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话和方言修改

普通话和方言修改

普通话和方言修改
普通话和方言修改

普通话和方言

------- 《幼儿教师口语》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2、了解普通话的形成过程。

3、理解普通话的定义

4、了解现代汉语的地位

5、了解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懂得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6、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差别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普通话的含义

2、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语言(language)?

1、外部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内部结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二、汉语与现代汉语

汉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是我国的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的用语。

一般将汉语分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三、什么是现代汉语?

1、狭义的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使用狭义的用法。

如我们说“学习现代汉语”的时候,是狭义的用法

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把汉语作为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这里所说的“汉语”也是现代汉语的狭义用法,即指“普通话”。

2、广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

在与外语相对比时,有时用广义。因为一般外国人分不清方言还是普通话,所以就用统称,方言也算汉语。指1919五四运动至今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包括各地区所有的方言。。

3、“现代汉语”的不同称呼

在台湾称“国语”;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的(Mandarin的英语译音词)。现在国外更多的人称之为“中文”。

4、现代汉语的形式:

口语(简短、疏放、省略较多)

书面语(周密、严禁、结构完整、多长句)

口语:

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风格。

书面语:

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

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共同语

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

1.共同语的形成:

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相对于方言而言的。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这个民族的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其他方言的有用成分形成的。

●共同语基础方言

政治因素

文化因素

成为基础方言的条件:人口因素

经济因素

如果某一地区正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人口较多,那么,这一地区的方言有可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共同语和方言、书面语和口语的分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克服分歧、渐趋统一的复杂过程。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延革:

春秋时代称为“雅言”

汉代起被称为“通语”

唐宋时代,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形成,这就是“白话”.

“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来源.宋元以后多白话文著作,如宋代语录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等,加快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明代改称为“官话”

现代,即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

五四运动以后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文言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并取得了共同语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学生标画书本内容。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

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拟订了现代

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对会议拟订的标准又作了增补,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学生标画书本普通话的概念

我国的民族共同语,经历了漫长的选择、摸索、认定过程,第一次十分明确地有了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科学标准。

普通话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

举例解释普通话的含义的理解:三方面

第二课时

五、什么是现代汉语方言?

(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形成方言的原因:

1、地理原因:居住土地广阔,地理条件复杂,交通不便,阻隔交流,形成了许

多语言差异。如苏南和苏北由于隔了一条长江,因此造成了方言的差别。

2、社会原因: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语言

发生融合与变异。

如隋唐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大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

3、经济原因:

古代中国经济不发达,交通滞后,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逐渐产生了差异,形成各自的语言系统

如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

4、语言自身发展原因:

外界语言影响的强弱使地域性语言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方言的差异。

如金华话和汤溪话

(二)汉语的七大方言区

1、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官话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

2、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占7.2%。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3.2%.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 3.3%。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

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占3.6%。

以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

广西东南部为主(从中原迁徙到南方)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占4%。

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广西东部、南部,包括香港、澳门。

学生参考书本内容。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举例说明

方言间在语音上的差异最大

方言在词汇上的差异次之

六、现代汉语的特点(略)

与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

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词,不改变其语音形式就能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印欧语系语言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和句子成分之间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对应的关系。

七、关于普通话的有关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参见附录七):

该法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这标志着普通话推广走上了法治化轨道。

(三)全国推广普通话周:

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1998年是第一届。

(四)推广普通话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今后: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五)在现阶段,推广普通话的目标是使它成为四种语言

1、教学语言:以汉语授课的各级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普通话成为教学

语言。

2、宣传语言:县以上各级以汉语播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均须使用普通话,使

普通话成为宣传工作的规范语言。

3、工作语言:全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

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

4、通用语言: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

成为全国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测试

1995年,逐步实行按水平测试结果颁发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制度。

测试的对象:县以上广播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教师、影视人员和有关院校的毕业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师范学校的教师和毕业生。

幼儿师范毕业生至少要达到二级甲等

普通话学习网:https://www.doczj.com/doc/fd15318161.html,

八、思考和练习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是什么?

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什么?

4、关于普通话的重要法规有哪些?全国推广普通话周从哪一年开始的?在每年

的哪一周时候?

附录:全球“汉语热”现象及背景

2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2005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强调,对于重视外语学习和使用而忽略或削弱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2月21日,恰逢国际母语日,汉语目前在世界各种语言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地位?其他国家学习汉语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就此我们专访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个国家驻外记者,以及语言学专家进行解读。

我们为何爱上中文

阿根廷

尼古拉斯(中文名:开朗):学习一种和母语截然不同的语言对自己是一种挑战。

西班牙

开乐(开朗的好朋友):我一直觉得中国男人很帅。我要努力学习中文,毕业后争取在欧盟的驻北京办事处工作。

周安:我喜欢中国的哲学,孔子、老子,最喜欢庄子。

林孝镇:大学毕业后爸爸督促我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你应该学习掌握中文。

日本

宫国胜博:学习中文已经6年了,高中时代看过李连杰的电影,是他的表演让我喜欢上了中文。

虚拟世界中的现实

美国国务院“美国不能不设立中文网页”

在当今世界,英语几乎垄断了所有媒体。为此,众多的国内学者惊呼“保卫汉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迅速增长,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据不完全统计,在影响世界的国际组织、国际公司、国际媒体和世界知名大学中,有上百家拥有中文网站和网页。美国国务院设有中文网页,其信息局中文网工作人员说:“随着近年来中美之间的不断合作和交流,美国人中掀起一股学习汉语文化的热潮,就像中国的重要官方网站不能不设英文网一样,美国也不能不设立中文网页。”

芬兰国际组织圣诞老人寄来中文贺卡

来自芬兰的圣诞老人祝福中心开设了中文网页,2004年圣诞节期间还为中国众多儿童邮寄了中文圣诞贺卡。

美国最权威的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英国的《财经时报》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都开设了中文网页。《华尔街日报》的英文网站网管说,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世界上任何一个主流媒体都不可能忽视中国文化的影响。据了解,《财富》杂志所评出的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大约2/3已经在中国开设了分支,并大部分开设了中文网站。

欧美学汉语人数年增40%

据统计,2003年全球各类学习汉语人数为3000多万。隶属教育部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相关负责人说,“汉语热”已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近年来,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很快,欧美国家学习汉语的增幅更是保持在每年40%左右。

韩国:来华留学人数世界第一

“将来这一局面会被打破的,汉语将取代英语成为韩国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经济日报》驻汉城记者曹世功说。在中国,韩国留学生的人数已经是世界各国来华留学生中最多的。

日本:懂汉语成为找工作筹码

懂汉语成为日本人找工作的一个筹码。《金融时报》驻日本东京记者马玉安介绍,在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已超过法语、德语等语种,仅次于英语和韩语。日本社会上有汉语培训班,有时由于人数太多,甚至会有报不上名的情况。

法国:汉语增长比英语增长快

在法国,学习汉语的人也很多。中国驻法国使馆教育处的黄小姐表示:“法国是欧洲第一大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欧洲许多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如果要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高级考试,都必须来法国。”据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介绍,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

英国: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经济日报》驻英国伦敦记者张芝年表示,在英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和中国有生意往来的年轻人大多学过汉语。

专家解析:各国需求汉语人才导致全球“汉语热”

语言学专家张维佳教授说,全球“汉语热”升温有着深刻的背景。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通晓汉语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增加。

第二,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撩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走到各国友人的面前,汉学也因此成为“显学”。

第三,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民众更想直接了解当代中国。

面对“汉语热”某些方面准备不足

张维佳教授说,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所学的专业正在发生变化,已经从单纯学语言扩展到学习科技、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比如在北京大学留学的3300多名学生中,有近一半人是来攻读语言以外的其他专业的。

这种持续升温的“汉语热”给全球推广汉语教学带来了良机,但也带来了挑战。张教授对此表示:“面对‘汉语热’,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准备不足。比如:对汉学和汉语的宣传力度略显不够、海内外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有待加深和拓展、教材建设应进一步加强等。”

汉英杂糅网络词语“污染”汉语

据张教授介绍,虽然全球正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但国内个别群体却在一些

场合“污染”着汉语,如:汉英杂糅表达方式、网络特殊词语、变形汉字等等。这种现象应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但也不必过分担心。张教授说:“汉英混用现象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在语言生活中都会遇到,就是发达的美国也有不少来自汉语形式的文化词,但并没有影响美国英语的健康发展。我们的语言政策和规范就可以解决部分问题。而且正在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海外正在涌动的‘汉语热’也会鼓起人们对民族语言的信心。

语言背后的文化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语言都是某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一面镜子,换言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集团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是这些做法和信念的习惯决定了人们特殊的生活方式。反过来说,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生活方式及其生活细节,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

其实,教授任何一种语言无非是加深了解另一种别样的文化而已。

是的,目前的时代仍是一个以英语信息与交流为主的世界,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是这样,文化和艺术交流也是如此,至少每天国际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95%是英语,就连中国大陆每年上千万的学生参加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也是一项明确的佐证。

不得不承认,语言问题上还是存在决定意识,强势语言流行的背后正是美英强势文化的魅力使然。真的,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很少会去学一种非洲小国或越南山区的方言,更不要说主动对他们的文化感兴趣,除非是强烈的商业利益或是普渡众生的信仰力量为目标,否则,人们的意识总是习惯随大流。

事实上,目前海外正在掀起的汉语热,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民族自信心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是全球化形势下跨文化交流需求与日俱增的效应所致。除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全球商人目光外,到如今大量中国制造的输出,欧美人士频繁涌入中国为止,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经济实力的增加,渴望了解经济成长背后的文明机制优势也在情理之中。

甚至可以说,是老外要了解中国,接触中国,投资中国,体验中国,还不如说是中国古老的文化魅力正在重现生机与光彩。

中国的文化是方块字的文化。五千年以来,她是精神上滋润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语种之一,她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文化礼仪和生活习俗深深影响了亚洲地区的民众。在漫长的农耕社会的变迁中,她所积淀的文明之果,是人类历史中最精华的灿烂篇章。

全世界至今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中最先进的语言。比如,在数千年前,汉语也有罗嗦的后啜和字格,后来人们渐渐把那些无用的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用什么现在过去完成时那么罗嗦。到了今天,她还居然和高科技世界融会贯通,无论在电子技术上,还是互联网系统中,中文语言以她特有的简洁、明快、高效沟通超越了现代技术沟通的局限,为中国人的创造力增添了翱翔的翅膀。

这仿佛应验了一句古话,叫做: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内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范,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b、有一窝鸡都让狐的吃了。 c、有一窝鸡都让狐子给吃了。(选对a* b c方) a、灯丝儿又断了。 b、灯丝的又断了。 c、灯丝子又断的。(选对a* b c方) a、门上有一个眼儿。 b、门上有一个眼眼。(选对a* b方) a、把瓶子上的盖儿拧开。 b、把瓶瓶上的盖盖拧开。(选对a* b方) a、我捉住它的小腿,把它带回去。 b、我捉住它的小腿子,把它带回去。(选对a* b方) a、我就这样度过了童年。 b、我就这样子度过了童年。(选对a* b方) 二、这普通话中,指示代词“这”用来指代人和事物,表示“近指”,与“那”(远指)相对。在一些方言里常常没有“这”。 a、这支笔是谁的? b、支笔是谁的?(选对a* b方) a、这朵花真好看。 b、朵花真好看。(选对a* b方) a、这本书是我的。 b、本书是我的。(选对a* b方) 三、数量 福建等一些方言的称数法与普通话说法不大一样,有的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往往在数量上加以替代或省略。 a、他今年二十一岁。 b、他今年二一岁。(选对a* b方) a、我有一百一十八块钱。 b、我有百一八块钱。(选对a* b方) a、这大米有一千三百公斤 b、这大米有千三公斤。(选对a* b方) a、这座山有一千九百五十米高。 b、这座山有千九五米高。 c、这座山有一千九五为高。(选对a* b c方) a、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 b、距离考试还有月把天/月把日。(选对a* b方) a、我们写作业用了一个多月。 b、我们写作业用了一点半钟。 c、我们写作业用了点半钟。(选对a* b c方) a、他审阅了二百一十三个方案。 b、他审阅了二百十三个方案。(选对a* b方) 四、二与两 在普通话里,“两”一般只作基数词,“二”除了作基数词,还可以作序数词,但在一般量词如“层”的前面,“二”只能作序数词,“二层楼”是第二层楼的意思。“二”与“两”都作基数词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根据普通话的习惯,用法也有许多不同。一些方言的习惯说法也与普通话不一样。 a、二比二(竞赛比分)。 b、两比两。(选对a* b方) a、二比五。 b、两比五。(选对a* b方)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2.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你讲少两句。(你少说两句) 认识多一些人。(多认识一些人)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 说明 1、本材料供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三项——选择、判断测试使用。 2、容大致按词法和句法分类排列,词法在前,句法在后。量词、名词搭配表请参看另外一个文件。 3、本材料各语法类别下所列若干组句子,仅为举例性质,远非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的全部,而且同一格式的句子(或词语)尽量不多举,测试命题时可按同格式替换、类推。 4、所列句子采用单一的选择题型,答案一般是普通话说法(题号右边标注*)放在前边,方言说法(题号后标“方”的)放在后边,命题时排列顺序应随机变动。 5、a≠b*,表示当a b两句表达的意思不同时,两句都是普通话的说法。a=b方,表示a b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时,b句是方言说法。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相对前两者而言,普通话与方言在语法上的差别显得小得多,不过,决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法上的差别。事实上,语法上的差别虽然小些,某些突出的现象却非格外留心不可。例如有些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很容易就会说出“你走先”“我有看”“你讲少两句”一类的句子来。这些句子格式都不合乎普通话语法规,直接影响表达效果。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 时间:2005-04-18 编辑:陈章太 关于普通话与方言,这是我国近期社会语言生活中出现的重要而实际的问题,社会上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我想这当中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讨论,二是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与“保卫方言”。我搞了一辈子语言学,许多精力用在调查、研究方言与普通话及其相关问题,对这些问题还是有些实际感受,现在简要谈谈我的想法,同朋友们讨论。 首先,怎样认识这场讨论。作为语言研究与语文工作者,我认为这是极大的好事儿,因为我们的语言问题过去很少引起社会这样关注。一般人都认为语言与语言问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同穿衣吃饭一样平常,现在有这么多人参加讨论,这说明大家关心这个问题,社会关心这个问题。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说,语言存在于社会,应用于社会,它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民族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现在这场讨论必然促使大家认真思考,到底怎样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这个问题;认识不全面,处理不妥当就会影响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语言生活,这是非常实际的。这场讨论还会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和我们语文工作者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理性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将语言文字工作做得更好,并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怎样看待推广普通话和“保卫方言”?我觉得这涉及几个具体问题,需要很好讨论、认真研究。 1.关于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2.关于推广普通话。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交际的需要,这是大家都了解、看到的客观事实。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像,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事业发展,交际便利,普通话功不可没。 3.当前普通话是不是已经普及,已经完全满足国家、社会的需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普通话的普及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说普通话的人是否已占全部人口的大多数,大致要在70%以上;二是教学、传媒、公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否普遍使用普通话。显然没有,据全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最近正式发布的信息,现在全国15岁至69岁的人群中,会使用普通话的占53%,我认为实际使用普通话的人比例还要小一些,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如

浅谈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浅谈普通话推广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而普通话的推广必然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影响。针对推普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来为推广普通话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作者简介:景彦博,男,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晁晚霏,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翟圣楠,女,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 一、方言到普通话的发展历程 “山东普通话”、“河南普通话”、“甘肃普通话”……,原本是外地人嘲笑方言音比较重的人说普通话时说得很不好而用的代名词。随着普通话教育在全社会、尤其在学校里全面推广,这些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普通话水平已大有长进。另一方面,现在不少孩子在讲本地话时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成了“普通山东话”、“普通河南话”、“普通甘肃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怎样保持方言的传承问题。 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其中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中国元朝、明朝、清朝历时几百年逐渐形成的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而国家为了进一步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又采用规定应该以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及2005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普通话的语音标准与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国家之所以专门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来确立普通话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就是要增强人们对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重视程度。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要性来看,中国是文明古国,又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联合国文件的中文文本用的是包括简化字在内的规范汉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文化、教育、科技的交流不断扩展和增多,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汉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因此,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人民的愿望。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说过:“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是会长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也指出:“普通话是为全民服务的,方言是为一个地区的人民服务的,推行普通话并不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只是逐步地缩小方言的使用范围,而这是符合社会进步的客观法则的。方言可以而且必然会同普通话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政策,不仅当今适用,而且将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适用。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论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程度的增加,普通话的普及越来 越广泛,在说好普通话的同时我们的方言也不摒弃。普通话是提炼多种方言后的结晶,是 方言的升华,一定要大力推广。但目前应该是“双语”的语境,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 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每个地方使用的语言不同,在一起沟通 就很不方便,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交往更方便,国家根据多种方言提炼出 今天的普通话,由此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 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 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其实普通话和方言之间有着联系,我认为不能消灭方言差异,应保存各地的方言特色。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要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可让方言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提倡用方言来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 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台湾地区 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非官方语言)的法定地位。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 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 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 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普通话是汉族人共同使用的标准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又是国家法定的 语言,它是在北京话和北方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适用范围最广,使用人 口最多,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方言是汉族的地域变体,为各个地 域的居民服务,是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保存和传播地域优秀文化; 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优选稿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论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生存的关系 摘要 方言作为民间通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民众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言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地理移民迁移和文化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广播传媒的兴起,方言的传播与发展跟传媒紧密联系。其实早在中国电台建立之初,就有方言文艺节目的出现,发展到至今,方言节目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方言节目在所有电视栏目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普通话节目仍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中绝对的主流和大数。 在推普的大时局下,人们努力寻找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本文通过对广东方言(以粤语与潮汕话为例)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对社会的双面影响,以及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所产生的背景,传媒传播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和对方言存在发展的作用等进行梳理,特别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传媒,推普与方言之间的微妙关系,探讨出方言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为人们敲醒警钟。 关键词:传媒;方言节目;推普;方言保护;平衡点 目录 一.引言 (3) 二.方言的概述及其作用 (4) 2.1何为方言 (4)

2.2方言的发展历史、地位作用和社会影响 (5) 2.3广东方言的概况简述(以粤语和潮汕话为主) (7) 三. 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概述 (9) 3.1我国方言节目的溯源和发展 (9) 3.2当前我国方言传媒传播所呈现的特点 (11) 3.2.1 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11) 3.2.2 内容平民化,贴近群众 (11) 3.2.3 主持个性化 (12) 3.2.4 新闻叙述故事化 (12) 3.3传媒传播方言对方言的影响 (12) 四.国家推普政策的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13) 4.1国家推普政策产生的原因 (14) 4.2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发展 (14) 4.3推普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引起的反响 为例) (16) 五.当前方言发展遭遇的困境及问题 (17) 5.1与外来文化进入对本地方言的影响 (17) 5.1.1 文化全球化对方言的影响 (17) 5.1.2 人口迁移带来的外来文化对方言的影响 (18)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之间的关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方言是属于民族共同语言的低级形式,是普通 话的地域分支,普通话与方言同属一脉,是相互依存,互补分用的关系,把普 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是不科学也是不合实际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 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在新时期,推广普通话是有必要的,首先,推广 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的人们交际困难,有利于社 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其次在蓬勃发展的21世纪,文化教育 的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 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新的要求。最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 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语言 焦急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保护方言也不容忽视。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还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文明的土壤,是文化的活化石。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激励和竞争,就是我们文明长盛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含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所以,保护方言,是保护文化,也就是扞卫文明。 方言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贺知章的名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被千古传诵。 在艺术领域,不同的地方语言是中国丰富口头文学的载体,中国的各种戏曲和曲艺形式大多依赖各自地方语言而生存。试想若用普通话演唱苏州评弹,那就不成其为地方艺术了。所以方言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但是,现在在推广普通话的大流之下,方言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一些大城市的孩子的方言能力渐渐消失。以方言为基础的大部分中国戏曲、曲艺迅速走向衰落,大部分已经濒危或实际消失。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普通话教学与方言的关系 李佳林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 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语言,所以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在课堂上使用标准普通话是义不容辞的。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语言习惯的影响极大,在我们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感到有一定的困难。所以,结合本地情况,教育学生学习普通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 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可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它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二、古浪方言概况 古浪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北方言。 古浪方言的形成,从地域方面看,与周边地区语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关。黄羊川以南受天祝话的影响较明显。双塔及下四坝一带则受了武威话的影响,大靖河流域受永登话的影响较多。这是由于历代行政建置交叉、居住靠近、地域错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 汉语普通话与各方言之间的差别,总的来说语音方面表现最突出,因此,在进行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抓住方言区语音上的难点是完全正确的。其次是词汇,这一部分要比语音上的差别小一些。 这里说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实际上主要是指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地方普通话(指处于方言向普通话过渡中的一种“中介状态”)和标准普通话之间的差别。同是差异和问题,在语音和语法上的表现又有不同。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区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差别和问题,主要是带着不同口音的地方腔。而语法差异则不同,有时不同方言区之间会相互渗透一些方言的句式或表达习惯,几个不同方言区可能在在同样的语法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语法差异对比时,不以地区分类,而是按不同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方言中有一些句式,似乎和普通话一样,比如广西方言说“我不比他好”,意思是“我没有他好”。孤立地看,这句话没有语法错误,因为普通话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但是普通话中“我不比他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没有他好”,二是“我和他一样”。广西话“我不比他好”只能表达前一层意思,如果要表达的是后一层意思,这种说法就错了。所以对于这一类句式,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判断出正误来。 一、词尾 普通话和各方言都有一些词尾,最常见的如“子、儿、头”等,但这些词尾用在什么词语里,普通话和方言不所不同。最常见的是“子”尾,但普通话说“虾”,不带“子”,江苏很多地方都说“虾子”。与此相反,普通话中的“袜子”,在吴方言大都说“袜”或“洋袜”。普通话的“鼻子”,吴方言说成“鼻头”。江淮方言中名词的“子”尾特别多,儿化普遍比普通话少,甚至完全没有儿化。普通话中的“明年、麦穗儿、豆角儿、鸡、蝴蝶、脸盆、嘴唇、脚底板儿、肚脐眼儿、裤头儿、面条儿”等,在江淮方言中说成“明年子、麦穗子、豆角子、鸡子、蝴蝶子、脸盆子、嘴唇子、脚底板子、肚脐眼子、裤头子、面条子”。“裤子”“帽子”,山西某些地区说成“帽的”“裤的”或“帽儿”“裤儿”,“狐狸”说成“狐的”“狐子”。山西方言还往往把儿化词语的“儿”尾去掉,前边的词语重叠。各方言区还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词尾,如吴方言普遍有“厨房间、厕所间、客堂间”的说法,普通话都不带“间”字。南昌话中重叠副词的词尾“子”,相当于北京话的“儿”。总体上说,方言中的词尾比普通话用得多些。我们说普通话时,要多加注意,去掉这些词尾,或改用普通话的词尾。 a、腿变粗了。 b、腿子变粗了。 (选对a* b方) a、我买了一顶帽子、一条裤子。 b、我买了一顶帽的、一条裤的。 c、我买了一顶帽儿、一条裤儿。 (选对a* b c方) a、有一窝鸡都让狐狸吃了。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普通话是全民族的共同语,解决的是全国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商贸的社会活动,而地方方言立足于解决地区间的语言交流。 2、使用范围不同 方言在一些表达特定的感情方面具有普通话不可比拟的地方,方言更加生动、更加亲切,在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传递感情。 3、使用人数悬殊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而方言只是少部分人使用。 (二)、普通话和方言的共性 从表面上看,地方方言确实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面存在差异,尤其在语音上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仔细研究,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普通话与这众多方言区的语音对应规律。毕竟它们都是从古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尽管几千年来它们的发展趋势、变化的方向、速度不同,但都综循着一定的规律。如在语音方面,就拿绍兴方言为例,绍兴方言里有一套全浊塞音、塞擦音,如“蓬、叛”的声母b,“豆、头”的声母d ,“共、柜”的声母g,“旗、忌”的声母dz, “治、重”的声母dz等,方言中以这些音为声母的字有相当一部分,而在普通话里却没有这些全浊声母,方言中的这些浊声母在普通话里均念成相应的清声母。语音

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意义语言习得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 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 我给一个苹果他。(我给他一个苹果)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讲解学习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 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摘要】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交流、沟通中发挥着着重要的作用,而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共同语在某一种或者说某一地取得方言基础上面发展形成,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共同语普通话方言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形成 (一)、方言的形成与分类 1、方言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移民的产生、语言的发展、变异以及民族之间的融合等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言。所谓的方言就是指是在一定地域通行的、同共同语有所差异的一种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汉语便逐渐产生了方言。由于我国地广人多造就了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区域比较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以语音方面较为突出。和普通话相比,各方言之间在语音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在词汇、语法方面也多有共同之处,因此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语言。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到秦汉的政权统一;从三国并立,晋代统一;南北朝再到隋唐时期;历史上的分分合合,

合合分分,促进了各少数民与汉民族的文化融合,也创造出了辉煌的方言文化。 2、方言的分类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主要有七大方言: 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3、普通话的形成 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都有普通话的存在,比如,春秋时代有“雅言”、汉代有“通语”、明代有“官话”……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国家法定的语言,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同时普通话又不断吸收各地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身,普通话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标准,语言规范程度相对较高,语言声望最高,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全局性的作用,其实,汉语方言作为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人们服务,它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在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方面,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方言在普通话之下,受普通话的影响,又吸收普通话成分来增强自身活力。我们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这就不无道理了。如果仔细推敲,其实,地方言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二、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一)、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 1、定位不同

普通话与方言

普通话与方言 侯宝林 甲您说相声也常说北京话吗? 乙哎,干吗常说北京话呀!我们说相声就得说北京话呀! 甲哎!那可不对。 乙怎么? 甲你应该说普通话呀! 乙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 甲错了不是。 乙怎么? 甲北京话是北京话,普通话是普通话。 乙噢!这还不一样哪! 甲哎,现在推广普通话。 乙是。 甲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乙噢。 甲以北京音乐为标准音。 乙这我还不太明白呢! 甲这你不太明白呢! 乙不明白。 甲这你得好好学!你看说普通话的好处大了,因为现在有山南的,海北的,各处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都用方言那就不好懂了,都用普通话就彼此都能懂。 乙噢!是喽。 甲您比如说这么一句话吧—— 乙什么话呢? 甲用普通话说就好懂了:“你看这是什么?” 乙这句话就是普通话? 甲哎,你要用北京话就跟这个不一样了。 乙北京话怎么说呢? 甲“你这瞜瞜(zhei)是什么?” 乙噢,瞜瞜。 甲瞜瞜这(zhei)是什么?普通话说:“这是什么?”是不是啊? 乙是是,就在字正。 甲哎你要到天津这句话就变了。 乙天津话怎么说? 甲“你看看这(jie) 是(si)嘛(ma)?” 乙哎!这是天津话。 甲是吧? 乙哎。 甲到上海话,又不同了。

乙上海话又怎么说哪? 甲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这啊? 甲“你(nong)看(ku)看(ku)这(di)是(ge)什么(sa me zi)?” 乙这这句话我就不懂。 甲也是这个意思啊:“你看看这是什么?” 乙噢,也是这个意思。 甲对吧。 乙噢。 甲要是到我们家乡,这句话又变味了。 乙您什么地方的? 甲沧县。 乙沧县? 甲沧州嘛! 乙这句话怎么说哪? 甲“你瞅瞅这是什么(me)呀?” 乙噢,这是沧州话。 甲你要到福建省福州,跟这又不同了。 乙是啊! 甲那更不好懂了。 乙福建话这句怎么说哪? 甲“你(lu)看(kan)这(zui)是(sai)什么(nao)?” 乙这句话我更听不懂了。 甲所以呀,大家都学普通话有好处呀! 乙是喽。 甲普通话跟北京话区别不大。 乙噢! 甲你要学普通话常听相声有好处。 乙就能够学普通话。 甲哎。相声它不是北京话吗? 乙是啊! 甲它就是儿化韵多。 乙噢!儿化韵。 甲这是最大的区别。普通话说“今天”,“明天”,“后天”。 乙对啊。 甲北京话那就不这样了。 乙怎么说哪? 甲“今儿”,“明儿”,“后儿”。 乙对! 甲没事儿出门儿,遛弯儿,买根冰棍儿。 乙噢,这是儿化韵。 甲哎!你看这儿化韵也有它的好处。 乙那有什么好处啊? 甲你要写在字上,你写“冰棍”,可是你要说话哪,就得说“冰棍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