(g ) +2 1 O 2 (g ) =H 2O (g );ΔH= kJ ·mol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 2的燃烧热为·mol -1 B .由反应①、②可知右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g )+H 2O (g )=CO 2(g )+H 2(g ) ΔH= kJ ·mol -1 C .H 2(g )转变成H 2O (g )的化学反应一定要释放能量 D .根据②推知反应H 2(g ) + 2 1 O 2 (g ) =H 2O (l ); ΔH > kJ ·mol -1 5.已知:H 2(g)+F 2(g)===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人教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5习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 mol N2 (g)与适量H2 (g)起反应,生成NH3 (g),放出kJ热量。 (2) 1 mol N2 (g)与适量O2 (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热量。 (3) 1 mol Cu(s与适量02 (g)起反应,生成CuO (s),放出157 kJ热量。 (4) 1 mol C(s与适量H2O (g)起反应,生成CO (g)和H2 (g),吸收kJ热量。 (5) 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 (g)中燃烧,生成N2 (g)和H2O (l),放出622 kJ热量。 (6) 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 B H18 (l)在O2 (g)中燃烧,生成CO2 (g) 和H2O (l),放出 5 518 kJ热量。

P6 习题 1. 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 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 H、单位是kJ/mol或kJmof。例如1molH2 (g)燃烧,生成1molH2O (g),其反应热厶H= —mol。 2. 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 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 习题 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 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由于上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练习题

选修4 第一章习题 1、 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22O 2H O 2H 激光,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①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氢气是一级能源 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以改善生存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氢气是二级能源,其燃烧产物是H 2O,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2、 与我国的“神舟六号”采用液态燃料作推进剂不同,美国的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222442O Cl O 4H N ClO 2NH ;ΔH <0,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答案D 解析该反应中高氯酸铵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 的是() A.NH 3(g)+45O 2(g)NO(g)+4 6H 2O(g);ΔH =-a kJ ·mol -1 B.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 ·mol -1 C.2CO(g)+O 2(g)2CO 2(g); ΔH =-c kJ·mol -1 D.CH 3CH 2OH(l)+2 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 ·mol -1 答案B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 A 、NO 不是稳定的化合物 B 、正确 C 、应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 D 、在101Kpa 室温下(25摄氏度)乙醛是气体 并且乙醛不是稳定的氧化物 产物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4、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正确 的是() A.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 B.C 2H 2(g)+2 5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 · mol -1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测试题(5)

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氰化钾(KC N)B.碳酸氢铵(NH 4HC O3)C .乙炔(C 2H 2)D.碳化硅(S iC) 2.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 3H7Cl B.CH2Cl 2 C.C 2H 6O D.C 2H4O 2 3.按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与 同类的是 A . ??? B. ? C.???? D .CH 3COO H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 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 .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6.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A .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已烷 D .2,3,3-三甲基已烷 7.某烯烃与H 2加成后的产物是 ,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A .1种 ? B.2种???C.3种?? D.4种 8.分子式为C 8H 10的芳香烃,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该芳香烃的名称是 A .乙苯 B.邻二甲苯 C.间二甲苯 D.对二甲苯 9.下列同分异构体中属于官能团种类异构的是 A.CH 3C H2CH 2CH 3和C H3CH (CH 3)2 B .CH 2=C(CH 3)2和CH3CH =CH CH 3 —O —CH 3 —OH —CH 3 OH —CH 2—OH

C.CH3CH2OH和CH3OCH3 D.HCOOC2H5和CH3COOCH310.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 32 CH 2 CH 3 CH 3 和 CH 3 CHCH 2 CH 2 CH 2 CH 3 CH 3 B.H2N-CH2-COOH和H3C-CH2-NO2 C.CH3-CH2-CH2-COOH 和H3C-CH2-CH2-CH2-COOH D.H3C-CH2-O-CH2-CH3和 CH 3 CH 3 CHCH 3 12.仔细分析下列表格中烃的排列规律,判断排列在第15位烃的分子式是 612 614712 D.C7H14 13.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对有机物分子进行结构分析的质谱法。其方法是让极少量的(10-9g)化合物通过质谱仪的离子化室使样品分子大量离子化,少量分子碎裂成更小的离子。如C2H6离子化后可得到C2H6+、C2H5+、C2H4+……,然后测定其质荷比。某有机物样品的质荷比如下图所示(假设离子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信号强度与该离子的多少有关),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习题(附答案)

二、习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当反应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A) A.燃烧B.分解C.凝华D.溶解 4.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5.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7.已知1 mol白磷转化成红磷,放出18.39 kJ的热量,又知:P4 (白,s)+ 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B)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C) 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 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 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 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 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 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B) A. CH3OH(l)+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10.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8.7 kJ热量,下列 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 依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焓变 D 同温同压下,H2(g)+Cl2(g)= 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不同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H=-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 △H1 B. S ( s ) + (3/2)O2 ( g ) = SO3 ( s ) △H2 C. 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 △H3 D.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4 4.已知:H2(g)+F2(g) =2HF(g) △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D.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H=-kJ/mol(燃烧热) @ B.NaOH(aq)+HCl(aq)==NaCl(aq)+H2O(l)△H= +mol(中和热) C.S(s)+O2(g)===SO2(g)△H=-mol(反应热) D.2NO2==O2+2NO △H= +mol(反应热) 6.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4(白磷,s)+5O2(g)====2P2O5(s) △H=-a 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 △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 B.a>bC.a=bD.无法确定 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完成不同的化学实验所选用的装置或进行的操作,其中没有明显错误的是 测定中和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蒸馏石油 ^ 配制溶液中转移 溶液 A B C D 222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Br2(g)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 则表中a为 A.404 B.260 C.230 D.200 《 9.已知:2H2(g)+ O2(g)=2H2O(l) ΔH=-· mol-1 CH4(g)+ 2O2(g)=CO2(g)+2H2O(l) ΔH=-890KJ· mol-1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3 C.1∶4 D.2∶3 10 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1/2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1023 ' 11. 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 失) A. 一定大于kJ B. 一定小于kJ C 一定等于kJ D. 不能确定 1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 H = + kJ·mol-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 H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OH的燃烧热小于-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题目及答案-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题目及答案|高二化学选 修4第一章 高二化学要学习的内容虽然多,但可以通过练习 题目来加强记忆,例如选修5的第一章就是很需要练习的对象。下面是WTT为您带来的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 题目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选修5第一章 题目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 1.在多数有机物分子里,碳原子与碳原子或碳原子与其它原子相结合的化学键是 A.只有非极性键 B.只有极性键 C.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D.只有离子键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通式B.通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属于同系

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之间物理性质一定不同,但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3.下列物质一定与丁烯互为同系物的是A.C2H4 B.C3H6 C.C4H8 D.C4H104.分子式为C5H7Cl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A.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只含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5.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烷烃,其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A.6种 B.3种 C.4种 D.5种6.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应有A.7种 B.5种 C.4种 D.2种7.某有机物分子式C16H23Cl3,分子中不含环和三键,则分子中的双键数值为A.5 B.4 C.3 D.28.分子式为C7H6O2 的芳香化合物(只有一个环),其同分异构体最多有( )种A.2种 B.3种 C.4种 D.5种9. 下列名称的有机物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A.2,2 二甲基丁烷 B.2 甲基 4 乙基 1 己烯C.3 甲基 2 戊烯 D.3, 3 二甲基 2 戊烯10.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A.只 测定它的C、H比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与第二章练习题

化学练习 第一章复习题: 1、已知:H 2(g)+ O 2(g)=H 2O(g), 反应过程中 能量变化如图。问: (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 b c (2)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H 大于0还是小于0? a .破坏1molH 2和1/2mol O 2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 b .由2mol H 和1mol O 形成1mol H 2O (g )所放出的能量 c .反应热 (2)放热 小于 2、已知H-H 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 - 1,H-N 键键能为391 kJ·mol - 1,根据化学方程式:N 2(g )+3H 2(g )=2NH 3(g ); ΔH=-92.4kJ·mol - 1。则N≡N 键的键能是 ( ) A .431kJ/mol B .946kJ/mol C .649kJ/mol D .896kJ/mol 3、已知2H 2(g )+O 2(g )===2H 2O (l );ΔH=-569.6 kJ·mol -1,2H 2O (g )===2H 2(g )+O 2(g ); ΔH=+482.1 kJ·mol - 1。则液态H 2O 变为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H 1 C(s)+O 2(g)===CO(g);△H 2 ②S(s)+O 2(g)===SO 2(g);△H 3 S(g)+O 2(g)===SO 2(g);△H 4 ③H 2(g)+O 2(g)===H 2O(l);△H 5 2H 2(g)+O 2(g)===2H 2O(l);△H 6 ④CaCO 3(s)===CaO(s)+CO 2(g);△H 7 CaO(s)+H 2O(l)===Ca(OH)2(s);△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C .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 D .在稀溶液中,1 mol CH 3COOH 和1 mol NaOH 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 )+ OH - (aq) == H 2O(l) △H= -57.3KJ/mol ,向1L 0.5mol/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 1、ΔH 2、ΔH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H 22 1 2 1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