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1.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

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春涯

笔歌墨舞

家在四灵山水间

我书意造本无法

意与古会

2.文彭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

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来论者认为文彭的篆刻雅正秀润,风格遒劲。他的篆刻创作在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矫正了过去那种纤弱好奇、有悖篆法、气格低劣的恶习,使篆刻走上了雅正的道路;二、诱发许多文人投身到篆刻艺术中,产生了我国篆刻艺术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成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始祖。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乐琴书以消愁

倚南窗以寄傲

笑古人之本工

3.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号缶庐、苦铁等,浙江安吉人。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的影响。31岁以后,移居苏州,来往于江浙之间,阅历大量金石碑版、玺印、字画,眼界大开。后定居上海,广收博取,诗、书、画、印并进;晚年风格突出,成为一代宗师。

他在篆刻上的成就,对我国篆刻艺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他把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开辟篆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成就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修养和思想,具体表现在:

忘己事之己拙

诗熔于印。他写诗喜欢用"硬语迸向",刻印间用"钝刀硬入"。他写诗,把西湖的"南北高峰作印看",将诗与印熔在一起。他刻的"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一印,是唐周朴题安吉董岭水诗的起句;下面接句是"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他很欣赏这首诗,认为这十个字"笔力著墨处在无字处,每用此印,辄陟遐想"。这印特刻起句,意在"无字处",颇为含蓄,真所谓"印中有诗"。

画熔于印。他的画起大落,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感极强。

书熔于印。他的篆书个性极强,印中的字饶有笔意,刀融于笔。所以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这个"丑"主要在"残破"上),古而今(象古印又是新的),变而正(变化多又是合于正规的)的特点。

吴昌硕的篆刻,今天学习的人很多。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从1898年开始就向吴昌硕请教,并向日本篆刻界介绍,产生极大的影响。吴昌硕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

千寻竹斋

鲜鲜霜中菊

千寻竹斋

泰山残石楼

千寻竹斋

4.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益甫,号悲盒、无闷、冷君、憨寮,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咸丰年间举人,曾做过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等县知县。

他的篆刻开始学浙派,后来又学邓石如一派,由于写得一手好篆书,又擅长绘画,在北京又致力于文字训诂和金石书画考证,所见极广,篆刻突飞猛进,创

千寻竹斋

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

造了自己的风格。

他在我国篆刻艺术发展史上,贡献很大,一是开辟了新的摹汉印道路。以汉印作为学习目标,是明清以来篆刻家所走的道路。赵之谦悟出了"汉印之妙,不在斑驳,而在于浑厚"。他就在"浑厚"二字上下功夫,不求"斑驳",而取光洁,突出个性。二是扩拓了印章文字的广阔前景。无论是白文印或朱文印,在文字的取材上大胆吸取汉镜、钱币、权、诏、汉器铭文、砖瓦以及碑额等文字入印,使篆刻艺术更丰富了金石的内涵。三是大胆探索边栏的艺术。白文印的四周出较宽的地位,以作边栏;朱文印的边栏或破或曲,或一边无栏,形式不一。四是开创了印章边款艺术的新纪元。他的边款,有颜体,有一般行书,后来大量用魏体书法,或用生动的图画,有阴的、有阳的。边款的文字有笔墨有刀,金石味很浓。

他的篆刻不但对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对日本也有重大的影响。

赵之谦

伯寅藏书

汉后隋前有此人

丁文蔚

5. 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有又铁三、益甫、冷君、无闷等别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创造性的表现,在碑刻考证、诗文研究方面的造诣颇深;但能代表其艺术最高成就的,则当首推篆刻。赵之谦是一位非常富有才情的文人篆刻大师,他的艺术才华很全面。赵之谦的篆刻初学浙派,进而对秦汉玺印、宋元朱文、皖派篆刻均有深邃的研究。他从邓石如使用各种篆文刻印受到启发,将秦权诏版、汉碑篆额、钱币、镜铭的篆体广泛地入印,取材广泛、意境清新,刀法简练而能传神,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在刻款上则更是开创了兼用六朝造像、阳文款识,开拓了刻款装饰的新形式,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天地。

在篆刻中追求"墨趣"是赵之谦的一大创造。他的篆刻很少流露出刀刻的痕

汉学居

灵寿花馆

迹,倒是在那一绿缕的印文中饱含着浓浓的笔墨情趣。

八求精舍

.

悲盦

餐经养年

陈宝善子余印信长寿

大兴刘铨福家世守印

定光佛再世堕落娑婆世界凡夫

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

钜鹿魏氏鉴古堂

均初灵寿華馆均初所有金石

灵寿華馆

穷鸟

6.张大千

张大千(1899.5.10 -1983.4.2)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祖籍广东番禺,生于四川内江。

1917年与二哥善孖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

1919年回国拜曾熙、李瑞清学书画。

1925年首次个人展在上海举行。

1933年参加巴黎印象主义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近代画展,《荷》被该馆购藏。1936年应徐悲鸿邀,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一年,《张大千画集》首次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1941年赴甘肃敦煌石窑,潜修临画,计276件,1944年出版《大风堂临抚敦煌壁画》二册。

1949年前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举办个人展十余次。

1949年赴台北,后转赴香港暂居。

1950年留印度大吉岭年余,后迁港。

1952年举家移居阿根廷,名所居为“呢燕楼”。

1953年首度访美。

1954年从阿根廷移居巴西圣保罗附近的摩诘。

1956年首次游欧洲,晤毕加索于尼斯。

1958年,《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

1963年,在纽约展出六屏通景荷花,以14万美元售予读者文摘社,创当时国画售价最高纪录。

1967年,敦煌壁画自摹本62件赠台北故宫博物院。

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

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于台北定居。

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展60余次,出版有《张大千书画集》等多种选

集。

1983年6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在北京举办“张大千画展”,并于中国美术馆举办座谈会研讨其艺术。

著有《画说》。

作品有《华山云海图卷》、《长江万里图》、《庐山图》等。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篆刻名家 近代因考古学的兴盛,加之西泠印社的建立,篆刻的创作异常活跃。当时有吴昌硕、丁辅之(鹤庐)、陈衡恪(师曾)、赵石(古泥)、齐白石(濒生)、赵时棡(叔孺)、乔大壮(曾劬)、王禔(福庵)、邓散木(粪翁)、钱瘦铁(叔厓)、来楚生(然犀)等诸家知名于世。然论其流派风格影响深远者,当推齐白石、赵时棡、王禔三家。 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然而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总之,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而且使其更加波澜壮阔。 齐璜(1864--1957) 字濒生,号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馆、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均卓绝出众的艺术家。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在近代篆刻艺术史上是继吴昌硕、黄士陵之后又一位能开宗立派的巨人。 他的篆刻初学浙派中的丁敬、黄易。后学赵之谦、吴昌硕。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而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他在艺术见解上最推崇“独造”,并且身体力行,曾说:“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处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绳墨,而时俗以为无所本,余尝哀时人之蠢,不思秦汉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独到处,如今昔人见之,亦必钦仰”。由此可见,他对自已的独创充满着自信。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 江南布衣 大匠之门

名家篆刻欣赏

名家篆刻欣赏 1.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 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笔歌墨舞 家在四灵山水间 春涯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我书意造本无法 意与古会 2.文彭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 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来论者认为文彭的篆刻雅正秀润,风格遒劲。他的篆刻创作在当时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矫正了过去那种纤弱好奇、有悖篆法、气格低劣的恶习,使篆刻走上了雅正的道路;二、诱发许多文人投身到篆刻艺术中,产生了我国篆刻艺术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他成为篆刻艺术流派的始祖。

篆书历代名作欣赏

篆书第十五周:篆书历代名作欣赏(二) 七秦公簋銘 此铭在民国初年出土于甘肃天水。其铭文继承大篆而近《石鼓文》与《诅楚文》,既有浓郁的西周金文气息,又有秦小篆之雏形。笔画细匀而劲健,整饬而趋圆,气势生动,笔致豪迈,在先秦金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八石鼓文 石鼓文,因文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故称“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出土于唐代初年。石鼓文的书法艺术历来备受推崇,其结体方正严谨,笔画饱满圆润,布局匀

称疏朗,呈现出古朴浑厚、卓然不凡的艺术风貌,对后来的小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代评论家常有“习篆当从石鼓文开始”之说,学习效法者代不乏人。 九秦诏铭 此为秦二十六年秦始皇下诏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均刻在权、量上。秦诏版有多器,文字风格基本一致,不少学者将其称为“秦刻凿金文”。由于诏版的功用性质,诏文没有过多的雕琢和修饰,一任简单质朴,随手而出。正是在有意无意中,构成了相承起伏的韵律,留下了生动自然而节奏多变的作品,给后世书家以珍贵的艺术参照和借鉴。

十峄山刻石 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登峄山,丞相李斯为颂秦德而立,石久佚,今传本乃宋淳化四年郑文宝以南唐徐铉摹本重刻于长安。此碑文笔画简净圆润,字形规整匀称,空间分割均等,具有很强的规范性特征。这种规范,一直为习篆者的立身之本,并对后来的汉隶和唐楷的结字构形具有示范作用。

十一袁安碑 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立。1929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此碑属小篆体势,字迹清晰,用笔流畅自如,笔势强健遒劲,字形飞动,结体宽博,给人以温和婉转之感,和同一地方出土的《袁敞碑》篆法相同,合称《二元碑》。为汉代篆书的代表之作。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中央数字频道收藏天下频道(北京111)《艺海传真》:“春秋笔法·狮子吼”曾翔798作品展专题片重播时间:2018/05/18 星期五11:42 19:49 03:57 2018/05/20 星期日 14:36 02:38 北京111,廊坊88,厦门81,青州94,曲阜112,潍坊93,济南94,上海144,大连69,齐齐哈尔114,南京136,杭州133,重庆129,福州83,南宁89,青岛100,烟台109,淄博153,济宁112,泰安89,聊城150,其他地市以当地广播电视频率为准!谢谢关注!百度搜索“收藏天下直播”亦可观看。 曾翔篆刻作品欣赏: 艺术家曾翔曾翔,祖籍湖北随州,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秘书长、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湖北书法院副院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曾翔作品如来美术文化周刊对话曾翔:写意篆刻强调文人意趣 写意其实不简单美术文化周刊:为什么强调“写意篆刻”?曾翔:我们的传统艺术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工笔和写意。写意的艺术属于文人雅玩,更讲究情趣,讲求精神寄托。国家

画院杨晓阳院长提倡“大写意”,我们说“写意篆刻”也是有意强调篆刻艺术的写意精神,这正好也是针对当前篆刻领域里面的一种缺失。大家都在一窝蜂地追摹所谓的典雅、工稳、精致、流美那种制作的篆刻风气,我们因此就想提倡一下写意精神。 这些年的美术展览,工笔画屡屡获奖,写意画反而不行。这可能与我们大的社会环境和审美是相关联的。大家认为,写意精神越来越缺失,印章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不能不受到影响。提倡什么,往往就是什么缺失了。比如,我们要提倡舍己救人、吃亏是福,实际上就是这些东西少了,多了也就不必提倡了。古人的篆刻没有写意和不写意之分,我们提倡“写意篆刻”也是这样,是因为写意精神缺失了。 曾翔作品大宜子孙 美术文化周刊:工笔画在造型、技法、画面整体上的优劣好判断,对于写意画,却没有清晰的、公认的判断标准。写意篆刻是不是也面临这个问题?写意的篆刻更强调个人的表现,比如,字的篆法合不合规范,多一笔少一笔,在表现自我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符合传统规范,是否也有一个度的把握? 曾翔:一些人认为写意就是简单,不合乎规范,写意就是有点胡来,这是一种误导。实际上,真正好的写意是非常讲究的,可能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也不行。写意的标准往往比那

重庆市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书写内容

重庆市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书写内容 一、诗文书写 二、 (一)古代 1.宋·刘望之 水调歌头·夜郎溪春泛 劝子一杯酒,清涙不须流。人间奔名走利,骑鹤梦扬州。向见楚玉台畔,云雨无情有恨,眠却数沙鸥。聚散随来去,天地亦虚舟。 谪仙人,换了马,抛了裘。共君何事流觞,曲水附悠悠。鸟亦弹丝吹竹,花亦飞香舞艳,泥饮更何求。三万六千日,日日此酣游。 2.宋·王坚 游观音岩 两载南州客,悬岩此日登。翠环千丈壁,红映一龛灯。 索句拈枯笔,凭高倩老藤。闲身何所托,抛剑欲依僧。 3.明·王白云 山中漫兴 城中山林去路赊,历书颁不到仙家。 社前社后惟观燕,春浅春深只看花。 全仗酒杯扶道力,不须甲子计年华。 醉来笑坐东风里,鬓也蓬松帽也斜。

4.明·赵贞吉 赠衣契 僧慧宗,号别传者,綦江人,年七十也。住峨山凡四十年。修铜瓦殿,铸大钟三口,造铜佛像数十,他佛不胜数。其费甚鉅,所以勤劳庄严,峨山之意至矣。顷下山谒余,余问:“此回当作何事?”曰:“欲种千百万亿松柏,以覆荫此山耳。”余曰:“噫嘻!此谓之德林也欤?”因解余拥寒裁绒氆氇衣与之曰:“以御子种树,风露苦寒其毋辞。”乃顾谓弟子左右辈曰:“谚云‘十年之计,莫如种树。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种树在力,种人在智。种树为当时力之广也,种人为天下后世智之广也。”嗟乎!充老僧之心,在士大夫中,则文太守、郭有道、王文仲、范希文、程伯淳,其人必能种一时之人才矣。在有国宰衡,则菁莪棫朴,吐握恺悌之化,必能种一代之人才矣。又大之则洙泗指迷,继往开来,种千万载之人才矣。嗟乎!老僧今一起予哉!乃老僧默然,漫不知为何指。予语之曰:“破头山中栽松,道者弃手中插,即得别传之旨。汝其后身耶?”老僧始一笑书之,为赠衣契。 5.明·周作乐 荐死难兵民疏 伏以天道远而人道迩,机捷感孚,神罔怨而鬼罔恫,礼崇禋祀。无文不载,有赫斯灵。言念綦江遭罹播恶,无辜横死刀兵。寒烟空二将之魂,长江流万人之血。刺婴儿于槊,胁幼女以兵。折妇离夫,含生悲于异域;剖棺伐冢,抱幽愤于穹泉。覆宗绝嗣之家,蒸尝无主;伤生殒命之众,掩瘗凭谁。白骨交横,空城寂寞。致今无依之鬼,几

中国文韵 篆刻艺术发展简史 历代篆刻名家 图

中国文韵之篆刻艺术发展简史历代篆刻名家图 篆刻解读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

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篆刻历史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

01 扬州篆刻名家——吴熙载

《地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利用》课题研究案例设计 扬州篆刻名家——吴熙载 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吉沐成 fzjimucheng@https://www.doczj.com/doc/fd12154389.html,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吴熙载的生平介绍,了解吴熙载的主要艺术成就。 能力目标:观察吴熙载的书画作品,使学生懂得篆刻艺术水平的提高来自多方面的营养。 情感目标:学生在作品的欣赏中,激发对家乡艺术名家的崇拜之情。 教学重点: 吴熙载的主要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吴熙载篆刻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一个篆刻艺术形式的“京”字,因为篆刻艺术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之一,那么有谁知道我们扬州非常有名的篆刻名家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入课题。 二、吴熙载的生平 吴熙载(1799~1870),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人。工四体书,尤精篆、隶、温婉圆健,展促有姿。师事邓石如学生包世臣,为完白山人再传弟子。篆刻初学汉印,30岁后见邓石如作品,遂倾心效法,得其神理精义。前人对其篆书有“怀宁蝉蜕安吴逝,篆势苍茫孰与论”之赞语,对邓派艺术的发扬光大,其功至巨。刻印于遒劲凝练中见流畅,用刀如笔,大气磅礴。邓石如存世资料较少,后世学邓多借径于吴,吴昌硕称:“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在近代影响深远。也擅花贲,曾作《兰桂芬芳图》、《垂柳芙蓉图》等。著有《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 三、作品欣赏 展示相关作品,学生说说自身感受。 教师阐述: 1、吴熙载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吴熙载工四体书。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 3、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对清末印坛的影响很大。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

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张东明小楷手卷《心经》作品规格: 13.5cm×103cm 1.3 平尺作品材质:花笺纸拼接作者简介:张东明,1970 年出生,又号有鱼居士,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书协会员,徐州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特聘授课教授,清华美院及荣宝斋画院张旭光工作室教授,全国七十年代代表书家艺委会委员,荣宝斋签约艺术家。获“徐州市艺术家”称号及“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下最值得市场关注的书法十家”,《中国书画》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江苏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院首届毕业展策展人,首次“吴门雅集--吴悦石师生迎春画展”策展人,徐州有鱼书院创办人。获得第八届全国书法展全国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金奖,第五届

“海内第二”的篆刻名家徐三庚小传

“海内第二”的篆刻名家徐三庚小传 画家秦祖永在《桐荫复志》里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一天,徐三庚在马路上碰到吴昌硕,就与他打招呼。吴昌硕觉得很奇怪,问道:“你怎么认识我?”徐三庚说:“我怎么不认识你,海内篆刻家只三家耳。”吴昌硕问是哪三家。徐三庚回答:“第一家是赵之谦,第三家就是你吴昌硕。”“那么第二家是谁?”吴昌硕又问,徐三庚很不高兴,说:“你难道真的连我徐三庚的大名都不晓得吗?” (徐三庚像及他的“徐三庚印”) 其实,徐三庚大赵之谦三岁,大吴昌硕18岁,篆刻界公认他为第二是有可能的,至少这三人的年龄排名如此(艺术成就暂放一边)。当然,所谓轶事就有传说的成分,但极有可能是当时篆刻界的现实状况,因为徐三庚初到上海时,正是上海印人的空档期。 徐三庚被迫离开杭州的(他没有道士度牒,无法证明身份,被抓,取保离开的),幸亏离开了,否则就有可能跟赵之谦妻女或者钱松一家一样罹难太平军。刚到上海时,上海篆刻界没

有十分出挑的篆刻家,当时赵之谦去北京参加会试,带有仕途梦的他这一去就滞留京城十年,虽然在北京声名雀起,但对上海的影响相对小些;吴昌硕当时还在安吉、杭州、湖州、苏州间游学,还未真正成名。上海的篆刻界给了徐三庚最好的扬名机会,甚至另一位后来印名较著的印人胡钁(他小徐三庚14岁)也拜了徐三庚为师。 一、个人简介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又字诜郭、袖海,号金罍、井罍、金罍道人、金罍野逸、似鱼室主、西庄山民等,浙江上虞大勤乡西山村人,他是明代“忠谏贤良”徐学诗的后人。少年家贫,年纪稍微长大点之后,被家人送入道观打杂以谋生,道观里有一位擅长书法、篆刻的道士是他的书法篆刻启蒙者,徐三庚由此走上了篆刻艺术道路,徐三庚一生鬻书鬻印为生,最后走的是纯粹的艺术人生之路,终生无意仕途(基本上可以说,成功的篆刻艺术家中没有做高官的)。 (徐三庚和他的“如梦鶯花過六朝”)

篆刻名人名家趣闻

篆刻名人名家趣闻 何震刻印无讹笔 文彭有个得意的学生何震,是安徽人。经常来往于当时的首都南京。他跟文彭努力钻研文字学,探究文字来源,使他确信如不深入研究文字的来源,是难以从事篆刻艺术的。所以他刻的印都正确无误,多半就是得力于老师的教诲和自己学问的功底,文彭得了“灯光冻石”,总喜欢自己落墨布置,再请何震镌刻。由此可见何震的刻印功夫了。传说从河南安阳出土的殷代类似印章的实物三件,为现在已知的中国最古的印章,印面只有一些实似的图案的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文彭篆印 文彭是明朝有名的书画家文征明的大儿子,他的弟弟文嘉也会书画。当时的社会习惯,刻印是被看作“雕虫小技”的,一般由专职工匠刻制,材料大体采用牙章。文彭喜欢自己设计篆印,然后交给一位精于雕刻的南京人李文甫刻制,据说文彭的牙章一半由李刻出。一次,他无意中遇到一位老人,赶驴驮着几筐半透明的“灯光冻石”,这是当时用来雕刻妇女装饰品的,他便出高价全部买下用作印材,从此“冻石”才初文人重视起来。 “大痴”和“小痴” 明朝人汪东阳,因为获得了一方汉朝留下来的“汪关”印,就改名汪关。他家境贫苦,要坚持学习篆刻实在不容易,但汪关能刻苦努力,一面研究古文奇字,一面去攻汉印,刻得非常副真。据说把他的作品跟真正的汉印放在一起,连专家也难以分辨所以明朝末叶,许多大官及大书画家,都要请汪关治印。汪关与他的儿子泓如此痴迷于印章,父子俩便服两个绰号——“大痴”和“小痴”。 郑板桥的闲章

“扬洲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闲章别具一格,印文耐人寻味,很为人所称道。郑板桥为官清正,不会奉承上司,他虽是进士出身,却当了十二年的县令。所以,他在潍县任职时,书画上常盖“七品官耳”一印,显示了一个失意文人对封建权贵,、黑暗官场的蔑视和嘲讽。郑板桥还有“富贵非我愿”,“恨不能填满了普天饥债”,“直心道肠”,“二十年前旧板桥”等闲章。读者这些印文,一个不谋富贵、同情人民厌恨不平社会的书画家的形象就好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废道人”不废 清朝人高凤翰(也是“扬洲八怪”之一——因生病而右臂残废,才起了“废道人”的别号。他精于诗书画印。病后坚持以左手写字作画,而且还能刻印,他的印章,笔力、刀法都很雄健,郑板桥曾请他刻过不少印。他还特别喜爱砚台,每当得到佳砚,都亲自用左手雕琢,在上面题刻铭词,真是“废道人”不废。当代残手青年中也有刻苦学习书法、刻印的事迹。这对我们双手健全的青少年来讲,该有多大的鼓舞作用啊! 永不见面的知己 吴熙载和赵之谦都是晚清杰出的篆家,虽然他们相互敬慕却一直无缘相见。赵之谦在一印的边款中刻道:“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其推崇可见。数年后,年迈的吴熙载才在泰州读到魏锡曾带来的赵之谦印谱。赞叹余,当读到那一段文字时,两位艺术家的感情便交融在一起了。吴熙载热情奏刀以“二金蝶堂”“赵之谦”二印转赠赵之谦。吴熙载逝世后,赵之谦认真地为他的印谱撰写了长跋,精辟地评价了这位永不见面的艺术知己的成就。这二位杰出的艺术家的真挚友谊从在艺林传为佳话。 “晚学生” 吴熙载从小时候起,对书法、篆刻艺术十分专法,到了晚年,却对写意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怕年老力衰,也不因为自己当时书法、篆刻书相当名而

名家印谱

【名家篆刻欣赏】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他青少年时勤奋好学,因家贫,又住在僻乡,见闻有限。后在友人、师长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把全心倾注于琳琅满目的碑拓之中,花了五年时间,临摹过几百本碑帖,学成了篆书;又花了三年时间,把隶书学到手终于成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在书法上的苦心钻研,悟出了"求规之所以为圆,与方之所以为矩者"的妙理,并运用到篆刻艺术上,创造了"圆劲"的一派,后人称为"邓派",这在篆刻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他还吸取罗聘"刚健婀娜"的画梅理论,灌注于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婀娜"是一种阴柔的美,如果片面地追求婀娜,容易变成纤弱;"刚健"是一种阳刚之美,把"刚"与"柔"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境界。 邓石如的朱文印,如"燕翼堂"线条婉转,夸张屈曲,又很刚健;白文印也流动圆转,独创一格。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我国篆刻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这就是"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把篆刻与书法紧密联系起来。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笔歌墨舞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春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家在四灵山水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书意造本无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灵石山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与古会 文彭 文彭(1498--1573)明代篆刻家。字寿承、号三桥,江苏苏州人。他饱读诗书。能书画,精研文字学。他的父亲文征明是著名的艺术家,也能篆印,在家庭的熏陶下,他曾自己在象牙的印材上篆刻,但刻不动,只好又请刻工刻。后来,他得到四筐青田冻石,始自己篆刻。 文彭刻的印在当时流传很多,但没有辑成印谱。后世所流传的,伪作极多。历

公司假冒篆刻名家精品被罚后仍在销售山寨品.doc

企业假冒篆刻名家精品被罚后仍在销售山 寨品- 律师提醒特许收藏品要慎重购买 2012年2月,本报曾刊发《假冒篆刻名家精品中唐翰博被罚》一文,对北京中唐翰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因假冒篆刻名家张国维亲手篆刻,虚假宣传并销售和田玉金瓦玉玺被工商部门处罚一事进行了报道。近日,本报维权热线接到一位收藏爱好者李先生的电话,反映他发现这款涉嫌虚假宣传的商品有其他公司仍在售,记者随即进行了采访。 案情回放 发布虚假广告中唐翰博被罚 2011年8月,北京中唐翰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自设网站发布广告,宣传其经销的建党90周年和田玉金瓦玉玺。广告称建党90周年和田玉金瓦玉玺由九龙钮和玺基上下两部分组成印文特邀国印传人张国维亲手篆刻建党伟业四字。同时,每尊都配有张国维出具的签名创作证书,确保均为真品、精品。

但是,工商部门经调查核实,发现张国维先生从未在建党90周年和田玉金瓦玉玺上篆刻建党伟业四字,也从未签过签名创作证书,产品上建党伟业四字的字体是该公司通过张先生篆刻印拓仿制而成。最后经工商部门认定,广告商的行为属于发布含有虚假内容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依据《广告法》的规定,石景山工商分局要求广告商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对其予以1500元的罚款。 版权部门 中象公司侵权责令停止销售 记者从本市版权部门获悉,根据举报,2012年11月和12月,北京市版权局版权保护处联合公安、文化执法部门对销售建党90周年和田玉金瓦玉玺的中象国金(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象公司)进行了调查,认定其侵犯了张国维先生的名誉权,目前已责令其停止该产品的市场销售及各类宣传活动。 版权部门经过调查,认为张国维先生是建党伟业印章的创作者,拥有对其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依照《著作权法》第3章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经典收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奖作品高清图集》 张志庆(河北)行草书《书画轶事》册页?40cm×30cm×12提名评委:李有来 这件行书册页是十一届国展所有作品中的一个亮点,取法“二王”一脉,进而下探宋人消息,尤用力于米南宫。笔墨精到,温润妍雅,收放有度,擒纵自如,率性自然中不失法度,且前后一贯,无有懈怠。可以想见,此作当是作者平心静气时倾力所为。窃以为,判断作品高下当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笔墨功夫是否精到,二是能否于笔墨中寓性情。此作两者兼备,故得评委一致好评。当代书家经常为了强调章法变化而穿插小字,此作于文中、眉头兼有两色小注,虽亦碍眼,然细细品读,小字亦有古风,多为其习书心语,亦属博综。李良东(江西)行草书《古诗二首》中堂?243cm×98cm 提名评委:李木教李良东大字行草作品用笔娴熟干净,结体匀称平正,章法疏朗自然,虽行草相杂,但燥润相生而绝去矫饰造作之病,显见作者在王、米、赵、董帖学一路的深厚功力上熔冶有成,面目初具。作品兼具小字的精到与大字的洒脱,与时下一些专事摹仿、油滑描划乃至扭捏作态、矜才使气者迥异,清新雅逸、平淡沉稳中亦有才子气,殊可玩味。篇中断行抬头稍嫌刻意,虽出于手札习惯用以布白变化,

但毕竟小处着力非大家手段。张胜伟(陕西)行书柳永《望海潮》中堂?240cm×100cm 提名评委:刘洪彪 作者以纯正之行书录柳永《望海潮》词,洋洋107字,一气贯注,优游不迫。其点画精致而不流滑,字形端丽而不媚俗,章法工整而不刻板,墨色匀和而不迟暮。统观全幅,依稀可见“二王”风韵,清晰窥得“苏米”形神,于帖学一路、“二王”一脉涉猎甚广,钻研颇深。时人作书之流弊,大抵三类:或不临古,下笔无由,正书立不住,行书走不端,草书跑不稳;或浅临古,不得要领,行笔欠技法,结字缺古韵,谋篇少文气;或死临古,照猫画虎,点线喜描摹,造型好程式,章法多雷同。此作不然,虽属恪守传统、遵从前贤之典型,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化古法为己有,实为既到位又有味道、理性调控而能感性书写之佳作。 蒋乐志(山东)行书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中堂?248cm ×129cm 提名评委:刘洪彪此作一张白纸、48个大字、40个小字、三方印章。作者心无挂碍,信手由心,率意行进,自然排布。大格局,正能量,磊磊落落,力健气雄。其远追魏碑古拙之气,近熏时代快捷之风,深得赵之谦外形内蕴,兼融各流派墨趣笔情。作者操大笔,用宿墨,多扁锋,惯方折,取横势,喜密实,自始至终情绪饱满,从头到尾笔法统一,个性语言

篆刻章 布局 闲章知识大全

篆刻章布局闲章知识大全 汉字的构造汉字主要有六种造字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篆刻知识:〖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对比法〗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对称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借用法〗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 一种处理方法。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

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如叶路渊“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挪让法〗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其它还有上下挪让、斜角挪让等。〖穿插法〗这也是打破印文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根据字的笔画特点,空白多少,互相穿插,以达到整体的紧凑、生动、美观。如蒋仁的“小蓬莱”一印。〖欹正法〗这是以不平正来求得平正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字形东歪西扭、上俯下仰而达到“柔中带刚,活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如宁斧成的“阳刚”一印。〖夸张法〗这是故意夸大或缩小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以将印字的某些笔画或构件伸长或缩短,加粗或缩细,字体放大或缩小,给印面带来不板不滞的艺术效果。如齐白石的'澹容轩'一印。此法多用于单数字的印文处理。〖连字法〗连字法又称文字嵌合法,这也是对单数印文的处理方法。可将印文中的两个相邻近的笔画少的字连在一起,占据一个字的地位,以取得整齐的效果。如吴昌硕的“泰山残石楼”一印,将“泰山”二字嵌在一个字的位置上。〖并画法〗这是对多笔画印文的一种处理方法。一些笔画较多的印文,可将某些笔画作适当的合并,合并后应仍然使人看得出原来的笔意,又叫并笔。这种处理,即克服印面的繁杂呆板,又可获得含蓄的艺术效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部分书法篆刻名家 邵裴子(1884—1968),原名闻泰,又名长光。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社员,理事。幼丧父,依靠母亲刺绣度日,16岁进学,19岁中举人。后入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课班学习英文三年,又以官费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经济。1909年学成回国,历任浙江省高等学堂英文教习、教务长、校长。1913年去北京,在财政部任职,兼政治大学英文教授及教务长。北伐前夕返回杭州,应浙江大学校长蒋梦麟之聘,任浙大教授,继任文理学院院长,1928年接任浙大校长。1935年离开浙大,赋闲杭州,专为上海商务印书馆翻译和校对书籍。抗战期间, 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会长。 解放后,邵裴子先后当选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民革后,任民革浙江省副主委、中央委员。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对于古代美术品之收集、整理、保存、研究多所贡献。善书法,最擅行楷,清劲挺秀,饶唐人韵味。精鉴赏,尤深于识别陶瓷。编有《宋诗三百首》,撰有《唐诗绝句选》、《林和靖附林和靖事》等。 陈锡均(1879—1963)字伯衡,江苏淮阴人,住杭州,室名“石墨楼”。西泠印社社员。曾任浙江寿昌县知事、绍兴酒捐局局长等职。喜藏碑帖与金石书籍,罗致碑帖声名籍甚,为研究碑版专家,识者及同好咸奉若祭酒,由是博得“黑老虎”魁首之雅谑。此喻虽欠雅训,亦实至名归之定评。其所藏碑帖每种均亲自考证或题识,不下数千种。诸如《司马温公家人卦》、吴越钱鏐《凤凰山排衙石刻诗》、吴越王钱弘俶《金涂塔铭文》、《杭州石物洞造像拓本》五十八种、《桐庐县令独孤勉等题名》、《葛洪处州南明山题字》等珍品均有收藏。伯衡先生解放前任浙江通志馆编纂。1950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任常务委员,从事碑碣及拓本之鉴别整理。1953年转职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曾著有《碑版金石录》、《历代篆书石刻目录》(不分卷)以志心得,迄未付梓,甚为可惜。又著有《金石述阐》、《枫树山房帖目主编》等。 伯衡先生去世后,所藏碑帖二十六大箱,于1963年经王松泉介绍全部捐给浙江图书馆,获奖金3千元。剩余之金石善本书及古代现代名人书画册页、砚台、图章、玉器瓷器尚很多,惜在“文革”时被抄达六次之多,所有文物均被抄殆尽。至1985年落实政策,所抄之物可以认领收回。唯伯衡先生大世兄,系外科医生,不识家中所有文物,且人又老实,去认领二次,均认领不到一物归来。其时本人又 奉命出国为外国人治病,需时二年。其母言:只要家中大小平安,被抄之物都是身外之物,能领到收回一点当然好,如认领不到也只好作罢,不必耿耿于怀。就此放弃认领。叹几代收藏,从此家中一无旧物宜!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颐,号阿寿、寿者,别署三门湾人、大颐寿者、颐者、懒道人,室名无谓斋、止无室、止止堂、听天阁。浙江海宁人。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画家、印学家、学者。27岁时被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聘为中国画室教授,曾著《中国绘画史》,以后曾担任上海美专等高级美术学院的教授、主任和校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一扫清后一百年间陈陈相印的媚俗画风。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其指墨画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建国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前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画领域中屈指可数的大师之一。编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

[篆刻]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篆刻]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浅谈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远绍千年历史,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它姐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至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包含了中国艺术的精粹。 怎样欣赏一件篆刻作品?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笔者试图以王守桢老师最近新作中的一方“高瞻远瞩”朱文印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如何欣赏一件篆刻作品,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只作抛砖引玉之用,如有不当之处,望行家、朋友指正。 欣赏一件篆刻作品,一般从篆法(又称笔法)、章法、刀法三方面着手。 一、笔法,即线条,线条是汉字书法的脊梁,王老师形象地称之为“零件”,线条要优美流畅、舒展明快、婉转多姿。如图所属示,高瞻远瞩四个字的线条优美舒展,特别是“远”字中的两笔;字的笔画的起笔、收笔交代清楚;同一方印中出现两个“目”,设计则-有所变化,显得生动有趣,突现了“零件”的优美。

二、章法:章法又称布法,王老师独创的“五个原则加留空”,则是章法的最高境界。 1、中线,如图“远”字与“嘱”字的中线同在一条垂直线上,显得挺拔有力。 2、对称,中线左右线条要对称。如“远”、“嘱” 3、间隔,笔画间的间隔要匀称。如图中“高”、“瞻”、“瞩”笔画之间的间隔相等匀称,几乎无可挑剔。 4、重心,每个字的重心应在字的中心位置,因为汉字一般为上密下疏,因此每个字的重心应略微偏上1/5为好。 5、印中平行两字的底线、重心要一致,同在一条平行线上。 6、留空,印面要注意留空,上下留空、左右对称留空。这样才能达到“密不容发,疏能跑马”,“虚实相顾”、大红大白的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印中每个字不是孤立的,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要有线条的穿插,有的地方相连,有的互相呼应,有的沾边,且要有粗细变化。再看“瞻”字的一撇(注6)甚至大胆突破框框,体现了王老师独特的胆识,真是惊世之笔。达到了“耐人品尝”的隽永韵味。 三、刀法,王老师治印,刀法不拘一格,切刀、冲刀均有之,起笔收笔交点代清楚,特别是几处回锋笔的处理、崩裂的处理,加强了线条的力度,体现了线条的婉转多姿。

名家印谱

名家印谱 鞠稚儒:字在庠,号绳斋,盱堂。又号印虫,铁篆头陀,梅林外史。别署匠石山房,磨兜鞬馆,盛心园,廪古室,庵摩洛迦花馆,一千片二千石三千金之斋。1972年出生于吉林,师承刘乃中先生。又得高式熊、江成之、徐家植、王贵忱诸先生指点,书法深研四体,篆刻古艳雍容。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圳风书法推进组成员、深圳印社社长。 释文:静思堂 释文:玉梅堂(连款) 高庆春:1966年1月生于黑龙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通讯》执行主编、中国书协篆书 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受聘担任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等评委。特邀参加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展、全国第八、九届书法展、全国篆刻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名家邀请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首届兰亭书法双年展、西泠印社人文奥运篆

刻名家百印展、中日自作诗书展等。曾获全国首届兰亭奖优秀作品奖、全国篆刻艺术展银奖、黑龙江文艺精品工程奖等。曾在中国哈尔滨、日本、韩国举办个展、联展。著有《高庆春书法篆刻集》、《高庆春篆刻选》、《中国书法大典当代名家高庆春卷》等。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西安书 释文:柔胜刚释文:白驹过隙释文:君子怀德释文:百年圆梦(连款)徐正濂:一名徐正廉,号楚三,1953年生于上海。曾数十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大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和西泠印社全国篆刻艺术展并获奖。出版有《当代中青年篆刻精选集·徐正濂卷》、《徐正濂与印屏》(文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等。 释文:心手双畅(连款)释文:幽玄 释文:我神(连款)释文:乐我心田释文:写我胸怀 朱培尔,1962年生,江苏无锡人。现任《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北京大学等首都16家高校联合体书法教授、江南大学客座书法教授等。 出版有《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朱培尔》、《中国青年书法家

中国传统文化——篆刻

中国传统文化—— 篆刻艺术简介 篆刻是一种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的传统艺 术。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 艺术品。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 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 私人用印统称“印”。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 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 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 刻”。按照印文的凹凸,可以分为朱文印(阳刻、阳文)和 白文印(阴刻、阴文)。 传统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篆刻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 切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作品与刻字铺师傅刻出的领工资用 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的,讲究章法篆法,后 者是靠“描的”,并不计较章法篆法。不研究篆刻不讲究章法刻出的印必然十分僵板。 2009年9月30日,“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所谓篆刻艺术,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雕刻以篆体文字之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篆刻艺术概述

所谓“篆刻艺术”,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历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攘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 传统的篆刻艺术,它的标准是:只有在形成了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书艺术以后,才可以催生出有个性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篆刻艺术作品。 篆刻,就是以刀代笔,在印材上按照已经写好的书法,或画好的图像,进行刻写。它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实用与欣赏的双重价值。篆刻最常用的字体是篆字。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篆刻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料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料。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由于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从体式来看,分为真、草、隶、篆;从艺术来看,各种体式又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正 因为中国文字具有 这些特点,才使得 篆刻这门以文字书 写形式为表现内容 的传统艺术,有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源泉。 入印文字的采 用,一般以大篆、小 篆和汉篆(即缪篆) 为主。宋元之后,用 字范围渐有拓宽, 隶书、楷书,甚至行 楷等,有时也被引 人印章。即以篆书入印而言,流派印章兴起之后,所取范围也日趋广泛。诸如甲骨、兵器、石鼓、诏版、泉布、瓦当等实物上的文字,无一不在篆刻创作的文字取资之内。特别是明清之际,流派作家中的几位巨将,能成功地以自己独具风貌的篆书入印,使篆刻入印文字的借取空前广博,而这也正是形成印章各家各派的基因之一。 以真、草、隶、篆中的一种——篆书来说,就有好多门类。秦以前的统称大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小篆(即秦篆、斯篆);汉代则出现了一种专用于摹印的书体称缪篆。属大篆范畴的,有金文、石鼓文、籀文;秦篆类的包括诏版、权量书体;汉篆则还有汉砖、碑额书体。而且在篆书中,一个字往往出现多种写法,有的甚至多达百余种。但是不论篆书有多少类别和多少写法,归根结底却“万变不离其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