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背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牧业作为对资源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产业,在建设“双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最为发达的旗县之一,也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大旗,如何同时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标,需要认真研究,做好规划。

近年来,全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响应国家建设生态省市县的号召,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旗的目标,并正在全力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全市的生态工业大旗、全区的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的生态旅游名旗”,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农牧业的思路基本理清,本规划的目的就是明确全旗农牧业的建设方向、任务、步骤、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等,并提出相应的落实措施,以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二、规划期限

规划时间为2011-2015年。

根据目标以及任务重点的差别,五年规划期基本上划分为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前三年重点是农牧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塑与再造;后两年重点则是优化农牧业的产业链条,建设产地品牌,提高农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效益、效果。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是全旗的整个行政区划,规划区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195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克旗创建国家级生态旗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建设自治区生态牧业强旗工作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克什克腾旗“十一五”期间农牧业发展规划》

《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克什克腾旗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相关调查资料

五、规划编制单位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

第二章发展环境与条件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比较有利

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策。国家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鼓励各地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旗),并且实施了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都与牧区草原生态有关,这为全旗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财政收入比较高,增长速度比较快,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央财政将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为生态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自治区和赤峰市对克旗生态建设高度关注。

(二)克旗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基础比较好

克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草地和林地资源丰富,林草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具备建设生态旗的基础条件。克旗现有耕地130万亩,分布在河滩平川区、高寒漫甸区和丘陵山地地区,水浇地面积42万亩,其中保灌面积25万亩。主要集中在河滩平川区。这一类地区,生产条件较好,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实施好喷灌、滴灌和微喷设施,为实现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全旗家畜品种全、质量优,2009年6月末家畜存栏25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8.4万头,羊存栏210万只。牛在自治区旗县排名第5位,绵羊存栏数量自治区排名第3位,肉牛肉羊产业基础雄厚。旗内现有规模以上种羊生产企业3家,主要培育和生产德美、澳美、萨福克、多赛特等种羊,年生产和供种能力在5000只以上。肉牛优良品种有西门塔尔和夏洛来,在全旗牛存栏中占90%以上。旗内现有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的产业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牛羊屠宰加工企业8家,年收购屠宰羊40万只以上,屠宰牛4万头以上。

(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我旗作为全国著名的草原生态旅游大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旗),在赤峰、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克旗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素有“草原明珠”之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克旗生态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四)工业化快速发展为生态农牧业提供了可能

自2000年起,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速度持续走高,为支持生态农牧业的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新型工业化的强劲拉动,必将促进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促进人口转移、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而形成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干部群众对建设生态农牧业认识深刻、决心大

作为一个农牧业大旗,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创新的传统和能力,进取精神强。旗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旗”的战略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符合旗情,符合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为建设生态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制约因素

建设生态农牧业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需要在建设生态农牧业过程中加以考虑,逐步解决。

(一)沙化、退化面积大,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

虽然全旗耕地及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退化、沙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对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形成了直接的硬性约束。

(二)生态农畜产品生产规模比较小,对市场规模化开发不利

所谓生态农畜产品,主要包括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目前全旗认证的产品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开发存在规模制约经济效益的问题。

(三)缺少有影响的生态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的附加值不高

缺少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生态农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

(四)克旗农区占有一定的比重,建设生态农牧业难度比较大

农区主要是西南部的几个乡镇,生态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土地沙化比较严重,农牧民收入低,生活比较贫困,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困难比较多。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创建国家级生态旗的总体要求,结合克旗的实际,确定生态农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以马铃薯、胡萝卜及特色农产品、昭乌达肉羊繁育种畜、有机牛羊肉生产为突破口,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牧业科技含量,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提高农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和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始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

发展生态农牧业,关键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此条件下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的发展始终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和条件。

2.走有机、绿色的农畜产品开发道路

在生态优先的条件下,发展农牧业就要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并相应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开发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态农畜产品,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附加价值,提高农牧民收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全旗的农牧业区域分为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三种类型,各个区域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在发展生态农牧业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路径和模式,体现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布局,规划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4.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牧业,要从全旗实际出发,抓住重点产业和产品,首先取得突破,示范和带动其他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要有重点、有梯度、有步骤,走出一条具有克旗自身特色、可持续的、生态和农牧业双赢、农牧业和关联产业双赢、农牧民和龙头企业双赢的现代农牧业之路。

5.创新产业化开发的模式

发展生态农牧业的过程,同时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过程。对于产量少、附加值高的生态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必须高度关注,及时总结,优化产业的组织模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年建设,基本建成生态农牧业的雏形: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得以确立,高附加值生态农畜产品开发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农牧业的竞争优势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农牧业与其他产业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县(市、旗)建设标准。

(二)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中关于农牧业的各项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的要求。具体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 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种子繁育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到2015年,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达到20万亩,年销售胡萝卜7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突出发展好马铃薯种植,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马铃薯45万吨,出售商品薯2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25亿元;全旗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

2.5亿公斤。

2.全面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围封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开发草产业,依据草场载畜量确定合理的畜群、畜种规模,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林业生态体系稳步推进,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达到95%。农村牧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保护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沙地云杉保护区、达里湖等自然资源,到规划期末,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20%。

3.发展有机、绿色畜产品。到规划期末,牛羊肉中有机、绿色产品所占的比例达到70%。优质肉羊、肉牛产值在全区处于较靠前位次。突出抓好昭乌达肉羊种畜繁育及产业化经营,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良种羊繁育基地、最大的养羊联合体和最大的昭乌达肉羊繁育基地。

4.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农牧业向集约、高效、现代化农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马铃薯实现全部良种化,羊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100%,牛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95%以上,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50公斤/公顷。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5.建立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提高附加值。提高出栏率,加速畜群周转。羊出栏率达到50%以上,牛出栏率达到40%以上,出栏牲畜本地市场加工转化率达到70%。

6.农牧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

7.全旗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控制在7‰以内。

第四章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重点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撑产业和服务体系。根据全旗的实际条件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规划期内扶持和培育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和服务体系十大工程项目,即种畜繁育工程、配合饲料加工厂、肉羊和肉牛育肥小区、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并配套建设支撑全旗农畜产品产业发展的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农牧民培训中心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二、区域发展布局

牧业地区(巴彦查干苏木、达来诺日镇、达日罕乌拉苏木、乌兰布统开发区)重点发展肉牛,稳定并压缩肉羊生产。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杂交后代为主,采取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育肥方式,犊牛实行阶段性补饲出栏。重点推广规模养殖,发展联户牧场和家庭牧场,牧繁农育、繁育结合。肉羊品种以萨福克、多赛特杂交后代和蒙古羊纯繁为主,实现全部接冬羔当年出栏。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行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牛、肉羊产业并进。引进胡萝卜新品种,推进制种建设,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率。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与当地改良牛的杂交后代为主,全部实现育肥出栏。以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经棚镇、宇宙地镇、新开地乡、万合永镇、土城子镇、浩来呼热办事处、经棚镇、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为重点。

重点苏木乡镇内根据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不同的重点产业。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据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从而达到农牧业平衡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胡萝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优质肉羊稳定在200万只,优质肉牛稳定在30万头,优质种公羊稳定在5000只,昭乌达肉羊达到100万只,有机羊达到5万只。年育肥出栏肉牛10万头。

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建设内容

(一)建设产业基地

建设生态农牧业,必须开发农牧业重点产业。全旗农作物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0万亩,粮饲兼用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35万亩,杂粮豆播种面积1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其中蔬菜种植5万亩,胡萝卜种植10万亩,油料种植5万亩)。饲料作物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饲料地面积10万亩,青贮种植面积13万亩,年饲料作物产量3万吨,打贮草38万吨,距离实现生态农牧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必须扩大农作物及饲料作物面积,提高产量。

(二)扶持种畜繁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牛羊品种的良种化

1.扶持金峰公司,进一步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要鼓励金峰公司探索新的组织方式,包括以公司为主导,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以农牧民满意的价格租赁农牧民草场和耕地,对其草场和耕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增加科技含量,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与之相配套,为租赁土地给公司的农牧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居住条件。进一步密切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关系,在“羊联体”、养殖协会基础上扩大“赤峰市昭乌达肉羊合作社”,让更多的会员户加入到合作社,成为合作社成员。通过产业发展、技术提高、市场拓宽,增加克旗良种肉羊产业效益,为广大农牧户通过产业运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并带动全旗肉羊、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转变。最终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生产充分发展、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格局。

帮助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新项目的引进,引入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机制、新观念,实现统一产品规格,统一技术开发,统一市场开拓。使金峰公司成为北方重要的肉食品生产基地,从而拉动农牧业的良性发展。协助金峰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食品生产联盟协作,积极运作生态示范项目,争取使原生态草原上饲养的羊肉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实现克旗“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资源增值”的发展战略。要使金峰公司发挥牛羊舍饲育肥实验示范基地作用,继续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克旗地区条件下的饲养方式及科学的饲养配方,为会员户及广大农牧民提供可供借鉴利用的养殖模式。

2.大力推广昭乌达良种羊的养殖

德国美利奴羊(简称德美羊)是从德国引入的世界著名肉毛兼用绵羊品种,具有体大健壮、产肉性能优、产毛性能良、繁殖能力高、适应能力强、饲料报酬高和改良效果好的特点。昭乌达羊就是用德美羊改良细毛改良羊

的杂交后代,是应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改变了细毛羊体小、肉质差的缺点,提高了适应能力,同时又保留了细毛羊毛质好、产毛量高的优点,品种遗传基因稳定,具有杂交后代不退化的特点。昭乌达羊经济效益好,要加大良种推广的工作力度,通过配种费补贴、劣质种畜清群、良种母畜补贴等措施,引导农牧户淘汰更新劣质母畜,引进高代杂种畜,推进牲畜改良。用三年时间完成肉羊良种改良,实现全旗羊的良种化。引导农牧民少养精养,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发展改良专业户,保护生态、实现草畜平衡,以此作为建设生态农牧业的突破口。

3.改良肉牛养殖品种并转换肉牛养殖管理模式

肉牛改良的主推品种确定为西门塔尔、夏洛来,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西门塔尔属肉乳兼用型,适合牧区的需求,夏洛来属肉用型,适合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且目前已形成规模优势。发展农牧业,优势在牧区,潜力在农区,养牛业的效益突出体现在集中饲养、短期育肥出栏这种模式上,农区乡镇恰恰适合牛的舍饲圈养和短期育肥。在目前生态较为脆弱的条件下实施建设养畜,发展草产业,转变饲养方式,推行农牧结合、繁育结合。在草原畜牧业地区推广划区轮牧、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施舍饲育肥,肉牛全部育肥出栏,实施育肥增值。

4.加强基础设施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解决育肥棚舍不足的问题,推动肉牛育肥产业和昭乌达肉羊专业养殖小区建设,配套完善饲草料种植、加工、秸秆转化利用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的转化利用率。通过青贮和饲草料加工调制及混合饲料的生产,使转化的饲草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满足家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生长发育的需要,解决牲畜枯草期营养不良只能保证维持

需要的问题。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通过建设和发展优势农畜产品基地来落实,在抓大户、建小区、发展专业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推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联户牧场建设,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示范作用,使肉牛、肉羊产业的畜种规模和区域范围集中连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畜种规模生产优势,以优势规模促进产业的进一步优化。

5.推行模式化标准化饲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牲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发挥其生产性能最大潜力的关键,而加强基础母畜与仔畜的科学管理更为重要。要通过大力推广模式化、准化饲养提高饲养管理的科技含量。在肉牛方面,要使母牛保持良好体况,发情正常,达到平均一年一犊,育肥牛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到1-1.5公斤。在肉羊方面,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羊的繁殖率提高到120%以上,加强断奶后羔羊的饲养管理,实现育肥羔当年出栏。要通过规模养殖场、专业育肥小区和昭乌达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推行标准化、模式化养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饲养标准,控制使用饲料添加剂及化学药物,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加强养殖场周边的环境监督检测,加大畜产品安全的监测检测力度,生产有机、绿色畜产品。

(三)引进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并建设畜产品品牌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桥梁,一头连农牧户,一头连市场,没有龙头企业的加工增值,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的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如金峰公司等),政府要采取体制改革、机制转轨、协助筹措资金、优化外部环境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打造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小型企业要采取合并、重组等措施,挂靠联合。目前,全旗农畜产品仍然停留在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的形式上,加工转化率低,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产品优劣不分,参差不齐,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产品的整体质量。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要采取措施引进外部的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局面的形成。可以利用龙头企业原来产品的品牌,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情况,创立一个新品牌,新品牌的创立要反映克旗的草原文化和产品的原生态特色。

(四)开拓和培育农畜产品市场

一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目前专业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形不成规模交易优势,产品对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少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流通不畅,占据的市场空间小,无法占据长期稳定的市场。要根据全旗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商品流量、产品特点,确定市场的类型、规模和功能,尽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目前产品流通不畅问题。

二是促进市场终端组织的发育。要大力发展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民间流通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为他们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引导,使他们完善组织机制,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村牧区能人创办、领办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向独立法人实体转变。

三是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要围绕市场行情、市场供求形式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及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

四、发展观光畜牧业与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观光畜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观光畜牧业,可以充分有效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扩大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可以保护和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牧区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克旗素有“内蒙古缩影”之称,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的速度。克旗又是传统的畜牧业旗,草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观光畜牧业的开发必将成为集畜牧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必将成为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稳步发展,旅游业日渐兴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亮点。观光畜牧业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建设:一是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二是建设道边以及林间地生态畜牧业农场。

示范园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以农牧业高新、高效、示范辐射、科技培训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把园区建设成为以原生态化的草原牧场、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集约化的生产技术、企业化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的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内设有养殖园区、种植园区、沼气堆肥示范区、设施牧业区以及牧机园区、科研培训生活区等六个功能区。六大功能区主要解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综合培育集成技术的展示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力。为科研技术人员、周边养殖大户提供技术培训以及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等业务。

全旗有大量的林间地,利用林间地可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农场,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及配套旅游休闲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结合畜牧业特点,重点做好“吃、购”文章,探索“行、娱”文章。鼓励农家饲养观赏和食用型特种畜禽,如鹿、狍子、黑凤山鸡、肉兔、野鸡、绿壳蛋鸡、鸽子等。建设散放观赏区、步行观赏区、动物表演娱乐区、科普教育区等,还可以为中、小学生开设濒危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儿童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积极探索现代农牧业观光旅游功能的深度开发,开辟新的景点,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一系列要素服务,解放农牧民思想,树立商品意识,促进畜牧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畜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双赢。采用天然饲草饲料资源,少用或不用各种合成生长添加剂和药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依靠传统饲养模式饲养,按照有机农畜产品生产特点规范生产,创建有机农畜产品品牌,提高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水平。要借助全旗旅游资源,大力挖掘塑造农牧业文化,让旅游者了解克旗乃至内蒙古畜牧业文化、享受畜牧业文化、消费畜牧业文化。开发畜牧业的多种功能,积极促进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引导消费者健康快乐来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

五、建设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近年来,农畜产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化学药物残留超标、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要围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以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管理,向市场提供真正的“放心食品”。

拟建设的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将开展对认证的和转换中绿色农畜产品、有机农畜产品及其原料和产地环境的检测检验。凡申请认证的产品必须经过这两个中心的检测。与此同时,质检中心还将进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牧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检测,并接受有关部门委托的农畜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及其他社会委托检验。

项目占地面积5亩,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购置农牧业检验监测设备一套,总投资1120万元。农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的建设,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农牧民的利益、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农牧民培训中心建设

新建农牧民培训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投资规模8万元。其中包括信息中心、实验室、农牧业专家办公室、农牧业科技培训学校、便民超市、食堂、住宿等必要的服务设施。新建培训教室一间,更新桌椅100套,新建标

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购置投影设备、办公桌椅、VCD、电视、电脑等一系列培训需要的设备,以及适宜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各类书籍,为农牧民学习文化知识和农牧业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在培训中心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定期开展以“昭乌达肉羊等饲养管理技术”等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发放技术手册和远程培训手段,采取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按照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对生产骨干开展科技知识的系统培训,培养核心技术骨干。

加强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模式,开展农牧业信息服务。搞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继续扩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及中介组织、农牧业生产经营大户和农村牧区经纪人的信息服务覆盖面,发展培养一大批嘎查村信息员。

发展与高等院校的紧密协作关系,外聘有关种植、饲养、兽医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将项目区作为专家的技术服务点或大学研究生的实习基地,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实施各类农牧业科技、饲料种植、牛羊养殖、兽医服务、生态环保等科研项目。

七、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的农牧业服务体系对规划范围内整体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在“五大产业”发展的同时,构建一个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设施配套的农牧业服务体系,为农牧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农牧业服务体系的职能是规范种植、饲养、加工、经营以及对畜群的防疫行为,确保在疫病预防、控制方面做到“有力、有序、有效”。从事农牧业服务的人员要与广大种植户、养殖户直接对接,做到技术咨询到户、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培训到户、技术示范到户。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科技体系建设

(一)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1.抓好种子工程和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选育提高和扩繁的有效措施,主动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在全旗范围内每年开展良种普查鉴定工作,特别是要对劣质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强制淘汰。另一方面,每年要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加强良种繁育基地、人工授精站建设,加快改良步伐。

2.要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将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服务上来,通过完善考核体系和利益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涉农部门及苏木乡镇的职能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包片负责制,奖罚分明,严格兑现,使其真正深入生产前沿,为促进全旗农牧业的发展发挥服务主力军作用。从示范基地抓起,提高农牧业适用技术的覆盖面和入户率,提高农牧业科技的贡献率。

3.全面推广应用科研技术。高度重视饲草料加工和收贮工作,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转化利用率,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重点推广精饲料和苜蓿、青贮、秸杆等粗饲料合理搭配饲喂技术、分群饲养、生产和快速育肥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技术、牲畜舍饲养殖技术、兽医卫生防疫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户用沼气池、太阳灶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农牧民容易掌握的实用新技术和农牧业机械技术。

4.强化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对立“发展与保护并重,防疫就是增收”的思想,进一步健全防疫网络建设,防疫人员提供疫病防治、检测等服务。同时要及早储备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物资,确保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大力加强良种培育体系和农畜产品销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牧民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发挥各类科技、信息中介组织在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壮大农畜产品流通队伍,鼓励农牧民兴办各类协会、合作社、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牧民利用国家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使农牧民营销队伍成为开发市场的主力军,提高农牧业市场化程度。

(三)大力发展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工程。

1.组建“嘎查村农牧业信息中心”,了解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动态,包括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价格、物种、技术、气候、环境、人才、管理和基础设施等相关信息。

2.建设农牧业系统内部网络,建立农牧业信息站,并与上级信息中心联网,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准确反馈各类信息,反映生产情况,成为旗农牧业信息中心和农牧户沟通的桥梁。同时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个先进媒体将农牧业产品推向市场。

3.建立“农牧业专家咨询系统”,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关实用信息系统,在农作物种植技术、饲料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传染病防治、抗灾减灾措施等方面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服务,使最基层的农牧民也可以享受到专家级的咨询服务。

4.建立基层网络和多媒体的“农牧业技术推广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的农牧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

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一)组建良种培育、种植、养殖等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把良种培育、搞活流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来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以龙头企业示范、农牧民能人牵头等方式,引导农牧民以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为纽带组建专业协会,为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生产资料供给、产品贩运等服务,统一组织生产,共同应对市场。同时,鼓励农牧民以产业和区域为单位组建贩运中介队伍,充分发挥其内联农户、外拓市场的作用,形成农畜产品贩运“绿色通道”,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搞活流通,健全市场体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嘎查村级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提高现有科技人员和农牧民技术骨干素质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科技人员,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或年轻有文化的农村牧区青年,到大专院校进修或培训,并有针对性地与国内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最终实现现代农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合理配置。

(三)扶持龙头企业。把发展良种马铃薯种植、良种肉羊和肉牛养殖、良种培育等企业作为实现农牧业增产提效的突破口,树立大生产、大流通的思想,在做大种植、养殖、良种培育的同时,全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对企业大力扶持,使其迅速做大做强,并继续深入地向农牧户延伸、辐射,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生态农牧业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各类相关技术全力进行宣传。旗内村嘎查的基层干部要配合旗镇两级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蹲点跟踪服务,广泛宣传现代农牧业有关科技知识,真正把农牧业产业的发展变成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和经济发展的主攻目标。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

根据全旗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实现镜内公路对接,必须加快村嘎查内的道路建设。在全面维修巩固原有土路和砂石路的基础上,对从乡镇苏木到嘎查、村嘎查到农牧户的道路进行重点修建,从乡镇苏木到村嘎查的主要交通干线铺柏油马路,实现户户通车;道路两侧绿化,绿化树木的品种要适合本地种植,同时注意防护,防止被牲畜啃食破坏;从乡镇苏木到嘎查,要在路口设立路标,做到整齐规划。为使农牧民出入更加方便快捷,要进一步加快物资流通速度,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

(二)水利工程建设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水浇地面积。对主要使用的井灌,要对灌溉的次数、深度建立统一标准,不同的地区和作物设立不同的标准,实现科学灌溉、最优灌溉,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推广地埋管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在土地整合成片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时针式和平移式灌溉技术。重点抓节水灌溉项目,对现有的水浇地进行改造,新发展的灌溉面积必须全部采取节水措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带动,综合运用秸秆还田、追施有机肥料、节水保灌等措施,不断提高基本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把人工增雨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人工增雨的财政资金投入。

(三)电力建设

根据牧区的生产、生活需要,加快电网改造,完善电力网架结构。结合“新农村、新农电”工程,提高供电容量和等级,结合采取新能源供电方式,实现“户户通电”,努力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在未来几年内,发展肉牛育肥产业,需要增加水浇地面积,势必需要增加配电。要多方筹资,延伸高压线路、低压动力线路,安装变压器,新增变电容量,进一步提高电力保障水平,为农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保障。

四、完善生活设施建设

在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同时要进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起步阶段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牧区生活设施建设:

(一)嘎查村环境建设

按照“户容整洁”的要求,针对村嘎查内破旧房屋、残墙断壁及居住设施和整体环境,逐步解决嘎查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开展“三清”即清理垃圾、清理路障、清理淤泥污水等村嘎查环境整治活动,建设农牧区生态庭院,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二)住房建设

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增强主体意识,主要依靠自筹资金改善居住环境,户户都要逐步兴建砖混结构、水电一体化的现代居室,建设宽敞舒适、错落有致、清新靓丽的现代化新民居。分布实施农牧户门面和院落改造,积极体现地方特色,科学设计居民住宅门面和院落,力求外观整洁,院落干净,室内明亮,户户通照明电。利用太阳能在屋内建设四季卫生浴室。尝试在农牧区设置特有的路标,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农牧区独有风景,最终实现户户有一套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庭院和住宅。

(三)清洁能源使用

引导农牧户使用清洁再生能源,逐步以沼气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取代柴草、牛粪,实现热能采供现代化改造,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将农牧区改厕、改灶,建沼气池结合起来,设计时尽量将厕所、牲畜棚圈建在沼气池旁边,充分利用农牧区牛羊的粪便,大力推广农牧户用沼气,实现户均建设一个沼气池,实现农牧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文化建设

克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要注重对祭祀文化、民间习俗文化和民间传说等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挖掘,使克旗的文化得以弘扬和深层次的开发与保护。

五、实施农牧民转移战略

(一)实施“五路转移”战略,实现转移致富。要切实加强农牧民培训和农村牧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提高农牧民子女入学、升学、就业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牧区职业教育,搞好农牧民培训工作。重点是抓好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牧区人口参与就业竞争并最终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移民工程和建设再就业基地,发展养殖业,向小城镇转移一块;通过发展地方工业,增加产业工人吸纳一块;通过加强就业培训,进城务工经商稳定一块;通过开放公益岗位,搞活社区服务接收一块;通过以土地、草场置换保险,进城养老安置一块。

(二)要积极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劳务输出是农牧民最现实的收入来源。要把劳务输出提升到“劳务经济”和“劳务产业”的高度来管理和经营。一方面要摸清底数。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统计分析,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引导。重点是建立健全基层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平台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强化对务工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重视政策保护和支持,主要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工资发放,保护务工人员的切实利益,确保农牧民工出得去、稳得住、富得了。

六、完善资金投入措施

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为主渠道,以调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筹资原则。

(一)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机遇,立足本地的资源和优势产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种企业、社会力量到农牧区搞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制定奖励办法,支持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二)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投资投劳,采取先干后投、多干多投、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农牧民加大投入。

(三)把农牧业各类专项资金按政策要求尽量捆起来合理使用,重点扶持各类产业化基地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特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与传统规划思维的不同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基础;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有什么异同?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检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国土规划有什么异同?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1 /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什么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报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3)项目区概况; (4)建设规模及防治措施布局; (5)技术支持; (6)项目实施; (7)项目组织管理; (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 / 15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生态农业园概述 一、国内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 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一)多元综合型 (二)科技示范园 (三)人文景观型 (四)休闲度假型 (五)生态旅游型 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社会功能 (三)生态功能 第二节生态农业园的规划 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 (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 (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 (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 ⒈计划书阶段 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 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 ⒋方案编制阶段 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 (一)园区选址 ⒈选址原则 ⒉选址条件评价

表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发展内容发展资源 城郊,原有农业区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现代农场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 城郊,原有农业区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参与,体验,休闲,渡假 城郊,农村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田园风光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 城郊,农村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态教育,露营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 城郊,农村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观光休闲渔场水产养殖,捞捕,钓鱼,产品展受,海滨 城郊,农村农村历史人文,文化内涵底蕴丰厚农村历史文化展示农村民宿,农村民俗,农村建筑 (二)布局形式 ⒈围合式 ⒉中心式 ⒊放射式 ⒋制高式 ⒌因地式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⑴分区原则 ⑵分区规划 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⑴入口规划 ⑵园路规划 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⑷园区绿化设计 (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 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 ⑴因地制宜 ⑵技术先进 ⑶品种优良 ⑷观赏价值高 ⑸充分利用资源 ⑹可操作性 ⑺经济可行性 ⑻可持续性 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 ⑴农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 ⑵林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 ⑶牧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 ⑷渔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畜牧场规划设计模板

畜牧场规划设计 畜牧场设计原则 1、获得经济效益为目标 2、结合中国国情和当地条件 3、采用科学的生产工艺和当地条件 4、考虑家畜生理、心里、行为习性、健康等的要求, 体现福利养殖 5、环境保护措施 畜牧场建筑基础知识 1、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ρ=m/V 式中: ρ—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对固体块状材料而言,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的是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对于固体散粒材料则指的是不包括其空隙在内的体积。这种材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 常将密实度较高的材料, 如钢材、玻璃和4℃的水看成是绝对密实的。绝对密实状态的近似值称为视密度。 表观密度: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表观密

度。 ρ0=m/V0 式中: ρ0—密度, 单位是kg/m3; m —材料的质量, 单位是kg; V0—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 单位是m3。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若只包括孔隙在内而不含有水分,此时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若既包括材料内孔隙, 又包括孔隙内所含的水分, 则计算出来的表观密度称为湿表观密度。 2、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 1)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 ( 2) 材料的吸水性和吸湿性 ( 3) 材料的耐水性 ( 4) 材料的抗冻性 ( 5) 材料的抗渗性 3、建筑模数 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它是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 1) 基本模数 基本模数是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尺度的单位, 用符号M表示, 1M=10㎜。 ( 2) 导出模数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概述 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扩大绿色植被原则◆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服务内容 ◆园区和产业规划 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 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 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园区招商引资系统 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 我们的优势 ◆专业、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深厚的行业研究实力 ◆丰富的园区规划经验 ◆雄厚的企业、人脉资源 ◆完善的服务管理和支撑体系 典型案例 ◆某国内知名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其打造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推进园区建设,该央企在北京举行北京农业生态谷园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初稿二-征求意见稿)

东至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初稿) 第一章生态文明建设背景 生态文明是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生态强省作为建设美好安徽的重大战略,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加快池州发展的重大决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 第一节优势条件 多年来,我县一直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先后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县”、“全国绿化先进县”等称号,为加快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4.6:45.2:30.2。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工业强县步伐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7 亿元。第一产业稳定发展,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商贸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迅速。。

2.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6972元和6947元。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城乡救助体系逐步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事业、残疾人事业、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3.交通区位优势逐步显现。安庆长江大桥、铜九铁路、沿江高速、济广高速建成通车,望东大桥开工建设,铁路、公路、水运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东至已成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的节点区域,具有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 4.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东至是首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试点地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8.7%。境内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风景胜地历山、森林公园天台山、文化古镇东流镇、皖南山区最大的东坞山瀑布群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5.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4个,建成国家绿色食品(稻谷)标准化原料基地、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县、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农产品获“三品”认证。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香隅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场投入使用。农村建成“三池一改”沼气池 1.45万口,沼气服务网点115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实施节能降耗工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 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和不利作用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化学调节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3)最大忍受限度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 )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和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作用是综合的。气温、气湿和气流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 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4 )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一一H2S甲基硫醇 氮化物一一NH3 甲基胺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 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H2S H2S具有强烈的还原性,H2S随空气经肺泡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与细胞中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结合,破坏了这种酶的组成,因此,影响细胞呼吸,造成组织缺氧。 CO高浓度CO直接与细胞中还原性细胞色素氧化酶Fe2+相结合,压制酶的活性,破坏细胞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 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但就是,应当清醒地瞧到,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得趋势还没有遏制住。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得百分之三十八。近年来,很多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呈加剧得趋势,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得速度扩展。 ——大面积得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得损失。 ——草地退化、沙化与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得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得速度增加。一些地区为了短期利益,不合理开垦草原,加剧土地得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得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得平均水平。 日益恶化得生态环境,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就是加剧贫困程度。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得地区。恶劣得生态环境就是当地群众贫困得主要根源。二就是加剧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压力。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将严重影响我国得可持续发展。三就是加剧自然灾害得发生。由于降雨量减少与水土流失等原因,黄河河道淤积越来越严重,加之超量用水,断流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下去,黄河有可能成为间歇性河流;

畜牧场规划与设计

1、温热环境:家畜周围空气中的温暖、炎热与寒冷,它由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风)速度与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2、气象:发生在对流层中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电等各种物理状态与物理现象的统称。 3、天气:温热因素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的变化。如阴、晴、风、雨等。短时间内的温热因素的综合状况。 4、气候:某一地区多年所特有的天气情况。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降雨量等。 5、小气候:人类与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特殊气候。如牧场、畜舍等。 6、紫外线的有利与不利作用 有利作用: (1)杀菌作用(2)抗佝偻作用(3)色素沉着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5)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不利作用: (1)光照性皮炎(2)光照性眼炎(3)光敏性皮炎(4)致癌作用 7、热调节: 物理调节 散热方式:(1)非蒸发散热:传导、对流、辐射 (2)蒸发散热:呼吸道蒸发散热、皮肤蒸发散热(显汗蒸发、隐汗蒸发) 化学调节 体温的来源:①基础代谢产热②热增耗③组织细胞产热④生产产热⑤外源热 8、高低气温对家畜的影响 高气温: (1)热调节(增加散热、减少产热)(2)热射病(3)最大安全界限(4)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低气温: (1)热调节(减少散热、增加产热)(2)引起皮肤严重的贫血、麻痹、冻伤,造成组织丧失。 (3)最大忍受限度 低温环境对初生仔畜的影响更大: (1)热调节机能不健全(2)皮下脂肪较少(3)肌糖元、肝糖元贮备少(4)皮肤较薄;粘液蒸发(5)体表面积与体重之比较高。 9、高湿度对家畜的影响 (1)影响畜体热调节,加剧高、低温对家畜的不良影响 (2)高气湿有利于家畜疾病的感染与传播(3)高气湿加剧舍内有害气体对家畜的危害 10、温热因素的综合作用 综合作用的一般规律: 在自然条件下,温热因素对家畜健康与生产力的作用就是综合的。气温、气湿与气流就是三个主要因子,各因子之间或相辅相成或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作用都受到其它两个因子的影响。 评定温热因素综合作用的指标: (1)温湿指数(2)等温指数(3)有效温度 (4)风冷指数 11、家畜对气流的要求 (1)引入的气流均匀分布到畜舍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匀或出现死角(2)避免直接吹向畜栏,使畜体受冷而发病(3)维持舍内温度适中,不因通风而发生剧烈下降致使人畜感到不适,也不致因通风使水汽在墙壁、天棚等表面凝结(4)切忌产生贼风 12、畜舍内有害气体的种类 硫化物--H2S 甲基硫醇 氮化物--NH3 甲基胺 脂肪族化合物--酪酸、吲哚、类臭素等 有资料表明,牛粪有害气体成分有94种,猪粪有230种,鸡粪有150种。 13、畜舍内有害气体造成机体缺氧的机理 NH3:氨吸入肺部,可通过肺泡上皮自由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置换氧基,破坏血液运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起呼吸困难。

慈溪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初稿) 浙江大学 二OO四年十月

慈溪市附海镇生态建设规划 目录 1 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项目由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规划范围及时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自然地理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地形地貌.............................................................................................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气象气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 水文水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土壤植被.............................................................................................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 滩涂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社会经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行政区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人口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经济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农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第三产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基础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给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排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垃圾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交通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其它基础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风景名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各村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生态环境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生物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方案 二○一八年

第一章规划纲要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当地及全县农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立足洛河沿岸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现有种、养产业基础,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促进人文、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带动周边及全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将以设施瓜、果、菜示范基地、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红枣休闲观光园、芦笋种植示范基地、薄皮核桃示范基地、果蔬加工车间、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为主要建设内容,园区命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面积6160亩。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三年时间,建设种、养、加结合并具休闲观光功能的示范园区6160亩,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科技水平,全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走科学化、集约化、生态化、效益化农业发展新路子,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园区的瓜、果、菜生产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无公害标准严格执行,畜牧养殖采用“合作社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农民或会员分户饲养”的模式,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养殖,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确保质量安全,实现优质优价,提

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把园区建设成集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旅游垂钓、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规划建设年限为三年,从2018年10月—2021年9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核心区和辐射带动区: 一、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366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设施瓜菜生产示范基地600亩;建设蔬菜育苗基地50亩;建设红枣观光采摘园1500亩;建设芦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示范基地500亩;建设年存栏600头的生猪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年存栏3500只的肉羊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设100㎡果蔬加工生产车间及红枣晒场1000㎡;完成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二、辐射带动区:规划面积2500亩。其中:建设标准化日光温室生产基地500亩;建设红枣生产基地800亩;建设芦笋生产基地600亩;建设薄皮核桃生产基地600亩;建设年存栏1500只的肉羊生产基地1个。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4138万元。 园区建设完成后,每年可产生经营收入4084—4584万元。园区成立生产管理办公室,安排相关专业人员驻园开展工作,园区各项生产完全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执行,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为宗旨,积极推广配方施肥、滴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秸秆反应堆、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普及推广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

蓬莱市生态建设规划简介

1.总论 1.1 规划范围 蓬莱市行政区所辖的全部陆域和近岸海域,包括七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即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潮水镇、大柳行镇、村里集镇、小门家镇、登州街道办事处、新港街道办事处、紫荆山街道办事处、蓬莱阁街道办事处、南王街道办事处。规划陆域面积1128.60平方公里。 1.2 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划时段:近期为2003年—2007年 中期为2008年—2010年 远期为2010年—2015年 1.3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规划与打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爱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国生态环境爱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国家环境爱护“十五”打算和2010年进展规划纲要》、《生态市、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地点相关规划与打算:《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碧海行动打算》、《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爱护规划纲要》、《蓬莱市都市总体规划》、《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山东省蓬莱市旅游进展总体规划》、《蓬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蓬莱市水利资源进展与爱护规划》、《蓬莱市海洋资源利用与爱护规划》、《蓬莱市国土资源规划》、《蓬莱市创建“国家环境爱护榜样都市”规划》、《蓬莱市环境爱护“十五”打算和2010年目标纲要》、《蓬莱市土地资源爱护与利用“十五”打算及2015年远景目标》、《蓬莱市生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1、如何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定位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向? 手上已经拿到了一块地,而且大致确定了投资方向是生态农业园,那应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地域特征、生态资源、自然人文环境等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生态农业园的开发定位和方向,切忌盲目上马项目。 创行合一专家团队根据多年的生态休闲农业规划实践,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类不同面积大小的生态农业园开发模式和方向,以供参考。 (1)1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升级为"乡村酒店" 1000亩甚至更小地块的项目很多都脱胎于"农家乐",由于地块面积小,基本上是以餐饮住宿为核心功能,其他项目都不利于摆布,此种类型的项目将来的方向就是升级为"乡村酒店",比如全国最早搞农家乐的是成都郫县,现在已经有了15个乡村酒店,乡村酒店是对应中端消费的。(2)3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开发成"休闲农庄" 这种类型的项目当前是最多的,3000亩左右的地块是当前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园中开发最普遍的规模,3000亩左右的地块一般都融合了山、水、田园的资源,能够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消费链,覆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全生产链,面向大众市场,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集中版和创造版,实现了慢生活、深体验。休闲农庄的国家标准也很快就要发布,政府也在大力引导。(3)5000亩以上的地块适宜开发成"度假庄园" 5000亩地的容纳量就更大了,能够承载的业态也就更丰富了,可以定位在高端化的"度假庄园",这一类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是符合国际概念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度假庄园。 2、如何利用现有土地扩展周边更多土地资源? 我们说,拿地靠产业。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一块理想的地皮,盯着它、想拿下它的人不在少数,如何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切实可行、大有发展,能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 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投资是基于两个要点:一是城市里面的"逆城市化消费需求",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空气),城市里的人身心俱疲,大量的旅游、休闲、娱乐、体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案例说明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安全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加快完善农业标准,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构建生态安全农业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精准高效施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在重点灌区全面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推广旱作农业。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安徽省某县的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中,构建了现代农业体系,把粮食种植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统筹大田种植与林、牧、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结合,同时提升耕地质量,构建节水灌溉系统,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计划,配套完善的生态循环发展保障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安徽亳州涡阳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为例

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 2、项目地点:根据政府规划确定 3、项目实施单位: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养殖基地 (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基地 3、实施8个项目 表2.1-1实施项目一览表

四、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地情况 XX农场始建于1954年,为松江省富锦县国营农场第四作业区。 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当地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地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项目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类已占据世界第一位,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的35%左右,用于畜牧业发展的粮食达到1.6亿吨,占全国粮食总量的36%,强有力的带动了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安全的畜牧产品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1)“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 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 (3)绿色养殖业是政府长久支持的重点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要主要是发展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物质装备为支

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现代新型农业为主体,融科技、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集中发展有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外农业技术、产品及项目展示交易提供了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及现代农业发展。 五、项目规划的意义 (1)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社会主 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又是种植业的良好肥源,这种“天然联系”的特性,正式循环经济所要求的,是建设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2)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