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过审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过审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过审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全套过审文件

××××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程序文件

编制: X X

批准: X X

版本: B/0

分发号:

2017-03-20发布2017-04-01实施

XXXX制造有限公司发布

程序文件目录

公司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ISO9001:2015标准4.1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权责

3.1、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定义

5、工作流程:

5.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生产科: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科: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d)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5.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6相关文件:

7 表单

7.1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的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管理体系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方进行控制管理,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

2、范围

适用于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涉及相关方的所有相关部门。

3、权责

3.1、供销部负责对采购原辅材料的相关方进行评价和控制。

3.2、供销部负责了解及组织评审客户对环境、质量方面的要求。

3.3、办公室对进入公司的外来人员的环境管理工作和周围居民的协调管理工作,以及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

3.4、生技部负责对公司外协加工方进行评价与控制。

4、定义

5、工作流程:

5.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办公室:股东、合伙人、竞争对手、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b)供销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顾客、社会团体。

c)生技部:外协加工方、竞争对手、社会团体。

5.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办公室进行汇总整理。

5.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办公室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5.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5.4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6相关文件:

7 表单

7.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

风险与机遇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权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办公室、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5、工作流程: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质量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以及生产过程的失效风险。

5.2、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度以及可探测性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

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2.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非常严重

b.严重

c.较严重

d.一般

e.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

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5.2.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5.2.4、分析现有的控制措施

1)针对识别出的风险严重度、发生频率和可探测性,检查是否有对应的控制措施(如:制度、规范、操作指引等;

2)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可以降低风险的严重度、发生频率的可能性和风险带来的影响;

3)《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会自动算出风险的值;

4)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评分*风险频度评分*风险可探测性评分

5)风险等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级别。风险值≤12,风险等级为低;12<风险值≤24,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值>24,风险等级为高。

6)中、高级别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或规避风险处理,低级别风险可以不处理。

5.3、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b.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3.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12的低风险。

5.3.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c.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12至24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5.3.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3.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c.管理者代表对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并对残余风队进行确认。

5.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应组织各部门按制定的周期对风险和机遇进行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5.5.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有变化时;

b.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它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其它情况需要时。

5.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5.5.2.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5.5.2.2、风险和机遇的实施

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并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评估报告;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6、相关文件:

7 、表单

7.1、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7.2、风险和机遇应对处理表

质量目标控制程序

1、目的

建立本程序,以规定公司质量目标策划及管理之全过程,以利于发挥目标管理之最大绩效,确保为达成质量方针和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各层级、各职能质量目标之策划和管理。

3、权责

3.1、本公司最高管理层(总经理或其代理人)负责质量方针和总目标的确定和颁布。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拟订各部门的目标,并须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后发布。

3.3、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和达成质量目标。

4、定义

4.1、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4.2、公司级目标:属于公司一级质量目标,实施时通常需要跨部门协作才能达成,其重要度、层次高于部门级目标。

4.3、部门级目标:属于公司二级质量目标,实施时一般只涉及单个或几个部门作业,其层次略低于公司级目标。

5、工作流程:

5.1、质量总目标

5.1.1、制定

由最高管理层会同品质部等相关部门根据客户需求调查信息、自身质量状况、资源状况、管理评审结果,制定公司质量总目标,并由管理者代表召集各部门主管审查。

5.1.2、修改

a)公司内部审核结果有影响总目标时;

b)客户有要求时;

c)年度目标到期时。

5.1.3、审核和发布

5.1.3.1、质量总目标确定后,由总经理批准。总目标确定后应及时发布,采用明显的方式告之公

司全体员工执行。

5.2、部门目标

5.2.1、各部门根据公司总目标,并结合本部门上年度的质量状况,确定部门的年度目标。

5.2.2、部门目标内容

生产技术部:以出货交期的准时性作为主要目标任务;各工序的品质目标作为目标任务;协助、考核生产达成品质目标,实现产品合格率总目标;

办公室:人员培训计划达成率及合格率达到目标;

供销部:采购物料的合格率达到目标;顾客满意度。

5.3、质量目标的统计与考核

各部门质量目标由各部进行自我统计;每月上旬进行月总结会议各部门汇报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各部门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实行奖惩措施,对不达标部门要检讨并提出改善方案。

6、相关文件:

7 、表单

7.1《年度质量目标策划一览表》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了基础设施控制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管理的控制。

3、权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规划、配置和管理,负责检测设备、工装的购置、检定/校准外包管理,负责所用设施、设备、工装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3.2、生产技术部负责在工艺技术文件中确定产品实现所需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和检测设备。

3.3、车间负责安装工具和设备的建账和日常维护保养管理。

4、定义

基础设施:司运行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一般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运输或通讯)。

5、工作流程:

5.1、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重要保证。

5.2、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工房、库房等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工具工装等过程设备及其水、电、气、通讯、运输等支持性服务。

5.3、设施的提供

5.3.1、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5.3.1.1、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与生产经营需要,组织设施的规划、实施、验收、调配和维修。

5.3.1.2、财务部协助生产技术部实施设施的配置。

5.3.2、设备的采购、安装和验收

5.3.2.1、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求和生产技术部的配置、维修计划,编制公司设备更新、改造和维修计划,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5.3.2.2、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设备的安装、验收和维修工作,负责对设备的采购、安装和验收。设备的控制具体按Q/C03-2017《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3.3、检测设备

5.3.3.1、生产技术部按照工艺配置和生产经营需求,提出检测设备配置计划和实施采购。

5.3.3.2、生产技术部负责对采购的检测设备委托监视和测量设备外包单位进行验收、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和实施管理,确保在用的检测设备满足要求,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3.4、工具工装

5.3.4.1、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工艺配置和生产经营需求,配置为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工具工装。

5.3.4.2、自制工具工装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制造,外购工具工装由生产技术部实施采购,质量部协助生产技术部对工装进行检验和验证。工具工装的控制具体按Q/C04-2017《工艺装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3.5、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工位器具

5.3.5.1、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产品周转、搬运和防护要求,配置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工位器

具,负责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的购置。

5.3.5.2、生产技术部负责周转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维护/管理。

5.4、设施的维护

5.4.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建筑、房屋和工作场所的维修的实施,对各单位的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5.4.2、各单位负责设施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5.4.3、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设备的精度和结构定期检查及大修工作,负责对在用的设备进行精度鉴定、结构检查和维护与保养,确保加工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工程公司负责组织安装设备的精度和结构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具体按照Q/C03-2017《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4.4、检测设备的使用人员负责正确使用并维护保养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保持其精度,确保满足工艺要求;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外委对其进行检定/校准、维修。

5.4.5、生产过程使用的工装应符合工艺要求,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其定期进行校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工装的使用人员负责维护,工装的控制具体执行Q/C04-2017《工艺装置管理办法》的规定。

5.4.6、生产技术部负责保持工位器具的整洁,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位器具进行清洁。

5.4.7、受压容器、起重设备等特种设备应按规定,由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并进行维护。

5.4.8、特种设备的操作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具体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5.5、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每年对设施的现状进行一次检查评价,评价设施满足要求的能力,为设施的更换、添置、改进等提供决策依据或作出决策,并记录检查评价结果。

5.6各有关部门负责按照《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收集和保存本程序中产生的记录。

6、相关文件:

6.1、设备管理办法

6.2、工艺装置管理办法

7、表单

7.1设施能力评价记录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

3、权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管控协调,负责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资源。

4.2、生产技术部负责长期工作环境控制与管理。

4、定义

工作环境:指工作场所洁净度、产品所需的物理环境等。

5、工作流程:

5.1、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1.1、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1.2、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1.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1.4、必要时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1.5、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2、文明生产

5.2.1、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2.2、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3、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4、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5、办公室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6、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各部组按“5S”要求,将所有物品定位,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按区存放,按规划图定位,图物相符,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2、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6、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5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7、考评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对其归档、保存。

6、相关文件:

7、表单

7.1、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7.2、“5S”检查评分表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了基础设施控制的内容、要求和方法。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管理的控制。

3、权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的规划、配置和管理,负责检测设备、工装的购置、检定/校准外包管理,负责所用设施、设备、工装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3.2、生产技术部负责在工艺技术文件中确定产品实现所需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和检测设备。

3.3、车间负责安装工具和设备的建账和日常维护保养管理。

4、定义

基础设施:司运行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一般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运输或通讯)。

5、工作流程:

5.1、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及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的重要保证。

5.2、公司的基础设施包括:工房、库房等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工具工装等过程设备及其水、电、气、通讯、运输等支持性服务。

5.3、设施的提供

5.3.1、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

5.3.1.1、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公司发展规划与生产经营需要,组织设施的规划、实施、验收、调配和维修。

5.3.1.2、财务部协助生产技术部实施设施的配置。

5.3.2、设备的采购、安装和验收

5.3.2.1、生产技术部负责,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求和生产技术部的配置、维修计划,编制公司设备更新、改造和维修计划,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5.3.2.2、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设备的安装、验收和维修工作,负责对设备的采购、安装和验收。设备的控制具体按Q/C03-2017《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3.3、检测设备

5.3.3.1、生产技术部按照工艺配置和生产经营需求,提出检测设备配置计划和实施采购。

5.3.3.2、生产技术部负责对采购的检测设备委托监视和测量设备外包单位进行验收、编制周期检定计划、定期进行检定/校准和实施管理,确保在用的检测设备满足要求,具体按《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3.4、工具工装

5.3.4.1、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工艺配置和生产经营需求,配置为保证产品符合要求的工具工装。

5.3.4.2、自制工具工装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制造,外购工具工装由生产技术部实施采购,质量部协助生产技术部对工装进行检验和验证。工具工装的控制具体按Q/C04-2017《工艺装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3.5、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工位器具

5.3.5.1、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产品周转、搬运和防护要求,配置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工位器

具,负责产品周转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的购置。

5.3.5.2、生产技术部负责周转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维护/管理。

5.4、设施的维护

5.4.1、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建筑、房屋和工作场所的维修的实施,对各单位的维护情况进行检查。

5.4.2、各单位负责设施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5.4.3、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设备的精度和结构定期检查及大修工作,负责对在用的设备进行精度鉴定、结构检查和维护与保养,确保加工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工程公司负责组织安装设备的精度和结构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具体按照Q/C03-2017《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4.4、检测设备的使用人员负责正确使用并维护保养所使用的检测设备,保持其精度,确保满足工艺要求;生产技术部负责按照《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外委对其进行检定/校准、维修。

5.4.5、生产过程使用的工装应符合工艺要求,由生产技术部负责对其定期进行校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工装的使用人员负责维护,工装的控制具体执行Q/C04-2017《工艺装置管理办法》的规定。

5.4.6、生产技术部负责保持工位器具的整洁,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位器具进行清洁。

5.4.7、受压容器、起重设备等特种设备应按规定,由政府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合格方可使用并进行维护。

5.4.8、特种设备的操作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具体按《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5.5、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部门,每年对设施的现状进行一次检查评价,评价设施满足要求的能力,为设施的更换、添置、改进等提供决策依据或作出决策,并记录检查评价结果。

5.6各有关部门负责按照《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要求,收集和保存本程序中产生的记录。

6、相关文件:

6.1、设备管理办法

6.2、工艺装置管理办法

7、表单

7.1设施能力评价记录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

3、权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管控协调,负责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资源。

4.2、生产技术部负责长期工作环境控制与管理。

4、定义

工作环境:指工作场所洁净度、产品所需的物理环境等。

5、工作流程:

5.1、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1.1、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1.2、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1.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1.4、必要时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1.5、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2、文明生产

5.2.1、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2.2、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3、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4、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5、办公室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6、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各部组按“5S”要求,将所有物品定位,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按区存放,按规划图定位,图物相符,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

度。

5.7.2、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6、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5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7、考评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对其归档、保存。

6、相关文件:

7、表单

7.1、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

7.2、“5S”检查评分表

监视与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资源进行监控,保证所有影响产品符合性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与器具处于受控状态。确保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满足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所有的检测、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校验(检定)。

3、权责

3.1、生产技术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的分级、检定、校准的管理和控制的归口管理。

3.2、供销部负责采购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资源。

3.3、各使用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正确使用及日常保养。

4、定义

无。

5、工作流程:

5.1、监视和测量资源配置

5.1.1、根据产品质量特性检测和生产过程所需的监视和测量活动,配置准确度和数量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并实施有效管理。

5.1.2、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控制及检验、试验需求,并征询相关部门的意见,确定待购置的监视和测量资源,明确其规格、型号、精度等要求,经总经理批准后,交采购部采购。

5.1.3、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资源到货后,由质量部检查、验收,对本公司不能校准/检定的测量设备由质量部负责送法定计量管理部门进行检定(或在使用前检定)。

5.1.4、经验收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资源方可入库,若不合格由采购人员办理退货或更换。

5.2、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由生产技术部统一编号登录《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台账》。

5.3、测量设备的周期检定和校准

5.3.1、生产技术部编制“监视和测量资源周期检定计划”,按国家计量管理部门颁发的检定周期的规定,定期实施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对不存在校准(检定)标准的测量设备,生产技术部在内部校准时应编制或参照有关规程,作为校准依据,并保持相关记录。

5.3.2、本公司不能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的测量设备,按计划在校准(检定)有效期到期前,送

法定计量管理部门或联系计量管理部门到公司来进行校准和(或)检定,保存相应的校准(检定)证书。

5.3.3、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内部使用控制的测量设备的日常检查和校对。

5.4、测量设备的状态标识

5.4.1、对校准/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生产技术部负责进行合格状态的标识。因体积小而不宜贴标签的测量设备,其校准/检定状态标签可贴在包装盒上或由其使用者妥善保管,在设备上作好编号或有可追溯标记。

5.4.2、对经修理或确认无法修复的测量设备,应做好“禁用”标识或隔离存放,防止误用,经生产技术部核实,报总经理批准后作报废处理,并在相关资料中注销。

5.4.3、对具有比对或测量作用的样件,需经生产技术部检验认可,编号并贴上相应合格标识(注明认可人、有效期)后使用,生产技术部负责建立相关管理台账,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确认。

5.5、测量设备的使用管理

5.5.1、使用者在使用测量设备前,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在设备检定有效期内,并保证所使用的设备的测量能力与所要求的测量能力一致,保持设备的使用环境适宜,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满足被测对象对环境和准确度的要求。

5.5.2、按测量设备使用说明书或相应安全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操作管理,防止因操作或调整不当而使其校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3、权责

3.1、办公室负责组织公司知识库的开发及维护,并负责知识库的保密与安全。

3.2、各部门利用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具体知识产品的开发,保证知识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

4、定义

4.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4.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4.3、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

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5、工作流程:

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2.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1)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2)专业技术包括研发(前期研发方法、流程、技术、新技术的研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工艺、APQP、FMEA等)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3)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包括不符合项的关闭、顾客反馈、投诉处理等。

5.2.2、公司信息由管理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

5.2.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

1)研发、技术知识由生产技术部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2)工程应用知识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2.4、项目积累由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

2017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完整版

********技术程序文件 ***/**-20**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第一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年1月1日发布 ****年1月1日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 程序名称:文件控制程序 编制单位:*** 编制:*** 时间:****.1.1 审批:*** 时间:****.1.1 评审会签表

1.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文件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起的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确保体系运行有效,特制定本程序。 1.2适用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文件的控制。外来文件的控制参照使用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本程序引用以下文件: ****/QP4-2 记录控制程序 3. 职责 3.1 ***是本程序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全公司第一、二、三层次文件的管理,包括文件分发、登记、修改、回收、换版、标识和处理。 3.2 ***是本程序责任单位,负责全公司技术性文件的管理。 4 控制要点 4.1 文件审批控制 本公司文件由总经理授权***、***、***起草编制。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均由具备资格的人员进行评审、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 4.1.1 第一层次文件——质量手册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起草,各职能部门评审,由总经理审批。 4.1.2 第二层次文件——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起草,相关部门参与评审会签,由管理者代表审批。 4.1.3 第三层次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管理者代表审批,若其不在公司可由其授权的部门领导代批,其中管理性文件可由负责起草的部门代批,技术性文件只能由***负责技术文件领导代批。所有代批文件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7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2017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隆追求的目标。 精心策划:建立恒隆质量管理系统,把顾客的要求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把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精心管理:恒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司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中去,依据事实进行决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精益求精:完善恒隆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过程,不断追求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中,我公司认真按照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诚信为本,科技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质量体系文件)

1.目的 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岗人员均能达到岗位能力要求,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保障,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员招聘、人员配置、人员经历、教育程度、技能和能力的考核及培训管理。 3.职责 3.1.人力资源部职责为: a)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 b)负责人员的招聘,人力资源的计划及配置; c)负责员工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组织、管理和考核; d)依据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负责按本程序对达到资格条件的员工,组织上岗认 证工作。 3.2.综合办公室、生产设备、技术质量、销售等部门有义务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教 育培训和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4.程序 4.1.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编制公司各岗位的《员工岗位说明书》,以规定各岗位人员的 最低任职资格和岗位职责,作为本公司招聘工作的依据。 4.2.人力需求提出、批准 4.2.1.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总的目标计划,结合本部门分目标计划,以及本部门工作内容 和最新的人员配置情况,确定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用员 申请表》,人力资源部根据各职能部门上报的详细资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审核 通过后实施招聘。 4.3.招聘、录用实施 4.3.1.人力资源部根据人员需求,通过以下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进行统一筛选。 a)委托各人才职业介绍所推荐; b)联系中、高等院校,适当输送应届毕业生或中、高等专业人才; c)联系参加现场招聘会; d)委托社会媒介发布招聘信息(报纸、网站、人才市场、职介所等)。 4.3.2.人力资源部自行或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招聘。 4.3.3.招聘时,按照各岗位任职资格对应聘人员综合考察,有以下情形者,不予考虑: a)未满16周岁的童工; b)有精神病者或吸食毒品者; c)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 d)提供虚假简历、资质证者。 4.3.4.人力资源部初步面试 a)应聘人员交验相关证件(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上岗证等),验证合格后填写 《入职登记表》; b)对应聘者的个性特征进行考察,包括谈吐形象、心理特征、个人能力等方面,确定 应聘者是否适合本公司的企业文化。 4.3. 5.用人部门复试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说明: 1.该套文件适用于ISO9001:X以及各大欧美质量验厂,包括SQP,沃尔玛FCCA,家乐福,KMART,TARGET, 利丰,COSTCO,TESCO,家得宝等客户的质量验厂。 2.前24个程序ISO9001:X专用。 3.后26个程序为客户质量验厂的补充,不列入 ISO9001:X的程序。 4.主要方便ISO9001:X改版用,能省点辅导费; 以及应付客户验厂使用。搬砖的请绕道。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 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 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 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 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X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 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 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 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 贯彻执行。从X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X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 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X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 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 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 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

TS16949-2018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文件的构成

体系文件描述 质量体系文件构成: 第一层质量手册 第二层程序文件 第三层管理文件、技术文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 第四层质量记录表格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证明或描述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质量手册规定质量基本结构,是实施和保持质量体系应长期遵循的文件;质量手册至少应包含组织的质量方针和对所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的全部适用要素的描述; 程序文件:程序是为完成某项活动所规定的方法;描述程序的文件称为程序文件;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对影响质量的活动做出规定;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应包

含质量体系中采用的全部要素的要求和规定;每一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应针对质量体系中一个逻辑上独立的活动。 管理文件:公司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导则、细则等。 技术文件:包括产品实现所需的产品技术标准、检验标准、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指标、卡片、手册、说明书、图纸等。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针对某项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是为达质量目标所进行的筹划安排,质量计划总是针对一定的目标,如合同、项目或产品的特定要求。 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指为保证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作业指导书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对象是某项系统性的质量活动;作业指导书是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有时也称为工作指导令或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工作指引等。内容包括:用于施工、操作、检验、安装等具体过程的作业指导书。

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质量记录为证明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或为质量体系的要素运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观证据。质量记录的某些目的是证实、可追溯性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外来文件:包括行业文件、外来法律、法规、规范。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四、最常见的质量通病 五、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4、《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1.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1.6、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规范 1.7、施工手册 1.8、工程设计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位于安徽省庐江县文明中路西侧庐江县人民医院北侧。 建设单位:庐江县云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祥如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大汉建设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探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 本工程为庐江县庐江中心城46#楼项目工程,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值为11.5m、室内外高差为0.30m,主要使用功能为商业。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面积为77263.34㎡,其中地上62464.18㎡、地下14799.16㎡、建筑基底面积7045㎡;建筑层数为地上28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99.9m。耐火等

级为Ⅰ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Ⅰ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Ⅰ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三、编制目标及原则: 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亦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其实,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办不到的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二”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漏、裂、空、堵”等质量通病的防治效果,这些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外墙面渗水;外门窗周围渗水;屋面渗水;卫生间、厨房间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地面、顶棚空鼓;楼地面、墙面裂缝;下水道堵塞等。 3.2、质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则 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程序

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 文件名质量管理文件管理程序编号GX-CX-01-00 起草人:王军审核人:张德胜执行日期:2011-12-15 起草部门:质管部批准人:白晓香变更记录: 起草日期:2011-11-2批准日期:2011-11-8变更原因、目的: 目的:对质量活动进行预防、控制和改进,确保公司所经营诊断试剂安全有效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规范质量管理文件的起草、审核、批准、执行、存档等操作程序。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操作程序等文件。 责任:质量管理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文件的起草: 1.1 文件应由主要使用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填写《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提出起草申请,报质量管理人员。 1.2 质量管理人员接到《文件编制申请及批准表》后,应对文件的题目进行审核,并确定文件编号,然后指定有关人员起草。 1.3 文件一般应由主要使用人员起草,如有特殊情况可指定熟悉法律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员起草。 1.4 文件应有统一的格式:文件名称、编号、起草人、起草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人员、分发人员、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内容。 1.5文件编号规则: 1.5.1 形式:企业代码-文件类别代码-顺序号-修订号

3.2 质量管理人员计数后,应将文件统一印制并进行发放。 3.3 质量管理人员发放文件时,应做好文件发放记录。内容包括:文件题目、编号、数量、颁发人员签名及日期、分发人员签名及日期。 4 文件的复审: 4.1 复审条件: 4.1.1 法定标准或其他依据文件更新版本,导致标准有所改变时,应组织对有关文件进行复审。 4.1.2 在文件实施过程中,文件的内容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1.3 每年1月对现行标准文件组织复审一次。 4.2 文件的复审由质量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参加复审人员应包括执行人员。 4.3 质量管理人员依据复审结果,做出对文件处置的决定。 4.3.1 若认为文件有修订的必要,则按文件修订规程,对文件进行修订。 4.3.2 若认为文件无继续执行的必要,则按文件撤销程序将文件撤销。 4.4 质量管理员应将文件复审结果记录于文件档案中。 5 文件的撤销: 5.1 已废除及过时的文件或发现内容有问题的文件属撤销文件的范围。发现文件有错误时也应立即撤销。 5.2 当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旧质量体系文件已不能适用时,应相应制定一系列新的文件。新文件办法颁发执行之时,旧文

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吾爱网络项目》精选考试类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受控状态分发号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编号JD/QMB4.2.3—01~JD/ QMB8.5.2/8.5.3—05 编制办公室 评审各部门 批准管理者代表 版本号第A/0版

无锡市江达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文件修改记录表QR4.2.3—0107 文件名称编号 修改日期修改次数版本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批准人备注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目录表 序号ISO9001: 2000 标准条款号 文件编号文件名称 1 4.2.3 JD/QMB4.2.3—01 文件控制程序 2 4.2.4 JD/QMB4.2.4—02 记录控制程序 3 8.2.2 JD/QMB8.2.2—03 内部审核程序 4 8.3 JD/QMB8.3—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 8.5.2—8.5.3 JD/QMB8.5.2/8.5.3—05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号JD/QMB4.2.3—01 第A版第0次修改 文件控制程序第1页共5页 1.目的 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使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各个场所使用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及时撤出失效和作废的文件。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质量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如标准、法规、顾客财产的知识产权(提供的图纸)等。 3.引用标准 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JD/QMA—2006《质量管理手册》4.2.3《文件控制》 4.职责 4.1办公室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文件的控制。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XXXXXXXXX有限公司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XXXXXXXXX有限公司 总目录 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XXXXXXXXX有限公司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共:149个文件简介: 文件夹清单: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上底色作业指导书-25.doc 作业指导书\产品安装作业指导书-16.doc 作业指导书\修边作业指导书-8.doc 作业指导书\冷压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包装作业指导书-15.doc 作业指导书\喷色作业指导书-26.doc 作业指导书\实木拼接作业指导书-3.doc 作业指导书\封边作业指导书-7.doc 作业指导书\带据作业指导书-18.doc 作业指导书\底打作业指导书-13.doc 作业指导书\底油作业指导书-12.doc 作业指导书\推台锯开料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木材干燥作业指导书-28.doc 作业指导书\沙发制作作业指导书-19.doc 作业指导书\热压作业指导书-17.doc 作业指导书\电焊作业指导书-27.doc 作业指导书\电车作业指导书-22.doc 作业指导书\砂光工序作业指导书-6.doc 作业指导书\组装作业指导书-24.doc 作业指导书\缝木皮作业指导书-11.doc 作业指导书\腻子作业指导书-10.doc 作业指导书\蒙皮作业指导书-9.doc 作业指导书\裁剪作业指导书-23.doc 作业指导书\转椅制作作业指导书-20.doc 作业指导书\钉木架作业指导书-2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锣机加工作业指导书-5.doc 作业指导书\面油作业指导书-1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6.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doc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食品有限公司 编号**/CX—2011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程序文件 发放编号:A02 持有部门(人):品控部 受控状态:□受控 2011年11月20日发布2011 年11月20日实施

**食品有限公司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批准颁布令 本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依据公司《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手册》编制的,满足和符合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物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的标准。它是贯彻安全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满足质量安全体系要求的指导性文件,现予以批准发布。 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本程序认真贯彻执行,以确保我公司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管理代表者: 20 11 年11 月20 日程序文件目录

1 目的 对现行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起重要作用的各个厂所均能得到现行的有效文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体系的有关条件的控制,包括适当范围的外

来文件。 3 职责 3.1公司办公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控制与管理。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作业指导书及三大规程的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各自所用文件的控制和管理。 4 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4.1.1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规程和标准、规章制度、记录表格等。 4.1.2按受控情况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 4.1.3按文件来源分为:内部文件、外部文件。 4.2文件的编制和批准 a)质量手册由公司办公室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b)程序文件由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 c)作业指导书、规程由生产技术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d)部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有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4.3文件的编号 所有文件在发放前均应按以下编号方法进行编号:

质量及环境体系全套程序文件

质量、环境程序文件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环境体系实施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宜性,并满足使用需要。 2 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环境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批准发布质量、环境管理手册。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发布程序文件。 3.3 办公室负责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3.4各部门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批准、使用和保管。 4 工作内容 4.1文件分类、编号和版本标识: 4.1.1质手、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4.1.2程序文件。 4.1.3为确保质量、环境体系策划、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即:三层文件(如: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等)。 4.1.4记录(各种相关记录表格)。 4.1.5编号规则见《文件编号规则》,由办公室负责对所有文件进行编号。外来文件引用原编号,公司不再另行编号。 4.2文件受控状态 受控文件是指对文件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管理的文件。所有质量、环境管理活动,应以受控文件作为依据,任何员工使用非受控文件均应考虑因此而可能承担的责任。 4.2.1 公司内部使用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均为受控文件。 4.2.2 办公室文件资料管理员针对所有受控文件建立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各部门编制本部门的“受控文件清单”。 4.2.3 公司外部使用的质量、环境体系文件均不为受控文件。 4.3 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4.3.1 质量、环境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 其他文件分别由相关部门编制,部门负责人审批。 4.3.4 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 4.4 文件的发放: 4.4.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的发放由文件资料管理员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文件发放登记表”,领用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签字领用。 4.4.2 各部门发放三层文件时,由领用部门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并通过适宜的方式通知文件资料管理员及时备案。 4.4.3 公司范围内发放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在封面加盖“受控”印章,注明分发号。向顾客提供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盖印章。 4.4.4 办公室根据文件和记录控制需要,将部分空白记录发放到相应的其他部门,各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记录的原编号,相应的内容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修改。 4.4.5 当使用的文件严重破损并影响使用时,应到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办公室收回。 4.4.6 若文件丢失,应向发放部门说明丢失原因,申请补发。补发的文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注明原文件分发号作废。 4.5 文件的评审及会签: 4.5.1 文件评审作为管理评审的议题之一,管理评审结束后,由文件资料管理员根据文审的意见,对文件进行调整。 4.5.2 质量、环境体系如有重大变化或组织机构作重大调整,应保持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4.5.3 文件中涉及其他部门的职责或工作内容,在文件分发时各部门主管应会签,填写“文件会审签名表”。 4.6 文件的更改: 4.6.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更改,由文件资料管理员组织实施,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4.6.2 其他文件更改,包括空白记录的增减、三层文件的增减要由相应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审批。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全套程序文件 2015版

风险与机遇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0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0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 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3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3.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3.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x探测度。 4.职责 4.1总经理: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4.2行政部: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4.2品保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4.3各单位:负责本部门/车间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XX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版本号: 分发编号: 受控状态: 20XX-XX-XX发布20XX-XX-XX 实施

XXXX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发布令 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B-2009标准和本公司《质量手册》,结合公司发展和有效增强顾客满意的需要,组织修订了《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本程序文件阐述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所涉及的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描述了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准则,是公司开展质量管理方面的法规性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经审核现予以发布,从XXXX年XX月XX日起实施。希望全体员工遵照执行。 管理者代表: XXXX年XX月XX日

前言 为使公司质量管理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落实规定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实现公司的方针目标,保证长期稳定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永保企业信誉,按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B-2009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原《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共包括23个程序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明确了做什么、由谁做、何时何地、如何做,是规范员工质量行为的法规性文件和重要的操作性文件。《质量手册》规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是借助于本《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实施和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来实现,因此要求广大员工必须认真执行,努力实施。 由于时间紧迫,编写人员水平有限,本程序文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恳希望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公司地址: 通讯地址: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目录 Q/WS G15.01-2011 文件控制程序 (1) Q/WS G04.01-201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10)

最新版全套三合一体系质量环境安全程序文件汇编完整版

**建工有限公司 MCJG/ZP-00-2018 程序文件汇编 (根据ISO9001-2015;ISO14001-2015;GB/T28001-2011编写) 拟 制: 文件编制小组 审 核: ** 批 准: ** 版 号: B/0 受控状态: 2018年01月10日发布 2018年01月10日实施

程序文件目录

1 目的 确保文件使用部门、相关场所均使用有效版本,使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和资料处于恰当控制状态。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一体化管理方针、目标的批准和发布;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批准和发布。 3.2管理者代表:

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负责操作文件批准;负责文件更改的批准。 3.3办公室: 负责一体化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负责各种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的存档或备案等; 负责设立“受控文件清单”和“文件收发登记表”,负责相关外来文件的接收及存档,负责已经批准作废的文件、失效的文件统一销毁等文件日常管理工作。 3.4各职能部门: 负责本部门相关操作文件的编写、审核; 负责建立本部门使用的文件、资料清单。 4 工作程序 4.1文件分类 4.1.1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4.1.1.1外来文件 外来文件是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除国家强制执行的文件外,其余都为参考文件),也可是顾客提供的技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

程序文件MCJG/ZP-01-2018 共4 页第 2 页 a) 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令、法律、法规; b) 国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c) 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 d) 其他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有关的文件,如:顾客提供的技术、质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标准或规范。 4.1.1.2内部文件 内部文件是本单位为保证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执行的文件,主要 包括: a)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一体化管理体系目标; b) 一体化管理手册; c) 程序文件; d) 操作文件:各部门编写的与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文件, 包括相关 的规章制度、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及补充文件,…等; e)记录。 4.2编写、审核、批准和发布 办公室应设立“受控文件清单”和“文件收发登记表”。 4.2.1内部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及发布 a) 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针、一体化管理目标由总经理批准发布;一体化管理 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b) 程序文件由各相关责任部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